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秦始皇的臣子 第四章 吉凶從何而來?

秦始皇的臣子

第四章 吉凶從何而來?

當然,可能有聰明的朋友會問我,我可不可以是個一心追求功名富貴的小人,可是我只跟君子交朋友?這個想法太好了!但是我請問你,你想跟君子交朋友,君子為什麼要跟你交朋友?君子也怕有一天被你出賣、被你陷害啊!
乃說二世曰:「……陛下富於春秋,未必盡通諸事。今坐朝廷,譴舉有不當者,則見短於大臣,非所以示神明於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與臣及侍中習法者待事,事來有以揆之。如此則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稱聖主矣。」
李斯說:「古代的聖王,不管什麼樣的享受都有節度,絕不放縱慾望,絕不壓榨百姓,也不做對百姓沒有好處的事情,所以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李斯這段話講得多好啊!可是當年建議始皇「收去《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使天下人無法以古非今」,禁絕一切古聖王之學的人是誰啊?不就是你李斯嗎?對始皇說「三代之事無足法也」的人又是誰啊?不還是你李斯嗎?

所以古人講知人之法,最簡單的便是「不知其人,視其友」。不了解一個人,就看他的朋友都是什麼樣的人,我就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了。為什麼?因為「物以類聚」,你聚集來的必然是和你性子相近的人。如果一個人交的朋友都喜歡抽煙、喝酒、打麻將,只有他喜歡爬山、看書、聽音樂,天底下有這個道理嗎?
接下來,趙高就專門等到二世正在後宮享樂,美女環繞身邊的時候,派人去跟李斯說:「皇帝現在有空閑的時間了,你趕快過來奏事吧!」而李斯就相信了趙高,到宮門要求見皇帝上奏。可是二世皇帝正在享樂,他當然不希望有人打擾。李斯每次都挑這種時候來進諫,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擾皇帝,各位認為二世會有什麼感覺?

但在這裏,我想問各位一個重要的問題:



李斯當然想得很好,這三點沒有任何問題。問題在於,李斯知道的三點,難道趙高會不知道嗎?如果趙高知道,他會讓你發揮你的長才(上書)嗎?當然不會!

那麼,各位覺得二世皇帝到底是相信自己還是相信李斯的判斷呢?
其實你什麼都明白,但你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什麼話都可以昧著良心說,什麼事都可以昧著良心做,你和趙高一樣都是小人。如今的李斯,就要自食苦果了。
試問各位,趙高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秦始皇信任趙高,救過他一命,還讓他掌管玉璽,而他竟然為了私心背叛秦始皇。你李斯去相信這樣一個人,還要跟他合謀,你憑什麼覺得將來他不會背叛你?(在李斯死了之後,趙高果然又背叛了二世,還把他害死。關於這段經過,《李斯列傳》和《秦始皇本紀》又有著截然不同的記載,十分有趣,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自行比較。)


趙高的話,結合前面對李由和楚盜關係的各種猜想,怎能不叫二世毛骨悚然。他終於下定決心:「就把李斯交給郎中令查辦吧!」誰是郎中令?不就是趙高嗎?叫趙高來審判李斯,那李斯還有活路嗎?
趙高使其客十余輩,詐為御史、謁者、侍中,更往複訊斯。斯更以其實對,輒使人復榜之。后二世使人驗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辭服。
論聲望、論才華、論威信,趙高絕對比不過李斯。各位可能會問,這兩個人不是合謀的同夥嗎?是啊,但兩人所以合謀,目的都是為了權勢。李斯想要權勢,趙高也想要權勢;趙高想要權勢,那李斯就是他的大敵。
這時趙高聽說李斯上了一封奏書,比他還要變本加厲,胡亥非常喜歡。趙高對此十分擔心,因為大凡靠討好上位者得到權力的人,就會深恐別人也奪走了上位者的偏愛,因而搶奪他的權力。

李斯深信,只要讓他找到機會上書給二世,把他的冤屈陳述出來,二世就能醒悟,就會赦免他。

趙高因曰:「如此殆矣!夫沙丘之謀,丞相與焉!」
接下來趙高揭露了一個驚人的秘密:「丞相的大兒子李由是三川郡守,楚地的強盜陳勝等人都是丞相的故鄉鄰縣人,因此楚地的強盜才敢公然經過三川郡,李由也才守在城中不攻擊。我曾聽說李由和楚盜之間有書信來往,但還沒有拿到證據,所以不敢報告。」

各位看趙高這個話,那真是大義凜然、義正詞嚴。我說的沒錯吧,有時奸臣說的話比忠臣還像忠臣。各位以為趙高不明白天下大亂的根源是什麼嗎?趙高當然明白,他只是不關心而已。什麼叫作小人?就是不把其他人的死活放在心上的人,他在乎的永遠只有自己。


從這個「喜」字就可以知道,二世心中早就懷疑李斯要謀反了。如果二世曾經真心相信李斯,這時候他就不該是「喜」,而應該是「驚」。二世之所以「喜」,不過是因為證明了他原來想的沒錯。唉,二世既存此心,你李斯又怎能不死?

從這個反應來看,李read•99csw.com斯其實不是不擔心這個國家,他只是怕死而已。他以為如果有趙高幫忙,內外同心,或許有扭轉時局的機會。
接下來李斯的話就更精彩了,各位看下面這一段:

「凡古聖王,飲食有節,車器有數,宮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費而無益於民利者禁,故能長久治安。」
等等,李斯啊,不是你不勸諫?二世殺兄弟的時候,請問你在幹嗎?當二世問你「為之奈何」時,請問你又是怎麼回答他的?當時你有勸諫嗎?今天你居然好意思說自己是忠臣,是二世不聽你的勸諫?搞了半天,全是別人的錯,你和二世又有何區別?
如果你是一個心狠手辣的虎豹豺狼,你身邊就會聚集一群心狠手辣的虎豹豺狼,你覺得在這一群人中,你會有好結局嗎?

初,趙高為郎中令,所殺及報私怨眾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毀惡之。
李斯曰:「不然。夫高,故賤人也,無識于理,貪慾無厭,求利不止,列勢次主,求欲無窮,臣故曰殆。」
「且陛下不問臣,臣不敢言。丞相長男李由為三川守,楚盜陳勝等皆丞相傍縣之子,以故楚盜公行過三川,城守不肯擊。高聞其文書相往來,未得其審,故未敢以聞。」
你是個君子,你身邊聚集的就會是一群君子,他們未必會對你的前途有什麼幫助,可是不會害你。你是個小人,你身邊聚集的就會是一群小人,小人只要有利可圖,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所以古人才說:「勢利之交,未有不凶終隙末者也。」小人今天跟你好,是因為有權勢和名利可圖,一旦權勢名利沒有了,他是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的,李斯的例子不就是一個最好的見證嗎?大秦無數代祖先辛辛苦苦的累積,最後就這樣亡在一群爭權奪利的小人手裡!

人生在世,莫不希望趨吉避凶,這是人之常情。李斯的一生總想要追求吉,而最後卻得來了凶。請問人的吉凶,究竟從何而來?
於是趙高待二世方燕樂,婦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閑,可奏事。」丞相至宮門上謁,如此者三。
「而以趙高為佐」,這才是李斯心中最恨的,二世皇帝怎麼能相信趙高這種小人呢?(難道要相信你李斯嗎?)李斯說:「我一定可以看到盜寇殺進咸陽,朝堂變成荒野,讓麋鹿也可以漫遊其間的那一天。」
趙高說:「丞相為什麼這麼做?因為他所防備的只有我趙高啊,等我死後,丞相就可以去做田常所做的事了。」田常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他做了什麼事?就是謀朝篡位!趙高就是要告訴二世,當年田常在齊國篡位,如今丞相也準備要在秦國篡位了。
李斯說:「不是這樣的,趙高原本是卑賤的人,于道理一無所知,貪得無厭,求利不止,權勢之大僅次於陛下,他的需求和慾望永遠沒有止境,所以我說他將會危害國家。」
結果胡亥居然答應了!
試問:如果你是二世皇帝,聽到這樣的建議,你會怎麼辦?

沒錯,李斯想得很清楚,問題是他的敵人對他實在太了解了,因此想得更清楚。想得更清楚,就更會急於除掉他。

看到文中的「詐」字沒有?秦國除了「殺」以外,另外一招就是喜歡用「詐」。當年秦昭襄王騙楚懷王談和,結果等楚懷王來了之後,就把他抓回咸陽,然後逼他割地。楚國不肯割地,秦國就用武力進攻楚國,最後楚懷王就這樣死在秦國。可是不要忘了,你騙人,人家也會騙你。秦國騙盡六國,最後自己的君臣也互相騙成一團,趙高現在用的也是這一套。上下交相欺詐,秦國就這樣滅亡了。

《李斯列傳》對李斯下獄原因的記載和《秦始皇本紀》有所不同。《秦始皇本紀》說是丞相李斯、丞相馮去疾與將軍馮劫聯合進諫二世,要他經略四方邊境和停止興建阿房宮,所以才被下獄;而《李斯列傳》則說是因為李斯攻擊趙高,所以才被下獄。
中國有一部經典,專門談吉凶,這部經典就是《易經》《易經》被許多傳統讀書人推崇為五經之首,在中國幾乎人人都知道這本書。但要真正明白《易經》所說的道理,就不能不讀《繫辭傳》,這是全書的總綱。《易經·繫辭傳》裏面,有一句話說得極好:
二世已前信趙高,恐李斯殺之,乃私告趙高。

趙高派遣自己的門客,前後十幾批人假冒是二世皇帝派來的御史、謁者、侍中,輪流審問李斯。李斯每次都以為真的是二世派來的使者,便立刻說明實情,陳述他的冤屈。但每次只要李斯一喊冤,趙高派來的人就嚴刑拷打他。李斯被打怕了,最後等二世真的派使者來審問李斯時,李斯以為這一次又和前面一樣,於是不敢多說話,最後就乖乖認罪了。
「且二世之治豈不亂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殺忠臣而貴賤人,作為阿房之宮,賦斂天下。吾非不諫也,而不吾聽也。」九*九*藏*書

李斯是個絕頂聰明的人物,他也曾經到達了人臣的頂點,多年執掌秦國這個統一帝國中的莫大權勢,為什麼李斯最後會落得這樣的下場?他到底什麼地方做錯了?


那麼李斯聽了這個話,會有什麼反應呢?
高曰:「丞相所患者獨高,高已死,丞相即欲為田常所為。」於是二世曰:「其以李斯屬郎中令!」
結果胡亥居然答應了!

「逆于昆弟」「侵殺忠臣」「大為宮室」,這完全說的就是二世皇帝胡亥的所作所為。只是前面李斯一聲也不吭,坐視天下糜爛,甚至還勸二世行督責之術。等到一半天下都被造反勢力佔據了才講真話,還怪二世的心沒有醒悟。

趙高勸二世說:「陛下還很年輕,未必什麼事情都懂。現在坐在朝廷上,若懲罰和獎勵有不妥當的地方,就會把自己的短處暴露給大臣,這不是向天下人顯示您聖明的好方法。陛下不妨深居宮中不要上朝,與我及熟悉法律的侍中在一起,等待大臣把公事呈奏上來,我們來幫您一起研究決定。這樣大臣們就不敢用可疑的事情試探您,天下的人也都會稱您為聖明之主。」

因此趙高立刻去見李斯,對他說:「現在函谷關以東的地方出現了那麼多的盜賊,而皇上卻加緊逼迫百姓去修建阿房宮,每天都在搜集狗馬等無用的玩物。我想勸諫皇上,但因為地位卑賤而怕皇上不聽。勸諫皇上是丞相您應該做的事,您為什麼不去勸諫呢?」

這個人到底是誰呢?李斯乾脆明白指出來,那就是趙高。「現在趙高有邪僻放縱的心志和陰險叛逆的行為。……如果陛下不對這件事情有所防備的話,我害怕將來趙高就要謀反了。」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李斯完全說對了。不過在這一刻,我們來看看胡亥是什麼反應。各位注意看下面這一段,這一段非常有趣。
李斯講得真好啊!問題是,當年是誰立了這個無道昏君?當年是誰背叛了信任你一輩子的秦始皇?當年又是誰害死了帝國英明的繼承人扶蘇?不都是你李斯嗎!你李斯能算忠臣嗎?


趙高絕不會讓李斯的奏書送到二世手裡,他說:「一個囚犯也配上書!」只要不讓二世看到李斯的自辯,二世就會懷疑李斯有反心。一個有反心的人,他過去的功績越高,才能越強,不就越危險嗎?
結果胡亥居然答應了!
於是二世就派趙高審理丞相一案,務必查清楚丞相的罪責。為了追究李斯和兒子李由謀反的事,趙高將李斯的家族和賓客全部都逮捕下獄。為了讓李斯招供,對其嚴刑拷打的次數有一千多次,李斯不能忍受這樣的痛苦,只好含冤認罪。

二世皇帝相信的人,始終不是李斯而是趙高。他還擔心李斯要陷害趙高這個老實人,而趙高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萬一被李斯害死怎麼辦?以後還有誰會保護二世?於是他私底下把這件事告訴了趙高。
二世二年七月,距離三人合謀篡位不到兩年,李斯就被趙高送上了刑場。李斯死得極為悲慘,他被判處了五種肉刑,最後腰斬在咸陽市上。當李斯從監獄被送上刑場時,是和他的中子(中子指的是長子和最小的兒子中間的兒子)一起被押解的,他回頭跟兒子說:「如今我還想再和你一同牽著黃狗出楚國上蔡城的東門,去追逐狡兔,可這又怎麼能辦得到呢?」

所以從這段話各位可以知道,李斯不是不懂得古代聖王之道,也不是覺得不應該效法古人,他也知道這是國家長治久安之術,但他當年為了迎合秦始皇,根本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昧著良心說三代以前的事不足效法。三代之事如果真的不足效法,那你李斯今天這段話又是講給誰聽呢?
二世心中有鬼,知道自己不是當皇帝的料,所以深恐別人看不起他。趙高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才讓他不敢上朝。可是即使如此,大臣只要一個眼神、一個語氣、一個動作不對,就刺中了他心中最大的弱點。因此他更加惱羞成怒,而這時候正是趙高可以上下其手的時候。
我們來看看,李斯這次為何而嘆息?
胡亥,你可千萬不能答應啊!

第二,有功。李斯對秦朝有莫大的功勛,始皇的種種作為,「斯皆有力焉」。



在這個社會上,即使你有再對的道理,即使你有再好的想法,當你要在某人面前批評另外一個人的時候,請你也一定要想清楚,你批評的那個人,跟你現在講話的對象,他們兩個是什麼關係,人家對你的信任到底有多少,和對另一個人的信任相比,誰高誰低。如果你跟某人關係疏遠,記得絕對不能去攻擊跟他關係親近的人,因為他寧可相信那個跟他關係親近的人,也絕對不會相信你。這不是道理對錯的問題,這是人情世故的問題。
「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吾以忠死,宜矣。」

read•99csw.com

「今陛下已立為帝,而丞相貴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
當趙高把李斯認罪的供狀呈給二世皇帝看時,二世皇帝知道李斯果然要謀反,他高興地說:「要是沒有趙君,我幾乎被丞相給出賣了!」
「今行逆于昆弟,不顧其咎;侵殺忠臣,不思其殃;大為宮室,厚賦天下,不愛其費——三者已行,天下不聽。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鹿游于朝也。」
二世怒曰:「吾常多閑日,丞相不來。吾方燕私,丞相輒來請事。丞相豈少我哉?且固我哉?」

斯所以不死者,自負其辯,有功,實無反心,幸得上書自陳,幸二世之寤而赦之。……
第一,自負其辯。李斯的口才、文筆那麼好,曾經幾次上書說服始皇和二世。論辯才無礙,天下沒有人比得上。
如果你是一個宅心仁厚的君子,你身邊就會聚集一群宅心仁厚的君子,那麼就算沒有大利,也絕不會有大害。
二世一聽,如果趙高說的都是真的,那就太危險了!因為李斯已經做了這麼久的丞相,太多的官吏心中只知有丞相,不知有二世皇帝。所以趙高才說「丞相在外面,權力比陛下還大」。
既然如此,我們究竟要如何才能交到理想的朋友,讓我們真正趨吉避凶呢?很簡單,改變你自己!你喜歡什麼樣的人來做你的朋友,你就把自己改變成為那樣的人。你改變不了別人,但起碼能改變你自己。如果你能成為一個真正有德之人,你身邊的朋友必然也都是有德之人,那才是真正的吉。你不是有德之人,你身邊來的全是一群小人,一時縱然是吉,終究是要凶終隙末的,這就是人生的選擇。人的一生能不能趨吉避凶,關鍵就看你自己做出怎樣的選擇!
趙高如今擁有權力,他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報仇。趙高要把過去曾經看不起他的和有仇怨的人通通殺了,蒙毅不過是其中一個而已。這下我們終於清楚,趙高為什麼要勸二世殺人。因為只有勸二世殺大臣及宗室,他在底下才能假公濟私,剷除所有過去跟他有仇怨的人。
於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獄,治罪,責斯與子由謀反狀,皆收捕宗族賓客。趙高治斯,榜掠千余,不勝痛,自誣服。
不到兩年,「亡秦三人組」中的兩名主角已經正式翻臉。問題是,胡亥究竟會幫誰?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高聞李斯以為言,乃見丞相曰:「關東群盜多,今上急益發繇治阿房宮,聚狗馬無用之物。臣欲諫,為位賤。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諫?」


奏當上,二世喜曰:「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
在這件事情上,李斯到底犯了什麼錯誤?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疏不間親」。
趙高查辦李斯,李斯就被抓起來,關到監獄裏面去了,李斯發出了他一生的第四次嘆息。第一次嘆息時,他只是個地方小吏;第二次嘆息時,他已經是富貴極矣的丞相;第三次嘆息時,他面對人生最重要的選擇,決定背叛秦始皇;到如今第四次嘆息,他已經成了階下囚。
如果你是一個為了名利不擇手段,每天算計別人的小人,你身邊就會聚集一群為了名利不擇手段,每天算計別人的小人,你覺得在這一群人中,你會有好下場嗎?
看到沒有?趙高馬上把「沙丘之謀」這件事拿出來講,因為這是二世最大的心病。趙高這段話說得極有技巧,「丞相與焉」就是在提醒二世,李斯是二世篡位真相的知情者,這不但讓二世去想丞相看不起他的原因,更讓二世驚覺李斯有能力讓他陷入危險之中。

書上,趙高使吏棄去不奏,曰:「囚安得上書!」

趙高當然不會讓這種事發生,所以等使者返回時,趙高就編造了一大堆李由謀反的供詞,這下更是證據確鑿了。其實在這件事情上,二世從頭到尾就沒有懷疑過趙高陷害李斯的可能性。除了他相信趙高之外,更重要的是,二世從來就沒有真正相信過李斯。
李斯先說:「現在有大臣在陛下面前,擅自行使賞罰大權,和皇帝沒有什麼兩樣,這是非常不妥當的。」各位要知道,領導者的權力根源在於能決定他人的賞罰,如果底下的人可以擅行賞罰,就等於奪取了君上的權力。



李斯既然被抓了,他的兒子李由當然也不能倖免。等二世派的使者到達三川郡去逮捕李由時,李由早就被楚盜項梁殺死了。等等,如果李由會被楚盜殺死,不就代表他沒有和楚盜勾結嗎?這樣一來,不就證明李斯父子是冤枉的嗎?
這個時候二世在甘泉宮,正在觀看摔跤和滑稽戲表演(真是充實的精神生活啊),李斯見不到二世,他就上了一封奏書攻https://read.99csw.com擊趙高。李斯每次都用奏書這招化解危機,但這次沒用了。
李斯又說:「況且二世治國豈不是亂來嗎?他剛剛殺死了自己的兄弟而自立為皇帝,又殺害忠臣而重用低賤的人(李斯講的忠臣是他自己,賤人是趙高),修建阿房宮,對天下百姓橫徵暴斂。不是我不勸諫,而是他不聽啊!」

趙高謂曰:「君誠能諫,請為君候上間語君。」
有人可能會猜,難道答案就是李斯一心追求名利富貴,所以得到了這樣的下場嗎?當然不對,答案沒有那麼簡單。世上有幾個人不追求名利富貴?李斯如果是因為追求名利富貴而得到這樣的下場,難道追求名利富貴的人都沒有好結局嗎?當然不是!
你李斯一心只想要富貴,為了富貴不惜昧著良心說假話,不惜出賣對你有恩情的秦始皇。你吸引來的,當然也是一心只想要富貴的人,這些人為了富貴,不惜昧著良心說假話,也不惜出賣別人。你為了利害可以出賣別人,難道別人就不會為了利害出賣你?你為了富貴和一群小人聚集在一起,每天陰謀算計別人,你憑什麼覺得這群小人就不會陰謀算計你?跟這樣一群人混在一起,你怎麼可能會有好下場?天下有這樣的好事嗎?沒有這個道理!
二世非常相信趙高,覺得他的話太對了,想要找出丞相的罪狀,將他法辦,但又擔心沒有證據。於是就派人去調查三川郡守與楚盜勾結的情況,李斯也很快得知了這個消息。
「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陛下不圖,臣恐其為變也。」
這時李斯終於明白,在背後害他的人就是趙高。各位認為李斯是笨人嗎?當然不是。那他為什麼會上趙高的當?如果各位看過我講張良故事中「忍」和「先」的道理,就會知道緣故。因為李斯瞧不起趙高,認為趙高不過是個宦官(古人都看不起宦官,各位看太史公的《報任安書》就可以知道),是個狐假虎威(二世也能算虎的話)、溜須拍馬的小人(你李斯比他好到哪裡去嗎),所以對趙高根本沒有防備,才會中了趙高的計。
趙高案治李斯。李斯拘執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
二世曰:「何哉?夫高,故宦人也,然不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潔行修善,自使至此,以忠得進,以信守位,朕實賢之,而君疑之,何也?……」
「且丞相居外,權重於陛下。」
第三,實無反心。李斯只是想長保丞相之位,他從來沒有想過要反二世皇帝啊!如果要反,當初又何必立他呢?
二世以為然,欲案丞相,恐其不審。乃使人案驗三川守與盜通狀,李斯聞之。
李斯之所以相信他一定會被赦免,有三個理由:
二世說:「這是什麼話呢?趙高原本是個宦官(關於這一點,目前史學家還有爭議,以後有機會再詳談),但他不因處境安逸就為所欲為,也不因處境危險就改變忠心,他的行為如此廉潔,每天都在砥礪自己向善,從我開始任用他到現在,他都是因為忠心才受到提拔,因為誠信才守住職位。朕把他當成賢人,而你卻懷疑他,這是為什麼呢?」
及二世所使案三川之守至,則項梁已擊殺之。使者來,會丞相下吏,趙高皆妄為反辭。
如果沒有你李斯,二世能當皇帝嗎?趙高能被重用嗎?你一手造成這個局面,如今自食苦果,還有臉說自己是忠臣?你有這種下場,真是「宜矣」!
趙高接著說:「如果陛下您不問我,我不敢說。」大凡你有事想對人講,只要說:「唉!有句話應該跟你說,但我不知道該不該說。」對方十之八九都會要你說,這不就是欲擒故縱嗎?這樣一來,二世就會更想聽。


可能有更聰明的朋友要問我,那我隱藏、偽裝自己的本性總可以了吧?君子總會跟我交朋友了吧?很遺憾,那是不可能的。你的本性可以瞞過人一時,卻瞞不過人一世。《中庸》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大學》說:「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你自以為你隱瞞得了別人,那是因為你不了解自己,別人眼中卻已把你看得一清二楚,相處久了都知道你是什麼貨色!





李斯曰:「固也,吾欲言之久矣。今時上不坐朝廷,上居深宮,吾有所言者,不可傳也,欲見無間。」

二世用其計,乃不坐朝廷見大臣,居禁中。趙高常侍中用事,事皆決于趙高。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再問各位一個問題:
趙高說:「倘若真是如此,那就太危險了!沙丘密謀,丞相是參与了的啊!」
人的吉凶,究竟從何而來?人的吉凶,就從「方以類聚」而來。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你身邊就會聚集一群跟你一樣的人。當你處在這一群人之中,你的吉凶就已經註定了。

https://read.99csw•com
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追求名利富貴的人,並不是人人都跟李斯一樣的下場,追求名利富貴而有好結局的人多的是。因此我們就必須問,為什麼同樣追求名利富貴,有人會得到好結局,有人沒有得到好結局呢?這中間的道理究竟何在?

各位認為,李斯這三點想得好不好?這三點能不能幫他得到赦免?
追求富貴不是壞事,孔子從來沒有說「富貴於我如浮雲」,孔子說的是:「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中國文化反對的不是追求富貴,而是追求不義的富貴!
父子兩人牽著黃狗到上蔡的東門,去追逐狡兔取樂,這是平民老百姓的娛樂。李斯的意思是,就算現在還想回去做百姓,也不可得了。於是父子二人相對痛哭,所有和李斯有血緣關係的人全部都被殺光了。請問李斯這樣的結局悲慘不悲慘?
當二世皇帝的顧問,這不是壞事,但要二世皇帝不要上朝,這就包藏禍心。
李斯啊,你有這樣的預言能力,能看到秦朝的未來,還不如好好想一想自己的未來該怎麼辦吧!那一天確實是會到來,這一點你沒說錯,但有一點你說錯了,你李斯看不到那一天了。
真是一個蠢貨!胡亥從此每天樂得躲在宮禁之中,不再坐在朝廷上接見大臣,他身邊都是趙高的勢力,結果當然是「事皆決于趙高」。

你李斯玩弄聰明,做了那麼多的壞事,背叛了最信任你的恩主,害死了他的繼承人,而你居然相信與你合謀的人不會背叛你,你會有好報?你李斯犯了這麼嚴重的錯誤,你怎麼可能不付出慘痛的代價?你李斯一生的悲慘結局,不就從這裏來的嗎?
二世感到極為憤怒,他說:「我有很多空閑的日子,丞相都不來。我正在私下享樂的時候,丞相卻挑這種時候來,丞相是覺得我年輕就輕視我,還是根本就從心裏看不起我?」
這時趙高說:「如果你能夠勸諫的話,我來幫你找皇帝空閑的時候,讓你有機會上諫。」意思就是,不用擔心,我會幫你,你聽我的就行了。趙高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他要設下一個陷阱,讓李斯跳進去。
李斯說:「確實是這樣啊!我很久以前就想講了。可是現在皇帝不臨朝聽政,常居於深宮中,我就算有話想講,也沒有人可以幫忙傳達。就算想見皇帝,我也沒有機會啊!」
李斯的預言對不對?他的預言太對了!問題是,你這麼聰明又能預言,為什麼不早講?以前多少次丞相該講話的時候,你又說過什麼?當秦二世倒行逆施的時候,你有沒有勸諫過他?如果是扶蘇當皇帝的話,天下會到這種地步嗎?現在的局面,到底是誰一手造成的?

我為什麼讓各位注意看這一段?同樣一個人在兩個不同人的心中,評價可以相差多少?在胡亥的心中,趙高是忠信雙全的賢人;而在李斯的心中,趙高是一個貪慾無厭的賤人。兩個人對同一個人的判斷,居然可以相差這麼多!
趙高又提醒二世:「現在陛下已經即位為皇帝,但丞相還是丞相,地位卻沒有提高,他的意思大概是想要裂土封王。」意思就是,這場陰謀中丞相沒有拿到任何好處。這無疑是指責李斯心懷怨懟,豈不更讓二世擔心?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是啊,人又不是鐵石做的,人是肉做的。每天被人這樣嚴刑拷打,什麼都會承認的。可是,李斯為什麼不幹脆自殺呢?在《秦始皇本紀》中,丞相馮去疾與將軍馮劫不都自殺了嗎?要知道,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死,而是生不如死。但李斯不肯自殺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他相信自己一定會被二世赦免,甚至可能重新擔任丞相。

是時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優俳之觀。李斯不得見,因上書言趙高之短曰:「……今有大臣于陛下擅利擅害,與陛下無異,此甚不便。……」
但殺了這麼多人,趙高難道不怕嗎?滿朝文武不知道有多少人恨趙高,萬一真有不怕死的大臣,在入朝奏事時說他的壞話,那他怎麼辦?趙高必須想辦法來阻止這樣的事發生,那麼他想出了什麼辦法呢?
李斯啊,在你的一生中曾經嘆息了四次,但再怎麼嘆息,你也沒有改變你錯誤的道路,所以最後你就只有哭了。
李斯嘆息的是:「可悲啊!這樣無道的昏君啊,還能有什麼辦法呢?像我這樣的忠臣死掉,才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啊!」
一個領導者既然知道自己無能,就更應該廣納意見、磨鍊心智、學而有術。《尚書》說「王道蕩蕩」,就是這個道理。怎麼能因為要隱藏自己的無能,就把自己放在一個只接觸少數人的環境中呢?趙高為什麼這麼建議?不就是想操縱你嗎?
如同我以前所說的,為人主的第一大忌,就是被人「隔絕中外」,也就是被人壟斷一切消息通道。所謂人主之大權,就在於能夠決斷,如果你所知的消息都是別人刻意要你知道的,你自然只能做出那個人想要你做出的決定。因為誰壟斷了訊息,誰就壟斷了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