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喻之二柄異邊

(五)喻之二柄異邊

作為一種修辭手法,無論明喻(直接比喻)、暗喻(隱喻)皆是只取兩個事物的一端(一邊)或一點相似作比,如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是取西施之美直接比喻;孟郊《曉鶴》:「似開孤月口,能說落星心」,是取口形似月,星形類心的暗比;這兩則就比喻這種修辭手法,又提出同喻異邊和喻之二柄的說法,皆是前人所未道及者。
②惠洪喻是指他的《和游谷山》:「我慚衰老亦作詩,譬如菌芝出朽木」(《石門文字禪》卷七),又《題珠上人所蓄詩卷》:「錄于文字,未嘗有意,遇事而作,多適然耳,譬如枯株,無故蒸出菌芝。」(同上卷二十六)等所用之「菌芝」喻。
一、喻之二柄說。錢先生在《管錐編》論《周易正義》的《歸妹》節里,對此有詳細論述:「同此事物,援為比喻,或以褒,或以貶,或示喜,或示惡,詞氣迥異;修辭之學,亟宜九*九*藏*書拈示。斯多噶派哲人嘗曰:『萬物各有二柄』,合採慎到、韓非『二柄』之稱,聊明吾旨,命之『比喻之二柄』可也。」二柄者,韓非謂刑德,殺戮之為刑,慶賞之為德,亦即賞罰或褒貶的意思。如黃庭堅《福州西禪暹老語錄序》之「蟲蝕木」喻,雖然句妙,卻非獨創,出自佛經《大智度論》的「設有好語,如蟲食木」,這個「蟲食木」是褒詞,喻「偶得成字」,而黃庭堅學得此喻,一雲「如蟲蝕木,賓主相當,偶成文爾」,與佛經原是褒詞同義,喻「偶成文爾」;一雲「少年迷翰墨,無異蟲蠹木」之「蟲蠹木」則為貶詞,同一個比喻,便有兩種極端不同的意義,這就是喻之二柄。又如《管錐編》中舉引兩例,即王充《論衡?自紀》中的「如衡之平,如鑒之開」,與諸葛亮的《與人書》中的「吾心如秤,不能為人作輕重」,皆以秤喻人無私心,read.99csw.com對人對事「公平允當」,屬褒誇之詞。而朱熹的:「這心之正,卻如秤一般,未有物時,秤無不平,才把一物在上面,秤便不平了。」(《朱子語類》)與清人周亮工的:「佛氏有『花友』『秤友』之喻,花者因時為盛衰,秤者視物為低昂」(《因樹屋書影》卷十),皆譏人的趨炎附勢,心的不平失正,秤喻又成為貶辭。比喻的二柄,也有用來指同樣的事物的,主要是寫變化,例如屈原的《離騷》,先是「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其「辟芷」與「秋蘭」都是以好的香的草為佩;後來「蘭芷變而不芳兮」,便變異其體,失去本性了;再接下去「覽察椒蘭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離」,椒蘭香草都已變壞,何況揭車、江離這些香草;最後在香草均已變惡之時,「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惟有自己有瓊佩之美了。同是蘭蕙一個比喻,在一篇文中九-九-藏-書始為香草,后變醜惡,由褒至貶,亦為喻之二柄。
④二柄:戰國時哲學家慎到提出二柄是「威德」,韓非提出的二柄是「刑德」,這裏所說二柄不是指此,而是借指同一比喻的或褒或貶。
《豫章黃先生文集》①卷十六《福州西禪暹老語錄序》雲:「蓋亦如蟲蝕木,賓主相當,偶成文爾。」惠洪喻本東坡《次韻呂梁仲屯田》②:「空虛豈敢酬瓊玉,枯朽猶能出菌芝」;山谷喻本《大智度論?如是我聞總釋論第三》③:「諸外道中,設有好語,如蟲食木,偶得成字。」山谷此處以「蟲蝕木」為褒詞,而《山谷內集》卷八《次韻冕仲考進士試卷》:「少年迷翰墨,無異蟲蠹木」,又以為貶詞,一喻之兩柄也④(呂居仁《東萊先生詩集》⑤卷十一《贈益謙兄弟》:「爾來所為文,宛轉蟲蛀木」,亦褒詞)。
(黃庭堅)《次韻答斌老病起獨游東園》第一首:「蓮花生淤泥,可見嗔喜性read.99csw•com。」
③《大智度論》:龍樹菩薩撰,秦羅什譯,百卷。釋《大品般若經》者。
⑤《東萊先生詩集》:宋呂本中(字居仁)撰,二十卷。
(582—583頁)
「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天社注亦引《維摩經》。蓋前兩詩謂花與泥即,后詩謂花與泥離;言各有當,同喻而異邊之例也。(322頁)①《豫章黃先生文集》:黃庭堅(號山穀道人)撰,三十卷。
二、同喻異邊。即同一個比喻,可以比作多種意義,如月,可取其彎如眼、如眉、如弓,圓如面、如團、如餅,明如鏡、如水、如目,等等。黃堅庭《次韻答斌老病起獨游東園》有「蓮花生淤泥」句,任淵注引佛經,說蓮花本性喜歡淤泥,這是花與泥近;另一首《次韻中玉水仙花》有「淤泥解作白蓮藕」,也是花與泥近;而《贛上食蓮有感》雲:「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則將蓮與泥分離了。但是無論花近泥或是花離泥,都比喻九-九-藏-書得當,就是同喻異邊。西方文學中同喻異邊的例子不少,《談藝錄補訂》中例舉古希臘詩人稱蝸牛為「戴屋者」,英國古小說將埃及婦女「足不出戶」比作「蝸牛頂屋,不須臾離」,法、意詩人則用蝸牛譏諷比喻「墨守之自了漢」和「戀家鬼」,中國古時將蝸牛戴屋而行,看作是「曲謹庸懦之象」,如清陸世儀《五蟲吟和陸鴻逵》之四《蝸以牛名》雲:「引重原從利物稱,如君只足戴家行」(《桴亭詩集》),「戴家」即蝸牛。英國十七世紀玄學詩派的宗祖約翰唐善於取譬,稱頌「蝸牛戴殼之無往而不自適」。
皆取蝸牛作比喻,其中有褒有貶,也有無所謂褒貶的,都是同喻異邊的好例子。
天社注引《維摩經》⑥:「高原陸地,不生蓮花,卑濕淤泥,乃生此花。」按是也。
《次韻中玉水仙花》第二首:「淤泥解作白蓮藕」,天社無注。《贛上食蓮有感》:
⑥《維摩經》:佛經《維摩詰所說經》之略稱,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