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一切從君士坦丁大帝開始 布雷西亞攻防

第七章 一切從君士坦丁大帝開始

布雷西亞攻防

我們先說結論。古代戰爭主要是兩軍在平原對陣的會戰,而中世紀的戰爭則主要是城市攻防戰,一方從外部進攻有城牆護衛的另一方的城市。這就是原因。
位於義大利北部的自治體也為皇帝派來了士兵。不過,這些城邦都是這兩年來因腓特烈的戰果而脫離倫巴第同盟的自治體,並非全體市民都願意跟隨皇帝。實際情況是,當時每座城市裡都有皇帝的支持者,他們因這兩年腓特烈的優勢而勢力大增,招募了不少人參戰。然而,這些城市裡也有不少人心裏想著要幫助被當作進攻目標的布雷西亞。
這是一個說到士兵就會想到雇傭兵的時代。腓特烈同米蘭談判破裂后不到3個月便徵召到了士兵。這可不是因為他撒了錢,而是因為腓特烈通過前面所說的「喇叭方式」,使全歐洲的王侯都認為他有道理。「喇叭」使他們全知道了倫巴第同盟的背後站著羅馬教皇。
到了中世紀,通過會戰一決勝負的事越來越難。中世紀的城市全都圍著城牆,士兵通常也都是花錢雇傭的。在這樣的時代,打起仗來不是誰都擁有足夠的兵力可以派到平原上去的。換句話說,在中世紀,打仗時更多用的是一個軍團左右的兵力。在古代,任何名將都不會只用一個軍團去打會戰。中世紀大量的戰鬥是雙方隔著城牆的攻防戰,而不是會戰。

義大利北部及其周邊
在這種狀態下,軍隊短時間還可以堅持。但如果時間拖延,由於氣候變化和衛生狀況的惡化,瘟疫便會流行。小小的口角也會很容易演變為全軍的爭鬥。如何有條不紊地打長期攻防戰,這可是一個超越了總司令戰略和戰術能力的問題。
一來二去之間,7月過去了,8月也過去了,連9月也接近了尾聲。布雷西亞地處義大利的最北部,10月下旬就要進入冬季。如何過冬的問題擺在了腓特烈的面前。他不能在寒冬里把士兵們釘在義大利北方的荒郊野外。可附近沒有可以收容15 000名士兵過冬的城鎮。如果強迫他們在義大利北方過冬,說不定會把近兩年好不容易歸順自己的自治體再次逼回同盟方。義大利北方人沒有熱情到喜歡收容別國士兵,而且還有那麼多的數量。
沒有史料記錄腓特烈是如何接受九*九*藏*書這次失敗的。再過兩個月他就44歲了。在此前的生涯中,他總是把主導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是他第一次嘗到屈辱的滋味,不會沒有苦澀。
這個敵手雖然躲在城裡不出,但卻不會老老實實地待著。他們把拋石機在城牆上一字排開,把石塊拋向一排排帳篷。士兵連在帳篷里睡覺也不那麼容易了。
而且,布雷西亞在古代並非主要城市,它位於從維羅納到貝加莫大道的中段。維羅納已經在皇帝的手中,只要封鎖住通往貝加莫的道路,即可切斷布雷西亞的補給線。然而,皇帝雖然把目標定在了布雷西亞,但卻無法立即派去軍隊開始進攻。
德意志人一旦成為世俗諸侯,就是典型的「鬥士」。他們擁有騎士,並與騎士結為主僕關係。諸侯們響應皇帝的要求,把這些常備軍派了過來。人數似乎跟前一年一樣,有2 000騎左右的規模,由後來成為腓特烈忠臣的荷亨洛赫(Hohenlohe)家族兄弟指揮。
他用種種手段尋找機會,把布雷西亞的士兵引誘到城牆外邊,以便在平原上作戰。他取得了一次成功。一些布雷西亞士兵上了當,被等在城外的皇帝軍隊全殲,沒有一個士兵逃回城裡。
進攻布雷西亞的腓特烈十分了解這些情況。他沒有僅僅封鎖住通往貝加莫的道路就在布雷西亞城下悠然地過起帳篷生活。
把妹妹嫁給腓特烈的姻親英王派來了100名帶著隨從士兵和馬丁的騎士。
進攻周圍全部用深溝高牆圍繞的城市,與進攻靠溝壑和石垣護衛的城堡可不一樣。
這個時期的布雷西亞號稱有4萬人口,可以出戰的男子約在8 000人上下。但他們也有很多人在科特努瓦戰死或被俘,殘餘戰鬥力不過6 000人出頭。
進攻城牆環繞的城市還有一個不利之處,即防守方可以在屋檐下安睡,進攻方卻不行。還不僅是睡覺,進攻方所有的一切都必須在野外進行。當然他可以支起帳篷,一如描繪城市攻防戰的古地圖上所畫的那樣,一排排帳篷可以沿著城牆外側把城市圍得像鐵桶一般。
在德意志,以實力領主科隆和美因茨大主教為首的大主教們派來了由康拉德率領的軍隊。康拉德雖然剛滿10歲,卻是皇帝的嫡子,已經當選為德意志王。
順便提一句,古代以後第一位認識到常備軍重要性的人是文藝復興時代的馬基雅維利。他是佛羅倫薩的官僚,反對祖國佛羅倫薩依賴雇傭兵的防衛戰略,鼓https://read.99csw.com吹國家必須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然而他只是一介官僚,地位卑微,沒有決定權。儘管如此,他還是堅韌不拔地不斷遊說,向擁有決定權的人們做工作,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建起了只有400人的小規模軍隊。然而這支軍隊也只是參加了市政廳前廣場上舉行的遊行檢閱后便散夥了。此後,需要時可以花錢招兵的觀念又延續了很久,直到拿破崙才徹底改變了這種狀況。
在中世紀,配稱武將的人只有伊斯蘭方面的薩拉丁以及挑戰薩拉丁的英國國王理查。不過,他們兩人也是在平原作戰獲勝的。儘管獅心王理查已經進攻到可以遠遠看到耶路撒冷的地方,但他還是不得不放棄進攻這座聖城。亞歷山大能夠在會戰中戰勝10倍於己的波斯軍隊,而進攻一個提洛斯城卻要花費他4個月的時間。即使是西方歷史上最偉大的名將,在進攻城市的戰役中也不會像在會戰中那樣順利。正因為他們懂得這一點,他們才會選擇會戰。
直到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攻防戰,進攻圍有城牆的城市所要面臨的這些問題才得到解決。那時人們已經可以使用大炮把城牆一下子轟上天。東方最大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在歷時50多天的攻防戰後陷落了。可是,腓特烈生活在距此200多年前的時代,那時還沒有裝填火藥的轟擊型大炮。
但這次成功讓布雷西亞人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到了一點。這一點用現代的語言來說,也許就是專守防衛。他們決定接受科特努瓦之戰的教訓。如果他們出城與腓特烈作戰一準是輸。他們決定,不論發生什麼事,不論腓特烈如何叫陣,絕對不越出布雷西亞的城池一步。皇帝不得不面對鑽進洞里堅守不出的敵手。
響應腓特烈要求派來士兵的國家遍布歐洲全境。
常備軍的概念在古羅馬早已有之,這正是羅馬帝國軍事力量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真正原因。然而,古羅馬的很多概念在中世紀的歐洲卻已被徹底拋到了腦後,這個概念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宣誓臣服於己的少數騎士之外,中世紀的戰爭都是國王和諸侯帶著戰前臨時召來的士兵,組成軍隊進行的。
對理查令人愉快的勇將風采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十字軍的故事》第三卷。作為那部書的作者,我在想,如果是理查,他肯定會想出什麼妙計來解決戰鬥,那些方法連敵將薩拉丁都會佩服不已。也就是說,無論理查採取什麼方法,他都會取勝。read.99csw•com相比之下,腓特烈也許不是一個「武將」,而是一個「政治人物」。不過,獅心理查雖然是一個特別高強的「武將」,但卻根本不是一個「政治人物」。
腓特烈也有貌似常備軍的軍隊,那就是號稱有六七千人的薩拉森弓箭兵。靠著這些異教徒,腓特烈可以把常備軍的概念變為現實。這是因為他們是伊斯蘭教徒,腓特烈卻承認他們的宗教,還允許他們集體居住在屬於皇帝領土的義大利南方。他們感激並敬佩腓特烈。腓特烈把這些薩拉森士兵用作身邊的警衛。由此看來,我們只能認為,皇帝與薩拉森士兵之間的關係並非基於防衛上的常備軍概念,而是基於人的心理因素。
1238年7月11日,雙方開始了布雷西亞攻防戰。皇帝一方約有15 000名兵力進攻,防守方布雷西亞有居民4萬人,手持武器戰鬥的人數約為8 000人。光看人數似乎勝負已見,但戰爭是人與人之間的鬥爭。
10月10日,在開始攻城后的第三個月,皇帝撤除了進攻布雷西亞的陣地。解散命令發出后,城牆上擠滿了布雷西亞的市民,圍城軍隊在市民的罵聲中各自回國去了。皇帝和他手下的將領們前往克雷莫納。進攻布雷西亞明顯失敗了,皇帝需要重新制定的戰略。腓特烈的敵人是同盟方,而這些敵手都已知道「出城必敗,堅守不出便能贏敵」。
還有史料記載,除了這些人以外,應皇帝邀請而派兵的還有希臘的尼西亞帝國皇帝和埃及的蘇丹。但今天人們幾乎可以肯定,這些記載受到了羅馬教皇散布的假情報的蒙蔽。與同天主教會水火不容的希臘正教會和異教徒蘇丹關係良好是羅馬教廷譴責腓特烈的套話。而在布雷西亞戰場上也根本沒有見到希臘兵和埃及兵的影子。https://read.99csw.com
古代名將輩出,但中世紀為什麼出不了名將呢?這個問題難以回答,但回答這個問題令人愉悅。
歷時3個月布雷西亞進攻戰結束了,沒有任何效果。如果這場戰役的總指揮不是腓特烈皇帝,而是獅心王理查,情況又會怎樣呢?只有歷史才會允許這樣愉快的空想。
德意志當然要響應皇帝的要求,但此時德意志的派兵方式卻意味深長,表現了腓特烈所推行的對神聖羅馬帝國本國的統治方式。腓特烈在領土世襲的義大利南部推行中央集權化,但在選他當皇帝的阿爾卑斯北側,他卻原封不動地保留了封建社會。他並非單純地溫和對待這些既有勢力,而是建立了讓神職人員大主教治理的領國與世俗諸侯治理的領國並存的體制。這個策略讓以往家常便飯一般的領土爭議安靜了下來。這就是阿爾卑斯山北邊的「腓特烈治下的和平」(Pax Fridericiana),其成功的程度令人滿意。德意志和法蘭西東部也派兵前來,便反映出了這方面的情況。
在勃艮第擁有領土的主教們從法蘭西東南部派來了士兵。
儘管史料沒有人數的記載,但法蘭西王、西班牙的王族阿拉貢家族也都派來了騎士隊伍。而且,法蘭西普羅旺斯和圖盧茲的兩位伯爵還派來了下屬的士兵。這時,不僅法蘭西北部,就連南部也站到了皇帝一邊。
古代名將,不論是亞歷山大大帝還是漢尼拔,不論是西庇阿還是愷撒,都是在會戰中取勝的。如果以廣闊的平原為戰場,人們就更有可能用好戰略和戰術。也就是說,如果指揮者具有構思戰略戰術的能力以及按照這些戰略戰術調兵遣將的能力,即使他在人數上不佔優勢,也可能成為勝者。不論是在伊蘇斯、高加麥拉,還是在坎尼、扎馬,或是阿萊西亞,勝者都是兵力處於劣勢的一方。他們喜歡會戰的方式,是因為勝負可以定於一天之內。時間拖得越長,發生不測事態的概率就越高。九-九-藏-書
在義大利,首先響應皇帝號召的是統治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的「西西里王國」。參戰的準確人數不詳,但應該有薩拉森的弓箭兵部隊。沒有充軍參戰的人們也一定心甘情願地繳納了腓特烈下令徵收的特別稅。
不論是歐洲還是東方,中世紀的城市內部必定建有要塞。建要塞的目的在於即使城牆被攻破,敵人侵入城內,防守方最後還可以躲在要塞里繼續戰鬥。這就是日本所謂的天守閣。不過,這種要塞周圍既沒有護城河,也沒有城牆。米蘭、布雷西亞的護城河和城牆都是環繞全城的。日本沒有這種建城概念。德川在關原獲勝后所進攻的只是城堡本身有護城河和石垣保護的大阪城堡及其附近地區,而不是大阪全城。也就是說,德川進攻的只是豐臣方面的「要塞」,所以短時間便可以攻陷。
讓進攻方煩惱不已的是,米蘭通過貝加莫源源不斷地運來了援助布雷西亞的物資。布雷西亞拼了,米蘭更是豁出去了。如果布雷西亞陷落,米蘭就完全孤立了。一旦義大利北部全落到了皇帝手中,米蘭人再怎麼誇口擁有9萬人口,也說不出「寧願戰死沙場,也絕不死在絞刑架下」這樣的豪言壯語了。
同腓特烈的情況一樣,米蘭和布雷西亞也都沒有常備軍。但他們只要一聲號令,住在同一城市的人便能組成軍隊。相反,腓特烈卻要從遙遠的德意志和義大利南方招兵買馬。腓特烈在科特努瓦打了勝仗,回到克雷莫納后,就付錢解散了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