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十三卷 清 第三百六十章 宣宗愛新覺羅·旻寧

第六十三卷 清

第三百六十章 宣宗愛新覺羅·旻寧

道光登極君臨天下,很想有一番作為,以歸復「康乾盛世」舊觀。可此時的大清王朝百弊叢生,要振興祖業,當從何入手?思來想去,念及乾、嘉兩朝東征西討,南巡北幸,耗盡了資財,而宗室貴族、皇親國戚,率皆腐化奢靡,祖宗入關前的淳樸節儉習谷,早已喪失殆盡。於是,道光斷然決定先從矯正人心風俗入手,倡行節儉,力戒奢靡,企望不數年,整個滿族臣民盡皆「返本還淳」,恢復入關前淳樸節儉的舊俗,大小文武臣僚及天下百姓競以儉樸為榮,從而使倉廩充溢,國庫豐贍,盛世重現。
另外道光繼位后,一直大力禁絕鴉片。鴉片最初由葡萄牙人當作藥材輸入時,雖有人食用,但數量極少,未對整個社會造成多大危害。後來,英國人東來,在印度半島建立了龐大的殖民貿易壟斷公司——東印度公司,實行對印度乃至對整個亞洲的殖民掠奪貿易和侵略擴張活動。在早期同中國的貿易中,中國的絲、茶、陶瓷、大黃以及糖等土特產品受到當時西方人歡迎,出口量逐年遞增,而作為英國主要輸華商品的各種貴重毛紡織品,由於中國僅官僚士紳穿綾羅綢緞,老百姓則穿自製的土布,因而長期滯銷,致使英國在正常中英貿易中連年虧本,每年不得不運來大批白銀,以補虧空。

三、抵禦侵略力不從心

道光倡節儉、杜奢靡,並非是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而是採取措施,見諸行動。他的倡行節儉的諭旨和措施,儘管在整個統治階級中收效甚微,但他自己確乎是躬親實踐,身體力行。
英軍獲悉清廷派將增兵,遂先發制人,大舉進攻,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二月初攻陷虎門。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及數百守軍力戰不敵,壯烈殉國。三月,參贊大臣楊芳先至廣州,一戰又失烏涌炮台,英船駛入省河,廣州城危在旦夕。
皇侄奕紀,道光中期曾一度備受恩榮,先後晉二等鎮國將軍,賞給紫韁,擢戶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御前大臣兼管理藩院事務,顯赫一時,漸漸志滿意得,遇事不知自忌,一些趨時附勢的內外官員也紛紛巴結逢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道光以理藩院行使職權不當,決計藉機懲戒奕紀,以使其有所顧忌,恪盡職守,諭令將理藩院尚書賽尚阿降為二品頂戴,與管院大臣奕紀一併交部嚴議。隨後,他又通過多方查訊,得知弈紀有收受屬下司員饋送銀兩情事,遂諭令奪回弈紀紫韁,革去其御前大臣、戶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職務。不久,道光覺得弈紀在天子腳下竟敢私自收取下級司員禮品,如此處分恐還不足以警來者,於是再頒諭旨,令將奕紀捉拿問罪,遣戍黑龍江。奕紀以所管理藩院行使職權稍有不當和收受一位下級官員饋送銀兩而遭此重處,廷臣無不悚然。
澄清吏治,側重於上層,道光一直堅守不渝,即使宗室貴族、皇親國戚亦不例外。
面對林則徐雷厲風行的禁煙措施,以英國為主的外國鴉片販子們有些著慌,紛紛找英國在華商務監督義律商量辦法。義律鑒於中國官方禁煙向來虎頭蛇尾,一陣風過去便萬事大吉,一切照舊,認為此次也不過是做做樣子,嚇唬膽小的,抓幾個倒霉的罷了,約定眾洋商拒繳鴉片。林則徐看看限期將過,外國鴉片販子們毫無動靜,便傳令四處張貼告示,告諭中外,謂「本大臣奉旨來粵查禁鴉片煙毒,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表示此次禁煙勢在必行的決心。隨後,他即採取斷然措施,將黃埔港所有外國商船統統封倉,不準裝卸貨物,同時下令撤出廣州商館里的全部中國僱員,派兵圍困商館,斷絕了水陸交通。至是,聚居商館里的外國商人們紛紛抱怨義律毀了他們的生意,龜縮在這裏的鴉片販子們更是慌了手腳,急請義律尋求解救之策。此時義律並無良策,心中暗暗計謀報復行動,表面上不得不派人請林則徐解圍,答應勸說鴉片販子們繳出全部鴉片。
為阻止英軍的進攻,道光于道光二十一年九月初四日詔令宗室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奕經為揚武將軍,侍郎文蔚、副都統特依順為參贊大臣,調集江西、湖北、四川、陝西、甘肅數省馬步各軍,馳赴浙江。哪知奕經一出京師即把皇帝諭旨置諸腦後,一路遊山玩水,廣納貢獻,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始到紹興,並且視戰爭如兒戲,倉猝之間並未認真了解敵情即兵分三路,幻想一舉奪回浙東三鎮。結果是三路大軍相繼敗北,奕經一口氣逃到杭州,不敢再戰,一面屯兵與英軍對峙,一面上奏敗績,自請處分。
道光原想以天朝聲威懾服英夷,豈知英國為了保護鴉片貿易,已決定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道光二十年五月,英國兵船40餘艘到達中國海面,先行封鎖珠江口,正式挑起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英軍南下,琦善上奏朝廷大肆渲染自己「退敵」有方。道光接報后,覺得這英夷原來並非桀驁,林則徐等恐是有負朕意,確乎辦理不善。於是降旨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前赴廣東繼續辦理中英交涉,同時令將林則徐、鄧廷楨等革職查辦。
清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公元1782年9月16日),北京嘉郡王府邸擷芳殿里,一聲新嬰長啼,嘉郡王顒琰喜得貴子。他就是後來的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寧。
道光二十二年八月二十四日,經道光批准,耆英、伊裡布等在南京城下江面上的一艘英國侵略者的軍艦上籤訂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屈辱的不平等條約,內中規定諸大端者為:(一)清政府賠償英國在廣東繳出銷毀的鴉片煙費600萬元,商行「積欠」300萬元,軍費開支1200萬元,合計2100萬元;(二)將香港割讓給英國;(三)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四)實行協定關稅,嗣後進出口貨物應納關稅等項,均應「秉公議定」,不能由中國自己做主;(五)廢除公行制度,凡來中國貿易的英商,不論與何人交易買賣,均聽read•99csw•com自便。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南京條約》,時人稱之為《江寧條約》。
道光十九年三月,以英國為主的鴉片販子先後繳出鴉片1.9187萬箱又2119袋,共計237.6萬多斤。林則徐收繳完畢,即奏報朝廷請示處理辦法,同時下令解圍開艙,恢復中外貿易。道光聞報大喜,傳諭林則徐等將所繳鴉片煙土,「即在虎門外當眾銷毀,無庸解往京師驗看,俾令沿海商民及在粵夷人,共見共聞,咸知震駭,永杜後患。」是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五日,林則徐遵旨偕鄧廷楨等率廣東文武員弁,在虎門海灘將收繳鴉片全部徹底銷毀凈盡。斯時沿海居民及外國商人、傳教士等觀者如堵,百姓歡呼,煙販們震恐痛心不已。是為歷史上有名的「虎門銷煙」。
虎門銷煙后,林則徐傳令各國進口貿易商船具結聲明:「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凡從事正當貿易的外國商人,無不遵令具結進口,惟英國商務監督義律,蓄意挑起事端,糾集兵船攔截其本國商船,不準進口具結,並多次襲擊中國水師。林則徐一面下令嚴懲來犯英國兵船,一面奏報朝廷,建議對包括英國在內的所有外國商船,實行「奉法者來之,抗法者去之」的策略方針,以集中力量打擊不遵中國法度或敢於來犯之敵。此時道光正陶醉於銷毀鴉片的喜悅中,自思從此白銀不再外流,國庫漸可充裕。聞林則徐奏報,當即怒火中燒,傳諭沿海加強防禦,切令林則徐等萬勿示以柔弱,謂「朕不慮卿等孟浪,但戒卿等不可畏葸,所有英吉利大小船隻,盡行驅逐出海。嗣後片帆不得入口貿易。」道光二十年一月,林則徐遵旨斷絕了中英貿易。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十四日,節儉一生的道光,外恥未雪,內憂未除,飽含一腔恨和愁,悄然長逝。死後謚號曰「成皇帝」,廟號「宣宗」。葬地在河北易縣北寧山慕陵。
自鴉片吸食之法傳入中國后,煙毒就日益泛濫起來,逐漸引起中國統治者的重視。早在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廷即頒髮禁煙令,嚴禁販賣、吸食鴉片。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清廷首次禁止從外洋進口鴉片(以前做藥材進口合法),以後又多次頒髮禁令,制訂禁煙章程,發布販賣吸食鴉片治罪條例,意在清除煙毒禍害。結果是鴉片由合法納稅進口變為違法偷運走私,煙價大漲。廣東海關及其他文武官員,甚至於朝廷重臣,都直接間接地從鴉片走私中撈到好處,以至無視朝廷禁令,幫同或袒護中外鴉片販子進行走私活動,致使煙毒迅速瀰漫全國,白銀源源流向國外。
在設法整頓吏治,企望起弊振衰的過程中,道光逐步認識到,「官官相護」、「賄賂公行」等官場之惡,在很大程度上與上頭有關,因而警告官職顯赫的重臣和宗室貴族,要他們時時記著乾隆朝的貪相和珅,曉諭鼓勵天下臣民大胆告發侵公擾民之官,從重懲治上層不法官員。道光七年,有人控告協辦大學士、理藩院尚書英和的家人張天成,依仗主人權勢,勾結地方官,私自抬高租息,欺壓無辜百姓,肆意勒索民財。道光對此十分重視,認為張天成之所以敢橫行不法,其根在英和,因此除對張天成及有關地方官依法懲處外,諭令將英和「革去協辦大學士和理藩院尚書之職,奪回紫韁」(紫色的馬韁,系清代皇帝賞賜宗室和勛臣的一種特殊榮譽標誌)。隨後又令「交部嚴加議處」。對地方上一些官吏的違法行為,道光也往往追究其上司的責任。道光十五年,湖南湘潭縣知縣靈秀,聽說手下捕役有個女兒生得花容月貌,遂不擇手段誘娶此女為妾,滿足獸|欲后,又復輾轉售賣,撈獲重利。后經人告發,道光大為震怒,諭令將靈秀革職,發往伊犁充當苦役,終生不許放還。此事本與省里大員無關,但道光懷疑屬下不法,即是上司查審不力甚或有意包庇的結果,而上司所以如是,少不了是平時收受賄賂。於是,傳諭將湖廣總督、湖南巡撫及布政使、按察使,一併交部議處。
林則徐進京后,道光賞其紫禁城騎馬殊榮,接連8次單獨召見,共議禁煙事宜,經過反覆商討,道光決定雙管齊下,一面于道光十八年十月十五日命林則徐馳赴廣東「查辦海口事件」,意在杜絕鴉片進口。為表示他對林則徐的信任和器重,特頒給欽差大臣關防,諭令所有該省水師兼歸節制。一面則命朝臣嚴定禁煙章程,以求根絕吸食。新定禁煙章程明確規定:「凡吸煙之人,均限一年半時間戒除,限滿不知痛改前非者,無論官民,概擬絞監候。」新定章程經道光審閱批准后,名為《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頒發全國遵照施行。
道光服飾不但不求華美,而且少穿新衣,特別是不顯眼的衣物,更是多穿一日是一日。清人服飾以袍褂罩身,褲子極少外露。為了節省,道光長年多穿舊褲,日久膝蓋處先行磨破,就令內務府差人補上一塊圓形補丁。朝廷官員歷經多次親身所驗,已深知皇帝節儉是實。於是,內廷大小臣工為了顯示自己不負聖望,也在儘力「節儉」,不管褲子真破了還是假破了,紛紛在膝蓋處打起補丁來,一時套褲打掌之風大盛。
琦善奉旨到廣東后,一意媚外求和,實指望退出英兵,報功邀賞。豈知英軍南下本是緩兵之計,一面在廣州與清交涉提出更為苛刻的侵略要求,一面暗中調兵遣將。琦善毫無戰守準備,步步退讓,答應了英國侵略者幾乎全部無理要求,只是關於割讓香港一事,不敢做主,準備上奏朝廷請示后再做明確答覆。英軍調兵遣將停當,不待琦善答覆,即發兵攻佔大角、沙角炮台,進而威逼虎門,並單方面發布未經議定簽字的所謂《川鼻草約》,強佔了香港。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四月初至六月底止兩個多月的時間,英軍相繼攻取乍浦、寶山、上海、鎮江。江南提督陳化成率部抗擊,壯烈read•99csw•com犧牲,鎮江副統海嶺統駐防旗兵拚死抵抗,全部殉難,兩江總督牛鑒則聞風逃匿,英國侵略者兵鋒直抵南京城下。至此,道光自覺已別無良策可尋,急命耆英、伊裡布迅赴南京設法議和。
正當道光誤信奕山謊報軍情,認為夷亂已平而令沿海各省裁軍撤防之際,英國政府換將增兵,準備進一步擴大侵略戰火。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六月,英國新任特命全權公使璞鼎查、侵華英軍總司令巴加聚會於香港。經過一悉密謀策劃,月余后率軍北犯廈門。總兵江繼芸等力戰犧牲,廈門陷落。隨後,璞鼎查和巴加調集大隊,北犯浙江,僅兩月時間連陷定海、鎮海、寧波三鎮。定海三總兵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等率軍英勇抵抗,全部以身殉國;兩江總督裕謙親自登城督戰,而浙江提督餘步雲未戰先逃,以致鎮海、寧波失守,裕謙自殺謝罪。總督死,提督逃,三總兵殉國難,整個浙東地區風聲鶴唳,侵略軍恣意燒殺淫掠,千千萬萬無辜百姓在鐵蹄下呻|吟。
面對朝廷諸臣的一致反對,道光只好作出讓步,但廢除捐納的初衷未改,于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頒詔諭令天下,要各地嗣後嚴格捐納制度,毋得濫開捐例,「其現任官員,一概不準加捐職銜,永為定例」。道光對花錢買得官做的人,始終感到厭惡,總是放心不下。每當京官外放或地方官因故覲見,臨行前他都不厭其煩地囑令其要對捐納出身的官員多加註意,謂「捐班之員,素不讀書,將本求利,廉之一字,誠有難言。有錢不作他圖,傾其所有以求為官者,居心可知。此等人物,朕實是放心不下,到任后務須從嚴究查,多加防範」。
黃爵滋吸煙論死的奏疏,對道光是個嚴峻的考驗。平民吸煙論死,倒還好說,官員論死,已覺難辦,而皇親國戚、宗室貴族中若有人被告發出來,將如何處治?經反覆權衡,他覺得保國保民保住皇帝尊位才是頭等大事,鴉片煙毒繼續泛濫,遲早要毀大清江山。於是,他一面諭令各將軍、督撫就黃爵滋吸煙論死之說各抒己見,詳細議復,一面採取嚴厲措施,從上頭做起,以向天下詔示自己的禁煙決心。在接到黃爵滋奏疏不到兩月時間里,道光先行將一批查有確據的吸煙官吏革職,其中庄親王、輔國公因常到僧尼廟內偷食鴉片,分別被革去王爵和公爵;同時將兩年前上奏請放寬煙禁的許乃濟,降為六品頂戴,勒令退休返鄉,詔令在兩湖地區禁煙卓有成效的林則徐進京覲見,商討禁煙大計。
為了既得到中國的絲、茶等土特產品,又不用往中國輸送白銀,英國資產階級費盡心機,尋求良策。在用炮艦暫時還打不開中國大門,其他商品也難以打入中國市場的時候,他們找到了鴉片這種特殊商品。鴉片既可彌補英國對華貿易逆差,又可以在精神和肉體上摧殘中國人民,為最終打開中國大門奠定了基礎。於是,英國自公元1773年起,排擠了葡萄牙、荷蘭等國,逐步確立了對中國鴉片貿易的壟斷權,開始有組織地向中國輸入毒品鴉片。
除飲食服飾外,道光在內廷後宮及外出一應所需用品方面,亦概行節省儉樸,力戒奢靡浮華。道光登極后,內務府按向來慣例為他準備了御用硯台40方,每方背面都鐫刻「道光御用」四字。道光在見到內務府奏報所備御用品清單時,覺得一人如何能用40方硯台,放置不用,未免可惜,當即傳諭留下兩方,其餘分賜內廷諸臣,並詔令此後有關地方勿須再常年備制貢品硯台。筆硯為中國古代公務不可或缺之物,御用硯台有專門地方常年備制,御用毛筆也歷來都是特製紫毫筆,筆管上均加鐫「天章」、「雲漢」等字樣。所謂紫毫,即剛銳的紫色兔毛,為世所罕見。白居易有《紫毫筆》詩,曰:「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城工人採為筆,千萬毛中選一毫。」極言紫毫之珍奇貴重。道光認為紫毫筆珍貴難得,即命此後不再徵用,御用筆改換為普通臣民常用的純羊毛或羊毛與一般兔毛相間合制而成的毛筆,同時以御用毛筆「筆桿鐫字,每多虛飾」,諭令以後也一律同民間毛筆一樣,只據情標明其系「純羊毫」或「羊毫兼毫」即可。如此儉樸,在歷代封建帝王中,可謂如同筆中紫毫,「千萬毛中選一毫」了。
官逼反,民不得不反。鴉片戰後,清王朝內地18省和台灣、伊犁、西寧等地區,反清起義連年不斷。自道光二十二年至三十年(公元1842年~1850年),各地各種起義暴動,令清政府手忙腳亂,損兵折將而載於史冊的就有92次之多。道光歷經兩年多對外戰爭的磨難和美、法等相繼遣兵船來華威逼簽約,已是心力交瘁,不覺老之將至。面對風起雲湧的起義暴動,他只知頻頒諭旨,限令各地將軍督撫及提鎮大員加意彈壓,儘力兜剿,再也無力無心去設法根治起義暴動之源,規復祖宗盛世之業了。
琦善所轄防區,天津共有弁兵800名,山海關一帶連一尊合用的大炮也沒有,英軍北上,清守軍早已慌做一團。琦善接奉道光詔旨后,心中暗喜,自思有了退敵法寶,當即照會英國侵華軍總司令懿律(義律的堂兄),明確表示說:林則徐在廣東查禁鴉片「辦理不善」,大皇帝已知其非。至於巴麥尊照會中所求各節,盡可慢慢商量,希望英軍返回廣東,靜待大皇帝派出欽差大臣「秉公查辦」。時值深秋季節,天氣漸涼,英軍不便在北方採取大規模行動。懿律接到琦善照會後,即順勢率軍南下廣東,準備伺機再發。
道光三弟惇親王綿愷,年過而立之年,膝下無子,不知何故(或許求子心切,欲探求子之方),竟與宮內太監張明德私相往來,違犯皇室家法,因此道光七年被降為郡王銜,革除一切職務,並受到嚴厲訓斥。後來謹慎從事,循規蹈矩,一度又復親王銜,得授「內廷行走」及宗人府宗令等頭銜。誰知時過境遷,綿愷又舊念復萌,將宮內太監私藏於王府。消息走漏,道光聞訊九_九_藏_書查實后,當即諭令再行將綿愷降為郡王,革除一切職務,並罰俸三年。綿愷壯年無子,過繼兒奕纘業已去世,家庭生活頗不愉快,加之此次打擊,不久即鬱悶而逝。
歷時兩年多的對外戰爭,清朝政府支出戰費7000萬兩,戰後賠款2100萬元,加上戰爭期間英國侵略軍的無恥搶劫和戰後鴉片的繼續大量湧入,清王朝本已十分拮据的國庫開支,瀕於崩潰。為了償還賠款,彌補虧空,道光在戰後已顧不了許多,只有默認各級官吏盡情搜刮民脂民膏了。結果是「天下貪官甚於強盜,衙門污吏無異虎狼。民之財盡矣!民之苦極矣!」
道光派令琦善赴廣東時,原想引英軍南下,姑允恢復通商,懲辦林則徐,以換得英國全部撤軍,消除戰禍,免得大動干戈,勞師靡餉。不過,那時他既不認為英國堅船利炮威不可擋,也不完全相信英人會輕易就撫,因此諭令琦善到廣州后,要「一面與之論說,力爭折服英夷,一面妥為預備,如其桀驁難馴,毋得示弱,有失天朝體面。所需御剿兵丁,可一面飛調,一面奏聞,不必先行請旨,以誤戎機」。英軍在廣州再次發難,攻佔沙角、大角炮台消息傳至京師,道光因事先已有所預料,並不驚慌,當即傳旨責令琦善「趕緊團練兵勇,獎勵士卒,並儲備軍需糧餉槍炮火藥,嚴懲英夷」。同時,詔令對英開戰,命御前大臣宗室弈山為靖逆將軍,戶部尚書隆文、湖南提督楊芳為參贊大臣,徵集各路大軍共計1.7萬餘人開赴廣東前線,意欲一舉蕩平入侵之敵。不料琦善毫無戰心,竟上奏說廣東「地勢無要可扼,軍械無利可恃,兵力不固,民情不堅,若與英夷交鋒,實無把握,不如暫示羈縻……」道光覽奏不覺動怒,心想如此懦夫,如何堪當前敵?正思降旨斥革,又接廣東巡撫怡良等密折,參奏琦善一意孤行,不聽眾文武勸說,私允割讓香港。怡良密折真是火上燒油,道光閱后直氣得手足冰冷,兩眼昏花。稍待鎮靜,提筆在琦善奏摺上批道:「汝被人恐嚇,甘為此遺臭萬年之舉,今又摘舉數端,恐嚇于朕,朕不懼焉。」隨即傳諭,令將琦善革職拿問,鎖解進京,並將其全部家產悉數抄沒入官;命奕山、隆文等星夜兼程,迅赴廣東,整兵旅,殲醜類,收失地,懲漢奸,務期大伸天討,以張國威。
奕山戰敗求和,自知如實上奏朝廷,吃罪不起,於是謊稱廣州停戰,系因他率大軍屢次「焚剿痛擊,而大挫其鋒……英夷窮蹙乞撫」。至於賠款,則是因為英夷戰敗,無路可走,「其頭目投伏于地,向城作禮,乞還商欠,並懇請撥庫錢280萬,否則,年余未能通商,貨物不能流通,資本折耗,非但商欠無以償還,而且生計無以維持」。因此,經廣州文武共同商量,為表天朝懷柔遠人之意,獎勵外夷向化之誠,議定允其所請。
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夏秋之交,京城氣候格外悶熱,令人煩躁難忍。旻寧侍奉年過花甲的父皇巡幸熱河避暑山庄。嘉慶皇帝年老多病,原想巡幸熱河,暫避朝廷繁重公務和京城燥熱的天氣,好好靜養一番,待秋涼后回京。不意到了避暑山庄,竟是頭暈眼花,渾身發熱,生起病來。旻寧日夜衣不解帶,寸步不離,小心服侍,誠心禱告上蒼保佑父皇早日康復。無奈天限難過,七月二十五日,嘉慶皇帝不顧皇子及隨扈王大臣們呼天搶地悲哭嚎啕,離開了人世。
為了實施他的思想主張,道光即位后以新帝詔旨形式頒發了其著名的「聲色貨利論」,著力闡明聲色貨利為害之大,關係到大清王朝的生死存亡,指出聲色「常人惑之害及一身,人君惑之害及天下」,要求為官從政者不為聲色貨利所誘,嚴格「檢束身心,屏除聲色」,力崇節儉,一切「概從樸實,勿尚虛文」。終道光之世,朝廷治國方略雖然不同時期各有側重,但道光一直把倡節儉、杜奢靡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對大小文官武吏要求更是嚴格,諄諄告誡他們要懂得「一絲一粟皆出於民脂民膏」,應是格外珍惜,處處要「務存儉約之心」,千萬不可為聲色所迷惑。
道光服飾上的節儉,在歷代君王中也屬罕見。其改制罩衣和補綴套褲兩事,為晚清士大夫廣為傳誦,影響頗大。清代皇帝冬季常穿珍貴毛皮罩衣,道光登極后,內務府上衣監為他準備了一件黑色狐皮罩衣。這種罩衣外皮內緞,用料內闊外狹,四周緞子襯裡顯露其外,稱為「出風」。黑色的毛皮綴在上好的緞子面料上,顯得雍容華貴,典雅莊重。道光以為狐皮是獵獲野物所得,緞子為百姓辛勤製作而成,是緞子當比狐皮貴重,況且「出風」部分純系裝點好看,毫無實用。於是,他在見到那件狐皮罩衣后,即傳令內務府改制,諭以四周不許顯露多餘緞面。清代內務府貪污中飽是盡人皆知的,道光的節儉使內務府的官員們無處下手,此次奉旨改制罩衣,以為可趁機撈點油水,遂上奏說「改制罩衣,需銀千兩」。不料弄巧成拙,道光聽說改製件罩衣竟要如許銀子,當即改變主意,傳諭謂:「改制花費既多,著暫免,此後新制,概勿出風。」隨後又將此事諭知入值的軍機大臣,致使京城大小官員,從此冬季穿著毛皮罩衣,十幾年間不敢有「出風」者。
道光對鴉片煙毒的危害有著深刻的了解,御極后決心根除此患。道光元年,他即匆匆發布諭旨,嚴申鴉片禁令。兩廣總督阮元,藉助新帝即位之威,查出十三行總商伍敦元默許外國進口商船夾帶鴉片,隨即請旨嚴加懲辦,並制定了嚴格的外船進口檢驗程序和對販賣、吸食鴉片及開辦煙館者的懲處條例。一時間,夾帶鴉片的外國進口船隻被紛紛查獲,驅逐出口岸,澳門的一些囤積販賣鴉片大戶也先後落入法網。查禁鴉片,初見成效,道光喜出望外,決心再接再厲,于道光二年諭令沿海各省督撫嚴拿煙販,翌年又飭廷臣議定地方官查禁鴉片煙不力及失察處分條例,同時詔令嚴禁民間私自種植製造鴉片。
遭光十八年閏四月,鴻臚寺卿黃爵滋上九九藏書疏道光,指出斷絕鴉片的根本之計在於根絕吸食,「無吸食,自無興販;無興販,則外夷之煙不禁亦自不來」。認為以往禁煙之所以未著成效,是由於刑法過輕,提出吸煙論死之說,請求道光頒詔曉喻天下,所有吸食鴉片煙者,限令1年為期戒絕,到期未戒或未全戒者,則一律處以死刑;如有為官之人知法犯法,一經發現,本人處死之外,其子孫永遠不得參加科舉考試。
在飲食上,一般情況下皇帝照例每餐至少有二十幾樣菜肴,道光覺得這樣過於靡費,常年每天多者准令做四樣菜,有時則只要一碗豆腐燒豬肝,鬧得管御膳房的官員們叫苦不迭,因為皇帝越是鋪張,他們才越有機可乘,有油水可撈,只一碗豆腐燒豬肝,實在是無法虛報冒領。對於道光的節省,朝廷文武初時將信將疑。道光初年兩次大宴群臣,凡赴宴文武官員,無不瞠目咂舌,才始信其真。一次是皇后千秋節(生日),道光設宴賞賜內廷諸臣,有緣赴宴文武都以為皇後生日,皇帝不會馬虎潦草,定可一飽口福。誰知道光早經諭令備宴官員,皇后千秋慶宴,只准宰豬兩隻,用打滷麵招待群臣,其餘概行裁減,搞得赴宴文武哭笑不得。另一次是大學士長齡平定回疆叛亂,監押叛亂首領張格爾班師回朝,道光親御午門受俘,隨後在萬壽山玉瀾堂擺宴慶功。此次文武百官以為平定回疆,皇上心裏高興,該會好好慶祝一番。結果開宴后,群臣誰也不敢動筷,原來每張桌上只擺了幾樣小菜,質低量少,若一齊動手,立時就會菜光碟凈,無奈只好陪著皇帝喝兩盅酒了事。此後文武百官始信皇帝節儉不虛,上朝時個個都裝出節儉的樣子,以致頗受寵信的大學士曹振鏞,當道光問其在家吃雞蛋要花多少銀子時,他竟謊稱自幼患有腹脹氣滿的毛病,生平從未吃過雞蛋!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初春,林則徐攜欽差大臣關防到達廣州后,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巡撫怡良、水師提督關天培等和衷共濟,內則查辦收受賄賂、包庇鴉片走私之文臣武將,懲治販毒奸商,勸戒吸毒兵民;外則曉諭各國來粵商人,限期繳出囤放于外洋躉船的全部鴉片。為預防萬一,林則徐于查禁鴉片的同時,一面飭人搜集翻譯外國書報,了解西洋國情及來粵商人動靜,力求知己知彼;一面招募水勇,整頓水師,加固增修炮台,購買西洋大炮、戰船,積極整軍備戰。
道光接到奕經敗報,深感局勢嚴重。這時他想到可以信賴的重臣及可以調撥的精兵基本已和盤托出,而夷焰非但未能稍戡,反而日見鴟張,足證英夷之兇狠。因此已心灰意冷,趕緊詔令盛京將軍耆英署杭州將軍,頒給欽差大臣關防,授以「便宜行事」之權;起用以前因主和革職的伊裡布,賞給七品頂戴。使二人趕赴浙江前線,辦理對英交涉事宜,做出了準備停止抵抗,實行所謂「招撫」方略的姿態。
奕山等在道光聖旨再三催促下,于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底到達廣州。聞聽英軍船堅炮利,本無戰心;若不戰而和,又恐遭重咎,遂召同來新任粵督祁貢及參贊、巡撫人等計議發兵攻剿。四月初一日,奕山兵分三路,夜襲英軍,希冀一戰而勝。不意英軍早有準備,激戰五晝夜,所有炮台要塞盡失,清軍兵困廣州城,不時發炮轟擊。奕山攻守無術,慌了手腳,急命高懸白旗示降,令廣州知府余保純出城乞和,簽定了屈辱的《廣州和約》,議定雙方停戰,賠償英國軍費600萬元,英軍退出虎門,奕山等撤出廣州城,率軍屯駐離城60里以外。
道光根除鴉片禍患的決心不可謂不大,查禁鴉片煙毒的詔令不可謂不嚴。然而,英國政府既已確定了鴉片侵華政策,鴉片貿易業已給英國及英印政府和東印度公司帶來了巨大利潤,那他們就決不會善罷甘休。在廣東方面查緝日嚴,廣州、澳門既不能進口也不便囤積鴉片之後,外國鴉片販子們便在珠江口大魚山洋麵一帶的伶仃島周圍停置大船,存放鴉片。這些停置的大船,每隻約可裝載鴉片50餘萬斤,稱為「躉船」。凡裝載鴉片的船隻均先駛往躉船卸下鴉片,然後載著合法貨物並夾帶極不易發現的少量鴉片樣品進口,與內地鴉片販子看樣訂貨,在廣州借交易貨物之名把一切手續辦理完畢,然後雇傭組織亡命之徒,乘坐特製的武裝快船到躉船取貨,黑夜偷運走私,分發各地。因此,儘管道光再三頒發「杜絕鴉片來源,以求凈盡根株」的諭令,但隨著他整飭吏治的失敗和全國軍備的愈益廢馳,國內則走私網遍布天下,國外則先是英國,繼而是美國,公然以武力保護走私,或建立龐大的艦隊直接組織走私,鴉片輸入量連年激增。道光元年,輸入中國鴉片不足6000箱,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時增至2萬余箱,至道光十八年則翻番為4萬余箱。
道光獲悉前敵敗耗,耳聽各種流言,翻閱琦善奏章 和巴麥尊照會,不覺對林則徐等產生懷疑,暗思英軍威逼京師,孰是孰非,一時真偽難辨,不妨頒旨詰問林則徐,看其何詞以對;詔令琦善與英人交涉,虛與周旋,試看結果如何,再作定奪。其詰責林則徐的諭旨,措詞激烈,大略謂:「命你赴粵查辦海口事件,業經一年有半,然外而斷絕通商,並未斷絕;內而查拿犯法,亦不能凈盡,無非空言搪塞,不但終無實濟,反生出許多波瀾!思之曷勝憤懣,看汝何詞以對朕也?」在給琦善的詔旨中,則令其轉告義律說:「天朝皇帝撫綏四海,恩布中外,凡外藩來中國貿易者,稍有冤抑,自會立即查辦。上年林則徐等查禁鴉片煙土,未能仰體大公至正之意,以致受人欺矇,措置失當。茲所求昭雪前冤,大皇帝早有所聞,必當逐細查明,重治其罪。」意想以此先令英軍退去,然後從長計議。
面對舉國一致的禁煙熱潮,道光欣喜異常,心想多年痼疾若一旦掃蕩凈盡,總可以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了。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英國資產階級為了維護罪惡的鴉片貿易,悍然發動了大規模的侵華戰爭,結https://read.99csw•com果不僅使他根除鴉片煙毒的全部方案措施盡皆落空,而且把他推到了清朝有史以來初次蒙受外國資本主義列強的深重打擊,並被迫屈辱求和的被動境地。這還得從林則徐到廣州禁煙談起。
自黃爵滋吸煙論死之疏上達朝廷始,在道光親自主持下,經過各有關方面約半年時間的討論準備,神州大地除西藏地區以外,掀起了一個轟轟烈烈的全面查禁鴉片煙毒的熱潮。各地查拿鴉片販子,繳煙土,收煙具,封煙館,懲治大小吸煙官吏,通令鴉片煙鬼限期戒煙,可謂如火如荼,雷厲風行。鴉片煙毒似乎從此真的要在華夏神州凈盡根除了。
道光躬行節儉,力戒奢靡,表面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統治階級上層的一部分人,多少遏制了一下奢侈腐化之風的惡性發展,但終究難以實現其令滿洲臣民「返本還淳」、歸復祖宗盛世舊觀的原望。況且時勢業已大變,傳統的節儉觀絲毫無助於起弊振衰,大清王朝不可避免地在衰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二、整頓吏治努力禁煙

中國歷代封建王朝,自古就有所謂捐納制度,即有錢便可買得官做,小官則可花錢買大官。清襲古制,不過最初規定花錢買官者只給虛街,不予實授,捐官者單有官之名號,並無官之職責,當然也無俸祿,其實是花錢買個榮譽虛銜。自嘉慶朝起,國庫空虛日甚一日,而龐大的官僚機構、軍需費用及治河、賑災等處處需要開銷,於是捐例大開,朝廷把賣官鬻爵看作是一大可靠財源,虛銜實缺兼賣,以廣招徠。捐納實缺和科甲出身為官者在職權、俸祿方面一般無二,只是出身不同而已。漸漸實缺不夠,則又創出「候補」名號,每月在吏部抽籤一次,分發到中央各部或各省聽候委用。由是,凡有足夠的錢,無論其人德行才智如何,均可買得官做。官既是花錢買來的,一旦走馬上任,便如狼似虎,撈本賺利,極大地加劇了清王朝吏治的敗壞。道光身為皇子之時,對此就有所了解,認為官場貪污中飽,賄賂公行,皆與捐納制度有關,稱帝后即決心除此禍患。但是,在與朝廷重臣籌商廢除捐納制度時,朝臣皆以為「軍需、河工、賑災,處處需費浩繁,時下國庫收支赤字甚多,其捐納一項,未便全廢」。
耆英、伊裡布到浙江后,即開始策劃「羈縻」之策,試圖「招撫英夷」,可他們怎麼也沒想到,英夷竟不肯就「撫」。道光二十二年三月,英國侵略者為了迫使清政府徹底屈服,決定按預定計劃,集中優勢兵力,攻取清政府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鎮江,進而控制長江下游,切斷清廷漕糧運輸。
道光接閱奕山瞞天過海的奏報后,非但毫無察覺,還真以為是英夷懾于「天威」,傾心向化,從此中外和好,免去刀兵之苦,不覺轉怒為喜,竟頒旨「准令通商」,同時傳諭沿海各省,酌量裁撤調防官兵,以節糜費。至此,他越發懷疑林則徐等在廣州的行為,相信英夷興兵構難,是由林則徐「辦理不善」、「操之過急」所致。自思年余來寢食難安自不必論,其勞師糜餉,國無寧日,沿海生靈塗炭,不罪林則徐、鄧廷楨,又由誰來任其咎?念及此,遂發諭一道,令將林則徐、鄧廷楨從重發往伊犁,遣戍贖「罪」。

一、躬行節儉力戒奢靡

鴉片的不斷輸入和煙毒的日益泛濫,不但嚴重摧殘了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而且造成白銀大量外流,清政府國庫空虛,銀價飛速上漲,國計民生窮蹙日甚一日,從而引起中國朝野的極大關注,道光作為一國之主,更是憂心忡忡,無奈禁令屢頒,鴉片煙毒焰日張,苦尋良策而不可得。
英軍在廣東滯留月余,北犯福建,未能得手,當即兵進浙江,攻陷定海,隨後又移師北進,兵至天津白河口,投送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給清政府的照會,無理要求中國皇帝為英人昭雪在粵蒙受的「冤屈」,賠償鴉片煙價,並割地通商。按慣例,清王朝地方大員不能擅自接收外國照會,更不敢向皇帝呈遞外人照會。無奈英國船大炮猛,而且除廣東、福建預做防備之外,各省既無堅實戰船能夠禦敵于大洋之外,又無阻敵登岸之可用大炮和能戰之兵。直隸總督琦善此時已顧不得成例,徑直接受照會,允為代達朝廷,並上奏道光說:「英夷船堅炮利,無可與敵。夷船不來則已,夷船若來,則天津等各大海口斷不能守。」朝廷內外一些平時安逸享樂的行家裡手,均害怕戰爭打擾其安樂生活,而果真英國人登岸,自己奉命拒敵,又不知這仗到底是如何打法。他們為英國堅船利炮所嚇倒,只求早早結束戰爭,紛紛散布流言,有人謂林則徐廣東繳鴉片,原是先許重價收買,而後食言負約,以致激變;英人興兵,實是請求天朝大皇帝給個公道,開恩恢復通商。有人則說鄧廷楨調赴閩浙總督,毫無作為,英人未攻廈門,硬是上奏朝廷,謊報戰功。一時間,朝廷上下,亂鬨哄吵做一團。
道光登極承繼大統后,面對「四海秋色」的清王朝,在躬行節儉、力戒奢靡的同時,多方設法,孜孜求治,試圖起弊振衰。為此,他朝思暮想並採取了一些措施整頓吏治,力圖做個明君;有時也能順應時勢,支持進行些小改革;終生不忘嚴禁鴉片,以杜白銀外流之源。但可惜的是,道光之世的大清王朝,整個官僚階層腐朽墮落,寡廉鮮恥,大多苟安其位,以保身家利祿,極少有人顧及國家安危和百姓死活。神州大地,內里是「大亂將起,悲風驟至」,外部則西方列強乘堅船攜利炮,頻頻叩關。終於破門而入。
國不可一日無主,嘉慶皇帝病危時曉諭眾臣謂:「朕早於嘉慶四年遵照祖制,親書『立皇次子旻寧為皇太子』字樣,裝匣密封,藏於京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現朕疾勢將不起,著即傳位於皇太子旻寧。」嘉慶歸天後,熱河隨扈王大臣們即遵旨擁立旻寧即皇帝位。旻寧以恭奉大行皇帝梓宮回京,暫緩登極,直至回到京師,一切安頓就緒,始於八月二十七日在太和殿即皇帝位,頒詔天下,以第二年為道光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