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上篇 大變局時代 「名士」于右任

上篇 大變局時代

「名士」于右任

在大陸時,他捐建學校,捐建農場,賑災,扶貧,錢如流水一般出去,他眉頭都不皺一下。到台灣后,大家一開始的日子都不好過,很多人也會來找于右任借錢。于右任一般能借都借,也不催賬。

7

1913年,宋教仁被暗殺,《民立報》率先發文是袁世凱幕後指使,于右任於是被通緝,逃亡日本,報紙遂停刊——這張報紙活得最長,活了三年。
然後,他加入了一個很重要的組織,叫同盟會——于右任後來被稱為「國民黨元老」,即由此而來。

在民國史上,總有一批人的名字,似乎隨處可見,如雷貫耳,但似乎又總不在舞台的最中央。于右任,就屬於這一類人。
結果這封信被他的同學苦苦攔住,沒能發出去。一時無處宣洩的于右任把自己剃了個光頭,光著膀子,提了把大刀,以一副對聯為背景照了張相,那副對聯寫的是「換太平以頸血,愛自由如髮妻」。
由於沒有遺囑,于右任在1962年元旦后沒幾天寫的一首詩,就被當作了他的遺囑。
不過,嘗到「辦報啟民智」甜頭的于右任,在1909年又創辦了《民呼日報》,宣稱宗旨是:「以民請願為宗旨,大聲疾呼,故曰民呼,辟淫邪而振民氣。」
他還為南洋當地的一座關帝廟題過楹聯,特地用白話文寫了「忠義二字團結了中華兒女,春秋一書代表著民族精神」。
《民呼日報》延續了于右任在《神州日報》針砭時弊的勇氣和態度,文筆尤其辛辣。比如那一年甘肅大旱,陝甘總督升允卻三年瞞報災情,結果造成甘肅省內竟然人人相食。當時《民呼日報》立刻刊登了一篇文章《如是我聞》:「一飢餓老嫗,讓女兒到野外尋草根回來充饑。女兒摳得手指出血,只得一把草根回來,而母親已無蹤影,唯見地上一攤血。原來被人吃了。該女悲得昏死過去,第二天未出門,鄉鄰推門探看,只見地上一堆骨節,她又被人吃了。」
于右任一直追隨孫中山,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他被孫中山任命為交通部次長——中國的鐵路開始夜晚發車,就是在他任上決定的。
那一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拉著光緒出逃西安,血氣方剛的于右任給當時準備恭迎聖駕的陝西巡撫岑春煊寫了一封信,表達了自己對地方父母官的殷切希望:手刃西太后!
于右任兩歲喪母,父親在外打工,委託于右任的伯母將他撫養成人。不過於右任自幼愛讀書,且天賦極佳,17歲中秀才,20歲中舉人,到了21歲——差點兒被砍頭。
1962年,83歲的于右任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
辦報,寫詩,題字,于右任完全就是一副知識分子的樣子,但之所以他有名,因為他還是個政治家,甚至還當過總司令。
和《民呼日報》一樣,《民吁日報》依舊揭露黑暗,而且敢把鋒芒直接指向日本——當時的日本,已經開始蠶食中國。
于右任也愛寫字。年輕的時候,他常背著一個褡褳袋子,裏面既不裝衣物,也不裝錢財,就裝兩個印章。有人來求字,提筆就寫,寫完蓋章,分文不取。

饅頭說

https://read.99csw.com
那首詩,就是著名的《望大陸》:
《神州日報》上來就「骨骼清奇」:報紙上的紀年方式與別家報紙不同,不用清朝皇帝的年號,而是統一使用公元紀年。這讓人耳目一新。而報紙的內容,也多為針砭時弊、立場鮮明的稿件。一時之間,洛陽紙貴。

3

關於于右任當初伸出的三個手指,大家又做出了諸多猜測。有人猜是有「三件後事」,有人猜是他放心不下外出留學的三公子,也有人猜是「三民主義」,但結合於右任生前的夙願,最後一個猜測讓大家覺得是最有可能的——
到了投票日,結果不出意外,于右任得493票,第一輪就被淘汰。
楊亮功不解其意,一連說了幾個猜測,于右任都搖頭否定。楊亮功於是又拿來了紙和筆,但彼時的一代草聖,此時卻連一支筆都握不住了。
于右任善寫詩做賦,但更有名的,是他的字。
保險箱一開,眾人都傻眼了:沒有錢財寶物,沒有股票證券,大部分都是于右任生前的重要日記和信件。剩下的,就是一堆賬單——為三兒子于中令出國留學借的學費的賬單,借副官宋子才的數萬元賬單等。還有,就是夫人高仲林早年為他縫製的布鞋。

6

為蔣經國(當時在台灣,于右任已看出蔣介石欲讓他接班)題的字是「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
1948年5月,國民黨在南京召開國民大會,選舉總統、副總統。于右任站了出來,參選副總統。他的競爭對手,是孫科、程潛,以及最有實力的李宗仁。
鑒於他那個「監察院長」基本上也當得有名無實,所以我覺得還是用廣義上的「名士」來形容他,似乎更妥帖些。
孫科當時是行政院院長,程潛是武漢行轅主任,他們也是天天設宴款待各路代表,給吃給喝還給禮物。
山之上,國有殤!
一家人,從此再也無緣相見。
當時的于右任正在開封參加會試,據說出了一個大巧合:西安電報局和路驛同時發生故障,緝捕公文沒到,自己朋友勸他快逃的信先到了。
考慮到他可能會把遺囑放在保險箱里,于右任的長子于望德便和「監察院副院長」李嗣璁、「秘書長」螘碩、「立法委員」程滄波等人一起,打開了父親的保險箱。
以蔣經國的身份,以國民黨當時的決心,在上海「打虎」依舊落得個無疾而終,于右任又能做些什麼呢?所以這個「監察院長」,于右任做得很是胸悶,被人譏笑為「監而不查,查而不明」。他也曾提出過辭職,但蔣介石堅決不準。

5

在投票日前一天,于右任終於給各路代表送去一張請柬,在一家飯店裡請大家吃飯。在開席前,于右任說:「我家中沒有一個錢,因此,很難對代表厚待。今天,是老友馮自由等二十位籌資,才略備薄酒相待,我只是借酒敬客。」
《民呼日報》隨後還刊發點評:「升允之肉較嫗肥百倍read•99csw.com,甘民竟不剖食之,意者甘民雖餓,猶擇人而食呼?」
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不過,成為真正的革命黨之後,于右任還是沒準備「換太平以頸血」,因為對他這樣的人來說,有比槍和炸彈更拿手也更有效的東西:筆。
關於于右任是否是自願去的台灣,一直有爭論。但有一個細節:當時的國民黨高層如果已經決定去台灣,是會事先安排家屬赴台的,而且這也是規定。但于右任直到去台灣的時候,他的夫人高仲林、長女于芝秀等親屬依舊留在大陸。
說起名士,大家自然會想起魏晉風骨。魏晉名士有的,其實于右任都有:詩情、文才、書畫、生活趣味、高雅格調、純潔品性。但和魏晉名士的尚空談不同,于右任是腳踏實地的,他是「入世」的。
他在台灣的日子,一直都過得很清貧。很多人會奇怪,于右任作為國民黨元老,再不濟,錢財也不至於太窘迫。但事實上,于右任基本上把自己的錢財都捐了。
于右任在官場中表現得最書生氣的一次,就是1948年的民國副總統選舉。

1

于右任到了台灣后,很多人都假冒他的名賣字,他的下屬知道后表示要「嚴懲」,但于右任特地關照「不要為難」他們。一次,他在馬路上看到一家商店的牌匾是假冒他名題的字,就走入店內,讓店家摘下牌匾,重新寫了一幅,且分文未取。

4

于右任得到口信后,曾說過一句話:「文白先生害了我!他不應該阻止我去北平!」因為他知道,當時他身邊已經被安排了監視人員,他不太可能留在大陸了。
監察院是國民政府最高監察機關,依法行使彈劾、審計職權,是一個非常重要但又非常敏感的部門。也正是因此,「監察院長」這個職位,一直遲遲沒有歸屬,直到最終以正直清廉聞名的于右任出任,大家才都沒意見。
他給張大千題的字是「富可敵國,貧無立錐」;
馮自由替于右任感慨:「你的紙彈怎麼敵得過人家的銀彈?」
于右任向來視錢財為身外之物,清貧倒也罷了,關鍵是過得不開心。政治上,他繼續成為「監察院」的一個擺設,感情上,他和妻女隔海相望,不能團聚。
1949年4月,國民黨在大陸已經一潰千里,國共和談在北京舉行。當時的代總統李宗仁原本想派一直主和的于右任一起去北京參与和談,但國民黨的和談首席代表張治中認為:于右任留在南京,更有利於促成南京政府批准和談。
各個競選人為了拉票,對各路投票代表使出了各種手段:
但我又實在找不出適合形容於右任的詞:書法家?教育家?政治家?報人?這些都只能形容出他的一面。對了,于右任喜歡美食,還是著名的美食家。
于右任最擅長草書,有「當代草聖」的稱號。1932年,于右任發起成立草書研究社,創辦《草書月刊》,將篆、隸、草與行楷融會,打通魏碑,自成一家,每一個字都自有意境。
這也可能就是于右任的人格魅力所在吧。
九_九_藏_書于右任寫字不看人,也不分貧富,更不會「惜字如金」,以確保自己字的價格。販夫走卒來討字,只要于右任喜歡,來者不拒。但如果碰到他不喜歡的人,怎麼討也不給。比如他不喜歡宋子文,宋子文曾專門準備了一個精緻的扇面託人請他題字,他就是不肯寫。但他在飯館吃到一道好吃的菜,提筆就給店家寫一塊匾額,甚至給女服務員也題字。
1906年,于右任在日本認識了一個很重要的人,名叫孫中山。
無論是辦報還是辦學,無論是做官還是做人,于右任都是盡心儘力,且竭盡所能。歸隱山林,縱酒高歌固然愜意且顯風度,但更讓人尊敬的,是懷一顆悲天憫人之心,盡己之力,為蒼生增一份福祉。
兩年之後的1964年,于右任終於病倒,住進了榮民醫院(一開始住不起,是蔣經國來探視后,才安排住進去的)。9月的一天,于右任的老部下楊亮功去醫院看望他,于右任因為喉嚨發炎,無法發聲,只是向楊亮功伸出了三個手指。
李宗仁給每個投票代表都提供了一輛汽車,配司機服務;包下幾個大旅社和酒店,只要是代表,免費入住,免費吃喝。
不過,《神州日報》才創刊37天,就遭遇了一起離奇火災,報社從內到外被燒得乾乾淨淨。雖然報社上了火險,馬上就恢復了生產,但凝聚力受挫,內訌不斷,最終,于右任選擇拍拍屁股走人——他在《神州日報》前後一共待了80天。
《民呼日報》曾組織過一次賑災活動,升允隨後與上海道台蔡乃煌等勾結,誣陷於右任侵吞賑災款,將於右任逮捕下獄,一個月審訊7次。為營救老大於右任,《民呼日報》只能在當局的暗示下「自行停刊」——這張報紙一共生存了92天。
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的保險箱,被人打開了。因為這一天他逝世后,大家都沒找到他的遺囑。
于右任呢?啥也沒給,在自己屋內擺開文房四寶,只要代表來,就送一幅字,上書他最愛寫的一句話:「為萬世開太平」。每天上門討字的代表絡繹不絕,最多時每小時有近200人,排起長隊。
嚴格來說,于右任應該不能算「名士」。
1962年的元旦,于右任在台灣「監察院」參加完一次活動后,感到身體不適,便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句話:「我百年後,願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樹木多的高處,可以時時望大陸。我之故鄉,是中國大陸。」
但他欠別人的賬單,卻是被小心翼翼地鎖在保險柜里的。
但在民國的大官場,于右任自己正直清廉是沒有用的。于右任上任之初,也曾躊躇滿志,放言「蒼蠅老虎一起打」,但真打起來,就發現除了能動幾個小小的科長或處長,再往上的就動不了了。于右任曾想法辦貪污的鐵道部長顧孟余和財務部常務次長顧翊群,但這個級別的「小老虎」,就已經有上層人物,乃至蔣介石或汪精衛來打招呼了。
但投票第二天,于右任依舊準時出現在會議現場,風度依舊。全場起立鼓掌。
從1930年開始,于右任被蔣介石任命為中央政府的監察院長,從此在這個位置上,一坐就是34年。
天蒼蒼,野茫茫;read•99csw.com

于右任書法作品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于右任,1879年出生,陝西三原人。
于右任原來的名字叫于伯循,字誘人。為何這個字起得如此「誘人」?並非想走歪門邪道,而是典出《論語·子罕》的「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後來于右任在26歲的時候,在《新民叢報》上發了一篇文章,署名是「于右任」。「右任」與「誘人」諧音,且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稱為「左衽」(區別於中原漢族的「右衽」),後來借指異族統治,所以他就開始用「于右任」作為自己名字。
和政治走得近,就難免會為政治所累。
「復旦」這個名字,就是于右任建議的,典出《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1907年,于右任在上海創辦了平生第一份報紙《神州日報》,「報人于右任」由此名聞天下。

于右任(中)
而作為「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最高監察機關的一把手,他在保險箱里留下的,就是一堆賬單而已。
1909年10月26日,日本名相伊藤博文被朝鮮志士安重根在哈爾濱刺殺,上海數十家報紙大多默不作聲,《民吁日報》在顯著位置刊登消息,並稱伊藤博文為「大渾蛋」,是「死有餘辜」。
「過一過二偏偏還要過三」的于右任,於1910年10月11日在上海再創立了《民立報》,請宋教仁做主筆,在報紙上開出《民賊小傳》,專寫清朝貪官污吏,為辛亥革命的發動起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
值得一提的是,于右任專門教導當時自己報社的新聞記者要有新聞道德,提出:「為維護新聞自由,必須要恪守新聞道德。新聞道德與新聞自由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新聞道德的記者,比貪官污吏還可惡。」

于右任是誰?堂堂國民黨元老,自1930年至1964年,足足做了34年的國民黨「監察院長」。

復旦大學原校門
于右任雖然沒有「頸血換太平」,但確實是把硬骨頭。出獄沒幾天,他又創辦了《民吁日報》,名稱的來由是:「民不能言(呼)則唯有吁耳!」而且,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吁」,就是「于」右任的「口」在說話。
于右任沒有料錯。

2

1964年11月10日晚上8點零8分,86歲的九*九*藏*書于右任與世長辭——因為沒有留下任何遺言,所以發生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當時的著名書畫家對於右任有過這樣一句評價:「先生一支筆,勝過十萬毛瑟槍!」
結果日本當局暴跳如雷,指令上海當局立刻查封《民吁日報》——這家報紙只生存了48天。
因為中國傳統認知中的「名士」,是出名但不出仕的——于右任做了34年的「監察院長」。
于右任給人題字比較隨意,但題的內容卻不隨意。
這種報道,這種文筆,讀者當然要看,《民呼日報》銷量急劇上升,不過,當然也得罪了當局,尤其是升允。
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后,于右任也隨即辭職(回去辦《民立報》了),后因反對北洋軍閥,于右任擔任過陝西靖國軍的總司令,也算是書生掌兵了。
周恩來當時很希望于右任也到北京,得知他不能來后非常失望,只能托于右任的女婿轉告于右任:如果國民黨拒絕和平協定,請先生在南京不要動,到時候我們攻破長江,派飛機接先生來北平。
于右任曾有一箱欠條,在他的再三催促下,最後終於由家人一把火燒為灰燼。他的理由是:「防止我走了之後,子孫們再去討債。」
于右任一手創辦的《民呼日報》《民吁日報》《民立報》,就是中國報史上赫赫有名的「豎三民」。
得知消息后,暫時還沒打算「換太平以頸血」的于右任,趕緊逃亡上海,化名劉學裕,進入當時馬相伯創辦的震旦學院讀書。
按照于右任1962年寫下的那篇日記的期望,他被安葬在台北最高的大屯山上,人們還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頂峰,為他豎立起一座面向大陸的半身銅像(塑銅像的材料,都是台灣登山協會志願用人力背上去的)。
他的復旦校友黃季陸赴台後主管教育,于右任給他題的字是「將中國道德文化從根救起,把西洋科學文明迎頭趕上」;
1949年4月20日,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國民黨苦心經營的千里江防,一觸即潰。4月21日,于右任被人從南京轉移到上海,隨後輾轉到重慶,最終在11月29日離開大陸,飛往台灣。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
三個手指,是他希望歸葬大陸陝西省的故鄉三原縣。
結果,這張半裸|照落到了三原縣令的手裡,再加上後來于右任又印刷發行了自己的詩集《半哭半笑樓詩草》,裏面有一句:「女權濫用千秋戒,香粉不應再誤人」。——雖然當時慈禧已經快70歲了,但大家也都知道「香粉」指的是她。於是,于右任被定性為「革命黨」,遭到通緝,通緝文上寫的是:「無論行抵何處,拿獲即行正法。」
當時的震旦學院是法國人贊助的學校,因為法籍神父試圖將學校徹底改為教會學校,馬相伯憤然離校,諸多學子跟隨退學。于右任四處奔走,出錢出關係,和邵力子等人協助馬相伯,在1905年一起創辦了復旦公學,即復旦大學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