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80《受戒》

1980《受戒》

「扌歪 」荸薺,【此字大概是作者根據方言發音自造的字,意為「挖」。】這是小英最愛乾的生活。秋天過去了,地凈場光,荸薺的葉子枯了,——荸薺的筆直的小蔥一樣的圓葉子里是一格一格的,【汪曾祺很少用這樣的長句。】用手一捋,嗶嗶地響,小英子最愛捋著玩,——荸薺藏在爛泥里。赤了腳,在涼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著,——哎,一個硬疙瘩!伸手下去,一個紅紫紅紫的荸薺。她自己愛干這生活,還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腳去踩明子的腳。【小英子愛乾的農活,真就像玩一樣,一捋一踩一伸手而已。汪曾祺寫小英子幹活,是為了寫她心裏的秘密,幾個動詞就寫活了。】
仔細想想,那個夢能夠保留下來真是一個奇迹。汪老在一九五七年被打成右派之後,被下放到口外去勞動改造,改造還沒有完,接下來又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文革當中汪老又因為寫作樣板戲,而有了「脫胎換骨」的經歷。在有了這一切之後,汪老居然還在內心深處保留了那「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再仔細想想,這個奇迹也並非是憑空而來的。汪老是在一九四零年就開始了文學創作的,那時的汪老還是一個二十歲的熱血青年,而且他的創作是師從了沈從文先生的,沈從文先生是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文學最為傑出的文學巨匠之一。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近乎奇迹的夢,是深深地植根在中國新文學的土壤之中的;這個近乎奇迹的夢,是在所有的政治壓迫、政治扭曲之後,對於白話文學的繼承和光大。《受戒》之後,汪老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里連續發表了三十多篇,二十余萬字的短篇小說。其中的《歲寒三友》、《大淖記事》、《晚飯花》、《鑒賞家》、《職業》、《故里三陳》等等,都是傳誦一時的文壇佳話。用汪老的話說,「到八十年代又重操舊業,而且一發而不可收」。那是一株冬眠的老樹,在經歷了無數的嚴寒冰凍之後,終於盛開了滿樹奪目的鮮花。(李銳《活著的是文學》)
② 少用華而不實的形容詞,要用也是貼切樸素的。
他的相貌只要用兩個字就說清楚了:黃,胖。聲音也不像鐘磬,倒像母豬。聰明么?難說,打牌老輸。他在庵里從不|穿袈裟,連海青直裰(duō)也免了。經常是披著件短僧衣,袒露著一個黃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腳趿拉著一對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著。他一天就是這樣不衫不履地這裏走走,那裡走走,發出母豬一樣的聲音:「呣——呣——」。【上段寫仁山是負責的當家人,這裏寫他不拘小節的個性,頗有名士氣。寺廟裡既要有明海這種具備三個條件的好和尚,也需要仁山這種實幹家。】
2、關於對話描寫
《受戒》中描寫荸薺庵的布局、小英子家的布局、善因寺,以及這些環境中的種種人物、行狀的描寫等等,這並非是與小說主線無關的閑筆,而是相當有關的,是人物生活的環境與背景,是主要人物性格與故事情節的補充。作者曾說,「氣氛即人物」,因為沒有這樣的氣氛,便沒有這樣的人物。倘若沒有荸薺庵與庵里和尚生活的介紹,明子的性格就會顯得憑空而來,如果沒有小英子家那樣的家庭氣氛,小英子活潑開朗的性格便也不真實。如果沒有庵趙莊那種不受戒律約束的整體生活背景,小英子與明子之間無拘無束清純自然的初戀也就失去了依據。因此,寫庵里的和尚與他們的生活,如寫三師父的種種行狀,就完全與明子有關,寫石橋、三師父,也就是在寫明海。
「快點划!」
……四十多年前的事,我是用一個八十年代的人的感情來寫的。《受戒》的產生,是我這樣一個八十年代的中國人的各種感情的一個總和。
「叫明子。」
小英子把明海請到家裡來,給他磨墨鋪紙,【獻殷勤,也是要借明海來為自己臉上爭光。】小和尚畫了幾張,大英子喜歡得了不得: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個蓮蓬扔給明海,小明子就剝開蓮蓬殼,一顆一顆吃起來。【明海一開口,小英子就更活潑了。連說帶動作,明海也被她帶「動」起來。】
在小說的整個read•99csw•com敘事結構中,明海的出家是經線,是主幹,主幹被切成明海出家四年後的兩段,先敘前半段,主要從明海的眼裡看庵里的和尚生活;再敘後半段,明海受戒,這也是小說中惟一詳細敘述的事件。兩段過渡極其自然。主要的緯線有兩條,一條是庵里的和尚生活,一條是小英子一家的生活。這兩種生活幾乎沒有什麼不同,如和尚也殺生,不過多了一道程序而已。在作家筆下,這兩種生活完全是風俗化的描寫,詳略得當,以概述為主,而輔之以一二典型事件與人物。小說後半段的「受戒」一事,則把和尚的生活與小英子家的生活合在一起來敘述。可見小說結構經緯分明,淡化經線,強化緯線,經緯融合一體,組織得不著痕迹,是汪曾祺所說的「苦心經營的隨便」的結構。
小說的題目是《受戒》,但「受戒」的場面一直到小說即將結尾時才出現,而且是通過小英子的眼睛側寫的,作者並不將它當成情節的中心或者樞紐。小說一開始,就不斷地出現插入成分,敘述當地「當和尚」的習俗、明海出家的小庵里的生活方式、英子一家及其生活、明海與英子一家的關係等等。不但如此,小說的插入成分中還不斷地出現其他的插入成分,例如講庵中和尚的生活方式的一段,連帶插入敘述庵中幾個和尚的特點,而在介紹三師傅的聰明時又連帶講到他「飛饒」的絕技、放焰口時出盡風頭、當地和尚與婦女私奔的風俗、三師傅的山歌小調等等。雖然有這麼多的枝節,小說的敘述卻曲盡自然,彷彿水的流動,既是安安靜靜的,同時又是活潑的、流動的。(陳思和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
⑤人物對話講究情味、趣味與準確。
《受戒》,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歲那年,抗戰爆發時,避難到了一個小寺廟裡住了幾個月的親身經歷與感受,最早曾以《廟與僧》為題在上海《大公報》發表,1980年才重新寫成了《受戒》。兩部作品比較后發現,兩小說都有「回憶」的特點,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對往事的回憶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小說風格也完全不同。《廟與僧》嚴格說來,只是《受戒》的創作素材,作家對人生的理解,還停留在好奇階段,並無成熟的見解。經過幾十年的發酵,才釀成醇美清新的《受戒》
我寫《受戒》,主要想說明人是不能受壓抑的,反而應當發掘人身上美的、詩意的東西,肯定人的價值。我寫了人性的解放。
明子小小聲說:「要——!」
首先,它不但沒有一個集中的故事情節,而且很不像一篇真正的小說,更像一篇散文。小說的開頭剛一提到出家的明海,馬上就筆鋒一轉,大談當地與和尚有關的風俗,後來,乾脆講起了小明海與小英子的愛情,至於作品標題所說的「受戒」,直到小說的最後才出現,而且還是通過小英子的視角來寫的。
4、語言特點
而小說結尾,他們也正是坐在船上,進行著流水般的對話。誰說汪曾祺的小說只有「生活流」般的結構?《受戒》的開頭和結尾,恰好是一個精心到毫無痕迹的結構,就像水本身沒有「結構」,但流到方池裡就變成方的,流到圓池裡就成了圓的那麼自然。
一、創作背景
如舅舅教明海念經那段,連用六個「說」,不嫌重複。
發表時間:1980年第10期
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歲了,兩個眼睛還是清亮亮的。不論什麼時候,頭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掙掙的。【連用三個形容詞。最後一個大概是家鄉土語。】
四、《受戒》在新時期文學史上的影響、文體意義和它在中國20世紀小說散文化傳統中的地位
「你叫什麼?」
「什麼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天真的胡攪蠻纏,非逼明子說出話來不可,如他們第一次見面時。】
③ 抓住人物性格特點配以相應的用詞。
小說結尾這段文字用王國維先生的話來說,既是景語,又是情語。有人說是描寫明子與小英子之間的「性|愛」。即使如此,少男少女之間的性,也是情的成份居多。如果只限於作「性」的理解,就局限了九九藏書這段文字優美的意象。這優美有夢的特點、理想的色彩。這理想到底是什麼?當然不止於性。自由自在、不受拘束、順性自然、勤勞善良……,都是理想生活的色彩。這段文字只是夢的高潮,而前面所有的描寫都是不可或缺的鋪墊。然而,這卻是很久以前的一個夢。因此,儘管通篇都寫歡樂,經結尾處這一句「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我們卻感受到《受戒》《邊城》結尾翠翠與儺送二佬沒有結局的愛情同出一轍的哀婉。
原發刊物:《北京文學》
2、專家評論
如:「挖荸薺」那段又用了一連串不重複的動詞。
「你喊什麼!」【小英子又嫌明子不夠溫柔。看來男孩在初戀時就是笨拙一點,木訥一點,要女孩來調|教。汪曾祺把少男少女的初戀心思寫得如此入木三分,可見他是性情中人。】
對善因寺的描寫,是汪曾祺小說風俗風情描寫的一個典型例子,從中可以了解汪曾祺小說「宋人筆記」的風格。在此,風俗風情描寫與人物的關係,作者用「蜻蜓點水」的筆法一筆帶過:善因寺顯然不同於「荸薺庵」,它給人一種壓抑,但小英子無疑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在那麼莊嚴肅穆的地方,她依然大喊大叫,象徵著不受羈絆的人類自然天性,象徵著在自然田園中生長生活的自然之子蓬勃的生命力。當然,聯繫到作者自己的坎坷經歷,小英子也可視作是作者的化身,汪曾祺多想在厄運、坎坷面前像小英子那麼無懼無畏,保持旺盛的生命本色,可惜,汪曾祺只能在夢中、文本中實現自己的願望。這是作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對現實委婉無奈的控訴。
三、小說特徵
……我的作品的內在情緒是歡樂的。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是我們今天應該快樂。一個作家,有責任給予人們一分快樂,尤其是今天(請不要誤會,我並不反對寫悲慘的故事)。……我相信我的作品是健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對於生活的信心的,這至少是我的希望。
我認為和尚也是一種人,他們的生活也是一種生活,凡作為人的七情六慾,他們皆不缺少,只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
小說開篇先用兩句大白話簡單把明子引出,馬上轉而寫環境:庵趙莊與荸薺庵。但作家又非平鋪直敘一路寫來,而是有穿插,有倒敘。按正常敘述順序,開頭這句「明海出家已經四年了」應出現在小說的中間部分:先交待明海出家經過和經歷,出家四年後,現在要「受戒」了。但如果依次行文,小說敘述就缺乏一波三折的韻味,顯得平鋪直敘。現在從中間起筆,彷彿作者要講的是明海出家四年後的故事,其實,出家四年中的經歷倒是敘述重點,四年後的「受戒」是小說的畫龍點睛之筆,是高潮也是尾聲,其所以是高潮,正因有前面足夠的鋪墊,也與小說首句起筆有關。這句起筆既是開篇,定下小說回憶中的回憶的格調,又是全文的「起承轉合」之句,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僅一句大白話,卻調節了作品氣氛,包含了作品結構,蘊含著作品的主旨,是全文的文眼與中樞,其匠心獨運,非大家手筆不辦。
……我曾問過自己:這篇小說像什麼?我覺得,有點像《邊城》
① 多用準確的動詞。
我因為是長子,常在法事的開頭和當中被叫去磕頭;法事完了,在他們脫下袈裟,互道辛苦之後(頭一次聽見他們互相道「辛苦」,我頗為感動,原來和尚之間也很講人情,不是那樣冷淡),陪他們一起喝粥或者吃挂面。這樣我就有機會看怎樣布置道場,翻看他們的經卷,聽他們敲擊法器,對著經本一句一句地聽正座唱「嘆骷髏」(據說這一段唱詞是蘇東坡寫的)。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舅舅說,念經:一要板眼准,二要合工尺。【即工尺譜:傳統記譜法,約產於隋唐。】說:當一個好和尚,得有條好嗓子。說:民國二十年鬧大水,運河倒了堤,最後在清水潭合龍,因為大水淹死的人很多,放了一台大焰口,十三大師——十三個正座和尚,各大廟的方丈都來了,下面的和尚上百。誰當這個首座?推來推去,還是石橋——善因寺的方丈!他往上一坐,就跟地藏read.99csw.com王菩薩一樣,這就不用說了;那一聲「開香贊」,圍看的上千人立時鴉雀無聲。說:嗓子要練,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要練丹田氣!說: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說:和尚里也有狀元、榜眼、探花!【科舉考試前三名。】要用心,不要貪玩!【一連串6個「說」,一個「不用說」,既是舅舅在開導外甥如何念經,也是作者借舅舅的「說」來介紹和尚的生活,有概說有細說。】
大量的風俗描寫是汪曾祺小說散文化的一個主要特徵。汪曾祺曾說:「風俗是一個民族集體創作的生活抒情詩。」而風俗主要保存在民間社會。散文化小說的一個基本特點是抒情性,但不是通過主觀的直抒胸臆的方式抒情,正是通過對田園牧歌般的風俗的描寫,營造意境,類似「借景抒情」。汪曾祺的小說中的寫景,主要就是對風俗的描寫。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們是鄰居。我家挨著荸薺庵。——給你!」
2、風俗化特徵
明子聽見有人跟他說話,【有些意外。所以從明子「聽見」被動的角度寫,而不是從小英子「說」的主動角度寫。活畫出兩個孩子不同的性情:明海聰敏而沉穩,小英子聰慧而活潑。】是那個女孩子。
小英子說:「他會畫!畫得跟活的一樣!」【明子的多才多藝。】
「當和尚要燒戒疤嘔!你不怕?」【用小女孩的思路,引出「受戒」。一個語氣詞「嘔」字,是小女孩的語氣,一個「怕」字,也女孩子特有的「怕」。】
因此,《受戒》其實就是作家對普通人的生活與命運的理解,是對自己渴望的生活的描述,是對自由而淳樸的人性的歌頌。汪曾祺所理解的真正的生活是,它是命定的,正如小明子命定要出家當和尚,庄稼人命定要為收成與一日三餐一年忙到頭,但人可以不完全受制於命定,可以把種種對生活的戒律拋開,因為人是有創造力的,有情感的,正是創造力與情感,使人創造了風俗,而這種風俗就是對命定的抵抗。汪曾祺之所以喜愛舊生活,正因為舊生活中有這種風俗,而「移風易俗」的新生活,把全部的風俗都掃蕩盡了。風俗不僅是儀式,更是當地民眾的生活觀念與生活形態,破壞了風俗,也就破壞了當地的生活。
英子跳到中艙,兩隻槳飛快地划起來,划進了蘆花盪。
⑥小英子一家對明子繪畫的評價,各各符合人物性格。
「你說話呀!」
汪曾祺把《受戒》當成一個夢來寫,因為這是一個永遠已逝的夢,也是夢想。這是作家創作《受戒》的目的,表面上寫小明子與小英子的初戀,實際上還有更豐富的內涵,那就是他們的初戀中所表現出來的清純、和諧,小明子的聰明能幹,小英子的活潑大方,他們對戒律的藐視,他們旺盛的生命力,而所有這一切美好的東西,經過幾十年新生活的改造,已不復存在。於是,表面上歡快的《受戒》,便包含了作家的隱痛,表面上的初戀題材,表現的卻是作家對純樸人性的歌頌與對理想生活的渴望。
……「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
體裁:短篇小說
3、關於小說結尾
明子說:「嗯。」
於是,在汪曾祺之後,隨著「尋根文學」和「先鋒文學」的興起,在傳統的民族文化中尋找和反思,對小說文體進行大胆地革新,以及突出小說本身的文學特質等,都成為了一股潮流。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人們說汪曾祺的小說連接了被中斷的以廢名、沈從文為代表的「抒情小說」傳統,是「京派文學」的最後一個大家,也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繼魯迅、沈從文、張愛玲之後的一個成就卓著的作家,給後來的寫作者以深遠的影響。
④敘述用語有文言色彩,古樸老成。
汪曾祺小說的語言風格是由他獨特的語氣、語調和語感共同形成的。其總的特點是簡潔自然、不重修飾。《受戒》按作家自己的說法,是「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作品的開頭,一上來就是兩段夢幻式的「囈語」,有一種回憶的格調與氣氛。句子平白,簡短得不能再簡短了:「明海出家已經四年了。」「他是十三歲來的。」開頭的簡短,意在強https://read.99csw.com調語言的自然直白,用一種平靜質樸的「語氣」給整個小說定下一個基調(語調):故事雖與夢想有關,與愛情有關,但文字卻不華麗,不失自然樸素之美。正如作家自己所說,「作品的語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養。語言的美不在一個一個的句子,而在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係。包世臣論王羲之字,看來參差不齊,但如老翁攜帶幼孫,顧盼有情,痛癢相關。好的語言正當如此。」也就是說,他不講求一字一詞的綺麗與奇特,而求準確第一,更追求整體的氛圍和韻味。
其次,作家對現實的態度也值得懷疑,總讓人想起當時還處於文化邊緣的沈從文的小說,或者說,完全受沈從文的《邊城》的影響,不是在描寫現實,而是在抒寫理想。而這個理想,竟然是庵不像庵,寺不像寺,既無清規,也無戒律,當和尚的可以殺豬吃肉,可以娶妻找情人,可以唱「妞兒生得漂漂的,兩個奶|子翹翹的,有心上去摸一把,心裏有點跳跳的……」這樣粗俗的鄉曲。然而,人們也發現,汪曾祺筆下的明海聰明善良,小英子美麗多情,兩個天真純樸的少年並沒有受到世俗的污染,他們的童心充滿詩意,充滿夢幻色彩,成了作家「桃花源」式的理想生活的象徵。進而人們又發現,這種以「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追求「生活境界的美的極致」,正是民間藝術中瀰漫著的自然神韻,正是傳統文人苦苦追求的美學理想。而這一理想自「京派文學」沒落後,已經不見蹤跡。
《受戒》剛發表時,受到許多讚揚,也曾引起一些議論,因為它的寫法與當時人們已經習慣了的小說寫法很不一樣。
1、關於篇名
明子大聲地說:「要!」【明子果然被逼急了。】
小英子忽然把槳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
二十二年前,汪老以他的《受戒》開始了自己的文學「新生」,也開創了新時期文學文體自覺的先聲。汪老在小說落款處留下一句話,「一九八0年八月十二日,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因為是「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所以人們在一派「傷痕文學」解凍的潮水中,忽然無比驚奇地發現,從政治的陰影中掙脫出來的現代漢語,原來還可以這樣美麗,雋永。從那以後,沈從文、張愛玲被「重新發現」,尋根文學的旗幟被高高舉起,「現代派」和先鋒小說像萬花筒一樣撩亂了人們的眼睛。從純粹文學的意義上來看,新時期文學所迸發出來的洶湧澎湃、鋪天蓋地的文學大潮,新時期文學所生髮出來的持續不斷的語言反省,都源自那「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都源自那一次文學的「受戒」。
作者:汪曾祺
小說篇名為《受戒》,按理應以「受戒」事件為主要描寫對象,但小說直接寫「受戒」的文字不僅篇幅較少,而且,以側寫出現。「受戒」事件本身還是小說的中心與高潮,但作者沒有著意描寫,是因為兩方面的原因:第一,作者擅長的散文化的小說,本來就是以淡化情節也就是取消高潮與中心為特徵的。因此,作者把高潮與中心的「受戒」事件化成了無處不在的背景與線索,從頭至尾一直貫穿著,使「受戒」成了生活本身而不僅僅是一個事件。第二,作者寫的「受戒」,很顯然不是我們想象與理解的佛教意義上的「受戒」,是別一種「受戒」,或者說僅僅是形式上的受戒,而骨子裡卻是反「受戒」。在當地,當和尚只是一種與劁豬、織席、箍桶、彈棉花、畫匠、婊子一樣的謀生職業,因此,和尚們根本不受任何清規戒律的規範,自由自在地享受著普通人都有的生活樂趣,小英子與明海也因此得以自由地演繹他們朦朧的愛情。而自由,正是「受戒」的反面,也正是這篇小說的主旨,像作者在結尾處表達的一樣,是他的夢。因此,篇名《受戒》非常巧妙,既包含了小說的主要內容、線索與背景,也包含作者的寫作意圖。
二、創作目的
五、《受戒》賞析舉隅
「就是這樣!就是這樣!這就可以亂孱!」——所謂「亂孱」是繡花的一種針法:綉了第一層,第二層的針腳插|進第一層的針縫,這樣顏色就可由深到淡,不露痕迹https://read.99csw.com,不像娘那一代繡的花是平針,深淺之間,界限分明,一道一道的。【汪曾祺有什麼不懂的?連女人的活都懂。】小英子就像個書童,又像個參謀:【小英子的性格散見於字裡行間。】
3、結構特點
整篇小說,幾乎找不出華麗的詞句,也沒有故意多用方言,但卻有地方風味,那不是由語言體現出來,而是由準確生動的風俗描寫體現出來。在人物塑造、風俗描寫、情節展開過程中,語言的準確運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大殿東側,有一個小小的六角門,白門綠字」,也富有地方色彩。
《受戒》中的小明子正是作家當初在避難寺廟裡所見的小和尚,同時,又有作家自己少年時的影子,比如作品開始寫小明子出家路上對沿路店鋪的好奇,尤其是小明子朦朧的初戀,都融進了作家自己的感受。小明子出家時十三歲,四年後受戒時十七歲時,汪曾祺十七歲時也正經歷著初戀,和善而儒雅的汪父(汪曾祺曾說「多年父子成兄弟」),還在他寫情書時給他出謀劃策。而小說中的小英子,也有現實生活的影子,甚至也有作家自己的影子,比如小英子的父母和善能幹,勤儉持家,一家人過著殷實的生活,這與汪曾祺家的生活情景非常相似。汪曾祺非常願意始終像小英子那樣無憂無慮地生活,像小英子那樣開朗活潑,但世事不如意,他又是男性,因此,只能抱著「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這種態度有點女性化,這種不爭也是無奈的,因此,他的小說中多有這種不爭而忍耐的人物形象。
如寫明海舅舅的外貌特點,只有兩字「黃,胖」,寫他的不拘小節「不衫不履」。
「明海。」
如寫小英子娘眼睛「清亮亮的」,衣服「格掙掙的」。
明子點點頭。【明子內向含蓄。】
1、回憶性特點
其語言特點具體表現為:
「是你要到荸薺庵當和尚嗎?」【小英子率真可愛。】
汪曾祺小說的「回憶性特點」既是作家生活經歷、創作經歷使然,又是他對小說創作的觀念使然。選擇表現舊生活,並不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而是「美學情感的需要」。
「在家的時候?」
也許會適得其反。
六、《受戒》相關評論
我們當然需要有戰鬥性的,描寫具有豐富的人性的現代英雄的,深刻而尖銳地揭示社會的病痛並引起療救的注意的悲壯、宏偉的作品。悲劇總是比喜劇更高一些。我的作品不是,也不可能成為主流。
「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小英子真是大胆而天真。「趴」、「小聲」是女孩的害羞表現,求愛卻夠主動膽大,明子卻老是被動。】
整篇小說中有四段小英子與明海的完整對話,非常傳神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明海比較內向、被動,屬於內秀型的,小英子活潑開朗主動,甚至有點任性與嬌縱,屬於外向型。無論外向的小英子,還是內秀的明海,他們都是純情的,簡單的而又詩意的。作者沒有正面描寫,僅僅通過他們的對話與動作,就把他們這種性格、氣質非常精確地描寫出來。比如,小英子在生人面前的自然、大胆、主動,明海的羞怯,就是通過他們簡單的對話表現出來的。「小英子把吃剩的半個蓮蓬扔給明海」這一動作,更傳神地表現了她的大胆,不受清規戒律左右。同時,也暗示了她對明海的好感。而明海則被動又默契地配合著小英子,「就剝開蓮蓬殼,一顆顆吃起來」這個動作,自然得就像他們已經認識了一百年了,就像「嘩——許!嘩——許」被槳撥動的流水。這麼說起來,小英子就像那槳,而明海就是被這槳撥動的水。
像小英子這種鄉村女孩,她們感情的發育是非常健康的,沒有經過扭曲,跟城市裡受教育的女孩不同。她們比較純,在性的觀念上比較解放。這是思無邪,《詩經》里的境界。我寫這些,跟三中全會思想解放很有關係。多年來,我們深受思想束縛之苦。
明子不知道怎麼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搖了搖頭。【前面點頭這裏搖頭,明海也太被動內向了,下面小英子就要逼他非開口不可了。】
如小英子與明子的幾段對話,見性見情見真人,尤其是最後小英子求愛那段,直似文字中有人,呼之欲出。
1、作者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