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各安其位(2)

各安其位(2)

不過,日本婦女其實享受著比亞洲多數國家都大的自由,而且自古以來一直如此,不單單是西方入侵后的現象。她們從未像中國上層婦女那樣纏足。她們幾乎什麼地方都可以自由進出,在大街上行走,無須將自己隱藏在深閨里,這些自由讓印度女性非常羡慕。在日本,妻子掌管全家的採購和金錢。錢財短缺時,她必須計算周到,把暫時不用的東西挑出來送進當鋪。使喚傭人的是主婦,她對兒子婚姻有很大的發言權。當了婆婆以後更是一手掌管家務,指手畫腳,好像她從來不曾當過任憑吩咐的小媳婦。
另外,等級制還有一條:女性的地位要比男性低。甚至女性年齡大一些,她的地位依然比不上男性。日本傳統女性走路時從來都是跟在丈夫身後;即使她們穿上西服,與丈夫並肩而行,進門還走到丈夫前面,一旦換上和服就得馬上退到後面。在日本家庭中,女孩子得平靜地看著read.99csw•com禮物、關懷和教育都被兄弟佔有。日本也有一些為青年女性開設的高等學校,但課程重點都放在教導禮儀舉止上,智力方面的訓練無法與男性學校相比。有個極端的例子,一位女校長對那些上流社會的姑娘們說,她們應該學一學歐洲語言,這樣將來在收拾丈夫用的書時,才能不用人教就會把書插入書架的恰當位置。
這樣一來,日本的孝道只在家庭內部有效,最多包括父親、祖父、伯父及其後代。在這個團體中,每個成員都應當確定自己的輩分,依照性別、年齡保持著相應的地位。即使是成員眾多的豪門,也是由許多獨立的小家庭組成的,次子以下的男孩子必須另立門戶。因為家庭狹小,彼此直接接觸,要求「各安其位」的規定十分嚴密周到。一個家庭的長者在隱居不問家事以前,所有人對他都必須嚴格服從。哪怕到了現代社會,一個https://read.99csw.com家裡有幾個成年的兒子,他們的父親都有可能無論大事小事都要請示老邁的祖父。有時候孩子都三四十歲了,他們的婚姻還是父母說了算。一家之長在吃飯的時候首先舉起筷子,洗澡的時候也首先入浴,全家人只要碰到他都要鞠躬行禮,而他只需要點點頭。日本有句歇後語:「兒子向父母提意見,和尚要求腦袋上長頭髮。」意思就是:「可以想,不可以做。」
在日本,輩分和性別造成了實質上的特權,但是,行使這一特權的人不會天然地專橫獨斷。要形容他們,最好說是責任的受託者。父親或兄長要對全體家庭成員負責,無論活著的,去世的,以及將要出生的。關鍵事務由他決定,恰當與否,也由他來負責。他並不擁有無條件的權力。他的行動關係對全家的榮譽,任性而為絕對不能成為合格的家長。他必須使兒子及弟兄們能牢記該家族的遺產,包https://read.99csw.com括精神遺產和物質遺產,並要求他們不辜負家產。地位越高,對家族的責任就越重。家族的要求使他有時候不能顧及個人的要求。
我們在現代政治角斗中也能發現這些習俗的痕迹。1943年春天,陸軍發言人就大東亞共榮圈發表了以下看法:「日本是他們的長兄,他們是日本的弟弟,應該讓佔領區的人民了解這個局面。如果對他們太好,他們心理上會有一種濫用長兄好意的傾向,這對日本的統治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換言之,什麼對弟弟有好處應該由當哥哥的決定,弟弟是不應該被寵壞的。
聯繫宗族成員的另一條紐帶,就是在神社、聖地祭拜遠祖或是氏族神。這類活動,日本那些沒有姓氏和族譜的「庶民」也能參与。但日本的神社沒有祭祀遠祖的儀式。在「庶民」參与祭祀的神社裡,村民們集中在一起,無需證明彼此有什麼血緣關係。他們被稱作是該神的「孩子」。read.99csw.com這樣稱呼是因為他們住在這位祭神的土地上。如同世界各地的村民一樣,這些祭拜者由於世代定居同一個地方,彼此當然有著親戚關係,但並不是出自一個共同祖先。
到了日本,規矩發生了很多變化。日本直到19世紀中葉,都只有貴族武士擁有姓氏。姓氏是中國宗族制度的根本,沒有姓氏也就談不上宗族。但日本只有上層社會才有族譜這種東西。另外,日本人的傳統是對封建領主盡忠,這個領主是當地的大名,與中國上任幾年又要調走的官員大不相同。領主不是外人,宗族必須將領主置於最高位置。結果,中國以族譜和宗祠為聯繫紐帶,而日本,最重要的是這個人屬於薩摩藩還是肥前藩。一個人與宗族的聯繫紐帶就是他所屬的藩。
輩分和年齡上不同,就應該「各安其位」。日本人說到秩序混亂的時候,常說這簡直是「非兄非弟」,這跟我們說的非驢非馬基本一個意思。在日本人看來,長兄應九九藏書該很自然地保持其長兄的特質。他們是繼承者。外國人在日本多呆一段時間,會感到「日本的長子從小就有一套好像身負重任的不凡氣質」。長子的特權有時候與父親相差無幾,尤其長大成人後,弟弟會成為依賴長子生活的人;現在在農村和鄉鎮,還有這種規則的遺迹。長子留在家中,繼承了祖先的產業,次子和三子也許已經走出廣闊天地,受到更多現代教育,取得更多收入,而古老的等級制度依然要遵守。
與神社不同,對祖先的崇拜是在家庭房間里的「佛壇」上進行的,那裡只設立六七個近親的靈牌。在日本所有社會階層中,人們每天都在這種佛壇前祭祀著至今懷念的父、母、祖父母以及一些近親,並供上食品,佛壇上供奉的是類似墓碑的靈牌。曾祖父、曾祖母的墓碑上的文字即使已經無法辨認,也不再重新刻寫,三代以前的墓地甚至會被迅速淡忘。日本的家族與家族之間聯繫淡薄得接近西方,頗有點兒像法國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