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電報教父盛宣懷

電報教父盛宣懷

每逢亂世,總有一批風雲人物乘雷上天,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莫不如是。雖然清朝末年已經是滿清皇朝乃至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絕響和餘音,但也還是出了不少響噹噹的人物。但說起洋務派,人們多想到的是清朝地方督撫大員,如李鴻章、張之洞等;說到官商,張謇和胡雪岩已經寫進了歷史課本,論起播亂天下的猛人,有袁世凱、張作霖這樣的剽悍梟雄……專業做研究和文史愛好者姑且不論,起碼對於現在的百姓大眾來說,盛宣懷這個名字實在不夠響亮和熟悉。
盛宣懷手握電報資源,對胡雪岩的財務狀況了解得一清二楚,他敏銳地意識到,最佳的時機已經到來,和這個老對手鬥了近十年,這場戰爭已經到了最後一次進攻的時候了。於是他親自來到上海,利用李鴻章的官威使上海道台邵友濂答應,將這筆協餉往後拖20天。
盛宣懷以為,左宗棠這次上書,表面上是先拔頭籌,奪了李鴻章的面子。但實際上,當時不管是百姓還是官場,對於電報這種新發明都是持否定態度的。當時有不少王公大臣和各地督撫都認為電報將會「驚民擾眾,變亂風俗」,特別是大清朝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更是對這種洋鬼子的玩意深惡痛絕。國人愛講「利不百,不變法」,尤其在當時那昏庸愚昧、一潭死水的官場氣氛中,敢為天下先的先驅往往變成先烈。左宗棠跳出來這麼一大聲疾呼,守舊派肯定會大加攻訐,短時間內必不能成事。
光緒五年(1879年),李鴻章苦於發展洋務以自強並無頭緒,於是招來已經被他倚為左膀右臂的盛宣懷進行商議。盛宣懷認為,要辦洋務必須以興辦鐵路、電報為先。但建設鐵路在當時愚昧腐朽的政治環境下非常不易,可以稍緩,而興辦電報事業則應「急起圖功」。不愧是在實業領域已浸淫多年的老手,一下子就抓住了交通和通訊這兩個工業近代化的核心命題。
介紹完了盛宣懷和胡雪岩圍繞著電報展開的這一場龍爭虎鬥,我們掉回頭來重新梳理一下盛宣懷在電報事業中的助力和重要地位。
在建立電報總局的同時,盛宣懷還在天津開辦電報學堂,聘請丹麥人博爾森和克利欽生為教師。一開始的時候,電報學堂是由電報總局這個企業負擔其費用的。為了提高學堂的政治地位,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盛宣懷提議學堂應由朝廷的名義開辦,由朝廷提供辦學經費。他對李鴻章說:「學生俟到局派事之後,薪水由本局開支,所有設立學堂經費係為國家造人才起見,應在軍餉內開支,免在商本內歸還」,也得到了李鴻章的首肯。這一舉措,變電報學堂的性質由原來的民辦為官辦、私設為正式,吸引了更多的好苗子前來進修。後來,電報學堂還在上海等地開枝散葉,著實培養出了一批人才,比如曾設計國民黨青天白日旗的廣州起義烈士陸皓東、民國駐英公使劉玉麟都是從電報學堂畢業的。
李鴻章是何等樣人,在官場里摸爬滾打一輩子,已經老成了精的人物,聽了盛宣懷有理有據的分析,自然連聲稱妙。於是便命盛宣懷暗中主持準備工作,並寫下親筆書信,吩咐盛宣懷執此信悄然奔赴上海,請李的老友、時任太古輪船公司總經理的鄭觀應共襄此事,一同籌劃辦理電報建設。
盛宣懷,字杏蓀、幼勖,1844年11月4日出生於江蘇常州府武進縣龍溪,是家中長子。他的祖父盛隆舉人出身,當過浙江海寧州知州;父親盛康是進士出身,曾經做到湖北鹽法武昌道,跟當時的天下第一撫臣、北洋領袖李鴻章私交很好。
而盛宣懷就抓住了這個機會,先是邀請鄭觀應出山——這位曾寫出驚世著作《盛世危言》的鄭觀應也是位大大的牛人,他的事迹容后再敘——北洋添一幹才,盛宣懷得一強力臂助。接著購買電報器材,並在李鴻章的勢力範圍內,從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與天津之間架設了一條短途電報線進行試運營,這也是在中國大陸境內,由中國人正式設立的第一條電報線路。
當時胡雪岩探知盛宣懷的舉動后,抓住左宗棠正從軍機大臣、總九九藏書理衙門行走轉任兩江總督、南洋通商大臣的良好時機,向左提出應該搶先設立電報,壓一壓李鴻章的風頭。胡雪岩還進一步備細說明電報的政治、經濟意義,認為如果開設電報,一定能形成源源不斷的創收新途。
左、胡兩人得知此消息后,憾恨不已。但即便位高如左宗棠、老練如胡雪岩這個時候也沒有意識到,盛宣懷入主電報局以後,將會給他們造成多麼沉痛的打擊。
後來的事態發展,完全證明了盛宣懷的判斷。左宗棠和反對派在朝堂之上各執一詞,爭執不下,而慈禧太后的心思當時正放在如何從日本手中奪回藩國琉球一事上,被這些人吵得煩了,索性各打五十大板,將電報一事擱置不議。左宗棠一場辛苦毫無所獲,怏怏地奔赴兩江上任。胡雪岩經此挫折,也只好偃旗息鼓,將精力轉回他的老本行——錢莊和茶葉、蠶絲生意上去了。
1884年,中法戰爭開始,73歲的左宗棠奉召入京,復任軍機大臣,主持對法戰事。此時胡雪岩作為左宗棠的大管家,當然是殫精竭慮,搜刮各方面的財源來支持恩主了。而盛宣懷就是抓住了這個時機,揮舞著電報這一天下利器,在蠶絲這個胡雪岩的主場上給了他最後也是最致命的一擊。
整個中國早期電報發展事業,正是和這位有「中國商父」之稱的官商一體的巨子共為一體,根本撕擄不開的。
在這場以「天下第一官商」的頭銜為獎品的戰鬥中,盛宣懷始終牢牢握緊了電報這個最有力的武器,利用壟斷資源精確地掌握對手的情況,貫徹實施自己的意圖,判斷出手的時機和力度,還扼制了對手的信息傳遞,一鼓而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雖然作為一名舊時代的官僚加商人,盛宣懷不可能有那麼高的水平來總結出自己這一勝利的意義和理論基礎,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他卻憑著商人的本能,將信息不對稱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這一戰,也就隨之隱隱有著20世紀現代信息化商戰的神韻了。
為了規範經營,也為了打消李鴻章的疑慮,盛宣懷還親自擬出了《電報局招商章程》,后增為《詳定大略章程二十條》,上呈于李鴻章,其中就電報局已存的官股與商股的關係、國家的利益作了詳實可行的說明,最後強調電報局內部的管理一律按商業原則,政府不得干預,並且提出除軍機處、總理衙門、各省督撫衙門、各國出使大臣所寄洋務軍務電信,區別對待地記帳結總作為歸還官款外,其他所有各省官府電信一律收取現金,並要先付錢后發電。其他的關於各局用人、洋員的使用和嚴格要求、巡警沿途保護電杆電線的制度、電碼的規格和使用法等等,盛宣懷都作了周密的規定和安排。至此,李鴻章終於對電報總局的改制完全放心,痛快地批准了盛宣懷的建議。
到了20世紀70年代,3位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喬治·阿克爾洛夫和邁克爾·斯彭斯提出了「信息不對稱」理論。這一理論明確指出「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這一理論為股市升降、商品銷售等很多市場現象提供了理論依據,很快成為現代信息經濟學的核心,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
一開始的時候,電報總局是「官本官辦」,也就是說,是絕對的國資企業。但盛宣懷認為這樣發展下去,對電報事業弊大於利。在津滬陸線竣工之後,他向李鴻章申請,將電報總局改為「官督商辦」,照輪船招商局辦法招集商股。對於李鴻章的質疑,盛宣懷認為「中國興造電線,固以傳遞軍報為第一要務,而其本則尤在厚利商民,力圖久計」。意思是說電報雖然有傳遞軍事情報和政府命令的重要職能,然而它畢竟是商業化的產物,為了這項事業的長遠發展,還是應該放到市場上去,讓商人來管理和經營。應該說,盛宣懷的判斷是準確的,也是超前于那個時代的。
世人皆知,洋務運動在清朝中央的倡導者read.99csw.com是恭親王奕,而在地方官員的代表人物則是李鴻章。也正因此,行六的奕被保守派罵作「鬼子六」,而行二的李鴻章,則被譏諷為「李二先生是漢奸」。不管是漢奸也罷,還是洋務領袖也罷,也不管是出自公心還是私意,李鴻章在發展「洋務」方面,的確還是不遺餘力的。
時間拿捏得如此準確,打擊把握得如此狠辣,胡雪岩這時怎會還不明白?從一開始,他就掉進了盛宣懷設的局中。這一仗,又是盛宣懷勝了。
就在盛宣懷為李鴻章暗暗籌劃,意圖建立電報線路的時候,胡雪岩也向左宗棠提出了極其相似的提案。
恰好這個時候,胡雪岩向滙豐銀行所借的一筆款項到期,需要償還本息共80萬兩。這筆錢本不是胡雪岩私人所用,而是由他做中間人向外國銀行所借,還款的時候也是由他出面為國家先行墊付,再由各地財政給他補上。若在平時,這80萬兩銀子還不在胡雪岩眼裡,隨手就墊上了,但無奈此時青黃不接,他也只好眼巴巴地盼著上海的協餉能儘快到賬了。
這個機會,終於被盛宣懷等到了。
可憐胡雪岩這時還沒有看出此事是盛宣懷在後面搗鬼,他左等上海協餉不來,右等還是不來,而這時候滙豐銀行在盛宣懷的鼓動下,已經開始催逼債款了。無奈之下,胡雪岩只好從自己的私產阜康銀行里抽出80萬兩,先還了滙豐銀行。
說起盛宣懷和胡雪岩,實在也是宿命中的對手。這兩位都是紅頂商人,以官員之身擔任企業老闆,一腳踏在政壇,一腳踏在商界,又都對洋務和實業感興趣。但是胡雪岩背後站的是以左宗棠為代表人物的楚軍勢力,盛宣懷依靠的卻是李鴻章、淮軍、北洋這三位一體的參天大樹。在當時慈禧太后挑動地方督撫互相傾軋,以維持地方勢力微妙平衡的大政治背景下,盛、胡兩個人既是政敵,又是商業競爭者,簡直就是天然的冤家對頭了。
說道絲綉,江南從明代起就是全國四大產區之一,到了清朝,南京、蘇州、杭州已形成全國生產中心,品種豐富,織造精美。胡雪岩利用左宗棠擔任兩江總督的便利條件,二十余年來努力經營,基本上已經壟斷了蠶絲市場,別人很難插得進腳去。
盛宣懷打贏胡雪岩的這最終一戰,非常完美地詮釋了信息不對稱理論。這是一場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勝負的戰爭。撇開盛、胡二人道義上的孰是孰非先不討論,單從對時局的把握和對通訊技術的利用上來講,事態的整個發展走向基本完全按照盛宣懷的設想進行,幾乎每一次打擊都落在了胡雪岩的七寸上,可以算得上是完勝了。
話說胡雪岩和盛宣懷的鬥爭,可算是由來已久了。盛宣懷早年在主持輪船招商局時,就因胡雪岩的暗施手段而遭到彈劾,丟掉了督辦之職。1878年盛宣懷到湖北勘查鐵礦,開辦荊門礦務總局,又遭到胡雪岩暗中詆毀,中途被調回京城。在這次創辦電報局的交鋒中,胡雪岩雖然敗了一陣,但也讓左宗棠利用手中權力為盛宣懷設置了重重障礙。電報總局在天津成立后,盛宣懷任總辦,任命鄭觀應為會辦,著手在紫竹林、大沽口、濟寧、清江、鎮江、蘇州、上海等7處設分局,其他幾處都很順利,唯獨架設長江電報支路的時候,卻被左宗棠阻礙,沒有獲得批准。
隨著地位一步步地提高,盛宣懷在實業方面的幹才也如錐處囊中,脫穎而出。同治十一年(1872年),他向李鴻章建議設立輪船招商局,以商貿航運來養北洋水師,這個意見被李鴻章欣然接受,當即任命盛宣懷總辦此事。光緒元年(1875年)秋,轉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會同湖廣總督李翰章、兩江總督劉坤一等,又委任盛宣懷督辦開採湖北煤、鐵礦務,仍兼理招商局。可以說,剛剛28歲的盛宣懷,已經成為晚清政壇的一顆政治新星和有分量的方面幹員了,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盛宣懷把目光投向了正在歐洲和新大陸方興未艾、蒸騰日上的電報事業。
盛胡二人,一個被稱為「商父」,一個被稱為「商聖」,在性格上,兩個人也正好九*九*藏*書是相映成趣。盛宣懷生平不苟言笑,嚴肅深沉;胡雪岩卻是為人溫和,善於傾聽。平常我們說「瑜亮之爭」,這兩位之間的關係還真是與周瑜和諸葛亮相差彷彿。只可惜,胡雪岩雖然比盛宣懷年長20多歲,扮演的卻是周瑜的角色。
對此金玉良言,李鴻章深以為然,大悅之下,當即便欲按照輪船招商的成例,責成盛宣懷督辦電報事業。殊不知,這一席對談,卻引出了盛宣懷和胡雪岩兩位官商界大佬的世紀華麗對決。
通過電報,胡雪岩的每一次大筆調款活動都逃不過盛宣懷的眼睛。當胡雪岩支付完畢,阜康銀行庫內乏銀之際,盛宣懷立刻發動了總攻。一方面,他托相熟豪紳大商到阜康銀行提款擠兌;另一方面他又通過電報的傳播力,以上海為中心,在各地散布「胡雪岩蠶絲生意大賠,阜康銀行已面臨倒閉」的謠言。一時間人心惶惶,取款的人踏破了阜康銀行的門檻。
盛宣懷身為天下豪商,眼光獨到,也因此始終對電報有一份特殊的關愛。1883年前後,盛宣懷兼任金州礦務局總督辦,負責對遼寧金州鐵礦的勘探和開採。但金州的礦務工作進展緩慢,難以短期投入生產,正巧在此時,閩、粵兩省電線鋪設費用告急,面臨停工的危險,盛宣懷當即決定,將「暫挪金州礦款十余萬金以濟急需」,把金州礦務局的款項挪到電報線路建設上去了。這件事被查出后,清廷認為盛宣懷「辦理含混,鋪張失實」,差點被降職調用,幸好左宗棠雖然和李鴻章不對付,但也知道盛宣懷是個難得的洋務人才,上疏為他開脫。再加上負責調查此事的曾國藩之弟曾國荃認為「挪礦股歸入電股,皆據一再稟詳,移緩就急,亦尚非有意含混。且蘇、浙、閩電線之成,皆得該道移礦就電之力,于軍務裨益猶大」,不但無過,而且有功。因此盛宣懷降二級留任,沒有被調職。
論功業,他一手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輪船招商局、中國第一家電報局「中國電報總局」、中國第一家鋼鐵煤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總公司、中國第一所正規大學——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中國第一條南北鐵路幹線京漢鐵路,還創設了中國紅十字會、張裕葡萄酒廠。
盛宣懷作為民族企業家的精明和立場在這個時候顯露出來了,他與李鴻章商議,認為外資進入電報業絕非好事,並向李建議,要求「勸諭華商自設以爭先」。李鴻章答應了他的要求,派盛宣懷至上海總攬此事。在盛宣懷的主持下,1882年建成蘇、浙、閩、粵等省陸線;1883年從左宗棠手中奪了長江線;1884~1885年因海防吃緊,為戰事趕設了濟南至煙台線,隨後添至威海、劉公島等地方;1887年因鄭州黃河決口需要「籌辦工賑事宜」,由濟寧設線至開封;1888年由江西九江設起到贛州以達瘐嶺入南雄與廣東官線相接;1889年因東三省邊防需要,由奉天加接吉林至琿春陸線;1890年,「因襄樊地方為入京數省通衢,楚北門戶邊境要衝」,所以從沙市設線起以達襄陽;1893年又由襄陽加鋪至老河口;1895年由西安起設電線與老河口相接;1896年設線武昌至長沙,1898年又由長沙設至湘潭、萍鄉等地……除了以上這一系列幹線的敷設外,盛宣懷還主持設立了許多電報支線。
積怨新仇加在一起,盛宣懷自然是對胡雪岩切齒痛恨,恨不得置其于死地了。再加上胡雪岩是左宗棠的財神爺,左的多項施政都靠著胡籌集糧餉、開闢財源才得以施行。李鴻章作為和左宗棠鬥了一輩子的老對手,非常明白「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的道理。主賓兩人都覺咽不下這口氣,躍躍欲試地想要找回這個場子。
也幸虧如此,否則如果盛宣懷從電報局總辦的位置上被調離,在接下來中國和大東、大北公司的交鋒中,能不能像歷史上一樣大勝,就很難說了。
論事迹,他玩弄手段,氣死了鼎鼎大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岩;在慈禧昏了頭向「天下萬國」宣戰的時候,他頻頻通電、居中奔走,利用read.99csw.com電報串聯了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袁世凱四大總督「東南互保」,撕下了羸弱的清朝中央政府最後一塊遮羞布;他策劃的「保路運動」,直接成了壓垮清朝這頭欲倒巨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李鴻章稱讚他說:「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亦官亦商,左右逢源。」又說他「欲辦大事,兼作高官」。死後,他被稱為中國的「商父」、「官僚資本第一人」。這樣一個在中國近代化的建設中打下深重烙印的人物,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如今卻盛名不彰,實在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
經過反覆談判磋商,大北公司終於答應賣給胡雪岩一批電線和器材,但又拖了整整一個月才姍姍運到。心急火燎的胡雪岩立刻安排開始安裝,但工程開始沒多久,胡雪岩就發現這批器材的質量根本不過關,工程被迫立刻停工。
這兩位中國商業巨子的鬥法以爭設國內首條電報線路為發端,錯綜複雜,精彩好看,延續數年後,以胡雪岩的敗亡而告終,電報在這出好戲當中,恰恰扮演了最為重要的角色。
進入北洋系統之後,盛宣懷被李鴻章委任為派委行營內文案,兼任營務處會辦,相當於李的機要秘書。在這個位置上,盛宣懷幹得很出色,他的文筆既快且好,傳說一日可達萬言。人事也處得不錯,和李鴻章麾下淮軍大將郭松林、周盛傳等人關係很好。一年多后,盛宣懷被保升知府,升道員,賞二品花翎頂戴,升遷的速度可以說是相當驚人了。
盛、胡兩人的鬥爭,還遠遠沒有結束。隨後的兩年裡,雖然兩人明面上沒有大的衝突,但雙方都攢著一股勁。在胡雪岩這方面,是敵人勢大,不得不暫時避其鋒芒;在盛宣懷,是在耐心地等待一個最佳的機會,準備一擊決定最後的勝負。
盛宣懷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刻約見了丹麥大北、英國大東兩家公司的代表,並和他們私下達成密議,電報總局可以以3倍的價格買下這兩家公司的電報線路和器材,條件是他們不準與胡雪岩進行任何交易。當時的中國國內根本沒有生產這些東西的能力,只能靠從國外進口,胡雪岩無奈,只好不斷提高收購價格。盛宣懷見此情況,又生一計。
在遏制了電報總局進軍長江流域后,胡雪岩派人混進盛宣懷開辦的電報學堂學習知識,基本弄清了架設電報的工作流程,還搞了幾套密碼出來。左宗棠隨即上書朝廷,並獲得獨立建設長江電報支路的批准。
左宗棠的奏摺內容,很快被李鴻章在內廷中的奧援李蓮英傳遞給了李鴻章。李鴻章得信后自然是沖沖大怒,大罵左宗棠和胡雪岩想必也不在話下。被人搶了頭功的盛宣懷也是一肚皮無名火,但他不愧是李鴻章的小管仲,冷靜下來一想,便轉怒為喜,併為李鴻章講出一番道理來。
一可以做點實事開創財源,二可以順便打擊一下老對手,這樣的好事哪個不肯做?左宗棠立刻具折上奏,備言設辦電報、自強興國之利,希望朝廷能允許他在兩江境內架設電報線路,開展電報業務。
在盛宣懷和鄭觀應的妥善安排下,這條線路鋪設和運行的過程相當順利。建設完畢后,李鴻章還動用他的影響力,邀請了光緒的親生父親醇親王奕譞等宗室、大臣來現場觀看。這些人哪裡見過這麼「爾發彼得,倏忽而至」的通訊方式,不禁紛紛讚嘆不已。李鴻章於是乘勢上書,要求開設電報局和電報學堂,並保舉盛宣懷為電報局總辦。在李鴻章的強力推動下,此折很快被奏准。李鴻章和盛宣懷先抑后揚,謀定而後動,乾淨漂亮地贏得了「電報開設」這一戰役的勝利。
話說從頭,盛宣懷當年挫敗胡雪岩染指電報事業的意圖,並得到清廷的允許后,開始著手建立電報總局,並擬定《開辦自津至滬設立陸線電線大略章程二十條》,委託大北電報公司向國外訂購電信器材,為建設津滬電報線路作準備。光緒七年(1881年)冬,津滬陸線竣工,李鴻章奏派盛宣懷為天津電報總局總辦,並任鄭觀應為電報上海分局總辦。
李鴻章和左宗棠,都是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以軍功起家,是清末繼曾國藩之後最著名的大臣https://read.99csw.com。他們的意見,甚至可以影響到清朝中樞的具體決策,可謂是地方督撫大員中數一數二的人物。但在政見上,李鴻章主和,左宗棠主戰,再加上慈禧似有意若無意地搞政治平衡,故而兩個人並不相得。
同治五年(1866年),22歲的盛宣懷和二弟一同考中秀才,一向以詩書持家的盛家自然歡天喜地。但是志得意滿的盛宣懷未曾想到,他的科舉之路已經於此斷絕了——之後盛宣懷曾三次參加鄉試,皆不第,相反,考場之外的另一片天地等著他去開闢。
盛宣懷於是為李鴻章謀划:不妨就讓左宗棠去當這個先鋒,趟這攤混水,我們只管做好基礎建設的準備。等到左宗棠和守舊派斗得兩敗俱傷、師老兵疲之際,我們再拿出更可行的方案收拾局面,前人種樹,後人摘果,豈不快哉!
第二年,憂憤中的胡雪岩病死。年邁的左宗棠眼見自己失勢,北洋的氣焰大張,不堪打擊,也在同年逝世。
1881年,盛宣懷家中有事,請假回南方。恰巧此時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清政府命在籍守制的李鴻章赴天津部署軍事,李鴻章也急招盛宣懷銷假回津。由於牽涉到中日兩國在朝鮮利權的爭奪,各國對此事都很關注。壬午兵變期間,由於現有的通訊方式效率太低,英、法、德、美各國紛紛要求清廷在上海設立萬國電報公司,還要求添設由上海至廣東各口及寧波、福州、廈門、汕頭的海線。
雖然掩蓋在歷史的塵埃中,盛宣懷卻實在是清季一個呼風喚雨的人物。他是中國最著名的第一代資本家,也是晚清朝廷炙手可熱的大員。論政治,他從招商局會辦、總辦,做到天津海關道、蘆漢鐵路督辦、會辦商約大臣、郵傳部尚書,可謂位高權重。
就在此時,李鴻章的摺子已經遞到了北京城,指責胡雪岩庸碌無能,徒糜國幣,並強烈要求國內電報統一管理,長江支線應交由電報總局進行建設。在李鴻章的暗中策動下,許多大臣也紛紛上書,要求撤換胡雪岩。慈禧見群情洶洶,而且胡雪岩施政確有失當之處,於是應了李鴻章所請,左宗棠只好拱手把長江電線架設一事交給盛宣懷。
丁日昌是中國電報第一人,這一點史無疑義。但他只是佔得一個「先」字,若是要談到對中國電報的影響,有一個人比丁日昌更為舉足輕重,他就是盛宣懷。
此時擠兌風潮愈演愈烈,胡雪岩只好把自己的地契和房產都抵押了出去,同時廉價賣掉積存的蠶絲,希望能熬過這一難關。無奈大勢已成,無力回天,一代商聖胡雪岩,此時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賴以起家的阜康銀行轟然倒閉。胡雪岩這時才得知,幕後的黑手竟然又是那個盛宣懷,狂怒之下,嘔血升余,昏了過去。
胡雪岩眼看擠兌風潮即將形成,急忙趕往上海坐催協餉,同時還向北京發電報,懇求坐鎮軍機的左宗棠援手相助。但邵友濂得到風聲,已經躲了出去。而胡雪岩發出的求援電報,卻被盛宣懷嚴令扣下,根本一個字都沒有發出去,在北京忙於軍務的左宗棠又怎可能知曉江南這邊已經要翻天覆地?
同治九年(1870年),時任湖廣總督的李鴻章將盛宣懷招入幕府。一來是故人之子,二來沉穩務實的盛宣懷確有才幹,因此深得李鴻章的欣賞器重。終李一生,都對這個小自己20多歲的子侄關愛備至、力加提攜,因此還有傳言說李鴻章收了盛宣懷當乾兒子。不管此事是真是假,李鴻章一路的提拔關照,絕對是盛宣懷飛黃騰達,乃至躍上天下官商首領之位的最最重要的原因。
胡雪岩與左宗棠往來磋商,與各地分號聯繫收購事宜,在在都需通過方便快捷的電報。利用對電報的監控,胡雪岩買進賣出的情況被控制了電報網路的盛宣懷完全一手掌握。他頻頻發出電報,指揮屬下對胡雪岩的蠶絲生意進行狙擊,並利用私人關係致電各外國商行,請他們暫時不要購買胡雪岩的蠶絲。這些外國商行平素一貫是在胡雪岩的強勢面前吃癟的,這個時候當然熱烈響應。這樣一來,胡雪岩的大筆流動資金就積壓在蠶絲上,再加上還要支持前線戰事,財政狀況頓時變得捉襟見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