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八卷 南朝(南齊) 第一百四十章 武帝蕭賾

第二十八卷 南朝(南齊)

第一百四十章 武帝蕭賾

蕭賾不到20歲就生下了長子蕭長懋,這孩子最受爺爺蕭道成的喜愛。蕭賾為了培養蕭長懋,還曾讓他慰勞將帥,接觸軍旅。后又把他送回京師,跟隨在蕭道成身邊。那時,蕭道成初創大業,特別重視嫡嗣,見到長子長孫,高興異常,常令他與文武賓客相往來,又命令荀伯玉:「我出行之日,城中軍隊悉受長懋節度。我在京城,內外值防與諸門防衛也由長懋負責。」蕭道成代宋稱帝之前,蕭賾從雍州還京。因襄陽是軍事重鎮,特讓蕭長懋代父任雍州刺史。
到了晚年,蕭賾深為接班人的事所困擾。
蕭長懋生性頗喜奢麗,東官的殿堂皆雕飾綺麗超過了皇宮。一次,蕭賾到豫章王蕭嶷宅第去,回來時路過太子東宮,只見宮城氣勢宏偉,規模龐大,不覺大吃一驚,進而又想到如此壯麗的宮室,恐怕全京師的人都見到了,惟有自己被蒙在鼓裡,全然不知,沒想到太子竟如此膽大妄為,朝野百僚又如此懼怕太子,欺瞞自己。蕭賾只覺得一股子火氣直衝腦門,厲聲喝令:「監作主帥是誰?給我收捕下獄!」蕭長懋聽說父親動怒,惶惶不知所措,急令部下掩藏罪證。蕭賾對太子的所作所為,既惱火又傷心,狠狠地將他責備了一通。
建元四年(公元482年)三月,齊高帝蕭道成駕崩,蕭賾正式登極。第二年改元永明。
七月,蕭賾病重,詔蕭子良帶甲仗入延昌殿侍奉醫藥。又慮朝野聞訊憂惶,人心不穩,乃硬撐著病體,召樂府奏樂。臨終之時,蕭賾慢慢睜開了雙眼,吃力地掃視了一下周圍的人們,氣喘吁吁地問:「太孫在哪裡?」左右忙答:「太孫尚在殿外。」蕭賾定了定神,一字一頓地說:「宣太孫入殿,東宮甲仗隨之。」說完,微閉雙目靜待。不一會兒,太孫蕭昭業匆匆趕到,蕭賾伸出手,顫巍巍地拉住太孫,用盡全身氣力說了句:「若憶翁,當好作!」又看了看次子蕭子良,點點頭,隨後平靜地死去,終年54歲。謚曰「武皇帝」,廟號「世祖」。葬于景安陵。
齊國建立,蕭賾為齊世子,以石頭城為世子宮,坊省服章一如東宮。蕭道成代宋稱帝,他被立為太子,成了齊王朝的當然接班人。
另外深得蕭賾親信的是幾位出身微賤的小人,如中書通事舍人茹法亮、呂文顯,外監呂文度等。茹法亮等人無法無天、營私舞弊的行為,引得人們痛恨、反感,但由於蕭賾對他們大加縱容,別人也不敢反對指責。
宋明帝即位后,江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勛由鄧琬作主起兵造反,一時全國響應,四方兵起。當時,蕭賾只有20多歲,擔任贛縣縣令。贛縣屬南康郡管轄,南康郡又是江州的下屬郡,故贛縣正處於動亂的中心。南康相沈肅之屢命蕭賾舉兵響應劉子勛起事,但都遭到拒絕。九九藏書沈肅之見他敢拒不從命,大怒,下令將他押入郡獄。
蕭長懋身體過於肥胖,所以很少出外遊玩,整日呆在東宮。為取樂解悶,他常和部下在宮內玩弄羽儀,製造只有皇帝才有資格乘坐的輦及乘輿。東宮與皇宮近在咫尺,而蕭賾連一點風聲都未聽到。
蕭賾性情剛毅,處事果斷,很有一番干大事的抱負,即位后立志要使國家富強。他最恨的是奢侈浪費,不喜游宴、雕綺之事。儘管如此,他的後宮里還是有姬妾萬餘人,他的弟弟、豫章王蕭嶷後宮也有千餘人,皇宮與王府大宴小席也是接連不斷,十分享樂。
蕭賾即位之初,面臨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如何對待先父留下的舊臣。他當皇帝時已40餘歲,年輕時隨父創業,立下功勞,有豐富的政治、軍事經驗,再加上他性情剛嚴,遇事有主見,有一番干大事的抱負,所以不甘聽命於人,也不願一切都按父親生前的安排執政。蕭道成臨終之時,召褚淵、王儉受遺詔輔佐蕭賾。這兩個人都是謹慎小心之輩,蕭賾對他們倒還放心,知他們不會幹預朝政,所以儘管褚淵多次因病上表請求辭去顧命之職,他都不準。但對其他先朝的舊臣,蕭賾就不能如此寬容了。
蕭子響臨死前親筆給父親寫信,陳說了自己的委屈,並表示:為了使齊代無殺子之譏,自己免逆父之謗,甘願自殺。讀著兒子的絕命書,蕭賾的心裏十分難過。但他見到有司奏請絕蕭子響宗屬之籍、削爵士、易姓氏的報告,還是准奏了。
蕭道成即皇位后,封蕭長懋為南郡王。江南諸朝歷代未有嫡皇孫封王,蕭道成開此先例,足見對長孫的寵愛。
蕭道成乘劉宋皇室骨肉相殘之機逐漸掌握朝政后,蕭賾作為父親的得力助手,被委以重任。沈攸之任荊州刺史,將士勇猛,兵甲精良,他本人又久經戰陣,軍功卓著,因此蕭道成對他甚不放心,秘密嚴加防範,特派蕭賾為晉熙王鎮西長史、江夏內史、行郢州事,防備沈攸之。蕭賾在郢州修治器械,操練兵馬,積極備戰。順帝劉准即位后,蕭道成調晉熙王劉燮為揚州刺史,任蕭賾為左衛將軍,隨劉燮返京,並寫信給他,囑咐說:「汝既入朝,當選一文武兼資又汝意合者,委以後事。」蕭賾接信,推薦司馬柳世隆代替自己,蕭道成果然任命柳世隆為長史,行郢州事。蕭賾臨行前,對柳世隆說:「沈攸之一旦為變,焚燒夏口舟艦,再順流東下,將不可制服。如果能留沈攸之攻打郢城,必不能猝拔。君為其內,我為其外,內外夾擊,必能破敵。」所以,蕭賾行至潯陽,接到沈攸之反叛的消息,能那樣胸有成竹、指揮有方並非偶然,而是早有準備。後來,沈攸之果然猛攻郢城,遭到了柳世隆的頑強抵抗,30餘日未能攻克,后https://read•99csw•com竟至一敗塗地,全軍覆沒。沈攸之的叛亂被平定后,蕭賾封聞喜縣侯,任江州刺史。以後又隨父親地位的升遷而步步高升。
蕭賾雖能妥善處理袁粲、沈攸之一案,但卻用人不明。蕭賾為鎮西長史時,宋世府主簿王晏對他百般阿諛奉承,得到信任。蕭賾為太子,王晏為中庶子。後來蕭賾得罪了父皇蕭道成,王晏怕連累自己,便稱病不見蕭賾,自動與他疏遠。蕭賾即皇位后,不但不怪罪王晏,反而信任如舊,先是任命其為丹陽尹,后又讓其出任江州刺史,因王晏不願離開京師,又留其任吏部尚書,二人朝夕都要見面,議論朝事,朝中大臣雖對王晏這種人很看不起,但因皇上器重,所以連蕭嶷、王儉等王公大臣都屈尊降貴接待他。永明七年(公元489年),王儉去世。禮官欲依東晉丞相王導故事,謚王儉為「文獻」。王晏平日與王儉不和,便對蕭賾說:「晉世王導得此謚,但宋氏以來,不加於皇室以外之姓。」蕭賾聽后,便取消了此謚,改謚「文憲」。蕭賾又欲以王奐為尚書令,徵求王晏的意見。王晏與王奐關係不睦,就又在蕭賾面前獻計說:「柳世隆有勛望,恐不宜在王奐之後。」蕭賾對他是言聽計從,果然以柳世隆為尚書令,以王奐為尚書左僕射。
袁彖在彈劾謝超宗的奏表中,語言不夠尖刻,蕭賾對此非常不滿,又讓左丞王逡之奏彈袁彖輕文略奏,撓法容非,免其官,又禁錮10年。
在先朝舊臣中,蕭賾最恨的是告過他黑狀的荀伯玉。荀伯玉曾多年跟隨蕭道成,忠心耿耿,為蕭道成所信任,軍國大事一言九鼎。他與垣崇祖關係親密,蕭賾即位后,為暫時安撫荀伯玉,對荀伯玉、垣崇祖表面上很重用,不斷加官晉爵,荀伯玉累官至散騎常侍,垣崇祖累遷至五兵尚書。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四月,蕭賾突然下詔,誣垣崇祖招結江北荒人,欲與荀伯玉共同作亂,派兵收殺二人。
明帝平定劉子勛之亂后,蕭賾與父親蕭道成都因效忠朝廷立下軍功而加官進爵。蕭賾也在這次動亂中初露鋒芒,顯露出卓越的政治敏銳和軍事才能。
蕭晃是蕭道成第四子,少有武力,愛好武飾。宋末,荊州刺史沈攸之舉兵反時,蕭晃身著盔甲,帶領眾多武裝衛士,浩浩蕩蕩在街上騎馬巡行,非常威風。蕭道成即位后,蕭晃在豫州刺史任上,每要處理政務,輒受典簽的制約,蕭晃一怒之下殺了典簽。這件事深深激怒了蕭道成,親自下詔杖責蕭晃,從此以後也不再喜歡他了。蕭道成臨終時,囑咐蕭賾,只能讓蕭晃在靠近京師的地方任職,勿令遠出,以利控制。所以蕭賾即位后,先任蕭晃為南徐州刺史,繼而又征他入京,結果就發生了私帶甲仗入京之事。由https://read.99csw.com於蕭嶷再三為蕭晃說情,蕭賾也想起父皇臨終時的告誡,於是赦免蕭晃之罪。從此一直到永明八年(公元490年)蕭晃去世,蕭賾都無害他之意,但也不見親寵,再未讓其到京師以外的地方任職。
蕭賾是蕭道成長子,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生於建康。據說他出生的那天夜裡,祖母和母親夢見有龍踞于屋上,故小名叫龍兒。蕭賾43歲時繼帝位,稱武帝,在位12年,54歲逝世。
袁粲、沈攸之都在宋末起兵反蕭道成失敗而死,蕭道成在世時按叛逆罪論處。但由於他們是打著維護宋朝統治的旗幟起事的,社會上很多人對他們忠於舊主的精神很是讚揚,尤其是袁粲,為宋死節,深得世人同情。與此相反,當時的朝廷重臣褚淵卻因出賣袁粲而受人鄙視,他的兒子褚賁恥其父失節,在褚淵死後終身不仕,又將南康公的爵位讓給弟弟繼承,在當時引起極大反響。蕭賾深解此情,他也想利用這種忠於舊主、死不改節的精神穩固自己的統治,便於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四月下詔,稱「袁粲、劉秉、沈攸之,雖末節不終,而始誠可錄」,皆命以禮改葬。後來,蕭賾讓沈約撰《宋書》,沈約不知該不該立《袁粲傳》,便向蕭賾請示。蕭頤答道:「袁粲是宋世忠臣。」同意為袁粲立傳。沈約在書中大篇幅載錄宋孝武帝、明帝的一些生活醜事,蕭賾見了,對沈約說:「我當年曾在明帝世任職,卿可思諱惡之義。」於是,沈約在書中做了大量刪節。蕭賾能如此寬容地對待前朝,表現出政治家的大度,因而深得人心。
文惠太子死後,絕大部分人都認為帝位繼承人將是竟陵王蕭子良。蕭子良是蕭賾次子,與文惠太子同為皇后所生。他自宋末以來,便跟隨父親踏入仕途,經受政治、軍事的各種熏陶。齊世,官居高位,多年任宰相,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深受寵愛。他思賢若渴,禮接下士,一時人才雲集,八方幅輳。按蕭子良的政治經驗和威望,被立為繼承人似乎不成問題,但結果卻大出人們所料。原來,蕭賾在太子死後仔細檢視東宮,發現了太子違反制度的服儀羽儀,大怒。又因蕭子良與太子友悌,知情不報,連蕭子良也嫌責起來。
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正月,蕭賾接到報告,太子病倒了,便親到東宮探視。不久,太子病逝。蕭賾親往東宮,痛哭盡哀。下詔准太子穿袞冕之服舉行葬禮,謚曰「文惠」。
蕭賾被關在郡獄,正在他焦慮之際,族人蕭欣祖和門客桓康率眾破獄將他救出來。沈肅之聞訊后速率數百人前來追趕,蕭賾毫無懼色,指揮眾人拼力擊敗追兵,生擒沈肅之,斬敵百餘人。然後,率部曲百餘人正式舉兵響應朝廷之命。後來,眾至3000人,攻下read.99csw.com南康郡。
蕭賾弟兄19人,他為老大,老二蕭嶷是他同母弟。兄弟二人自幼和睦,親密無間。父親蕭道成見蕭嶷處事穩重,有容人之量,曾想以他代替太子蕭賾,但蕭嶷毫無奪位之心,依然恭悌盡禮對待蕭賾,故蕭賾即位后,兩人友愛更深。按照制度,諸王入見皇上必須衣冠整齊,蕭賾特准蕭嶷參加內宮曲宴時,可穿白服裙帽。蕭嶷為人謹慎,慮位高權重,常思自退,待蕭賾也是恭謹忠篤,盡君臣之禮,只有蕭賾親幸府第,才身著白服烏紗帽侍宴。所以蕭賾對他最放心。
蕭賾即位,立蕭長懋為太子。長懋愛好文義,禮接文士,蓄養武人,親信之徒布在朝廷。蕭賾又常把獄訟交給他處理。蕭賾到晚年好宴遊,將尚書曹事亦分送給太子省視,太子由此威著內外。
經過反覆考慮,當年四月,蕭賾正式立文惠太子的長子、南郡王蕭昭業為皇太孫,東宮文武全改為太孫官屬。
謝超宗與張敬兒是兒女親家,見張敬兒被殺,心中不滿。一日,他去拜見丹陽尹李安民,說:「往年殺韓信,今年殺彭越,不知君有什麼打算?」李安民知道謝超宗是在用言激他,故笑而不答,待謝超宗走後,便報告了蕭賾,蕭賾平常就恨謝超宗輕慢無禮,於是令御史中丞袁彖秦彈謝超宗,然後將其收付廷尉,徙往邊地,又於途中賜死。

二、用人不當治家頗宜

吏部尚書江謐在宋末沈攸之反叛時,建議蕭道成假黃鉞指揮平定叛亂,因而深得蕭道成賞識,從此官位通達。蕭道成去世后,無遺詔要江謐輔政,他便心懷不滿。及蕭賾即位,不少大臣都遷升新職,他仍官居舊職,心中更是不悅,常口出誹謗之言。一次,蕭賾生病,江謐忙不迭地來到豫章王蕭嶷府上,客套一番后,就赤|裸裸地試探道:「今至尊患不起之症,太子又非才,不知公有何打算?」蕭嶷為人忠厚,與哥哥蕭賾關係密切,所以面對江謐的挑撥毫不動心,待蕭賾病情好轉后,馬上報告了江謐的不軌言行。蕭賾聽后,立即下令江謐改任南東海太守,未及出發,又命御史中丞奏江謐前後罪惡,隨後下詔將其賜死。

一、順繼帝位處置父臣

車騎將軍張敬兒是蕭道成手下的一員得力戰將,屢立奇功。蕭賾對這位武功卓著而又野心膨脹的粗魯舊臣早不放心。垣崇祖死後,張敬兒開始惶惶不安,蕭賾知后對他更不放心。正巧有人報告,說張敬兒派人與蠻人交易。蕭賾怕他舉兵為亂,便下了除掉他的決心。一日,蕭賾在華林園設八關齋(八關即佛教的八戒),朝臣全都來參加。蕭賾端坐上首,果斷下令,將張敬兒逮捕入獄。不久,張敬兒與4個兒子同時被殺。
蕭賾聞訊,又驚又氣,對眾臣說:「子響反了!」隨即派衛尉胡諧九_九_藏_書之、游擊將軍尹略、中書舍人茹法亮率精兵數百人前去荊州檢捕群小。又囑咐說:「子響若束手自歸,可全其性命。」蕭子響聞訊,頻頻派使者聯絡表白,又殺牛準備豐盛的酒菜慰勞台軍(即禁衛軍)。尹略等人既不容解釋,不準進宮,又出言相譏,傾倒酒食。蕭子響忍無可忍,率所養勇士和州府兵2000人出城,他自與百餘人操萬鈞弩,宿江堤上。第二天,府州兵與台軍交戰,蕭子響在堤上發弩射擊,台軍大敗,尹略戰死,胡諧之等乘單艇逃回建康。
不過,比起前朝的父子、兄弟仇殺來,蕭賾牢記父親臨終之言,頗能顧及骨肉親情。一日,蕭賾見一份奏章,密報長沙王蕭晃從南徐州罷職還都,私載數百人的器仗,被禁司發覺后,全部投入江中。蕭賾曾明令禁止諸王蓄積私仗,諸王在京都,只准置捉刀左右40人。今見蕭晃敢違背命令,不禁大怒,欲糾之以法。豫章王蕭嶷聞訊后急忙入見蕭賾,一見面便跪下行禮,痛哭流涕道:「蕭晃之罪誠不足宥。願陛下看在先朝的面子上寬恕白象。」蕭賾聽他提起父親,又叫蕭晃的小字白象,骨肉之情油然而生,也忍不住低首垂泣。
當然蕭賾並非一味排斥父親的重臣,也很巧妙地利用他們,包括死人。對袁粲、沈攸之等人反叛案的處理即是如此。
永明八年(公元490年)八月,荊州府僚佐們密報荊州刺史、巴東王蕭子響私作錦袍等物,準備與蠻人交易器仗。蕭子響是蕭賾第四子,小時候因蕭嶷無子,出繼給了蕭嶷。後來蕭嶷雖有了親兒子,仍上表請求留子響為自己的嫡長子,蕭賾准許,又特別關照子響可以享受見諸王不致敬的待遇。雖然如此,因已出繼,車輛服裝皆不同於其他皇子。蕭子響性情暴躁,每入朝時,一想起自己與別的皇子待遇不同就忿怒不已,用拳猛力敲擊車壁。蕭賾知后,不忍兒子受委屈,特令其車服與諸皇子相同。永明六年(公元488年),蕭子響被封為巴東王。七年,任荊州刺史。蕭子響自幼勇力絕人,好武,喜歡各種武器,故有欲與蠻人交易器杖之事。蕭賾很了解這個自幼好武的兒子,覺得他不是那種有野心的人。為了弄清事情真相,先派人前去精加檢校。不料,他很快又得到消息:蕭子響得知朝廷派人調查自己與蠻人交易的事,便把長史劉寅、典簽吳修之等8人叫去質詢,一怒之下,竟然把8人全都殺死了!
蕭賾見蕭子響竟敢公然動兵,非常氣惱,又派丹陽尹蕭順之將兵繼至。太子蕭長懋平常很忌恨蕭子響,便在蕭順之出發前秘密傳諭,要他在外面處死蕭子響。蕭子響帶白衣左右30人乘小船赴建康,途中遇到帶兵前來的蕭順之。子響欲申明理由,蕭順之不聽,于射堂將其縊殺。

三、謹慎擇人臨終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