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腓特烈治下的和平」 平定與和平的關係

第六章 「腓特烈治下的和平」

腓特烈最強大的敵人貫其一生都是「時間」。
腓特烈放下了一切去追求的目標是建設一個以法製為基礎的國家。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奧古斯都實現了這個目標,成為他所崇拜的先人。在他看來,只有奧古斯都才是成就了「羅馬治下的和平」的人。腓特烈想通過實現「腓特烈治下的和平」成為中世紀的奧古斯都。
然而,和平卻不像有良心的人們所夢想的那樣。和平不是有關人等聚集一堂,敞開胸襟商量一下就能實現的。如果是那樣,即使起了紛爭也能立即解決,世界就將輕而易舉地得到和平。可是,人類世界的現實卻是解決不了的紛爭已經蔓延到了全世界的各個角落。這就是貫穿古今中外的人類歷史。
那麼在現實中,究竟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實現過和平呢?
一言以蔽之,在「和平」之前完成「平定」的情況下才能實現和平。換言之,一個人相對於所有其他人在軍事上或別的方面佔有絕對優勢的時候,和平才能實現。只有在經過平定這個階段之後才能得到和平。

平定與和平的關係

相反,在中世紀,不論是東方的伊斯蘭教還是西方的基督教,都是一神教的世界,需要有人進行解釋,這便產生了專職的神職人員階級。這是一個被稱為「祈禱的人」的階級,天主教會就是這些「祈禱的人」的組織。運營教會的是教廷,羅馬教皇君臨在所有組織之上。這就是說,「祈禱的人」不光祈禱,還是一個有著強大權力的集團。
尤里烏斯·愷撒在他自己的著作《高盧戰記》中就曾寫道:「高盧和平了。」這句話如果直譯就只能這樣翻譯,但如果按照古羅馬人的想法意譯,應該譯為「平定這個和平的前提完成了」。在古羅馬人的大腦中,「平定」與「和平」是極為自然地聯繫在一起的。
在封建社會擁有兵力的是這個社會裡的「戰鬥的人」——封建諸侯。祖父腓特烈一世只滿足於把這些封建諸侯歸攏起來,所以能讓他們提供兵力。但孫子腓特烈二世熱情高漲,要把封建社會改革成法治國家,同時要把封建諸侯改變成法治國家的高級官僚。
腓特烈通過這種現實的政治方略,落實了德意志王和皇帝的寶座。「平定」德意志的目標就是羅馬教皇為他舉行加冕典禮。正因為如此,加冕典禮一結束,他便立即著手制定《卡普亞憲章》。在西西里王國,腓特烈最大限度利用了自己門第和地位的就是「平定」這件事。
奧古斯都繼承了愷撒的地位,成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從36歲打敗競爭對手安東尼那年開始,到77歲去世那年為止,他花了40年的時間完成了「羅馬治下的和平」,亦即「確立了羅馬主導的國際秩序」。
其後腓特烈南下義大利,前往卡普亞,在那裡頒布了《卡普https://read.99csw.com亞憲章》。再後來,他於10年後的1230年開始起草,並於第二年頒布了《梅爾菲憲章》。這部《梅爾菲憲章》也被稱為《奧古斯都憲章》(Liber Augustalis),與憲章中規定的新金幣的名稱「奧古斯塔」(Augustali)相呼應。《卡普亞憲章》與《梅爾菲憲章》的關係就好似試行版和決定版。也許定名為《奧古斯都憲章》正是因為它是決定版的緣故。不過,單憑這個名稱,就已經顯示出30歲剛出頭的腓特烈的膽略。
正因為這樣,後來即使有卡里古拉和尼祿那樣不合格的統治者登上帝位,帝國也沒有崩潰。到了百read.99csw.com年之後的五賢帝時代,賢帝們所要做的,說起來也不過是維護「羅馬治下的和平」而已。維護帝國當然和維護道路橋樑不同,那並不是簡單的工作。這一點千真萬確。但他們沒有必要改造國家體制,因為愷撒、奧古斯都、提貝里烏斯這三位「羅馬帝國建國之父」已經把帝國所有的基礎、建造和裝修工作完成得紮實而堅不可摧了。
由於完成了這些內治,「羅馬治下的和平」也臻於完成之境。居住在廣袤羅馬帝國里的人們,即使沒有權勢可以使用衛兵,也沒有錢雇傭衛兵,他們也能在帝國各處放心旅行。「和平」不僅針對國外,國內也需確立。也就是說,只有外部的稱霸而沒有內部的治安,成就不了真正意義上的「和平」,也沒有資格被稱為「和平」。
我們了解腓特烈追求建立以法律為基礎的秩序和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和平,但他是否認識到平定作為前提的重要性呢?其實,他在很早以前就已經關心這一問題了。
腓特烈要建設一個模仿羅馬的法治國家,還有一個考驗擋在他的面前,即他無法採取寬容路線(clementia),而這是「羅馬治下的和平」得以長久存在的最大因素。
1220年,腓特烈在羅馬由羅馬教皇親手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在信仰篤深的中世紀人的眼裡,只有經過在羅馬舉行的由教皇親手加冕的典禮之後才算正式就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25歲的腓特烈通過了這第一次考驗。
在中世紀,人們普遍認為,這個「祈禱的人」的集團有權為自己以外的其他集團制定方針。這就是說,他們同意法律是人類社會的規則,但法律九-九-藏-書必須基於基督教會的方針。
政治的終極目標就是建立以法律為基礎的秩序,並在此基礎上建設和平。我們不知道腓特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此有了強烈興趣。但我們知道他的興趣以明確的形式出台的年份,那年他25歲。
腓特烈有著「羅馬帝國建國之父」們所不必面對的障礙。
尤里烏斯·愷撒從39歲爭霸高盧開始到56歲遭到暗殺為止的17年間,平定了羅馬帝國的大半領土,囊括了歐洲、中近東和高盧北部。
順便說一句,在中世紀的1000年間,「寬容」這個詞成了沒有應用場合的被廢棄的詞。因為在那時,不論是皇帝、國王,還是諸侯,都無人擁有足以壓倒他人的軍事力量。腓特烈生活在那樣的時代,卻想要實現「腓特烈治下的和平」。而他1236年決定進一步強力推進「腓特烈治下的和平」時已經41歲了。「時間」總在催著他。
繼承奧古斯都的是第二代皇帝提貝里烏斯。那麼,提貝里烏斯從56歲登上帝位到79歲去世的23年間又做了些什麼呢?
17歲那年,腓特烈去了德意志,花了8年時間「平定」了阿爾卑斯山北面。耗費時日的原因在於,與在西西里王國不同,腓特烈不能在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地區德意志行使世襲權。由於祖父和父親都是皇帝,他的確距皇帝寶座最近。但在德意志,九-九-藏-書只要選帝侯不選你,你就當不上德意志王,而德意志王可以說就是待任皇帝。從14歲到25歲的這段時間,腓特烈所能做的只能是待在德意志,對由高級神職人員和世俗諸侯構成的封建社會進行調整。
「羅馬治下的和平」是由能力和經驗已臻老到的三個人前仆後繼,連續三代接力,總共花費了80年的歲月才創造出的國際秩序。
以「羅馬治下的和平」為例,那並不是奧古斯都一個人所成就的事業。的確,是他在羅馬城中心建起了一座名為「和平祭壇」的神殿,被認為象徵著羅馬治下的和平。但在他登上舞台之前,愷撒已使用軍事力量為他平定了天下。
羅馬人認為,戰爭本身不是犯罪。他們認為,戰爭結束達成媾和后,撕毀當時的誓言,舉旗造反則是犯罪,因為那種行為違反了羅馬人最重視的道德規範——信義(fides)。
古羅馬是多神教社會,沒有哪一個宗教被定為國教,因而也就沒有一個專事宗教的固定的神職人員階級。即使是宗教儀式也都由擁有其他職業的人輪流主持,只要用羅馬人的正裝托加袍的一端遮住頭就能主持儀式。
他在14歲那年任性地宣布自己已經成人,根據教皇的提親迅速完婚,率領新娘作為嫁妝帶來的500名騎兵,開始平定由義大利南方和西西里島組成的西西里王國。在此之前,由於腓特烈是孤兒,年紀尚幼,封建諸侯便藉機為所欲為,西西里王國一直處在事實上的無政府狀態之中。現在腓特烈成人了,可以全面行使母親一方的世襲權了,從而有了「平定」他們的名分。14歲的國王宣布今後不允許諸侯們我行我素,諸侯們也不得不服從。即使他們是封建社會read.99csw.com中最具實力的成員,在社會地位上也還是國王的部下。
腓特烈一生沒有擁有過絕對優勢的強大軍事力量。祖父「紅鬍子」皇帝能夠召集10萬兵力,而腓特烈所能用的兵力經常只有1萬左右。
腓特烈二世由於世襲領土的緣故,原本在義大利南方徵召士兵應該是很容易的事,他卻為此大費周章,最後不得不在德意志徵兵。這不是因為他更加信任德意志士兵而不信任義大利士兵,而是因為在西西里王國,法治國家的建設進展得更加好。由於阿爾卑斯山北方的封建制度殘留情況更嚴重,反而只要諸侯同意就能徵到兵。
羅馬的皇帝們卻認為,制定發揮人類社會功能的規則,只需要考慮居住其中的人們的需求。腓特烈生活在中世紀,他推行自己的思想必須遊走于基督教會的思想縫隙之中。因為一旦觸犯了教會法,也就是一旦被認為違反了教廷的方針,就會有被定為異端的危險。在中世紀,異端與被定為反體制性質是一樣的。
一旦有人背叛,羅馬便會毫不猶豫地投入絕對優勢的軍事力量予以鎮壓。那些把曾經達成的媾和當成廢紙,起來反對羅馬的民族,等待他們的命運就是徹底滅亡。正是由於背後有絕對優勢的軍事力量,寬容路線才能發揮效果。
先說結論,他不僅把「羅馬治下的和平」推及外國的敵人,而且還推及國內的敵人,即他建立了治安秩序。一個人可以自己關上自家的門,但他做不到白天黑夜都能在自家門外安全行走。向每個人提供這種安全保障是公共機構的義務。對提貝里烏斯而言,內部的敵人當然就是盜賊山匪。在提貝里烏斯統治下的羅馬帝國,被處以活活餵給猛獸吞食這種極刑的一定是那些盜賊山匪的頭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