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圖書館不是藏珍樓

五、圖書館不是藏珍樓

我第一次去美國的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的圖書館。按理說我是一個外國人,也沒有介紹信,什麼證件都沒有,可並沒有人查問,書庫照樣可以進。圖書館從清晨開到夜半,只要你有精力,可以從早干到晚,而且它的條件非常好,裏面有沙發,旁邊就是小吃店,累了餓了可以歇一陣再繼續,那你一天能收穫多少?而且裏面那些關於中國的書,包括港台的書、大陸出版的書,報刊、雜誌,幾乎都有。可是我們這裏呢?國外的書看不到,港台的書也看不到。我在歷史所的時候,借台灣「中央研究院」的期刊,得寫個申請讓黨委特批,誰願意去找那麻煩?這等於我們在思想上自我封閉了。別人的都不看,關起門來就看自己的那一點,好比一個足球隊整天關起門來自己練,人家怎麼打法你都不知道,這種球隊出去能打得贏嗎?既然社會主義在理論上先天就比資本主義優越,他都不怕你,你為什麼怕他呢?
那時候英國領事館離學校不遠,領事館里的閱覽室可以隨便進,一般只有三四個讀者,九-九-藏-書而且閱覽室的人挺殷勤,還給你倒一杯茶。1939年秋天,就在我離開貴陽的前兩天,希特勒進攻波蘭,二戰開始了。英國領事館里有各種英文的報紙雜誌,當時我們對戰局也很關心,常過去翻看。有一份London Illustrated News(《倫敦畫報》)報道戰局,有很多照片。1940年6月,法國投降,希特勒佔領了巴黎,戴高樂跑到英國繼續打仗,叫作「自由法國」(後來叫作「戰鬥法國」)。其實戴高樂在法國地位並不很高,原是陸軍部一個局長級的人物,不過他提出一個新的戰術觀念很有名,認為未來作戰主要是機械化的機動戰,而不是像一次大戰那樣打壕塹戰,挖個深溝,擁有機關槍把守敵人就過不來。二戰時大規模使用坦克,可以到處跑,所以打的是運動戰。德國打敗法國以後有個「海獅計劃」,準備過海打英國,先是大規模地轟炸,每天都是幾千架飛機,連續轟炸了三個月,倫敦的居民都住在地鐵里,那些情形《倫敦畫九*九*藏*書報》上都有,有照片也有圖畫。當時英國只有八百架戰鬥機,數量上遠遠少於德國,可都是當時最先進的,一種噴火式spitfire,一種颶風式hurricane,性能非常優越。而且英國還有一種秘密武器是雷達,在「大不列顛之戰」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德國終於沒有能過海。這些都是我從領事館的閱覽室里看到的,一方面增加了實事知識,另一方面,不自覺地就吸收了許多現代報刊的應用英文。
我們那時候有好幾條路徑可以提高英文,一個是跑到外文系圖書館借英文小說。記得有個同學問我:「你看了多少本?」我說看了二十本吧,他說:「二十本不夠,得三十本。」後來我們發現,讀英文小說不要看英美人寫的,而要看其他國家的作品翻譯成英文的,比如法國人大仲馬、小仲馬、莫泊桑的,或者俄國人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的,那些作品被翻譯成英文就容易得多。還有一條路,就是看英文雜誌。聯大有個雜誌閱覽室,國內國外的期刊雜誌總有兩三百種的樣https://read•99csw•com子,沒事了就可以到裏面翻一翻,跟逛書店一樣,可以吸收很多東西。其中我有興趣,而且現在還記得很清楚的,比如Apollo,關於美術史的,裏面插圖非常精彩——其實學校里沒有美術史的專業課,可那種雜誌閱覽室里也有。還有一本雜誌,名字是Etude,是法文的音樂史雜誌,介紹很多古典音樂。有一篇文章給我印象很深,講Schubert(舒伯特)的歌Erlknig(《魔王》),那是一個德國民間的傳說。一個小孩病得很重,父親抱著他騎馬去看醫生,晚上風吹得很緊的時候,忽然有一個魔王出現勾引那個小孩,後來那個小孩就死了。這個歌我在北京就知道,是歌德的詩,可是一直沒找著,看見那本雜誌上有,趕緊抄了下來。這些條件後來就再沒享受過了。我在歷史所那麼多年,牌子也是「中國科學院」,按理說條件應當很豐富,結果反倒不如聯大的時候。
聯大有個大圖書館,每個系也有自己的圖書館,這在戰爭期間是很難得的。所有圖書館read•99csw•com全部開架,學生可以自由進書庫,願意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待一整天也沒人管。有的書看著名字不錯就拿出來翻翻,如果覺得沒意思,又給擱回去,有的非常感興趣就借出來,如同浸泡在書的海洋里,那享受真是美好極了。解放后我在歷史研究所工作了三十年,做了研究員也不能進書庫,要看書的話得在外邊填條,然後交給圖書館管理員去拿。有一次我跟管書庫的人商量,我只查一個材料,但不知道在哪本書里,你讓我進去翻一下,不必來回填條換書,太麻煩了。其實那時候我年紀挺大了,都五十多歲了,他「恩准」我進去查書,還拿個手電筒,緊盯在我屁股後面,似乎唯恐我在裏面偷書,或者搞破壞。這種監視讓我覺得異常尷尬,很不舒服。現在的國家圖書館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許多館室不能入庫,先在外面填條,限借三本,也許只給你找出一本來,翻翻可能還不是你想要的。得,這半天等於瞎耽誤工夫,翻了一本沒用的書,時間就報廢了。
我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碰見過一個美籍華人居密,她是國https://read.99csw.com民黨的元老、司法院院長居正的女兒。她說她去南京找材料,借書麻煩極了,借檔案就更麻煩,結果待了七個月,所看到的內容抵不上在美國圖書館看一個月。我深有同感。我們手續太麻煩了,如果書庫能隨便進,就跟逛書店一樣,左翻一本右翻一本,那一天能看多少?雖然不是所有書都仔細看,可是信息量就非常大了,需要哪本可以再看哪本。如果不能進書庫,借什麼書得填條請他給你拿,一天又能看多少?我覺得這跟我們的指導觀念有關。圖書館的作用是什麼?應該是盡最大的可能把書讓大家看到。可是按照我們現在的觀點,圖書是國家的財富,我們要盡量地把它保護好,越翻越爛怎麼成?所以就千方百計地盡量少讓人看,或者不讓人看,這在無形之中,使我們國家在吸收知識方面落後了。圖書館是為傳播知識設立的,著眼點不應當是建多少高樓、收藏多少圖書,而應當是怎麼才能讓這些書流通,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如果這一點不考慮的話,圖書館變成了藏珍樓,唯恐被人家摸壞了,這就失掉了它最初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