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各地抗清運動的興起 第三節 英霍山區的抗清鬥爭

第七章 各地抗清運動的興起

第三節 英霍山區的抗清鬥爭

位於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地帶的大別山區層巒疊嶂,形勢非常險要,明朝末年稱之為英、霍山區,革左五營義軍曾經在這裏安營紮寨,抗拒官軍的追剿;當地一些地主官紳為了對付農民軍,也據險結寨,相互連保。1645年清軍南下,弘光朝廷覆亡,江南百姓迫於清廷的剃髮令奮起抵抗時,這一地區的紳民也聞風而動,利用原先的山寨作為抗清的據點。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所謂蘄黃四十八寨。
就在英山一帶的抗清義軍遭到徐勇所統官兵鎮壓時,被四十八寨推為盟主的張縉彥卻靦顏手書投降信札,表示願與道臣李、邵起(邵為分巡汝南道,李不詳)一同歸順清朝。這封信經清安慶巡撫李猶龍轉達給在南京的內院大學士洪承疇。由於在崇禎年間洪承疇任職陝西時張縉彥是他的下屬,「知信甚深」,洪承疇向清廷力保,准其投降。張縉彥等降清后,英霍山區的抗清鬥爭仍在繼續。義師擁戴明朝宗室朱常巢在太湖縣司空山寨,號稱荊王,先後趁清軍不備,襲破太湖、宿松二縣。直到1648年(清順治五年)金聲桓、王得仁在江西反清時,蘄黃義師還曾配合活動。read.99csw.com九-九-藏-書
湖北黃岡縣白雲寨主易道三、大岐寨主王光淑聯絡附近四十多個山寨,「阻逋糧餉,違抗剃令」,商定遇有清軍來犯,互相救援。崇禎末年曾經擔任過兵部尚書的張縉彥由於在河南站不住腳,逃到英山,被四十八寨「推為盟主」。在湖北、安徽、江西都被清軍佔領的情況下,英霍山區的聯寨抗清,雖然形同孤注,卻因為扼據鄂、皖通道,牽制了清軍的行動。1645年(順治二年)十一月,清湖廣總督佟養和與湖廣巡撫何鳴鑾會商,決定派黃州總兵徐勇領兵進剿。十一月十五日,徐勇率部進抵白雲寨,次日大舉進攻,大岐寨主王光淑統領各路兵數萬人來援,雙方苦戰一天,互有傷亡。十七日,徐勇重新調整部署,把所部清軍分為三路,寅時鳴炮為號,同時殺出。王光淑見西路抵敵不住,親自前往策應,不料被清兵用槍搠于馬下,當陣活捉。各路寨兵見王光淑被擒,無心戀戰,紛紛逃竄,清軍乘勝追殺數千人。白雲寨主易道三心寒膽落,向清軍投降。徐勇下令將大岐、白雲、泉華等寨城屋一律拆毀。十二月初三日,徐勇引兵進至蘄水縣(今浠水縣)斗方寨,把該寨四面包圍。斗方寨內除了寨主周從劻本部義軍外,還有從英山請來的援兵副將陳福所部四百人。陳福見清軍勢大難敵,竟暗中帶領千總二名于夜間往清軍營中投降。徐勇當即面授機宜,讓他們返回斗方寨充當內應,約定次晨以炮為號,裡應外合。初四日,周從劻正在寨上指揮,清兵攻至寨門,舉放號炮,陳福立即配合清軍活捉周從劻與張縉彥委任的英山知縣劉時敘,斗方寨城屋全部放火焚毀。王光淑、易道三、周從劻、劉時敘被解到武昌斬首示眾九_九_藏_書https://read•99csw•comread.99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