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三章 永曆朝廷的建立 第一節 朱由榔在肇慶監國和紹武爭立

第十三章 永曆朝廷的建立

第一節 朱由榔在肇慶監國和紹武爭立

紹武政權的建立,在歷史上沒有任何積極意義。它只能說明朱聿、蘇觀生在日暮途窮之時,急於過一下皇帝癮、宰相癮罷了。史籍記載了蘇觀生等人迫不可待地爭奪帝位的情況:「且謂先發奪人,宜急即位。遂倉卒立事,治宮殿、器御、鹵簿,舉國奔走,夜中如晝。不旬日而授官數千。即位之際,假冠服於優人而不給。」紹武政權在很大程度上是蘇觀生趁朱由榔君臣逃往廣西的機會拉攏一部分廣東官員建立的,社會基礎非常狹窄。連本省的一些著名官紳如曾任大學士的何吾騶、陳子壯、兵部侍郎張家玉等人均持反對態度,陳子壯雖因丁魁楚不擇手段自任首輔拒絕入閣,當蘇觀生擁立朱聿時,他卻特派使者請桂監國出兵掃滅。因此,蘇觀生拼湊起來的廣州朝廷基本上是一批官場中的投機分子和不得志的士紳武弁。他自己因擁立有功,被朱聿任命為首席大學士,封建明伯;關捷先、曾道唯、顧元鏡、王應華等人都入閣為大學士兼任各部尚書,洪朝鐘在十天之內陞官三次,當上了國子監祭酒。潮州人楊明兢赤手空拳,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自稱有精兵十萬「滿潮、惠之間」,居然被委任為潮惠巡撫。兵力上除廣東總兵林察所部以外,蘇觀生還招來了石壁、馬玄生、徐貴相、鄭廷球四姓海盜,藉以增強紹武政權實力。
永曆朝廷遷回肇慶以後,派兵科給事中彭燿、兵部職方司郎中陳嘉謨前往廣州,勸說朱聿取消帝號,退位歸藩。彭燿到達廣州后聲淚俱下地對蘇觀生說:「今上神宗嫡胤,奕然靈光,大統已定,誰敢復爭?且閩、虔既陷,強敵日|逼,勢已剝膚。公不協心戮力,為社稷衛,而同室操戈,此袁譚兄弟卒並於曹瞞也。公受國家厚恩,乃貪一時之利,不顧大計,天下萬世,將以公為何如人也?」蘇觀生大怒,悍然下令把彭燿、陳嘉謨拖出處斬,隨即派陳際泰為督師,調動軍隊向肇慶進攻。永曆政權見調解無望,也調兵遣將,以廣東學道林佳鼎為兵部右侍郎總督軍務,夏四敷任監軍,會同從韶州調來的武靖伯李明忠帶領一萬多名士卒迎擊。十一月二十九日,內戰正式爆發,雙方在廣東三水縣城西交戰,紹武政權的軍隊大敗,陳際泰臨陣脫逃。林佳鼎初戰告捷,躊躇滿志,命令士卒晝夜行軍,直奔廣州,企圖一舉掃滅紹武政權。紹武方面的總兵林察利用與林佳鼎同族和過去共事關係,採取偽降誘兵深入之計,指使四姓海盜「乞降於佳鼎,察因書請舉廣州以附」。林佳鼎輕信寡謀,依約率部乘船前往三山,突然遭到四姓兵的攻擊。林佳鼎部所乘內河小船無法同四姓海上大船作戰,被迫登陸迎敵。又因地理不熟,陷入了三尺多深的泥淖,結果一敗塗地,林佳鼎和夏四敷溺死水中,李明忠單騎逃出,部下兵員幾乎全軍覆沒。敗訊傳到肇慶,永曆朝廷又陷入一片驚惶失措之中,大學士瞿式耜自告奮勇,督領招募的義兵前往迎敵。沒過幾天就傳來了清軍佔領廣州、紹武政權覆亡的消息二月二十六日朱由榔又再次登舟離開肇慶,經廣西逃往湖南九-九-藏-書
十一月初二日,蘇觀生同廣東布政使顧元鏡、侍郎王應華等奉請朱聿監國,並且搶在朱由榔之前,在同月初五日正式稱帝,改明年為紹武元年。儘管朱聿的政權在這年十二月即被清軍摧毀,紹武年號從來沒有使用過,在南明史上仍習慣稱之為紹武政權。
清軍佔領浙江、福建以後,客觀的形勢造成了南明殘餘勢力向西南轉移。原任廣西巡撫瞿式耜等人再次提議擁立朱由榔即位繼統。掌握地方實權的兩廣總督丁魁楚卻心懷觀望,拖延不決。直到接到隆武朝大學士何吾騶的親筆信通知隆武帝、后都已蒙難,建議速立桂藩以後,才決定參加擁立行列。
1646年八月,隆武帝在汀州遇害;九月,消息傳到湖廣和廣東、廣西等地,在南明各地官紳中又一次引起極大的震動。皇室繼統問題再次提上緊急日程。
在大多數官紳心目中,桂藩朱由榔是最合適的人選。這主要是出於血統親近的考慮。明末宗室中,同崇禎皇帝朱由檢最親的是他的祖父明神宗的子孫,即福、瑞、惠、桂四藩王。瑞王朱常浩原封陝西漢中,1643年李自成軍攻入潼關,常浩逃到四川重慶;次年張獻忠軍攻克重慶,常浩全家被殺。福王常洵之子由崧即上文所述弘光帝。惠王常潤原封荊州,當農民革命風暴席捲湖廣時,他經長沙、衡州逃到廣西,弘光在位時移住浙江嘉興。1645年六月清軍迫近杭州,監國潞王朱常淓投降,常潤和周王、崇王也在清軍統帥博洛招誘下降清,被押送到北京,後來同朱由崧,朱常淓等一道處死。這樣,到1645年六月以後,神宗子孫剩下的只有桂藩了。https://read.99csw.com
當清軍進入福建的時候,隆武帝的弟弟續封唐王朱聿和其他一些藩王乘船經海路逃到廣州,本來不過是為身家性命著想,未必有覬覦大寶之心。朱聿的被擁立為皇帝,同桂王監國政權的舉措失宜有密切關係。贛州陷落時,廣東全省還在明朝管轄之下,朱由榔領著朝臣逃往廣西,在廣東士人看來無異是放棄封疆,不顧自己的死活。南明官僚的內部矛盾又因桂監國政權處置不當而激化。原隆武朝大學士蘇觀生奉命援救贛州,踟躕不進,從南雄退回廣州。他得知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監國時,也想參預擁立之列,依舊做大學士。可是,首輔丁魁楚卻惟恐蘇觀生以原任大學士的身分入閣將影響自己攬權;大學士呂大器又從資歷的偏見出發,認為蘇觀生不是科舉出身,不具備入閣資格。因此,對蘇觀生的附名擁戴置之不理。蘇觀生自覺掃興,知道在朱由榔政權中不會受重視。但在桂王監國之初,他仍然不甘寂寞,想出了出奇制勝的策略,一是派兵部職方司主事陳邦彥前往梧州勸進,請朱由榔以臨時性的監國正式稱帝;二是請移蹕廣州,使朝廷進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十月二十九日,唐王朱聿同鄧王、周王、益王、遼王乘船由總兵林察護送到廣州。蘇觀生等人覺得與其乞憐于桂藩,不如乾脆另起爐灶,援引兄終弟及之義擁立唐藩。
然而,朱由榔遇事毫無主見,用人又不當,實在承擔不起中興重任。監國七天之後,十六日傳來了贛州失守(十月初四日)的消息。儘管廣東肇慶距離江西贛州還有相當一段路程,卻舉朝洶洶,監國的喜慶氣氛消失得無影無蹤。司禮監太監王坤主張立即逃難,首輔丁魁楚隨聲附和,大學士瞿式耜等力主鎮定,也只推遲了四天。十月二十日,小朝廷終於逃往廣西梧州。這種驚惶失措的舉動,對於維繫廣東人心自然是非常不利的。其直接惡果是續封唐王朱聿在廣州稱帝,又一次演出了朱明宗藩同室操戈的鬧劇九-九-藏-書
桂王朱常瀛是明神宗第七子,原封湖南衡州,天啟七年(1627)九月二十六日就藩(即離京前往封地)。崇禎十六年(1643)八月,張獻忠部進軍湖南,常瀛逃往廣西。由於奔竄慌忙,亂兵乘機搶劫,朱常瀛只帶著第三子安仁王由楥逃到了廣西梧州;第四子永明王由榔在永州被大西軍俘獲。正在性命難保時,受到一個混入大西政權的明朝官員的暗中保護,又恰逢張獻忠決定作戰略轉移,率領大西軍入川,義軍北上后,明朝廣西征蠻將軍楊國威和部將焦璉率領四千多名士卒開進湖南永州等地,朱由榔才得以死裡逃生,被護送到梧州同其父聚合。1644年十一月初四日,朱常瀛在梧州病死,安仁王由楥掌府事。次年弘光朝廷覆亡,廣西巡撫瞿式耜有意擁戴由楥繼位。但當時南明的政治重心仍在東南,支派甚遠的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兄弟和黃道周等人的支持下捷足先登,由監國而稱帝。瞿式耜的願望不僅沒有實現,自己也因受隆武帝的猜忌而被調職。不久,朱由楥一病不起,由榔被冊封為桂王https://read.99csw.com
1646年十月初十日,朱由榔經過照例的三疏勸進,就任監國。朱由榔相貌堂堂,據說很像祖父萬曆皇帝朱翊鈞,可是生性懦弱,瞿式耜說他「質地甚好,真是可以為堯、舜,而所苦自幼失學,全未讀書」。父、兄的相繼去世,使他成為最有「資格」的朱明皇朝繼統人,但他對做皇帝的言談舉止卻一竅不通。湊巧太監王坤(又名王弘祖)投入他的府中,這人早在崇禎年間就已經受到皇帝的信任,懂得宮中「故事」,指點儀注,使他知道如何擺出皇帝的架勢,不至於出醜,王坤因此深受寵信。丁魁楚參与擁戴稍遲,又惟恐當不上首席大學士,於是同王坤串通結納,得以如願以償。王坤的弄權,使永曆朝廷一開始就陷入混亂和矛盾之中。按明朝成例,入閣大學士本應由吏部尚書會同其他高級官員會議推舉若干名,呈請皇帝點用;大學士的地位又一般是按入閣先後次序排列。丁魁楚時任兩廣總督是實權人物,因猶豫不決錯過了首先擁戴的機會,桂藩繼統的局面明朗后,又急於攫取首席大學士的位置,不得不求助於內官王坤,等於把朝廷用人決策大權奉送給了宦官。朱由榔出任監國前夕,丁魁楚玩弄權術給桂藩上啟本請求辭去首輔,桂藩尚在三推三讓之時就批示「不準辭」,這在瞿式耜等人眼中就已經視為笑柄。至於崇禎時期已入閣的何吾騶、隆武時入閣的陳子壯等人得知這一消息后,都認為舉措不公,有違成例,寧可株守家中也不願來肇慶。在失去廣州人望的情況下,永曆朝廷粉墨開場了。丁魁楚當上了首席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瞿式耜為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左侍郎管尚書事,同時任命了各部院官員。不久,在湖廣的督師何騰蛟、湖廣巡撫堵胤錫也上表勸進,朱由榔得到了擁明派官紳多數的支持。
桂、唐二藩的爭立,給南明殘疆剩土的地方官也增添了混亂。湖廣的何騰蛟、堵胤錫、章曠以及其他文武官員都先後收到了兩個朝廷頒發的「喜詔」,雖然他們基本上都站在桂藩朱由榔一邊,唐藩使者處處受冷遇,但事實上既給了他們「擇君」的機會,朝廷的威望自然相對削弱,在許多問題上處於被動局面。瞿式耜在一封信中寫道:「自唐僭號而廣之府庫盡為所有,廣之屬邑並鄰郡皆為所煽。我監國之詔未達,而彼登極之詔先頒。凡吊錢糧、徵兵馬,動輒牽礙。光三(丁魁楚字)乃集議,仍請蹕肇慶,登大寶,少司馬(兵部侍郎)林佳鼎力佐之,在廷亦遂不敢梗議。十一月十八日正位端州(即肇慶),即行頒詔,兼議攻守之事。」https://read.99csw.com
十一月初八日,朱聿在廣州即位的消息傳到梧州,朱由榔和廷臣丁魁楚等人大吃一驚,連夜召見廣州派來的使者陳邦彥。陳匆匆登上監國乘坐的龍舟,燈火輝映下見朱由榔居中端坐,太妃垂簾於後,丁魁楚侍立一旁。朱由榔開門見山地說:「聞四王至廣州,甚喜。然孤既監國矣,輔臣觀生既具啟入朝矣,彼胡為者?」陳邦彥並不知道廣州政局的突然變化,回答說可能是民間的訛傳。丁魁楚告訴他,廣州稱帝的事已確鑿無疑。朱由榔介面道:「今非戰則和,二者安出?」邦彥建議「速返肇慶,正大位以屬人心」,讓紹武政權「代吾受虜,從而乘其蔽」,不要主動進兵廣州。十一日晚,朱由榔又召見陝西道御史連城壁,問道:「先生自肇慶來,知廣州事否?」連城壁回答:「臣本月初四日離肇慶,未有所聞。至德慶有傳說者,臣亦不信。殿下監國,蘇觀生有表箋來賀,差監紀推官陳邦彥,殿下加以科銜,特旨召用觀生及廣州諸舊臣,黃士俊、陳子壯、黃(王)應華、關捷先等皆奉旨敦請,廣東布政顧元鏡加升戶部侍郎。豈有如此大事不關白兩院,既從一而悖舉之理?」朱由榔說:「事多實,奈何?」城璧對曰:「論天命者必推本人心,殿下為神宗皇帝之慈孫,聰明仁壽,恭儉靜深,在潛邸人心悅服已非一日,今臣民愛戴,尊賢親親,皆仰承天意,誰得以私覬覦,特殿下幸梧,未正大位,或貪人昧理,亦終不能濟。」朱由榔等人自知鑄下大錯,為了收拾廣東民心,在十一月十二日東返肇慶,十八日宣布即皇帝位,祭告天地、社稷、祖宗,改明年為永曆元年。同時,追尊其父朱常瀛為端皇帝,兄朱由楥為桂恭王;嫡母王氏為慈聖皇太后,生母馬氏為昭聖皇太后。這樣,在廣東一省之內,幾乎同時建立了兩個南明政權,重演了閩、浙相爭的鬧劇。它再次說明南明統治集團的極端腐朽,絕大部分官僚仍然因襲了過去朝廷上黨爭故套,一切都以個人和小集團的利害為轉移,國家大局被置於腦後。即便有少數正派官僚以民族大義為重,希望共赴國難,挽救危局,他們的努力也在一片紛爭當中化作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