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洋務時代之李鴻章

第六章 洋務時代之李鴻章

李鴻章又說:
以上合計共四十九個軍營,兩萬五千人左右。

儘管如此,李鴻章的見識確實還是遠遠超過普通人的。我曾經看過他在同治十一年五月關於不可以裁撤輪船製造的二次討論的摺子,上面說:
中日戰爭爆發前夕,直隸淮軍訓練勇士二萬多人,大概如下:
●李鴻章辦理洋務失敗之由
我敢用一番話武斷地說:李鴻章確實是不知道國家事務的人,他不知道國家是什麼東西,不知道國家和政府之間有什麼關係,不知道政府和人民各自有什麼權力和受限制的地方,不知道大臣應當盡的責任。他對於西方國家富強的真正原因十分茫然,完全沒有認識,以為我們中國的政治制度、教育、文物、風俗,沒有一個是不比其他國家的優秀的,那些不如西方國家的東西,只有槍支、大炮、船舶、鐵路、機器,我們只要學習他們這些,那麼洋務運動這件事就算完成了。這是近些天來全國上下談論時務的人所倡導的論調,而李鴻章確實是這一派別中已經有三十年資歷的老前輩了。那句話說得好,無鹽效仿西施的笑容,壽陵人邯鄲學步,終究只能是越學越丑,最後沒有什麼收穫,反而弄巧成拙,這是必然的。
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因為台灣事變籌劃建立海防,李鴻章上奏的摺子這樣說:


設外國語言文字學館于上海同治二年正月
設江南機器製造局于上海同治四年八月
設機器局于天津同治九年十月
籌通商日本並派員往駐同治九年閏十二月
擬在大沽設洋式炮台同治十年四月
挑選學生赴美國肄業同治十一年正月
請開煤鐵礦同治十一年五月
設輪船招商局同治十一年十一月
籌辦鐵甲兵船光緒元年十一月
請遣使日本光緒元年十一月
請設洋學局于各省,
分格致測算、輿圖、火輪機器、兵法、炮法、化學、電學諸門,
選擇通曉時務的官員主持,
並在人才選拔制度上稍加變通,
通過洋務考試也可以做官
光緒元年十二月
派武弁往德國學水陸軍械技藝光緒二年三月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學習光緒二年十一月
始購鐵甲船光緒六年二月
設水師學堂于天津光緒六年七月
設南北洋電報光緒六年八月
請開鐵路光緒六年十二月
設開平礦務商局光緒七年四月
創設公司船赴英貿易光緒七年六月
招商接辦各省電報光緒七年十一月
築旅順船塢光緒八年二月
設商辦織布局于上海光緒八年四月
設武備堂于天津光緒十一年五月
開辦漠河金礦光緒十三年十二月
北洋海軍成軍光緒十四年
設醫學堂于天津光緒二十年五月
九-九-藏-書
●洋務之治績
由這些可以看出,李鴻章本來知道現在這個時候是三千年以來從未有過的一個大的變局,本來知道滿足於現狀就不能得到安定,本來曾經想要求得之後千百年安定國內、抵制國外侵略的好的方法,本來知道舊的方法不能夠解決現在的問題,本來知道如果不是維新變法,那麼不管是戰爭還是防守都靠不住,本來知道派系的界限不消除,以前有的習俗不廢除,那麼什麼事情都辦不成,甚至知道今後會缺乏人才,而且程度比今天會更加嚴重,中國這麼大的一片土地,卻永遠沒有自強自立的時候。他的語言是沉痛的,我一直到現在讀它們,都會忍不住熱淚盈眶。李鴻章如此忠誠,有那麼敏銳的洞察力,而且又長久位於重要位置,手中握著重要的權力,但是他的成就卻只有今天這樣,這是什麼原因呢?那是因為他只知道有兵事,卻不知道有民政;只知道有外交,卻不知道有內政;只知道有朝廷,卻不知道有國民百姓。每天責備別人在大局方面愚昧,而自己對待時局卻搞不清楚;每天責備別人亂搞派系,舊的習氣難以戒除,而他自己的派系、舊習氣跟那些人比起來,只不過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區別罷了。他不知道今天世界上的競爭,不在於國家怎樣,而在於國民什麼樣;他不知道西方各國之所以能夠解除派系、破除以前的習氣、通過新政而富強的改革的動力都是來自下面,而不是上面,而這種動力能夠出現的原因,都是因為有一兩個能夠提供強大動力的率先有覺悟的先行者,從而能夠引導別人一起,形成改革的風氣之後,再利用下層的力量,這樣沒有不成功的。李鴻章如果不知道這些,不憂慮是否能做到這一點就算了,既然已經知道了,也已經擔憂了,憑著他的地位、他的聲望,在朝廷上可以獲得君心,從而指揮百官,在百姓中間可以製造輿論來鼓舞全國,只可惜李鴻章沒有這樣做。我這才說:李鴻章受人詬病,就在於他不學無術。所以說:他是被當時局勢造就的英雄,不是可以造就時勢的英雄。
「洋務」這兩個字,其實算不上是李鴻章的專用名詞。但是,本著名字跟著主人的原則,為李鴻章作傳,那麼就不能不用「洋務」這兩個字總結概括他中間二十多年的事業。李鴻章之所以被全天下的窮酸文人唾棄、辱罵,是因為洋務運動,他之所以被那一代的趨炎附勢的人追隨也是因為洋務運動,我之所以一方面誇讚李鴻章,一方面責備李鴻章,一方面為李鴻章惋惜,還是因為洋務運動。說李鴻章不懂得什麼叫作洋務,在我看來,中國參与洋務運動的人士沒有能比得上他的。說李鴻章真的懂得洋務,那為什麼別的國家因為洋務運動而更加興盛,但是我們國家卻因為洋務運動而衰敗呢?我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李鴻章只知道有洋務,卻不知道有國務,他認為洋人所辦的事務就是洋務。在這裏,我嘗試總結了他平定起義軍、捻軍之後,日本發動侵略戰爭之前,所辦理的有關洋務運動的各項事情,列表如下:
附水雷船
船名船式噸數速力
左隊一號一等水雷10824
左隊二號一等水雷10819
左隊三號一等水雷10819
右隊一號一等水雷10818
右隊二號一等水雷10818
右隊三號一等水雷10818
從這章以後,李鴻章事業得意的歷史就結束了,而他失九_九_藏_書意的歲月才剛剛開始。
李鴻章傾注全部的精力來經營這海陸兩支軍隊,自己一定是有把握的。光緒八年(一八八三年),當時法國人在廣西故意肇事挑釁,朝廷商議要集結軍隊在京畿地區防守,李鴻章再次上奏,說「臣練兵,購買新式武器,到現在已經有十幾年了,雖然因為撥下來的經費太少,我不能夠完全實現自己的志向,但是臨陣對敵,也不至於孤注一擲,讓皇帝擔驚」。他如此自信,也大概可以從這裏看得出來。但是哪裡想到,中日雙方一交戰,那些巨大的戰艦,有的受到創傷,有的完全被擊毀,有的被敵軍繳獲,淮軍和新練的陸軍每次作戰都失敗,以前積累的名聲全部丟盡,淮軍遺留下來的殘破艦船,再經過八國聯軍在天津大沽的這場戰役,跟著羅榮光、聶士成一起被燒成了灰燼。於是他在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任上三十年的積累、三十年所用心培養的、三十年所精心布置和描繪的那些,一切都煙消雲散,就像昨天做的一場夢一樣消失了。一直到李鴻章去世,他傾注心血經營的大本營天津還在外國人手裡,尚未收復。哎呀!李鴻章啊李鴻章,我知道你在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
在這裏總理衙門陳述請示六條。目前的當務之急和日後久遠的打算,沒有什麼遺漏的,實在是挽救時局的最重要的對策。其中不容易一下子辦好的原因在於,難得優秀的人才,經費不好籌集,派系很難消除,舊的習俗不好根除掉。這些方面總是不改進,即使每天都設置海上防守,也只是畫餅充饑。因此今天最緊迫的事情,就在於努力破除成見,來一些實際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歷朝歷代防守邊疆,重心大多都在西北地區,他們的實力上的對比,各國關係,已經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了。況且還有固定的疆界。在今天,東南海上的疆域有上萬里,各個國家在那裡通商和傳教,來往非常自由,彙集進入京城還有其他各個省份的內部大量聚居,假裝藉著友好往來的名義,暗地裡卻懷著掠奪侵略的計謀,一個國家製造事端,各個國家都跟著一起煽動,這實在是數千年以來從來沒有過的局勢的變動,洋人的輪船和電報的速度,瞬間就能行進千里;新式武器精良,威力是以前的百倍,又是數千年以來從來沒有過的強勁的敵人。外國侵略變換成這樣,但是我們卻仍然想用現成的老辦法應付,就好比醫生為病人治病,不問他有什麼癥狀,就一概都給他古方,肯定不會有什麼療效。庚申之後,西方的勢力向我們內部侵襲,侵略沿海地區,愛國志士沒有不內心憤怒、情緒激昂的,紛紛要求把他們驅逐出去。這些局外人胡亂議論,根本不知道這裏面辦事的艱難,等到詢問他用什麼方法自強,怎麼才能抵禦外來侵略,他就一臉茫然的神色,啞口無言。臣在洋務方面經歷的時間比較長,看見的、聽見的也比較廣,對於敵人和我們自己優勢劣勢的地方,知道得比較深刻,看一下現在的狀況,財力、人力都還很不足,又過多地拘泥於傳統,被眾人的意見牽制,即使想要振奮也有些困難。《昳經》裏面說:「窮則變,變則通。」大概就是不變通,才在戰爭中進攻或防守都不能長久,想靠講和來維持也不可能持久。
微臣個人認為歐洲各個國家,這百十年來,從印度到南洋,從南洋到中國,闖入中國邊界心腹地區,實在是之前的歷史沒有記載的。從古代開始,凡是沒有和中國通商的,沒有一國不客氣地拜訪邊關,來向中國請求互相通商的。咱們皇上就像天朝上國的統治者一樣,用簽訂條約的方法籠絡這些國家,現在地球東南西北合起來總共九萬里那麼遠,居然全都聚在中國,這是三千多年來局勢的一個巨大的改變。西方的人專門仗著他們製造精良,威力巨大的槍支、大炮、輪船,在中國的領土上面橫行霸道,中國一向用的武器裝備比不上他們的先進,所以才受制於西方國家。在今天還說攘夷,說要把西方國家的人全都驅逐出境,這本來就是不負責任胡說妄想的話。如果想用和平方式守住這片疆土,也不是沒有武器就能保得住守得住的。(中略)那些士大夫禁錮在章句的學問里,對數千年來這麼大的一個變化的局勢保持愚昧的態度,滿足於眼前苟且偷生換來的暫時安寧,而那麼快就忘記了二三十年的那麼痛苦深刻的巨大的創傷,也不去想此後的千百年怎麼安定國家內部,抵禦外來的侵略,這是停止修建輪船的商議之所以會出現的原因。臣愚鈍地認為,國家的一切費用都能省一些,只有養兵、邊防、製造槍炮、製造打仗用的輪船,這些開支萬萬不能節省,如果要省就是什麼都不要了,國家最終還是不能強盛起來。九*九*藏*書
以上所羅列的李鴻章辦理的洋務,大概就是這些。總結他的主要內容,不外乎兩類:一是軍事方面的,比如買船、買武器、製造船舶、製造武器、修築炮台、修建船塢等這些事情;二是商務,比如鐵路、招商局、織布局、電報局、開平煤礦、漠河的金礦等等這些。中間雖然有興辦學堂,派遣留學生去外國遊學這些事情,大部分也都是因為軍事需要,要不就是用來培養和外國交涉、能夠用來擔當翻譯的人才。李鴻章所見到的全部的西方人的長處,也就是這些而已。
直隸淮軍練勇表
軍隊營數人數將領駐地
盛軍189000衛汝貴小站
銘軍124000劉盛休大連灣
毅軍104000宋慶旅順口
蘆防淮勇42000葉志超 聶士成蘆台北塘 山海關
仁字虎勇52500聶士成營口
李鴻章辦理的那些商務也沒有一個取得較大的成功的,沒有別的原因,都是被官督商辦這種政策拖累的。中國人最擅長經商了,就好像是天賜的本領一樣。只要讓國家為他們制定商業法律,廣闊地開闢市場,保護獲得財產的權利,自然能夠使得土地沒有廢棄的財物,沒有廢棄的勞動力,國家的富裕和強大指日可待。但是在今天,每次要辦理一個新的商業項目,先要把這件事上奏給朝廷,並且還要為這件事派遣相關的大臣監督操辦,就算是選用的人非常恰當,也會因越俎代庖而壞事。況且派去的大臣常常是奸詐、腐敗的官吏,他們把自己的官位看作自己發財的利器,依靠手中的權力把持事務的管理大權,要挾別人,狐假虎威,把持著大局,那些已經入股的人怎麼能不寒心呢?那些準備入股的人又怎麼能不駐足觀望呢?所以中國商務一直都無法興盛,也可以稱得上是李鴻章倡導的官督商辦主義為它埋下的禍端。
不過,事情改變了,發生的地方也就變了;人換了,時代也會不相同。我們這些人生在今天這個時代,用這種大道理來要求李鴻章,我知道李鴻章一定不能接受。他所說的那些局外人的隨口議論,不知道局內人的艱難,言語里仍讓人感到心痛。按照《春秋》里「責備賢者」的說法,李鴻章的責任固然不能推辭,試問今天四萬萬中國人之中,具有Cast the first stone(投第一塊石頭)的資格的人又有幾個呢?我雖然批評李鴻章,但是一定不能因為有那種死板的讀書人,或者是一心想要佔便宜的人被傳統道德所束縛,或者是為眼前的形勢所迫,而稍微寬恕他的罪過,不過也絕不能允許他們那些人跟著我亂說。總結起來,李鴻章不失為一個有名的英雄,他最不幸的是,全國這麼大,竟然沒有無名的英雄跟隨他,因此他雖然有一些行動,也不能換來成功。我對於李侯爺的遭遇,感到十分悲痛。

海洋、陸地上的軍事,是他這輩子傾注自己全部精力的事情。人們常說,他是憑藉善於作戰才立下了那麼多功勞,樹立了威名,但是他之所以會取得成功,實際上是因為他經常和西方軍隊一起作戰,目睹了他們使用武器的厲害,從而把那些東西拿過來使用,所以在平定叛亂之後,他深深感到中國的軍事實力平定內亂有餘,抵禦外來侵略卻遠遠不足,所以他九九藏書兢兢業業,把強軍作為重中之重。這樣不能不說他的眼光要比尋常的普通人高出很多,而他把一輩子的心血也都傾注在了這上面。下面計算一下中日爆發戰爭之前,李鴻章手底下的兵力大略為:
北洋海軍兵力表
隊別分職船名船式噸數馬力速力炮數船員進水年份
主戰艦隊定遠鐵甲7335600014.522330光緒八年(1882)
鎮遠鐵甲7355600014.522330光緒八年(1882)
經遠鐵甲2900300015.514202光緒十三年(1887)
來遠鐵甲2900300015.514202光緒十三年(1887)
防守艦隊致遠巡洋230055001823202光緒十二年(1886)
靖遠巡洋230055001823202光緒十二年(1886)
濟遠巡洋230055001823203光緒九年(1883)
平遠巡洋2300150014.511  
超勇巡洋135024001518130光緒七年(1881)
揚威巡洋1350240015.518130光緒七年(1881)
鎮東炮船4403508555光緒五年(1879)
鎮西炮船4403508555光緒五年(1879)
鎮南炮船4404408555光緒五年(1879)
鎮北炮船4404408555光緒五年(1879)
鎮中炮船4407508555光緒七年(1881)
鎮邊炮船4408408555光緒七年(1881)
練習艦康濟炮船13007509.511124光緒七年(1881)
威遠炮船13008401211124光緒三年(1877)
補助艦泰安炮船1258600105180光緒二年(1876)
鎮海炮船95048095100同治十年(1873)
操江炮船9504009591同治五年(1865)
湄雲炮船5784009470同治八年(1869)
read.99csw.com
最近這些拘謹的古板的讀書人,大多認為辦理洋務、對外交涉的工作對人是一種侮辱;那些想要投機取巧的人,又把避開洋務當作成就自己清高名聲的方式。如果朝廷不努力弘揚新風氣,破除以前舊有的那些陋習,實行讓國家富強的實用的辦法,那麼天下危險的局勢最終就不能預料,等到後面,缺乏人才的情況會比今天還要嚴重。就中國這麼大來說,卻沒有自強自立的那一天,這就不僅僅是擔憂了,更是可恥的事情。
●北洋海陸兵力


至於李鴻章失敗的原因,一半是因為群臣商議沒有統一的結果阻礙牽制了他,一半是李鴻章自己造成的。他自己的責任里,一半是因為用人不當,一半是因為見識不夠。當時他立了大功后,正是功勞和名聲鼎盛的時期,他自己覺得自己非常厲害,覺得自己能力很強,認為天下所有的事都非常簡單;他對他曾經的老部下念舊情,曾經共患難過,所以今天要共同享有這份富貴,他顧著往日的情分偏袒他們,現在要他們互相推薦,把他們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交給他們重任,都顧不上問他們的才能能不能勝任這些崗位,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常把事情搞壞,耽誤了大局。這隻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李鴻章只知道單純訓練士兵,卻不知道士兵是怎麼來的;他只知道單純籌集軍餉,卻不知道軍餉是怎麼來的,因此做了很多細碎煩瑣的事情,最終沒有什麼成就,這又是其中一個原因。在下節會更加詳細地說明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