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97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第97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老百姓信了這句話,但凡遇到和官方打交道的時候,少不了會碰一鼻子灰,落得個灰頭土臉。官員若然是信了這句話,那麼這個官員的腦子肯定有問題,不管他爬到多麼高的位置,被掃地出門是遲早的事兒。
下這麼一個結論,有沒有什麼根據呢?
實際上,中國的行政體制,早在秦始皇時代就已經有了職司之分,即所謂的三公九卿制。等到了大唐李世民時代,又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六部是指哪六部?負責官員任命與選派的吏部,負責財政的戶部,負責軍事的兵部,負責土木建築工程的工部,負責教育和禮儀的禮部,負責司法的刑部。除此之外,還有負責天文的司天台,負責監督官九-九-藏-書員的御史台,另外還有九寺五監。九寺者:太府寺、司農寺、鴻臚寺、大理寺、太僕寺、宗正寺、衛尉寺、光祿寺、太常寺;五監者:都水監、軍械監、將作監、少府監、國子監。在這所有的部門之中,除了刑部和禮部多少還和基層打點交道之外,其他各部各寺各監,均不具有「為民做主」的職能。
可是張穆庵為什麼不跟那可憐的老婆婆解釋清楚呢?
這事是解釋不清楚的。那老婆婆活了一輩子,居然不知道官員的工作是各司其職的,告狀居然告到鹽官這裏來。她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不明白,張穆庵如果再向她解釋更複雜的官場內幕,這老婆婆聽得懂嗎?
九*九*藏*書張穆庵聽了,哈哈大笑,厲聲呵斥老婆婆閃開,別擋他的路,並吼道:「我是賣鹽官,不管人家吃醋事。」
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就會對官員提出超乎于職責之外的要求。反正百姓只認得你是個官,管你的職責是抹桌子還是擦窗戶,反正就認準你了,於是求告無門的現象就出現了。而明白這個道理的官員,就能夠化腐朽為神奇,于這轉寰之地大展手腳,運用「鋸箭法」之策術,轟轟烈烈地干出一番名堂來。
張穆庵停下馬車,細問究竟。只見那老婆婆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哭訴她的丈夫又娶了年輕貌美的小妾,如今她已年老,反被小妾趕出家門。無衣無食的老婆婆懇請九-九-藏-書青天大老爺為其申冤。
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一個人小時候不明白,還情有可原,可如果活到老還不明白,告狀還走錯門找錯官,這就明顯有麻煩了。
清朝年間,海豐有個叫張穆庵的官員,有一天,他坐在馬車裡出了官府,就見前面一個老太太跌跌撞撞地衝到路上,跪下來攔住車輛,大聲地喊冤。
官場就是一個專業化的流水作業場所,雖說這流水線上的項目分得不是那麼科學,而且還總是會有些額外的差事找上門來,但都類似鐵路警察——各管一段,這卻是官場分類管理的最明顯特點。
同樣的,一個未入官場的年輕人,懷著為國為民的宏偉心愿,這個是好事。可如果進入了官場,九九藏書還是這麼地沒腦子,這可絕不是什麼好事。要知道,人在官場,除了專擅一方的大員之外,近乎百分之百的官員都有一攤歸自己負責的具體工作。有的是抄檔案,有的是登記文件,有的是負責抹桌子,有的是負責擦窗戶,抹桌子的人不得擅自擦窗戶,擦窗戶的人也不許跑去抹桌子。這種職能的分工,還有一個說法,叫做專業化管理。
有句話說:當官不與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句話已經是盡人皆知,基本上達成了全社會的共識。
然而這句話,卻是出自於對官場的隔膜和生疏,是由對官場的政務一無所知的人,單憑了自己的主觀意願硬生生地杜撰出來,而又受到了同樣對於官場政務全無了解九九藏書的大眾的認同。就這樣以訛傳訛,將錯就錯,漸成公眾對官員的最基本的認知了。
不可以。因為,張穆庵本來是一個負責當地鹽政的官員,他主管的就是鹽的生產、買賣及運輸,至於地方行政及司法事務,他壓根就沒資格插手。可他畢竟和負責司法的官員距離較近,為什麼就不能向司法官員反映一下呢?如果有誰這麼想,那他就錯了。正如我們所說,張穆庵雖說只是一個鹽官,但日常事務上,少不了會和司法官員產生來往,相互職責上的推諉,多少會有些齷齪,此事張穆庵不提倒還罷了,他若是插上一手,反倒變得麻煩起來。
很明顯,這個張穆庵不肯與小民做主,那麼是不是考慮打發這廝回家賣紅薯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