0%
三十、劉姓封王

三十、劉姓封王

王立群:
漢高祖六年,劉邦在大封二十九位列侯的同時,又分封了四位同姓諸侯王,這四個王不是劉邦的兄弟就是劉邦的兒子,或者是與他有親戚關係的人,可以說劉邦的這次分封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早在劉邦稱帝以前他的分封都是給了異姓的人,也是為自己立過功的人。那麼這一次劉邦為什麼要封同姓王呢?從分封異姓諸侯王到分封同姓諸侯王,劉邦有分封思想有什麼變化呢?這種變化透露出什麼信息呢?
由於擔心異姓王叛亂,劉邦就用分封同姓王的辦法來削弱異姓王的實力,那麼劉邦既然怕出後患為什麼他不實行郡縣制?在漢之前秦朝的郡縣制劉邦為什麼不採用呢?
畫外音:
這劉邦不多事嗎?你擔心這異姓王叛亂,那你把異姓諸侯王滅了以後為什麼還要封呢?你要不封搞成郡縣制不行嗎?為什麼不搞郡縣制要封同姓王呢?這和劉邦總結的秦亡的教訓有關。秦朝滅亡以後,大家都總結秦亡的教訓,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教訓,就是大家都認為秦帝國滅亡的時候,是因為沒有一個同姓諸侯王擁有強大的兵力鎮壓天下的反秦武裝。所以劉邦總結這個教訓以後,一旦當了皇帝一定要封同姓為諸侯王,擁有軍權,然後天下再有叛亂,他們可以幫助我鎮壓叛亂,這就是劉邦總結的秦朝滅亡的教訓。我們今天看秦朝的滅亡,第一暴政,第二苛法,劉邦也看到了這兩點,但劉邦還看到了一點,就是沒有同姓諸侯王。這個不是劉邦一個人的看法,這是當時很多人都這樣看,包括漢文帝時期一個著名的政治家賈誼,他是堅決主張中央集權的,賈誼就這樣認為。我下面給大家讀一段賈誼的話,「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蝟毛而起,擇良日立諸子,雒陽上東門之外,畢以為王而天下安」,什麼意思呢?賈誼說,劉邦封異姓諸侯王,天下反叛的就像刺蝟毛一樣多得不得了,但是一封同姓王天下安了。連賈誼都認為封同姓王是對的,你可見當時最進步的思想家和最有實權的政治家,大家都有一個共識,要想天下安,要封同姓王。這一集我們講了劉邦當了皇帝以後封了兄弟,封了侄子,封了兒子,封了劉姓的親戚,都封了,還有沒有姓劉的沒有封?有,劉邦他爹,他爹還沒封呢!兒子、兄弟、侄子都封了,爹怎麼辦?請看下集,太上皇,謝謝大家。
而且他小弟弟跟著劉邦,是從沛縣起兵一直打到關中,這個全程只有他的小弟弟陪著劉邦。而且在三年反秦,四年滅楚的,七年的戰爭中間,劉邦的卧室不是誰都能進的,但是有兩個人可以自由的出入劉邦的卧室,一個是他的發小叫盧綰,另一個就是他小弟弟劉交,一個盧綰一個劉交,兩個人在七年戰爭中間可以自由出入劉邦的卧室,其他再親近的大臣都不行,可以看見他這個小弟弟很受劉邦的喜愛。所以漢六年劉邦的小弟弟受封了,什麼原因讓他導致他受封為諸侯王呢?韓信。漢六年不是有人告韓信謀反嗎,然後劉邦用陳平的計謀偽游雲夢,韓信來拜見,把韓信抓起來,韓信一抓起來,把楚國就給廢掉了,徹底把韓信的楚國給廢掉了。廢掉以後,劉邦把原來韓信的楚國一分為二,分成兩個地方了,其中楚國的薛郡、彭城郡、東海郡這三個郡,36個城統統交給他小弟弟,仍然叫他小弟弟劉交是楚王,只是把楚國的國都https://read.99csw.com從下邳遷到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所以他的小弟弟是第一個被封的劉姓諸侯王。所以我們看這幾件事,第一,劉邦外出只帶他的小弟弟;第二,七年戰爭期間,只有他小弟弟和另一個人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卧室;第三,漢六年劉邦第一次分封同姓諸侯王,第一個封的就是他的小弟弟劉交做楚王,那說明他兄弟兩個的感情特別深。
劉邦在高帝六年大封列侯的同時,劉邦封了四位劉姓的同姓的諸侯王,不是異姓諸侯王。我們知道劉邦在建漢之前封了七個異姓諸侯王,現在又封了四個同姓諸侯王,這樣就出來了幾個問題:第一,為什麼要封?第二,從分封異姓王到分封同姓王這個變化時怎麼出現的?第三,這個變化反映出來劉邦的思想有什麼變化?
王立群:
這個原因很簡單,兩條,第一條就是削弱異姓諸侯王,韓信、彭越、黥布這些人都是異姓諸侯王,劉邦在漢六年封同姓諸侯王的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削弱異姓諸侯王,那怎麼看得出來劉邦的目的是這樣呢?你說這個話怎麼能讓觀眾信服呢?兩個原因你就明白,第一,你看他的封地,他封的同姓王封到哪兒呢?劉邦封的同姓諸侯王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原來的異姓諸侯王的封地上封同姓王,比如說齊國第一任齊王韓信,把韓信遷到楚,然後齊封給自己的兒子劉肥,齊王。然後第二年把韓信抓了把楚地廢掉,把楚一分為二,一部分封給他的小弟弟劉交,一部分封給他的親屬劉賈叫荊王,都是在原來諸侯國的封地。後來也是如此,後來他殺了彭越,又把彭越的地方封給他兩個兒子。總而言之,他都是在滅了一個異姓諸侯王,在人家的封地上馬上就封同姓諸侯王,這樣做的目的,那不是明擺著封同姓王是為了消滅和削弱異姓王,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異姓王的分封是劉邦不得已而為之,那七個異姓諸侯王不是劉邦想封不想封,而是你想不想封你都得封。比如說韓信要齊王,你敢不給嗎?你不給他就不幫你來滅項羽;彭越要梁王,你不給就不來。給了齊王給了梁王,到後來在固陵打了敗仗,要人家來幫忙人家不來,不來以後又聽張良的建議加封土地。
稱帝后的劉邦自然不會忘記為自己的家人謀取點好處,他不但封了自己的兄弟,還封了自己的兒子和親戚,其實如果仔細盤點一下劉邦封的王中,我們會發現在劉邦稱帝之前,他一直是封的異姓王,那麼這時的劉邦為什麼不論功封賞呢?再次封異姓的人為王呢?
劉邦的其他的兄弟就不太好說了,老大死得早,大嫂跟劉邦的關係很僵,大嫂跟劉邦的關係怎麼僵呢?其實這個事兩個人都有責任。劉邦年輕的時候不是太循規蹈矩的人,循規蹈矩的人後來也做不了皇帝,劉邦年輕的時候呢,他在秦朝的時候就老犯事,老被公安上找事,請他去喝茶,找他談話,這種事情比較多,所以劉邦老得躲,一旦秦朝的政府要找劉邦要抓他的時候,劉邦就逃了,逃了就帶著一幫朋友,當然他這幫朋友也都是一些遊手好閒的人。然後這一撥人就跑到哪兒去呢?劉邦好領著這撥人跑到已故大哥家去蹭飯吃,他自己去吃飯不說,還領了一幫人去蹭飯。大哥死了,大嫂一個人日子很難,所以,他大嫂看著劉邦這小叔子帶著一幫人來家吃飯,很不高興,給他們盛飯的時候,他這九*九*藏*書個大嫂就多了個心眼,盛飯的時候那個鏟子本來鍋里還有飯,應當說帶著飯盛的時候,鍋鏟蹭鍋的聲音是一種聲音,假如這個鍋被盛空了,空鏟子鏟這個空鍋那個聲音一聽就明白鍋里沒飯了,所以大嫂盛飯經常用那個鏟子在那個鍋邊上蹭,叫人家一聽就是鍋里沒飯了。然後他這一幫朋友們一聽說沒飯了都走了,等朋友走了以後劉邦過去一瞅,那鍋里還有飯,從此以後恨他大嫂。
在劉邦封的四個同姓王中間,比較多而且比較明顯的是劉邦的兄弟,其實劉邦是兄弟四個人,大哥死得很早,老二是他父親最喜歡的,老三就是劉邦,老四是他的弟弟。這弟兄四個人中間他爹最喜歡的是老二,劉邦最喜歡的老四,老四叫劉交,交通的交,這個人在中國文化史上是個有名的人。在劉邦的四個兄弟中間只有這個小弟弟劉交,跟劉邦的關係最親,這個「親」是有表現的,你說哥哥在兄弟中間,兄弟幾個也不見得感情都是一樣的,也有親一點的,也有疏一點的,四兄弟中間劉邦最喜歡的是他的小老弟,怎麼看得出來呢?兩件事看得很明白,第一件事,劉邦起兵以後遇到的第一個麻煩事就是雍齒的叛亂,我們前面講過,雍齒奉命守豐邑,結果叛變投靠了魏國,豐邑是什麼?導致劉邦三次打封邑才把豐邑給打下來,所以劉邦為了打豐邑他就要去借兵,他自己兵力不夠,他投奔別人去借兵的時候,他就要離家了,劉邦離家的時候就面臨一個問題,就他有一個老父親,他母親死的很早,他老父親怎麼辦呢?劉邦的老父親史書記載叫太公。太公怎麼辦?劉邦就讓他的二哥留下來照顧他的老父親,而且還派了另外一個人,這個人物過去我們講呂后時候提過,這個人叫審食其,就讓審食其留下來照顧他的父親,帶誰走呢?就帶著他的小弟弟劉交走了,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來,劉邦對他小弟弟感情很深。
從劉邦的分封可以看出,他的做法是所有封建帝王稱帝后的一貫作為,那就是先封自己的家人,劉邦自然不能免俗,那麼在劉邦的分封中除了兄弟他還會封誰呢?
在劉姓諸侯王中間,我們在漢六年講的四個劉姓王中間,劉喜是代王,劉交是楚王,那麼剩下還有兩個呢?剩下兩個不要忙,封兄弟只是一個方面,劉邦一定不會忘掉的是他的兒子,兒子是不會忘的。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劉邦的兒子都太小了,除了庶長子劉肥以外其他太小,那麼小你怎麼封呢?所以漢六年他封的時候,只封了庶長子劉肥做齊王,齊國可不是一般的諸侯國,齊國轄的是73個城的一個大諸侯國,第一任齊王是韓信,被劉邦給他拆遷遷走了,遷到楚地去。第二任齊王封的就是自己的庶長子劉肥,這劉肥之所以能夠封諸侯王,第一他姓劉,第二他年齡比較大。其他的兒子,老二就是皇太子劉盈啊,不能再做諸侯王了,老三趙王劉如意那就更小了。所以那些兒子都比較小,沒有來得及封,太小了來不及封,他覺得鎮不住。齊國這個地方其實在抓了韓信以後,劉邦手下有一個謀士叫田肯,這個人跟劉邦就說了,他說對於漢帝國來說有兩個地方最重要,一個是關中,一個是齊地,關中是個什麼地方呢?關中是「百二之地」,史書中間經常用「百二」這個詞,什麼叫「百二之地」啊?就是這個地方很險要,兩個人防守可以頂得住一百個人的進攻,這叫「百二之地」。說齊國呢,齊國也很重要,叫「九-九-藏-書十二之地」,兩個人防守可以擋得住十個人進攻,所以齊國叫東齊西秦,西邊是秦,東邊是齊。而且這個謀士田肯給劉邦說了句話,「非親子弟,莫可使王齊者」,不是自己的親子弟不能夠讓他在齊國稱王,所以他封了他的兒子。不但封了他的兒子做齊王,而且劉邦下了一個命令,這個命令叫「諸民能齊言者,皆予齊王」,天下老百姓會說山東話的,一律遣送山東做齊王的部下去,按口音來遣送流民。
王立群: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我們這一集開始講的一個問題,劉邦從封異姓王到封同姓王這是個重大轉折,這個重大轉折說明了什麼呢?原來封異姓王是為了滅項羽,現在封同姓王是為了鞏固劉氏江山,這說明劉邦封王的標準在變化。你看封韓信、封彭越是按照什麼來封啊?按照軍功,是以功封王,等到封劉姓王的時候是憑什麼來封啊?憑親,看誰跟劉邦親吧,兄弟親、父子親都封了。封異姓王是因功封王,封同姓王是因親封王,這就大不一樣了,這個轉變說明劉邦開始是很有胸懷的,和所有異姓王共同來共享天下,但他的目的最終的目的,還是要一家一姓的天下,要家天下,共天下是不得已而為之,一旦有了時機他就逐步向一家一姓轉變。
大家知道這個秦末大亂,還有楚漢戰爭天下大亂的時候老百姓到處跑,離開自己家鄉到處跑,天下的流民非常多,流民多劉邦並沒有管,唯獨對山東人他管得特別嚴,只要能夠說齊國話的一律到齊國去,目的是什麼?目的是讓他兒子管轄那個齊國的人口更多一點,讓他的人口多是幹什麼呢?做大、做強,在那個時候,哪個諸侯王管轄的地方大,擁有的人口多,這個國家就強。齊國的地73座城夠大的,百姓少,那麼所有會說齊國話的全部遷過去。其他的國家都沒有命令,唯獨齊國這個諸侯國劉邦下了個命令,可見他對他的兒子那還是比對兄弟還要親,這是第三個王。第四個劉姓王既不是劉邦的兄弟,又不是劉邦的兒子,叫什麼呢?叫姓劉就沾光,這個人叫劉賈,司馬遷寫了一個《荊燕世家》寫到這個劉賈,這個劉賈是個什麼人呢?司馬遷都不知道,劉賈肯定是劉邦的親戚,但這個親戚親到什麼程度司馬遷不知道,不知道他是劉邦的哪一支上的親戚。這個人之所以被封王,兩個原因,第一有戰功,第二他姓劉。《史記》記載了這麼幾句很有名的話,很值得大家咀嚼玩味,司馬遷這樣寫的,當劉邦抓了韓信以後,下面就是司馬遷的原話了,「欲王同姓以鎮天下,高祖子幼,昆弟少,又不賢」,這句話什麼意思啊?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句話「欲王同姓以鎮天下」,就是把韓信抓了以後,他想封同姓的人為王來鎮服天下,但是他的孩子太小,他的兄弟太少,而且兄弟又沒有本事,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封了劉賈。劉賈也被封王了,劉賈封的是哪塊地呢?我們說韓信被抓以後他那個楚國一分為二嗎?36個城給了他的小弟弟楚王劉交,剩餘的53個城給了劉賈,讓劉賈做荊王,荊王劉賈就這樣來的,管轄的主要是南方的三個郡53個城。這個地方也就是後來吳王劉濞的封地,這個劉賈死了以後再封的就是吳王劉濞了,這是劉賈被封。
畫外音:
劉交這個人我們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劉交這個人在歷史上可能名氣不是太大,但是在文化史上劉https://read.99csw.com交的名氣很大,文化史上的名氣劉邦都提不上,劉交提得上。劉邦四個兄弟中間最有文化的就是他這個小弟弟,他小弟弟從小跟著一個高人學習,我們為什麼稱叫高人呢?他這個小弟弟劉交的老師不是一般的人,是先秦諸子中間,荀子,儒家學派的後期的一個大師荀子,是荀子的門生,後來遭遇焚書之難,他的門生就逃了,這個人叫浮丘伯,就是劉邦小弟弟的老師。和他小弟弟同學的幾個人也都不簡單,其中有一個同學叫申公,這個人的名字叫培,也稱為申培公,這個申公精通一門經學,中國古代能通一經那就不得了了,通哪一門經學呢?《詩經》。大家知道那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就這個《詩經》,305篇的《詩經》這個申公非常熟悉。而且秦代把《詩》燒了以後,到漢初出現了三派傳《詩》的人,但是這個漢初傳《詩》呢,它沒有刻本,書被燒了,但是從秦始皇燒書到劉邦建漢,這中間只有十幾年,有一些人《詩》學得很好,記憶又很好,他能把300多篇都背下來,所以到西漢初年沒有課本嘛,我一篇篇背著教徒弟。當然背的過程中間難免會有一點走形,解釋也會有一點個性色彩,所以申公傳這個《詩》在中國歷史上,文化史上叫魯詩。當時有三派,就是齊、魯、韓三家,這叫《三家詩》,加上後來后出的《毛詩》叫「齊、魯、韓、毛」四家詩,我們今天傳的都是《毛詩》,《三家詩》基本上消亡了,而劉交和他那個同學申公學的都是魯詩,所以這個劉交是一個很有文化修養的人。這劉邦封的第一個王就是他的小弟弟,這個人還是不錯的,起碼沒有胡作非為,而且這個人在文化史上很有貢獻。
其實劉邦打敗項羽主要是依靠韓信、彭越、黥布,但是你用別人那都是有代價的,這個代價就是兩條,一個叫封王,一個叫封地,你不給我王的名號不給我地,我就不給你干。這很簡單,你到大街上對著一幫人說來,來,來,給我們幹活吧!那得有個條件,你得給人家工錢啊,你讓人家一塊兒給你滅項羽,不封王不封地,人家不幹。所以異姓王是劉邦不得不封,並非出自心裏的情願,這是封同姓王的第一個原因,為了削弱異姓王。第二,是為了鞏固劉姓政權,我們剛才讀了劉邦的一句話很有名,「欲王同姓以鎮天下」,他認為要鎮服天下必須要封同姓王,這是我們要討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他為什麼要封同姓王。
王立群:
所以當劉邦當了皇帝,漢六年把他的小弟弟封做楚王的時候,大哥死了大哥有個兒子,應該可以封的,是劉邦的侄子,親侄子啊,劉邦不封。過了一年,劉邦的父親看不下去了,親自找劉邦談話提這個事,你怎麼忘了呢?結果劉邦就說了兩句話,「某非敢忘封之也,為其母非長者」,我不是忘了他,而是因為他娘不是一個忠厚長者,就這不封。後來他爹催著他封了,給他封了一個什麼侯呢?叫羹頡侯。一般封侯都是封一個地方,哪個地方你叫什麼侯,什麼叫羹頡侯啊?羹頡侯就是鍋鏟子蹭著鍋發出那個聲音,用那個聲音做那個侯的名給他侄子封了個侯,劉邦也挺搗蛋的,給他侄子封了這麼一個侯,這個侯就是當上了也挺噁心的,鍋鏟子蹭鍋的聲音,假如我們說哧哧,那就是哧哧侯,噌噌,那就是噌噌侯,這樣來封,這是老大。老四封了他很喜歡,老大也解決了。老二叫劉喜,喜歡的喜九九藏書,劉喜,劉喜這個人呢,是劉邦的父親最喜歡的,劉喜老實巴交,能賣點力氣掙點錢,置點產業,他爹特別喜歡他,不喜歡劉邦,覺得他遊手好閒不幹正事。結果他給劉喜封到哪兒呢?封到代國去做代王,代國在哪兒?今天山西的太原,它的北面就是強大的匈奴。結果他這個哥哥,他這個二哥劉喜能掙點小錢,但是毫無政治才能,跑到代國去做了一年代王,匈奴一打過來他嚇跑了,他把國家一扔,他自己一個人跑到京城去了。這叫棄國而逃,按說這是死罪啊,畢竟是自己的哥啊,下不了手,怎麼辦呢?從王降成侯,還讓他做了個侯。當然在這中間,二哥劉喜這個人啊他確實沒有什麼本事,但是劉喜有一個兒子很厲害,他爹沒本事他的兒很厲害,他的兒叫劉濞,知道了吧?吳楚七國之亂那個挑頭的吳王劉濞,就是那個沒有本事的二哥家的兒子,爹沒本事棄國而逃,兒子有本事率領七國叛亂,就是這麼一個人。其實這個劉濞在平定黥布叛亂的時候,20歲,立了戰功,劉邦很喜歡。劉邦想封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兄弟第一太少,第二,兄弟大多數沒本事,小弟弟是最有本事的是個文人。大哥死得早,二哥不中,一打仗就逃,棄國而逃,所以最後就把劉濞給封了,那是平定黥布叛亂以後封了他那個侄子。封完以後他後悔了,封完以後他把他侄子叫過來,他一看他侄子,司馬遷史書記載說劉邦一看他侄子面有反相,但是封過了,後悔了。所以就告訴他,50年以後東南有人要反叛中央,莫非就是你。把劉濞嚇得一連勁地磕頭說不是我,絕不是我,絕不敢。劉邦告訴他,諄諄告誡他,天下同姓是一家人,你可千萬別反。但司馬遷寫這個話我不信,第一,你怎麼看出來你的侄子有反相?第二,你怎麼能算出來50年後就要反?要這麼神的話,你怎麼不能算算你老婆將來會有點麻煩?
畫外音:
畫外音:
第二個問題,封同姓王對劉邦的政權有幫助嗎?確實有幫助,第一,封了同姓王以後穩定政局,你看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呂后、漢文帝,在這一個階段沒有一個同姓王造反,反過來黥布叛亂的時候,同姓王像楚王劉交,荊王劉賈都起兵去對抗,而且劉賈因為黥布叛亂戰死,所以同姓王對鞏固政權確實起了作用,穩定政局。穩定政局的第二層含義,就是同姓諸侯王和朝廷的列侯是互相牽制的。劉邦不是封了29個列侯嗎?現在又封了四個同姓王,同姓王在邊遠地區和朝中的列侯互相牽制,同姓王要叛亂派列侯去平叛,列侯中間要造反同姓王會起兵鎮壓,互相牽制,穩定政局。第二是鞏固劉氏政權,你看呂后死了以後,出現剷除諸呂的行動的時候,所有的郡縣長官沒有一個人動手,那個被劉邦封的那些郡縣長官都不動,誰帶頭起兵呢?劉邦封的齊王劉肥的兒子劉襄,他起兵了,因為郡縣的太守人家看老劉家跟老呂家,你們夫妻兩個家的後代在打,他們都不去趟這個混水,只有誰呢?只有劉姓諸侯王特別積極。所以,封同姓諸侯王在當時來說確實還是有它的積極意義的。第三點就是發展經濟,除了穩定政局、鞏固政權以外,同姓王諸侯王有很大的權力,有權力他就把自己這一塊的一畝三分地搞好,比如說齊國,齊王是劉肥,齊國的相國是曹參,曹參用了九年時間把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所以對經濟的發展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