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二章 唐宋三位冤將的悲情命運

第二十二章 唐宋三位冤將的悲情命運

朱仙鎮大捷的故事化為說書先生的演義話本,數百年來在民間流傳不衰,以至讓無知者懷疑岳家軍的真實性。孱弱的宋朝居然能夠擁有這樣一支無堅不摧的王者之師,山河破碎的年代居然還有那樣一場北逐頑敵的盛景。可這卻是歷史事實。無論《金史》還是《宋史》都真實記錄了岳飛大軍橫掃金國鐵浮圖的輝煌武功。驕橫的女真人曾自豪地宣稱女真「滿萬不可敵」。沉默的岳家軍用扎馬刀與背嵬騎兵粉碎了這個無聊的謊言。從偃城到穎昌,岳家軍的戰旗飄揚在黃河兩岸,南宋一度迎來了宋金戰爭的最好局面。

2003年,張藝謀的電影《英雄》里有句台詞,曾被影迷們罵得底朝天:「劍的最高境界是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那就是不殺,那就是和平。」沒有人知道,這句無聊台詞里所包含的深刻願望,是1000多年前一個叫王忠嗣的將軍以生命為代價尋求的夢想。
在盛唐的諸多武將里,王忠嗣是一個擅長充分發揮集中機動兵力打殲滅戰的天才,他的戰爭第一原則並非是攻城略地,而是最大限度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他的騎兵軍團是公元8世紀戰場上最劇烈的龍捲風,無論是突厥人還是契丹人,或是吐蕃人,都曾經深深領教過他風捲殘雲式的攻擊方式。對於人口稀少的游牧民族來說,與王忠嗣的作戰是不折不扣的噩夢。但是作為一個名將,王忠嗣並不好戰,他不貪求殺敵賞功的榮耀,身為封疆大吏,他更多的是一個建設者而非破壞者,無論在漠北還是在河西,他都確立了一整套的軍事選拔制度與邊疆建設制度,將大唐王朝的邊境打造成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當與他同品級的將領都爭著在邊境出擊,甚至主動挑釁敵人謀求戰功的時候,他卻敏銳地看到了窮兵黷武對於國家的危害。他用細緻與耐心經營打造邊防,從不主動挑起戰爭。他告誡自己的部將們:軍人的職責在於守衛國土,而不是無端挑起戰端。他牽挂的不是個人的軍功獎章,卻是國防建設的百年大計。這正為他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當好大喜功的唐玄宗強令王忠嗣發動石堡城會戰時,素來以服從命令著稱的王忠嗣選擇了拒絕,當部將李光弼為他的前程擔憂時,他卻坦然告訴所有人:這一仗對於國家的邊境安全沒有任何意義,只會徒增士兵的傷亡,造成無謂read.99csw.com的犧牲,而我王忠嗣絕不會用士兵的鮮血去染紅自身的官袍。透過這震撼千古的對話,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超越了歷史與階級概念的大寫的人,不僅僅因為他赫赫的軍功與長遠的戰略眼光,更因為他對於生命價值的無私尊重。
王忠嗣的人生沉浮註定是與大唐盛世的興衰血肉相連的。8歲那年,他的父親死於反擊吐蕃的松洲會戰,痛惜愛將的唐玄宗將王忠嗣收養于宮中,與皇子一起長大。那是大唐開元盛世的開始,18歲那年,王忠嗣打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戰鬥,在河西以300騎兵奇襲吐蕃,斬殺千人。而當時的大唐王朝,正如春風得意馬蹄疾的王將軍一樣,噴薄著勃勃的青春生機。從37歲開始,王忠嗣開始南征北戰,漠北會戰擊滅契丹,薩河內山會戰擊滅突厥,強大的突厥帝國從此以後徹底成為一個歷史概念。積石山會戰大敗吐蕃,唐朝掌握了河西地區所有的戰略要地,形成了對吐蕃軍事對峙的主動權。大唐黃金時代的赫赫武功,也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走向巔峰。40歲那年,王忠嗣掛四鎮節度使將印,手握唐朝30萬精銳軍隊,達到了個人戎馬生涯的權力頂峰,而與李林甫等權臣的矛盾也日益逼近,官場鬥爭里的明槍暗箭也把他推入了你死我活的旋渦中,恰如此時的大唐,在盛世的外表下,也早已經潛伏了深深的危機。
南宋抗金名將多多。韓世忠擅長水軍作戰,劉琦擅長城池防禦戰,唯獨岳飛是一位擅長騎兵作戰的將領。宋朝騎兵之孱弱,為中國封建王朝歷代之最。一方面,幽雲十六州的淪陷讓宋朝失去了充足的戰馬供應;另一面,僵化的軍事機制使宋朝的軍事作戰理念和士兵素質都處於停滯狀態,而這種停滯恰恰是與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相符合的。岳飛的成功正在於打破了這僵化的平衡,與南宋諸將顯赫的家世相比,岳飛是一個真正出身於草根的平民英雄,草根的身份給予了岳飛民間最樸實的尚武精神,坎坷的磨難給予了岳飛剛正敢言的品格,他的岳家軍來自北逃的難民與民間的團練武裝,是一支真正意義的人民「子弟兵」。他們有著中國古代軍隊最嚴格的訓練體系與戰鬥紀律,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對百姓秋毫無犯,對敵人如虎狼一樣兇猛。在成為正規軍以前,他們度過了漫長而痛苦的磨礪期,正如人民解放軍一樣,他們也是從一窮二白https://read.99csw.com的基礎上一步步走向強大。這支軍隊的大多數戰馬都來自於同金兵作戰繳獲的戰利品,在無數次的失敗與碰撞中,他們累積出戰勝金國騎兵的經驗。背嵬騎兵是岳飛軍中最強大的騎兵隊伍,遠勝於女真人最強悍的重裝騎兵軍團。更與宋朝同類軍隊不同的是,岳家軍是一支富有信仰的軍隊,他們是為光復山河而生,非為個人利益而賣命。在整個宋朝野戰能力孱弱的大背景下,岳飛的出現是那樣另類與不合時宜,卻真正的挽救了一個民族的命運。
在中國歷史的詠嘆里,沒有什麼比名將蒙冤,更能激起老百姓無限的同情了,戲台上,電視劇里,岳飛、袁崇煥輪番著拍,一代代觀眾眼淚不住地抹,卻依然是樂此不疲。因為名將蒙冤,是每一個後人面對青史時,都無法控制感情的悲劇。
而在狄青的身後,在歐陽修們彈冠相慶的陰詐笑容里,北宋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個以國家穩定的名義肆意摧毀中華民族剛烈之氣與尚武精神的王朝,一次又一次上演著自毀長城的古老故事,最終在靖康之恥的兵火里,品嘗到了忘戰必亡的痛苦果實。
於是僅僅當了4年樞密使的狄青黯然外放,他曾想用盡一切辦法來避免悲劇的發生,他謙虛、低調,身上沒有武將驕橫的做派,相反卻有草根精英的沉默與樸實。他行事公正,賞罰分明,為官廉潔奉公,可他越是把一切做得完美,悲劇就越進一步地加速。這是北宋文官治國時代特殊的悲劇。即使在貶罷陳州之後,那些文官們依然不肯放過已是落毛鳳凰的狄青,在朝廷特務的監視與謠言的中傷中,離京不到半年的狄青鬱鬱而終,而處心積慮要除掉他的北宋文官集團,也終於可以輕鬆地吐一口氣了。
持續8年的安史之亂讓歷史永遠記下了李光弼等人的姓名,而英年早逝的王忠嗣將軍,卻是大唐盛世頂峰時代最閃耀的將星。
〔岳飛(南宋)〕
如果說唐宋兩朝,哪3個蒙冤的名將最得同情,相信應該開列出3個人的名字:王忠嗣、狄青、岳飛,他們都是橫戈立馬的猛將,建立了不世的功勛,然而他們又殊途同歸,遭受到相似的命運,悲劇的後面,又隱藏著什麼呢?
在抗戰時期,有一句豪言卻激發了千百萬中國人抗敵報國的心:我們要以無數無名的岳武穆,來造就一個中華民族的岳武穆!誓與我們的國家共存亡,同生死,無論環境困難到何九_九_藏_書等地步,我們決不動搖我們精忠報國的決心。

戰場上的狄青是百戰百勝的猛虎,官場上的狄青卻是一隻任人宰割的綿羊。武將出身是他官場悲劇的所在,從他建功立業的第一天起,他就生活在北宋王朝懷疑的眼光里,號稱剛直為國的北宋士大夫階層,卻視狄青為不相容的異類,從歐陽修到文彥博,從賈黯到李兌,這些文臣或忠或奸,在對待狄青的問題上卻結成了驚人的同盟。當狄青南征立大功,榮任樞密使后,這種集體性的陷害活動達到了高潮,中國知識階層的褊狹與陰詐,在這個過程里暴露得淋漓盡致。從表面上看,這些人有著高尚的說辭,比如「武將擅權,非國家之福」。而真實的原因是,在北宋政治階層里佔據主流的文官士大夫階層,是不允許武將有任何嶄露頭角的機會的,因為這將威脅到他們好不容易謀取到的主流政治地位。在這樣的情景下,武將狄青成為了最慘重的犧牲品,他可以在戰場上多次以弱勝強,但是出身決定了官場是他永遠打不贏的戰爭。比較搞笑的是,歐陽修彈劾狄青的奏摺寫得如此荒唐,居然稱狄青的提拔與陰陽五行犯沖,因此必須貶罷,對比秦檜陷害岳飛時的「莫須有」說辭,這位一向被評價為名臣的北宋大儒可謂無恥10倍。
〔王忠嗣(唐朝)〕
民間有句老話:世界上沒有後悔葯。王忠嗣就是大唐王朝最沉重的一帖後悔葯,是他以一個老軍事家敏銳的目光覺察到安祿山謀反的禍心,也是他以安邊持重的戰略思想,將大唐王朝的盛世推向了頂點,更是他懷著一顆忠誠的心,為保國安民的執著理想不計個人榮辱,最終開罪於一直提拔賞識他的唐玄宗,付出了一個忠臣最沉重的代價。如果,僅僅是如果,王忠嗣在天寶初年對安祿山的彈劾可以獲得李唐王朝的認同,再如果,公元755年漁陽烽火時,率兵平叛的是王忠嗣將軍,那麼歷史又會是怎樣一個結局?遺憾的是,歷史永遠沒有假設。
悲劇終於到來了,在石堡城事件之後,王忠嗣因李林甫的陷害蒙冤入獄,是部下哥舒瀚抱著唐玄宗的腿苦苦哀求,才保下了一條命。公元749年,這位功勛卓著的唐朝名帥病逝于湖北漢陽,享年43歲。就在同一年,大唐帝國以巨大代價奪取的九-九-藏-書石堡城,卻終究因為無法守御而放棄,如王忠嗣所料,這是一場白白犧牲數萬軍人生命的無謂戰爭。6年後,素來以邊功得到唐玄宗信任的安祿山舉兵叛亂,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徹底斷送了唐王朝的黃金時代。當狼狽出逃的唐玄宗回望長安漫天的烽火時,他會想起王忠嗣嗎?
武穆廟被清朝人拆了,《滿江紅》依舊唱在熱血青年的心中,刻板的歷史教科書或許可以抹去他「民族英雄」的名分,卻永遠無法取代歷史給他的證明,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在宋金戰爭血肉相搏的大背景下,岳飛本有可能成為那顆定盤的星。
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在重文輕武,舉國輕歌燕舞的北宋王朝,山西人狄青是北宋靡靡之音里最悲壯的一曲戰歌。北宋號稱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文人地位的提升在繁榮了文化的同時,也帶來了中華民族剛烈民風的衰退與中國文化知識階層道德的淪喪。武將是北宋最悲慘的職業,官職被文臣壓制,指揮處處掣肘,功大時遭忌,真箇是「打仗他們來,黑鍋他們背」。甚至平民百姓也恥于習武為兵。在那個強敵四臨的時代里,文化經濟高度繁榮發達而民風又極度孱弱的北宋,是游牧民族充血的眼睛里最可口的一盤美味。
而在唐宋兩個王朝中,也不斷上演著大家熟悉的名將蒙冤的大戲,老百姓熟悉的評書岳飛傳、楊家將中奸臣當道,忠臣蒙冤的情節,一次次讓觀眾咬牙切齒。然而真實的歷史,又是什麼樣的悲劇呢?
還好北宋擁有狄青,這個生不逢時又忠心耿耿的國家守護神,在北宋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黃金時代里,漫長的帝國邊境正是靠這群身份低賤卻毫無怨言的軍人苦苦支撐。宋夏大戰,西夏党項騎兵馳騁于千里秦川大地,孱弱的北宋大軍在党項騎兵的持續打擊下疲於奔命,從好水川到三川口,幾乎輸掉了最後一絲必勝的信念。是狄青的到來為北宋穩定住了戰局,他的部隊是北宋大軍中少有的敢於同西夏軍隊正面硬碰硬作戰並取得勝利的部隊,他的騎兵衝鋒讓西夏精銳鐵騎聞風喪膽,他作戰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卻從不盲動,相反精於謀略,往往選擇在最準確的時刻發動最致命的打擊。在西北的軍旅生涯里,他經大小25戰未嘗一敗。
戰郾城,破金國王牌騎兵部隊鐵浮圖;戰潁昌,破女真人13萬大軍,兵鋒直逼故都汴梁,大好的戰局因為宋高read•99csw.com宗痛心疾首的12道金牌化為烏有。賜死風波亭的悲劇讓宋朝失去了最後一位改寫帝國命運的帥才,而這個悲劇從岳家軍建成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忌恨岳飛的不僅僅是宋朝的皇帝與奸臣,更包括了當時宋朝占統治主流的「精英階層」。他們無法容忍一個平民出身的將軍獲得與自己平起平坐的地位,襟懷坦蕩的性格更加刺傷了他們氣量褊狹的心胸。岳飛期待「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惜死」,那是民間百姓的美好願望,而占社會主流的知識階層,土壤卻早已經鹽鹼化了。從狄青的無辜遭逐到岳飛的蒙冤身死,宋朝的士大夫階層在一次次卑鄙的陷害中走向道德的淪喪。後人總把岳飛要求「迎還二帝」的政治主張作為他被殺的理由,然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岳家軍的建軍方式與軍事制度,縱然能夠打造出一支天下無敵的虎師,然而他的輝煌放在整個宋朝集權式的軍事體系下,卻恰似一個不和適宜的怪胎,這個悲劇從岳家軍建軍的第一天開始就註定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岳飛之死絕非是秦檜等宵小之徒可以謀划的權謀,西湖之畔跪著的4個罪人不過是可憐的替罪羊而已。陷害岳飛,治死岳飛,是當時宋朝君臣武將的集體行為,于統治者而言,岳飛是威脅帝王寶座的一把匕首,于敵人金國而言,岳飛是懸在他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對於張浚、王貴等武將們來說,岳飛彷彿是一顆閃耀的恆星,早已經遮擋住了他們的光芒,永遠把他們籠罩在光環的背後。於是,在這個偏安而不思進取的朝廷里,岳飛不得不死。如果岳飛真的有罪的話,他的罪過絕非是莫須有,他的罪過在於太優秀,他的優秀是置他于死地的催命符,在那個悲劇的年代里,岳家軍的完美是一種不可赦免的罪過。
〔狄青(北宋)〕
他出身低微,即使後來因戰功官至宰相,臉上依然留著做士兵時刻著的兵印,他拒絕除掉這個恥辱的印記,並對皇帝說,這樣可以鼓舞後來人奮發向上。而事實上,在軍旅生涯中,他彷彿是一塊熊熊燃燒的烙鐵,燒熱了身邊所有的人,將屢戰屢敗疲憊不堪的北宋軍隊,錘鍊成死戰不屈的精銳之旅。之後的儂智高之戰,他在崑崙關以步兵部隊誘使敵人主力部隊集中,再親率騎兵部隊做閃電式戰略大迂迴,從側面發動閃擊,將驕橫的儂智高族徹底剷平,對比成吉思汗引以為傲的騎兵戰略大迂迴戰術,狄青的這一相同的創舉早了上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