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節義廉退,顛沛匪虧。

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節義廉退,顛沛匪虧。

在很多時候,只用一個仁字就代表了五德,例如孔子在《論語·里仁》一篇里說:「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君子在一餐飯這樣短的時間里,也不能離開五常之德,于造次顛沛之間,更是如此。「顛」是狼狽困頓,「沛」是跌倒傾仆,「顛沛」合用比喻人的生活動蕩困苦,人生挫折困頓的狀態。
在此四句中,「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俱全。但「仁」統四端,有了「仁」才有「義禮智信」四德,所以仁佔五德之首。日本人五德中做到了四個,偏偏缺少仁德,所以日本這個民族雖然傳統文化繼承得好,「義禮智信」都做到了,但始終都不九九藏書能如願以償的執世界文化之首,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普通人的愛是有條件的,是以感情為基礎的。喜歡就愛,不喜歡就不愛,所以愛字裏面有心。簡化漢字的愛乾脆連心也掏去了,赤|裸裸地告訴人愛是空心的、假的,信不得。慈則是愛的升華,是沒有條件的愛。母親疼愛兒女是無條件的,這種愛就是慈,所以稱母親為慈母。
「義」是孟子學說的核心,也是孟子一生追求的目標。孔子說「殺身成仁」,孟子說「捨生取義」。「大義凜然」是孟子做人的標準之一,雖有敵軍圍困,只要「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廉」指一read•99csw.com個人有操守,不苟且,在五常中代表「智德」。「退」的意思是謙退、謙遜、禮讓,是「禮德」。
氣節、正義、廉潔、謙遜這些品德,
這四句的白話譯文,意思就是:
這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不能丟掉。
「節義廉退」說的是五常之德除仁以外的其餘四德「信義智禮」。「節」的本義為竹節,竹子可以被剖開,但其中的節不會扭曲,由因引伸為氣節、操守,所謂「君子竹,大夫松」,說的是人應該有所守而不變。這裏用「節」來代表五常之中的信德。
對人要仁愛,要有同情心,
即使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不能虧缺。
這四句話合https://read.99csw.com在一起,講了「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首先說的是仁德。仁慈就是仁德,仁是體,慈是用,表現出來就是愛心。能夠不講條件的博愛就是慈,慈的本體就是仁,它們是一體三面,同出而異名。仁是五德之首,是孔子學說的核心,也是孔子一生追求的根本。《論語》二十篇中有「里仁」一篇,專門談仁的體和用。
孟子舉了「孺子墜井」的例子,一個人看到有孩子掉入井裡,他瞬間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救人,根本沒考慮是否有獎金,是否受表揚之類的條件,這就是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是孟子「性善論」的基點。
仁是抽象的哲學概念,不能離開具體的事項九_九_藏_書空對空地討論,所以孔子舉了幾個例子加以說明。例如「仁者愛人」,有愛心,能夠愛人、愛物就是仁,這是孔子不得已的說法,因為愛畢竟還不是仁的全部境界和內容。中國有一句話,叫作「博愛謂之仁」,有人說這是孔子說的,其實這是唐朝韓愈說的,不是孔子的話。
「造次」的本義是倉促、匆忙,引伸義為草率、輕忽、唐突。人在忙亂倉促、來不及思考的時候,仁德所表現出來的慈愛、惻隱之心也不能夠離開、不能夠拋棄,就是「造次弗離」。
「隱惻」也稱為惻隱,是見人遭遇不幸而心有不忍,是仁慈之心的表現,所謂「惻隱憐人謂之慈」(《賈子道術》)。如果分開來解字九九藏書,「痛之深為隱,傷之切為惻」。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盡心上》) 做人的標準以惻隱之心為首,沒有惻隱之心就不是人,這並不是孟子在罵人,事實確是如此。
古代國家的特使出訪,手中都要持著一根竹子做的「旌節」,人在旌節在以象徵國家的主權與尊嚴。西漢的蘇武,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流放到北海牧羊十九年,漢昭帝時才被迎回中原。蘇武鬚髮入雪,手中高舉著那根旌節回到長安,被傳為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