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衝突再起 皮耶羅·德拉·維尼亞

第八章 衝突再起

皮耶羅·德拉·維尼亞

不過,我以前對他的評價一直就是「書生」,他當外交使節時的業績相當不好。他作為親信經常會被外派,但卻沒有一次幹得漂亮。維尼亞談判擱淺,別人就會被緊急派去替換他,這樣的事情何止一兩次。也許他在戰場上根本就是一個弱者。腓特烈大概也了解這一點,他派了塔德奧·達·塞薩去參加里昂公會議這樣的決戰。儘管維尼亞最後也被派去,但他在里昂終究什麼也沒幹成。
第一個噩耗是剛剛20來歲的年輕人基耶蒂伯爵戰死的消息。里卡多從父親那裡得到了基耶蒂伯爵領地,他是腓特烈與心愛的女人之一曼娜所生的兒子。他作為義大利中東部的皇帝代理被派到了由政治稱霸轉向軍事稱霸的最前線,在履行職責中戰死。繼被廢位的長子亨利自殺之後,腓特烈遭遇了第二次喪子之痛。一位後備幹部助手當即代替了戰死的基耶蒂伯爵指揮作戰,才使得除里卡多戰死外,皇帝方面沒有遭受更大的損失。皇帝甚至不需要再任命里卡多的後任了。
況且,與教皇改善關係已經不是他一個人所能決定的事了。儘管如此,維尼亞獨斷專行也不是沒有可能。果真如此,這明擺著就是越權行為,通俗點說就是「飄飄然」。沒有比臣下飄飄然發生越權行為更讓腓特烈厭惡的事情了。發現了維尼亞並在以後30年中一直支持維尼亞的巴勒莫大主教貝拉爾德,在這件事上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維尼亞是貝拉爾德的驕傲,但貝拉爾德卻沒有為維尼亞做任何辯解。
維尼亞被關進了監獄,但沒有進行審判。皇帝下令對他處以用燙鐵棒戳瞎雙眼的刑罰,但沒有下令判他死刑。維尼亞只是被從克雷莫納的監獄轉移到位於托斯卡納地區聖米尼亞托的某個地方去了。被捕一個月後,皮耶羅·德拉·維尼亞在被關押的監獄里,用頭部撞牆的方式選擇了自殺,享年59歲。
儘管研究家不懈努力,但這件事的真相至今不明,比起因為王權與教會權對立的亨利二世與托馬斯·貝克特的事件還要令人琢磨不透。在羅馬大學教授中世紀史的拉菲羅·摩根這樣寫道:九*九*藏*書
「對皇帝腓特烈來說,皮耶羅·德拉·維尼亞是皇帝樹立的一個具體榜樣,皇帝試圖以此顯示新興階級,即出身於封建體制之外、只能以法律為武器的新型統治階級的有效性。中世紀出現的這個全新的階級也和20年後滅亡的皇帝家族命運與共。」
說起來皮耶羅·德拉·維尼亞是「書生」,而塔德奧·達·塞薩則既是「書生」,同時又是「行動者」。腓特烈皇帝也屬此類。
塔德奧·達·塞薩一年前被殺是皮耶羅·德拉·維尼亞的不幸。
「腓特烈對誰親切和藹,對誰的立場表示理解,都要看他『有無興緻』。這樣的人根本不可能把打開自己心扉的鑰匙交給別人。」
獅心王理查和失地王約翰的父親英國國王亨利二世讓人殺害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馬斯·貝克特的事件曾經震驚了整個歐洲。腓特烈皇帝和他的秘書長維尼亞之間的這起事件,作為兩個長年關係親近的男人之間的悲劇,與托馬斯·貝克特事件很相似,也成了人們的一個飯後談資。
如果摩根教授的假說成立,那麼,腓特烈對這次事件的感受與其說是憤怒,不如說是絕望。
有人說,逮捕維尼亞的原因是在他的私人物品中發現了他與在法蘭西的教皇暗通的證據。確實,維尼亞在里昂見過教皇。當時,教皇和維尼亞摒開他人,兩人單獨交談。
塔德奧於一年前被殺,現在已經不在世了。腓特烈每次見到還活著的維https://read.99csw.com尼亞,一定都會想起塔德奧。
但是,維尼亞深深地參与了4年後完成的那不勒斯大學的創建工作。到7年後,即1231年公布《梅爾菲憲章》的時候,維尼亞已經出人頭地,成為封閉在梅爾菲的要人之一。10年前的窮學生已經作為憲章的制定者之一,參与了中世紀劃時代的偉大事業——廢棄強者決定一切的封建制度,建設法律決定一切的國家。如果這時維尼亞想要實現年輕時站上大學講台的夢想,那一定會很容易。協助完成《梅爾菲憲章》的很多法學家都跟著那不勒斯大學的第一任校長羅弗萊多回大學去了。但年屆四旬的維尼亞似乎對往日的夢想已無興趣,《梅爾菲憲章》完成後一直作為皇帝的親信之一在皇帝身邊工作。
事業不分大小,都需要有同齡人的合作才能做好。這是因為同齡人的合作可以在所有方面做到毫不勉強。無論是腓特烈、維尼亞,還是塔德奧,儘管年齡上有著些許差距,他們都屬於同齡的一代人。腓特烈在卡普亞立了一座石雕群像,自己站在中間,塔德奧和維尼亞分立左右,一如古羅馬的三主神朱庇特、朱諾和密涅瓦。石雕中皇帝的頭部後來遭到反皇帝派的破壞,只剩下頸部以下部分。但分立左右的兩位重臣卻留下了頭部完好的胸像。這座雕像群建在維尼亞的出生地卡普亞。曾經的窮學生維尼亞以最華美的形式衣錦還鄉了。
皇帝的第一心腹被捕,僅此一點就是一條爆炸性的新聞。消息迅速傳遍整個歐洲,許多人的臆測也在歐洲不脛而走。
他在這時受到了巴勒莫大主教貝拉爾德的關注,從此平步青雲。我們不知道他們何時因什麼機緣而相識。當時腓特烈熱衷於網羅人才已經很有名,說不定是30歲的維尼亞自己主動找上門的。
此外還有人認為維尼亞的斂財癖好招致了皇帝的憤怒。
塔德奧·達·塞薩死後,腓特烈一直沒有去動安放在卡普亞城門上的大理石雕像。他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皮耶羅·德拉·維尼亞自殺后雕像也沒有動。卡普亞位於腓特烈自己的領土之內,如果他下令拆除必定做得到。但腓特烈沒有下令。人們不知道個中緣由。根據反皇九*九*藏*書帝派所寫的編年史,得知曾經的重臣自殺的消息時,皇帝嘴裏只說了句「赤條條來又赤條條去」。這不就是他被自己從「赤條條」提拔起來的人所背叛的絕望嗎?
如果是這樣,留給維尼亞的只能是不幸了。維尼亞的地位是政府秘書長,見到皇帝的頻率絕對比別人高。而每次見到皇帝,他是不是都會感受到主君視線有些許游移呢?那感覺好像在問他,為什麼你還活著?
如果是這樣,維尼亞握住英諾森教皇伸過來的「長臂」就應該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了。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向自己伺候了30年的主君表示,塔德奧死了但自己還活著,還活著的自己一個人也可以為主君起到足夠的作用。
1249年春,腓特烈身邊發生了這麼多的事情,但軍事稱霸義大利北部和中部的事在此期間仍在一直推進著。兒子恩佐率領的皇帝軍一直在攻打讓皇帝遭受沉重打擊的帕爾馬。在阿爾卑斯山北面,21歲的嫡子康拉德也在德意志境內痛打教皇派。在義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納,安提俄克的費德里科驍勇善戰,為的是把義大利中部要地佛羅倫薩切實拉到皇帝一邊。在義大利西北部,17歲的曼弗雷迪同薩伏依伯爵的女兒結婚後,即將迎來第一個孩子的降生。腓特烈與最能牽制米蘭的薩伏依伯爵的關係將得到進一步強化。
還有人說,維尼亞已年近60,還橫刀奪愛,搶走了皇帝的情人。皇帝知道后大為震怒,讓人逮捕了他。
這起事件發生半個世紀后,但丁也把皮耶羅·德拉·維尼亞寫進了《神曲》。但丁在書中用維尼亞自我陳述倒台原因的方式敘述了這個事件,認為箇中原因是嫉妒維尼亞的高官們向皇帝進讒,而皇帝相信了他們的讒言。也就是說,但丁是個維尼亞無罪論者。但丁在向讀者介紹維尼亞時用了這樣一句話:維尼亞是「掌握著腓特烈心靈的兩把鑰匙的人」九-九-藏-書
貝拉爾德大主教把一生都獻給了腓特烈。我們不知道大主教在這位年輕學士失業者身上發現了什麼,但他把維尼亞推薦給了當時25歲的腓特烈則是清楚的事實。就這樣,皮耶羅·德拉·維尼亞開始在剛剛即皇帝位的腓特烈手下幹活了。最初的時候,他只是逐一記錄皇帝口述的書員記之一。這個時期完成的《卡普亞憲章》是腓特烈自己與貝拉爾德大主教以及他從博洛尼亞大學挖來的以羅弗萊多為首的法學家們制定的。在這一時期,維尼亞的參与度只限於書記員職務。
不過,維尼亞仍是能臣中的能臣。皇帝任命已經56歲的維尼亞當上了皇帝的代理官——「皇帝最高代理人」。直到突然被捕時,皮耶羅·德拉·維尼亞還在這個位置上。
腓特烈決定回到義大利南方。他認為已經沒有必要繼續留在義大利北方了。克雷莫納已經成為義大利北方的參謀本部,這裏交給兒子恩佐接手。皇帝從左側走過偃旗息鼓的帕爾馬,來到了第勒尼安海邊。他乘上等在比薩港的船隻南下,於5月底在那不勒斯登陸。在那裡逗留期間,腓特烈聽到了兩個噩耗。
有一位修道僧叫薩林貝內,他比但丁早出生50多年,因此實際見到過腓特烈。他寫下了當時的印象。我在《同時代「媒體」的評價》一章中介紹過這個人。在那個章節里介紹的他對腓特烈的評價中,還有一點我想請大家注意。每次提到腓特烈的時候,薩林貝內都不用「皇帝」這個字眼,而通篇都用第三人稱單數「他」來稱呼。在薩林貝內這樣的教皇派眼裡,里昂公會議后腓特烈已經不再是皇帝了。
2月,在皇帝及其宮廷逗留的克雷莫納,發生了一件事。如果當時有大眾媒體的話,這件事一定會成為頭條新聞。「皇帝最高代理人」皮耶羅·德拉·維尼亞突然遭到逮捕。如果說皇帝是「首相」,維尼亞的地位就相當於他的「秘書長」。維尼亞的罪狀是歐洲人都知道的「犯上罪」(lesa maesta)。腓特烈一派的克雷莫納居民得知這個罪狀后群情激奮,襲擊了從住處被帶到監獄途中的維尼亞,押解他的士兵不得不成了他的衛兵。
九*九*藏*書可是,事情恐怕不是這樣。腓特烈不會把打開自己心扉的鑰匙交給其他任何人,要想打開心扉就靠自己。心靈是自己想打開的時候才會去打開,腓特烈更是如此。
維尼亞開始在當時唯一的最高學府博洛尼亞大學學習,他夢想成為這所大學的教授。然而,博洛尼亞大學的贊助人是羅馬教廷,沒有高級神職人員的推薦,他很難實現自己的夢想。維尼亞在主教和實力諸侯圈裡並沒有熟人,他以優異成績從法學系畢業了,卻成了一個失業者。
第二個噩耗是一個比噩耗更為強烈的消息。基耶蒂伯爵里卡多於5月22日戰死,4天之後的5月26日發生了另一件事。
身兼撒丁王的恩佐在與博洛尼亞軍隊作戰時被俘,被直接帶去了博洛尼亞。
在與教皇的抗爭中那麼能說會道的腓特烈對這起事件卻沒有留下隻言片語。我並非歷史研究家,更不是中世紀史的研究家。我只不過是一名寫寫歷史的作家,我是這樣認為的:
皮耶羅·德拉·維尼亞生於1190年前後,比腓特烈大5歲左右。他出生於那不勒斯北面卡普亞城的一個小店主家庭,自幼以聰慧而聞名。卡普亞不只是一座義大利南方的中等城市。自古羅馬時代開始,通往南方的兩條幹線道路亞壁大道和拉提納大道就在這裏匯合。進入中世紀以後,這裏雖已不再是重鎮要塞,但還存有靈氣。在這位頭腦清晰的年輕人上大學學習期間,卡普亞市給了他獎學金。
地位已經升至「皇帝最高代理人」的維尼亞,按日本的說法已是位極人臣。從所出身的階級來看,他也不能指望進一步出人頭地,不能指望有更多的財富了。那他還希望得到什麼而又去向主君背後捅刀呢?他可能根本沒有想到自己這樣做會變成向主君背後捅刀。他忘記了,腓特烈最憎惡的是,別人不與他商量就辦掉了他認為重要的事情。
說不定皮耶羅·德拉·維尼亞認為這樣做對主君有好處才握住了教皇伸過來的「長臂」。「皇帝最高代理人」這個地位上的人可以獨斷很多事務而無須上報皇帝,只是所下決定最終必須符合皇帝的意思。
連如此「反腓特烈」的人都這樣評價腓特烈,那麼腓特烈最討厭被別人任意擺布也就一點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