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四)水清石見與水中著鹽

(一四)水清石見與水中著鹽

⒀百戰百勝,不如一忍:任淵注:「老蘇(洵)先生《權書》曰:『一忍可以支百勇。』」
這一則講「水清石自見」的人生處世態度與「水中著鹽」的創作方法,這兩者本來是絕然不同的,但黃庭堅《次韻文潛》的「水清石見君所知」的詩句,任淵注把它解釋成「水中著鹽」,把兩者混淆了。錢先生再引黃庭堅《奉和文潛贈無咎》首里的「水清石自見」,說明《次韻文潛》里的「水清石見」,指王安石頒行新的經義,要當時的考試用他的新的經義,一時王安石的新學大盛。黃庭堅在《次韻文潛》中用「水清石見」,就是說對於王安石的新學,不必和他辯論,到了水清石見的時候,是非自然明白了。過了十六年,他《奉和文潛贈無咎》詩里,指出王安石的新學造成儒生把舊的經學束諸高閣,用王安石錯誤的新經義,現在「水清石自見」,已經看清楚了。所以黃庭堅詩里又提到「不如一忍」,「不如一默」。指出王安石新經義極盛時,不如忍耐著、沉默著、不跟他辯論,所謂「無諍三昧」,沒有去諫諍,它的是非自會定的,即陳與義的名句:
⑧古樂府《艷歌行》:「夫婿從門來,斜倚西北眄。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
《論語?述而》:「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那末「五十」和「加我」都是從孔子的話里來的;「明年」也是從「數年」里來的,這樣用事,就不使人覺了。再說「詩可以教誨,然教誨必融化于詩中。」像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⑤燕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read•99csw•com燭者曰:『舉燭』。而誤書『舉燭』。」燕相得書,說「舉燭」為尚明,為舉賢。指誤解。束傳:韓愈詩:「《春秋》三傳束高閣。」
⑦張侯:指張耒。理窟:指富有理論。
(黃庭堅)《次韻文潛》:「水清石見君所知,此是吾家秘密藏。①」天社注:
北齊顏子推著。邢子才:邢邵字子才。沈休文?沈約字休文。
⒃色里膠青:《中州記》:「集弦膠,青色如碧玉。」
⑿養生之四印:任淵注:「謂忍、默、平、直也。」
⒄心王:佛教語,指藏識,能藏諸善惡種子。
至於「水中著鹽」是一種創作方法,好比「水中鹽味,色里膠青」,只看到水,看不到鹽,只看到青色,看不到膠。這是比方詩里用典故,融化在詩句里,讓人看不出來。
「微波喜搖人,小立待其定」。微波會搖動人在水中的影子,小立著等待波定后,人影就清楚了。
「水中鹽」之喻,卻具勝義。茲因天社之注,稍闡發之。相傳梁武帝時,傅大士翕作《心王銘》,文見《五燈會元》卷二,收入《善慧大士傳錄》卷三,有曰:「水中鹽味,色里膠青⒃;決定是有,不見其形。心王亦爾⒄,身內居停。」《西清詩話》所謂「釋語」昉此。鹽著水中,本喻心之在身,茲則借喻故實之在詩。元裕之本之,《遺山集》卷三十六《杜詩學引》雲:「前人論子美用故事,有著鹽水中之喻」云云。後世相沿,如王伯良《曲律?論用事》第二十一雲:「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覺。如禪家所謂撮鹽水中,飲水乃知鹽味,方是好手」;袁子才《隨園詩話》卷七雲⒅https://read.99csw.com:「用典如水中著鹽,但知鹽味,不見鹽質。」蓋已為評品之常談矣。實則此旨早發於《顏氏家訓?文章》篇,記邢子才稱沈休文雲⒆:「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也。」劉貢父《中山詩話》稱江鄰幾詩亦云⒇:「論者謂莫不用事,能令事如己出,天然渾厚,乃可言詩。江得之矣。」特皆未近取譬,遂未成口實耳。瑞士小說家凱勒嘗言:「詩可以教誨,然教誨必融化于詩中,有若糖或鹽之消失於水內。」拈喻酷肖,而放眼高遠,非徒斤斤于修詞之薄物細故。然一暗用典實,一隱寓教訓,均取譬於水中著鹽,則雖立言之大小殊科,而用意之靳向莫二。即席勒論藝術高境所謂內容盡化為形式而已(21)(參觀《管錐編》1312頁)。既貌同而心異(《史通》第二十八《模擬》(22)),復理一而事分(河南《程氏遺書》卷十四「明道語」)(23)。故必辨察而不拘泥,會通而不混淆,庶乎可以考鏡群言矣。法國詩人瓦勒里言:「詩歌涵義理,當如果實含養料;養身之物也,只見為可口之物而已。食之者賞滋味之美,渾不省得滋補之力焉。」正亦此旨。較水中著鹽糖,詞令更巧耳。言之匪艱,三隅可反。不特教訓、義理、典故等崇論博學,即雕煉之精工、經營之慘淡,皆宜如水中之鹽,不見其形也。(333—335頁)①文潛:宋詩人張耒字文潛。秘密藏?猶秘訣。
⑩澒(hòng哄)洞:相連不斷。
⑥濫觴:指江水發源小,如壞水泛濫,指王安石經義開始時影響不大。末派彌九縣:
山谷元祐元年《奉和文潛贈無咎》第二九_九_藏_書首雲④:「談經用燕說,束棄諸儒傳⑤。濫觴雖有罪,末派彌九縣⑥。張侯真理窟⑦,堅壁勿與戰;難以口舌爭,水清石自見。」天社注:「古樂府《艷歌行》:『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⑧」所謂「具上注」者,指此。山谷蓋重提十六年前舊語耳⑨。世故澒洞⑩,人生艱窘,拂意失志,當息躁忍事,毋矜氣好勝;日久論定,是非自分。其《贈送張叔和》雲⑾:「我提養生之四印⑿,百戰百勝,不如一忍⒀;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又《和斌老》第二首雲:「外物攻伐人,鐘鼓作聲氣;待渠弓箭盡,我自味無味。」皆即「口舌難爭,堅壁勿戰」之旨。《金剛經》所謂「無諍三昧」⒁,亦猶後來陳簡齋《葆真池上》名句所謂:「微波喜搖人,小立待其定」也。蓋山谷昔在王氏新學大盛之時,嘗向文潛進此言;今二人投老伺為逐客,遂復申前誡,豈論詩法哉。然誤會不僅天社。李似之《筠溪集》卷二十一《跋趙見獨詩后》早雲:「山谷以水清石見為音(吾字之訛)家秘密藏,其宗派中人有不能喻」;後來袁起岩《東坡集》卷一《題楊誠齋南海集》第二言,「水清石自見,變定道乃契。文章豈無底,過此恐少味。」是不乏錯認處世之無上呪為談藝之秘密藏者。幸其不能曉喻,否則強作解人,必如天社斯注之郢書燕說矣。夫山谷詩所言「秘密藏」,著眼於水中石之可得而見,諺雲:「水清方見兩般魚」也(外集《賦未見君子,憂心靡樂》八韻第二首:「水清魚自見」);《西清詩話》所言「秘密藏」,著眼於水中鹽之不可得而見,諺雲:「釀得蜜成花不見」也。天社等類以說,九*九*藏*書聞鼠璞之同稱⒂,而昧矛盾之相攻矣。
錢先生又指出這話的內容,《顏氏家訓?文章》里已經有了,即「文章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也。」用了典故好像不用,像是他自己說的心裡話。即如劉攽《中山詩話》,稱江鄰幾「嘗有古詩云:『五十踐衰境,加我在明年。』論者謂莫不用事,能令事如己出,天然深厚,乃可言詩,江得之矣。」「五十」兩句,像江鄰幾說心裡話,卻是用典。
「水清石見具上注。《西清詩話》載(疑是論或言字之訛)杜少陵詩行:作詩用事,要如釋語: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此說、詩家秘密藏也。②」按詩作于崇寧元年③。
⒇劉貢父:劉攽字貢父。江鄰幾:江休復字鄰幾。
(22)《史通》:二十卷,唐劉知幾的史學名著。
③崇寧元年:1102年。
⑾張叔和:黃庭堅的妹夫張塤字叔和。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寫景詩,后兩句里含有教訓,即做學問,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就是教訓,這個教訓就包含在所寫的景物中。
⒂鼠璞:《尹文子?大道下》:「鄭人謂玉未理者為璞,周人謂鼠未臘者為璞。」
(23)河南《程氏遺書》:程頤、程顥著。明道:程顥字明道。
錢先生指出水中著鹽的比喻,可以指兩方面:一方面是用典,把典故融化在語言中,使人不覺得在用典。一方面是含教訓,把教訓含在所寫的景物中,使人從所寫的景物中體會教訓。錢先生又舉出《管錐編》的1312頁講鮑照《舞鶴賦》:「眾變繁姿,參差洊(jiàn建,仍也)密,煙交霧凝,若無毛質。」這是說一群鶴在舞,九_九_藏_書有眾多的變化,有繁多的姿態,不整齊而仍密集,像煙霧的交凝,看不清毛,看不清鶴的體質。錢先生又說:「鶴舞乃至於使人見舞姿而不見鶴體,深抉造藝之窈眇,匪特描繪新切而已。體而悉寓於用,質而純顯為動,堆垛盡化為煙雲,流易若無定模,固藝人嚮往之境也。」即看到群鶴的舞姿,看不到群鶴的身體。這也同水中著鹽,能辨鹽味而看不見鹽,這是從味覺說;「若無毛質」是從視覺說。這樣,水中著鹽這個比喻,既可比把典故融化在語言里,使人不覺用典;也可比把命意含蓄在形象里,不加點明,使人通過形象有所體會;也可比寫作用來顯出體質來,是藝術家所嚮往的境界。
「水清石自見」,本于《艷歌行》的「兄弟兩三人,流宕在他縣。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賴得賢主人,覽取為吾綻(縫製)。夫婿從門來,斜倚西北眄(斜視)。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水清石自見」,叫夫婿不必疑心,自會證明他們與女主人是清白的。因此,「水清石自見」是指做人的一種態度,用忍耐沉默來對待,到時候是非自會明白。
末流瀰漫中國。九縣:九州。
⑨見上注:指見於上文元祐元年詩注。十六年前舊語:從崇寧元年上推元祐元年為十六年。舊語即「水清石見」語。
②西清詩話:宋蔡絛《西清詩話》見郭紹虞《宋詩話輯佚》。
⒁三昧:佛教語,指正定。
鄭賈向周人買璞,見鼠不取。指名不符實。
(21)席勒:十八世紀末德國戲劇家。
⒅袁子才:袁枚字子才。有《隨園詩話》十六卷,《補遺》十六卷。⒆《顏氏家訓》:
④元祐元年:1086年。無咎:晁補之,字無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