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 行文借鑒

十 行文借鑒

(1)這樣的新療法應該公·諸於世。
用現代漢語寫文章,能夠從文言里得到什麼助益嗎?有人說,不但無益,反而有害。以中學階段為例,有的學生語文程度不高,使用現代漢語還拿不穩,念了一些文言,於是拿起筆來文白攙雜,弄得非驢非馬。想來這是事實,但應否歸咎於學文言卻還要分析。我個人看,這現象的根源恐怕是:一、現代漢語沒有學好,不能隨心所欲地表意;二、還不了解文白的關係,甚至錯誤地認為,攙用一些文言可以抬高現代文的聲價。但這現象也可以說明一種道理,就是想要古為今用,必須今已經通了,對古也有相當的認識。因為文言尚未學會,你就不知道它有什麼優缺點,也就不能借之為鑒;現代文不通,沒有定形,你就不能以之為本,來吸收身外的營養。由此可見,所謂行文借鑒,在學習文言的進程中是後期的事。後期,卻並非不重要,因為既然要學,就總會有後期;又,如果有提高現代文的作用,我們就沒有理由不重視它。用現代漢語寫文章,以文言為借鑒,做法當然不出兩個方面:一是正面的,取其優點;二是反面的,避其缺點。取,避,先要知道什麼是優缺點。尤其要注意的是如何取,如何避。寫文章,偶爾引一兩句子曰、詩云之類,以增強內容的分量,當然可以,但這引文還是以文言的面貌出現,沒有「化入」現代文,並不是本文所謂借鑒。另一種情況是,興之所至,隨手抓來一些文言詞語,放在現代文里,圓鑿方枘,文白不能水乳|交融,更不是本文所謂借鑒。借鑒,要取其神而遺其形;或者偶爾採用少數詞語,這雖然是取形,放在現代文里卻順理成章,能夠更恰當地表意,像魯迅先生的有些作品那樣,當然也未嘗不可。總之,要把來自文言的東西「融會」到自己的筆下,而不是「攙雜」在自己的文章里。
4.寫情寫景長於造境。文言里有不少大家熟悉的名句,如文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詩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雲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詞的「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曲的「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都能用少數文字點染,畫出一種優美的境界。現代漢語或者由於不注意,或者由於句法鬆散、冗長,已經不大有這種本領。能不能以文言為借鑒,在這方面有所創造呢?這就有待于作家們努力了。
再說表達方面。寫文章是為抒情表意https://read•99csw.com,所以能夠「辭達」就好。可是有些人不以此為滿足,偏偏要字面上不同凡響,其結果是既不平實,又不自然。這也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極力求古奧。舊時代的讀書人,幾乎都厚古薄今,人是古的好,文章也是古的好。像明朝的前後七子就更加厲害,主張文必秦漢。其實所謂學秦漢,也只是多用些古字,多用些怪句式,結果是詰屈聱牙,生硬彆扭。一種是在詞句方面講究氣勢,如唐宋以來的有些大家的有些篇章,讀起來像是音節鏗鏘,仔細吟味,總覺得在形式方面用力過多,不是以內容說服人,而是以腔調嚇唬人,不像讀樸實自然的文章那樣心平氣和。一種是極力造作,避熟就生,以求出奇制勝。像明朝晚年竟陵派的文章就是這樣,拿到手裡,想讀,卻不能順流而下,甚至不反覆捉摸就不知道說的是什麼。
我們現在講讀文言,一般說,目的並不包括學會寫。這倒不是完全因為學寫太難,而是主要因為應該用現代漢語作交際工具。當然,不要求寫並不等於禁止寫,有的人喜歡讀,讀多了,資本逐漸雄厚,有時見獵心喜,也順口哼哼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在只給自己看的什麼文字里,如日記,或者只給與自己有同好的人看的什麼文字里,如信札,完全用文言寫,自然也未可厚非。這樣練習使用文言,對學習文言或許還有些好處,因為會有助於熟悉、鞏固。但這終歸是少數人足不出戶的事,說話或寫作,經常是給很多人聽、很多人看的,為了意思能夠順利地傳達,我們必須用現代漢語說,用現代漢語寫。
三、引為教訓
(12)我是·老·驥·伏·櫪,幹不了什麼了。
(6)學數學更要按·步就班地來,不能三級跳。
(11)有些貨脫銷已久,卻無人·問·津。
一、避免誤用
7.聲音和諧。這比較多地表現在駢體,尤其是詩詞方面。辦法是調平仄、用對偶和押韻。我們寫現代文,一般用散體,似乎與聲音和諧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不然,尤其是調平仄,在散文里也未嘗不重要。比如平行的兩句,都是平聲或仄聲收尾,就不如用一平一仄或一仄一平收尾;在一句里,比如達意要用四個字,而兩種說法都通順,與其用平平平平或仄仄仄仄,就不如用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當然,希望散文|做到聲音和諧,要求像是高了些,細了些。但這情況還可以從另一面看,辨別聲音和諧的能力、喜歡聲音和諧的愛好是人本來有的,只要動筆時多多注意,養成修辭的習慣,即使不能句句抑揚頓挫,但做得好一些還是不難的。https://read.99csw.com
任何人類創造的事物都有好有壞,文言作品自然也不能例外。好壞的情況相當複雜,就汗牛充棟的大量典籍說,有的很好,有的很壞,有的大醇小疵,有的很少可取,有的瑕瑜互見,有的可上可下;就一種書或一篇文章說也是說樣。有好處,我們要容納;有壞處,我們要唾棄。但唾棄的辦法是消極的,不如更進一步,了解壞處的所以然,把它當作反面教員,引為鑒戒,以期不在現代文里蹈其覆轍。
上面說過,文言與現代漢語有待承關係,所以現代漢語里有不少東西,到現在還有明顯的來自文言的痕迹,其中最突出的是成語。這類東西,比喻說是進口的,有人還不很熟悉其用法,因而使用時就可能出錯。如下面的例就是。
6.注意句法整齊。文言作品著重修辭,辦法比較多。有些比較瑣細,可以從略;這裏只想談兩個方面,句法整齊和聲音和諧。所謂句法整齊指字數相同(少數只是相近)的語句的重複。又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散行,如「寺西有園,多饒奇果,春鳥秋蟬,鳴聲相續。中有禪房一所,內置祗園精舍,形制雖小,巧構難加。」(《洛陽伽藍記》)二是對偶,如「遙衿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滕王閣序》)三是排比,如「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諫逐客書》)這樣運用整齊的句式表情達意,我們讀了會感到內容更切實,更顯豁,而且形式上有迴環往複之美(其中有音韻美的因素)。現代文想照貓畫虎自然有困難,但是在適當的地方酌量用一下,是一定會起不小的修辭作用的。
3.由修辭的角度看,鍊字的工夫深。在這方面,文學史上流傳的故事不少,如「僧敲月下門」,「春風又綠江南岸」,「紅杏枝頭春意鬧」之類,雖然過於在這上頭耗費精力難免有捨本逐末之嫌,但是認真求好,不草草了事的寫作態度還是可取的。
取其神而遺其形,如果能夠做到,水乳|交融沒有問題。問題是採用少數詞語,要怎麼樣才是「融會」而不是「攙雜」。情況千變萬化,很難具體說明。勉強說,可以用耳朵作個尺子,量一量,凡是聽起來生硬,明顯覺得不像日常說話(包括談論學術問題)的,是「攙雜」而未「融會」,反之是已經「融會」而不是「九九藏書攙雜」。自然,這也要聽的人有現代語文的普通修養才成。
(4)以為可以如願以償,結果是黃·梁夢一場。(5)人人積極主動,·日·以·繼·夜地干。
(7)要動腦筋,闖新路,不要總是·固步自封。
就詞語說,寫現代文,來自文言的助益有兩條路徑。一是直接輸入,像一些老前輩作家,文言資本雄厚,下筆隨手拈來,文中有時出現文言詞語,就是這樣。初學,文言資本有限,在這方面不能學,也不必學,因為弄不好會畫虎不成反類狗。另一條路是間接輸入,就是熟悉文言之後,寫現代文,選用詞語可以面較廣,意較確,因為現代漢語的詞語,絕大部分與文言詞語有傳承關係,熟悉文言詞語的底細,使用時就容易量才為用,左右逢源。
5.委婉。這也是文言中常見的一個特點。表現在多方面,由謙稱到避諱等等都是。其中不少是封建社會的糟粕,如上書一定要說「死罪死罪」之類。但也有一些,如《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資治通鑒》卷六十五:「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都是意思很真率而話說得很委婉,顯得比直說巧而得體。現在,需要這類辭令的機會大概不多了,不過在適當的場合,直說顯得粗野莽撞的時候,學學文言的這種手法還是有好處的。
集缺點之大成的是元明以來的八股文,用欽定的格式起承轉合,代聖賢立言,表面頭頭是道,骨子裡卻強詞奪理,虛誇疲弱。幸而現在讀這種文體的人很少了,謬種不至原樣地流傳;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借屍還魂的危險還是可能有的,所以至少為了防患未然,以文言中的嚴重覆轍為鑒戒還是必要的。
學文言,正面學其優點,可走的路還有很多,只要細心摸索,不難由以上的例類推而得之。
8.風格的百花齊放。寫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風格。現代文自然也是這樣,但沒有在文言作品中表現得那樣顯著。風格是作家的才能、學識、性格、興趣等在文字上的表現,像是不可學,其實不然。蘇東坡的文章以奔放流利見長,有人說這是得力于《莊子》,還有人說是得力于《華嚴經》,如果是這樣,那就是學習他人的風格以形成自己的風格。學風格還可以兼采眾長,不主一家。學習某作家的風格,化入自己的筆下,這自然是比較難的。但多用心,慢慢來,點點滴滴地吸收還是容易做到的。比如我們已經熟讀了先秦的主要典籍,體會到《論語》的風格是樸厚,《莊子》是飄逸,《荀子》是謹嚴,等等,然後可以就自己的https://read.99csw.com性之所近,心之所好,在自己的文章里,先是有意地模仿,以後漸漸成為習慣,就會不知不覺地得其神理。我國舊時代作家如林,各有各的風格,多體會,多學習,結果就會如蜜蜂的雜采而釀成自己的蜜,收穫是不可限量的。
先說內容方面。文言作品是舊時代的人寫的,舊時代的人,思想受舊時代的影響是自然的,對此,我們不應該苛求。但是提筆寫作,不管你舊到什麼程度,總要有所信,有些見識,並且能夠說得合情合理。有些作品不是這樣,而是內容很貧乏,專在文字上耍花樣。這又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極力求穠麗,修飾鋪張,像隋朝李諤所批評:「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由漢朝起直到初唐,不少賦和駢文就是這樣。一種是虛張聲勢,「嗚呼」「盛矣哉」一大堆,由表面看像是有所感而發,慷慨激昂,煞有介事,仔細一推敲,卻完全是背誦老調,毫無新意。像呂祖謙的《東萊博議》和其他人的一些史論就是這樣。一種是無病呻|吟,心中本來沒有實感,飽食之餘,附庸風雅,也裝腔作勢地說說愁,抹抹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扮演。像有些男作家寫《寡婦賦》和《閨思》之類就是這樣。
2.詞彙豐富,表達方法變化多。這種特點也是很容易覺察的,比如同是一千字的文章,統計用詞的數目(重複的不計),文言比現代文一定多好多;表現相類的意思,文言可用的形式也比現代文多。多,其結果不只顯得靈活,而且常常能夠更確切,所以值得仿效。
學會文言有助於選用詞語,這雖然是事實,卻很難證驗,很難在做法方面講出什麼具體道道來。那麼,還有什麼能言傳的值得借鑒的呢?也還有一輩。這可以分作三個方面說:一、避免誤用,二、吸取優點,三、引為教訓。
(3)主犯坦白交·待了罪行。
(2)我們植樹大隊于下午五時凱·旋而·歸。
例(1),「諸」是「之於」的合音,說「公諸于」,等於說「公之於于」,當然是錯的。例(2),「凱旋」是唱著勝利歌回來,以下加說「而歸」,等於說兩次「回來」,不妥。例(3),「文待」應作『交代」,這用的是《左傳》庄公八年「及瓜而代」的典故。例4),「黃梁」應作「黃粱」,這用的是唐人小說沈既濟《枕中記》的典故:一個姓盧的讀書人在邯鄲客店枕著呂仙翁的枕入睡,享盡榮華,及至醒來,「主人蒸黍未熟」。「黍」是「粱」,不是「梁」。例(5),「日以繼夜」的意義是用白天繼續夜裡,也就是夜裡干不完,白天接著干,自然不合情理;應該說「夜以繼九九藏書日」。例(6),「按步就班」應作「按部就班」,「部」「班」都是總機構之下的小單位,「步」不是。例(7),「固步自封」應作「故步自封」,這用的是《莊子·秋水》壽陵餘子往邯鄲學行不成,「又失其故行」的典故,「故」是舊有的意思。例(8),「一步一趨」應作「亦步亦趨」,這用的是《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的典故,意思是照樣學,不是一步一小跑。例(9),「漫道」是隨口說、莫要說的意思,這裏指漫長的道路,是錯解詞義。例(10),曹丕《典論·論文》有「家有弊(敝)帚,享之千金」的話,一般用「敝帚」都本此義,表示自己看重。這裏應用「敝展」,例(11),「問津」表示求、取或買,這裏應說無人過問。例(12),曹操《步出夏門行》說:「老驟伏櫪,志在千里。」這裏表消極的意思,不對。像這類說法,如果我們熟悉文言,了解詞語的出身和性格,使用時就不會出錯了。
(8)開始學可以·一步·一趨,但不能總是這樣。(9)雖然年老體衰,也要雄關·漫·道再越。
二、吸收優點
與以上說的避免誤用相比,吸收優點的情況比較複雜,比較抽象。可是更重要,因為寫現代文,借文言為鑒主要是在這方面。我們都知道,在遣詞造句、組織篇章,以及記人記事、抒情寫景等方面,文言有許多優點,能不能把這些優點吸收到現代文里,做到功效顯著而不留痕迹呢?自然不很容易。但只要用心,多體會,勤練習,逐漸接近還是可能的。用心,要由認識文言的優點起,走向自己筆下有意地求形似,並漸漸過渡到無意地得神似。形似,神似,都比較難說;以下著重說說文言的優點,也只是舉例,供學習文言而想多致用的人參考。
1.簡練。我們讀文言作品,都會感到文言有個明顯的特點,句子和篇幅都比較簡短,因而顯得乾淨、充實、緊湊。簡短,原因的一部分是詞的字數比較少:文言使用單音詞比較多,到現代漢語里,許多單音詞變為複音詞了。但主要還是由於句子短和篇幅短。自然,長短是形式方面的事,形式要為內容服務;如果表現某種內容需要長,當然也未可厚非。不過也要承認,常常有這種情況,本來可以短,甚至短了表現得更鮮明,有些人卻慣於用長句,寫長篇。像這種情形,就應該盡量學習文言,把可有可無的字和彆扭的說法去掉,以求短小精悍、乾淨利落。
(10)這不能視如·敝·帚,隨手扔掉。
文言作品的缺點,常見而比較明顯的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偏於內容方面,是言之無物;一類偏於表達方面,是不能平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