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十八卷 唐 第一百九十七章 睿宗李旦

第三十八卷 唐

第一百九十七章 睿宗李旦

睿宗登基以後,遇到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立誰為皇太子。根據立嫡以長的傳統,應該立長子宋王李成器為皇太子,但是按功勞而論,成器不如三子李隆基。因此久久不能決定。李成器表示願意讓賢,大臣們也主張立李隆基,最後睿宗終於決定立三子李隆基為太子,同時又詔令長子成器為雍州牧兼太子太師,比較恰當地處理了皇位的繼承權問題。
崔湜原來只是一個考功員外郎的小官,由於和上官婉兒私通,由上官婉兒說項,中宗任命他當了宰相,但不久即因選官受賄被罷相。韋后臨朝攝政后,他官複原職。睿宗即位初期又將他罷免。但由於他得到了太平公主的垂青,太平公主請求睿宗任命他做宰相。
睿宗既對做皇帝沒有興趣,又無法調和太子和公主之間的矛盾,因此想及早禪位,做一個安逸寧靜的太上皇。景雲二年二月,李旦下詔令皇太子李隆基監國。四月,李旦又召集三品以上的大臣,宣布想傳位給太子,太子一派不敢表態,太平公主的私黨則極力勸阻,李旦便採取了折中方法:「凡是政事都由太子負責處理。軍事、死刑和五品以上官吏的任免,都先和太子商量,然後再上奏我。」這使太平公主對李隆基更加痛恨,必欲除掉而後快。先天元年(公元712年)七月,天空中出現了一顆彗星,太平公主趁機叫術士對睿宗說:「皇太子想要當皇帝了。」想以此激起睿宗對太子的忌恨。沒想到這麼一來反而促使睿宗下決心傳位給李隆基。太平公主弄巧成拙,勸阻又不成,不得已而求其次,勸睿宗雖然傳位,但是大權還要自己掌握。睿宗只好同意。
https://read.99csw.com後,武則天又下詔禁止公卿百官進見皇嗣李旦,違者皆斬。武承嗣又誣告李旦有謀反之心。太常樂工安金藏剖腹見腸,以此證明皇嗣不反,武則天深受感動,不再懷疑李旦,才使武承嗣謀害李旦的企圖沒有能夠得逞。
睿宗即位的第一年,根據太子李隆基的建議,任命姚崇和宋璟為宰相,並讓他們分別負責兵部和吏部這兩個重要的部門。姚宋二人都是當時的名臣,睿宗在他們的輔佐下,整修綱紀,撥亂反正,使朝政呈現出一派振興氣象。
肖至忠這個人本來還比較正派,威信也比較高。但是,為了升官發財,他也賣身投靠了太平公主。
經過這一次打擊,李旦心灰意懶,決意放棄皇嗣的位置以避災免禍。聖曆元年(公元698年),武則天在大臣們的一再勸諫下,將中宗李顯招回長安,立為皇嗣,改封李旦為相王,並加封為太子右衛率。
睿宗景雲元年(公元710年),唐中宗李顯被皇后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合謀毒死。隨後,韋后又與安樂公主陰謀擁立中宗少子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由韋后臨朝稱制,處理一切國政。與此同時,韋氏還廣派親信控制軍隊,並密謀加害於相王李旦和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準備效法武則天,篡奪唐室江山,做第二代女皇帝。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李隆基與姑母太平公主密謀討逆,由李隆基發動羽林軍殺入宮中,將韋皇后、安樂公主以及韋氏集團的黨羽親信一網打盡,李旦第二次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但是,睿宗初期的好景並沒有持續很久,李旦即位的第二年,就失去了剛即https://read•99csw•com位時的進取精神,做出了一些昏庸無道的事情,使朝政出現了腐敗和混亂的現象。他開始重用奸臣,任命竇懷貞、肖至忠、岑羲、崔湜四人為宰相。
對此,太平公主不肯罷休。她利用自己的地位和睿宗對她的信任與尊重,極力擴張自己的權勢。她時刻夢想做母親武則天那樣的女皇帝,因此反對立精明強幹的李隆基當太子,主張立性格溫順的李成器當太子,以便將來她可以控制皇帝。為了奪權,她一方面散布流言蜚語,說「太子不是長子,當太子不合適」,另一方面又積極擴充自己的政治勢力,組成一個勢力龐大的宗派集團。從李隆基被立為太子開始,雙方就展開了激烈的鬥爭。經過一年的爭鬥,太平公主取得了勝利:李隆基辭去了政事;他的左右手姚崇、宋璟被罷了相;太平公主的黨羽竇懷貞、肖至忠、岑羲、崔浞被任命為宰相,文武官員中也大多數依附太平公主。這樣,在睿宗執政的第二年,公主派在朝廷中佔了上風。
裁減冗官。中宗在位時期,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專權朝政,公開賣官鬻爵。到中宗後期,靠花錢上來的官員多達幾千人。睿宗即位以後,下詔將斜封官全部罷免,並罷免了各公主府官。
先天元年八月,李旦傳位給太子李隆基,自己稱太上皇,自稱為「朕」,下達的詔書叫做「誥」,五天一次在太極殿處理政事。太子李隆基自稱為「予」,下達的詔書叫做「制」或「敕」,每天在武德殿處理政事。三品以上官吏的任免和大案件大政事,都由太上皇李旦親自處理,其他的都由李隆基處理。
竇懷貞無才無德無功。九*九*藏*書中宗在位時,他擔任御史大夫,靠阿諛逢迎得到了中宗、韋后的寵愛。韋氏集團被消滅后,他又投靠了新主子太平公主,當上了宰相。
李隆基雖然正式做了皇帝,但是太平公主在中央的權力依然很大。當時的7個宰相中,有四個是她的黨羽,文武百官也多為公主一黨的人,這些人對李隆基陽奉陰違。先天二年六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的鬥爭白熱化,雙方都在聚集力量,準備發動政變。最後,李隆基先發制人,派兵鎮壓太平公主一黨,將竇懷貞等人誅殺,太平公主賜死於家,迅速撲滅了公主黨的勢力,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權。睿宗便下詔宣布正式禪位,只做清閑安靜的太上皇,遷居百福殿頤養天年。
景雲二年二月,在太平公主等人建議下,李旦下詔將過去被罷免的斜封官全部恢復。景雲二年五月,李旦的兩個女兒西城、隆昌公主出家當女道士。李旦不聽勸阻,下詔徵發了數萬民工,拆毀許多民房,用錢100多萬緡,建造了金仙、玉真兩座道觀。
睿宗本人是一個不喜歡掌權管事、一心只想清靜無為的人。觸目驚心的宮廷鬥爭已使他對皇帝的至尊地位感到心灰意懶。二次即位后,他被夾在了兒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兩大政治勢力之間,因此,他總是力圖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搞政治平衡。一開始睿宗是比較偏向李隆基的,所以,睿宗上台的第一年,太子派佔了上風。
恢複選官制度。唐初規定,官員都由尚書省擬定,文官由吏部擬定,武官由兵部擬定,尚書和侍郎合起來叫做三選。唐中宗即位以後,由於韋皇后專權,這種選官制度遭到破壞。睿宗上九-九-藏-書台後,立即下詔恢復了這種選官制度,並任命姚崇和宋璟分別兼任兵部和吏部尚書,負責文武官員的選拔。
昭雪冤案。睿宗即位以後,對中宗在位時期的一些冤案進行了平反和昭雪,如追復被韋氏集團的黨羽武三思殺死的漢陽王張柬之、南陽王袁恕已等五王以及駙馬都尉王同皎等人的官爵。其他一些被韋氏集團冤殺的人也都被恢復或追贈了官爵。
睿宗前後兩次稱帝,但真正在位的時間只有兩年,禪位後為太上皇約4年,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駕崩,終年55歲。廟號「睿宗」,謚號為「玄真大聖大興皇帝」,被安葬在橋陵(今陝西蒲城縣豐山)。
李旦的第一次登基,雖然有名無實,但使他有時間和精力從事其他事情。他對書法產生了興趣,繼而又迷戀上了文字訓詁,並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轉移到這方面來。他的草書和隸書甚至可以和當時的一些有名氣的書法家的作品相媲美。直到第二次登基,李旦也沒有放棄這一愛好。
岑羲和韋氏集團的關係很密切。韋氏集團毒死中宗,韋后臨朝稱制時,立刻任命他當了宰相。睿宗即位初年將他罷相,他又投靠了太平公主,得以恢復宰相職務。
同是一個睿宗,之所以前後判若兩人,關鍵在用人。睿宗即位的第一年,主要是聽太子李隆基的話,任命名臣姚崇、宋璟等人為宰相,因此使朝政出現了振興氣象。第二年,主要是聽太平公主的話,任用奸臣竇懷貞、肖至忠、岑羲等人為宰相,結果導致了朝政的腐敗和混亂。
唐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兒子。李旦和他的哥哥中宗李顯一樣,曾經兩次稱帝,但第一次登九_九_藏_書基受制於母后,被囚禁在宮中,不得預聞政事;第二次登基則被夾在兒子和妹妹兩大政治勢力之間,不能夠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因此,即位僅2年就遽行禪位。
李旦從開始即位到被降為皇嗣,共做了6年的傀儡皇帝,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自稱神聖皇帝,將李旦降為皇嗣,賜姓武氏,遷居東宮。將她的侄子武承嗣封為魏王。但武承嗣並不甘居魏王的地位,他想除去皇嗣李旦,自己做皇太子,以便將來繼承姑母武則天的皇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武承嗣到處活動,請求武則天廢掉兒子李旦,立自己為皇太子。武則天對皇嗣的廢立問題,開始還拿不定主意,後來經過與大臣商議,方才認識到立子和立侄的利害關係,不再理會武承嗣的請求。武承嗣便陰謀加害於李旦,他暗地唆使武則天的寵婢團兒誣告李旦的皇后劉氏和德妃竇氏,說她們二人每夜對天咒詛女皇。武則天信以為真,立即下詔將劉氏和竇氏凌遲處死。
唐中宗嗣聖元年(公元684年),22歲的李旦被他的母親武則天立為大唐帝國的第五代皇帝,以取代他的哥哥中宗李顯。哥哥的遭遇,母后的專橫,使一向怯懦的李旦不寒而慄。李旦即位以後,由母后武則天下詔,改年號為文明,並冊封他的妃子劉氏為皇后,長子李成器為皇太子。在這些儀式結束之後,李旦便同他的皇后一起,被軟禁在皇宮之中,此後,李旦開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由母后武則天臨朝稱制,裁決一切政事。沒有母后的諭旨,李旦不能隨意出入宮廷,甚至在皇宮中也不能自由行動。整天陪伴他的只有劉皇后和幾個宮女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