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部 新生力量 第一章 父親腓力

第二部 新生力量

第一章 父親腓力

話音剛落,亞歷山大就把手中盛滿葡萄酒的黃金酒杯用力向他砸了過去。
這意味著,馬其頓要與斯巴達以外的希臘中南部所有城邦國家為敵。
在這段時間,年過三十的馬其頓國王並非無所事事,他繼續蠶食曾經在雅典勢力範圍內的色雷斯。
第一,傭兵對雅典並無忠心,一旦戰況不利他們立即逃走。
接著腓力收到王后奧林匹婭斯誕下一個男嬰的喜訊。奧林匹婭斯那年17歲,是腓力的第三個妻子。這位妻子與之前的女人相比有著決然不同的重要性。她是馬其頓西鄰伊庇魯斯的公主。這是一場政治婚姻。腓力是這樣一個統治者,他既會用武力解決與蠻族的問題,也會通過結姻親把文明國家拉到自己這一邊來。奧林匹婭斯是他真正意義上的正妻。
沒有史料記載馬其頓方面的死傷人數。很多時候,史書不會記錄那些不會影響事件結果的數字。
馬拉松是近代奧林匹克運動項目馬拉松的詞源。那裡是沿海平原,第一次希波戰爭時,在此登陸的波斯軍隊與前來迎擊的雅典軍隊在這裏展開了激戰。馬其頓士兵在這裏登陸說明他們離雅典已不足全程一個馬拉松賽程的距離了。
因為雙方在士兵素質與指揮系統明確化方面的差距已經很明顯。
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尼米亞還有一場獻給宙斯的運動會。
腓力懂得提高經濟實力的重要性。

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
不過不要忘記,馬其頓雖是王國,但國王得由家臣——或說實力武將全體投票決定。即便亞歷山大生來就是繼承人,也不能自動登上王位。
色雷斯是王國,很像腓力成為國王前的馬其頓,政治上不穩定。正因如此,雅典人很早就深入其境了。現在,腓力也不斷將侵略之手伸向這裏。
城邦國家聯軍以底比斯和雅典為主力,以科林斯、墨伽拉為首的中小城邦亦來參戰,外加5000名傭兵,共計35000人。
然而,腓力顯示出他並非一個簡單的30歲男人。他讓軍隊再次南下,直指溫泉關。
他甚至與遙遠的波斯締結了互不侵犯條約。
「我與他之間的意見不可能一致,因為我喜歡葡萄酒,而他只喝水。」
究竟是誰在背後操縱刺殺國王,古代就有很多說法。

這種說法是,帕薩尼亞斯犯罪是為了泄私憤。
儘管如此,福西亞極不情願把搖錢樹德爾斐交給底比斯,它接受了底比斯的宣戰。當時除馬其頓以外,希臘世界已進入傭兵時代,只要籌到錢就會有戰鬥力。福西亞很快募集到5000人的兵力,不久這個數字接近了1萬。
諸神與人類十分相像,即使在奧林匹斯山上,他們也會把臉朝向溫暖的南方,而不會面朝寒風勁吹的北方。
騎兵要用這樣的姿勢穿過戰場,接近敵人,全力投槍,這是只有習慣騎馬的人才能做的攻擊。
他就是狄摩西尼(Demosthenes),後世讚譽他為「敢於起來反抗暴君的自由旗手」。
每次國王去世都要發生家族動蕩,這是雅典、斯巴達等希臘城邦國家視馬其頓為落後國家的一個重要原因。當時一般只有波斯那樣的東方國家才會有託孤攝政王這樣的現象。在馬其頓,年幼國王的監護人是有可能廢黜幼主自己登基的人。腓力有4位這種意義上的競爭對手,他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或是王族的親戚。
雅典人只能以苦澀的心情回味墨汁未乾的媾和條約,那裡面沒有一項條款禁止馬其頓南下。

「暴君」和他的兒子都放了雅典一馬,雅典這才得以苟延殘喘。大帝死後,他的將軍們不再姑息,希臘被收歸其中一名將軍統治的馬其頓王國,城邦國家的時代就此終結。
這給馬其頓國王腓力提供了準備南進的時間。歷史學家把這9年稱作「神聖戰爭的第一階段」。
這是因政治原因抵制希臘運動會的第一個案例。希臘運動會的慣例是哪怕兩國正在交戰也要暫時放下武器,擱置爭議,同場競技。

手持長矛的馬其頓重裝步兵
四、聯邦尊重所有加盟國的國境和政治獨立。
就這樣,雅典越來越依賴傭兵,通過增加稅收來籌集傭兵經費也成為常態,其結果只能是國防力量的惡化和經濟實力的衰退。
狄摩西尼的聲討書也許是希臘修辭的傑作,強而有力,傳遞出憤怒的感情,但沒有一點諷刺和幽默,讀著讓人感到窒息。我知道那是憂國之書,但若論有無使人有興趣讀完的力量,我只能說沒有。腓力大概沒讀完就把書扔到一邊了吧。
一旦設立了「獨裁官」,常設的兩位執政官就不能再行使他們的否決權。這無外乎是要統一指揮系統。

狄摩西尼在這篇文章中強烈地告誡雅典人,面對不斷擴大勢力範圍的馬其頓國王,只有拿起武器戰鬥這一條路可走。
一旦去除了士兵的恐懼,接下來只要讓他們一絲不苟地反覆訓練,掌握如何使用近7米長的長矛即可。
波斯國王的真正用意不是幫助底比斯。底比斯人聲稱自己是德爾斐神殿的守護者,而波斯是信奉拜火教的國家,它的國王對希臘人信仰的神祇並不關心。
腓力二世死了,死在46歲的盛年。這雖然引人同情,但不知為何無人覺得遺憾。
「底比斯雙雄」佩羅皮達斯和埃帕米農達斯活躍時該國就在覬覦色雷斯地區。
此外,雙方明確約定,馬其頓尊重雅典在其糧食補給線路上的活動,馬其頓對此不設置任何阻礙,並會配合打擊出沒于這片海域的海盜。
第二,在傭兵制度下,受雇的經常是團隊而非個人,傭兵由隊長率領。雅典的司令官向這些隊長下的命令往往不能順利下傳。
這支戰績輝煌的精銳部隊30年來一直享有不敗的威名,此時竟全軍覆沒。根據史書的記載,300人全部被標槍貫穿胸膛而死。
既能發明奧林匹克運動會,也能抵制奧林匹克運動會。
公元前338年秋,馬其頓國王召集的泛希臘會議在科林斯開幕。除了斯巴達以外,所有城邦都向科林斯派去了代表。
馬其頓國王在自己的國家裡都未壓制過言論,更未譴責過雅典的民主政體,然而卻被說成「暴君」。
這項工程曾經實施過,后因資金不足而中斷。
長矛的長度增加了。在希臘城邦國家中,斯巴達以長矛長度最長而著稱,腓力軍隊的長矛長度接近斯巴達的兩倍。
2000名騎兵抱團突擊不可能不對其他士兵產生影響。
快攻會縮短戰鬥時間。縮短戰鬥時間,戰死者的人數就會減少。而且這次快攻的結果是大獲全勝。
在離首都25公里的地方,阿爾格烏斯一夥被徹底殲滅。等著他們的只有餘生苦難的流浪生活。
儘管福西亞也向雅典請求派遣援軍,但雅典正在色雷斯與腓力苦鬥,沒有餘力回應,也沒有人自掏腰包捐款。
腓力一個人走著。突然,陰影里閃出一個男子,手中持劍撲了上來。
總之,腓力很清楚雅典雖有商船但戰船奇缺的現狀,他立即撤走部隊,但派了一隊士兵在雅典領土阿提卡地區的馬拉松登陸。
然而,這座山沒有一點諸神生活的聖地的感覺。正如本書第一卷開頭所寫的那樣,希臘諸神不論善惡都頗為人性化。主神宙斯常常溜出奧林匹斯,沉迷於世間的男歡女愛。其他男神女神也都很人性化,不亞於他們的父親宙斯。這些神平時都圍在宙斯身邊聚會,居住在奧林匹斯山上。
交涉不費吹灰之力就成功了,幾個月後的公元前359年年初,腓力正式被確定為年幼國王的唯一監護人。
底比斯擁有把斯巴達拉下霸權國家地位的勝利經驗。雅典選擇依靠底比斯的軍事力量,而不是依靠自己復興。
而父親派給兒子這樣一個危機四伏的任務。
自公元前371年在留克特拉戰役中完敗給底比斯,斯巴達不僅從霸權國家的地位上跌落下來,而且已經回到希波戰爭前不干涉別國內政的一國和平主義路線上了。不過,斯巴達有很多個人對德爾斐信仰篤深,國王阿希達穆斯就是其中一位,他自掏腰包寄去了15塔蘭特。
在挺進奧林匹斯山南方之前,腓力在面向各種勢力的外交活動中分別使用了不同的處理方法。對蠻族使用軍事力量,對差不多水平的文明國家則用結姻親拉近關係。
公元前356年,腓力26歲。這是他登上王位的第四個年頭,也是佳報頻傳的一年。
從喀羅尼亞戰役-1圖所示開戰前的布陣可知,腓力並沒有把左翼完全交給兒子。
30歲的馬其頓國王不關心誰會把德爾斐的阿波羅神殿弄到手。他的腦子裡只想向南挺進。為此,他利用了「神聖戰爭」。
不知道什麼原因,蠻族的目標總是指向南方,馬其頓即位於伊利里亞人棲息地的南方。所以馬其頓要向東面的色雷斯和奧林匹斯山南方擴張,首先要狠狠打擊伊利里亞人,遏制他們的侵略。
善於學習希臘的羅馬人創造了一個「獨裁官」的職位,地位相當於危機管理內閣的首腦,任期為6個月。在這期間,「獨裁官」可以決定任何事情,並由他帶領實施。

暗殺

左面是低矮的丘陵,右面有蜿蜒的河流,3公里見方的平原夾在其中。城邦聯軍北上而來,自然按照地形布陣,形成左翼雅典軍從高處向低處進攻的態勢。部署在右翼的底比斯軍受河流保護,可以免受敵軍左翼騎兵團的攻擊。
馬其頓人在民族上屬於希臘人,與希臘人信仰同樣的神祇。儘管方言色彩濃厚,但他們使用的語言仍是希臘語。
十多年來,腓力屢屢被指名道姓地抨擊,他會如何對付這位與自己同輩的雅典言論家呢?
多數雅典人喝酒,他們不會徹底信任只喝水的人。
接著他對另外兩位沒有能力但為人不錯的對手採用了說服戰術,和他們促膝談心,承諾給他們優厚的經濟待遇。於是這兩人選擇了主動流亡外國。

當時雅典選出的將軍凈是些平庸無能之輩。這話是諷刺雅典的,但也表現出腓力對他的這位獨一無二的合作者的坦率看法。
己方損失輕微,這實際上是一個重大優勢。


馬其頓國王來不及喊出聲便被刺死。犯人也沒來得及喊出聲就被衝上來的衛兵捅成了馬蜂窩。犯人是近衛隊的成員,叫帕薩尼亞斯。
這個時期,還有更多令他高興的禮物。「神聖戰爭」開始向終結的方向發展。與其說是腓力的外交戰奏效了,不如說是為德爾斐而爭鬥的雙方都不願意再繼續下去。底比斯與福西亞決定雙雙放手,把德爾斐神殿的運營全部交予馬其頓國王。
當時東地中海地區的國際貨幣是波斯的大流克和雅典的德拉克馬。腓力率領馬其頓一舉跨入發行國際貨幣的國家行列。
杯子是否砸中,史書沒有記載。從後來的情形推測,應該是直接命中,至少阿塔洛斯被潑了一身酒。
「祝願我們的國王能夠得到血統純正的馬其頓人後代,乾杯!」
他把這些文章也定名為《反腓力辭》,像是狄摩西尼《反腓力辭》的續篇。他大概也認為狄摩西尼是「敢於起來反抗暴君的自由旗手」。
哲學家兼政治家西塞羅對此發出了抗議之聲,他接二連三地發表了共計14篇「聲討書」。
用肉眼去觀察,只要兩軍距離超過1公里,人們便搞不清敵軍的右翼到哪裡為止,中路又從哪裡開始。
與此同時,腓力還積極建立據點。他在首都佩拉之外建設了一個用自己名字冠名的新城市,叫作「菲利波波利」。
這些論點全部正確。年輕的狄摩西尼的觀點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回歸到伯里克利時代。
只有雅典人知道這位腓力相當危險。為了對付腓力,雅典積極拉攏遙遠的波斯國王,但並無成果。雅典只想著奪回被腓力搶走的海港城市,只要用這個做誘餌,雅典會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衝上前去。
馬其頓重裝方陣步兵是新生的馬其頓軍隊的主力,他們必須既健壯又敏捷。這一點的重要性,腓力一定是在底比斯學到的。
歷史上成功交接的案例實在太少。
到了戰場,士兵們只要用金屬套筒把長矛連接成一根即可。長矛兩端都有鋒利的矛頭,近戰時還可以當兩根標槍用。
眾人之中,克麗奧帕特拉的叔父、與國王沾上親的阿塔洛斯手拿盛滿葡萄酒的杯子,向在座的人們敬酒道:
敵人為蠻族的好處之一是他們沒有明確的國家邊界,打贏了就可以把他們的土地納入自己的領土。腓力統治初期集中向北進攻,直接擴大了馬其頓的版圖。
喀羅尼亞勝利帶來的興奮尚未消退,慶祝國王結婚的盛大宴會又讓整個首都為之瘋狂。
內部分裂會被對手看透。囊括雅典全部實力人物的談判團被30來歲的腓力玩弄于股掌之間。有時談判團到了馬其頓首都佩拉,要等上50天才能見到國王,理由是恰好國王出征色雷斯。雅典談判團來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護自己在這個地區的權益,對他們來說,這種傻等是何滋味?

狄摩西尼不再發表聲討書,但他仍然反對腓力,沒有停止反馬其頓的言行。
也許是對同胞的冷淡感到絕望,狄摩西尼沒有成為以公民大會為舞台的政治家,而成了一位面向廣大公民發聲的言論家。
然而,雅典軍中沒有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已經從高處下到了低處。

梵蒂岡美術館藏(梵蒂岡),© De Agostini Picture Library/A. Dagli Orti/ Bridgeman Images
2000名騎兵斜刺過戰場,穿過城邦聯軍右翼與中路之間狹窄的縫隙,繞到鎮守右翼的底比斯軍背後。
據我的想象,他大概會先讓他們觀看具體實例,去除他們的恐懼心理。
帕米尼歐生於公元前400年前後,馬其頓貴族出身。他比腓力年長18歲,腓力23歲登上王位那年,帕米尼歐已經41歲。


狄摩西尼死於公元前322年,死因是自殺。
菲茨威廉博物館藏(劍橋)© Fitzwilliam Museum,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這座城市不是隨便選點建設的。人們只要看一下九九藏書地圖就會明白他的意圖。
福西亞軍隊的對手底比斯派出4000名步兵和500名騎兵。
根本不需要叫「跟上」。馬其頓騎兵緊緊跟在衝鋒在前的亞歷山大身後,色薩利的騎兵也跟了上來。
他向希臘中小城邦表明了捍衛聖地德爾斐的意志,博取他們的好感。
亞歷山大經全體投票登上馬其頓王位。
新城市建在潘蓋翁山東側色雷斯地區遠近聞名的富礦旁邊。潘蓋翁山西側有安菲波利斯城。伯里克利時代這裏曾是雅典的領土,重新佔有安菲波利斯是雅典的夙願。
與雅典人一樣,底比斯人也對馬其頓的崛起忿忿不平。
亞歷山大不是那種躲在暗處搞名堂的人。即便他知道父親的死對他有利也不會夜襲,他會選擇在陽光下堂堂正正地挑戰。他絕對不會讓可以接近父王的近衛兵去暗殺父親。與其說這樣做違背倫理,毋寧說以他的性格做不出這種事。
他已沒有必要把龜縮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南端的斯巴達當成問題。
最終,潘蓋翁礦山的開採權落到了腓力手裡。
這個士兵起著樂隊指揮的作用,不像足球場上隊長的作用,這個士兵直接接受帕米尼歐的命令。
「每個士兵都拿著盾保護著自己的左側身體,而右側沒有保護。如果是密集隊形,右側就可以得到右邊戰友所持盾牌的保護。」
當然,率領遠征軍出征的一定是馬其頓國王腓力。為了提前做好準備,他甚至已經派帕米尼歐和阿塔洛斯去了亞細亞。
這時的雅典海軍已經不是伯里克利所說的由雅典公民組成的「熟練技工集團」了。大半水手都是別國的傭兵,只有司令官是雅典公民。逃避兵役的想法在雅典公民中不斷擴散,雇傭傭兵實屬無奈。但是這樣做有兩個致命缺陷。
也許,90歲的伊索克拉底的一句話說到了點子上。雅典的未來在於併入馬其頓,在那裡發揮自己擁有的能力。用今天的話說,大約就是依靠軟實力生存。
就在第二階段尚未開始的公元前352年,30歲的腓力開始行動,他終於向奧林匹斯山南麓的色薩利進軍了。
最後,腓力具有內政手腕,化解了險些發生內戰的危機。
對雅典人,腓力沒有不理不睬。他為負傷的雅典傭兵提供充分的醫療救護,用馬其頓的船把他們送回了雅典。這是在告訴雅典:我知道你們在腳踩兩隻船!
福西亞也同樣煩透了沒完沒了的戰爭。馬其頓的介入受到戰爭雙方的歡迎。
八、類似聖地德爾斐爭端之類的事,以後可通過訴至聯邦最高法院解決。

雅典人為實現這個夙願犧牲了很多,結果卻是全面放棄。
因為創造了某個事物,就要創造出它的反面。這裏叫「歐羅巴」,那裡就要命名為「亞細亞」。自此開始,生活在後世的人們無論好壞,很多事情上都有賴於生活在古代的希臘人的創造。

此時的雅典已經不是地米斯托克利和伯里克利時代的雅典了,但它仍是人們公認的賢明中不乏狡詐的雅典人的國度。雅典人決定「腳踩兩隻船」。
這時,只有一個人早早看透了這一點。他總是一副痛苦的表情,只喝水而不斷發表聲討書《反腓力辭》,他就是狄摩西尼。
正如2300年後的現代研究者所寫的那樣:「與其他城邦相比,雅典在腓力擴張領土的過程中幫了他很多忙,儘管雅典人並不願意這樣做。」
希臘人既能創造民主政治,也能創造獨裁政治。

靠著一定要從斯巴達手中奪過霸權的決心,底比斯擁有了一定的實力。埃帕米農達斯也充分地利用了這些力量。但是,為組建「聖隊」,他想盡辦法也只招到300人。無論每個人多麼驍勇善戰,300人終究是太少了,力量有限。僅僅9年時間,「底比斯霸權時代」便終結了。
狄摩西尼與政治家伯里克利、歷史家修昔底德和哲學家柏拉圖,都是在語言表現力方面讓外國人望塵莫及的雅典人。他們即便是寫譴責文章,也要發揮出卓越的創作力。

德爾斐及其周邊
公元前338年夏,從北方南下的馬其頓軍與北上的希臘城邦國家聯軍,在德爾斐以東30公裡外的喀羅尼亞平原對陣。
腓力的改革之一就是讓帕米尼歐發出的命令準確而迅速地傳達到這個所謂「中層管理者」的士兵那裡。這樣馬其頓的重裝步兵團在相當程度上避免了會戰時的混亂。這是他們強大的原因之一,只要每個士兵都明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就沒有人會被不安襲擾。
然而,斯巴達卻敗給了底比斯。雖然只有700人參戰是最大的敗因,但失敗是事實。
先是斯巴達,現在又是底比斯,瞄著波斯金主的希臘城邦國家層出不窮。
而喀羅尼亞戰役的雅典司令官因戰敗罪被判處死刑。狄摩西尼未被選為司令官,因而沒有被追究戰敗責任,但再也沒有人願意傾聽他的聲音了。
儘管馬其頓可以參加在奧林匹亞舉行的運動會,也被認可參加其他的運動會,但在後來的120年間,它一直處在被忽視的狀態中。馬其頓人從來沒有在奧林匹亞拿過冠軍,因為整個希臘一直處於雅典、斯巴達和底比斯等城邦國家強勢的狀態。
腓力這個人,一旦開始行動就會做到最後。所謂做到最後,就是廢黜年幼的國王,自己登上王位。馬其頓國內擁護腓力的氣氛逐漸形成。
讓新兵了解密集隊形的好處也會幫助他們消除自然存在的恐懼。
如果腓力是一個平庸的國王,大概會用榨取農民血汗這個最快捷的辦法獲得資金。但腓力不是一個平凡的領袖。
腓力陶醉於勝利的美酒,但他的內心難道不會五味雜陳嗎?
還有在科林斯舉行的獻給海神波塞冬的運動會。
無論什麼原因,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死了,在他46歲的時候。
儘管憂國之士狄摩西尼極盡辯才,但他的提案一個都未能通過。
事實是他又回到了起點。不過,年僅30歲的他還有的是時間。另外,馬其頓在色薩利地區的統治還需要鞏固。
如果按腓力的戰術將戰鬥堅持到最後,喀羅尼亞戰役還是會以馬其頓方面的勝利告終吧。
腓力暫時結束戰後處理工作,回到首都佩拉。凱旋后他要做的是與多年的妻子奧林匹婭斯離婚。

希臘北部和中南部的交界線上有一座山,名叫奧林匹斯,高度接近3000米,為希臘半島最高峰。

他首先接到了去打擊伊利里亞人的帕米尼歐發來的捷報。在「巨大的刺蝟」方陣面前,伊利里亞人的屍體堆成山。於是,眼下這段時間暫時不需要擔心北方了。
在公民大會上,人數占多數的第四等人會聲嘶力竭地喊叫:「不要動福利制度,要讓第三等人以上的有資產者付錢!」
伊利里亞族被視為蠻族並不僅僅因為他們不講希臘語,還因為他們做事只追求眼前利益。一旦天氣不好作物歉收,他們不去研究如何改良農耕方法,提高第二年的產量,而是侵入鄰國進行掠奪。
狄摩西尼主張,所需資金可以通過重新制定雅典的社會福利政策來獲得。這與他回歸伯里克利時代的主張相互矛盾。於是,公民與他漸行漸遠。
當然,進入戰鬥后,這個角度會發生變化。馬其頓長矛是攻擊型武器,光像片樹林似的立著是沒有用的。
此外,伯羅奔尼撒半島出現了反斯巴達的動向,腓力出手援助這些反斯巴達的城邦。對此,狄摩西尼也敲響了警鐘,認為這隻會有利於「暴君」。
他在等待害怕爆發內戰的空氣蔓延到整個首都。實際上,幾乎沒有馬其頓人響應阿爾格烏斯的號召起來反對腓力。
我真想寫腓力也懂得等待,但我認為他喜歡的是等待本身。
他不僅走出了宴會大廳,還走出了王宮。王子就這樣離家出走了。
他沒有放過出現突破口的時機。

腓力不是平庸的領袖,他不會不懂這些。
他們不缺少通過實踐促進改良的機會。帕米尼歐經常率領「巨大的刺蝟」部隊奔赴北方,擊退伊利里亞人。

喀羅尼亞戰役-4
他也從未當選過每年的10位將軍之一。
研究者們一致認為,腓力甫登王位便著手進行軍事改革,有他在底比斯做人質的經歷作為基礎。
但事實上,腓力以安菲波利斯為誘餌展開外交戰,雅典已被玩弄於他的股掌之中。為阻止年輕的馬其頓國王侵略色雷斯,希臘甚至試圖與伊利里亞人和佩奧尼亞人那樣的蠻族結盟,儘管那些蠻族連結盟的概念都還沒有。

菲茨威廉博物館藏(劍橋)© Fitzwilliam Museum, Unifersity of Cambridge, UK/ Bridgeman Images
沒有人知道腓力是如何看待這個兒子的。
第一,囿於民主決策的雅典公民大會討厭將軍隊交給某個人指揮。
他讓亞歷山大帶著骨灰罐前往雅典,裏面裝著戰死者火葬后的骨灰,說是奉國王之命交給雅典政府。18歲的兒子當即領命。
腓力登上王位開始軍事改革時,馬其頓只有1萬名步兵和600名騎兵。20年以後其兵力已經發展到之前的3倍。腓力辛苦吞併的色雷斯和色薩利,對強化馬其頓軍隊實力也做出了貢獻。
公元前480年,不得不迎擊波斯大軍的地米斯托克利就任總司令(strategos autokrator)。在一年任期內,他不需要同其他9位將軍達成一致。他可以一個人決定、一個人實施。
戰鬥在公元前338年8月2日打響。(見喀羅尼亞戰役-2)
認為是兒子亞歷山大操縱暗殺的說法並沒有得到很多支持。
這一年發生了第二次希波戰爭。在公元前480年的薩拉米斯海戰和翌年的普拉塔亞戰役中,希臘大獲全勝,波斯國王逃回了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首都。
不管怎麼說,底比斯在希臘城邦國家中只擁有中等實力。儘管它是維奧蒂亞地區的霸權國家,但維奧蒂亞在各個方面都很貧乏。底比斯位於農業區,不靠海,從來不是貿易國家。它還沒有礦山。這些都造成底比斯人口稀少。
腓力剛把王位弄到手就立即開始軍事上的改革。這個改革的劃時代意義反映在主力重裝步兵的名稱變化上。
雅典人的表情僵住了。那也許是一種感情流露,其中混合著對本國不幸感到的悲哀,以及對勇敢的年輕人的些許讚賞。
他憎恨馬其頓,而且一以貫之。但是,腓力沒把他當作對手,他的兒子也沒有。他一輩子都只是一位憂國之士。
談判團完成與馬其頓的媾和回國后,公民們鼓掌歡迎。公民們認為,能避免與馬其頓發生戰爭就不錯了。
雅典政府組織起艦隊,載著已經來到雅典的阿爾格烏斯和他那一派的馬其頓人,從比雷埃夫斯港出發。在北上的雅典船上,阿爾格烏斯等人對雅典會給予己方軍事援助毫不懷疑。然而,船進入馬其頓首都佩拉以南40公里的港口時,他們發現自己被雅典出賣了。
於是,一年到頭都有很多人來德爾斐接受神諭,這裏熱鬧非凡。德爾斐就此成了情報集散地。人們甚至說,去了德爾斐便可知道地中海世界發生的所有事情。
他們決定立即派出特命全權大使,以承諾歸還安菲波利斯為條件,締結雅典與馬其頓之間的友好條約。

馬其頓脫胎換骨

對此所課的稅金屬於直接稅。這在徵收間接稅的古代免不了給人重稅的印象。
六、向所有人開放海域。
他在靜觀局勢,靜觀雅典日漸迷失。此外,他把帕米尼歐率領的重裝步兵派往北方和東方,不懈地擴張著勢力。
好機會終於降臨,這位馬其頓國王要挺進奧林匹斯山南面,即希臘中南部了。
他面臨登上馬其頓王位22年以來的第一次正式會戰。
馬其頓改變了它的王權體制,血緣不再是繼承王位的絕對條件。國王由實力武將們選舉決定。馬其頓的強者們做出了判斷:只有腓力才配當他們的國王。
這次開戰和之前的數次戰爭一樣也緣於一些小事。據說控制著德爾斐的福西亞人挪用了存在阿波羅神殿里的錢。福西亞籌集傭兵費用黔驢技窮,就對神殿里的寶物和金庫里的錢下了手。對此感到憤慨的底比斯和其他城邦開始向德爾斐進軍。
不過腓力的真實意圖是借幫助結束「神聖戰爭」正式進入希臘中南部。

腓力不是平庸的父親。正因為不平庸,他看到了剛剛起飛尚顯稚嫩的兒子的威力。
但要按腓力的戰術打,一定會拖長戰鬥時間,敵方乃至己方犧牲者的數量會大大增加。
這段時間,雅典正擔心在喀羅尼亞獲勝的馬其頓軍會立即進攻雅典,城裡瀰漫著一股殺氣。
這場爭鬥圍繞希臘人奉為聖地的德爾斐展開,因而被稱為「神聖戰爭」。

從第6排開始,各排的持矛角度逐排往上加大。也就是說,從平持到直角手持,各排持矛角度都有角度差。
腓力沒有明確表示站在底比斯一邊,他選擇了中間人的立場。
年輕的國王擁有帕米尼歐這位人物。
統一的指揮系統是取勝的最大因素。腓力讓自己的命令通過帕米尼歐和各步兵大隊的隊長在全軍得到貫徹。
與這支城邦聯軍對陣的馬其頓軍沒有因襲右翼、中路、左翼這種希臘傳統的布陣方式。
腓力首先在這個方面模仿了底比斯。雖然斯巴達被底比斯拉下霸權國家的寶座,但腓力對斯巴達重裝步兵強大的真正原因看得十分清楚。
後退時,士兵用右手和穿過內環持著盾牌的左手手持近7米長的長矛,保持著規定角度。重裝士兵們經過長達20年的訓練和實戰https://read.99csw.com,個個都是老手。馬其頓方陣很好地執行著國王的命令。
這仗不打還好,打了雅典損失更大。它不但沒能阻止那些城邦和島嶼退出同盟,還不得不公開承認拜占庭、希俄斯島和羅德島退出同盟。此外,從黑海周邊港口城市到萊斯沃斯島都斷絕了與雅典之間的友好關係,雅典不得不吞下這顆苦果。
希臘軍的慣例是主力部署在右翼。這種部署別名叫「榮譽部署」,最高司令官也在右翼。
不過,當時的雅典人好像還沒橫下這條心。
在羅馬,公元前367年制訂的《李錫尼法》為國內貴族與平民之間的鬥爭打上了休止符。僅僅11年後羅馬便產生了最早的平民出身的「獨裁官」,證明鬥爭已被化解。這種情況在腓力當上國王后的第3年便開始在馬其頓出現。
談判團中最能忍耐的菲洛克拉特斯的努力發揮了作用,公元前346年馬其頓與雅典成功媾和。媾和只維持了數年,雅典從中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呢?
羅馬時代雕塑仿製品,梵蒂岡美術館藏(梵蒂岡),© Erin Babnic/ Alamy Stock Photo
然而,這種福利對雅典下層民眾來說已經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了,不管是戰事迫在眉睫需要出動軍船,還是確保水供應的工程,他們都不允許觸動福利制度。
除了龜縮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南端的斯巴達以外,所有希臘城邦國家都同意了這些條款。
可是就有人走出了這一步。警察偵案初期經常出錯,就是因為他們不認為這點動機會導致殺人。

有12000人參戰的底比斯軍組成了城邦聯軍的右翼,指揮是底比斯人特阿根尼。
第二,雅典已經沒有一位武將值得信賴並可以委以重任了。
不僅如此,底比斯還不得不接受馬其頓在其城內一座城堡里駐兵。
但是,他才44歲。他現在是希臘最有權勢的人物,在喀羅尼亞他又是最高司令官。於是,他先公布了對亞歷山大的處罰。
色薩利是良馬的產地,因此也是騎兵之國。腓力想要把馬其頓軍隊的300名騎兵擴大到10倍的規模。
這個冠軍不是標槍或鐵餅項目上的冠軍,是比賽最後一天在觀眾全體起立歡呼中進行的四馬戰車賽的冠軍。駕馭四馬戰車,頭戴月桂冠,這是希臘男子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雖說是人質,但他完全未被當作囚徒對待。底比斯為了在色薩利稱霸,想把北方的馬其頓拉到自己一方,便與馬其頓建立了友好關係。為保證這種友好關係能延續下去,馬其頓國王的弟弟被送到了底比斯。
這樣也便於士兵運動。士兵用盾牌上的繩子把盾背在肩上,把一分為二的長矛扛在肩上便可以行進。
腓力並不是馬其頓王位的首選繼承人。作為落後國家的馬其頓王國,王權制度並不完善。也就是說,有能力的人仍有餘地憑實力上位。
不清楚起因為何。
一百多年過去了,除了隱退狀態的斯巴達,其他城邦都向溫泉關派去了軍隊,合起來的規模似乎略小於馬其頓軍隊。
腓力命令自己率領的右翼後退,保持刺蝟隊形不變。隊伍一點點地後退,像是經不住敵人的攻擊。
人們都說,有雅典才有希臘。腓力的對手是雅典以及底比斯,前者全盛時期持續很久,後者曾經打敗戰勝過雅典的斯巴達。
直到這時,腓力才發起行動。他宣布要擊潰已公開叛變的阿爾格烏斯一夥,並命令軍隊南下。
這期間,腓力又在幹什麼呢?

首先,成功與馬其頓媾和的菲洛克拉特斯成了犧牲品。他被人告發上了審判庭,後來選擇了自行逃亡得以免除死刑。
馬其頓軍隊的作戰單位是大隊(相當於羅馬軍隊的兩個軍團),橫向260個士兵,縱向16排,合計由4160個士兵組成。
其次是在德爾斐舉行的獻給阿波羅神的運動會。
希臘人相信了這一切,他們推舉腓力擔任德爾斐運動會的主持人。
從外交上講,雅典政府犯下了重大過失。沒有實力還要耍奸,結果形成了如此局面。不過雅典政府馬上意識到了這一點。
斯巴達能夠打贏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因為有波斯的資金援助。於是,對斯巴達出兵3000人抱有危機感的底比斯人此時也在琢磨,自己何不也向波斯請求資金援助呢?
如今色雷斯被馬其頓國王腓力納入麾下。
希臘城邦國家之間爆發了史稱「神聖戰爭」的內鬥。這是一場由毫無神聖之處的低級問題引起的爭鬥。

成為希臘霸主

波斯國王只關心一件事,就是只要希臘城邦的爭鬥持續下去,與希臘本土隔愛琴海相望的小亞細亞西部的城邦和島嶼就能一直處在波斯的統治之下。
是亞歷山大的衝鋒陷陣讓戰況為之一變。
繼承王位的是他的兒子亞歷山大。
底比斯和雅典後面還跟著科林斯等弱小城邦。
不但如此,他還在完全承認各城邦國家獨立的基礎上,倡導各國結成「聯邦」,即英語的「confederation」。
公元前338年8月2日的這場喀羅尼亞戰役以馬其頓大獲全勝告終。
國王把安菲波利斯弄到了手,但完全承認雅典人在以安菲波利斯為中心的整個色雷斯和卡爾息底亞地區有開展經濟活動的自由。
最後剩下的阿爾格烏斯處置起來頗費周章。阿爾格烏斯跑到雅典,承諾如果雅典在軍事上支持他成為國王,他就把安菲波利斯還給雅典。重新佔有卡爾息底亞地區的要地安菲波利斯是雅典的夙願。
被點名聲討的安東尼沒有放過他。
這種混亂持續了3年。為德爾斐而戰的兩派並未決戰,一直小打小鬧。似乎阿波羅神對此也感震怒,讓一場地震襲擊了這一帶。兩派只在餘震不斷的這段時間放下了武器。
在當時的希臘,只有雅典被城牆包圍。城牆會在很多方面造成不便,因而城邦國家大多在城內建造城堡,敵人打過來時可以依託城堡堅持抵抗。
18歲的亞歷山大一直在快攻,馬其頓騎兵緊隨其後。他們繞到底比斯軍背後並未停下,直接衝進了部署在底比斯軍最右翼的「聖隊」。
腓力允許底比斯作為城邦國家繼續存在。但底比斯所有有實力的人物統統被處死刑,他們的家屬全部被賣為奴。

兒子站著,也沒有過去扶上一把。他俯視著父親冷冷地說道:
如果兩軍在平原上對陣,馬其頓一方會用好幾個步兵方陣,還會加上騎兵和輕裝步兵等,這時由國王腓力指揮全軍。帕米尼歐指揮的士兵在數量上占絕大多數。這時存在命令無法正確傳達到每個方陣大隊的風險,規避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充分了解每個方陣最前排最右端的那個士兵的重要性,然後用好他們。
作為交換,雅典最終失去了念念不忘想要重新佔有的安菲波利斯城,正式承認安菲波利斯歸馬其頓國王所有。這個城市在伯里克利時代由雅典開發並一直是其在色雷斯地區的據點。
學習有兩種,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吸取他人的教訓。

新生的馬其頓軍隊


從馬其頓軍隊抵達溫泉關又撤回的那年算起,已過去了十多年。行事謹慎的腓力已年屆四旬。
雅典人害怕馬其頓軍打過來,因而戰戰兢兢,他們被這個媾和條件深深吸引,再也沒有人去聽狄摩西尼聲討腓力的發言了。
馬其頓與雅典的第二次媾和成功得輕而易舉。這一次雅典沒有附加姑息條件。雅典人為和平的到來而狂喜,他們甚至決定授予腓力和亞歷山大雅典公民權。
第一,腓力是先王的胞弟,血統沒有問題。
腓力後退和雅典軍順勢前進使人們看清了對方布陣的情況。這時,退到最左翼的亞歷山大率領的馬其頓騎兵團與對面的底比斯軍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也就是說,隨著兩軍距離縮短,他們逐漸看清對陣情況。
這篇給人的感覺是作者不能用行動表達的思想全都在文章中迸發出來,悲觀情緒越來越濃。
但是腓力還有其他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馬其頓重裝步兵方陣
而腓力是王國之主,可以一人決策,實施也靠他一人。馬其頓與雅典發生衝突時,腓力攻擊雅典的主要著眼點就是其僵化的體制。
二、從此以後,希臘全面禁止聯邦加盟國之間的戰爭行為。整個聯邦共同負責防衛,各城邦有義務向聯邦提供與自身國力相匹配的兵力。
因為缺乏史料,對比我們只能想象。我懷疑腓力為了他追求的理想狀態,可能把招兵對象的年齡限制在20歲到30歲之間。
儘管如此,狄摩西尼沒有沉淪于絕望,他讓自己悲痛的心情徹底爆發。他說:「我寧願死去千回,也不會跪在腓力面前!」
腓力也明白溫泉關的意義。他沒有在這裏強攻,而是選擇撤退。他以適合戰鬥的季節行將結束為由撤兵。他不只退兵,還打道回府回到了馬其頓。
狄摩西尼將腓力直呼為「暴君」,他比腓力大兩歲,兩人屬同時代人。聲討「暴君」的「自由旗手」言辭尖銳而充滿能量,他不斷執著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
腓力登上王位即將3年。這期間馬其頓重裝步兵在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
第二,在與非希臘民族的北方蠻族伊利里亞的戰鬥中,腓力取得了不錯的戰果,作為軍隊的總司令是合格的。

伊利里亞面向亞得里亞海,人們靠漁業也過得下去。可他們卻更願意當海盜。
重裝步兵強大的最大原因是他們可以頂住敵人的攻擊不後退一步。在這一點上,斯巴達的重裝步兵堪稱勇士。
於是腓力考慮讓伊庇魯斯現任國王與自己的女兒結婚,重續因離婚而斷絕的姻親關係。
然而,所有外部環境都已經與伯里克利時代不同了。問題在於去哪裡找實現這些政策的資金。

狄摩西尼
伊利里亞族的這種作風長期以來絲毫不加收斂,直到羅馬帝國初期他們被徹底剿滅。學者們經常說這是他們的獨立自主精神使然,但實際上他們不過是認為當山賊或海盜利益來得快而已。
儘管如此,馬其頓300年來都不曾被邀請參加在奧林匹亞舉行的希臘人的運動會。
這時,腓力發出了命令:「停止後退!」馬其頓方陣立即停止後退進入近戰,長矛發揮出了威力。(喀羅尼亞戰役-3)
海外資產是上流階層的財富來源。但如今提洛同盟已成為過去,跨入了馬其頓不斷侵蝕雅典勢力範圍的時代,雅典人的這部分財源也在不斷縮水。也就是說,雅典公民中所有階層的經濟狀況都在惡化。
眾多國家結成同盟,不能沒有共同的目標。科林斯會議開到最後,腓力提出了這個「共同目標」。
布魯圖及其同黨逃到了希臘,羅馬成了凱撒派的天下。

近鄰政策

被告方福西亞認為這是希臘人的事,他們根本不想支付罰金。他們向喜好德爾斐神諭的斯巴達請求派遣援軍對抗底比斯。
腓力甚至得到了德爾斐神殿守護者的地位,而這個神殿一直被視為希臘人信仰的第一神殿。
在雅典等希臘城邦國家尚未採取實質性行動時,腓力已經把色薩利收入了自己囊中。
馬其頓軍有3萬名步兵和2000名騎兵,共計32000人,都是純粹的馬其頓士兵。
腓力過去的戰爭對手只是居住在巴爾幹半島內陸地區的非希臘蠻族,或是希臘政治體制不完備的色雷斯王國和色薩利地區。馬其頓與歷史悠久的城邦國家,如雅典、斯巴達、底比斯、科林斯等從未在戰場上照過面。
底比斯軍有12000人參戰,生還者不過十分之一。
由於事關礦山利權,雅典沒有輕易退縮。

理應如此。如果他沒能利用這個機會學到東西,這個腓力國王一定與之前的馬其頓國王們別無二致。
沒有人知道底比斯是何時請求馬其頓介入的。但請求介入這事是肯定有的,也許底比斯人痛感波斯國王經常拖延資金援助,「神聖戰爭」前途未卜,因而急於打開局面。
狄摩西尼自殺278年後的公元前44年,羅馬的最高統治者尤利烏斯·凱撒遭到暗殺。凱撒曾經治理好的內亂再度爆發。
可腓力是馬其頓國王,他使落後的馬其頓獲得如此成就,他很自負。
他想把雅典拉到自己這邊來。
這個「馬其頓王國影響下的地區」,就是曾為雅典繁榮基礎的「提洛同盟」的北方部分。因此,反腓力的情緒首先在雅典高漲起來也是很正常的。
想到自己不會像狗一樣死去,軍中士氣高漲。
這就好比比賽中教練還未下令,一個新球員,還是板凳隊員,徑自跳上場連進三球助球隊獲勝。這讓教練情何以堪。腓力的心情不就跟這教練一樣嗎?

研究馬其頓國王與雅典人的談判時,有一點讓我感到有趣,那就是年僅35歲的馬其頓國王似乎買到了雅典人的經營能力。
雅典沒有目光長遠且一以貫之的政略,每年選出10位將軍,卻沒有一個人有覺悟承擔責任,所有決定都扔給公民大會去做,到了施行階段,責任人又不明確,拖沓現象更為嚴重。
這種長矛也許會被譏諷根本不是矛,士兵甚至會拒絕拿在手上。也許因為改造對象是落後國家馬其頓的農民,所以改革才能結出果實。有不少傳統和習慣之類的東西會成為新生事物的絆腳石。
最前面的5排士兵左臂持盾護胸,左右手雙手持矛,矛水平朝向前方。
腓力的祖國馬其頓長期被視為半蠻族國度,作為國王他一直熱衷於馬其頓的希臘化。所以擔任運動會主持人無疑是一個令他喜悅的禮物,儘管他內心明白這是他實現野心的一個手段。
斯巴達重裝步兵的長矛有3.5米,而馬其頓的加長至6.5米。
在希臘,20歲是開始服兵役的年齡。徵召18歲的未成年人入伍僅限於十萬火急的時候或多面開戰、兵力不足的情況。

方陣中只有最右端的那一排重裝步兵左側靠自己的盾牌保護,而右側沒有戰友。為了保護自己的右側,他們會朝左邊靠。這是人本能的反應。如果放任士兵養成這種習慣,就無法迎擊正前方攻來的敵人。必須有人有意識地糾正大家向左靠的動作。這也是「樂隊指揮」的工作。
兒子完成使命安然回來后,腓力立九_九_藏_書即把俘虜中的雅典實力派人物送回雅典,還安排了兩位馬其頓高官護送,他們要去和戰後的雅典政府進行媾和談判。
組建大規模軍隊需要時間。希臘中部陰雲密布,轉眼兩年過去了。

要在腳蹬不住的狀態下發揮攻擊力,如果不從幼年就開始騎馬是做不到的。騎兵往往出身於社會地位高、經濟狀況好的等級。在雅典及後來的羅馬都有所謂「騎士等級」便說明了這一點。
一、各城邦國家有權向聯邦派遣議員,數量與自身國力相匹配。
伯里克利時代的這個政策僅限於從事軍務或公務活動的人,他們不能從事本職工作期間,由政府為他們提供經濟保障。
沒有史料記載他用了什麼辦法把年輕農民培養成老練的重裝步兵。
腓力首先把徵召步兵方陣主力的招兵網撒向農民。
他將接近7米長的矛從中間一分為二,再用金屬制的套筒連接起來。
阿爾格烏斯和他那一派人馬被撂在了那裡。身在首都的腓力得知情況后並未採取行動。

提高經濟實力

第一,決定改革的人意志不能動搖,必須堅持下去。
會上,腓力的角色不止是議長。喀羅尼亞的勝利讓他像面對學生的老師一樣。「學生們」只要用筆記下老師所念的東西就行了。
這樣做理所當然,喀羅尼亞戰役是亞歷山大首次上陣。
色薩利地區多馬,熟練的騎兵也多,這是極其自然之事。
馬其頓位於奧林匹斯山的北麓,在希臘諸神的背後。
公元前4世紀中葉,雅典雖然仍是民主政體國家,但已經不是地米斯托克利和伯里克利時代的雅典了。
然而,這第二次聲討也成為啞炮。
在日本,這叫作「子勝於父」。
「神聖戰爭」還在拖沓地繼續著,雅典與馬其頓之間的軍事和外交戰也在無止境的拖延中。雖說事關糧食大事,但雅典只是不斷向馬其頓首都佩拉派遣了媾和談判團,狄摩西尼也是其中一員。
研究者也認為亞歷山大是被當作預備隊使用。也就是說,18歲的亞歷山大被視為板凳隊員。

此外,希臘強國中還有斯巴達沒有被提及。腓力似乎認為龜縮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南端的斯巴達已不足為懼。馬其頓沒有對斯巴達做任何安排。
底比斯是東邊與福西亞接壤的維奧蒂亞地區的強國,福西亞這點兒兵力對底比斯來說應該不在話下。然而實際並非如此。
公元前371年,底比斯在留克特拉戰役中一舉打敗斯巴達,歷史由此進入所謂的「底比斯霸權時代」。
如果是那樣,柏拉圖的批判是正確的。光領錢不工作,這是欺騙國家。
腓力結束在底比斯的人質生涯后,回到了馬其頓。4年後,其次兄佩爾狄卡斯在與伊利里亞族的戰鬥中戰死。王位將由他的兒子繼承,但他的兒子尚未成年。於是,22歲的腓力成了侄子的監護人,而年幼國王的監護人不止腓力一人。
狄摩西尼並不只是嘆息悲傷。他對小自己兩歲的腓力的力量有著正確的認識。他一直在觀察希臘城邦國家相對於馬其頓在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凋落,從未挪開自己的目光。他甚至說,現在希臘人深陷的苦境就像是神對人類的無情攻擊。
任何改革徹底完成最少需要10年的時間,更何況這是從零開始把人培養成經驗豐富的老手,10年時間是絕對必要的。因此在改革開始階段將徵兵聚焦于年輕農民也是理所當然的。
不過,此後馬其頓首次參加了奧林匹克運動會。
三、加盟聯邦的城邦居民因去外國當傭兵等情況採取與聯邦敵對的行為,將被視為全體希臘人民的叛徒,會被驅逐出境、沒收財產。
現代的研究者懷疑馬其頓國王是不是沒有讀過《反腓力辭》。
五、不允許任何城邦向其他城邦索要年貢金或在其他國家設置基地。
就這樣,德爾斐靠著靈驗的神諭和保證安全的金庫保管業成為一塊富裕之地。以阿波羅神殿為中心的廣闊區域沒有用於耕種,而作為「聖城」保留了自然風貌。
被後世奉為「憂國之士」的狄摩西尼那年46歲,他也參加了喀羅尼亞戰役。他可能是作為騎兵參戰的。正因為騎兵跑得快,他逃回了雅典,沒有淪落為俘虜。
被邀請去奧林匹亞意味著馬其頓人被承認是希臘民族的一員。這次他們又得了冠軍。這證明馬其頓人已經成為希臘民族的出色一員。
腓力沒有欺騙雅典。雅典人滿腦子只想著重新佔有安菲波利斯,應對決策出台艱難,露出了破綻。年輕的國王只是鑽了這個空子而已。不過,雅典這時表現出的「狼狽相」更為嚴重。
公元前338年8月2日,喀羅尼亞平原成為戰役的戰場。地形有利於城邦聯軍。
他沒有去母親離婚後回去的伊庇魯斯王宮,而是去了馬其頓北面蠻族伊利里亞族的地盤。他帶著一幫年輕的夥伴斷然離家出走了。
福西亞再次向斯巴達求援,斯巴達派出3000名士兵北上。
腓力對此毫無懼色。他也派出使者前往雅典政府,申明自己登上王位那天的凌晨,歸還安菲波利斯就會成為現實,這僅僅是承諾。
不過,腓力讓兒子帶著骨灰去雅典,不止有懲罰兒子這一個目的。
馬其頓國王腓力是一個等著敵手出錯的玩家。在希臘,圍繞聖地德爾斐的「神聖戰爭」再度開戰。
腓力讓雅典享受了如此優厚的待遇,對底比斯卻充分行使了勝利者的權力,對戰敗國進行了嚴厲處罰。
馬其頓是對公民概念淡漠的王國,這樣做起來可能容易一些。
由腓力創立、帕米尼歐培養出來的「馬其頓重裝步兵方陣」是第一次與希臘實力城邦國家進行會戰。
18歲的年輕人經過人群,走過通往衛城的漫長道路,親手把骨灰罐交到等候在那裡的政府官員手中。他致悼念辭后再次沿著來時的道路,邁著堅定的步伐走了回去。

但局勢對全無經驗的馬其頓軍隊而言也有兩點有利之處。
亞歷山大的母親的確是一個好強的女人,但恐怕沒有智慧去謀划這種事。
希臘人歷史的循環往複也讓人欽佩和驚愕。
克里昂是伯羅奔尼撒戰爭后在雅典橫行一時的煽動家之一。為討好大眾,他把這項政策改成了恆常的福利制度。雅典公民即使不再作為槳手和輕裝步兵從事軍務,即使不再根據抽籤去做國家的行政工作,國家也向他支付比原來工作所掙略少的保障金。改變后的制度已經持續半個世紀之久。
這源於事事都需民主決定的傳統,但它失去了過去的靈活性。民主政治用得好會有許多益處,但它畢竟只是一種政治體系而已。這種政治後來演變為似乎絕對美好而獨一無二的「民主主義」。
馬其頓與雅典媾和后差不多一直處在友好狀態。
此時腓力不到30歲卻聰穎狡詐過人。他沒有把侵略佔領的地區正式併入馬其頓王國,而把它們划為「馬其頓王國影響下的地區」。當地居民都是希臘人,這樣做當然是為了不過分刺|激希臘其他城邦國家。
亞歷山大雖然對母親的處境感到憤慨,但還是出席了父親的婚宴。
奉獻給阿波羅的神殿位於德爾斐,它建於何時已不可考。自遠古時起,這裏就成了希臘人信仰的聖地。不僅對希臘人如此,對居住在地中海世界的人們而言,德爾斐都是最著名的聖地。
腓力在底比斯度過了15歲到19歲的青春歲月。他是重要的人質,所以住在底比斯頗有權勢的人物家中。據說因留克特拉戰役名震希臘的埃帕米農達斯和佩羅皮達斯都經常造訪這戶人家。年輕的腓力正值學習能力最強的年紀,住在那裡好似在「西點軍校」留學一般。
「憂國之士」在外交場合也起不了作用。談判團由10人組成,只有他總是發表強硬觀點,別人不接受他的意見。

喀羅尼亞戰役-2
馬其頓國王按照談判團的要求,讓這些人在守護女神雅典娜的祭奠日以前回國了。

城邦聯軍的左翼與馬其頓軍的右翼(應該是右翼的右半部)展開了激戰。
溫泉關是窄道蜿蜒的隘口。從這個時期前溯128年,公元前480年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接受了迎擊波斯國王的任務,面對20萬大軍壓境,國王僅率領300名部下,在此阻滯了波斯大軍的前進步伐長達一周之久。這段歷史希臘婦孺皆知。
年輕的腓力應該從底比斯很好地學到了如何使用兵團。他一定也了解了底比斯的不足之處。
這位狄摩西尼留名後世,是因為他擁有羅馬的西塞羅這樣的崇拜者。
資產在當時就是不動產。雅典不允許外國人擁有不動產,租給他們住房為雅典中產階級帶來收入。
9000人的雅典軍中1000人戰死,2000多人被俘。
22歲的腓力沒有浪費時間。首先,他命人在首都佩拉暗殺了一個名聲不好的對手。這個人遭到宮廷內外的厭惡,甚至無人把這次暗殺當回事。
他似乎還知道發展文化的重要性。3年後,他把在柏拉圖學院學習過20年之久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聘來做兒子亞歷山大的家庭教師。
山的南麓不僅有希臘實力城邦雅典、底比斯、科林斯、斯巴達等,還有因前來接受神諭的人絡繹不絕而熱鬧非凡的德爾斐,以及全希臘的運動員每四年前來一次的奧林匹亞。
他們本認為雅典軍隊也會在這裏登陸,可是實際登陸的只有馬其頓人和雅典的傭兵,雅典正規軍留下一句祈禱他們幸運的話便迅速離港了。
阿波羅神的神諭通過侍奉他的女祭司傳達給人們,其很高的「靈驗率」有著很好的口碑。
對於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半蠻族的馬其頓人來說,與傳統的希臘人平起平坐是他們的夙願。26歲的馬其頓國王因這項冠軍而獲得的巨大喜悅不亞於嫡子誕生帶來的欣喜。
這些運動會都是每4年舉行一次。希臘人會中斷戰鬥前來參加。受託主辦這些運動會是非常榮耀的事。
這樣可以在相當程度上防止長矛木柄產生自然彎曲。
狂怒的父親持劍站起身,朝兒子走了過來,腓力那天晚上好像喝多了。
直到公元前362年,希臘城邦國家之間的內鬥讓它們迎來了自己的末日,希臘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
第二,要有人能夠正確理解改革者的意圖,具備帶頭協助實現改革的決心和能力。
第一篇《反腓力辭》發表于公元前351年,也就是腓力抵達溫泉關又撤軍的第二年。
第四等人逃避兵役的主要原因在於擴大解釋了福利制度。逃避兵役還蔓延到上面的等級。這也是很自然的。已經讓他們支付過直接稅,再讓他們付「血稅」,他們當然會認為這是雙重徵稅。
如果在這裏撤退,就等於退回奧林匹斯山北面去了。
腓力率領的方陣在你推我搡的近戰中行動越發活躍。整個喀羅尼亞戰場一下子陷入了激戰。
離家出走的亞歷山大也參加了在馬其頓王宮舉行的婚禮和婚宴。
帕薩尼亞斯對此事感到憤怒,便在腓力面前控訴。他是近衛兵,自然可以天天見到腓力。
所以對雅典來說,確保這條航線暢通就是「保障食品供應安全」。
腓力向位於科林斯灣出口處的諾帕克圖斯派兵,佔領了那裡。對此,與馬其頓締結過媾和協議的雅典認為馬其頓背叛了自己。
畫:畠山莫谷
即便這樣,阿爾格烏斯還是率領為數很少的同黨和雅典傭兵北上,目標直指首都佩拉。
四、研究國內物產交流和對外貿易兩方面的鼓勵政策,儘早付諸實行。
如此勉強派出的海軍只有不過60艘船。即便不去想伯里克利時代常備200艘戰船的情況,人們也會有今不如昔之感。
馬其頓的重裝步兵方陣一定是由帕米尼歐統率的。
首先,馬其頓士兵的頭盔、胸甲、腿甲、盾和劍做得輕了一些。

七、希臘聯邦軍隊的總指揮權歸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國王還擁有召集聯邦會議的權力。
見馬其頓國王沒有停止侵略色雷斯王國南部的勢頭,和雅典有同盟關係的拜占庭、希俄斯島、羅德島等紛紛表示要退出同盟。就連赫勒斯滂海峽沿岸以塞斯托斯為首的一系列港口城市也表現出追隨之意。這是雅典面臨的重大事態。
第四篇也是最後一篇《反腓力辭》很快于第二年發表。
那一年作為一個獨立的城邦國家的雅典最終滅亡,於是他選擇了自殺。
波斯國王付出己方士兵戰死一成、兩個王弟戰死的代價,但他仍執著地想要突破溫泉關,因為越過這個隘口便是希臘所有實力城邦:底比斯、科林斯、雅典、斯巴達……
既能實現全體公民投票,也能搞投票舞弊。
他把農民打造成士兵,轉身又去榨取他們的家庭收入,這太不合邏輯。年輕的馬其頓國王不能指望速成,他選擇了提高農業效率的方法。

「憂國之士」狄摩西尼

接著傳來的消息也令腓力狂喜不已。在奧林匹亞召開的運動會上,馬其頓選手第一次獲得了冠軍。
每個士兵都會認為自己不必無為而死。
奧林匹亞每四年召開一次運動會,但300年間馬其頓沒有受到過一次邀請。被允許參加比賽以來經歷了120年,在此期間,馬其頓人的頭上從未有過月桂冠的光芒。
他堅決反對雅典兩年前與馬其頓締結的媾和條約,強烈主張廢止該條約。因為腓力「尊重」雅典權益的條件是雅典承認色薩利以北的希臘全境為馬其頓領土。
在此之前,腓力雖然一直行事謹慎,但他忘記了雅典不僅有愛琴海,還有地中海西部這個市場。
腓力再活下去,這對父子之間遲早會發生激烈的正面衝突。
有權勢的人物之間進行權力交接,兩人的能力越強交接越困難。


如此一來,馬其頓自然會與雅典發生利害衝突。
獲勝的希臘城邦國家對曾經跟隨敵人的馬其頓十分寬大。這種寬容並非理性思考的結果,而是戰勝方自信的表現。也許雅典人和斯巴達人因為打敗波斯而提高了自信,領悟到了「奧林匹克精神」。雖然馬其頓人過去依附於敵國波斯,但他們同樣是希臘人,一樣信仰希臘諸神,一樣說希臘語,儘管他們的方言口音很重、很難聽懂。
奧林匹斯山北面勉強算是文明國家的只有馬其頓及其西鄰伊庇魯斯王國,奧林九九藏書匹婭斯是伊庇魯斯的公主。馬其頓國王不能與她離了婚就算完事。
公元前382年,腓力出生在首都佩拉。他是國王阿敏塔斯的第三子。12年後他的父王去世,其長兄亞歷山大登上王位。
「瞧,你拿的馬其頓長矛已經刺到敵人胸膛,而敵人的長矛卻離你老遠。」
雅典有9000人參戰,在左翼布陣。科林斯等中小城邦派來的士兵共計9000人為中路。傭兵5000,一分為二,分別部署在右翼和左翼的後方。
二、全力以赴真正修復對陸上防禦有用的要塞、橋樑和道路。
當時他實現了這個承諾,現在他們要再次達到這個目標。
能夠避免這種衝突不但是這對父子的幸運,也是整個希臘的幸運。
父親命令說,你可以帶一隊士兵前去雅典,但你必須一個人走進城門。你可以穿戴短披風、胸甲和鎧甲,但不能戴頭盔,也不能佩劍持矛,不能設防,為了表示悼念之意你還必須裸足前往。
然而德爾斐居民中出現了一些人,他們不滿足於依靠神諭以及金庫賺錢。他們要耕種「聖城」的土地。這引發了「神聖戰爭」。
通商自由必須得到完全的保證,將海盜作為全體盟國的敵人對待。
亞歷山大為父親手下高官輕率的話語發怒也不無道理。他的母親奧林匹婭斯是伊庇魯斯的公主。對馬其頓而言,伊庇魯斯是外國。用現在的話說亞歷山大是混血兒,不能說是一個血統純正的馬其頓男人。
一旦會戰打響,敵人看到幾個這樣的方陣會怎樣想呢?他們一定會有像遭到巨大刺蝟群進攻似的恐懼。
第三,腓力頗具外交手腕,與奧林匹斯山以南的城邦國家中仍具較強實力的雅典維持著友好關係。
自古以來,希臘有四種只有希臘人才能參加的運動會。
作為父親,他該為初次上陣便顯露才華的兒子感到驕傲。

不過就腓力個人而言,他也許沒有清醒地認識到第二點好處。
這種福利制度也是雅典人逃避兵役成為常態的主要原因。當然會是這樣!無論是否服兵役,都會有同樣的金錢進到口袋。
馬其頓王國一直沒有充分利用它所擁有的力量。那麼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它們呢?

父對子的處罰方式

但腓力是馬其頓的國王,他不能只想著高興的事不考慮其他。雖然他發起的軍事改革得到帕米尼歐的協助,正不斷取得成果,但當時的馬其頓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業國家,就算為了維持國民軍的存在,也必需找到可靠的財源。
論領土,馬其頓遼闊廣大,各地農民組織起來也能形成一支齊整的力量。可以稱為封建諸侯的武士階層也可以組織起來。而且希臘北部有許多礦山,過去都是交給雅典人開發的。
腓力不允許底比斯重建「聖隊」,底比斯的軍事力量形同歸零。
腓力的另一個想法是把希臘城邦國家重裝步兵的傳統密集陣型進一步大型化。
安東尼、屋大維和雷必達的三頭同盟甫一成立,西塞羅就被列在肅清名單之首。
始於希臘的不僅僅有哲學、科學和藝術。
因為《反腓力書》生動地描寫了公元前4世紀後半葉以來希臘各城邦一盤散沙的情形。
諾帕克圖斯(後世的黎凡特)是雅典進出地中海的中轉基地,是一直起著重要作用的海港城市,雅典的商路暢通和市場繁榮都仰仗於此。
然而,起意殺人是沒有客觀標準的。
古代史專家們的另一種推測可能更接近真相。

喀羅尼亞戰役-3
因為用了很多傭兵,此戰耗費了雅典1000塔蘭特。毫不誇張地說,城邦國家雅典的國庫空虛了。而雅典依靠增稅來填補國庫,這就帶來了問題。
波斯國王阿爾塔·薛西斯放出話來,只要斯巴達人交出武器,就准他們所有人安全回國。列奧尼達回答說:「你來取吧!」他與300勇士一起戰鬥到最後。雖然勇士們全部犧牲,但這個故事至今還會令希臘人熱血沸騰。
五、除了敵人來襲時,平時也必須保障新鮮水的供應。為此要重啟水渠的完善工程。

腓力不追求本國戰士個人的精英化,而是追求步兵方陣整體的精銳化。
時代在變遷,不僅在地中海的東方,西方亦然。然而,斯巴達堅持寡頭政體未能做出改變,雅典同樣固守著民主政體而未能改變。
這一年開始的內亂是第二次內亂,對峙雙方是暗殺凱撒的布魯圖及其同黨,以及明確表示要繼承凱撒遺志的安東尼(因以與克婁帕特拉戀愛而聞名)和屋大維(後來的奧古斯都)一派。
44歲的腓力率軍南下,他不得不在明顯不利的地形上布陣。國王思考著對策。
聽說有一次腓力對雅典的使節說:
此前腓力在奧林匹斯山南面一直處於所向無敵的狀態。然而這時反馬其頓勢力開始在斯巴達和雅典抬頭。
底比斯在公元前371年戰勝斯巴達,進入「底比斯霸權時代」,9年後即因曼丁尼亞戰役失去了霸權國家的地位。
首先,一項具體的收穫是被馬其頓俘虜的雅典公民終於可以回國。
也許有人懷疑,他為了這點事就會斷然採取行刺國王的重大行動嗎?一般不會。
在布陣圖上畫出右翼、中路和左翼只是為了讓人容易看懂。
也許腓力已經在相當程度上超越了城邦國家時代的希臘,但與他的兒子相比,他還沒有完全超越這個時代。
安菲波利斯歸了馬其頓,就等於色雷斯地區南部,以及從那裡到愛琴海像三叉戟一樣突出去的卡爾息底亞地區全都成為了馬其頓的領土。
2000名騎兵部署在馬其頓軍的最左翼,由剛滿18歲的亞歷山大指揮。來自色薩利的騎兵也在其中,純粹的馬其頓騎兵大概不足1000人。
令人不可置信的是波斯國王居然接受了這個請求,立即送300塔蘭特。
同樣都是重裝步兵,他們有什麼不同,又為何不同呢?
在不知馬鐙為何物的古代,騎兵騎馬的姿勢不能像現代賽馬選手那樣保持前傾,他們在馬背上只能挺直身體、讓雙腳下垂,那姿勢就像美國電影中的印第安人。
離婚後沒隔幾天,腓力便與年輕得幾乎能當他女兒的克麗奧帕特拉結了婚。女方好像是高官阿塔洛斯的侄女。克麗奧帕特拉這個名字和腓力、亞歷山大等名字一樣多見於馬其頓上流階層。
伊庇魯斯現任國王是腓力前妻奧林匹婭斯的弟弟,也就是亞歷山大的舅舅。嫁給伊庇魯斯國王的克麗奧帕特拉是亞歷山大的親妹妹。
底比斯響起了一片譴責聲,稱這是玷污阿波羅神殿的不敬行為。底比斯迅速與色薩利地區結成同盟,取名「捍衛阿波羅神及其神諭之神聖的同盟」,並起訴德爾斐所在的福西亞地區。我們不知道他們告到了哪裡,總之他們提起了訴訟,要求福西亞為玷污「聖城」的行為支付罰金。
安放在大英博物館和梵蒂岡的狄摩西尼像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表情都顯得很沉痛。據說他老后與年輕時的區別只是皺紋和白髮的數量,給人的印象是一樣的。他的一生是憂國的一生。為了使雅典避免被咄咄逼人的「暴君」吞噬,狄摩西尼請求公民大會採取以下政策。
腓力也發怒了,史家沒有告訴我們他如何發怒。亞歷山大在父親的怒罵聲中若無其事地走出了大廳。他的朋友們也跟了出去。
三、整編管理雅典國庫的公務員,準確掌握國庫的實際收入情況。
重裝步兵及輕裝步兵共3萬人被一分為二,右路由國王腓力指揮,周圍環繞著近衛軍,左路交給帕米尼歐指揮。
古代人根深蒂固地認為從事軍務活動相當於支付直接稅。因此,直接稅的別名又叫「血稅」。所以上流社會出騎兵,中產階層出重裝步兵,人們去為自己的國家打仗。
中路、左翼加上傭兵超過2萬人。這部分部隊交給雅典人卡瑞斯和呂西克列斯指揮,其理由有二。
有幾位古代史專家認為,這是離婚後懷恨在心的奧林匹婭斯幕後操縱的。
馬其頓承認色雷斯礦山的開採權一如既往歸雅典人所有,但所有權歸馬其頓國王。我猜測收益可能會由兩國按比例分掉。雅典與馬其頓可能類似現代的石油公司與產油國的關係。
那就是進攻並征服波斯。
他們不與鄰近諸國建立友好關係或同盟關係,因為有了這層關係他們就不能侵略、掠奪鄰國了。
四年前,腓力還在底比斯「留學」時,底比斯在留克特拉戰役中戰勝過斯巴達,而斯巴達以勇猛的希臘最強重裝步兵著稱。在那次戰役中,底比斯敏捷的300人擊敗了健壯但動作遲緩的700名斯巴達重裝步兵。那是埃帕米農達斯研究了戰略戰術以後把敏捷的作戰理念灌輸給底比斯士兵的結果。
公元前362年,底比斯因曼丁尼亞戰役從霸權國家的地位上跌落下來。從那年起到公元前353年為止的9年間,「神聖戰爭」的小規模拉鋸戰反覆發生,總也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離婚,再婚

年輕的國王改革后,馬其頓的重裝步兵被稱為「Phalanx」(馬其頓重裝步兵方陣)。
無視最高司令官的嚴格命令擅自衝鋒,按軍規這是要嚴懲的。
腓力雖然抵達了溫泉關,但此後行動謹慎。他沒有直接向希臘中部展開軍事行動。
這一時期的雅典被年輕的馬其頓國王玩弄于股掌之間。這時有人站出來告訴大家不能這樣下去了。
此時部署在城邦聯軍右翼的底比斯軍尚未採取行動,帕米尼歐率領的馬其頓方陣的另一半也未行動。

馬其頓及其周邊
因為總司令戰死而沒有明確分出勝負,這是事實。但埃帕米農達斯死後底比斯已經沒有力量繼續當霸權國家,這才是「底比斯霸權時代」僅持續9年便完結的真正原因。底比斯人沒有意識到這個嚴峻的現實,也未意識到佩羅皮達斯和埃帕米農達斯兩位俊傑死後,底比斯已經又回到了中等城邦國家的水平。
公元前359年,23歲的馬其頓新任國王登上了王位。

奧林匹婭斯與腓力
他撰寫並發表了Philippika。這個標題用他的思想解釋的話可意譯為《反腓力辭》。
他沒有做任何應對。他知道狄摩西尼就在到訪馬其頓首都佩拉的雅典使節團里,卻沒有表現出刁難的態度,更不用說扣押他了。

然而這位憂國之士的呼籲沒有引起任何反響。雅典公民沒有奮起反抗馬其頓,反而選擇與馬其頓和解。
上述情況使反馬其頓情緒高漲的斯巴達和雅典抵制由腓力主辦的德爾斐運動會。

文章內容一如以往,對馬其頓國王擴大勢力範圍敲響警鐘,要求雅典人奮起反抗。倡導與波斯結盟是這篇文章的唯一新意。
一、把雅典海軍的常備戰艦增加到300艘。
大約是受到馬其頓方陣後退的刺|激,城邦聯軍的中路也加入到激戰中。
這種思想與最受雅典人尊重的伊索克拉底的想法完全相反。86歲的伊索克拉底認為,希臘的未來只能在馬其頓。
腓力醉了,剛走近兩三步便摔倒在地。
腓力被暗殺時,他對暗殺者大加讚賞。不僅如此,腓力的兒子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后,他甚至明確站在馬其頓體制內反對派重臣一邊。
如果各國針對這些內容達成一致,希臘將會再現大團結的局面。150年前希臘奮起迎擊波斯入侵時曾有過一次這樣的局面。
第二,因為馬其頓軍沒有任何經驗,所以他們不會像對手那樣被過去的成功經驗束縛。
由此上溯三百多年回到希臘,自狄摩西尼發表第一篇聲討腓力的文章起,到腓力把希臘全境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也是14年的時間。但這隻是單純的數字上的一致,過程大相徑庭。
戰鬥開始后,原先看上去是一條橫線的敵軍陣型分出了右翼、中路和左翼。因為戰鬥一開始,士兵們會靠向自己所屬的隊伍。
第二篇《反腓力辭》發表於7年後的公元前344年。狄摩西尼已經40歲,但筆力不減,這一篇反而比第一篇更為尖銳。
這次他似乎只是走出宴會大廳,沒有再次離家出走,因為下面的變故發生時他仍在首都。
年輕的國王把進攻獲取的土地和馬其頓既有領土合起來加以規劃,再分給農民。他還為農民搞了灌溉工程。於是馬其頓的自耕農一時大增。如果明確了土地歸自己所有,農民自然熱心於農田維護和改良農耕技術的工作。有些現代學者甚至認為腓力的這項政策是土地改革。
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親率大軍入侵希臘,志在必得。當時全體希臘城邦國家拒絕接受波斯國王的最後通牒並建立聯軍,只有馬其頓未被邀請加入。馬其頓早早屈服於波斯國王,接受了作為其屬國的條件。
63歲的羅馬首屈一指的言論家,在位於福爾米亞的別墅被三頭同盟派來的士兵所殺。
僅此一項就會使敵人感到壓力。此外,近7米的長矛不都是豎直持握的。
一年以後的希臘,在馬其頓國王腓力建立的城市近郊,反凱撒派和凱撒派開戰,布魯圖得知自己的軍隊戰敗后自殺。
底比斯軍的最右翼是號稱不敗的300人「聖隊」,33年前他們在留克特拉戰役中一舉把斯巴達從霸權國家的地位上推了下去。
此外,位於德爾斐的阿波羅神殿還有一個存在理由。
馬其頓王族的人都以腓力、亞歷山大、佩爾狄卡斯等傳統名字起名。腓力正式的稱呼是腓力二世。他的兒子是後來被稱為「大帝」的亞歷山大,其正式稱謂是亞歷山大三世。
媾和條件只有一個,立即讓馬其頓俘虜的2000名雅典士兵全部回國。這是雅典人未曾想到的好條件。馬其頓甚至沒有提出在雅典市內駐兵。
這樣的長矛于防禦于攻擊都無用處。
雅典軍指揮官看到馬其頓方陣后提高了嗓門,大聲激勵將士:「一口氣把敵人趕回馬其頓!」
撂下這句九*九*藏*書話,亞歷山大又帶著夥伴們走出了大廳。
民主雅典的社會福利政策叫作「theorikon」。這是伯里克利考慮並制定的政策,目的是讓第四等人——每天工作養活家庭的人,亦即羅馬時代的「無產者」——從事軍務而無後顧之憂,或可放心地從事公務員工作。
可國王對此充耳不聞。他非但不聽,還多次向衛兵發火。這使帕薩尼亞斯把對阿塔洛斯的仇恨轉嫁到了腓力身上。
第一,很多城邦國家一起組建的聯軍中有用錢雇來的傭兵。而馬其頓的軍隊可謂國民軍,軍隊是一個團結的整體。
實際上,父親已經嚴命兒子沒有命令不得行動。
關於市內城堡,大家可以想一想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儘管規模沒有那麼大,但會給人類似的印象。
公元前336年7月的一天,已成為當今希臘全境統治者的馬其頓國王腓力前往一家位於首都的劇場。有一隊近衛兵像平時一樣保護著他。前面就要到劇場了,衛兵跟隨的距離比平時稍遠了一些。
研究者說,直到這個階段,兩軍都相信自己會獲勝。

被諸神背棄

腓力並非不知道騎兵的優點。他對佔領色薩利地區表現出異常的有興趣。色薩利緊靠奧林匹斯山南麓,適合養馬,那裡是騎兵的家園。
我收藏了一些馬其頓金幣,它們都是良幣,產自材料價值和面額不一致便不算良幣的時代,在現代的古錢幣市場上也是有保證的「良幣」。它的質地以及模仿阿波羅神側臉的鑄造技術,不亞於同時代的經濟大國迦太基的貨幣和技術。
18歲的亞歷山大沒有放過這個時機。(見喀羅尼亞戰役-4)
果若如此,那就沒有比德爾斐的神殿更安全的「金庫」了。雖然沒有相關史料,但神殿方面一定會讓存款人支付金庫的使用費。不少史實顯示,德爾斐居民有相當好的經濟頭腦。
有人會因為戰敗而紅了眼,雅典人極有可能投來標槍或揮劍砍來。然而,當年輕人雙手捧著骨灰罐走在路上,路兩邊站滿了人,沒有人發出憤怒的喊叫,也沒有人口吐髒話謾罵。
就這樣,希臘中部的強國雅典和底比斯迅速接近。
但是,不可一直這樣放任下去。伊利里亞族是不承認馬其頓權威的蠻族。一想到亞歷山大可能會統率這個蠻族,腓力就像在做噩夢一樣。

喀羅尼亞戰役-1
11年之後的公元前31年,接踵而來的安東尼與屋大維之間的對抗也宣告結束。第二年,33歲的屋大維改稱奧古斯都,原本只存在於凱撒頭腦中的羅馬帝政起步。這距離羅馬的憂國之士發聲僅過了14個年頭。
第三篇《反腓力辭》發表於3年後的公元前341年。
腓力想出兩個辦法彌補這個缺陷。
在城邦國家時代的希臘,不論雅典還是斯巴達,抑或是底比斯,都把重裝步兵稱為「Hoplites」。

在公元前4世紀中葉的雅典,僅僅抵制奧林匹克運動會平息不了公民的怒火。表面上看這是對不斷聲討腓力的狄摩西尼思想的繼承,但實際上事情沒有朝他希望的方向發展。
腓力一向行事謹慎,沒有發動戰爭也走到了今天的程度。這也造成他沒有與先進國家打仗的經驗。
西塞羅的《反腓力辭》內容多為中傷和低級的個人攻擊,缺乏品味。這大概是因為他做過法庭辯護人。

古代人還不知馬鐙為何物,他們不能在馬上固定住腳。騎兵要在這樣的狀態下用矛去刺殺敵人,還要向敵人投出標槍。
畫:畠山莫谷
腓力打算把曾經集中了雅典富裕等級海外資產的色雷斯礦山弄到手。對各個方面都在大胆改革的馬其頓來說,沒有比用好礦山更能確保財源滾滾。
拒絕了狄摩西尼的強硬要求、與馬其頓達成妥協的菲洛克拉特斯也很滿意。當人們問到他與狄摩西尼意見衝突的原因時,他這樣說:
不論如何,在幾乎以所有希臘城邦國家為敵的戰鬥中,馬其頓取得了完勝。
在奧林匹亞舉行的獻給主神宙斯的運動會最為著名。
斯巴達未能順應時代做出改變,在囿於過去未能改變這一點上,雅典也一樣。

馬其頓及其周邊
他還指名道姓地抨擊反狄摩西尼派的重要人物、主張與馬其頓和解的埃斯基涅斯,說他是叛徒。
「學生們」用筆記下了「老師」念的提案細節。
唯一的例外是該地在戰略上對聯邦整體防衛有重要意義。
話題回到腓力尚未成為「腓力二世」的馬其頓。其長兄亞歷山大當上國王僅兩年就被一位王族成員殺害。一番動蕩之後,登上王位的是其次兄佩爾狄卡斯。在次兄統治時期,弟弟腓力作為人質被送到了底比斯。
西塞羅與暗殺沒有直接關係,但他被認為是布魯圖的思想導師。對西塞羅來說,凱撒被暗殺后羅馬與他希望的樣子越來越不一樣了。

我們現代人去畫陣型實際並不能分得很清楚。雙方相距數公裡布陣,各隊之間雖有間隔,但在戰鬥開始前看上去只是一條橫線。
剛滿20歲的年輕國王登上了歷史舞台。
在古代希臘,最高領導人無能很容易導致國家滅亡。對於時刻準備統率士兵奔赴戰場的人們來說,最高統帥有無能力是一個具體的、關係到切身利益的、嚴肅的問題。對這類事情具有充分判斷力的專業人士最終選擇腓力做國王。
腓力理想中的重裝步兵不是數量有限的「精銳」,而是數量充足的「老手」。
過去,重裝步兵在雅典是由所謂第三等的中間等級構成,在底比斯也是由中間等級的公民構成,在斯巴達是由佔全體男性不到百分之四的精英公民構成。施行王政的馬其頓超越了這些民主政體或寡頭政體的城邦國家,轉向建立國民軍。
轉年到了公元前336年,這是腓力的大限之年。他46歲,距登上王位已過了23年。
「雙雄」在世時,底比斯的夢想是合併維奧蒂亞和色雷斯,建成希臘中部的最大強國。

近衛兵帕薩尼亞斯有一位年輕美麗的情人。高官阿塔洛斯對這個女孩兒窮追不捨,終於追到手后又轉眼間拋棄了她。準確地說是強|奸之後拋棄了她。這使女孩兒精神變得不正常。
這樣一來,士兵就不能單手拿長矛了。看一下田徑賽中撐桿跳高選手的動作,我們就會知道,士兵必須雙手持矛。為防止長矛自然彎曲,還要改為從下方撐起持矛的姿勢。
30歲的腓力再次出征。他率領著2萬多步兵和300名騎兵。這支軍隊最終抵達了溫泉關。
為了阻止這些城市和島嶼叛離,雅典決定派遣海軍。
儘管雅典軍佔據由高向低進攻的優勢,但不得不面對馬其頓「巨大的刺蝟」。較之雅典軍,底比斯軍的防衛可謂銅牆鐵壁。
還真是這麼回事。
不,也許這四篇腓力全都精讀過。
不過,腓力好像並未介意。也許他知道狄摩西尼對雅典公民的影響力也沒多大。
不止最高司令官腓力沒有經驗,「巨大刺蝟」一般的重裝步兵方陣以及率領重裝步兵的帕米尼歐同樣沒有經驗。
希臘中南部到了戰爭一觸即發的狀態,波斯的介入使這種狀態惡化。
剛剛誕生的男孩取名亞歷山大,這也是馬其頓王族的傳統名字。從母親的重要程度看,對腓力而言,這個嬰兒才是他第一個嫡出的男性後代。
雅典在80年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失去了安菲波利斯。80年來雅典人一直祈願收復安菲波利斯,這讓人感覺他們沒有讀懂時代的動向。
希臘城邦儘管有民主政體和寡頭政體之分,但它們都是城邦國家。在這些城邦的人看來,堅持君主制政體的馬其頓是一個半野蠻的國度。在政治、軍事、經濟等一切方面,馬其頓一直被認為是落後國家。
我認為,他在這個時候退出歷史舞台,不只對兒子有好處,也算成全了父親。
就多數人而言,他們即使非常憤怒也不至於殺人。
斯巴達的反馬其頓情緒僅僅是因為不認可馬其頓崛起而對其產生厭惡,而雅典的反馬其頓現象牽扯到實際利益,不僅是厭惡。
這一年,在奧林匹斯諸神背後的馬其頓,一個名為腓力的年輕人迎來了自己20歲的生日。
有四篇《反腓力辭》流傳至今,篇篇錦秀,字字璣珠,可謂把希臘人的修辭用到了極致。
「揚言要從歐洲打到亞洲的人,才走幾步就成了這個樣子!」
可是,馬其頓軍的每個士兵都知道,是亞歷山大抓住戰機打了勝仗。
在眾目睽睽之下,他讓兩個士兵各站一側,一個人手持馬其頓長矛,另一個人拿著希臘傳統的長矛。然後他說道:
對騎兵的巧妙使用也有待於他兒子亞歷山大的出場。
席間,父子又發生了衝突。
這兩年對即將44歲的腓力來說是不斷思考的兩年。
馬其頓軍隊除重裝步兵以外也有輕裝步兵。他們是弓箭兵、拋石兵和投槍手。投槍手使用的槍比馬其頓長矛短很多。腓力只把他們作為主力重裝步兵的輔助。這種用兵方法在他兒子那裡得到了出色的運用。
解放處在波斯國王統治之下、居住在愛琴海對面的希臘人,這是150年前雅典人地米斯托克利提出過的目標。
公元前352年,腓力開始率軍南進,當年夏天便控制了色薩利。「群龍無首」的希臘已經沒有任何城邦國家能夠阻擋腓力了。
哲學家柏拉圖在世時批評伯里克利的這個政策把雅典公民變成了一群乞討者。我想不如說他批判的是克里昂以後的福利制度。
雅典人沒有認識到,通過強化自身軍事力量與馬其頓正面對決,才是狄摩西尼的一貫主張。雅典選擇聯合底比斯,共同對付馬其頓。
雅典人也在拚命抵抗,即使耳畔已經沒有了狄摩西尼的訓誡。因為這不僅關係到色雷斯礦山的權益,還關係到來自黑海的小麥的進口路徑。

慶祝在運動會上獲得冠軍的馬其頓金幣
腓力希望把斯巴達勇士能頂住敵人攻擊而後發揮自身攻擊力的特長傳授給馬其頓的方陣步兵,然後讓馬其頓重裝步兵擁有比斯巴達戰士更強的耐力。
真實情況是,女祭司口中說出的話意思含混,需要通過神官翻譯傳達,但仍有很多人相信。地米斯托克利和伯里克利時代的雅典在國家層面上不接受神諭,羅馬也無此做法。但在斯巴達,不少國家政治事務要在接受神諭之後才做決定。個人前往德爾斐參拜就更加稀鬆平常了。
總之,喀羅尼亞之戰是馬其頓與希臘城邦國家聯盟之間的衝突,是20年前還被視為落後國家的新興國家與先進國家之間的正面對決。
帕米尼歐指揮的方陣加快了前進的速度。
對希臘人來說,神殿起著存款金庫的作用。人們認為沒有人會在神祇的眼皮底下偷盜。確實,沒有史料記載德爾斐神殿里的金錢曾經被盜。
也許他的本心是放任不管。
對雅典和底比斯的處置只是戰後處理的前半部分。眼下刻不容緩的重要問題是以所有希臘城邦國家為對象,正式重組希臘。
如果年輕國王的這種改革發生在有悠久傳統、公民又很自傲的雅典、斯巴達或底比斯,改革也許不會成功。
要成為他的步兵方陣成員,首先要體力健壯,同時還要動作敏捷。

可是天下只有底比斯人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底比斯在曼丁尼亞打贏了斯巴達,不過因為總司令埃帕米農達斯戰死而以平局結束戰鬥而已。所以,自己還是希臘的一個強國。
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失敗后,雅典經常國庫空虛,每到這時都是通過臨時增稅的措施來填空的。
46歲的腓力一定不希望交接,但接力棒還是傳到了20歲的亞歷山大手中。
這是一場冒險,只會甚於而不會亞於沖入敵陣之時的風險。
色雷斯緊靠底比斯所在的維奧蒂亞地區的北面。
年輕的馬其頓國王也沒有忘記為通商制定政策。鼓勵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條件是國內政治穩定。確立優良貨幣也是不亞於此的重要事項。若商人不能放心接受「良幣」,無論統治者怎樣鼓勵,物產也不會流通。
這種馬其頓式長矛稱為「sarisa」(馬其頓長矛),與「Phalanx」一起成為馬其頓重裝步兵的象徵。
過去的雅典人具備靈活性,面對重大事件時,有時會臨時讓「民主」讓步。
腓力的改革都頗有新意,要讓改革得以落實,下面兩件事必不可少。
馬其頓國王沒有要求把希臘中南部全部併入馬其頓。
他主張,雅典應該與東方大國波斯聯手阻止馬其頓擴張。
頂峰附近雲霧繚繞的日子居多。古希臘人相信,那座山上居住著保佑自己的諸神。
年輕的腓力身在底比斯,一定對局勢有過思考。
小麥是雅典人的主食,其進口依賴於黑海周邊地區。雅典的船隊滿載著從那裡採購的小麥,通過拜占庭(今伊斯坦布爾)進入馬爾馬拉海,在塞斯托斯靠港后穿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愛琴海。船隊進入比雷埃夫斯港之前,少不得要在希俄斯島停靠。對船員來說,踏上陸地補給新鮮飲用水必不可少。
但是父王尚未下令。亞歷山大面對獲勝的機會恐怕早已把父親的話忘到了腦後。
腓力只為比賽提供了馬匹和戰車,駕馭它們獲勝的是別的馬其頓人。不過,奧林匹亞的四馬戰車賽不但獎勵駕馭者,還表彰馬匹和戰車的提供者,如同現代的汽車拉力賽中法拉利、梅賽德斯等廠家會和賽車手一起獲得冠軍獎盃一樣。
44歲的父親用以下方式處罰了18歲的兒子。
「雅典還真能選,每年都要選出10位將軍,我這裏就帕米尼歐一個人。」
有時會發生滿載小麥的整個帆船隊都被馬其頓人捕獲的事件。對糧食依賴進口的雅典而言,這可是要讓市場斷糧的大事件。要阻止馬其頓的這種行動,雅典只有出動海軍明確表示捍衛本國糧食安全才行。然而,狄摩西尼主張的300艘三層槳戰船的常備軍力,對公元前4世紀中葉的雅典而言只是夢想。
但徹底而充分地使用騎兵有待亞歷山大出場。
這時,城邦國家時代已經進入末期,希臘人已經把鼎盛時期努力自助的精神拋棄殆盡。

挺進奧林匹斯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