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恆河沙數瀝明珠

第五章 恆河沙數瀝明珠

此人憑著在真宗朝晚期的明哲保身以及穩重厚道,已經是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了,不久之後就會加封給事中。富貴比宋祁更富貴,閑雅比宋祁更恬淡,他早就不去追求紙醉金迷的表層享受了,他要的是富貴等級里的極品,即富貴得不像富貴。
但是,我個人認為,對宋朝文風,同時也對這個人本身來講,更為重要的經典時刻是在以這時為限的10年之前,也就是此人才有五六歲的時候。
到了真宗朝,果然名聲在外,加上种放的臉皮已經超級加厚。剛剛咸平元年,趙恆剛登基,他老媽就死了,在古代雙親亡故,是所有做官人的噩夢,無論是誰都得棄官守喪,可种放就不同,他直接託人給朝里的翰林學士宋湜等(居然隱居到了和開封城的翰林成了朋友!)帶信,說俺老娘死了沒錢埋,你們馬上幫我想轍啊!
為林逋嘆息,不如為他祝福,願他在天上一切如意,能見到他一生懷念的人……但無論怎樣,他再高潔出塵,也只是個人的情懷,清和淡雅之風敵不過剛烈直腸之輩。人類社會延續,一個民族的興旺都離不開心懷天下的人的支撐。
哪個才最真,根本沒考據,但可以看後面的事實。
世所公認,他的經典時刻遠在33年之後的公元1057年,宋嘉祐二年,那一年也正是宋朝不世出的大文豪蘇軾進京趕考的時候,這人身為主考官,才扳回了延續近百年的浮滑綺靡,不知所謂的文風,讓宋朝的文學上升到了可以與漢唐相比較的地步。
再以後,种放的官職火箭一樣爬升,成為右諫議大夫,吃飯時以翰林學士西向、王欽若東向,知制誥西向下首、真宗皇帝南面正坐,他以客禮北向相陪,走路時可以和皇帝手拉手,家裡的田產成千畝,收租時無償動用官府驛站的工具……種種混賬事數不勝數,這裏就不再多說了,只是請留意,這就是當時世間第一隱士的風範。
此前的大臣們不管多有能力、多有性格,但都稍遜文采。比如趙普,這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人物,再比如寇準、王欽若,再有才能,筆頭上的功夫也實在一般。當然,是和他們的後輩相比較。
純粹是放屁,林逋自食其力,在孤山種了300多株梅花,自己辛勤勞作,以出售梅花、梅子為生,那是怎樣清貧辛勞的生活!就是在這樣的生存條件下,他寫出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夜黃昏。」的千古佳句,又是怎樣的樂於清貧,甘於自守的精神!
公元1011年,宋大中祥符四年,朱說來到睢陽應天府書院(今河南商丘縣)求學讀書。這是當時他最好的選擇了,也可以說是宋朝對他的恩賜。
林逋林和靖。
事情很簡單了,為什麼會孤苦無依?難道範家沒有產業?朱說不是兒子?另一個事實是,朱說只是范墉的第三個兒子,陳氏是大老婆,還有兩個嫡出的兒子,怎麼會容忍小老婆分家產?
屈辱襲來,不要說繼父的養育之恩,也別說母親的迫不得己,縱然那個時代還沒有開始歧視改嫁,可朱說受不了。他身上流淌著另一個人的血液,並且在朱家他是拖油瓶的累贅,在范家他是被趕出家門的庶子,無論從哪方面講,他的生命都是廢物,毫無光榮可言!
文章映人心,要不違心才能動人心,在這一點上,有一個人做到了極致,他雖然沒有富貴https://read.99csw•com,卻真正的做到了散人。所以他才是那個時代里的唯一。
這樣的人,和他們的詞,才是宋代文人的真正精華。林逋之後,一個真正的傳奇正在默默無聞地耕耘,這個人的偉大,讓後來以品評歷代人物為己任,把刻薄當樂趣的南宋大聖人朱熹都稱譽為——宋亡,而此人不亡,為國朝三百年間第一人!
提到隱士,先說年代。林浦生於公元967年,死於1028年,嚴格劃分,他應該算是宋真宗朝代里的人。那麼就有一個例子來對比——真宗朝紫氣東來、金光閃爍、聲震寰宇,看一眼就晃瞎,聽一聲就震聾的無恥大隱士种放。
宋代數雅士,首推林和靖,其餘諸子不過附會而已!就連蘇東坡都包括在內,都是身站富貴岸,遙望彼岸花的人。
此後他被調回京城,做大理寺丞,成了一名京官,可以近距離接近朝政了。
他每天的飯只有一盆稠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其他的還有幾根鹹菜、半盂醋汁,這就是全部。然後長年累月,千篇一律。終於有同學看不過去了,那是南京留守(市長)的兒子,給他送來了一些美食,但過幾天來看,東西原封未動,都長毛腐爛了。
說到他的生活,世人傳頌他「梅妻鶴子」,真是瀟洒出塵得沒法形容。尤其是那個年代,或者是整個人類早就有了一個共識——拋棄了人世間夫妻人倫歡樂的人才是難得的,於是就變成了聖人。就比如仁宗的老師之一崔遵度,此人以儒雅風采著稱於世,理由之一居然是他酷愛彈琴,往往通宵不倦,以至於他老婆想見他一面都很難……那麼是不是林逋這樣終生不娶,蕩漾在梅林之中,與仙鶴為友的人就更加的了不起了呢?
這時是公元1014年,宋大中祥符七年,朱說終於可以回山東接回自己的母親,並且為自己恢複姓氏。從此他姓范,名仲淹,字希文。
范仲淹提議,要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也就是從今天的連雲港直到長江口北岸近500餘里的超長海岸線上重修一條捍海長堤,來護衛黃海近岸的百姓民生。
但是這個人的生命,卻起源於貧寒甚至是屈辱。以這時宋天聖二年為界,他擁有自己的姓氏才剛剛9年。在這之前,他姓朱,名說。
狀元沒了,可小宋一點不在乎,他今年才26歲,什麼都來得及。尤其是清寒人家出身,一躍進入羅綺叢中,富貴無可限量,怎一個銷魂了得?從他開始,我們來見識一下,這時、還有以前、將來宋朝的頂級文人們都在怎樣生活。
朱說更加勤奮了,別人賞花他看書,別人遊戲他看書,就連皇帝到亳州朝拜太清宮,路過書院,每個人都爭著跑出去看,他仍然看書。同學來拉他,他只回了一句:「將來再見也不晚。」
同學很生氣,問他搞什麼。朱說長揖道謝,說我已經習慣吃苦,一旦享用,就怕以後無法再堅持了。同學釋然了,可深層里的話卻沒法對人說。
君只管得一飢,可管得百飽?施捨之食如果我能咽下,那麼為何還要離開朱家?《孟子·告子下》上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也沒說要忍受精神上、出身上的折磨!
九_九_藏_書曉天,是說他及時行樂時的派頭。他比寇準都奢華,寇準喝一夜酒,頂多是蠟燭澆滿地,絆人幾個跟頭。他是喝完之後,讓所有的客人都暈頭轉向,出門就昏倒。因為他也是用重幕把酒局包住,裡邊點上巨燭,歌舞彈唱,完全不計時間,直到散場時一拉開幕布——外面陽光普照……
第一,他們所擅長的都是「小令」,這是從五代時起就流行的口語化詞牌,精新明麗,短小動人,對言辭能力要求極高。他們也做得極好。但終究只是繼承,最多是在原基礎之上發揚光大,沒有破格創新,另立一片新天地。宋詞的經典「慢詞」,還要再等一段時間,才由那位終生潦倒,但精彩絕倫的人來推陳衍生。
他出生在公元1007年8月6日,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和范仲淹一樣,他幼年喪父,三歲時母親就守寡了,但幸運的是他有個好叔叔,一直照顧著他們,雖然清貧但是衣食無憂,並且從小讀書。
所以他過的是賈寶玉的夢中生活——富貴散人,但好則好矣,了卻未了,這方面真正的大師是他的一位前輩,兩人無論是詩文,還是身世,都非常的相像。
這是什麼概念,可以參照後來蘇軾他老爸,三蘇之首被徵召時,也不過就是個縣簿而已。是老蘇的才華不夠高?不,純粹是招數不夠好!
隱得很有成績,公元992年,陝西路轉運使(省長)宋惟干向宋太宗推薦這位隱者,趙光義一聽很有興趣,立即下詔征种放進京。但老種沒理這個茬,原因據說有兩個。
這是一個偉大的契機,讓他從小時,還沒有被科考應試徹底僵住靈識時就知道了世間還有這樣雄渾厚重,講究實理的文章存在,從而一生都念念不往,最後推行宋朝的古文運動,使有宋一代的文章沒有完全被風花雪月等小情調所掩蓋,擁有自己的歷史風格和地位。
事是好事,也超級難做。與大海爭利,比在內地挖運河也差不到哪兒了。范仲淹先向江淮漕運請示,漕運再上報朝廷,真的批准了。而且就命令他去做興化縣的縣令,直接負責這項超級工程的運作。
接下來的幸運的決定性的是,他回到父親的老家吉安永豐(今屬江西)后,有一個富而知禮的好鄰居。這家姓李,長子李彥輔是他終生的朋友。李家藏書頗多,他可以隨意借閱。五六歲時的某一天,他偶然在李家閣樓中發現一個破筐,裏面積滿了灰塵,可隱約露出了書卷的一角。
這是好事,相信朱家一定非常期待。富之後都盼著貴,宋朝開創了歷代所沒有的科考制度,士、農、工、商所有行業的子弟都可以通過考試去做官,這是一條光宗耀祖的正路。想來朱說本人,也覺得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後,一切就都變了。
是的,他也接受了真宗皇帝的賞賜,但寵辱不驚,連寫詩感激皇恩浩蕩都沒有,更不去拍馬屁,稱頌皇帝封禪多重要,拜神多神聖。最後他死了,死後的待遇是杭州西湖的蘇堤之上,建了三個「三賢堂」,其中兩位是唐代白居易、宋朝蘇東坡。
連那些都要忍耐,小小的口腹之慾又算是什麼?有種人,以精神上的痛苦,為最大的痛苦,於是才會有氣節這種東西的產生。
一個傳奇就這樣開始了九_九_藏_書,生於憂患,甚至生於卑微,朱說的起點已經低無可低。
和靖生在江南,隱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上。西湖自古遊人如織,杭州更是東南形勝的大都會,所謂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林逋一點都沒有刻意地強求自己隱居的表面形式,一定要躲進深山。
他立即收拾行李,拜別母親,徒步到外地求學,立誓必有所成,才回來迎接母親。為了感謝繼父多年的養育,還有母親還需要朱家的照顧,他保留了朱說的名字。
端硯予男兒,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隻玉簪呢?終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著怎樣的往事,才讓他在青年時就灰心於仕途,歸隱林泉終老此生?
聯想到現在,頂級的富豪之家,或者勞斯萊斯那樣的名車,哪有半點張揚的地方?一切都溫文而低調。這就是境界。但是說到底,他和宋祁都只在宋詞中留名,沒法獨領風騷。
這一科的前三甲分別是宋庠、葉清臣、鄭戩,之下排名是曾公亮、余靖、尹洙、胡宿,哪一個都在宋史中大名鼎鼎,但真正文名最盛的,卻是一甲第十名宋祁。
結果宋湜不敢怠慢,立即聯合兩位文壇名人錢若水、王禹僻一起向趙恆上奏。說种放是先帝所看重的隱士,現在有了困難,我們出錢不合適的,不如您來掏,就可以顯示朝廷是多麼的仁德且有愛心啊……於是趙恆掏錢,然後召見,第一次賜官就是左司諫、直昭文館,已經是宋朝的中級朝官。
此人複姓歐陽,名修,字永叔。是上繼柳宗元、韓愈,下啟王安石、曾鞏、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承上啟下功蓋兩代的大宗師。
宋祁注重享樂,富貴溫柔,是一位理想型的才子佳人。尤其是天生幸運,生在真宗與仁宗年間,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足、最安寧也最開明的時代。他所享受到的人間快樂,是其他朝代,如漢唐時的司馬相如、李白或者明朝的唐伯虎之流所望塵莫及的。反映在詩文里,就是一派「春日之酣樂,歡樂不曉天」。
當朝重臣,前神童晏殊。
他是一位真正的隱士。
他竟然不是朱家的人,而是蘇州范家的兒子。他的父親叫范墉,是寧武軍節度使掌書記,也就是徐州軍區長官的秘書。范墉先娶的是陳氏,后娶了謝氏,他是謝氏所生,即庶出,小老婆的兒子。出生第二年,他的父親就死了,而謝氏夫人因為貧苦無依,只好改嫁到山東朱家。
或許他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寫的小詞才是他的心聲——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己平。
可以在他的詩文中尋找,他曾經鄙視過另一位詞人李慶孫,李氏寫《富貴曲》時,用到「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也就是說以金粉寫字,以玉牌記名,真是很富,不過那是暴發戶。晏殊自己的風格是:「樓台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楊柳池塘淡淡風。」看不到半點誇富的詞句,但優越閑散的生活活靈活現。
拂拭灰塵,書名展露,小孩子被驚得目瞪口呆,那竟然是一本《韓昌黎先生文集》——道濟天下之溺,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
時間回到天聖二年,就在這一年的秋天,范仲淹率領四州數萬名民夫到海邊圍堤治堰。書生治海,當年即成,數百里長堤真的築出來了,可其間的艱難險阻難以想象。九九藏書剛開始的時候就遇到過夾雪的暴風,緊接著就是一次大海潮,不僅毀了剛築成的堤壩,就連民夫都死了100多人。一時間很多官員都認定這是天意,上天不許造這條堤壩,提議取消這項工程。是范仲淹力請,再加上同科好友滕宗諒的鼎力相助,才完成了這項造福沿海萬民的偉大工程。
泰州近海,就是現代的黃海,煮海造鹽是個大生意,可海水太大了,就會成災。唐以前這裏曾有過一條捍海堤堰,可是五代年間都拋荒失修了,進入宋朝,每年潮起潮落都大水漫城,連泰州府都被淹了,想想近海的村落,還有鹽場的亭灶設施是什麼模樣?
就像佛家所說——要想沒有老、病、死,除非根本就不生。一語中的,想要歸隱,你得先入世,既然已經入世,繁華羅綺纏繞,怎能說撒手就撒手?所以林逋最高,他根本就沒有入過世。
那個人現在仍然還是一身白衣的士子,只有17歲,要再過幾年,才能通過科考站在世人面前。但那時仍然不算他的經典時刻,他還沒有變成後來那個劈破五代旁門,回歸盛唐文章的偉人。他還只是個拿文章當敲門磚,去砸開富貴當官路的純粹考生而己。
謝天、謝地、謝人,范仲淹完成了,卻並不居功,他記住了滕宗諒的友誼,並且從此互相扶助,終生不變。但這也成了他後來欲哭無淚的悲哀宿命——他身邊的每一個朋友,不管是品德多麼高潔的君子,還是能力如何超凡的高人,就比如這位後來造了岳陽樓的滕子京先生,都成了壞他大事的掃帚星。準確率百分之百,無一例外。
果然,第二年,他考中了進士,在崇政殿參加殿試,生平第一次見到了真宗皇帝。從此開始了他嶄新的人生。
他隱居極早,剛剛進入青年,就躲進了孤山。當時無數人為之婉惜,因為他少年成名,江淮之間文名卓著,本是一顆迅速升起,可在考場之上大出風頭的未來學士。但是說隱就隱了,他「結廬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他先是被任命為廣德軍(今安徽廣德縣)司理參軍,負責訟獄、案件。再調到集慶軍(今安徽亳州)任節度推官。推官,是幕僚職員。直到公元1021年,宋天禧五年,他才被調往泰州海陵西溪(今江蘇省東台市),做鹽倉監官。直到這時,才在歷史上留下了他的第一項業績。
應天府書院貴為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共有校舍150間,藏書數千卷,師生雲集,碩儒輩出,但完全免費。朱說的苦讀生涯就此開始,關於他的艱難,史書中有如下記載。
朱說母子是被趕出家門的。
可是墳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隻端硯和一支玉簪。
他是狀元宋庠的弟弟,才華,單論才華要遠遠高出乃兄,當時的考官都把他定為了狀元,可是偉大的劉太後知道后很不快樂,她或許是從人倫大防,或者家庭和睦出發?說了一句「弟弟的排名怎麼能高過哥哥呢?」於是大宋排頭站,小宋退第10,排名就此搞定。
衣錦還鄉,可要注意的是范仲淹的年齡,這時他已經27歲了。在現代還只是個小夥子,但在古時已經快步入中年。可他還沒有娶妻生子,做什麼都很晚,他的生命是朵徹底遲開的花。
更有甚者,宋室南渡之後,杭州變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廟,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遷出。九*九*藏*書可唯獨留下了林浦的墳墓。而這也給林逋,帶來了最後的禍事,南宋滅亡之後,有盜墓賊以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寶必定極多。於是去挖。
第二,他們的文風太綺糜了,說到底就是五代南唐的遺風,花間派,追求極致的艷麗,純粹的宮廷享樂風格。如果要比較的話,他們頂多就是早期的李煜。那麼試問論精妙靈動,他們怎配與李後主並論?而後主的詞都沒法與唐詩相比,詩借古喻今,包羅萬象,可以懷古、可以論政,也可以傷情,與之相比,這時的詞還只是民間小曲。
有一屆科舉不得不說,是公元1024年,天聖二年這一屆。它的特殊性不是說以前趙恆有病,宋朝已經停辦了很多年的科舉,也不是說,這是新皇登基之後的第一科,就如何怎樣。它是一塊里程碑,宋朝的名臣們從這時起,進入到文華風流的階段。
此人應該說很有影響力,但我基本沒提,因為我懶,實在沒那麼多的精力去寫一個無聊、無用之人。此人姓種名放,字明逸,河南洛陽人。父親是個小吏。從小學文,父親要他科考,他不去,說學業沒成不去現丑。長大之後,幾個哥哥都棄文從武(有種說法,後來宋軍西北戰場的種姓名將,就是他們的後代),他則乾脆帶著老娘進終南山豹林谷的東明峰隱居。
另一個,就是終生白衣的林和靖。
而這件事,也是偉大的劉娥皇太后當政10年間屈指可數的政績之一。
第一,他媽說了,你想隱居就好好隱,結果連皇帝都找你了,我看你根本就不是我的乖兒子,我要離開你,獨自進深山徹底隱居;第二,說老種是想應徵的,連官方給的路費都收了。但他剛想起程,就遇上了從秦州剛被貶官回家的好友張賀。張官人一語驚醒傻狍子,對他說:「死蠢,你現在去應|召,大不了給你個縣主簿或者縣尉之類的芝麻官,還要臉不要?你馬上裝病,就是不去,這樣將來的希望就會大大地了,這才是有面子有成績的隱者。」
朱說是山東淄州長山縣(今山東鄒平縣)富戶朱家的兒子。從小就與眾不同,家裡有錢,可他喜歡的是讀書,並且為了求靜,主動上山去醴泉寺里寄宿,與山僧們過同樣寂寥的生活,在晨鐘暮鼓裡苦讀經書。
范仲淹的人生開始了,眾所周知他功在社稷,心懷天下,是宋代文臣的領袖,並且文學素養極高,尤其是詩詞方面,遠遠超過了像司馬光、王安石這樣的博學大家,幾乎與蘇軾並駕齊驅。但必須要提出的是,他還不是北宋文學史上開天闢地,劃分時代的第一人。
但這樣徹底,卻沒有半點的孤傲清高假作派,如果有人來看他,無論對方是薛映、李及這樣的無名文人,還是范仲淹、歐陽修、梅堯臣這樣的大才子,他都一視同仁,來者不拒。本來嘛,隱居是我個人的生活方式,何必弄得神神怪怪,不近人情?
一個個都放不開眼前的名利,一生都在官職薪祿之中打滾。以坡仙為例,他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叫嚷著「我要歸隱!」但總是歸不成,原因何在?
所以晏殊等人的藝術,都只是在富貴的生活之中炫耀他們的優雅,抓著滿把的金錢,玩命地表現自己多麼地不在乎,多麼地嚮往自由的生活,既又要富貴又要當散人。看穿了這一點,也就知道了他們的所謂成就,以及個人的人品高低。
那麼回頭看我們的林和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