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紛紛建國 「棄權」?「尊重少數人的意見」?

第二章 紛紛建國

「棄權」?「尊重少數人的意見」?

聯想總是一個接一個,我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
「克里斯提尼改革」和第一次希波戰爭之間相隔15年時間。
從流亡到回國,又過去了18年。身為雅典政界的翹楚,克里斯提尼沒有留下一絲一毫的私人逸事。他的私生活如在霧中不為人知,人們只知道他有一個女兒。這是因為人們知道伯里克利的母親和克里斯提尼的女兒是表親。
真想對克里斯提尼說一句:「你太幸運了,克里斯提尼先生。」
因此,雅典人不會把棄權現象看作問題。至於少數人的意見,既然公民大會上經過激烈辯論做出了決定,那就足夠了。
如果上述推論正確,那麼過分看重棄權或少數人的意見本身就是反民主政治。而九_九_藏_書且,未經過認真冷靜的思考,就無法讓民主政體發揮作用。
第一次希波戰爭爆發的兩年前,克里斯提尼在祖國雅典安詳地過世,享年73歲。
因此,出席公民大會的人數通常在4000人左右的這一推測是成立的。也就是說,直接民主政體下的雅典人討論一個議題時,參与投票的人為有投票權者總數的10%左右。
15年足以讓雅典公民了解民主政體,足以讓他們每一個人認識到城邦國家雅典不只是富裕階層的國家,而且是所有人的國家,足以讓他們意識到作為雅典公民,面對入侵的敵人拿起武器不只是義務,而且是責任,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保衛自己的家,保九-九-藏-書住自己的工作。
克里斯提尼確立的民主政體完成於公元前6世紀末。對城邦國家雅典來說,能夠在這一時期完成它,猶如神賜一般幸運。如果晚些時候完成,很可能趕上前所未有的國難當頭之際,也就是波斯入侵之時,那麼民主政體很可能毫無用武之地了。
那麼,是否可以認為,在2500年以前創造了民主政體的雅典人的意識中,既沒有棄權之說,也沒有尊重少數人的意見的想法呢?如果是的話,我想,也許那些男人是這樣想的:
公民有投票的權利,但是否行使這一權利是每個公民的自由。
不行使這一權利,即棄權的話,則有義務服從參与投票的人做出的決定。九-九-藏-書
有一些作家認為,評價一個人只需要用「作品」說話,不應該扯上私生活。克里斯提尼與這些作家頗有相似之處。他用他的智慧創造出來的「作品」就是「雅典的民主政體」。


因為雅典成功確立了中產階層的地位。最先由梭倫邁出第一步,接著庇西特拉圖大大提高了雅典的經濟實力,繼他們之後的克里斯提尼又實施了進一步的改革。至此,雅典出現了「健全的中產階層」,他們親力親為參与生產。
歐美文明源自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在歐美,現在依然有很多人認為創造雅典民主政體的人是梭倫。但是我認為,真read•99csw•com正意義上的創造者應該是克里斯提尼。
愛琴海上的島嶼希俄斯和距離雅典不遠的邁加拉也試行過民主政體,而雅典與這兩個城邦國家之間的不同之處只在於是否確立了民主政體。
在諷刺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作品中,有一段引導公民進會場的描寫。雅典人個性獨立,個個能言善辯、伶牙俐齒,一句「開會了,請大家依次入場」,很難讓大家老老實實地進入會場,甚至很難說大會幾時才能開始。所以,引導者就像羊倌,吃力地把羊群——參會公民趕進會場。這個場面一定非常滑稽。但是根據這一描述,可以推測參會人數應該數千人。
於是,又出現了一個疑問。我睜大雙眼,努力從那個時代的雅典人撰九九藏書寫的作品中尋找有關「棄權」或「尊重少數人的意見」的內容。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同呢?
那就是決定是否陶片放逐某人這一重大議題時,公民大會的參會人數規定在6000人以上,這是不是意味著決定其他議題的公民大會參會人數要少很多呢?至今尚未發現有史料記載參會人數的要求。那麼是不是說除了決定陶片放逐的大會,其餘都不要求最少參會人數呢?
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結果是0。我完全沒有看到「棄權」或「少數人的意見」之類的字樣。
將領土劃成小片,再對小片進行重組,這樣的做法縮小了社會差距。沒有中產階層的社會很難實行民主政治,這不只是歷史現象,現代的世界形勢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