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二百七十二章 真宗趙恆

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二百七十二章 真宗趙恆

宋真宗,原名德昌,后改名元休、元侃,至道元年(公元995年),立為皇太子,改名恆。是太宗第三子,母為元德皇后李氏。宋乾德六年(公元968年)生,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卒。終年55歲。
澶淵之盟后,真宗所擔憂的外部威脅暫時緩解,但朝廷內部矛盾卻日益激化。
次年正月,改元乾興。真宗帶疾在東華門看燈,回去后即卧床不起,到二月十九日便在延慶殿去世。十月,葬于定陵(在今河南鞏縣),謚曰「文明章聖元孝皇帝」,廟號真宗。改元5次,在位前後共計26年。慶曆七年(公元1047年),加謚號「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真宗在加強國內統治的同時,也密切注意同鄰邦的關係。當時宋朝的外部威脅主要是北鄰的契丹政權和西鄰的党項政權。
真宗趙恆聰睿靈敏,從小就得太祖、太宗的喜愛。7歲時,就傅受經,初覽即能成誦。又好與諸兄弟玩戰陣遊戲,常自稱元帥,高高在上,發號施令,而且言談不俗。據說有一次隨太祖入萬歲殿,他頑皮地坐在太祖的御座上玩耍,太祖愛撫地問他:「這是皇帝的寶座,孩兒願做皇帝嗎?」年幼的趙恆竟回答道:「天命有歸,孩兒亦不敢辭。」使太祖大為驚奇。稍長,太宗讓他練習草書,他卻說:「草書之跡,誠然妙秘。但孩兒聽說王者事業,功侔日月。臨政處事,應毫無隱諱。一照之心,一覽無餘。若學草書,恐臨事有誤,謹願罷習。」此番話亦使太宗嘆異。
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趙恆16歲時,與兄德崇(后改名元佐)、德明(后改名元僖)一起受封,授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韓王,改名元休。雍熙三年(公元986年)七月,賜名元侃。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正月,進為荊南、湖南節度使,改封襄王。淳化六年(公元995年)八月,復立之為皇太子,兼判開封府,賜名恆。
真宗自患病後,則日益迷信。他雖曾經說過:「古人多言禱神可以延福,恐未必如此。」這時卻不斷幸遏宮觀,拜神求佛,乞求神祗保佑。天禧二年三月,永興軍巡檢使朱能奏掖「天書」降於乾祐(今山西柞水)山中,赴京城恭獻。趙恆仍崇信不疑,備列儀仗,親到瓊林苑,奉接「天書」入宮,大赦天下,普度道釋童行,廣建道場祭天祀地。復在天安殿召見來自京城及各地廟觀寺院的道尼僧徒一萬三千餘人,賜以葯銀大錢,讓他們為自己祈福延壽。這年八月,立皇子趙禎為皇太子。從此援引每三五單日監軒聽政的舊制,對諸臣所奏軍國大政敷衍應付,余則避居深宮,沉溺丹鼎。皇后劉氏漸漸專權于政。
党項(後來的西夏)政權見契丹與宋罷戰言和,也遣使入宋,奉表稱臣。真宗對党項首領李德明厚加賞賜。九_九_藏_書為確保宋朝西部邊安全和防止德明反覆,真宗向党項提出歸還靈州、派子弟入宋為人質等7項條件,不料遭德明堅決拒絕。真宗只好再作讓步,放棄這些要求,于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十月,授德明為定難節軍節度使,封西平王。又先後開放設置保安軍(今陝西志丹縣)、延州(今陝西延安市)等榷場,與之開展貿易。此後,每逢歲旦聖節,德明都遣使宋朝,貢獻不絕。真宗對德明,也不斷封官加爵,厚與賞賜。
自太祖以來,契丹政權始終是宋朝北部的主要威脅。太宗曾大舉用兵,期望收復宋朝北部的國防重地、在五代石晉時割讓給契丹的幽、薊諸州,結果大敗而歸。此後宋朝對契丹便主要採取守勢,用以險設防的策略,開闢邊地河道、水塘,種植水田,作消極防禦。
契丹軍這時深入宋境,數戰受挫,給養困難,士氣低落。遼聖宗耶律隆緒和蕭太后採納宋朝降將王繼忠(咸平六年望都之戰被擒降敵)的建議,派人傳信給真宗,提出罷戰議和。這正合真宗的心意,他當即回書表示,宋朝也並非喜歡窮兵黷武,願雙方息戰安民,派殿直曹利用為使議和。契丹復派使韓杞面見真宗,得出以索還後周世宗時收復的關南故地為罷戰條件。真宗深怕割地議和,為後人唾罵,囑曹利用只要不割地,可不惜重金與之言和。曹利用問到底可允許給契丹多少,真宗不加思索地說道:「若必不得已,雖百萬亦可。」后在寇準的堅決阻攔下,才沒給那麼多,雙方以宋每年給契丹銀絹30萬兩匹達成協議,罷戰言好。
真宗採納宰相張齊賢的建議,始定外任官職田制度,規定職田數量以差遣為別,作為各級官員的俸給補貼,提倡廉政。然後裁撤合併疊床架屋的官僚機構,罷置鹽鐵、度支、戶部副使,並鹽鐵、度支、戶部為一使,並三司鹽鐵、度支、戶部勾院為一,以提高三司的辦事效率。又嚴格官吏的舉薦、任用、遷轉、考核制度。咸平二年,真宗詔令各部、台、院舉薦升朝官任知州,被舉薦者三任而有政績,才能作為善舉而議獎賞。否則被舉者若犯貪贓罪等,舉薦者亦連坐。真宗還命宰臣謄錄內外官員歷任功過,編冊進呈,以備委任官員時參考。咸平四年四月,真宗在崇政殿親自考核京官,開創了宋代京朝官磨勘引對的先例。
三月二十九日,宰相呂端入宮問疾,見太宗病危旦夕,又見左右奉侍太宗的只有李皇后、王繼恩等人,獨不見趙恆,懷疑有變,隨忙退至中書,密寫「大漸」二字,派腹心吏人急趨東宮,促趙恆入禁中。這時,太宗駕崩,在呂端等輔佐下,趙恆即帝位於太宗靈前,時年30歲。是為真宗。
咸平元年十月,真宗進行了一次重大的人事調整。罷呂端、李至相職,擢戶部尚書張九*九*藏*書齊賢與李沆併為相,罷參知政事溫仲舒為禮部尚書,擢樞密副使向敏中為參知政事。擢翰林學士楊礪、宋湜為樞密副使,共參國政。接著便著手整頓吏政,解決機構臃腫、貪污腐敗、官吏冗濫、選舉作弊等突出問題。
就在此時,契丹方面卻先發制人,于公元1004年進犯宋土。契丹軍疾風暴雨般的進攻,使宋朝廷內部驚慌失措,大臣王欽若等請真宗逃往金陵(今南京)避難。在這緊要關頭,宰相寇準主張積極抗戰,力請真宗北上前線,領兵親征。真宗雖懼怕赴河北,但覺得南逃之議也不可取,只好硬著頭皮勉從寇準之議。這年十二月,真宗從京城出發,北上澶州。真宗在澶州北城門樓,接見眾將帥。城下諸軍,見皇上親征,歡聲雷動,備受鼓舞。這時先後集結到澶州周圍的宋軍達幾十萬人,將士們只等朝廷發布號令,便驅逐強敵,復讎雪恨。河北前線各地的軍民聞聽真宗親征,也紛紛發動攻勢,出擊敵人。

二、內修文治外睦友鄰

同時,真宗也下詔嚴格約束皇親國戚以及宦官。他的姑母秦國長公主為其子王世隆求官正刺史,真宗婉辭拒絕,說:「正刺史系朝廷公議,不可。」他的妹妹魯國長公主為翰林醫官趙自化求升秩,也被他拒絕。駙馬都尉石保吉家中發生家僕偷盜一事,石保吉面請真宗,乞加重罪,又欲在他家中設刑問罪。真宗以國家自有常法,不允,命交有司處決。
真宗在實行政治改革的同時,也積極尋求經濟富強之道。在他即位的當年五月,下詔說:「國家大事,足食為先。」以國家未有9年之蓄為憂,令兩府大臣講求豐盈之術。他還對侍臣說:「經國之道。必以養民務穡為先。」詔三司每逢歲稔之年,要增廣市糴以實倉廩。重申轉運使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勸課農桑。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命度支郎中裴庄等官員分赴江南、兩浙等地,發官廩賑恤受災饑民,蠲除田賦。詔令有司減罷各種無名力役,暫緩土木營建,以休養民力。又令陝西沿邊地區廣興屯田,把士卒戍邊和耕種結合起來,還詔令全國,凡民戶有能力開荒,所開荒田不必加租稅,准許無田稅農戶請佃荒田墾種,5年後從輕定納賦稅。為了使民戶有能力進行生產,又推廣衣部判官馬元方創製的「預買絹」法。即在每年春季民力乏絕之時,官府借貸戶緡給農戶安排生產、生活,俟秋收后以絹輸官償債。
久任相位的王旦,自「天書」、封祀之事起,對趙恆即多加迎合,少有諫諍,凡事若少忤趙恆之意,便蹙促不安,處事決政「務遵法守度,重改作」,潔身自好。這時,以朝政衰敗,災異嚴重,他于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七月稱疾辭去相位。真宗即擢王欽若為相。

三、抑直任佞迷信昏聵

read.99csw.com
此後,丁謂更加專權,凡不阿附自己的人,即被指斥為「寇黨」,輕者貶官,重者流放。真宗的病也日漸危重,不僅喜怒無常,且更健忘,語言錯亂。寇準被貶后,他還問左右說:「我為什麼久不見寇準?」左右懾于丁謂權勢,都不敢應答。李迪罷相后,真宗欲相王欽若。丁謂卻矯旨除王欽若使相、西京留守,出判河南府。真宗只聽說了王欽若已除授新官,但任的什麼官,他卻沒有再問。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十一月,真宗的病更加嚴重,不得不命皇太子監國,劉皇后與太子同蒞國政。又命在京城景靈宮中建萬壽殿,讓道尼、僧徒日夜為自己祈禱。
由於真宗在即位之初的幾年中,能廣開言路,銳意興革,勤政治國。所採取的措施促進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因而全國人口由他即位初年的400多萬戶增加到近800萬戶,出現了後世所稱的咸平之治的小康局面。
真宗本人也以勤政為要。他制定的工作日程表是:每天清早在前殿接見中書、樞密院、三司、開封府、審刑院各部門的請對官員。聽聞奏事,能決定的立即答覆。早飯後處理各司奏事,批閱奏章,直至中午。下午看書學習,安排各項例常活動,晚上則多召儒臣進講,詢訪為政得失、探討經史等。他還以刑獄直接關係到國治民安,首先恢復了廢置已久的各路提點刑獄官。后又以京師獄訟繁雜,專門設立了「糾察在京刑獄司」的機構。為防止刑獄偽濫,詔命諸州長官親決獄訟,疏理冤滯。各地縣尉司不得私置獄。又命給事中柴成務等人,編集《新定編敕》856條,鏤板頒行,與律令格式、刑統并行。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二月,太宗患病,朝廷中開始了謀立新皇帝的明爭暗鬥。趙恆立為太子后,因事得罪了身為宣政使的宦官王繼恩,為其忌恨。自太宗病重,王繼恩便暗中串聯了參知政事李昌齡、知誥胡旦等,並與太宗李皇后通謀,圖立元佐。
真宗崇奉祥瑞,沉湎於封祀,朝內一班大臣也極意屈奉迎合,希求加官進爵,以固權位。首倡祥瑞封祀之說的王欽若竭盡精思,挾符瑞以邀恩寵,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被拜為相,兼樞密使。王欽若狀貌短小,項有附疣,被人譏諷為「癭相」,為人又十分陰險,一味迎合帝意,與其他幾個奸臣一道被稱為五鬼。
為了廣泛選擇優秀人才和網羅人士,真宗把改革科舉制和發展學校教育擺在重要位置。在《勸學文》中,曾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如此極端的利祿觀作為勸學手段,使眾多的讀書人趨於科場。學校教育自宋初以來,官學甚少,以書院為主要教學形式的私學逐漸興盛起來。對此類書院,真宗也給予了扶持。
寇準於是奏請真宗:「皇太子漸已成人,人望所屬九*九*藏*書,願陛下思社稷之重,付以神器,以固萬世根本。丁謂為人奸佞,不可以輔佐少主,請擇方正大臣以為羽翼。」真宗點頭答應。不料此事為丁謂偵知,丁謂急找錢惟演等,通謀劉皇后,向真宗進讒言,說寇準專權,圖謀不軌。真宗患病後,事多健忘,這時竟不記得與寇準的前番談話,輕信丁謂等所言,將寇準罷相,擢參知政事李迪為相。
為了取得大多數人的支持,真宗首先下令提高京官的政治待遇,規定朝官與未朝官同樣敘遷磨勘,同樣穿緋、紫色官服。禮遇先朝諸大臣,加宰相呂端右僕射,召拜他的兩位老師李至、李沆為參政知事,拜宿將曹彬為樞密使兼侍中,又以富有才略謀議的戶部侍郎向敏中、給事中夏侯嶠為樞密副使,共典軍政。尊太后李皇後為皇太后,仍居西宮嘉慶殿,后徙之萬安宮。同時追尊生母李氏為賢妃,進尊號為皇太后,追謚元德,后附葬太宗永熙陵。將參与謀廢立的參知政事李昌齡、知誥胡旦以及宦官王繼恩等人相繼貶黜,流放遠郡。然後詔御史台諭告內外文武群臣,自今人君有過、時政或虧、軍事臧否、民間利害,並許直言極諫,抗疏以聞。公元998年正月,改元咸平。
從大中祥符九年的夏季起,京畿、河北、陝西、京西、京東以至江淮、兩浙、荊湖的大片地區發生旱蝗,各地關於蝗情的奏報不斷送進皇宮。為此真宗憂心仲忡,幾次或親自或遣官分赴各道觀,建道場祈禱上天,乞求保佑。又幾次下詔滅蝗。但災情不僅沒有減輕,反繼續擴大。這年七月的一天,真宗方坐便殿,左右報告有飛蝗經過京城。他出門臨軒觀望,但見飛蝗遮天掩日,不見首尾。真宗憂形於色,意甚不懌,命撤膳應災。自此,憂鬱成疾。
戰後不久,真宗把主和派王欽若召回京城,給以資政殿學士的寵遇。王欽若伺機進讒真宗,說前日澶淵之盟是城下之盟,城下之盟古來為恥。寇準主張皇上親征,是拿皇上作「孤注」,而「孤注一擲」也是皇帝的奇恥大辱云云。這些話,給真宗的心頭罩上了一層陰影,竟使他接連幾天悶悶不樂,寢食不安。
繼之,丁謂又與真宗的親信宦官、入內副都知周懷政發生矛盾。周懷政與客省使(掌契丹、高麗國信使見辭宴賜及四方進奉、四夷朝覲之事)楊崇勛等人合謀,欲殺掉丁謂,復相寇準,廢劉皇后,奉真宗為太上皇,傳位太子。並商定於天禧四年七月二十五日起事。就在政變發生的前一天晚上,楊崇勛臨戰畏懼,向丁謂告發。丁謂聞變,身穿便服,乘坐婦人轎車急找樞密使曹利用商量對策。次日天亮,曹利用即進宮入奏真宗。周懷政正欲布署起事,突然闖進一隊衛士,將他逮捕,與此同時,周懷政的同謀者也一一被抓。劉皇后親自審問了周懷政等人,奏告真宗,將他們斬殺于城西普安寺。丁謂九-九-藏-書藉此大興冤獄,排除異己。與周懷政有過聯繫並獻「天書」的永興軍巡檢使朱能聞丁謂派兵抓他,自縊而死。寇準也被貶為道州(今湖南道縣)司馬。
真宗即位后,下詔制說:「先朝庶政,盡有成規,務在遵行,不敢失墜。然而纘圖伊始,懼德弗明,所宜拔茂異之才,開諫諍之路,惠復疲贏。庶幾延宗杜之鴻休,召天地之和氣。」表示了他銳意興革、立志圖強的決心。
王欽若罷相后,真宗想起王旦的舉薦,召拜久在朝外的寇準為相,以丁謂為參知政事。丁謂善於揣摩人意,靠對真宗的逢迎,青雲直上。寇準素惡其人,他也對寇準銜恨在心。丁謂由此串聯早就對寇準心懷不滿的曹利用等,合謀伺機排擠寇準。
真宗本不喜歡寇準的耿直,起用寇準,主要是讓他幫自己渡過難關。聽了王欽若的話后,真宗便在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二月,以寇準「過求虛譽,無大臣禮」為借口。罷其相,出知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擢參知政事王旦為相,王欽若知樞密院事。並加王欽若資政殿大學士之號,位諸臣之首。

一、少有大志三十而立

不過,這麼多的「祥瑞」並未給趙恆和他的帝國帶來多少好處,反倒天災人禍不斷。
景德五年正月初三,宰相王旦率群臣入宮早朝,當諸臣奏事完畢,皇城司來人報說,在宮城左承天門南角,發現像書卷一樣的黃帛兩丈多,黃帛上面隱約有字。真宗於是對眾臣說:「去年十一月,我曾夢見神人,說今年正月當降《大中祥符》三篇,想必正是天書下降了。」宰相王旦等即跪拜稱賀,說是「天書」降臨,應去奉迎。真宗君臣一行便步至承天門,焚香望拜,取回「天書」,由知樞密院陳堯叟啟讀。大意是說,真宗能以至孝至德詔承先業,治理天下,今後更應清靜簡儉,善始善終,永保宋祚。讀畢,真宗再拜,接過「天書」,藏於金匱。然後大宴文武群臣,京朝官並加恩升爵,令改元大中祥符,改左承天門為左承天祥符門。其後,「天書」不斷出現,真宗也忙忙碌碌東封西祀。
王欽若拜相后,首以排除異己為能事。參知政事王曾因為與他有前隙,便首先被排擠出朝。參知政事張知白因與他議事多不合,復被排擠,罷知天雄軍(今河北大名)。連三司使李士衡因前任河北轉運使時,屢獻金帛助祀而一直得真宗青睞,也被視為眼中釘,暗進讒言,阻其進用。王欽若的專橫引起朝野的不滿,遭諫官連章 彈劾。復有人上書揭露他賣官鬻爵,王欽若面見真宗自辯,求讓御史台為他辯誣。真宗以「國家置御史台,非為人辯虛實」為辭,不允。接著,又有人揭露他家藏禁書,被真宗召問,始不自安,遂罷相,出判杭州。
真宗以巨大的代價,換取了與契丹、党項的和好關係,使宋朝的西部和北部邊防暫時平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