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共和政體下的羅馬 山嶽民族薩莫奈人

第二章 共和政體下的羅馬

山嶽民族薩莫奈人

不久,凱爾特、伊特魯里亞、翁布里亞和薩莫奈的四支軍隊在亞平寧山脈以東的森提努姆集結完畢,羅馬軍團的主力也在距離敵軍6公里處布下了陣。
羅馬執政官選舉結束后不久,傳來了薩莫奈軍正在向北行進的消息。費邊和德西烏斯率領的羅馬軍團採用了最大限度發揮靈活機動性的戰術。直到後世,這種戰術依然不失為羅馬軍的最大特色。他們把軍隊改編成一個個小分隊,開始了對以羅馬為敵的四個民族徹底的殲滅戰。這次坐鎮指揮殲滅戰並採用游擊戰術的羅馬軍團指揮官之一正是當年作為執政官在考地烏姆戰役中被迫忍辱投降的考迪努斯。
也許羅馬的平民階級會反對費邊成為擁有絕對權力的獨裁官,卻不反對選他當執政官。這一年選出的執政官之一就是這位昆圖斯·費邊,另一位當選的執政官是年輕的沃盧姆尼烏斯。
公元前297年,羅馬元老院宣布羅馬進入緊急狀態。除了17歲至45歲的公民,60歲以下、通常已經免除兵役的預備役也接到了徵兵令。
薩莫奈人因為地處山嶽地帶,所以只能從事放牧業,與大海基本無緣,他們也沒有向外擴張的野心。長期以來,羅馬與這一山嶽民族沒有發生過任何關係。但是,當羅馬把以加普亞和那不勒斯為中心的坎帕尼亞納入勢力範圍以後,羅馬人和薩莫奈人之間的衝突就不可避免了。
作為自由公民,羅馬士兵甚至嘗到了無地自容的滋味,他們被要求脫去盔甲、衣服,像奴隸一樣,只剩貼身的白色短衣。對羅馬的自由民來說,這意味著半裸體。在羅馬,著這種裝束走在外面的只有奴隸。
在山與山之間的狹窄小路上,羅馬軍一路西行,眼看就要通過考地烏姆峽谷了。
費邊知道,薩莫奈士兵與凱爾特士兵一樣,第一次戰鬥時其戰鬥力非常強。但是隨著時間的延續,他們的戰鬥力會逐漸減弱。因此,他率領的羅馬軍團採用的戰術是戰鬥開始時避敵鋒芒,待敵人的戰鬥力減弱后再全面出擊。為此,負責給敵人致命一擊的騎兵部隊作為羅馬軍團的右翼保存實力。

在常以四個軍團的規模出征的羅馬軍面前,薩莫奈人統治的地方一個一個地被納入羅馬的勢力範圍內。此時的羅馬依然不忘把失敗者納入羅馬聯盟,在重要地方建立殖民地,強化羅馬聯盟。
不料,這是個假情報。薩莫奈軍並沒有在平原,而是在距平原不遠的山區,等待羅馬軍團自投羅網。
薩莫奈人是一支生活在義大利中部到南部的山嶽地帶的民族,其都城地址不明。他們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也沒有自己特有的文明。儘管和陽光普照的那不勒斯處於同一緯度上,但這裏很多時候被積雪覆蓋,現在依然是義大利氣溫最低的地區之一。
之前兩位執政官read•99csw.com通常各率一個軍團,但是,這一時期以後,改成了分別指揮兩個軍團。羅馬的戰鬥力得到了成倍的增加。這時五年來一直蟄居在山區的薩莫奈人,得知曾經把羅馬軍圍困在考地烏姆的自己已經被肉眼看不見的包圍圈圍住了。
除了這三個民族,被羅馬一步步逼進大山深處的薩莫奈人也決定參戰。
即使在當時羅馬人對失敗者的寬容人人皆知,但是羅馬人並非無一例外地寬容所有失敗者。失敗者可以期待羅馬人的一次寬容,卻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寬容。因為羅馬人把信義看得和名譽一樣重,他們絕不原諒背信棄義的人。
敵人沒有打來,飢餓卻開始襲擊他們。糧食早已吃光,他們殺馬充饑,現在馬匹也沒有了。雖然峽谷內有水,但在滿是石塊的河床上寸草不生。羅馬軍團終於不戰而降。

凱爾特人帶著保家衛國的氣概投入戰鬥。面對凱爾特騎兵的猛烈進攻,德西烏斯指揮下的羅馬騎兵部隊毫無還手之力,軍馬一匹匹地倒下,騎兵被紛紛壓在馬下,連重裝步兵也陷入了惶恐之中。
在這天的戰鬥中,敵方損失2.8萬名士兵,被俘達8000人。
過了峽谷前的一段狹窄小路,進入峽谷的羅馬軍前鋒再次踏上狹窄的通道,就在他們準備走出峽谷的時候,橫躺在地上的樹木擋住了他們的去路。驚恐不已的羅馬士兵連忙轉身,試圖從入口離開峽谷,然而為時已晚,入口處也已被封死。
戰時的薩莫奈人採用的戰術最適合在山嶽地帶作戰,他們不編組大隊,以小分隊為單位神出鬼沒。襲擾羅馬軍就是他們的戰術。
無須執政官解釋,誰都知道形勢的嚴峻。士兵無奈之下在沒人下命令的情況下就開始動手建造營地。他們建起了用壕溝和柵欄為防禦的羅馬式營地。但是,這不過是暫時聊以自|慰,因為薩莫奈人沒有攻來。
公元前290年,最後一個堅持頑強抵抗的薩莫奈人也投降了羅馬軍。這次提出和談的是薩莫奈人方面。
但是絲毫不介意未被任命獨裁官的費邊對另一位執政官人選提出了異議。他來到公民大會會場,對大家說:

被羅馬各個擊破、不斷遭到侵蝕的伊特魯里亞人與凱爾特人結成了統一戰線。
見此情形,德西烏斯大聲地向諸神祈求,只要能讓羅馬贏得勝利,願意奉上自己的性命。開始敗退的羅馬士兵聽到他的祈求聲,羞愧不已。他們重新振作精神,緊隨沖在最前頭的司令官之後殺向敵人。這時,費邊派來的援軍到了,形勢開始逆轉。

獨裁官和執政官的最大區別不是六個月和一年的任期的區別,而是獨裁官完全由一個人做決定,但是,一位執政官如果得不到另一位執政官的同意,就什麼也做不了。因此,兩位執政官是否合得來決定了執政官能否履行好職責。
第一,敗軍之將不會受到懲罰。
執政官的副官受命前去向薩莫奈軍要求和談,薩莫奈方面同意簽署和談條九-九-藏-書約,條件是羅馬軍撤離那不勒斯一帶,放棄殖民地,永遠尊重薩莫奈人的領土主權。此外,在實現和平之前,要扣留600名羅馬士兵作為人質。這是因為在羅馬,即使是國政的最高權力者執政官的決定,沒有得到公民大會的同意也是無效的。
公元前304年,被一步步逼進深山的薩莫奈人與羅馬簽訂了和平條約。和在考地烏姆時不同,這次和談是用劍得來的。此時羅馬人依然保持著「緩慢而穩健」的作風,就像研究者們在介紹這一時期的羅馬時不厭其煩、不斷重複的那樣。
凱爾特騎兵的驍勇善戰舉世聞名,以致後來的愷撒只用凱爾特人組編、指揮羅馬大軍的騎兵部隊,而且,發生在公元前297年的這場戰鬥,戰場就在久居義大利的凱爾特人居住地附近。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大概以為這是為了給他一個挽回失地的機會。但是,羅馬人不追究敗軍之將的責任,並非出於這樣的想法。

公元前290年,羅馬完成了對義大利中南部的稱霸。沿義大利南部海岸,首次與希臘人引以為傲的繁榮城市直接相接。
生活在亞平寧山脈亞得里亞海一側的翁布里亞人也加入了反對羅馬的戰鬥中。
薩莫奈士兵對羅馬士兵的懲罰不止於此,他們強迫羅馬士兵半裸著身體穿過用長矛架成的軛門。站在兩側的薩莫奈士兵用侮辱性的語言不斷辱罵一個接一個走過他們面前的羅馬士兵,有人甚至用長矛扎羅馬士兵。不少羅馬士兵因此或受傷倒地,或當即身亡。僥倖從這種屈辱中死裡逃生的羅馬士兵,還被要求以同樣的裝束回羅馬。此外,被扣押的600名人質在得到羅馬公民大會的同意、和平條約生效前,被關進了薩莫奈人的監獄。
薩莫奈人的居住地成了羅馬聯盟中的同盟市。在他們生活的山嶽地帶中心建起了由羅馬公民團殖民的殖民地,取名韋諾薩。公元前285年,從羅馬到加普亞的阿庇亞大道延伸至此。
收復加普亞后的羅馬沒有乘勝追擊,一舉征服薩莫奈人,但是也沒有停止從義大利中部到南部的勢力滲透。
由於戰場就在薩莫奈人的「家門口」,所以他們比羅馬人更熟悉戰場所在的山嶽地帶的地形。之所以憑藉絕對優勢發起進攻的羅馬軍團在第一戰中就遭受重創,原因就在於薩莫奈士兵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這一優勢。
這次和平只維持了六年。因為居住在羅馬以北的各個民族大概以為羅馬此時把目光投向南方是個絕好機會,於是紛紛起兵。
羅馬軍團同時受到來自東、南、北三個方向的圍攻,不過他們已今非昔比,接受考驗的時候到了。
從古至今,歷史學家一致認同羅馬人有這樣一種才能:失敗后能夠把損失降到最低,勝利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勝利的成果。公元前297年的勝利就是其中一例。
幾天過去了,薩莫奈軍隊還是沒有進攻,因為他們深知羅馬士兵在肉搏戰中的勇猛。羅馬士兵一次次地試圖突圍,都以失敗告終。
效果很快read.99csw.com顯現出來。伊特魯里亞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遭受入侵的慘狀心煩意亂,戰鬥尚未開始就匆匆撤離了前線。
羅馬軍首先成功擊退了加普亞的援軍薩莫奈軍,繼而進攻加普亞。攻陷幾乎毫無抵抗能力的加普亞非常容易。加普亞的權貴全部被處以死刑。從此,直到第二次布匿戰爭中向漢尼拔倒戈為止的100年間,加普亞一直忠誠于羅馬。
敵方召開作戰會議,決定四支軍隊分批對陣羅馬軍隊。凱爾特和薩莫奈聯軍首先與羅馬軍交鋒,翁布里亞和伊特魯里亞軍負責殿後。
戰鬥沒有因為伊特魯里亞軍的退出而停止。敵軍兵分兩路,右路是凱爾特軍,左路是薩莫奈軍。羅馬方面,費邊率領第一、第三軍團與薩莫奈軍交戰,德西烏斯率領第五、第六軍團迎戰凱爾特軍,形成決戰態勢。第二和第四軍團由沃爾姆尼烏斯率領前往南方,目的是阻止薩莫奈各路軍隊聯合起來。
德西烏斯指揮的部隊陣亡7000人,費邊指揮的士兵陣亡者也達1700人。
德西烏斯則一開始就擺出決戰的架勢,這與他的性格有關。因此,羅馬第五、第六軍團在戰場上與凱爾特軍遭遇后很快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看到步兵之間戰鬥出現膠著狀態,德西烏斯把騎兵隊也投入了戰場。
對於敗退,羅馬士兵早已習慣,但是他們還沒有習慣投降。
深知自身優勢所在的羅馬軍試圖把敵人引到平原,卻屢屢失敗,因為薩莫奈人沒有打垮羅馬的野心。於是,羅馬軍不得不深入山嶽地帶。
加普亞位於那不勒斯以北,自古被認為比那不勒斯重要得多。因為,是否控制了加普亞,關係到是否能控制義大利南部。就是這個加普亞選擇脫離羅馬聯盟,投奔了薩莫奈人。對此,羅馬自然不能置之不理。

我已經是個老年人。對老年人來說,要與年輕人統一意見實在很難。作為執政官,我完全有決心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但是,作為同僚,我希望大家選舉德西烏斯。畢竟我與他曾經三次共掌執政官,有過在同一戰場上共同作戰的經歷,而且脾氣秉性也相互了解。

公元前340年的羅馬和其他民族
公元前316年,羅馬人認為已經做好了再戰薩莫奈人的準備。恰恰在這時,對方給了他們開戰的口實。
第一次戰鬥未見勝負,但是,戰鬥的進程始終有利於羅馬軍隊。

費邊很快得知了敵人的這一戰術,是三個伊特魯里亞人悄悄溜出營地向費邊告密的。費邊重重地謝過這三個伊特魯里亞人後馬上向發動殲滅戰的部隊送去了指令,命令部隊集中兵力進攻伊特魯里亞。原因是他預感到伊特魯里亞內部出現了分裂。
在亞平寧山脈以北、波河一帶定居已久的凱爾特人就九九藏書是公元前390年一度佔領過羅馬的民族,他們蠢蠢欲動,再次覬覦羅馬。
羅馬人和薩莫奈人之間的戰爭開始后的第五年,即公元前321年,南下與薩莫奈人作戰的羅馬軍得到一個消息,說薩莫奈全軍正在向普利亞集中。率領羅馬軍團的兩位執政官對此確信無疑,他們認為這下可以在平原全殲敵人了,於是下令全軍向西挺進。
峽谷很窄,兩側是岩石裸|露的陡峭、險峻的山嶺,從這裏往上爬簡直比登天還難。峽谷兩端被薩莫奈士兵從路障上面射出的箭阻擋,難以靠近。多達1萬人的羅馬軍團困在了考地烏姆峽谷之中。
進入山嶽地帶的羅馬軍團認為只要到了平原,糧食補給不是難事,所以只帶了少量的糧食。通常,羅馬軍團出征要攜帶10天的糧食,如果需要攜帶更多的軍糧,就要依賴馬車。這次是在山區行軍,所以,如果可以輕裝上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終於回到同盟國之地的羅馬士兵受到了當地人的熱烈歡迎。說實話,薩莫奈人如果真的打算和羅馬人共存,他們的做法實在不妥。羅馬人最看重的是名譽,薩莫奈人不幸在這一點上深深地傷害了他們,羅馬人會銘記在心。與勝利相比,他們對失敗的記憶更深刻。
在這次當選的兩位執政官中,費邊是第五次當選,德西烏斯是第四次當選。與出身名門望族的費邊不同,德西烏斯出身於平民階級。

羅馬統一義大利半島的經過
第三,更加認識到此前的羅馬基本政略的有效性,繼續擴大和確立羅馬聯盟。擴大新的同盟者在為羅馬軍輸入新的血液的同時,也延長了羅馬軍的補給線,其結果是對薩莫奈人的居住地形成了包圍之勢。
在羅馬人的意識中,個人的勝利只有在自己所屬的共同體取得勝利后才能實現。因此,在共同體內,肩負重任卻慘遭失敗的人,內心會因為羞愧而備受煎熬。既然他已經承受了恥辱帶給他的懲罰,也就沒有必要免除他的職務或向他問罪了。對於羅馬人來說,名譽是德行之最,失去名譽無異於最嚴厲的懲罰。
收復了通向義大利南部的要塞加普亞后,羅馬於四年後的公元前312年鋪設了從羅馬到加普亞的道路。這是通過有效利用道路,建立羅馬式有機的戰略通道的正式開始。
因為處在山區,所以只有正面作戰才能充分發揮優勢的羅馬騎兵隊和重裝步兵隊威力大減,而且,薩莫奈士兵的鬥志與當時公認為義大利第一的羅馬士兵相比絲毫不遜色。正因如此,開始向義大利南部滲透的羅馬人絕對不會因為他們是蟄居山區的民族而置之不理。
羅馬人原以為這個對手很容易對付,卻出乎意料地費了很大的氣力和時間。原因是薩莫奈人的作戰方式與羅馬人業已習慣的戰法截然不同。薩莫奈人善於游擊戰九_九_藏_書,但羅馬軍團的陣勢更適合在平原作戰。

全副武裝的薩莫奈士兵進入峽谷,他們要求羅馬士兵走出營地,不許帶走長矛、劍和盾。作為戰士,這是一次羞愧無比的投降。他們的武裝被解除,執政官身上表示司令官的大紅披風被取下。
費邊那邊的戰場上,整裝待命的騎兵隊投入了戰鬥,從敵人步兵團兩側形成圍攻之勢。亂了陣腳的薩莫奈士兵紛紛逃進友軍凱爾特軍中。費邊叫住騎兵隊,下令向凱爾特軍隊的背部發起進攻。薩莫奈軍總司令戰死,被包圍的凱爾特軍隊試圖從狹窄的出入口逃回自己的營地,卻在圍欄前被羅馬士兵一一殺死。


某個同盟國離同盟而去,往往不是因為這個國家有了自力更生的力量,很多時候是因為它認為追隨另一個強國對自己更有利,因此,霸權國家有必要時時展示自己的強大。羅馬聯盟的加盟國加普亞倒戈薩莫奈人,就是因為羅馬在考地烏姆峽谷敗給了薩莫奈人。
70年前,凱爾特人入侵羅馬是羅馬人告誡自己必須牢記的唯一一次投降。對後來的羅馬人來說,公元前390年凱爾特人入侵的恥辱和發生在公元前321年的這次「考地烏姆恥辱」絕不允許再出現。
出現這種狀況時,執政官通常會任命獨裁官,但是這一次沒有。因為他們認為可以勝任獨裁官的只有一個人選,此人是名門望族費邊家族的成員。但是,執政官們不能確信他們的任命是否會得到平民的贊同。在需要舉國團結、一致對外的時候,必須避免貴族和平民之間再次出現對立的狀況。
第二,經歷了戰敗后的羅馬人會引進新的戰術。軍團中的中級指揮官不是單純地執行總司令的命令,也就是執政官的命令,而是根據需要,必須當機立斷採取行動,從而提高了靈活機動性。他們還注意到薩莫奈士兵使用的武器——長矛,於是就引進了它。
執政官德西烏斯也不見了蹤影,也許是被倒地的敵兵壓在下面了,戰鬥結束后直到太陽落山,也沒有找到他的遺體,直到第二天才找到。費邊鄭重地埋葬了他的遺體,並宣讀悼詞,盛讚德西烏斯英勇的品格和生前的功績,弔唁這位長期的親密戰友。
隨著羅馬霸權的擴張,以阿庇亞大道為代表的羅馬大道增加到了6條。這些道路把首都羅馬和建在戰略要地的殖民地(科洛尼亞,德語叫科隆)聯繫在了一起。
被稱為「考地烏姆和平」的羅馬和薩莫奈人之間的和平持續了5年。羅馬人吃敗仗后的態度歸納起來有以下三點,這一次的失敗經歷也不例外:

聽了費邊的話,公民大會重新進行了投票。費邊和德西烏斯當選執政官。在上一輪投票中,票數僅次於費邊的沃盧姆尼烏斯成了前執政官,地位等同於執政官。他受命把敵人牢牢困死在薩莫奈。
羅馬軍團馬不停蹄,乘勝追擊。凱爾特人被趕到北方,翁布里亞人和伊特魯里亞人同意加入羅馬聯盟。在年邁的費邊引退後,年富力強的將軍當選執政官接替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