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三章 孫可望部署的湘、桂、川全面反攻 第三節 李定國衡陽大捷

第二十三章 孫可望部署的湘、桂、川全面反攻

第三節 李定國衡陽大捷

十一月十九日,尼堪軍至湘潭縣;明將馬進忠引部眾退往寶慶。二十一日,尼堪自湘潭起程,次日進至距離衡州府(今衡陽市)三十余里處。李定國派出部將領兵一千八百名佯抵一陣,隨即後撤。尼堪驕心自用,以為明軍不堪一擊,即於二十二日夜「兼程前進」,次日天色未明到達衡州府,與李定國大軍相遇。定國見尼堪輕進寡謀,決定以計取勝,事先埋伏重兵,命令前線將士對陣時稍一接觸即裝出兵力不敵的樣子,主動後撤。尼堪「乘勝」追擊二十余里,陷入埋伏。定國一聲令下,全軍出擊,殺聲震天,勢如潮湧;清軍倉皇失措,迅速被明軍擊敗,主帥尼堪也在混戰中當場斃命。同時被明軍擊殺的還有一等伯程尼和尼堪隨身護衛多人。定國軍士割取尼堪首級獻功,「東珠璀璨嵌兜鍪,千金竟購大王頭」,全軍歡聲雷動。清軍不敢再戰,在多羅貝勒屯齊(或譯作吞齊)的率領下垂頭喪氣退往長沙。
1652年李定國在湘、桂戰場上的勝利,對當地和附近具有復明情緒的紳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許多退入山區的明朝殘兵敗將和隱居鄉間的官紳都聞風雲集,共勷盛舉。如安定伯馬寶順治八年仍在廣東堅持抗清,李定國大軍收復廣西后,他立即出兵配合,攻克陽山、連州、連山等州縣,活捉清連陽副將茅生蕙、游擊馬泗汗、守備白守富。后奉李定國之命率部入湖南,茅生蕙等人均於九年十月二十二日在衡州處斬,「首級懸挂南門」。此外,如胡一青、趙印選、陳邦傅舊部彰武將軍袁來朝、曹志建部總兵歐正福等都曾「依附李定國、恃險狂逞」。當時在桂林的瞿昌文記載,廣西「八郡中節義大臣,避腥羶于深箐窮谷間,轉徙困頓,全發以待時,始終不改其守者,皆府君(指瞿式耜)素所薦拔之士,至是咸幸更生,而山藪野澤之哀鴻,亦莫不相慶復見漢官威儀也」。永曆朝廷兵部尚書劉遠生、中書舍人管嗣裘、兵部主事朱昌時等人都從瑤族山區出來參見李定國,共商機務,協守桂林。原廣西巡按吳德操也應定國之命出任於梧州,「坐門樓,稽出入」,廣西全省都安官設吏。湖南的明朝鄉紳也紛紛出見,就連自弘光時期已經杜門不出的大臣周堪賡(崇禎時任工部侍郎,弘光初立授以戶部尚書,未到任)、郭都賢(崇禎時任江西巡撫,永曆帝授以兵部尚書,未就職)等一大批官紳都認為中興有望,應邀到衡山謁見李定國。郭都賢在《自敘》中寫道:「王辰(順治九年)恢復湖南,微有贊襄之力。」只是由於不久形勢逆轉,參与反清復明的官紳為了保全身家性命,不僅銷毀有關文書,在自己後來的著作中也竭力加以掩蓋,給後人研究這段時期的紳民動向造成了困難。read•99csw•com
李定國等部明軍連續攻克湖南大批州縣的消息傳到北京,順治皇帝大為震驚。七月十八日他派敬謹親王尼堪為定遠大將軍,統八旗精兵南下,二十日離開北京,原定計劃是經湖南進入貴州,同吳三桂、李國翰所統四川清軍合攻貴陽。孔有德兵敗身死的惡耗傳來,清廷於八月初五日急令尼堪改變進軍方向,先佔湖南寶慶府(府治在今湖南邵陽市),然後進軍廣西。清定南、平南、靖南三藩中孔有德兵力最強,桂林失守后,定藩兵馬逃入廣東,順治帝惟恐廣東有失,特發專敕告誡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切毋憤恨,輕赴廣西;倘賊犯廣東,爾等宜圖萬全為上計」,等候定遠大將軍尼堪軍至廣西后,兩潘兵力聽從尼堪指揮九_九_藏_書
李定國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指揮攻城、野戰都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他用兵機動靈活,英勇果斷,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華。時人張怡根據李定國委任的桂林知縣李楚章的話說,「公用兵如神,有小諸葛之稱。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所至人爭歸之。軍中室家老弱各為一營,皆有職事,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后營,紉織為襯甲、快鞋之用,無棄遺者」。陳聶恆也記載,「定國智勇冠其曹,且嚴紀律,民皆安之。或傳定國兵當以夜至,比曉則已過盡矣。故所至有功」。清軍統帥定南王孔有德、敬謹親王尼堪的相繼敗亡,對於明清雙方都是震動朝野的大事。就其影響而言,桂林、衡陽大捷遠遠超過了戰役本身。攻克桂林之後,李定國趁勢收復廣西全省,清朝官員「號天大慟;自國家開創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辱者也」。尼堪貴為親王,統率滿洲八旗精銳出征,竟然兵敗身死,更是出乎清廷意料,連順治皇帝也悲嘆:「我朝用兵,從無此失。」跟隨尼堪出征的貝勒吞齊(即屯齊)、巴思漢,貝子扎喀納、穆爾佑,固山額真韓岱、伊爾德、阿喇善等高級將領後來都受到革爵、革職等嚴厲處分九-九-藏-書
李定國在衡州大捷前後,活動於湘、贛邊境羅霄山脈一帶以劉京、李文斌為首的抗清武裝備受鼓舞,他們一面高舉復明的旗幟號召當地百姓收復失地;一面同李定國聯繫,請求派兵支援。定國當時正同清軍主力周旋于湖南,只派了為數不多的軍隊配合劉京等部進攻江西吉安府屬州縣。據《衡州府志》記載,「定國旋自粵入永,次衡,駐兵四月余。遣其將張勝攻湘陰,高必貴掠江西之永新」。十一月初一日,高永貴部攻克永新,接著在劉京等地方義師引導下收復安福、永寧(今江西寧岡縣)、龍泉(今江西遂川縣)三縣。清駐防安福游擊張曾顯「全軍被圍,盡為賊執去」,張曾顯被押解到衡州,李定國下令將其斬首。清江西巡撫蔡士英在題本中說:「該臣看得,逆賊乘犯湖南之勢,驅其象馬,大股而來,其志意頗為不小。又兼土寇劉京歷年為江省巨害,潛相勾引,習熟路徑。……是以狡賊先設疑兵于袁州插嶺關,勢欲進窺;而陰以大隊突犯吉安,以致永新、安福、永寧、龍泉等處相繼淪陷,縣令、防將兩被執去,更眈眈于吉安府城,思圖并力極攻。」正當劉京等圍攻吉安府城(今吉安市)時,清江西巡撫蔡士英向江南總督馬國柱告急,抽調援兵入贛會同江西提督劉光弼、南贛總兵胡有升所部兵馬火速趕赴吉安。由於李定國部主力未能入贛,劉京等部抵敵不住清朝優勢兵力,十一月初一日李文斌兵敗被擒。定國為集中兵力迎戰尼堪,無暇東顧,永新等縣駐軍「起營退轉湖南」,十一月二十三日最後一批精兵撤離永新開往湖南。清軍於二十五日進入永新,安福、永寧、龍泉也先後被清軍奪回。到1653年(順治十年)七月二十七日,劉京在同清軍交戰中被俘,贛西的抗清運動被鎮壓下去。九-九-藏-書
自從明朝末年以來,文官武將一提到清軍無不談虎色變,依附清廷的漢族官僚每遇軍情緊急往往請求朝廷派遣「真正滿洲」參戰,如順治六年湖廣辰常總兵徐勇在題本中說:「總之,逆賊畏滿兵,而不怯南兵,南兵如雲,何如滿旗一旅也。」滿洲貴族也自視為天之驕子,所向無敵。李定國揮軍轉戰千里,連殺清朝二王,特別是擊斃了貴為親王的滿洲勁旅主帥尼堪,打破了清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其心理上的作用不可低估。就清方而言,兵力上的損失可能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神情沮喪。清廣西巡撫王一品因患病回京,倖免于桂林之厄。順治十一年他已痊癒,吏部仍推薦他復任廣西巡撫,王一品如臨深淵,規避不前,行賄託人題免,發覺之後被清廷處以絞刑。談遷也記載,順治十年有三個人赴吏部謁選,探籌(即抽籤決定補用何地何官缺)得廣西,「悸懼卻不能手」。另一方面,忠於明室的官紳百姓卻為之精神振奮,重新燃燒起複興的希望。人們常常引用黃宗羲的一段話:「逮夫李定國桂林、衡州之捷,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曆以來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敗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筆而問天也!」他寫這段話是在事過境遷之後發出的無限感慨,但我們不難想象他和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在聽到桂林、衡州大捷時那種欣喜欲狂、奔走相告的情景。當時在長江下游從事秘密復明事業的顧炎武聞訊之後賦詩云:「廿載吳橋賊(崇禎四年孔有德等在吳橋縣叛變,故稱吳橋賊),於今伏斧砧。國威方一震,兵勢已遙臨。張楚三軍令,尊周四海心。書生籌往略,不覺淚痕深。」又雲:「傳聞西極馬,新已下湘東。……不有真王禮,誰收一戰功。」顧炎武不僅為原大西軍聯明抗清取得輝煌勝利感動得泣下滿襟,還明確地批判了永曆朝廷部分官員反對封孫可望為秦王。張怡則對孫、李矛盾激化,導致大局逆轉,深表惋惜,寫道:「使無此內釁,大功成矣。」九九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