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十三卷 清 第三百五十五章 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第六十三卷 清

第三百五十五章 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儘管順治以種種特殊待遇對待死去的寵妃,卻沒有使他哀痛至極的心情得到慰藉。此後,他的情緒日益消沉,本來就很孱弱的身體,越發顯得力不能支了。
漢族大學士洪承疇、範文程、金之俊等,既熟悉典章制度,又老謀深算、富有政治鬥爭經驗。順治對他們都很信任和重用。親政不久,他就任範文程為原先全由滿人出任的議政大臣,使之得到了漢人從未得到的寵遇。他與範文程常在一起探討如何治理國家的問題。範文程告訴他統治者所實行的政策,要順乎民心、合乎潮流,並提出興屯田,招撫流民,舉人才不論滿漢親舊、不拘資格大小、不避親疏恩怨等重要建議,大多被他採納。他與範文程過從甚密,常在其陪同下「頻臨三院」,「出入無常」,宮廷內院幾乎成了范的「起居之所」,連朝中一些漢官也為之不滿,順治卻毫不在意。範文程在他手下屢屢加官進爵,當範文程年老體衰、上疏乞休時,順治仍然戀戀不捨,命他養好病後再加召用。

一、幼年登基叔父攝政

四、崇尚佛事廢后寵妃

競爭主要在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和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之間展開。
順治重用和寵遇漢官,就是要「圖賢求治」,使清王朝長治久安。但是,在他內心深處,仍存在著滿州貴族對漢人本能的一種猜忌心理。他最擔心漢官結黨,因此時時加以防範。順治十年四月,大學士陳名夏、戶部尚書陳之遴、左都御史金之俊等27名漢官聯名上疏,要求重治殺害妻妾的總兵任珍。順治立刻警覺起來,認為陳名夏等人是黨同伐異,便令各部七品以上官員雲集在午門外,對陳名夏等人議罪,結果,陳名夏等人分別受到降級、罰俸的處分。後來,大學士寧完我又以痛恨剃髮、鄙視滿族衣冠、結黨營私、包藏禍心的罪名彈劾陳名夏,使他終被處決。類似的猜忌、防範乃至加害漢官的事時有發生,但總起來看,順治對漢官還是信任和重用的,也正是這些人在他統治期間助他一臂之力,使這位年輕的皇帝能有所作為。
平定江南的告捷文書傳入京師,這時又傳來了李自成遇難於九宮山的消息,清廷上下欣喜若狂,似乎天下已盡入清軍之手。多爾袞顯然被迅速得來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他於六月初五日下達了「剃髮令」,命令江南各處軍民盡行剃髮,「倘有不從,以軍法從事」。「剃髮令」猶如火上澆油,激起了江南人民奮起抗清的鬥爭。「頭可斷,發不可丟!」各階層人民紛紛揭竿而起,打出恢復明朝的旗號。江陰、嘉定先後爆發了規模浩大的反剃髮鬥爭,市民和四鄉農民群情激憤,守城抗清,在重創清軍后,先後遭清軍血洗。滿清統治者的民族高壓政策激起了反剃髮鬥爭,又進而引燃了遍及全國的抗清鬥爭,這的確是多爾袞和滿清貴族所始料未及的。
擁有皇長子地位又具有實力的豪格一派劍拔弩張、咄咄逼人。勢在必得,多爾袞、多鋒、阿濟格三兄弟戰功卓著又擁有兩旗實力,更是輪番上陣、毫不示弱,一場流血衝突眼看就要發生。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多爾袞提出擁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繼位,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自己共輔國政。這一招確實厲害,選福臨作幼主,堵住了要求立皇子的兩黃旗大臣的嘴;提議濟爾哈朗作輔政,又攏住了其統轄的鑲藍旗人的心;據有兩紅旗的禮親王代善本沒有參加角逐的打算,自然順水推舟地表示贊同。多爾袞的折衷方案被各方通過了。
三天之後,進軍的清軍正遇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迎降,清軍順利進入山海關。不久,在古長城的山海關一帶,李自成的農民軍與多爾袞率領的清軍和吳三桂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在清兵和吳軍的夾擊下,農民軍大敗退回北京,由於所剩兵力已難以據守,旋即倉皇撤離。大順軍來去匆匆,在北京城僅僅停留了40餘天,在歷史舞台上留下了一幕令人深思的悲劇。由於清軍進佔北京的最大障礙已不復存在,各地官紳又因仇恨農民軍而對清九-九-藏-書軍望風迎降,多爾袞的大隊人馬便長驅直入開進了紫禁城。
清初,臨濟宗著名禪僧玉林王秀年僅23歲就做了湖州報恩寺住持,這在禪門實屬罕見,遂為佛子們看重。順治耳聞玉林王秀的大名后,便詔請他入京說法。不料,玉林王秀意然擺起清高的架子來,接到詔書後,他先是卧床不起,後來又以先母未葬為借口婉言謝絕。直到第二年,在幾經催請下,他好不容易啟程赴京,誰知走到天津又稱病不行。直到順治應允他問道完畢立即送歸,玉林王秀才終於到了北京,得到順治十分優渥的禮遇。順治將他以禪門師長相待,請他為自己取法名為「行痴」,自稱弟子,還時常親臨玉林王秀的館舍請教佛道。玉林王秀也極力以佛教影響順治,經常講得皇帝喜悅異常,並因此授給他黃衣、紫韁、銀印、金印等,還先後賜予他「大覺禪師」和「大覺普濟禪師」的稱號。雙方的交往各有企圖,玉林王秀的目的在於提高自己的威望,並藉助皇權擴大自己宗派的勢力,而順治則從佛教中找到了某種慰藉自己心靈的意念。儘管目的不同,卻殊途同歸,皇帝和禪僧被佛教緊密聯繫在一起。
清朝初年,多爾袞對文武官員的燒殺擄掠、貪污行賄多持放縱態度,造成吏治腐敗。這些人姦淫劫掠、刻剝民財、強買強賣、占產索食、私受民詞、草菅人命,可謂無惡不作。官吏驚人的腐敗威脅著清政權的鞏固和穩定,也影響著與南明的軍事鬥爭成敗。順治十分了解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他說,朝廷要治理國家、安撫百姓,首要任務就是懲處貪官污吏。他下達了懲治貪官的諭令,明示臣下。諭令督撫對所屬官員嚴加甄別,對那些擾民的官吏立行參劾。他又派出權力很大的監察御吏巡視各地,讓他們對違法的總督、巡撫、總兵進行糾舉。臨行前,順治親自召見了他們,對注意事項一一作了指點。不久,漕運總督吳惟華、江寧巡撫土國寶、雲南巡撫林天擎等人就因貪污不法,苛派累民被革職。巡按御史顧仁執法犯法,「違旨受贓」,被立即處死。據記載,僅順治九年被革職的貪官污吏就達200餘人。
順治的這些努力,雖沒有從根本上革除封建官僚機構的弊病,但對穩定清朝初年的統治確有作用,使之在與南明的爭戰中佔據了優勢地位。

二、少年親政治國有方

如果說,順治對天主教的興趣主要是緣于對其「瑪法」湯若望的尊寵的話,那麼,順治對佛事的崇尚,的確是心嚮往之。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十四日黎明,后金皇宮內紛紛攘攘,門外,兩黃旗精兵張弓挾矢,層層設防,一派兵戎相見之勢。五天前,清太宗皇太極突然病死,此時,諸王大臣們正為皇位繼承一事僵持不下。
順治十年五月,洪承疇出任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五省經略,總督軍務,兼理糧餉。順治給予他節制升遷地方文武官員、決定進兵時機的大權,特令他遇到緊急情況,可以「便宜行事,然後知會」。這種知人善任、事權劃一的作法,有利於指揮者主動靈活地捕捉戰機,為西南戰局的根本改觀提供了重要保證。洪承疇對皇帝的意圖自然心領神會,他謀略很深,又十分熟悉西南的山川形勢,到任不久便有了起色。他先是控制了湖廣,在南下時機業已成熟之際,適逢南明所封的秦王孫可望為權欲所驅,襲擊李定國,後來又走投無路投靠清軍。孫可望「開列雲貴形勢機宜」作為進見之禮,使洪承疇盡知義軍內情,遂大舉向西南進軍。清軍相繼攻克貴陽、重慶、遵義等地,于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一月進入雲南,在永昌磨盤山一帶殲滅了李定國主力,桂王朱由榔逃入緬甸。至此,最後一個維繫明朝遺民之心的南明政權已經名存實亡。
由於宮廷中良好的學習條件,順治6歲時就對讀書頗具興趣,為了學習中國歷代帝王的治國修身之道以提高自己的水平,親政后更奮憤攻讀。他以少年人所特有的熱情和勤勉,閱讀了大量漢九_九_藏_書文書籍,包括左史莊騷、先秦兩漢、唐宋八大家、宋元著述。後來,他還曾回憶起這段讀書生活說,那時除了處理軍國大事,便是讀書,但因當時頑心尚在,多不能記牢,就五更起來再讀,到天大明時便能背誦了。勤奮讀書使他擺脫了先輩那種游牧民族的草莽之氣,而頗具文人學士之風,給他的政策以十分深刻的影響。從此,他不再像自己的先輩一樣單靠「武功」治天下,轉而以「文教」作為治國之本。
順治深知「帝王臨御天下,必以國計民生為首務」,為了迅速改變國窮民匱的局面,他十分重視恢復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順治十年,他採納了範文程等人的建議,設立興屯道廳,在北方推行屯田開荒。在四川等地,則實行由政府貸給牛犋種銀,任兵民開墾的鼓勵政策。由於當時清政府自身財政困難,無力籌措大量牛種銀兩,因此收效不大,也未能推行全國。此後,他先後頒發了督墾荒地勸懲則例和官員墾荒考成則例等,鼓勵墾荒。順治十四年,清政府以明代萬曆年間的賦役額為準,免除天啟、崇禎年間繁重的雜派,不久又編成《賦役全書》頒行天下。政府還向稅戶發放「易知單」作為繳納賦稅的憑據,以防止各級官吏的加征和私派。第二年,河南巡撫賈漢復奏上了清查墾荒地9萬余頃、每年可增收賦銀408000千余兩的報告。鼓勵墾荒的措施立見成效,使順治十分喜悅,他對賈漢復大為稱讚,並立即加以提拔重用。
順治一生共有后妃19人,但他最寵愛的大概就是董鄂氏了。據說,董鄂氏原本是順治的異母兄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之妻,卻受到順治狂熱的愛戀。博穆博果爾為此對董鄂氏大加申斥。順治聞知此事後,竟打了弟弟一個耳光。不久,博穆博果爾怨憤而死,年僅16歲。等董鄂氏27天喪期服滿,順治便冊立她為賢妃,時為順治十三年,皇帝13歲,董鄂氏18歲。一個月後又被晉為皇貴妃,頒詔天下。清朝冊封妃嬪原來並不頒詔天下,順治的破例之舉足以證明他對董鄂氏的寵愛。皇貴妃之父也極受寵遇,連升三級,並得到大量的賞賜,死後被追封為侯。
順治很明白,要加速統一中國的進程,鞏固大清江山,就必須依靠漢官。在他親政后,清廷中漢官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原來清廷有一條舊規,漢官在各衙門中不能掌印,即當家不能做主。順治親政不久規定,誰的官銜在前,誰就掌印。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八月,都察院署承政事固山額真卓羅奉命出征,順治即命漢官承政龔鼎孳掌管部院印信。龔鼎孳聞命后,誠惶誠恐,戰戰兢兢,以一向以滿臣掌印上疏推辭。但順治仍堅持讓他掌印。從此以後,漢官掌印才正式作為一種制度確定下來。內閣大學士,起初滿人是一品,漢人只是二品,順治十五年改為全是一品。六部尚書起初滿人一品,漢人二品,順治十六年也全部改為二品。
14歲的順治此時才成了真正的一國之主。順治八年正月十二日,他御太和殿親政。
福臨就這樣被推上了皇位。從表面上看,他的登基很有些偶然性。但是,多爾袞自然有他的考慮:只有立幼帝,他才能真正掌握輔政大權,這樣,具有執政能力的皇長子豪格和年齡較大的皇子葉布舒、碩塞就均被排除在外。幾個年幼的皇子中,福臨的生母——永福宮庄妃是皇太極晚年最得寵的皇妃,子以母貴,福臨承繼皇位當最合先帝心意,諸王大臣對此自然也沒有異議。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順治親往憫忠寺觀看親信太監吳良輔的削髮出家儀式,回宮后便卧床不起,經診斷,竟是染上了可怕的天花。立嗣頓時成了當務之急。孝庄文皇太后一向對皇三子玄燁刻意培養,寄予厚望,堅持立他為皇太子。順治派人徵詢湯若望的意見,他的意見與太后相同,本想立次子福全的順治只好同意了這個意見。自知死期將近,順治召諸王貝勒和眾臣前來宣布遺詔,在遺詔中他宣布由8歲的玄燁繼承皇位,由異姓功臣索read.99csw.com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輔政。
西南形勢出現根本好轉后,東南的鄭成功仍在堅持抗清拒不受撫。這時,順治的態度開始強硬起來。順治十四年三月,他下令對鄭成功「當一意捕剿,毋復姑待」,一個月後又將其父鄭芝龍及其親屬子弟等「俱流徙寧古塔地方,家產籍沒」。在順治的招撫下,鄭氏部將黃梧、施琅、蘇明相繼降清,抗清形勢趨於低潮。在這種情況下,鄭成功率師東渡,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了台灣。持續了近20年的大規模武裝反清鬥爭已接近尾聲,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終於在刀光劍影中完成了草創。
順治剛滿14歲時,皇太后根據當時攝政王多爾袞之意,選定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順治八年(1651)八月十三日舉行了隆重的大婚禮,奉迎皇后入宮。這一天,京城內外一派萬民同慶的景象。宮內各處御路用紅氈鋪地,各宮門雙喜大字高懸。但是,隆重熱鬧非凡的婚禮,並沒有給皇帝帶來美滿的婚姻。皇後天生麗質,乖巧聰慧,但是婚後不久,就與皇帝產生了裂痕。順治對皇后很快就發展到不能容忍的地步。兩年後將其廢黜,降為靜妃,改居側室。博爾濟吉特氏為什麼被打入冷宮?順治本人認為她處心不端,非常刻毒,妒忌之心很重,見到容貌稍微出眾的人就十分憎惡,必欲置之於死地。對皇帝的一舉一動,她無不猜防,以致皇帝不得不別居他處,不與之相見。皇帝一向愛慕簡樸,她卻癖好奢侈,所穿服裝皆以珠玉綺綉綴飾,不知珍惜,進膳時,有一件器具不是金制的,便十分不高興。對她的所作所為,皇帝忍無可忍,憂鬱成疾。皇太后得知其中原由之後就讓他酌情裁奪,皇帝由此決定廢黜皇后。但是,廢后一事並非一帆風順。順治雖居一國之尊,但受禮法約束,也不能輕易行廢立皇后之舉。當廢后的打算為大臣們所知后,大學士馮銓、陳名夏等人先後上奏,請皇帝深思熟慮、慎重行事。他們認為皇后正位以來沒有什麼明顯過失,就這樣輕易廢黜,既不能服皇后之心,也不能服天下後世之心。假若皇后確實不合皇帝心意,可仿效舊制選立東西二宮。但順治決心已下,難以更改,經過一番周折后,最終還是廢了皇后。從諸大臣當時的奏書看,皇后也未必就如順治所斥責的那樣狠毒不仁,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兩個人沒有緣分吧。
遺詔念罷,順治也一命歸天,年僅24歲,他在位18年,親政11年。頗具個性的順治被謚為「章皇帝」,廟號「世祖」。
順治寵遇湯若望,使天主教也得以在華風靡一時。湯若望在中國與西方傳教士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使大批傳教士湧入中國,獲得了傳教的自由。自順治親政到康熙初年的十幾年中,全國至少有10萬人領洗入教,而在此之前的70多年中,總共才有15萬人入教。
圈地,這是多爾袞攝政時期一項很大的弊政。這一時期曾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圈地。開始聲稱只圈無主荒地和明朝勛貴的土地分給滿族官兵,實際上隨意將民地指為官莊,把私人熟田硬說成是無主荒地,後來索性不論土地有主無主,一律圈佔。田地一旦被圈,田主也馬上被驅逐,家中一切財物都被佔有。許多百姓被搞得傾家蕩產,無以為生。被圈的土地中只有少量分給了八旗旗丁,大部分落入皇室王公和八旗官員之手。由於兵役繁重,旗丁的土地往往拋荒不能耕種,由此給生產造成了極大破壞。鑒於圈地所造成的嚴重後果,順治親政后便下了嚴禁圈地的諭令。他認為,田野小民全仰賴土地為生。聽說各地都在圈佔土地作為打獵、放鷹的往返住所,便迅速令地方官將以前所圈土地全部退還原主,使其抓住時機耕種。後來,他再三重申,永遠不許圈佔民間房屋和土地。以後,雖然零星圈佔土地的行為時有發生,但在順治期間再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圈地,這種危及千家萬戶的滋擾總算暫時中止了。

三、重用漢官禮遇洋人

read.99csw.com
直到多爾袞去世,他所期待的天下大一統的局面也沒有出現。但起,清朝入主中原、天下初定的首功的確是非他莫屬。隨著地位愈加尊崇,他也愈加擅權專斷,有恃無恐。他肆無忌憚地排除異己:豪格到底被羅織的罪名置於死地,濟爾哈朗也因「擅謀大事」被削奪了輔政大權。一切政令皆出自多爾袞之手,他甚至將大內的「信符」置於自己府中。每當他入朝時,諸臣皆下跪行禮,多爾袞是大清國實際上的皇帝,已成為當時朝野皆知的事情。而福臨不過是「惟拱手以承祭祀」而已,甚至有記載說為了保全自己兒子的皇位,順治的母親孝庄皇太后曾下嫁給了多爾袞。儘管這一點尚有疑問,但多爾袞被加封為皇父攝政王卻是確鑿無疑的。
針對多爾袞攝政時期實行的一些弊政,經過與大臣們反覆商討,順治決定首先採取一些措施緩和民族矛盾,在軍事上,他決定首先採取以撫為主的懷柔政策和先西南后東南的戰略措施。當時,江、浙、閩、粵一帶有鄭成功的水師出沒,滇、桂、川、黔的大部又被南明西寧王李定國等分據,清軍窮於應付,疲於奔命。因此,集中兵力於一隅,改變兩個戰場同時作戰的被動局面,是儘快結束戰爭再造一統的上策。八旗勁旅嫻於騎射,固習於陸戰。鄭成功指揮的3000多艘船隻雲集在廈門附近的港灣河口,令清兵望而生畏。因此惟有採取先西南后東南的戰略才為適宜。為了實現這一戰略部署,順治採取了兩項措施:一方面極力爭取招撫鄭成功,以便集中兵力對付西南戰場;一方面任命洪承疇為五省經略,直接負責西南的戰爭。他還諭令兵部,對各地小股農民武裝,不管人數多寡,罪行大小,只要能真心改悔,主動投誠,全部赦免其罪,由當地政府安置。命各級官吏將文告遍布通衢要道,使之家喻戶曉。
順治對湯若望這種不同尋常的恩寵,究竟原因何在?他曾經對左右大臣這樣說過:「汝曹只語我大志虛榮,若望則不然,其奏疏語皆慈祥,讀之不覺淚下。」又說:「瑪法為人無比,他人愛我,惟因利祿而仕,時常求恩;朕常命瑪法乞恩,彼僅以寵眷自足,此所謂不愛利祿而愛君親者矣!」
幾年過去了,福臨步入了少年。他不僅騎射之術日精,更關心治國用兵之道。但是,順治的叔父、攝政王多爾袞並沒有絲毫歸政的意思。歷史常常因偶然的事件而改寫。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墜馬受傷。這次受傷后他卧床不起,於十二月初九日在喀喇城去世,享年39歲。多爾袞雖中年早逝,但他生前威比天子,富過君王,死後恩義兼隆,榮哀備至,可以稱得上是善始善終、結局圓滿了。但是,形勢很快便出人意外地急轉直下。多爾袞死後兩個月,蘇克薩哈、詹岱首告多爾袞曾「謀篡大位」。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為首的諸王大臣也紛紛上奏,追論多爾袞獨擅威權、挾制皇帝、逼死豪格、納其妃子等一系列罪行。順治皇帝下詔削奪了多爾袞的爵位,沒收他的財產,又命令毀掉他的陵墓。人們挖出他的屍體,棍打鞭抽,然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通過這些處置,順治感到出了一口悶氣,多年來他因容忍多爾袞的僭妄之舉所鬱積的種種不快,一下子發泄出來。同時,安撫了諸王大臣的憤怒情緒,並給予那些想繼續預政的諸王大臣們一個暗示:想覬覦皇位、欺逼聖上是沒有好下場的!
多爾袞清楚地知道:順治在北京登基,遠非真正的中原平定、全國統一。此時,大順軍尚有幾十萬兵馬,各地農民武裝更是出沒無常、防不勝防。在南京,明朝遺臣奉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南明弘光政權也是威脅清廷的另一支力量。為了清除心腹之患,十月十九日,多爾袞封英親王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率部征討大順軍。緊接著,又命定國大將軍豫親王多鐸揮師南下,征討南明。在清軍的剿殺下,大順軍也曾一度進行反攻,但終於丟棄西安,于次年二月進入湖北,阿濟格率清軍緊追不捨。此後,堅持抗清的大順軍便大勢https://read•99csw.com已去了。偏安江南一隅的弘光政權,空有富庶的土地和明朝遺留的幾十萬人馬,卻君昏臣奸,大敵當前,還在醉生夢死、自相殘殺。多鐸的大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就於順治二年四月迫近江南重鎮揚州。城陷后,面對異族的屠刀,督師揚州的史可法高呼「吾意早決,城亡與亡」,從容就義。由於守城兵士和百姓的頑強抵抗給清軍以重創,多鐸遂下令屠城10日以示報復,至五月初二日「封刀」,揚州百姓死亡人數超過了80萬,血流成河,慘不忍睹。這就是歷史上血腥的「揚州十日」。攻克揚州后,清軍很快攻下鎮江,兵臨南京城下。此時,弘光帝已倉皇出走,南明大臣多人冒雨迎降清軍。弘光帝幾天後被俘,在百姓的唾罵聲中被解回南京。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九月,順治在濟爾哈朗護送下由瀋陽來到北京。十月初一,舉行了隆重的慶祝開國大典。清晨,在諸王及文武百官的護衛下,順治親至天壇宣讀告天禮文,正式宣告清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隨之是大封開國功臣,順治命令將多爾袞興邦建國的偉業刻於石碑上以傳告後世,還封他為叔父攝政王。可以說,儘管在隆重的大典上即位告天的是幼帝福臨,但由此而威權並加的卻是攝政王多爾袞。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福臨在瀋陽正式即位,第二年改元順治。此時,正值明朝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佔了北京城,崇禎皇帝用一根繩索在景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這歷史轉折的緊要關頭,降清漢人範文程上書為多爾袞出謀劃策,力勸他要趁明朝崩潰而農民軍立足未穩之時,不失時機地攻取北京,取明朝而代之。遇事一向敏捷果斷的多爾袞,也覺察到此乃千載難逢的天賜良機,因此打起為崇禎帝報仇的旗號,數日之內便聚集起大批兵馬,日夜兼程向山海關進發。
董鄂氏曾為順治生了個兒子,即皇四子,子因母貴,據說皇帝曾準備將他立為皇太子。但不幸的是,他生下3個月後還未命名就天亡了。事過不久,寵冠後宮的皇貴妃也因憂傷過度玉殞香消,時值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她僅僅陪伴了順治4年就匆匆離去了。董鄂氏之死使順治陷入了無法擺脫的痛苦之中。皇貴妃死後,皇帝用藍筆批本達4個多月,而清朝定製,皇帝及太后之喪,藍筆批本也僅以27天為限。順治既然不能與他心愛的貴妃共享永年,只好以這些殊遇來表達和寄託自己對她的無限愛戀和懷念。他親自為董鄂妃書制的《董妃行狀》洋洋洒洒數千言,追念兩人朝夕相處的恩愛種種。為了撫慰順治,太后同意追封董鄂氏為皇后,即孝獻皇后。
對皇帝的知遇之恩,湯若望感激涕零。因而,他常常直言以諫,為順治執政出謀劃策,充當著心腹顧問的角色。順治皇帝臨終時議立皇嗣,專門徵求湯若望的意見。湯若望以玄燁出過天花為由,主張立玄燁為皇位繼承人,順治最後一次遵從了他的意見。
愛新覺羅·福臨是清王朝的第三位君主,也是清王朝入關以後的第一個皇帝,他能登上帝位是清王朝各派勢力相互爭鬥與妥協的結果。
順治八年,由大學士範文程引見,福臨與湯若望相識了,這位年已59歲、學識高深的外國傳教士很快就博得了年輕皇帝的好感和敬仰。這一年,湯若望被誥封為通議大夫,他的父親、祖父被封為通奉大夫,母親和祖母被封為二品夫人,並將誥命絹軸寄往德國。不久他加封太僕寺卿,接著又改為太常寺卿。順治十年三月,又賜名「通玄教師」。順治皇帝不僅使他生前尊貴榮耀,連他的身後之事也打算到了。順治十一年(1654)三月,就將阜城門外利瑪竇墓地旁的土地賜給湯若望,作為他百年後的墓穴之所。後來,順治親筆書寫「通微佳境」的堂額賜給他懸于宣武門內的教堂內,還撰寫碑文一篇,刻於教堂門前,讚揚他「事神盡虔,事君盡職」。在順治的恩寵下,湯若望真可謂是爵位連進,尊榮有加。因順治的母親孝庄皇太后認湯若望為義父,他便按滿族習慣尊稱湯若望為瑪法,即漢語的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