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腳皇后——明太祖朱元璋妻馬秀英 一、皇后丈夫的人生

大腳皇后——明太祖朱元璋妻馬秀英

一、皇后丈夫的人生

自至正二年以來,黃河就象瘋了一樣,連年決堤泛濫,百姓民不聊生。拖到至正十一年,元政府終於議定了修復河道的主意。
朱家逃荒的腳步,並沒有停止在東風湖的荒灘上。此後朱世珍又拖家帶口地到處流浪,兒女乞討,夫妻做僱農,先後去過虹縣、靈壁,最後來到了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縣太平鄉孤庄村)。
陳氏的父親姓名不傳,史書也僅稱他為「陳公」。陳公的人生就是一部傳奇,他早年在鄉間諳習巫術,後來從軍做了名將張世傑的部屬,並參与了南宋滅亡前夕的最後一戰:崖山之戰。在戰役中,陳公被打落大海,又奇迹般地漂到岸邊得了活命。由於這樣的經歷,陳公在逃生返鄉路上也經歷了百般艱險,最終也不敢久居家鄉,而是避居津里,靠著早年所習的巫術維持生計。擱在今天不折不扣就是一個「巫師神漢」。巫師陳公只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招了個姓季的女婿,生下的長子傳了陳家香火;二女兒則嫁了朱家。陳公的人生雖然艱難,卻活到了九十九歲,總算扯了個平。
點燃那根爆發起義引線的不是火,是水。黃河水。
「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多年後朱元璋追想父母的死葬場景,依然難以控制情緒,嚎啕痛哭,這也成為他稱帝后拒絕慶壽的原因。
朱初一死後家人各奔東西的場面再次重演。隨著朱世珍夫婦的棄世,朱家兄弟也不得不各謀生路。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朱興隆)寡妻王氏帶著剩下的一雙兒女(後來的江西大都督朱文正及福成公主)投奔娘家,二哥留在破屋裡為朱家守業以祭奠父母,三哥就近做了另一戶人家的上門女婿(此戶也姓劉)。
獨眼石人出現的消息很快傳開,使早已對韓氏父子深信不疑的教眾群情振奮。劉福通又宣布說韓山童乃是宋徽宗的八世孫(先生貴姓?),定能「重開大宋之天」。決定擇日起義,並以紅巾為號。
元朝是一個短命的王朝,趙顯死了不過三十來年,元王朝就結束了它統治中原的歷史。就這麼短暫的時間,卻更換了十一個皇帝read•99csw•com,而其中皇權正常交替的還不到一半。
舉家遷至津里的第二年,即元文宗圖貼睦爾天曆元年九月十八(公元1328年10月21日),明光東風湖荒灘上的朱家窩棚里,陳氏生下了她最小的兒子朱重八。他就是未來的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
而此時的朱元璋,正再次陷入走投無路的絕境之中。
郭子興是那位算命先生的次子。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春,郭子興集中自己平日交結的數千人,攻佔了濠州(即鳳陽),從此也成為紅巾軍的一路統帥。
一眨眼,又是五年過去了。元順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紅巾大起義爆發。
四月,元順帝命工部尚書賈魯為河防使主持治河。賈魯動用民工15萬,再加淮揚駐軍2萬,共計十七萬人之眾,耗銀「中統鈔百八十四萬五千六百三十六錠有奇」,在短短五個多月的時間里,就修整了沿河缺口一百零七處,堵塞決口並使黃河回歸故道。對於賈魯的修河成就,明朝人曾評價說:「賈魯修黃河,恩多怨亦多,百年千載后,恩在怨消磨」;認為賈魯「竭其心思智計之巧,乘其精神膽氣之壯,不惜劬瘁,不畏譏評」,完成了一項澤惠後世的功業。
最後是朱元璋。據說朱元璋小時候常患重病,曾在當地寺院中寄名,後來家庭難以維持生計,而他出生前後又「異樣」連連,母親陳氏做為算命先生的女兒,認為這個小兒子實在「命硬」,不止一次想要乾脆將他送去出家,都因朱世珍反對而中止。如今朱元璋沒處歸著,又想到了母親當年的計劃,乾脆自己把自己送進了寄名的寺廟皇覺寺當了和尚(原址在安徽鳳陽縣鳳凰山日精峰下)。
「上屋搬下屋,不見一籮谷」。經過了多次搬遷,朱家的處境,到了貧寒都不足以形容的地步。在傳說中,兒時的朱元璋曾經飢餓得想去挖小老鼠吃,卻在鼠洞中發現了大老鼠儲存過冬的各種糧豆。於是大喜過望地兜回家中,讓母親將這些糧豆煮成了一鍋粥,飽餐了一頓。對這鍋粥的記憶,一直在朱元璋九-九-藏-書的腦海中盤旋,當他登基為帝后,還特意要求御廚在那天熬制。據說,這一天就是臘八,而粥就是臘八粥。今天的人們仍然在臘八這天食用各色糧豆雜果煮制的八寶粥,又有幾人體會得了朱元璋兒時的痛苦。
由於策劃已久,民怨又深,起義勢頭極佳,沒多大功夫,紅巾軍就佔領了穎州、上蔡、毫州、項城、息州、光州等地,直屬人馬超過十萬。聞聽消息,江淮各地紛紛響應,濠州富戶郭子興也是其中之一。
做為這個佃農家庭的主婦,陳氏每天都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兒啼女哭中苦度。她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這樣一個生不如死的貧婦,竟在冥冥中與宋元明三個王朝的興亡更替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在艱難中,時間推移到了元順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這年朱元璋十七歲。對於朱元璋來說,這個甲申是他一生都不願回想的年份。就在這一年,江淮大旱,蝗災又起,瘟疫隨之肆虐,逃荒的、病死的、餓死的,江淮一帶十戶九空,朱家也未能倖免。四月六日至二十二日,短短的十幾天里,瘟疫和飢餓就奪去了朱元璋父親、母親、大哥、大哥長子,共四口人的性命。
人死了總不能留在家裡。可是這時的朱家窮得四壁蕭然,哪裡出得起棺材錢?朱元璋只能和二哥一起,將親人的屍體用草席裹著先抬到村外去。據說玄乎的事情就在這時候發生了:地面居然涌成墳塋,將朱世珍夫婦給掩埋了。在傳說中,這是老天爺為朱元璋這個未來皇帝選定的「風水寶地」,而且還特地為他做苦工,免去他挖土之累。與這樣的玄乎相比,另一種說法更靠譜:兩兄弟不忍將父母兄侄丟棄在亂葬崗,卻又根本買不起葬地,於是抬著破席捲不知該往何處,只能在村外徘徊。縛席的草繩早已陳舊,一來二去的就散斷了。兄弟倆無奈,只得將屍體暫時放在一處山坡下,兩人先去向雇傭自家的大戶哀求,指望能施捨一塊葬地。再怎樣的苦求,也沒有激起大戶絲毫同情。朱氏兄弟只能痛哭著回到山坡去。卻吃驚地發現,方才一陣雷九九藏書雨竟引致山上泥石崩塌,將家人遺體都掩埋了起來。目瞪口呆的朱家兄弟只能回村求助。幸好,這片山坡地屬於另一富戶劉繼祖,他一口答應朱家兄弟就地為墓,埋葬家人。
據記載,鳳陽是劉氏聚居地之一,此地先祖可上溯至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先前拒絕施捨葬地給朱元璋的大戶也姓劉,與劉繼祖還是至親。二十年後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劉繼祖被追封為「義惠侯」。
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鐵木真之孫忽必烈定國號為「元」,都燕京(稱大都,今北京)。同年,在杭州城南宋皇宮內,度宗皇后全氏生下了嫡子趙顯。這個嬰兒的人生,註定是一場悲劇,而悲劇的直接策劃者,就是遠方大都城的主人元世祖忽必烈。1276年,元兵攻陷臨安城,五歲的趙顯做為南宗小皇帝被俘,他的弟弟衛王趙昺及其生母楊淑妃則在混亂中逃脫,和同樣脫難的大臣們組成了南宋流亡皇朝,1279年,小朝廷與元朝追兵在廣東新會縣進行了最後一場崖山大戰。兵敗之後,丞相陸秀夫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自盡。南宋滅亡。弟弟死後第十年,1288年,忽必烈將趙顯送往遙遠的西藏出家。1323年,53歲的趙顯去世。據說他是被賜死的,原因就是他居然成了高僧,號合尊大師,不但徒兒眾多,還在藏區娶妻並生子完普(趙完普亦為僧)。
和尚遊方,是好聽的說法,但實際的情形卻與沿街叫化乞討沒什麼兩樣,還少了些頭髮。朱元璋在外游食,破衲芒鞋,走遍廬州(合肥)、光州(潢川)、汝州(臨汝)、潁州(阜陽)等地,不但風餐露宿,而且途中卧病幾死,歷盡艱險和炎涼,才在三年後返回寺廟,過上了雖然貧困卻還有屋頂遮風擋雨,也有粗衣淡飯保障的生活。這樣的日子,大約是自朱元璋出生以來最舒服的了。
既是皇家後裔,預了要做皇帝的,當然要有點派頭,搞些儀式。然而就在眾人殺白馬黑牛誓告天地,忙得不亦樂乎的時候,消息卻泄露了出去。還沒能正式成事,韓山童就被捕殺,只有其妻楊氏和其子韓九九藏書林兒僥倖逃入武安山。(虛榮心害死人啊)劉福通當即奔至穎州,宣布造反。
元將徹里不花被派來平息濠州民變,然而他根本不敢與紅巾軍正面交鋒,唯一的本事就是四處殺戮平民搶掠財物冒充軍功俘獲。至正十二年的二月,災難波及皇覺寺,寺院不但被元兵搶掠,還被放火焚燒,幸虧和尚沒啥頭髮難以冒充敵首,僧徒們的吃飯傢伙才得以保全。二十四歲的朱元璋也隨著逃命的僧眾離開了皇覺寺。然而眾人皆有去處,他卻發現自己留在家鄉的二哥三哥以及各自妻兒都命喪兵亂了。朱元璋只得回到一片狼籍的寺院,在神像前動用起外祖父的本事,向天占卜吉凶。可是無論是當和尚還是重拾家業,問卜的結果都不吉利。他想起曾有紅巾軍中的同鄉勸說自己投軍,決定為此再卜一次。結果這一次得了個上上大吉,大喜過望的朱元璋遂于閏三月甲戌(4月15日)這天投奔濠州郭子興,開始了他的軍伍生涯。
然而破屋偏逢連夜雨。朱元璋本以為進了寺廟就能有片瓦遮蓋,有充饑之食,卻沒有想到飢荒之年,寺廟所得施捨也極為有限,根本養活不了一眾僧徒。和尚當了才個把月,朱元璋就不得不四處托缽遊方。
會爆發起義,當然是因為天怨人怒積累已久,事實上在元朝統治的中後期,起義就一直沒斷過。而紅巾起義最終結束了元朝的統治。
朝政的混亂和統治的殘暴,促成橫徵暴斂,與人禍如影隨形的,還有天災。百姓在這樣兵荒馬亂的年月,為了活命不得不到處奔逃遷徙。在江蘇沛縣,就有這樣一家姓朱的貧戶。這家人在元初隸籍淘金戶,必須四處淘金,即使無金可淘也要交大筆稅款。無奈之下,朱家的當家人朱初一不得不捨棄微薄的家業,到處逃稅。在很短的時間里,這家人先是遷居句容(朱巷通德鄉),又遷居蘇皖兩省交界地帶的泗州(今安徽泗縣)。
事實上,史書上的這一段說辭,與朱家乃「上古顓頊帝之後」的說法一樣,都是出身貧寒的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後自高身份的說法,現實中的朱元璋,是在苦難的家庭中度過青九-九-藏-書少年時代的。在中國曆朝開國皇帝俱樂部里,朱元璋是唯一一個出身貧寒徹骨的成員。
然而這項治河工程,在當時卻是實在勞役太重、時間太緊,加上直接役管的官吏不但鞭役務工的軍民,還剋扣他們的糧餉,更何況這些軍民已經多年在災害中飽受苦難卻被元朝廷棄之不顧,積怨已到爆發的邊緣。
郭子興祖籍曹州,其父原是個到處遊走的算命先生。某日這郭先生游至定遠(今安徽定遠),正遇上城中某巨富為嫁女發愁。皆因此女天生盲眼,里人害怕日後兒孫亦盲,因此根本無人敢於問津。郭先生便「見義勇為」地應承了下來(恐怕他自己視力也不佳)。婚後盲小姐不但為郭家生了三個身強體壯的健康兒子,還帶來了大筆嫁妝,郭家從此大富,也為郭子興後來結納四方強梁、擔當領袖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元朝泰定帝四年(公元1327),朱家的一家之主朱初一病逝于泗州城北郊孫家崗(盱眙縣仁集鄉明陵村)。連年災荒又加上一家之主的棄世,朱家兒孫不得不再次灑淚相別,各尋生路。朱初一的次子朱世珍(又名朱五四)帶著妻子陳氏、長子朱重四、次子朱重六、三子朱重七以及兩個女兒,再次離開孫家崗,遷居岳家所在的木場津里(今安徽明光市明東鄉趙府村),成了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赤貧佃農。
這個兒子的孕育過程,史書上寫得天花亂墜。說是陳氏在夢中遇神人授給她一個「置掌中有光」的藥丸(恐怕說是明珠更實際些,反正姓朱)。陳氏在睡夢中將這丸藥吞入了腹中,醒后口中尚有餘香。等到孩子出世的時候,就更是紅光滿室,導致鄰里都誤以為朱家起火了,紛紛趕來搭救時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穎州(今安徽阜陽)人劉福通和欒城(今河北欒城西)人韓山童早已經在策劃造反,並利用白蓮教宣傳「天下當大亂,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還編出民謠廣泛流傳「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此時他們看準時機,將一隻鑿好的獨眼石人埋在黃陵崗(山東曹縣西南)附近的黃河河道處,有意讓民工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