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十三卷 清 第三百五十六章 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第六十三卷 清

第三百五十六章 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到康熙末年,耕地面積和人口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國庫收入十分充裕,年年有餘。國庫存糧達到幾千萬石,京城的國庫爆滿,只得將漕糧截儲在運河沿岸的蘇杭等地。國庫中有些糧食存放時間過長,竟然變質,只好用來作肥料。
山西巡撫穆爾賽一貫貪酷不法,康熙對他的劣跡也時有所聞。一天,康熙向大學士勒滿洪等人查詢穆爾賽為官是否清正,他們竟徇私包庇,欺騙聖聽,妄圖掩蓋穆爾賽的醜行。康熙對外官與京官相互勾結、貪贓枉法的現象早已深惡痛絕。所以在查明穆爾賽的罪行后,不僅將他革職收審,判處絞刑,還給勒滿洪等人連降兩級的處分。
不過,康熙朝也發生了十幾次文字獄。如果說發生在康熙親政前的庄廷釒龍一案與他沒有直接關係,那麼發生在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公元1711年~1713年)的戴名世一案,便確系康熙所為了。戴名世是安徽桐城人,自幼聰穎好學,喜讀史書。晚年他身居故里,整理了《南山集》一書。書中記載了南明諸王的史事,並採用了同鄉方孝標的《滇黔紀聞》中的一些史料。戴名世還主張以桂王死後的第一年作為清的定鼎之年。戴名世57歲才考中進士,擔任了翰林院編修。誰想到59歲這年便大禍臨頭,他的《南山集》被左都御史趙中喬告發為誹謗朝廷之書。結果戴名世被判凌遲處死,戴氏、方氏家族16歲以上的男子全部被判處斬,女子及15歲以下的男子被沒為家奴。族人的所有職銜全都被剝奪。到結案時,經「寬大處理」,戴名世才免遭凌遲,改判為處斬,方孝標這時已死,還被剉屍。只有族人方苞幸免於難,他原也被判處斬,只因其文章早已名滿天下,康熙怕引起眾怒,才下令「免治」,但仍然一度被編進漢軍旗中受到管制。平時與戴名世有交往的官員,有30多人被降職。受到案件牽連的,多達300多人。
清兵入關以後,在多爾袞執政時曾大規模地進行圈地,把落後的農奴制生產方式強加在中原人民頭上,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順治親政后雖有所緩和,但由於當時大規模的戰爭尚未結束,因此,到康熙時,廣大農村還是滿目瘡痍,農民不得溫飽,國家財政入不敷出。於是,康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
索尼看到了鰲拜如此跋扈,深感愧對先帝的重託而又無能為力。因此在康熙14歲時就多次上書要求康熙親政,以削奪鰲拜的權力。
除了進行傳統的科舉考試外,康熙還於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特設「博學鴻詞科」,千方百計吸引明代遺老及各種人才參政。康熙還要求各級官員都要將自己知道的學行兼優之士舉薦給朝廷,以便他親自考察錄用。經各地官吏推舉,有143人參加了康熙十八年的體仁閣考試。清政府給了應試者十分優厚的待遇,除了發給往返路費、衣食費、柴炭銀外,康熙還親自賜與了豐盛的筵席加以款待。表面上考試進行得鄭重其事,康熙還親自閱了卷,但實際上對應試者十分遷就,百般照顧。嚴繩孫只作了一首詩,潘耒、施閏章的詩不合韻律,都被錄用。彭孫遹故意將詞寫得言詞不通,也被錄為一等。可見,為了廣泛招攬人才,康熙不拘一格,確實花費了一番苦心。這次考試錄用的50人都被授予了翰林院的官職,奉旨編修明史。高官厚祿和種種特權使這些人逐漸放棄或動搖了反清立場,落第的文人學士也無顏再以明代遺老自居了。博學鴻詞科的設立確實起到了一箭雙鵰的作用。
治河和漕運都是康熙十分重視的大事,而漕運的恢復又在於治河的成功,因此康熙在興修水利上傾注了許多心血。康熙執政期間治理的河流主要是黃河、淮河和運河。由於頻繁的戰爭,寅河長年失修,形成了嚴重的水患。在康熙即位后的最初16年中,黃河竟決口67次。當時黃河下游的部分河道與淮河、運河匯合,黃淮泛濫后,洪水便倒灌運河,切斷南北漕運。為了根治黃河,變水害為水利,康熙任命水利專家靳輔為河道總督,另一位專家陳潢做他的助手,開始了大規模的治河工程。當時正是三藩之戰進行得非常激烈的時候,足見康熙對治河是十分重視的。靳輔採用了明代潘季訓「以堤束水、借水攻沙」的方法,又用開中河、修堤坡等方法作輔助,一年之後,飽受水患之苦的7個州縣的土地便能夠重新耕種了。又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水歸故道,漕運無阻。對治河取得的巨大成績,康熙曾在第一次南巡時,賜詩給靳輔加以嘉獎。康熙的六次南巡都以巡視治河工程為重點,對治河是很大的推動。他對治河的具體措施認真研究,提出了一些很有見地的意見。第三次南巡時,他沿途親自用水平儀進行測量,發現黃河河床高於兩岸田地,指出這是產生災害的根源,要根治水患,必須深挖河道。他提出用木製的立體治河模型代替平面圖紙,以便制定更切合實際的治河方案。他乘坐小舟,不避風浪,親自察看水情。康熙還親自主持了渾河的修治工程。渾河素有「小黃河」之稱,經常改道,危害沿岸百姓的生命安全,有時還直接威脅京城。康熙曾經十三次巡視渾河,經過試驗確定了治河方案。在康熙的督促下,渾河治理工程于康熙四十年竣工,渾河遂改名為永定河。治理后的渾河堤岸堅固,兩岸是百姓新蓋的房屋和茂盛的莊稼,出現了一派繁榮景象。對治河這件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康熙抓得很有成效。他的名字,不僅作為治河的組織倡導者,而且作為一個頗有建樹的水利專家被載入史冊。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初九,玄燁在孝庄皇太后的親自主持下,登上皇位,改次年為康熙元年。孝庄皇太後由此又擔負起輔佐第二代幼主——康熙的重任。康熙即位第5天,她便向王室宗親、文武大臣發出諭旨:要報答我的兒子順治皇帝的恩情,就要偕四大臣盡心協力共輔幼主,這樣才能名垂青史。太后的威嚴與對皇孫的深情溢於言表。四大臣輔政,也是孝庄皇太后同順治反覆考慮后採取的新體制。按清代舊制,由宗室諸王輔佐幼主處理政務。但太后對順治初年睿親王多爾袞攝政后獨斷擅權的往事記憶猶新,所以一改舊制,讓元老重臣佐理政務,而把決策權抓在自己手中。除此之外,太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導康熙學習執政上。她諄諄教導康熙,不辜負百姓的期望,寬裕慈仁,慎言謹行,繼承祖先基業。
有感於明代奢侈敗國的歷史教訓,康熙很注意節儉。南巡路過南京,他曾做《過金陵論》表達自己的這種心情。康熙初年,宮中所有人員合計才800餘人,這與明宮廷僅宮女動輒幾千,太監動輒幾萬相比確實是大大減少了。因此宮廷的費用與明代相比也大大節省了。明代僅光祿寺每年用銀即達100萬兩,康熙九-九-藏-書時只用10萬兩;明代工部每年宮廷修造用銀最少約200萬兩,而康熙時只用二三十萬兩;明代的宮中建築都要用楠木料、臨清磚;而康熙時除特殊需要宮中一概用普通磚瓦。據康熙自己說,他的所有行宮都不進行特別裝飾,每處花費不過一二萬金,只佔每年治河費用的1%。康熙還說,明代一日之費,可抵今一年之用。這話顯然有些誇張,但也能說明康熙反對奢侈、提倡節省的效果是很顯著的。
雙方全權代表在經過多次談判,中國做出了一些讓步之後,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九月七日,中俄雙方達成了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協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尼布楚條約》。《條約》明確規定,以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的國界,確認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都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將尼布楚割讓給俄國。條約的其他條款還就兩國貿易、邊民等事宜做了規定。條約的內容,曾用滿、漢、蒙、俄、拉丁5種文字刻成界碑,高高豎立在中俄邊界上。它帶來了中俄東部邊境100多年的和平,也成為康熙抵禦沙皇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的歷史記錄。
康熙收復雅克薩之後,立即著手平定噶爾丹分裂祖國的叛亂。噶爾丹是漠西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的頭領。康熙十年噶爾丹奪取了準噶爾部的統治權后,又用武力并吞了厄魯特蒙古的其他各部,佔領了青海和新疆天山以南的廣大地區。當時,除了漠西厄魯特蒙古外,還有漠南蒙古和漠北喀爾喀蒙古。漠南、漠北蒙古早就歸順了清朝。為了吞併喀爾喀蒙古,噶爾丹自康熙十三年起,便經常派人到沙俄進行秘密活動,尋找靠山。長期以來,沙俄就伺機將侵略魔爪伸進厄魯特各部,但是他們的武裝入侵和詐騙活動一直未能得逞。因此他們與噶爾丹一拍即合,相互勾結起來,準備攻打喀爾喀蒙古。
在懲治貪官的同時,康熙多方扶持清官廉吏,大加褒揚,以起到移風易俗、扶正抑邪的作用。但在當時貪風盛行的官場上,為政清廉者實屬鳳毛麟角,因此康熙一朝大樹廉吏的榜樣。被康熙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就是一個受百姓愛戴的清官。早在順治朝任廣西羅城知縣時,于成龍便插棘為門,累土為幾,他清貧的生活和卓著的政績一時傳為佳話。康熙十四年秋天,黃州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于成龍發放的賑濟糧救活了幾萬災民的性命。後來他離開黃州赴福建按察使任所時,幾萬黃州百姓送行到九江,哭聲與江濤聲連成一片。于成龍的廉能勤政,深得康熙讚許。康熙二十年,他特地在懋勤殿召見於成龍,稱他為「當今清官第一」,還賞賜白金、良馬、御詩等,勉勵他始終如一,保持氣節。于成龍自此為政更加勤勉,常常通宵達旦。他善於微服私訪,升任兩江總督后,屬下官吏不敢為非作歹,不久江南風氣大為改觀。但是,深受康熙信任、政績卓著的于成龍後來受挾私報復者陷害,被迫離任。康熙又特下詔令留任。他去世后,遺物只有一襲棉袍和一些鹽豉。康熙始知于成龍的確一生廉潔,所謂後來變更素行的說法純系欺罔之語。為官清正反遭非議,康熙感慨不已。為了使廉風發揚光大,他特地為于成龍題了「高行清粹」4個大字。
清初的賦役制度沿襲明制,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多,已經不能適應實際情況。康熙先是下令修改賦役制度,于康熙二十六年完成了《簡明賦役全書》。到了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康熙又對賦役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以清除舊賦役制度的弊端。康熙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國丁銀數為標準,以後永不增減,此後到達成丁年齡的人一律不再承擔丁銀。這項被稱作「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措施成了清代地丁制度的基礎。後來,康熙又在廣東試行了「攤丁入畝」的徵稅方法,即把全省丁稅統統歸入田賦,實行徵收田賦帶徵丁銀的方法。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賦役不均的現象,使無地的逃亡農民免於丁銀之苦,重新回到土地上來,也使負擔向土地佔有多者轉移了一些。
輔政之初,四大臣遇事協商,凡欲奏事,一同進謁皇帝或太后,待太后決策后,再由他們以皇帝或太后的名義發布諭旨。輔政大臣雖無決策權,但他們可以入直、票擬並代幼帝御批,後來鰲拜專權亂政就鑽了這個空子。
鼓勵墾荒是康熙採取的又一項重要措施。明末農民戰爭期間,許多藩王的土地被農民耕種了。康熙承認了這一既成事實,下令各地督撫正式將這些土地給予原來耕種的農民,並禁止作價轉讓部分土地。這些被稱為更名田的土地,約計有16.6萬多頃,而且多是肥沃的良田,一經承認屬於農民,即大大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康熙十二年,為了鼓勵在更大範圍內墾荒,康熙宣布:各省今後開墾的土地,耕種10年後再交稅。同時用授與官職的辦法鼓勵地主招民墾荒。規定開荒20頃以上,又通曉文義者,授予縣丞,不通文義者,授予百總;開荒100頃以上,通曉文義者,授予知縣,不通者,授予守備。這些措施對地主和貧苦農民都很有吸引力,於是河南、山東、直隸的老百姓紛紛前往東北墾荒,湖廣人民也踴躍去四川墾荒。墾荒農民的汗水不久便換來了豐碩的成果。到康熙三十年左右,清王朝田畝達到了明王朝的高峰,比清初更翻了近一倍。到了康熙五十一年,邊遠省份的荒地大多已經變成良田。無怪康熙頗為自負地說:「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省,人民漸增,開墾無遺……」此時,除了無法耕種的不毛之地,可以稱得上是「四海無閑田」了。
吳三桂當年為報家仇勾引清軍入關屠殺農民起義軍,使清兵得以長驅直入。他事明叛明,降清又心懷異志。鎮守雲南后,吳三掛利用獨佔一方的特權,招降納叛,橫徵暴斂,不斷擴充實力,在三藩中勢力最大。他的野心也隨之膨脹起來。他以藩府名義任命的官員,吏、兵二部不得干預,他推薦的被稱為「西選」的官員遍及天下。凡要害地方,他都千方百計安插|進自己的死黨。他的兒子吳應熊被選為皇太極之女的額駙(即駙馬),從而成為吳三桂安插在京城的耳目。吳三桂屬下有53佐領、士兵1.2萬多人。每年朝廷向吳藩支付的俸餉就達900多萬兩白銀。吳三桂還自行徵稅、開礦、鑄錢,與西藏互市茶馬,聚斂財富,秣馬厲兵。詭計多端的吳三掛在加緊準備叛亂的同時怕露出馬腳,遂大興土木,搜羅美女,做出安於享樂、胸無大志的樣子來麻痹朝廷,暗中加緊操練,待機而動。
康熙二十七年,噶爾丹向喀爾喀蒙古發動了突然襲擊。他配合沙俄侵略者,擊潰了土謝爾汗的蒙軍,將庫倫城化作一片廢墟。在追擊喀爾喀蒙古的途中,噶爾丹叛軍大肆燒殺搶掠,人們丟下帳篷器具、九九藏書馬駝牛羊,晝夜不停地向南逃命,一時死者相枕,道路為之堵塞。這時沙俄乘機脅迫喀爾喀蒙古的上層人物叛國投俄,遭到了宗教首領哲布尊丹巴等人的堅決抵制。在哲布尊巴丹的率領下,喀爾喀蒙古歸附了清朝。康熙派人撫慰了來歸的喀爾喀部,發給他們生活用品,將他們暫時安置在科爾沁草原。康熙二十九年,噶爾丹以追擊喀爾喀蒙古為名,再次發動武裝進攻。他帶領的2萬名叛軍自呼倫池南下,殺進了內蒙古地區。叛軍的前鋒一直打到距離北京僅900里的烏珠穆沁,京師震動,許多店鋪停止了營業。
鰲拜是鑲黃旗人,是清朝開國元勛費英東的侄子。顯赫的門第和卓著的戰功使他青雲直上,位至公爵。鰲拜野心勃勃,善於玩弄權術,驕橫跋扈,人多憚之。身為四朝元老的索尼儘管德高望重,這時已年老體弱,力不從心了。遏必隆為人怯懦,沒有主見,又加上與鰲拜同屬一旗,利害相關,所以總是隨聲附和。蘇克哈薩雖然在四大臣中僅居索尼之次,但他資望淺,又與索尼素有嫌隙,與姻親鰲拜也時常反目,常常在輔臣中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這樣,協商輔政的局面不久便被打破了,大權逐漸落到了一心獨攬朝政的鰲拜手中。他任人唯親,廣置黨羽,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大學士班布爾善、吏部尚書噶褚哈、工部尚書濟世都是他安插在要害位置的親信。遇到政事,他們常常私定對策,然後才上奏皇帝,甚至攔截奏章,阻塞康熙同臣下的直接聯繫,以便把持朝政,架空幼帝。
康熙親政后,經過一番考慮,將當務之急的治國大事列出,然後親自書寫了「三藩、河務、漕運」的條幅懸挂在宮中柱子上,以隨時提醒自己。由此可見解決三藩是康熙朝夕不忘的首要大事。三藩,是指明朝降將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三個藩王,他們分別盤踞在雲南、廣東、福建三個省區。三藩王在明末清初先後降清,為清兵入關立下了汗馬功勞。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尚可喜和耿仲明也分別被授予平南王和靖南王的封號。
六月二十四日,彭春率領的3000大軍分水陸兩路夾擊雅克薩城。第二天清晨,清軍派出林興珠的藤牌兵阻擊來自黑龍江上游的哥薩克援兵。藤牌兵頭頂藤牌,裸身入水,手持大刀前進。由於有藤牌遮蔽,敵人的刀槍無法施展威風,清兵的大刀卻所向無敵。敵人見狀,又驚又怕,大喊著「大帽子韃子來了」競相逃命。大部分援敵就這樣被藤牌兵擊潰了。當晚,清軍發動了猛烈的攻勢。他們在城南佯攻,牽制敵人的兵力;又在城北架起紅衣大炮進行主攻。經過一夜激戰,雅克薩的塔樓、城牆全被摧毀,還擊斃了100多名敵人。城內還聚集了一小撮頑敵,於是清軍在城下三面堆積柴草,準備焚城。走投無路的侵略者被迫向清軍投降,他們的頭目托爾布津向清軍統帥立誓,永遠不再來雅克薩搗亂。遵循康熙的旨意,清軍統帥彭春接受了敵人的投降,將他們免死放歸。有45人自願留在中國,也得到了准許。這些曾經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多年、殺人越貨的「羅剎」,如今在中國軍民的打擊下,一個個赤身露體,光著腳狼狽逃離了雅克薩。降敵離去后,清朝將雅克薩城堡徹底摧毀,撤回了璦琿。
台灣回歸后,圍繞台灣的棄守朝廷中又出現分歧。有人以台灣孤懸海外為理由,主張把台灣人全部遷進內地,放棄台灣。有人竟然主張把台灣賜給荷蘭人,令其世守輸貢,以示聖朝天威。旋琅為此專門在台灣進行了實地考察,據實據理駁斥了棄台的論調。他上書康熙,力陳台灣為江、浙、閩、粵四省安全的要害,為東南之保障,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則永固邊防。因此,台灣不僅不能放棄,還必須加強防務。康熙接受了施琅的建議,在台灣設立台灣府和台灣、風山、諸羅三縣,並向台灣派遣了8000名駐兵,向澎湖派遣了2000名駐兵。這樣就大大增強了東南海防,並且促進了台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玄燁是順治皇帝的第三個兒子,生於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三月十八日。他的生母為佟氏。佟氏的祖父佟養真跟隨清太祖努爾哈赤興兵抗明,是清朝的開國功臣。她的父親佟圖賴是漢軍正藍旗人,也屢建戰功。佟氏家族也因此成為八旗漢軍中顯赫一時的名門大族。順治皇帝為了緩和民族矛盾,改變在蒙古貴族中選妃的習俗,開始在漢軍中選妃后,佟氏被選入清宮。但佟氏不受順治寵愛,因此,玄燁也遭順治帝的冷落。
曾經囂張一時的吳三桂在康熙周密的布署和接連打擊之下,見大勢已去,還想垂死掙扎,急急忙忙演出了登基稱帝的醜劇。康熙十七年三月,吳三桂派人在衡陽草草修建了百余間廬舍,用黃漆塗刷房頂權做皇宮。三月十八日,吳三桂匆匆登上了臨時搭成的祭壇祭祀天地,改國號為周,徹底扔掉「復明」的遮羞布,將自己的狼子野心大白于天下,處境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孤立。此時,清軍的攻勢更加銳不可擋,吳氏小王朝日益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年已67歲的吳三桂惶惶不可終日,僅僅做了不到5個月的「皇帝」,突患中風噎嗝症死去。吳三桂死後,由兒子吳世璠繼皇位。
儘管孝庄皇太后一直在用未來君主的標準培養玄燁,但順治卻一心一意愛董鄂妃,希望立她所生的皇子做太子。但誰曾想,董鄂妃生下的皇四子福薄命淺,才3個月便夭亡了。從此,玄燁的處境才有了好轉。玄燁6歲時,同哥哥福全、弟弟常寧一同進宮拜見順治。向父皇請安完畢,順治便問兒子們有何志向。常寧年僅3歲,不會回答。福全為庶妃所生,年紀長但地位低,他答道:「願意做一個賢王。」而玄燁則高聲回答:效法皇父,勤勉儘力。順治知道這是太后的授意,開始有了由玄燁繼承皇位的想法。兩年後,年輕的順治皇帝一病不起,在孝庄皇太后的堅持下,順治立下了以玄燁為皇太子的遺詔。
對噶爾丹的叛亂,康熙曾經給予多次規勸,要求他罷兵息戰,歸還喀爾喀蒙古的故地。同時也加強了塞外的兵力,做了武裝平叛的準備。面對不斷惡化的局勢,康熙決定親征噶爾丹,搗毀叛軍的巢穴。當時朝中多數大臣主張同噶爾丹妥協。他們認為噶爾丹地處僻壤,他的叛亂無礙大局,應當治以不治,任其自然,同時大軍遠征茫茫沙漠,勝負很難預料,因此反對康熙親征。康熙則認為噶爾丹一日不除,邊陲就一日不寧,只有平定叛亂,才是萬年之計。他排除了各種干擾,為保天下大一統的局面,毅然率軍親征。
康熙十九年年,康熙下令清軍分三路進軍吳三桂的老巢雲南,向叛軍發起總攻。不久清軍攻入雲南,將昆明包圍得水泄不通,守軍大都投降,吳世璠走投無路,最後只好穿戴著皇帝衣冠服毒自殺。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歷時8年、禍及大半個中國的三https://read.99csw.com藩之亂終於被平定了。
康熙即位后,便下令停止圈地。但由於鰲拜一伙人從中作梗,圈地仍禁而不止,有時規模還相當大。清除鰲拜后,康熙重申了永遠停止圈地的命令,並要求將已圈土地還給農民。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康熙再次明確規定不許圈種民間新開墾的土地。這樣,阻礙農業生產的圈地活動才逐漸被制止。直隸各省修建寺廟,侵佔了大片農田,康熙也明令禁止。
康熙得到祖母太皇太后的允許,按照祖制遂于康熙六年七月初七舉行親政大典。康熙親政前,索尼已去世,鰲拜的野心進一步膨脹,想越過蘇克薩哈和遏必隆,佔據索尼的位置,進而成為宰相,更加大權獨攬。於是,他拉攏蘇克薩哈推薦他,遭到拒絕。舊恨新仇使鰲拜立意除掉蘇克薩哈。蘇克薩哈自知鬥不過鰲拜一夥,為了免除殺身之禍,欲急流勇退,故上書請求去守侯先帝陵寢。康熙不理解蘇克薩哈的行動,一面派人去詢問原因,一面請議政王大臣會議議處。鰲拜怕蘇克薩哈的要求一旦獲准,自己也要效仿他交出輔政大權。便給蘇克薩哈羅織了心有怨恨等24條罪狀,必欲處以極刑。議政王大臣會議在鰲拜的操縱下,奏請將蘇克薩哈凌遲處死。收到奏章,康熙十分震驚。他認為蘇克薩哈是前朝重臣,又勤勤懇懇輔佐七載,理應酬報,又何罪之有?他當即召見議政王傑書和鰲拜、遏必隆等人,指出復奏有誤。鰲拜先發制人,強詞奪理地說:「我同蘇克薩哈本來沒有什麼怨仇,只是他欺君罔上,才秉公而斷,要對他重重治罪。不然,再有人學他的樣子就不好辦了。」康熙說:「欺君罔上的人眼下不是沒有,蘇克薩哈還是守規矩的。」康熙不允鰲拜所請,鰲拜惱羞成怒,瞋目揮臂,連日在金殿上強奏,他的黨羽們也亦步亦趨,為虎作倀,終於威逼年少的康熙下了絞死蘇克薩哈的命令。面對鰲拜的步步進逼,康熙已經忍無可忍了。但康熙深知鰲拜黨羽眾多,勢力很大,加上他是武將出身,有一身好武藝,不是輕易能制服的,如果稍有不慎就會禍及自身,因此,他在暗中加緊了除掉這個權奸的籌劃。由於現有的侍衛大多受鰲拜控制,不甚可靠,康熙第一步先從各王府中挑選了上百名親王子弟做他的侍衛,組成善撲營,整天讓他們摔跤弄拳,不出一年,便個個練得武藝高強。鰲拜聽說此事,以為皇帝年少貪玩,並未放在心上。第二步封鰲拜為一等公,鰲拜更覺得平安無事了。第三步任命索額圖為一等侍衛。索額圖是索尼的兒子、康熙的叔丈人,他同康熙以下棋為名,制定了擒拿鰲拜的整體方案。為了保證行動萬無一失,康熙事前把鰲拜的黨羽先後差遣出京辦事,他又召集善撲營成員進行動員。康熙問大家:「你們懼怕皇上還是鰲拜?」侍衛們齊聲答道:「獨畏皇上!」這一天,康熙召鰲拜單獨進宮議事,鰲拜像往常一樣大搖大擺地走進宮內,只見康熙端坐中間,兩旁是威風凜凜的少年侍衛。鰲拜見勢不妙,還想故伎重演,大發淫|威,不料康熙一聲令下,少年侍衛們一擁而上,七手八腳便拿下了鰲拜。這個橫行數年、權傾朝野的權奸頓時成了階下囚。康親王傑書奉康熙的命令審訊了鰲拜。不久,便公布了鰲拜結黨專政的30條罪狀。最後念其當年搭救清太宗皇太極有功,赦免了他的死罪,讓他在監禁中度完了餘生。康熙還依據罪行輕重懲處了鰲拜的黨羽,罪大惡極的濟世等人被處死,其餘的被革職降級。與此同時,受鰲拜誣陷的蘇納海等人得到了昭雪。蘇克薩哈的後人承襲了他的爵位和世職。康熙對各級官員進行了大規模調換,並下達了《聖諭十六條》,意在刷新朝政,徹底清除鰲拜的惡劣影響。
明末國勢衰敗,兵備廢弛,台灣島遂被乘虛而入的荷蘭殖民者佔領。康熙元年二月一日,仍在堅持抗清的鄭成功收復了被侵略者霸佔38年的台灣。就在這一年,鄭成功之子鄭經在屬下的擁立下自稱為王,統兵反對鄭成功。年僅39歲的鄭成功在病中突然遭受如此沉重的打擊,憂憤而死。三藩之亂中,鄭經曾與耿精忠合謀進攻廣東,約定事成后平分天下。耿藩降清之後,鄭經仍舊糾合部屬騷擾沿海一帶,燒殺搶掠,一派海盜行徑。鄭經這時已經背棄了鄭成功據台抗清復明的初衷。在清軍的打擊下,鄭經很快在東南沿海失去了立足之地,率部回到台灣。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鄭經死後,他的長子即位,但不久就被侍衛馮錫范等人絞殺。馮錫范又擁立自己的女婿、鄭經的幼子鄭克王爽為王,篡奪了大權。此時,鄭氏集團已經失去了人心,台灣政局動蕩不安。
「滿招損,謙受益」是康熙常說的名言。他為政講求實效,一貫反對浮夸虛飾。因此,他多次拒絕了臣下為他上尊號的請求。平定三藩之後,朝臣請上尊號,康熙拒絕說:亂賊雖已削平,瘡痍尚未全復。如果政事不能修舉,上尊號又有什麼益處?朕斷不能接受這樣的虛名。討平噶爾丹之後的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諸王、貝勒、貝子、文武官員及遠近士民來到暢春園,搞了一次更大規模的請上尊號的活動。這已是第5次為康熙請上尊號了。康熙仍然堅決拒絕,他說:「天視天聽,視乎民生,後人自有公論。若誇耀功德,取一時虛名,大非朕意,不必敷陳。」後來,借他的生日等機會,臣下又多次請上尊號,直到去世康熙也沒有答應這些請求。他還一再拒收朝臣進獻的生日賀禮,不準為他舉行大規模的祝壽活動。他50歲生日時,朝廷官員獻上了鞍馬緞匹和「慶祝萬壽無疆屏」等生日賀禮,他婉言謝絕道:「我的誕辰,你們這樣進獻,各督府也一定會仿效,所以我決不能接受。」在他去世前不久,他最後一次拒絕了群臣為他第二年舉行「萬壽七旬」賀禮的請求。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七日,康熙病逝,廟號「聖祖」。
他首先從尊重漢族歷史傳統與儒家文化開始。例如在他南巡時,曾多次親自拜謁明太祖的陵墓,並親筆寫了「治隆唐宋」的匾額,懸挂在陵殿前。他還提出要查訪明室後代,授予官職,讓其看守陵墓。後來沒有查到,便改派清朝官員按時致祭。他還親臨孔廟祭祀,對孔子的後裔大施恩寵,從感情上對漢族士大夫進行籠絡。
東北地區一直被滿族視為祖先的發祥地。十七世紀,沙俄將侵略魔爪伸向了這塊肥沃的土地。沙俄的侵略,是康熙的心腹大患。親政以後,他便密切注視著沙俄的侵略活動,多次派人了解東北地區的地形、交通及風土人情各方面的情況。但由於當時先是明末農民起義未平,后又有三藩之亂,康熙對沙俄侵略的反擊還顧不上。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春,三藩之亂剛被平定,康熙率文武大臣赴盛京告祭祖陵。大典之後,他立即巡視了烏喇地區(今吉林市),並率屬下圍獵習read.99csw•com武;還泛舟檢閱了水師。開始了武裝抗俄的準備,同時他也沒有放棄和平解決中俄邊界爭端的努力。
由於康熙對整飭吏治堅持不懈,不斷清除貪官,褒揚清官,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但是當時的官吏日漸腐敗,加上俸祿也確實偏低,已經積重難返,康熙費盡苦心進行的察吏,也只能是小修小補,並不能從根本上扭轉當時的政風。
康熙對於成龍的去世十分痛心,他詢問廷臣:「當今像于成龍這樣清廉的還有幾人?」廷臣當堂舉薦了張鵬翮等7人。康熙南巡經過張鵬翮的任所兗州府,發現果然名不虛傳,從此一再提拔重用。陳瑸是康熙晚年時出現的清官。他認為,貪取一錢與取千百萬金沒有什麼差別。因此,他的衣食住行都十分儉樸,對不義之財分文不取。他獨自騎馬帶著行李到山東首府濟南赴任,官吏們誰也沒有認出他就是新任巡撫。康熙稱他為苦行老僧,並說:「陳瑸出身非世家大族,又沒有門生故舊,天下人對他的情操交口稱譽,不是確有實事,哪能名聞遐邇?」因此,康熙在他病故后追授禮部尚書,蔭一子入監讀書,以表示對清廉之臣優禮有加。
康熙召集了眾臣議定撤藩之事。大部分人持反對意見。他們提出了種種理由:有的認為撤藩后要派軍隊去原藩地鎮守,勞費太大;有的為吳三桂說情,說他鎮守邊關,地方安定,沒有謀亂的徵兆。議政王貝勒大臣們也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只有兵部尚書明珠、戶部尚書米思翰、刑部尚書莫洛等少數人堅決主張撤藩。20歲的康熙皇帝力排眾議,做出了最後裁決:「從其所請,將三藩全部遷到山海關外。」他指出,三藩王手中都握有重兵,已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吳三桂等人懷有野心,蓄謀已久,如果不及早除掉三藩,勢必養虎成患,危害天下。於是,康熙派侍郎折爾肯、學士傅達禮赴雲南,戶部尚書梁清標赴廣東、吏部侍郎陳一炳赴福建,催促辦理撤藩事宜。
康熙即位時,還不滿8歲。他儘管在祖母悉心培育下大器早成,但擔負管理國家的重任還為時過早。好在順治在遺詔中已作安排,委託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輔政。四大臣在順治帝的靈位前曾立下誓言:要竭盡忠誠,不謀私利,不結黨羽,不受賄賂,忠心仰報皇恩,全力輔佐君主。四大臣中的索尼、鰲拜和遏必隆都是兩黃旗人,是跟隨清太宗南征北戰的元老勛臣,後來又擁立年幼的順治皇帝即位。多爾袞擅權時,由於他們忠於順治,被視為眼中釘,先後被革職、削爵並籍沒家產。直到順治親政,他們才復了職,並且進一步受到重用。四大臣中的蘇克薩哈雖是多爾袞屬下的近侍,但他在多爾袞去世后,檢舉多爾袞殯葬服色違背祖制並企圖謀反的罪行,深得順治帝和太后的信賴。長期以來,他們對順治和太后忠心耿耿,所以能以異姓臣子的身份位居宗室諸王貝勒之上,擔起輔佐幼帝康熙的大任。
由此可以看出,出於鞏固統治的需要,康熙確實籠絡了一大批人才為清王朝所用,但他對漢人的猜疑也是根深蒂固的。

三、激戰雅克薩平定噶爾丹

尚可喜因為年老多病,已把藩事交給兒子尚之信主持。尚之信殘忍狂暴,酗酒嗜殺,連老子也不放在眼裡。他曾經割下行人的肉喂狗,甚至無故刺死尚可喜派來送信的官監取樂。尚可喜擔心兒子早晚會鬧出事來,同時也不甘心受他的挾制,便在康熙十二年(1673)春上書,請求回遼東老家養老,早已有撤藩打算的康熙遂命令撤掉尚藩,將其全部兵士撤回原籍。消息傳來,吳三桂和已承襲靖南王爵號的耿精忠(耿仲明之孫)都驚恐不安,他們也上書假意要求撤藩,來試探朝廷的動向。
康熙六年(公元1666年),鰲拜為對自己的正白旗有利,執意調圈已耕作了幾十年的旗地,引起土地荒蕪和民怨沸騰。戶部尚書蘇納海、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名上書反對,鰲拜大怒,硬逼康熙同意處死3人,未能得逞后,竟矯旨將3人絞死。

四、整飭吏治廣攬人才

康熙二十二年七月,施琅率領2萬多名官兵,分乘230多艘戰船,直搗澎湖。清軍戰艦雲集海面。爭先恐後進攻,反而影響了攻勢,又趕上潮落風逆,施琅的指揮船順流而下,陷入重圍。提督銜署右營游擊藍理奮不頤身地沖入重圍,與施琅合力攻打,4艘敵船被打沉。激戰中,藍理被炮火擊中,腸子流出,但稍加包紮,又投入了戰鬥。施琅也不顧自己血流滿面,仍然指揮著戰船突圍。初戰失利后,施琅對水師進行了短期整頓,遂與鄭軍展開了決戰。清軍船隊以5隻船為一個作戰單位,稱為「五梅花」戰術,相互配合默契,以5打1形成局部優勢進擊敵船。戰鬥從清晨一直持續到傍晚,矢石如密集的雨點,炮火遮住了天空。經此一戰,鄭軍主力幾乎全軍覆沒,台灣的門戶被打開了。困守孤島的鄭克王爽見大勢已去,不得不派人向清軍送上降表。收到降表,康熙認為:如果不准許其投誠,鄭軍殘部還可能流竄他處製造事端,不如招撫為善。他還決定對歸降的鄭氏大小官員加恩予以安置。康熙的諭旨打消了鄭克王爽最後的疑慮。八月十三日,施琅率領的清軍在鼓樂聲中登上台灣島,鄭克王爽率屬下列隊恭迎。至此,台灣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三藩基本平定后,康熙接受了福建總督姚啟聖的建議,決定乘鄭氏集團內亂的時機用武力收復台灣。康熙用武力收復台灣的決心已下,任用得力的軍事將領便成了當務之急。姚啟聖曾經多次保舉鄭成功舊部施琅任福建水師提督,後來施琅又得到別的大臣的大力推薦。但由於施琅為降將,遭到不少非議。康熙力排眾議,于康熙二十年七月向議政大臣們鄭重宣布:任命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加封太子少保。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冬,吳三桂認為時機已到,遂自封為「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舉起「興明討虜」的旗幟,公開叛亂。

二、力平三藩收復台灣

但沙俄政府無意進行和談,反而趁清政府全力平定三藩收拾殘局,收復台灣等用兵之際,擴大了對中國北方領土的侵略。在這種情況下,康熙決定進行武裝反擊,驅逐沙俄侵略者。康熙二十一年,康熙派郎談、彭春以捕鹿的名義到前線實地勘察地形,調查沙俄的侵略活動。次年,康熙又決定派兵于第二年秋天到黑龍江流域永久駐守。開赴黑龍江地區的清軍受到當地各族人民的歡迎和支持。軍民共同打擊沙俄侵略者,到康熙二十二年,黑龍江流域中下游地區的沙俄侵略者基本被肅清,只有雅克薩還被沙俄侵略者盤踞著。
三藩之亂被平定后,康熙決意收復台灣。當時統治台灣的是鄭成功12歲的孫子鄭克王爽。
但是應試的只是當時漢族學者的二三流人物,而顧炎武、黃宗羲、李顒等著名學九-九-藏-書者始終拒絕應試,康熙對他們也採取了寬容的態度。關中大儒李顒以身體有病為理由拒不應試,被強行從家鄉抬到西安,李顒便絕食抗議,連續6天湯水不進。清朝官員無可奈何,只好又派人將他送回。後來,康熙來到西安,指名要見李顒,李顒託病推辭。康熙不僅沒有怪罪他,還親題了「志操高潔」的匾額賜給他的兒子以示褒揚。太原的傅山被役夫用床抬到京城外30里的地方,誓死不入城,京中的王公大臣們慕名紛紛前來看望,傅山大模大樣地躺在床上,既不迎送,也不施禮。結果地方官員只得以傅山老病為由奏請免試,得到康熙的准許。康熙所以能夠容忍這些人抵制考試的種種大不敬行為,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名滿天下,影響極大,不願意輕易觸動他們,另一方面他們拒絕出仕,只是退居家中講學著書,還沒有直接觸犯清王朝的統治。
湖廣總督蔡毓榮在平定三藩時任綏遠將軍。接受攻打吳氏巢穴昆明的命令之後,他按兵不動;等他人攻破城池,他反而大肆搶掠本應充公的吳氏財物,然後對貴戚重臣廣行重賄,將他人戰功貪為己有,由此竟然陞官進爵。蔡毓榮的罪行敗露后,也受到了嚴懲。
康熙二十五年七月,第二次雅克薩之戰開始了。清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領2000大軍,從水陸兩路向雅克薩發起猛攻。與此同時,康熙皇帝繼續向俄方提出舉行談判的建議。清軍在雅克薩城外挖掘工事、建立堡壘圍困敵人。城中出擊的敵人多次被清軍擊潰。經過兩個月的激烈戰鬥,敵人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城中只剩了100多個殘兵敗將,托爾布津也被擊斃。清軍在城的南北兩面修築炮台,準備炮轟雅克薩。此時,清軍的勝利已是指日可待了。迫於清軍的強大攻勢,俄方不得不同意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清軍遂于這年的十二月十日解圍,等待兩國的談判。
但是戰火剛剛平息,托爾布津等殘匪便糾合了尼布楚方面的援軍捲土重來,又竄回雅克薩。他們在原城堡的附近重新構築了工事,妄圖永久霸佔這塊中國的領土。消息傳到北京,康熙立即命令清軍速備戰船再攻雅克薩。他又親自召見郎談,作了戰鬥的具體部署,要求清軍全部徹底地消滅雅克薩守敵,然後在雅克薩駐兵把守。
這時其他兩藩也舉起了反旗,一時戰火燃遍了大半個中國。康熙認為吳三桂是三藩之亂的禍首,滅掉吳三桂,其他叛軍就會不打自散,於是他確定了重點打擊吳三桂的策略。康熙任命勒爾錦為靖寇大將軍,命令他由湖南進剿叛軍,嚴防叛軍東犯湖廣;又派將軍瓦爾洛進駐四川,斷絕叛軍入蜀之路;同時命莫洛率兵駐紮西安,阻止叛軍進兵西北。
蠲免地丁錢糧,是康熙為了恢復生產採取的又一項重要措施。統一台灣后,康熙認為,國家已經安定,要使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裕,蠲免錢糧勢在必行。康熙二十六年,康熙下令免去江寧等七府及陝西全省600多萬兩錢糧,後來又先後蠲免過各省的錢糧。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國庫充裕了,蠲免錢糧的數額也隨之增多。康熙四十一年,因雲、貴、川、粵四省沒有經常得到蠲免,康熙下令寬免四省43年錢糧。以後康熙常下令全國各省輪免。據統計,自康熙元年到康熙四十四年,蠲免錢糧的總額達9000多萬兩白銀。儘管得到蠲免政策實惠最多的是錢多地廣的富戶,貧苦農民相比之下獲利甚微,但是不能否認。蠲免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這種與民休息的政策,對於全面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
值得慶幸的是,玄燁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對玄燁母子格外鍾愛。她派自己的侍女蘇麻喇姑協助保姆照看玄燁,教他讀書寫字。她還經常親自對玄燁加以教誨。祖母的教誨猶如春風化雨滴入幼年玄燁的心田,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他所渴望的父愛,更重要的是培育了他日後作為帝王不可缺少的品質。
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康熙親臨塞北,指揮大軍迎戰噶爾丹。八月,清軍在烏蘭布通與叛軍交戰。噶爾丹依山面水布下「駝城」,用來抵擋清軍的攻勢。「駝城」是將駱駝捆綁卧地,在駝背上堆放箱垛,再加蓋濕布布置而成的。叛軍滿以為「駝城」堅不可摧,易守難攻。可是在清軍猛烈的炮火攻擊下,駱駝非死即傷,反而成了叛軍逃跑的障礙。駝陣被攻破了,清軍大隊人馬掩殺過來,直殺得叛軍橫屍遍野,大敗而逃。噶爾丹帶著殘兵敗將,好不容易才突出重圍。以後康熙又經過二次親征,終於平定了為時10年的噶爾丹叛亂,粉碎了沙俄分裂中國的陰謀,鞏固了西北邊疆。
年僅16歲的康熙在戰勝鰲拜集團的鬥爭中,顯示出驚人的魄力和才智。從此,他便將朝政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開始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

一、少年老成智除權奸

施琅走馬上任后,立即著手調整兵力,訓練水師。為了等待適當的時機,出師時間一拖再拖,轉眼到了康熙二十一年,一時群言四起。這期間,施琅與姚啟聖又在進剿安排上意見相左,施琅三次上書要求授予他專征權,由他統領軍隊自行進剿。儘管康熙對一再推遲出兵也有不滿,但他沒有被輿論左右,考慮到海戰須蹈不測風浪,事先很難猜度,他採取了十分慎重的態度。他用人不疑,為了確保戰鬥勝利,同意了施琅的請求,給予他專征大權。
康熙統治初期,儘管各地的反清鬥爭已經被基本鎮壓下去,但是民族矛盾仍然相當尖銳。三藩之亂就帶有明顯的民族色彩。尤其還有相當多的漢族知識分子採取不合作態度,這一切都構成了對清王朝的潛在威脅。康熙認為,士為四民之首,要爭取民心,扭轉漢族人民的反清情緒,關鍵在於促使漢族知識分子轉變反清立場。於是,康熙採取了種種措施爭取和籠絡漢族知識分子。

五、重農貴粟勤勉好學

吳三桂公開叛亂后,他分佈在各地的黨羽紛紛響應。各地的告急文書頻頻傳至京城,舉朝震驚。原來反對撤藩的人乘機詆毀,認為吳氏叛亂是撤藩引發的。大學士索額圖竟要求殺主張撤藩的明珠等人以謝叛逆。年輕的康熙皇帝臨危不懼,嚴厲駁斥了這些護藩的論調。他說:「三藩勢焰日熾,撤亦反,不撤亦反,因此決不仿效漢景帝誅晁錯以平七國之亂的做法。」隨後,康熙下達了武裝平叛的命令。
康熙深知,貪官污吏的勒索和壓榨是激起民變的直接原因。為了清王朝的長治久安,他十分重視整飭吏治。他採納了「民生安危視吏治,吏治貪廉視督撫」的建議,特別注意處置腐敗的高級官吏。
在黑龍江地區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清軍為收復稚克薩做了大量準備。在清軍進攻雅克薩前,遵照康熙的諭旨,清政府向沙俄一再表示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願望,但沙俄方面置之不理,仍然繼續在雅克薩進行戰爭準備。康熙二十四年六月,清軍兵臨雅克薩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