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深圳特區 五 十六歲的花能開幾季

深圳特區

五 十六歲的花能開幾季

這個問題是不能等閑視之的,因為它關係到深圳的前途。深圳這二十年來確實成就斐然舉世矚目,但深圳還能不能保持它的領先地位,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更上一層樓,卻也是一個問題。要知道,在中國城市中,深圳並不具備絕對優勢。它有許多先天的不足,而最大的不足則是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它的文化積淀不要說比不上千年帝都北京,就連和歷史並不悠久的上海相比,也還差得遠。上海雖然只有一百多年歷史,但它的文化財富卻讓許多老城不敢望其項背。所以自浦東開發以後,許多人已不再是看好深圳,而是看好上海。
面對年輕的深圳,我們還有許多話要說。
這就是深圳 它是年輕的、健康的、生動的、鮮活的、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也是輕盈的、靈動的、富於感官刺|激卻少有哲學沉思因而不可深究的,就像深圳「世界之窗」的「史詩音樂舞蹈晚會」《創世紀》,流光溢彩,英氣勃勃,洋溢著青春氣息。然而城市畢竟不是晚會。一座城市要想成為「文化名城」(不管是「歷史的」也好,「現代的」也好),都不能沒有一點深邃感和厚重感。厚積才能薄發,深入才能持久,這都要假以時日。深圳畢竟還很年輕。年少難免氣盛,心高難免氣浮,人也好,城市也好,都如此,不必諱言,也無須辯解,更沒有必要急於一脫貧一。文化的建設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沒有那麼快就能「富甲一方一的。但,年輕的深圳畢竟已「長大成人一,它不能不思考一個問題:深圳,將要建設成一座什麼樣的城市;深圳人,將會成為一種什麼樣的族群?
事實上,任何城市的孩子都應該儘可能到外地去上大學。這不僅因為守在父母身邊,難免嬌生慣養,不利於子女的成長,更因為每個人都最好能有一段「生活在別處」的經歷,體驗一下「別樣的生活」。經歷了上九_九_藏_書山下鄉運動、當過知識青年的一代人,之所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不屈不撓堅韌不拔,就因為他們有此經歷有此體驗之故。我們當然並不主張再來一次「上山下鄉運動」,但到外地讀書畢竟和上山下鄉不可同日而語。我們也能理解家長們的心情,畢竟「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但是,由此獲得的好處卻遠遠大於代價。動物們尚且能把成年後的幼仔「趕出家門」,讓它們去自謀生路,而況乎人?
不錯,深圳是有高大的書城和眾多的書攤,人均購書量在全國也居於榜首。深圳圖書館的使用率也很高,據說日均進館人次比北京圖書館還多。但這並不等於說深圳頗多讀書人。要知道,讀書和看書、查書、用書不是一個概念,和買書就更不是一個概念。嚴格意義上的讀書,是超功利的,是一種純粹的精神享受。所以,「好讀書」竟可以「不求甚解」,因為不必「學以致用」。深圳人的「讀書」卻有著明確的功利目的,即「充電」、「加油」,以保證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在深圳暢銷的書籍,還是「實用技術」(比如電腦、會計)一類。為實用而讀書並沒有什麼不好(至少總比根本不讀書好),但只為實用而讀書卻未必佳。因為一旦「讀書無用」,恐怕就沒有人讀書 沒有人讀書又怎麼樣 這個原本「文化不多」的城市,只怕就更沒有文化
深圳的魅力在於年輕,而年輕則無疑是值得羡慕的。如果說還有什麼可以和年輕相提並論,那就只有健康。它們顯然比富有更重要也更難得。因為有錢並不一定能買來健康,更不可能買來年輕。然而深圳卻不但年輕、健康,而且富有,這就實在太令人羡慕 事實上,年輕、健康、富有,幾乎是一個現代人幸福概念的全部內涵。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既年輕,又健康,又富有,九_九_藏_書那他在許多現代人眼裡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在不少人看來,深圳人大多是擁有這份幸福的。二十多歲,三十齣頭,就擁有百萬資產,能在節假日開私家車外出健身、旅遊,豈非正是又年輕,又健康,又富有?所以,在許多人心目中,深圳都是一個夢。或者說,深圳圓了中國人的一個夢,而且這個夢做得無可挑剔。
視深圳為家園的人不再孤獨。他們還會去釣魚去郊遊,但會帶上家人;他們還會去泡吧去蹦迪去過夜生活,但不會徹夜不歸;他們還會去歌舞廳夜總會茶藝館,但在離開那些燈紅酒綠流光溢彩踏入茫茫夜色時,不會再有那份不可言說的惆悵。視深圳為家園的人不再沉默。他們會在各種場合用各種方式發表對深圳文化的看法,為深圳文化的定位和走向爭論不休,對他們認為「有損深圳形象」的批評反唇相譏,甚至在「榮歸故里」時諱言自己曾經遭受的挫折和委曲。他們已和深圳融為一體,休戚相關。榮辱與共。視深圳為家園的人也不再空虛。對於他們來說,生活在深圳,也和生活在別的城市一樣,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事情。他們開始關心早點關心菜價,關心住宅周邊的環境,關心幼兒園和小學校的教育質量。因為他們已經為人夫為人|妻為人父為人母,不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熱血青年,也不再是「我的故鄉在遠方」的行吟詩人,而是深圳的一個市民。總之,他們已不再是「生活在別處」,而是「生活在這裏」。
的確,在對深圳進行了上述解讀以後,我們仍然不知道這個城市的人格特徵是什麼。北京和上海給我們的印象是深刻的,也是清晰的。北京有貴族精神,上海有紳士風度,這些深圳都沒有。深圳沒有貴族,只有「富族」,——先富起來的一族;也沒有紳士,只有白領。「富族」和貴族是不同的。「富族」只不過富有,貴族卻九九藏書必須高貴。白領和紳士也是不同的。白領是因職業而形成的某一階層。但要成為紳士,卻還要有教養。因此,貴族有精神而紳士有風度,白領則只有「儀態」。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即貴族也好,紳士也好,都讀書;而富族也好,白領也好,似乎都不怎麼讀書。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深圳人就更應該這樣做。因為他們當年自己就是十八歲出門遠行,一個人獨闖世界的。許多人都承認,到深圳后,確實有比在家鄉更好的發展。一些人在內地也許只算或只能成為二流三流角色,到深圳后卻成了一流人才頂尖高手。我想,除了深圳的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更有利於人才的脫穎而出外,他們「生活在別處」,過著「別樣的生活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深深體會到「離家出走」好處的深圳人,怎麼會產生把子女拴在身邊的念頭 他們當年的那股闖勁那種熱情那些創新精神到哪裡去了 難道他們也打算像突然富起來的某些人一樣,聽任其子女成為「有田不種,有工不做,有店不開,有書不讀,無遠大理想,無奮鬥精神,無一技之長」的「四有三無青年」,成為新時代的「八旗子弟」?
於是,他們和中國大多數夫妻父母一樣,開始為家庭和子女謀划前程。住房要儘快地買下來,再裝修得舒適溫馨一些。孩子當然要送進最好的學校,學費高一點路程遠一點也在所不惜。作為「過來人」,他們深知知識的重要,尤其是它在這個城市的分量。因此在他們的「財政預算」中,子女的「教育經費」顯然要佔到較大的份額。不少人已開始為子女留學國外而未雨綢纓。但是,他們卻多半不希望子女畢業後到外地工作。甚至,儘管據說深圳市已有規定,從深圳考出去的學生都可以「無條件」地分國深圳,仍然有人寧肯讀深圳大學,也不願上清華北大。顯然,作為視深圳為家園的人,他們不再希九九藏書望自己的子女「生活在別處」。
我實在希望深圳人能多少讀一點書。問題並不在於讀多少,而在於愛不愛讀。這份愛,不僅是對書籍的愛,也是對生活的愛,對人生的愛,對人類文明的愛,對未來社會的愛。愛,是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境界的。因此,有此一份愛,即有希望存焉。
因此,深圳大學不應該劃地為牢,把自己局限在深圳這個圈子裡,正如深圳的文化視野不必局限於廣東或嶺南一樣。深圳是屬於全中國的,深圳大學也應該是屬於全中國的。深圳是中國的窗口,深圳大學則應該是窗口之窗口。深圳大學應該面向全國招聘人才,同時也面向全國招收學生。總之,它應該努力辦成全國性的一流大學。苟如此,則它對深圳的貢獻,就將遠遠超出「為深圳培養人才」或「解決深圳市民子女上學問題」。如果僅僅局限於這兩個問題,那就太小氣、太沒有遠見
這話似乎說重了點。難道在本地上學,或者大學畢業后回深圳工作,就一定會變成「新八旗子弟」?其實,問題並不在去不去外地上學和回不回深圳工作,而在於我們是站在一個什麼樣的立場、角度和出發點來看待這個問題,在於深圳的新一代還能不能像他們父輩那樣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總呆在父母羽翼之下的子女是長不大的,而一個不肯、不敢、不願離開父母呵護的孩子則肯定是沒出息的。深圳的「老一輩」可不是這麼沒出息的人。有出息的深圳人不該養出沒出息的新一代,年輕的深圳也不該這麼快就衰老起來。
深圳要和其他城市競爭,必須也只能揚長避短。深圳的優勢是什麼 作為中國最年輕的城市,深圳的優勢在於青春活力,而這種青春活力又正是由來自全國各地的高學歷青年移民造成的。他們頭上沒有華蓋,心裏沒有負擔,腳下沒有方域之限,眼前沒有障目之葉,這才把深圳弄得生龍活虎生機勃勃。「問渠哪九-九-藏-書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深圳不但應該繼續引進高素質的外地人才,也應該鼓勵深圳的青年走出去,到廣闊的天地去經風雨,見世面,哪怕是到外地去學習工作一段時間也好。如果深圳人也像上海人當年那樣,「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說什麼也不願意流動流動,那就麻煩 年輕的深圳,充滿青春活力的深圳不該這樣不能這樣。深圳應該永遠是春天。深圳十六歲的花不能只開一季。
至於深圳市民的子女,則應該儘可能出去上大學。
這可以理解,卻又令人憂慮。我們無意貶低深圳大學,也不想對深圳市的政策作任何批評。深圳人當然有權利上深圳大學,深圳大學的存在也絕對有必要。問題在於,深圳究竟為什麼非得有一所深圳大學?或者說,深圳大學究竟應該是幹什麼的?理解為「為深圳培養人才」,便未免膚淺;如果理解為「解決深圳市民子女上學問題」就更是大錯特錯。深圳大學應該是深圳的文化象徵,是深圳的「人才庫」和「智囊團」。有一座高水平高質量高品味的深圳大學,深圳文化才會有底氣、有分量。想想看吧,如果北京沒有清華北大,上海沒有復旦交大,天津沒有天大南開,武漢沒有武大華工,南京沒有南京大學,杭州沒有浙江大學,廈門沒有廈門大學,這些城市的文化分量將會減輕多少,它們的文化魅力又會遜色多少。
前面說的,當然是過去的事 現在,許多人一下班就直奔私宅,不再找種種借口遊走在各娛樂場所。團圓的家宴已越來越多地開在了深圳。深圳人已不再是歸心似箭的遊子,他們更願意把兩鬢斑白的雙親接到深圳來過年。這不僅因為深圳的生活比老家舒適,可以讓老人享享清福,更因為他們已經和這個城市認同,他們在深圳已經正式「安家落戶」。深圳,當然仍是他們大顯身手的競技場,但更是他們必須共同守護的可愛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