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六、修辭(一)博喻(1)

六、修辭(一)博喻(1)

青神注:「詩人詠花,多比美女,山谷賦酴醿,獨比美丈夫;見《冷齋夜話》④。李義山詩:『謝郎衣袖初翻雪⑤,荀令薰爐更換香。』」按引語見《冷齋夜話》卷四,義山一聯出《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野客叢書》卷二十亦謂此聯為山谷所祖⑥。《冷齋夜話》又引乃叔淵材《海棠》詩⑦:「雨過濕泉浴妃子⑧,露濃湯餅試何郎」,稱其意尤佳于山谷之賦酴醿;當是謂兼取美婦人美男子為比也。實則義山《牡丹》雲:「錦幃初卷衛夫人⑨,綉被猶堆越鄂君」⑩,早已兼比。(341—342頁)①酴醿:即荼縻花,薔薇科。
⑤謝郎:南朝宋謝庄,美儀容,嘗下殿時雪集衣,皇帝以為瑞兆。
⑥《野客叢書》:宋王楙撰,三十卷。
(2)
⑨用孔子反衛,見海子在錦幃中,以比盛開的花。《典略》:「夫人在錦帷中。」
②十如:即十個比喻,《諸法釋論》第十二舉十喻是: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虛空、如響、如揵闥婆城、如夢、如影、如九-九-藏-書鏡中象、如化。《維摩所說經?方便品》第二說「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于「無常」、「無堅」舉十喻是:如聚沫、如泡、如炎、如芭蕉、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浮雲、如電。八如:唐譯《華嚴經?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先後兩次舉八喻是: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水中月、如鏡中象、如焰、如化。六如:《金剛經》的「六如」流傳最廣,即:如夢、幻、泡、影、露、電。明代畫家唐寅自號六如,本於此。《華嚴經》鳩摩羅什譯本有「六如」,合真諦、玄奘、義凈、菩提流支四譯本的「如燈、如星、如雲」為「九如」。基督教詩將人生脆促,舉十多喻,即:如夢、如泡、如影、如露、如電、如雲、如枝頭花、如月下雷、如風中葉、如箭脫弦、如鳥過空等。即喻其短促、無常、永不復返。此處所釋據《談藝錄補訂》。《成唯識論》將心之虛妄舉如七喻。
後面三句,是用煙草、風絮、梅雨三種擾https://read.99csw.com人的事物喻愁,比「載不動」的深重之愁更加愁煩。還有用四種、五種東西作比的,錢先生謂之博喻。
⑦淵材:宋音樂家彭淵材,釋惠洪叔父。時洪覺范奇于詩,鄭元佐奇于命,淵材奇於樂,謂新冒三奇。
比喻俗謂打比方,在中國詩文中有悠久的傳統,《詩經》首篇《關睢》首句即以摯鳥求偶比喻男女間的愛情。這裏舉引黃庭堅的《觀王主簿家酴醿》,詠花以美男子何晏比喻它色白,以荀彧留香比喻它芳香,確實少見。因為一般常見的是以花與女子互相比喻。這一則主要是講博喻,即用幾樣東西來喻一種花,李商隱詩在修辭上早已採用這種方法,比如《牡丹》詩的頸聯:「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以晉代石崇以蠟燭代薪的富有,比喻牡丹的富貴;以荀令不必用香爐熏香,比喻牡丹的香氣,這裏他不僅用男性喻花,一反以往用美女喻花,而且同時用兩個男性喻一種牡丹。還是這首《牡丹》的首聯:「錦幃初卷read.99csw•com衛夫人,綉被猶堆越鄂君。」用南子在錦幃中比喻盛開的牡丹,又用越鄂君以綉被堆擁越女比喻含苞欲放的牡丹,以兩種女子的嫵媚姿態,比喻牡丹有盛開著的,有欲開的蓓蕾,錯落有致,形象十分生動。這裏還舉引彭淵材的《海棠》詩,一句用楊貴妃出浴之艷麗,喻其嬌羞;一句用何晏食湯餅汗出,面色更潔白,喻其色白。並用美女子、美丈夫兼比海棠的姿色,栩栩如生。此外,也有用三種東西作比的,如賀鑄的《青玉案》:「試問閑愁部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④《冷齋夜話》:宋釋惠洪(原名洪覺范)撰,十卷。
博喻是一連運用多種比喻,像佛教的「十如」就是。詩喻與禪喻有不少是相像的,所以古代詩壇嘗有「以禪說詩」者,如宋代嚴羽(《滄浪詩話》),明代鍾惺、譚元春(《詩歸》)等,並以讀詩為參禪。但禪與詩終究不同,禪可以借詩以證悟,一悟即可以「得魚忘筌」,不用喻了。用禪喻來解詩悟,一悟以後不能九*九*藏*書不用喻,喻成為詩的必要部分,沒有喻也就沒有詩了。詩悟與禪悟在豁然開竅這一點上有相同之處。譬如釋家喻法之生滅不止,或喻人的身體無堅無常,或喻心的虛妄,有如幻、如夢、如影、如泡、如電、如響、如露、如浮雲等等。詩家喻人生亦有「人生如夢」,「人生如朝露」(曹操《短歌行》),「人生如過眼姻雲」等等說法。西方神秘宗師普羅提納喻世之空妄,有「夢中境」、「鏡中影」、「水中像」的說法;古希臘大詩人平達喻人生有「影之夢」,普洛塔克申解釋說:「影已虛弱,影之夢更虛弱於影」,將影與夢重疊起來比喻人生,較釋家「如夢」、「如影」的平列比喻,更加有深意,亦「更為警策」。基督教詩文喻人生之脆促,是無堅無常,詩家喻人生危淺「如琉璃」亦喻其脆促,白居易有《簡簡吟》:
⑩用越鄂君用綉被堆擁著越女,以比喻牡丹之含苞初放。見西漢劉向《說苑?善說》。
③荀令:三國魏荀彧,字文若,《襄陽記》載:荀令至人家,坐處三日香九九藏書氣不歇,因有留香之說。
⑧指唐玄宗貴妃楊太真,曾於華清宮(在今陝西臨潼縣南)之溫泉沐浴。
《成唯識論》卷八①:「心所虛妄變現,猶如幻事、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水月。」則又非十如、八如、六如,而為七如也②。(《錢鍾書研究》32頁)①《成唯識論》:由護法等十大論師分論,釋世親之三十頌,後由唐玄奘合糅為十卷,是瑜珈一宗的精要。
②何郎:三國魏何晏,字平叔,面白皙,美姿儀,時有傅粉何郎之稱。
「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等。因此,無論說「十如」、「八如」、「七如」、「六如」等等,都是比喻一種不長久又不易捕捉的東西,意在嘆其玄妙,在這一點上,古今中外之釋家、文人的比喻互有發明。以上所講全部受益於《談藝錄補訂》。這類比喻的運用,在今日中國的民間,愈來愈由虛變實,如喻好景不長,是「兔子尾巴」或「秋後螞蚱」等等。
(黃庭堅)《觀王主簿家酴醿》①:「露濕何郎試湯餅②,日烘荀令炷爐香。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