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概說

第一章 概說

1.2.2研討的對象是書面語言
在歷史上,文言有個對立面,是「白話」。兩者通常是和平共處,少數時候也曾或明或暗地表現為衝突。白話比現代漢語的年歲大多了,自然同文言更會有拉不斷扯不斷的關係。關係深,研討文言就不能不看看白話;或者說,要多看看白話,文言的面貌才可以更清楚。此外,與文言相比,白話和現代漢語是同族近親,為了更清楚地認識現代漢語,我們也不能不了解白話。白話是什麼?包括哪些內容?怎樣出生和發榮滋長?同文言和現代漢語是怎樣的關係?這一系列問題,想解決,也要對白話的各個方面有個清楚的認識。這本書的用意,正如書名所示,就是介紹同文言和白話有關的一些知識,研討同文言和白話有關的一些問題。
文言和白話,實物是古已有之,名稱卻是近幾十年來才流行的。兩個名稱相互依存,互為對立面:因為提倡照口語寫,所以以傳統為對立面,並稱作文言;因為一貫用脫離口語的書面語寫,所以以革新為對立面,並稱作白話。文言,意思是只見於文而不口說的語言。白話,白是說,話是所說,總的意思是口說的語言。兩者的內涵和關係相當複雜,以下分章節解說。
這樣限定範圍,有幾種理由。其一,最明顯的,簡直像是不成理由的理由,是標題的意義。文言不用說,早的從甲骨文、九_九_藏_書金文起,晚的到章太炎、王國維等人的筆下止,都是書面上的;而且,至少從秦漢起,所有寫出來的都是同口語分道揚鑣的。白話呢,顧名思義,應該同於有聲語言,可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是寫下來的文字,如宋朝稱為「話本」的,是「寫在本子上」的口說的故事;稱為「語錄」的,是「錄下來」的口語;總之都成了書面語言。這種書面語言是否可以看作有聲語言的寫照?也許可以,或者大致可以,不過無論如何,我們總不能由它推知有聲語言的確切情況,就是說,難於知道說話人的話,比如趙州和尚、朱文公等的話,究竟是什麼韻味。有聲語言鞭長莫及,我們只好安於在「書面」上作文章。白話不能離開書面的情況,到近年就更為明顯。「五四」時期的文學革命,舉出白話以反對文言,用意是不再用文言寫,而改用白話「寫」,寫出來的稱為「白話文」,後來有些人稱為「語體文」,總之都是「文」,所以也是指書面上的。其二,這本書想研討的事物是「文獻」,無論文言還是白話,都是圖書館里能夠找到的,所以不能不是書面上的。其三,有聲語言的演變史客觀存在,其情況,由書面語言可以推知一點點,如古無輕唇音,就是有學術價值的發現。可是把這類發現加在一起,我們終於不能推知,讀《詩經》第一篇《關九九藏書雎》,孔子的聲音究竟是什麼樣子;到不同的地域,如吳越,不同的時間,如漢初,究竟有什麼變化。這方面的問題太複雜,太專門,不是研究古音的人不容易入手;還有,即使有所得,一般人也苦於沒有興趣,用不上。其四,還有近於實用主義的理由是,有聲語言的演變如水之就下,非人力所能左右;書面語言就不然,而是人多多少少可以有點自主性。這樣,了解了書面語言的情況,我們就容易以過往為鑒,發揚其所長而放棄其所短,就是說,可以學以致用。總之,根據以上種種想法,從下一章起,文言用不著說,就是白話,不管是古的還是今的,本書都是指文人筆下寫出、印在紙面上的,也就是所謂書面語言。
1.1解題
文言,早期的,也許離口語很近,或相當近。白話,如上文所說,就是口語。這樣,所謂文言和白話,就牽涉到與有聲語言的關係問題。我們都承認,文言和白話同樣是語言。語言是交流(書面語言有時只是記錄,如不準備給別人看的日記就是)情意的工具。工具要通過物質形式起作用,如桌椅是通過木材之類起作用,刀斧是通過鋼鐵之類起作用。語言的物質形式有兩種:訴諸聽覺的是聲音,我們稱為有聲語言;訴諸視覺的是文字,我們稱為書面語言。兩者相比,有聲語言是基本,因為從出生的早晚方面說,它是read•99csw.com老大哥,文字是弟弟;還有,更重要的,文字近於複製品,就是說,它是用形狀表現「聲音」,所以書面語言是可以甚至應該念出來聽的(說應該,因為有時候事實並不如此,如靠後的文言就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未嘗不可以說,書面語言是有聲語言的補救力量,因為,在沒有錄音設備的時代,有聲語言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想保存,就不能不靠長壽的書面語言(時間過長就只能保存意義,難於原樣保存聲音)。兩者的關係就是這樣難解難分。但是既然各立門戶,它們的內容就必致有所不同。不同程度的深淺主要決定於文字的性質,如英語是拼音的,不同的程度淺;漢字不是拼音的,不同的程度深(更多地表現在文言方面)。就漢語說,重要的不同是,有聲語言缺少凝固性,它既隨著不同的時間變(如韓愈學司馬遷,卻一定不全懂司馬遷的口語),又隨著不同的空間變(如河北人一定不全懂江南人的口語);書面語言就不然,而是有相當的凝固性,就是說,可以不很受時間空間的影響,因而十九世紀生在廣東的康有為,同樣可以看懂紀元前陝西人寫的《史記》。凝固性是不是優越性?很難說,如不很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好,但它同口語脫節,於是就必致脫離群眾,這就不能不說是缺點了。此外,兩種語言還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同點九九藏書,這裏只舉一種,是關於各用其所長的。有聲語言用聲音表意,它就可以借聲音的高低、長短、韻味等來表現不同的意義和情調。舉個突出的例,看演出,台下喊「好」,聲音短促是正面的,拉長就會成為反面的,所謂「倒好」,這用文字就不容易表現出來。又如說「他行,不用找我」,如果「他」字說得特別重,意思就和字面相反,這用文字也難於表現出來。但書面語言也有它自己的優越性,是可以利用形狀數量的大大超過音節數量,做到分工較細。如「越劇」和「粵劇」,「有益」和「友誼」,文字分得清清楚楚,有聲語言就合二為一,不靠上下文來幫忙就分不清。我們研究語言,因為目的不同,範圍不同,對於聲音和文字,有時要兼顧,而常常是有所偏重。這本書研討文言和白話,是不得不更退一步,撇開有聲語言不管,只對付書面的。
1.2.1研討的意義
我們現在用的是現代漢語。可是現代漢語旁邊坐著一位「文言」。它聲名和勢力相當大,就是不同它交往的人也知道有它。這有很多原因。主要原因是我們的文獻庫藏,時間超過三千年,絕大部分是用它記錄下來的。你要開庫探寶,它是鑰匙,你不用它就進不去。其次,文言和現代漢語雖然差別很大,卻又有拉不斷扯不斷的關係。一方面,兩者同源異流,現代漢語,不管怎樣發展變化,總不能read•99csw•com不保留一些幼兒時期的面貌,因而同文言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相似之點(表現在詞彙和句法方面)。另一方面,兩千年來,能寫作的人表情達意,慣於用文言,這表達習慣的水流總不能不滲入當時通用的口語中,因而歷代相傳,到現代漢語,仍不能不摻雜相當數量的文言成分。此外,還有不少的人認為,專從表達方面著眼,文言的財富比現代漢語雄厚,現代漢語想增加表達能力,應該到文言那裡吸收營養;少數人甚至認為,如果不能吸收,現代漢語就寫不到上好的程度。總之,因為有以上的情況和想法,所以大家都承認,我們應該重視文言,通過它來繼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至於用什麼辦法重視,那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主張應該學會它。就目前說,這種主張勢力不小,最明顯的表現是中小學照規定在學,許多出版社在大量印文言典籍,以供有興趣的人讀。但是,又有些人,也許數目更多,其中不少還是通文言的,對文言的態度就不是全力支持,而是,或者承認有價值而不贊成人人學,或者認為學它會得不償失,或者乾脆反對鑽故紙堆,如魯迅先生有個時期就是這樣。對同樣的事物看法不同,這反映有關文言的問題是相當複雜的問題。如何解決?還有,假定如有些人所想,有用,如何利用?顯然,解決和利用之前,先要對文言的各個方面有個清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