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耐心 想象力決定生產力 不確定性|時間偏好帶來的回報

第六章 耐心 想象力決定生產力

權利是文明的產物和特徵。作為文明社會的一分子,我們都應當掌握一些關於權利的知識和理論。經濟學是社會科學中的皇冠,它對權利的理解特別值得我們重視。
學習經濟學關於權利的知識,不僅能讓我們掌握作為文明人應當掌握的知識,還能夠讓我們比一般人有更銳利的視角。

不確定性|時間偏好帶來的回報

公元前300多年,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認為貨幣是沒有繁殖能力的,錢就是錢,錢不能再長錢,因此收取利息是不自然的行為。
易耗品
所有這些宗教的禁律、人們的輿論、學者的觀點、戲劇的情節,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忽視了時間的維度。

第058講 易耗品與耐用品

今天,一個蘋果放在這裏,我們沒有吃,準備明天再吃。但明天說不定會發生什麼事情,導致明天根本吃不上這個蘋果。
很多公司現在招人,都要求員工加班。而我們知道,按照規定,加班時間的工資相當於正常工作時間的兩倍。假設一家公司非常規範,會如實給員工加班費,這時公司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給現有的員工加班費,另一個是多雇一些人兩班倒。公司會選哪個?公司會選員工加班。
因此只要其他情況不變,人們總是希望早一點消費,因為早一點消費是確定的消費,晚一點消費就是不確定的消費。所以有時經濟學家也喜歡將「不耐」稱為「確定性偏好」。
對於古往今來的人們為什麼反對收取利息,很難找到完整的解釋,但有一點是非常有說服力的,那就是自古以來,人類的真實利息率是非常高的,高得令人覺得不正當。
不管人們為什麼厭惡收取利息的行為,我們的關注點是:如果收取利息的行為受到人為的抑制——比如被宗教、法律、文化、輿論限制住了——也就是出現了利率的價格管制,那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選擇給員工加班費,公司能省很多固定成本,例如工位費、培訓費、管理費,只要付一個人的就可以了。因此老闆更願意讓員工加班。

思考題

在一個原始社會裡面,在一個連貨幣都沒有的社會裡面,有兩幢房子,一幢是茅草房,它不是那麼耐用;一幢是石頭房,它挺耐用的。這時候人們發現石頭房的價格相對於茅草房的價格下降了,石頭房變得相對便宜了。這時候我問你,利率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為什麼?

什麼因素決定了不耐的強弱
這個貼現率的選擇,對我們的比較結果起著決定性作用。用通俗的話來講,100年後的更美好環境,如果值100元錢,那麼為了贏得這100年後的100元錢,今天做多大的犧牲才算值得?
這是一個現貨跟期貨之間進行比較的問題。而現貨跟期貨是不能直接進行比較的,除非把它們換算成同一個時間點上的價值。而我們要換算現貨和期貨的價值,就必須選擇一個適當的貼現率。
費雪認為,利息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現象之一,它起源於時間,起源於人的耐心。只要與時間有關的現象,都涉及利息。而根據時間的維度,世界上所有的產品、商品、資源,都可以簡單地劃分為兩種:一種叫易耗品,一種叫耐用品。
我們前面一再解釋,利息是對延遲消費的補償。在過去,人類的生活高度不確定,人的壽命很短,各種自然災害、人為災害非常多。所以要勸人推遲消費,要給的補償很高。那個時候利率普遍非常高,年利率從30%到60%都不奇怪。這麼高的利率往往會給人一個印象,就是那些貸款出去的富人為富不仁、乘人之危、巧取豪奪、落井下石。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大家對收取利息普遍反感。
我們說不耐是每個人都有的自然傾向,但其實每個人不耐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強一點,有些人弱一點;有些情況下強一點,有些情況下弱一點。那麼,是什麼因素決定了不耐的強弱呢?
人們為什麼反對收取利息
鑒於此,一些經濟學家主張,要借錢給窮人有一個辦法,就是給窮人的利率要比市場的利率稍微高一點,這時那些有錢、有權、有關係的人看不上這些利率,九_九_藏_書這些錢才更容易落到窮人的手裡。這種主張聽上去不公平,細想是有道理的。
有人要明年給我們1萬元錢,這1萬元在今天看來值多少錢,這跟貼現率有關。如果未來很確定,我們很有信心拿到這筆錢,也不在乎當中等待的時間,這時貼現率就低,打折的程度就低,明年的那1萬元,今天的現值就比較接近1萬元。
到這裏,我們要澄清一個廣泛存在的誤解,好多人以為存款之所以會有利率,那是因為存款自身會漲起來。東西會增長或增加,使得東西有利率,這種觀念有問題。
如果選擇一個比較高的貼現率,未來賺的錢在今天看來就不太值錢,這很可能就是一個不值得投的項目。但是如果我們的下屬想要投這個項目,就會故意把貼現率說得低一點,打的折少一點,這時這個項目立馬就變成一個值得投的項目。我們如果是決策人,就要特別小心:下屬到底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貼現率,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
等到他們的生意做得很大、官做得很大時,就挺後悔當年做過的事情。當年做過的事情就被稱為「老寒腿」,就是早年積攢下來的一些隱患。一個人越是能把未來看得遠、看得重大、看得清楚,他對自己的自律就會越強。
正是因為利息是對人們延遲消費、接受不確定性的一種補償,只要把時間這個因素考慮在內,收取利息就是一種天經地義的行為。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大多數國家,在人類歷史上大多數的時間里,收取利息被認為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甚至是被禁止的行為。
耐用品是它提供的服務、發揮的功能,必須在一個時間段內慢慢發散出來。要花費較長時間才能享受的物品,叫耐用品。比如一幅油畫,我們沒辦法一下子把它完全享受,必須在時間的流逝中慢慢欣賞它,所以油畫是耐用品。

思考題

你會通過哪些具體的現象來判斷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甚至是一個民族對未來的耐心程度?請你來分析分析。

事實上,關於利息理論的各種概念,比如收入、回報率和利潤等,在費雪出版這部著作以前就已經存在了。但這些概念都非常含糊,容易讓人望文生義,以至利息理論一直都不太清楚。這就好比所有的珍珠都已經放在桌面上了,但就是沒有人能夠把它們串起來一樣。
也許有人會問,環境保護是自然科學方面的問題,經濟學家有什麼發言權?事實上,環境保護是一個經濟問題:今天我們要限制多少能源的消耗,來換取明天更晴朗的天空、更美好的環境?今天我們要做出多大的犧牲,來換取明天的好處?
兒童也是一種可消費的耐用品
利率管制產生不良後果
貼現率的變化影響人們對未來投資的決策。

思考題

如果兒童是耐用品的話,那麼為什麼比較貧窮的社會,人們生小孩生得比較多?比較富裕的社會,人們生小孩反而生得少呢?

費雪及其名著《利息理論》
影響不耐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年齡。老人和年輕人相比,老人的不耐就比較強,年輕人的不耐就比較弱,因為年輕人能夠看到更久遠的未來。
一個投資項目的盈利前景,跟貼現率也有莫大的關係。如果我們是項目經理,下屬彙報一個投資項目,他跟我們說再過多少年就能賺錢,這時這個項目到底值不值得投資,選擇一個什麼樣的貼現率就https://read.99csw.com很關鍵。
不管是什麼原因影響了不耐,不管是年齡、想象力、時局還是文化傳統,人與人之間的耐心不一樣,他們對手上耐用品的估值就不一樣。有些人看重商品今天發揮出來的效用,有些人看重商品未來所蘊含的價值。有些人喜歡要現貨,有些人喜歡要期貨。
一個人是否自律,跟自己的貼現率也有很大的關係。我和周其仁老師曾經做過一個關於政商關係的研究,研究官員和商人貪腐的規律。其中有一條,就是好多人當年發生貪腐行為時,並沒想到自己的官職或者生意能做這麼大。當時覺得做這些事情無所謂,眼前能升上去或者活下來是最要緊的。那時他們對未來看得還不夠遠。
如果貼現率是6%,100年後的100元錢只相當於今天的0.3元。如果貼現率低一點,是4%,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未來看得更明確一點,100年後的100元相當於今天的2元。
其次,想象力也能夠影響不耐。大家可能聽過一個著名的實驗,老師跟幾個小孩做一個遊戲,老師把棒棒糖交給小孩,跟小孩說,如果你能堅持半小時不吃,老師會再給你一顆棒棒糖。結果有些小孩兒比較不耐,很快就把棒棒糖吃了;有些小孩兒能忍住,最後沒吃,得到了獎賞。科學家還做了追蹤,發現那些比較自律的孩子,他們的學習成績比較好。
不同利率對資本的現值(即今天資本的價值)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未來越不確定,補償就越高,利率就越高。而未來越不確定,那些在未來才能實現的價值,在今天看來就越不值錢,打的折扣就越大。貼現率的概念就源於此。
下面有一個公式,來表示現值和期值之間的關係。

第059講 不耐產生交易

人們更喜歡今天確定的消費,而不喜歡明天不確定的消費。費雪把人的這種非常自然的傾向稱為impatience,中國最早翻譯費雪《利息理論》的陳彪如老先生,把它翻譯成「不耐」,不夠耐心的意思。這個詞我們今天讀起來有點奇怪,但這是一個很經典的翻譯。
耐用品
這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不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能在這個地方待多久,而是和他們的傳統與文化有關。他們在做一件事情時,習慣把它做得很長遠;修房子時,習慣把它修得很牢固。所以耐心跟傳統和文化也有關係。
我們知道價格受到抑制就會出現短缺現象,即人們不得不採取價格以外的競爭方式來競爭稀缺的資源。那麼,具體到利息管制,其表現形態又會是怎樣的呢?
不切實際的斯通貼現率
同樣地,在釀酒中,是出售新酒還是出售陳酒,這取決於我們對未來的看法、我們的貼現率。如果我們把未來看得非常久遠,那就釀陳酒、賣陳酒。如果貼現率發生了變化,市場情況發生變化,對未來不那麼有信心了,就趕緊把酒賣掉。
但自律背後可能另有原因,那就是想象力。那些想象力強的孩子,能夠把以後得到的獎賞看得很大、很重,看得很具體、很明確,這種小孩自律能力就比較強。自律可能源於想象力。今天許多做出偉大成就的人,他們都是在黑暗當中堅持下來的,他們靠的是信念。信念其實就是對未來前景的想象。
第二個表現,黑社會會應運而生。因為明規則不提供保護就需要暗規則,黑社會就是那些有信心、有本事讓人還錢的人。因為他們有信心、有本事,他們也就願意把錢借給別人。這時黑社會所經營的地下借貸市場,就成為公開市場的一種補充。
對利息進行價格管制,還有一些事與願違的後果。比如很多政府為了扶貧,指明給窮人的貸款利息要低一點。這當然是好心,但實際上後果會怎樣呢?
不耐是人的自然傾向

第061講 利率變化支配資本現值

耐心跟時局也有關係。兵九*九*藏*書荒馬亂的年代大家看不到未來,覺得未來不明確,因此看手上的耐用品就覺得沒那麼值錢。而那些生活在和平環境里的人,他們看未來就看得比較遠,這時文物就是非常耐用的商品,它們會從那些兵荒馬亂的地方流轉到和平的地方。因為這兩個地方的人,對這種耐用品的估值不一樣。
貼現率的概念
比如我們讀了一個博士學位,我們沒辦法把這個學位一下子賣掉。把這個學位價值兌現的唯一辦法就是時間,因而需要工時,需要講課、寫文章。
不耐產生交易
大家熟悉的莎士比亞名著《威尼斯商人》里,有一個反面人物猶太人夏洛克,他唯利是圖,一心想要別人還他的貸款,還要加上利息,如果不給利息他就要切人家的一磅肉。在這樣的文學作品里,收取利息都是不正當的行為,是被人譏笑、諷刺、譴責的行為。
公元13世紀的神學家托馬斯·阿奎納認為,收取利息其實是兩次收費。好比賣了麵包不能再賣一次給別人一樣,不能收兩次錢,人家把本金還了就行了,不能再收人家的錢。
選擇0.1%的貼現率,意味著人們對未來極其看重,人們有超強的耐心,把100年後的事情看成好像是明天要發生的事情一樣。如果是這樣,我們今天就值得做出非常大的犧牲,來換取明天——而不是100年後的——那100元錢。
直到16世紀,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人的平均壽命得以延長,社會也變得文明,未來變得比較確定,這時真實利率才開始顯著下降。可能正因為如此,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們才逐漸接受了收取利息的行為。
要討論時間的維度,就不得不提一部重要的著作——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的經典名著《利息理論》(The Theory of Interest, 1930)。
我們這一講再引入一個新的概念——「不耐」(impatience),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急躁、不耐煩。事實上,在消費的問題上,人有時間上的偏好,不耐是人的自然傾向。
不管怎樣,社會越是譴責和限制收取利息的行為,人們借錢的方式就越曲折,借貸的交易費用就越高。
貸款利息越低,窮人貸款越難
第一個表現,人們不願意借錢給別人。因為有錢人知道借錢給別人,人家頂多就是還本金,不會給利息,而當中的風險卻要自己承擔。因此沒有人願意讓別人知道他是有錢可借的,裝窮是第一個表現。
欣賞音樂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時間、缺乏耐心,追求短平快,聽一些流行歌曲,三五分鐘就能獲得快|感。但如果有耐心,就應該學習一些古典音樂的知識,享受一下古典音樂帶來的更醇厚的音樂美感。到底打算欣賞哪種音樂,取決於我們的貼現率。
不耐程度決定利率高低

思考題

貼現率選擇與環境保護
因而斯通整個報告的核心思想是:為了換取100年後更好的環境,我們今天要做出巨大的犧牲。而他得出這個結論的巧妙之處就在於,他選擇了一個超低的、不正常的貼現率。
第三個表現,人們會選用迂迴的辦法支付利息。只要有人願付,有人願收,名目就不難找。例如表面上是一起合作做生意,實際上是借錢,將來不管生意是否做成,利息總是要以經營利潤的名義歸還。以非金錢的方式支付利息,如提供勞動力服務,也很常見。
人們普遍反對收取利息
這些偏好現貨的人和那些偏好期貨的人之間,就會產生交易,也就是說不耐產生交易。而在這個交易當中,現貨和期貨的比價,就是我們所說的九-九-藏-書利息率,簡稱利率。
在中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民間借貸利率不得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護。利率不能太高,這其實是一種價格管制。
到今天為止,還有很多人認為,只有工人、農民才是真正創造財富的人,而那些靠借錢給別人賺錢的人不道德,他們收取利息是坐享其成。人們仍然認為,等待、承擔風險、推遲消費、提供流動性,都不屬於對社會的真正貢獻。
但如果我們把未來看得很不確定,貼現率高,打折程度就高,明年的1萬元折算成今天的錢就沒那麼多。這就是貼現率的概念——未來價值在今天的打折程度。
不能說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東西增長或增加得特別快,利率就特別高。而是相反,因為利率是人們推遲消費時索取的一種補償,所以未來越是不確定利率就越高。
大多數的宗教、法律和輿論,都對收取利息的行為採取了批評和譴責的態度。例如天主教長期認為收取利息是不道德、不公平的行為,是不可以接受的行為。而放貸者是這些社會裡的反面人物。
我們每個人的人力資本也是耐用品,必須在時間的維度上才能發揮我們的功用。
而4%、6%,甚至10%,是今天這個社會比較通行的貼現率。但是在報告中,斯通選擇了一個非常奇怪的貼現率:0.1%。如果貼現率是0.1%的話,100年後的100元相當於今天的90元。
在美國,一直到1980年頒布了《儲蓄機構放鬆管制和貨幣控製法》以後,才完全解除了對利息的限制。
當經濟學家加里·貝克爾第一次在演講中說「兒童是一種可消費的耐用品」時,引起全場哄然大笑。兒童怎麼會是消費品和耐用品呢?
以教育為例。個人或政府,到底應該投資應用學科好,還是基礎學科好?應用學科短平快,學了就能上手,學了就有收益;基礎學科投入大,見效時間長,成功機會小。當然,在基礎學科上一旦有新的發現,它對人類的認知能力會有量級的提高。投資哪一個,取決於我們怎麼看未來。如果我們看的未來不是那麼遠,我們的耐心不是那麼足,就應該多投入應用學科,做一些短平快的事情,追求即時的回報。所以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人們普遍願意學一些容易上手的學科,這是合理的;而一些比較富裕的國家,他們對基礎學科的投入比重就比較大,這也是合理的。
貼現率決定項目盈利前景
我們知道,由於窮人還款的能力不高,有錢人是不太願意把錢借給窮人的,這時如果收取的利息更低,他們就更不願意借了。而政府規定的這種低利率,特別是低於市場標準的利率,實際上更容易被那些有錢、有勢、有關係的人享用,窮人反而拿不到。
這是因為不同國家、不同人的貼現率不一樣,也就是他們對未來價值打折的程度不一樣。在這裏,我們把應用學科理解為近期的商品,把基礎學科理解為遠期的商品。
未來是不確定的。產生不確定的原因有很多,自然災害、人為災害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誰都避免不了的原因,那就是人會衰老。生命是有限的。
現在,我們要把世界觀延展到一個新的維度,那就是時間的維度。人們通常所說的現貨和期貨,就是在時間維度上進行區分的。我們把今天的貨物叫現貨,明天的貨物叫期貨。現貨跟期貨如何交換,以實現更大的幸福,這是我們這一章要討論的問題。
貼現率就是未來價值(期值)轉化為當前價值(現值)的打折程度。
貼現率變化影響人們的投資決策
未來越是不確定,補償就越大;消費推遲得越久,補償也越大。不耐是利率的基礎,未來越是不確定,接受期貨的人所要索取的補償就越大,這時候利率就越高。
耐心跟其他一些莫名其妙的因素也有關係。我們姑且把這些莫名其妙的因素統稱為「傳統」或「文化」。每次我到上海https://read.99csw.com外灘,到青島,到香港,看到那裡的洋房都是用石頭砌成的,可以屹立一兩百年不倒,就想,那些殖民者修這些房子時,真的認為他們能夠殖民中國那麼長時間嗎?他們為什麼要修這麼堅固的房子呢?
牛奶是現在拿來喝還是拿來做乳酪,這需要決策——是把牛奶當作今天的易耗品,還是當作未來的易耗品,這是一個選擇。但無論是哪一種選擇,我們都說牛奶是易耗品。
包括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和凱文·墨非(Kevin Murphy)在內的很多經濟學家都站出來發表文章批評斯通,說他故意選擇了一個不切實際的貼現率,來支持他不切實際的環保政策。這些經濟學家認為,只有選用通行的貼現率,才能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議。
之前我們講的內容其實都圍繞著第一個中心,就是東西不夠。在東西不夠的情況下,我們講人與人之間怎麼進行財富分配,怎麼進行交換,怎麼對財產進行所有權管理。我們講這一切時,好像沒有時間的存在,一切都好像在一瞬間完成的一樣。
一種耐用品,只有在時間的維度上才能體現它的價值,發揮它的功能。這是耐用品的含義。任何一種能夠帶來收入的資源、本領或者稟賦,都是一種耐用品。

第060講 利率管制及其後果

在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上,貼現率的選擇也舉足輕重。2009年,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通(Nicholas Stern)發布了一個關於環境保護的報告。
所謂易耗品,就是能一次性消費完畢的物品。一個蘋果、一個雞蛋、一杯牛奶,一次就能把它們消耗掉。一塊乳酪也是易耗品,當然生產乳酪的時間要比牛奶長,但只是說它生產的時間長,並不是消耗它所用的時間長。
反對收取利息的觀點自古就有
直到費雪出現,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利息理論才清晰起來。費雪的研究以這部著作為高峰,將利息理論幾乎所有的問題都解釋清楚,從而堅實地奠定了利息理論的基礎。
事實上,加里·貝克爾的這句話是說,每個家庭生兒育女其實都是理性的決定,生小孩兒實際上是一種長期投資,是投資一個消耗品。小孩兒很可愛,可愛得我們有時巴不得啃他兩口,但是我們不能真的把他吃掉,我們只能在時間的流逝當中去愛他、去欣賞他,從中得到快樂。
貼現率影響個人自律程度
但員工為什麼願意加班呢?過去有理論說,工作時間太長人就會異化,會忘掉自己是什麼,因而我們應騰出更多的時間,好好充實自己,做一個完整的人。但實際上我們絕大多數人工作時間都超過8小時。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集聚了大量的人力資本,這些資本是耐用品,而耐用品必須在時間的流逝當中才能兌現。我們不能一口氣把它消耗掉,也不能一下子把它兌現。
一棵蘋果樹是一件耐用品。它今年結10個蘋果,我們吃掉10個蘋果,明年後年再各結10個蘋果,我們再吃掉。但我們不可能一口氣把這棵果樹將來可能結的所有蘋果都吃掉,一棵蘋果樹是在時間的流逝中發揮出它所有功用的耐用品。
人力資本是一種耐用品
油畫是一種耐用品,一棵蘋果樹是一種耐用品,甚至兒童也是一種耐用品。
任意一宗現貨跟期貨的交易之所以存在利率,關鍵是人們都有時間偏好,人們都願意早一點消費,而不願意晚一點消費。而那些想要換取現貨的人為了說服別人,讓他們推遲消費、接受期貨,就只有一個辦法,對他們進行補償。補償就是利率的基礎。
從這章開始,我們介紹時間和耐心的作用。我們知道,每個人生活在世界上,都至少面臨四種最基本的約束,那就是:東西不夠、時間有限、互相依賴、需要協調。
100年後的100元錢相當於今天的多少錢?這取決於我們選擇一個什麼樣的貼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