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三章 孫可望部署的湘、桂、川全面反攻 第四節 劉文秀進攻保寧之戰

第二十三章 孫可望部署的湘、桂、川全面反攻

第四節 劉文秀進攻保寧之戰

吳三桂于險勝之餘,嘆息道:「生平未嘗見如此勁敵,特欠一著耳。」這年十一月,清廷收到吳三桂、李國翰等人的捷報,才鬆了一口氣,除下詔頒賞外,於十二月將阿爾津由定西將軍改為定南將軍,同固山額真馬喇希統率將士「往征湖廣」
李國英的兒子李雯則持另一種說法:
劉文秀率領殘兵敗卒返回貴州,孫可望深為不滿,下令解除他的兵權,發回昆明閑住;張先璧被亂棍打死。
到1651年(順治八年,永曆五年),孫可望部署的南明軍隊已經控制了貴州全省,前鋒進入湖南西部和四川南部。針對這一形勢,清廷除了加強湖廣的防務外,派遣平西王吳三桂、定西將軍固山額真李國翰帶領所部兵馬由陝西漢中入川。1652年二月初七日吳、李二部到達保寧(今四川閬中)。十二日南下,二十二日推進到成都。奉孫可望之命守衛成都的總兵林時泰不戰而降。由於林時泰曾經投降過清朝,後來又在潼川反清歸明,吳三桂認為他是反覆無常、奉有明旨緝捕的「欽犯」,下令把他斬首示眾。佔領成都以後,吳三桂坐鎮該城,由李國翰統兵於二十四日收取眉州,二十五日佔領嘉定(今四川樂山市),活捉明總兵龍名揚(倮族,原為雲南臨安府石屏州宣慰司土官。)。三月,吳三桂、李國翰調集梅勒章京葛朝忠、白含真、佟師聖、夔州總兵盧光祖、左路總兵陳德、永寧總兵柏永馥等往攻重慶,初五日佔領合州,分水陸二路進逼重慶。明軍守將盧名臣因兵力單薄,於十四日放棄重慶。四月下旬,吳三桂等派遣另一支由甲喇章京楊正泰、郭雲龍、右路總兵南一魁、敘州總兵馬化豹帶領的清軍進攻敘州(今四川宜賓),明守將王復臣、白文選主動撤退到永寧(今敘永)。至此,清軍除了原先控制的保寧地區外,已奪得成都、重慶、敘州、馬湖、邛州、雅州、嘉定、眉州等府縣,清政府認為「全蜀漸次底定」,應當講求「善後」之策了

然而,劉文秀計不出此。他的意圖不僅要乘勝收復保寧,而且要把四川境內的清軍殺得片甲不留。十月初二日他率領大將王復臣、王自奇、李本高,祁三升、關友才、張光璧等五萬余兵馬迫近保寧。劉文秀下令搭造浮橋濟師,主力部署在保寧城北面。攻城以前,他甚至抽調一部分軍隊「北塞葭萌關,東塞梁山關」,防止攻克保寧后清軍突圍竄入陝西。時人韓國相記載:「是時有南府劉文秀者統兵四萬余,追清兵來屯保寧梁山關,聲勢大振。自以為戰必勝,攻必克關。而清兵心膽墮地,主走劍閣出七盤,而已置四川于不問。」這就是說,劉文秀志在全殲吳三桂、李國翰、李國英所部清軍,改變了三面據險,俯扼清軍的態勢,使自己的主力置於保寧城北敵守重鎮、東、西背水的危境,在兵法上違背了「圍師必缺」的原則。吳三桂等眼看已經沒有退路,惟有困獸猶鬥、背城一戰才可絕處逢生。滅虜將軍王復臣對這種部署深為憂慮,向劉文秀建議集中兵力攻打保寧城的薄弱部,破城以後吳三桂等部清軍雖不能全殲,但必然逃往陝西,四川全省可以平定;而包圍全城,分兵把口勢必暴露出已方弱點,給清軍以可趁之機。這一正確意見遭到劉文秀斷然拒絕,從而導致了保寧戰役的慘敗。https://read•99csw.com
這些記載在某些具體情節上存在分歧,但郝浴上疏的時候,吳三桂貴為藩王,李國翰是清廷親信重臣,李國英是現任四川巡撫,他疏中說曾經七次行文請求三人領兵回守保寧,當屬事實。不過,郝浴「不死於賊,必死於法」一語顯然是給李國英信中的話,李國英作為巡撫有守土之責,而吳三桂、李國翰是「客兵」,可進可退,他們原來的意圖是帶著李國英部一道退入漢中。郝浴既以封疆之責要求李國英回兵保守,自然也請求吳三桂、李國翰統率大軍協守。李國英既迫於郝浴的責難拒絕隨吳三桂、李國翰撤入漢中,吳、李受道義上的牽制(三桂、國翰部若撤回陝西,保寧必破無疑,即如李國翰所說「棄了保寧,丟了巡撫」,在清廷面前不好交代),才勉強決定回守保寧。《清史稿》郝浴傳把「不死於賊,必死於法」一語直接掛到吳三桂頭上,同吳三桂後來發動三藩之亂,成為清朝的逆臣有關。事實上當時清廷以保存實力為原則,有意讓吳三桂、李國翰退守漢中。1652年(順治九年)十月,清廷先派固山額真庫魯克達爾漢阿賴率官屬兵丁駐防西安,又調原定往征廣東的護軍統領阿爾津為安西將軍,同固山額真馬喇希鎮守漢中,敕諭中寫道:「今逆賊侵犯四川,黎元惶優,深厪朕懷,用以爾阿爾津為安西將軍,同馬喇希總統將士,前赴平西王吳三桂、定西將軍墨爾根侍衛李國翰處,駐劄漢中,保固地方,整頓兵馬。賊若入犯,會同平西王、墨爾根侍衛相機剿除。其進征四川事宜,著候明旨。」可見,清廷已經以確保陝西為目標,四川被置之度外了。
劉文秀在攻克敘州,追敗清重慶守敵之後,一路上所向無敵,產生了驕傲輕敵思想。他只看到吳三桂等望風逃竄這一動向,卻沒有看到入川清軍主力基本完整,仍有相當的戰鬥力。進抵保寧城郊后,劉文秀缺乏大將應有的持重態度,在沒有充分把握的情況下,決定強行全面攻城,這在策略上是犯了重大錯誤的。因為清軍所佔只是保寧一座孤城,四川全境已大抵收復。保寧城三面環水,西、南二面臨嘉陵江,東面為東河,江河對岸是連綿不斷的山脈。明軍佔領了城外各山頭,憑藉「長技在鳥銃,銃之勝勢在高山,延山放銃,據險憑城,不謂不張」。劉文秀本應利用地利派重兵扼守保寧東、南、西三面,隨時提防清軍出城渡河反擊;另派少數兵力渡河進至保寧城北騷擾該城與陝西漢中的交通供應線。在完成這一軍事部署的同時,把經營四川提上議事日程。為了說明問題,先談一下四川各地的情況。自從明末戰亂以來,四川大部分地區凋敝荒涼,特別是自然條件最好的成都平原幾乎沒有人煙,只要經營得法,完全可以建設成南明重要的復興基地。郝浴在這年給清廷的奏疏中就說過:「成都地大且要,灌口(指都江堰)一瀉,襟帶三十州縣,開耕一年定抵秦運三年。錦城之外,竹木成林,結茅為廬,千百間可立就。錦江之魚,岸上求之,蕃于雞豚,收川資本卷在此中矣。」「嘉定(今樂山市)據敘(今宜賓)、重(慶)上游,民較三川差多,見饒鹽茶。」這些地方都已由劉文秀所統大軍收復。清軍據守的保寧,人口和耕地卻很少。郝浴自順治八年十一月到任經過調查,次年奏報說:保(寧)、順(慶)、潼(川)、龍(安)四府州「所墾熟田止二百三十五頃,不及別省中縣十分之一」;「三府一州二十九縣,共得九千三百五十余口,數不及別省半縣,而滿、漢官兵數倍之。」駐于保寧的清四川「司、道、府、州等官員」連薪俸也拿不到,「惟各令丁奴墾荒自贍」。清軍退守保寧時,順慶、潼川、綿州等地均為明軍所收復,清方控制的耕地、人口更是少得可憐。保寧城中儲積的一些軍糧幾乎全是由陝西漢中歷盡艱辛轉運來的,勢必不能持久。順治十二年五月清朝一件奏疏中還說:「夫沃野千里原指成都而言,其東南俱財賦所出。今歸我版圖者止山多田瘠、出產寡薄之川北一隅,而東南有食可以養兵之地皆為賊所盤踞」,頗能說明當時四川的經濟情況有利於明,不利於清。九-九-藏-書
保寧戰役的經過是:十月初八日明軍主力齊集保寧城北,劉文秀登上東北山頭指揮攻城。吳三桂通過偵察得知攻城明軍中張先璧部戰鬥力最弱,決定集中兵力先打張軍。李國英為迷惑明軍,命部下綠營兵改打八旗正兵旗。十月十一日黎明,劉文秀麾軍攻城,兵馬「蔽山而下,炮聲震天」,「南自江岸,北至沙溝子,橫列十五里,前列戰象,次用火炮、鳥銃、挨牌、扁刀、弓箭、長槍,層疊里許,蜂擁攻城」。辰時,吳三桂率部開門出城,直攻張先璧軍。張部抵敵不住,紛紛逃竄,敗兵把王復臣等部的軍隊沖得亂成一團。清軍趁勢鼓勇奮擊,明軍陣勢已亂,立腳不住,這天中午即已全面崩潰。撤退時由於浮橋被砍斷,致使大批將士無法過江,被清軍追殺或落水而死。明滅虜將軍王復臣、總兵姚之貞、張先軫、王繼業、楊春普等被清軍擒殺,損失士卒大半、戰象三隻、馬騾二千三百余匹,劉文秀的撫南王金印也被清軍繳獲https://read.99csw.com
正在這時,孫可望從全局著眼,惟恐清軍在四川站穩腳根后,南犯貴州,遂派撫南王劉文秀統領援兵四五萬人三路入川,由建昌、敘永、彭水展開全面反攻。八月初九日,明軍攻克敘府,據守該城的清兵「全軍覆沒,南總兵(南一魁)不知下落,馬總兵(馬化豹)隻身逃回,甲喇、牛錄死難者數十餘人」。與此同時,明軍大將白文選也率部反攻重慶。吳三桂、李國翰見明軍勢大,於八月十九日在夾江縣同四川巡撫李國英緊急會商,決定全師「北撤,以保萬全」。駐守重慶的清軍將領梅勒章京葛朝忠、佟師聖、白含真、廂紅旗章京尹得才、總兵柏永馥、陳德、盧光祖於八月二十四日接到吳三桂的撤退命令,二十五日渡江北還。同一天,明軍收復重慶,隨即派兵尾追清軍,在距離重慶一百二十里的停溪將清軍包圍,用火器四面圍攻。二十八日,清軍大敗,梅勒章京白含真被活捉,永寧總兵柏永馥帶著殘兵敗卒逃到保寧時,部下「兵支離削弱,才得百人」read.99csw.com
雯聞是年敘府失陷,重慶不守,吳三桂遁還。未至保寧三十里地名圓山子,有路通秦。三桂欲拉先公從此路徑還漢中。先公曰:「王乃客兵,可以還漢;巡撫乃守土之臣,當與保寧共存亡。王自回漢,巡撫當星夜回保料理守具。」遂辭三桂及固山額真拔營回保。奈固山額真語三桂曰:「我等統領大兵恢川不得,若棄了保寧,丟了巡撫,我朝法度王所素知,復將何辭以對朝廷耶?」三桂乃悟,飛使追回先公,語之曰:「我欲去守保寧,巡撫可有糧么?」先公曰:「保寧糧雖無多,尚夠兵馬五個月支用。」三桂乃率師同先公於九月十九日至保寧。……
保寧戰役關係到清廷能否在整個西南地區保留一個立足點,戰役過後,清朝三方面的負責人都競相爭功。不少史籍都歸因於四川巡按郝浴,如《清史稿》郝浴本傳記:「九年,平西王吳三桂與固山額真李國翰分兵復成都、嘉定、敘州、重慶。已而,兩路兵俱敗,三桂退駐綿州。浴在保寧監臨鄉試,可望將數萬人薄城,浴飛檄邀三桂,激以大義,謂『不死於賊,必死於法』。逾月,三桂乃赴援,可望等引去。」劉獻廷也說:「平西同墨勒根蝦取四川,兵至敘州府。蜀王劉文秀兵多而銳不可當。平西兵不戰而走。至保寧,墨勒根蝦已決意去蜀矣。時郝雪海巡按四川,駐陝西境,上疏劾平西不能取蜀,更引敵兵入秦境。平西計無所出,固山楊珅力持進兵議,曰:『王威名震天下,今退走,則一旦掃地矣。今日之計,有進無退。』墨勒根蝦懼敵眾難之。珅曰:『固山若卻,請自退。吾王獨進,與敵不兩立矣。』遂進兵。……大捷,平西即上疏曰:『臣之退走,所以引敵出險以殲之也。兵家之計,不可先傳。按臣書生,不知兵事,妄言搖惑眾心,幾敗大計。』上譴謫雪海于遼東」。郝浴自己在奏疏中說:「九月十九日,平西王、固山額真墨勒根蝦、撫臣李國英一晝夜接臣七次移會,迫之以『不死於賊,必死於法』之言,己統大兵回劄保寧。」又說:「臣在保監臨,兩路利失,方望我兵從中路回保,乃竟舍川北,歷險西行梓、劍矣。重慶北來又有從通、巴入漢一路在。土寇逃卒劄然城外,以為兩路兵各自便道歸秦;在兩路兵頗亦疑保寧府已早為賊吞矣。」為了請求吳三桂等回師扼守保寧,他和總兵嚴自明派人前往梓(潼)、劍(州)地區邀請,連名啟文中說:「川北為漢中門戶,有川北后得有漢中;無川北不第無漢中矣。至保寧一隅屯聚朝廷糧餉,又兼設文武,原倚以為全川、收雲貴之大鎮。王受西南重寄,豈得棄而不顧,等情。臣復獨移撫臣,內有朝廷一塊土是貴部院一重責任。今秦兵四散,蜀寇蜂擁,貴部院向來所提調之兵馬、所管轄之將官不見一人,並貴部院亦竟不知在於何所,則保寧一片封疆將來作何銷繳,等情。時慮寇深路阻,以上兩項文書自未至丑歷七時,照樣七次踵發,務要其必歸。坐是兩路兵俱知各司、道、府死守保寧,因翻然雲集。」https://read.99csw•com

劉文秀既然已經把清軍堵扼于保寧一隅之地,收復了四川絕大部分地區,軍聲大振;心懷去志的吳三桂等能守住保寧即已自慶,發動反攻的可能性極小。在這種情形下,劉文秀完全可以暫緩直攻保寧,而在加強對該城清軍戒備的同時,採取有力措施經營四川,設官安民,招集流亡,聯絡土司,加緊屯田,漸興文教,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就軍事而言,收復重慶之後劉文秀同夔東十三家抗清武裝已經聯成一片,可以動用的兵力大大增加,在適當時機會同作戰,不僅收復保寧易如翻掌,繼續北上陝西漢中或東下湖北,前景必甚可觀。總之,劉文秀並沒有認識到他的主力直逼保寧城郊之時,恢復四川的戰役已經取得輝煌戰果,因為穩定了四川局勢,經營得法,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就可以大大加強南明政權人力、物力和戰略上的有利地位,貴州、雲南已遠離前線,長期局促于川東鄂西貧瘠山區的夔東抗清武裝只要劉文秀以大局為重,加意聯絡,也必將大有作為
九月十一日,吳三桂等退至綿州,接著又退到廣元。清朝在四川的臨時省會保寧只有巡按御史郝浴和總兵嚴自明部下一百多名士卒。吳三桂、李國翰和隨軍南下的四川巡撫李國英在兵敗如山倒的形勢下,已有放棄四川,退入陝西漢中的打算。由於郝浴的堅持,李國英、吳三桂、李國翰終於決定回守保寧,在十九日統兵進入該城。清軍在撤退過程中,遭到撫南王劉文秀、討虜將軍王復臣的追擊,損失頗大。史載:「劉文秀之入蜀也,善撫恤軍士。蜀人聞大軍至,多響應。於是,重慶、敘州諸府縣次第皆復。吳三桂迎戰輒敗,斂軍以奔,趨保保寧。」
吳三桂初欲遁還漢中,繼乃不得已而守保寧。雖一鼓滅賊,所謂置之死地人自為戰者,真乃朝廷洪福。其實三桂中情畏怯之甚也。……至按臣郝浴身經圍城,目睹戰陣,書生從未見兵,痛定尤復思痛,遂謂保寧兵單難守,請今文武各官盡同王師回漢,此則明明棄蜀矣。不知蜀雖荒殘,若賊得之,守其要隘,耕其曠土,濟以奸詐,招致群醜,不惟數萬之師難以進克,即秦中、漢南恐亦歲無寧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