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腓特烈治下的和平」 阿西西的聖方濟各

第六章 「腓特烈治下的和平」

阿西西的聖方濟各

聖方濟各是作為商人的兒子成長起來的。父親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是阿西西的實力人物,但他仍然是一個「勞作的人」。聖方濟各也並不是一個鼓吹徹底廢除中世紀已有的「祈禱的人」階級和「戰鬥的人」階級的革命家。他或許也贊成耶穌基督「上帝的歸上帝,皇帝的歸皇帝」的教誨所體現的現實主義。
腓特烈比聖方濟各小12歲,他們是同時代人。腓特烈還制定了《梅爾菲憲章》,他把神職人員、封建諸侯和市民代表都召進了自己國家西西里王國的地方議會,他也意識到了「勞作的人」的重要性。儘管如此,在把「勞作的人」的共同體自治城邦當成敵人的時候,他完全理解了其中的困難嗎?沒有。那又是為什麼?
「我選擇了成為一名修道僧的道路。我將為救濟那些不幸的人們獻出自己的一生。贊同我的同志們也將度過同樣的人生。
同住義大利北方,同為自治城邦的居民,威尼斯、熱那亞和比薩就沒有參加倫巴第同盟,即使與同盟有關係,也始終如溫吞水般。我想,原因就是這些海洋城邦國家是靠和伊斯蘭世界做貿易而生存的,而內陸的米蘭等自治城邦不以貿易立國,與異教徒接觸的需求很少。即使自己製造的產品買家是伊斯蘭教徒,實際銷售產品的也不是他們自己,而是同為基督教徒的海洋城邦國家。
這件事表明,儘管他們在其他方面充滿了新興精神,但在宗教方面卻完全沉浸在傳統觀念中,甚至沒有一點兒懷疑。這些人沒有擺脫異教徒穆斯林即是敵人的觀念。
照這樣考察下去,我們還得碰到https://read.99csw.com另一個問題。在不合理就不能成功的經濟世界里,義大利北方的自治城邦不斷取得了成功,但他們為什麼能夠與不合理甚至是最大舊勢力的羅馬教皇結成統一戰線呢?為什麼他們會與身為舊勢力但卻合理開明的腓特烈皇帝發生激烈衝突呢?
這個事件表明,神職人員和經濟人之間看似不可能共同作戰,但如果經濟人是倫巴第人則有可能如此。十字軍遠征的最後目的,在於奪回對基督教徒而言至高無上的聖地耶路撒冷。但即使達到了目的,也不能容忍通過與異教徒對話的方式。在這一點上,羅馬教皇和倫巴第人的想法一致。合理的人也未必會在所有領域都能合理地思維。
相反,倫巴第人所憎恨的腓特烈即使搞以和平為目的的外交,也並非毫無防備。他雖然率領第六次十字軍遠征中近東,但挾軍力卻只期望單靠外交解決問題。當然,他沒有做勸伊斯蘭教徒的蘇丹改信基督教的事。也許是尊重對手所信仰的宗教產生了效果,腓特烈使阿爾-卡米勒讓出了基督教徒悲切祈願的耶路撒冷。
我把生於阿西西並創立了聖方濟各會的這個人當作文藝復興的第一棒看待。這不僅僅是因為他作為宗教家開展的那些活動。的確,他的說教在當時的基督教中具有革命性。是他,力勸以清貧的高貴抵抗以教皇為首的神職人員的奢華糜爛。是他,力陳基督教的上帝並非以前所說的那樣會給人以嚴厲的懲罰,而是慈祥而飽含著愛。麻風病雖然難以治愈,但在古代也只認為是一種病。可是到read•99csw•com了中世紀,麻風病被當作了遭到上帝詛咒的證據,麻風病患者也被當成了被上帝詛咒的人。還是他,改變了這些人的遭遇。這些可憐的人被趕出有城牆防衛的城市去生活,還被要求必須在走路時搖鈴以提醒別人遠離他們。中世紀的基督教會認為這些人是被上帝詛咒之人,對此情況棄置不管是理所當然。
我已經重複了好幾遍,中世紀社會分成三類人:「祈禱的人」「戰鬥的人」和「勞作的人」。「勞作的人」要向「祈禱的人」繳納什一稅,向「戰鬥的人」繳納由他們定下金額的稅。繳納這些稅,是為了請「祈禱的人」為自己祈禱活著和死後的內心平安,請「戰鬥的人」保障自己活著時的人身安全。但錢的流向總是與人們社會地位的高低順序相反。「勞作的人」的社會地位只能排在「祈禱的人」和「戰鬥的人」之後,是第三階級。
聖方濟各和腓特烈都是200年後開出絢爛花朵的文藝復興的先驅者。兩個人都沒有囿於傳統觀念,在開明方面也很相似。但他們也有不同。不同的原因應該在於,聖方濟各生為商人之子,而腓特烈則生為皇帝之子。用現在的話說,聖方濟各繼承的是商人的DNA,而腓特烈繼承的是皇帝的DNA。
我還是在想,儘管如此……
這位聖方濟各實行的所謂「革命」,是從「勞作的人」身上掃除他們以前所具有的劣等意識。他說:
這些倫巴第人深深地為聖方濟各的教誨所折服。聖方濟各跟隨第五次十字軍出征了,但他沒有上戰場,而是毫不設防地拜訪了敵人的蘇丹阿爾-卡米read.99csw•com勒,並向他說教道,只要蘇丹改信基督教,伊斯蘭和基督教之間就能實現和平。這次和平外交失敗了。單單規勸伊斯蘭教徒改信,在他們的世界里便會被定為死罪,當場被殺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但是,阿爾-卡米勒卻笑著赦免了聖方濟各,這位在中世紀最受愛戴的聖人才沒有死於東方。但失敗終究是失敗,聖方濟各比誰都懂得這一點。阿西西的聖人後來再也沒有第二次嘗試赤手空拳的外交了。
單憑這些對慈善事業的積极參与,聖方濟各的思想就已經超越了他所生活的中世紀這個時代。但是,宗教學家從來都不會去說阿西西出生的這位義大利年輕人所成就的更具革命性的事業。
義大利西北部總稱為「倫巴第」(Lombardi),居住在那裡的人完全不是信仰不深的基督教徒。非但如此,他們甚至為自己比其他地方的義大利人擁有更純粹的信仰而自負。在第一次十字軍把聖城耶路撒冷奪回到基督教徒手中后不久,他們便於1101年把全由自己組成的十字軍派去了東方。儘管遠征慘遭敗績,但對義大利北方人來說,單憑隨十字軍參戰這一點就值得自豪。朱塞佩·威爾第創作了一部歌劇,名字就叫《倫巴第人在第一次十字軍中》(I Lombardi alla prima crociataread.99csw.com
「把這些人叫作『第三階級』吧。這也可以意味著一種組織,把那些念念不忘世間還有貧窮和不幸的人,以及為了救濟這些人而不惜提供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援助,但平時則專心從事追求利潤的工商業的人組織起來。如果他們把所得利潤的一部分捐贈給修道會,就完成了信徒的義務。如果他們有時間,還可以到附近的修道院,和修道僧共同生活一個星期,那他們作為『第三階級』的一員便無可指責。」
然而,在他們生活的13世紀的義大利,不斷抬頭的新興勢力不是「祈禱的人」和「戰鬥的人」,而是「勞作的人」。這些人在百年後到來的文藝復興前期被稱為「市民」。
這就是把義大利語稱之為「terza ordine」的「第三階級」組織起來。
聖方濟各的這個教誨瞬間傳遍整個義大利北方和中部的自治城邦,這是歷史研究家們所一致公認的。被告知可以不用顧慮地專心賺錢了,義大利「勞作的人」不僅放下了一顆心,一定還增添了勇氣。我甚至想說,資本主義始於13世紀的聖方濟各,而不用等到馬克斯·韋伯所說的16世紀的新教運動。九*九*藏*書
聖方濟各和與他有共鳴的年輕人最先做的是自己親手為這些人清洗身體,整理好城外的洞穴讓他們安眠,並不斷向他們提供食物。
使義大利北方自治城邦力量強大起來的第二個原因不能不說是宗教。在這方面,阿西西的聖方濟各是「罪魁禍首」。這位修道僧生於1182年,死於1226年,即第二次倫巴第同盟結盟的當年。在他生前,就有很多人同他的說教有共鳴,這些人廣泛滲透在義大利北方自治城邦的居民之中。
然而,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卻反對通過與異教徒交涉達到目的的做法。這位教皇竟然號召趁腓特烈去東方不在的機會進攻他的領國義大利南方。響應號召的是參加倫巴第同盟的自治城邦。只是由於腓特烈在他們南下之前回到了國內,1230年那年才沒有發生腓特烈與倫巴第同盟之間的戰鬥。
「但是,只做一名修道僧,社會將無以為繼。我們的慈善事業也需要金錢。所以,同意我的思想但對當一名修道僧有抵觸的人,可以堂堂正正地繼續他的世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