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部分 歸魯

第八部分 歸魯

8.18(14.21)★★★★★

季康子患盜,問與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解析錯諸,置於其上的意思。
譯文孟武伯問孔子:「子路這人怎麼樣?」孔子說:「我不知道。」孟武伯又問。孔子說:「仲由嘛,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可以讓他管理軍事,但我不知道他這人怎麼樣。」孟武伯又問:「冉求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冉求這個人,可以讓他在一個有千戶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輛兵車的采邑里當總管,但我也不知道他這人怎麼樣。」孟武伯又問:「公西赤又怎麼樣呢?」孔子說:「公西赤嘛,可以讓他穿著禮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貴賓,我也不知道他這人怎麼樣。」

8.10(13.30)★★

太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鞀武入于漢,少師陽、擊磬襄入于海。
譯文齊國權臣田常(陳成子)殺了齊簡公。孔子齋戒沐浴以後,隨即上朝去見魯哀公,報告說:「田常(陳恆)把他的君主殺了,請你出兵討伐他。」哀公說:「你去跟三桓說吧。」孔子退朝後說:「因為我曾經做過大夫,所以不敢不來報告,君主卻說『你去跟三桓說吧』!」孔子去跟三桓說,但三桓不願派兵討伐,孔子又說:「因為我曾經做過大夫,所以不敢不來報告呀!」
說白了,國富民窮,官富民窮,必然盜匪橫行。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
很遺憾,魯哀公就算願意提拔孔子師徒,也已經是力不從心了。此時的魯國國君比從前更加的形同虛設,除了三桓留給他們的幾塊自留地,什麼也沒有了。魯哀公之所以找孔子來聊天,純粹就是為了聊天打發時間而已。
譯文孔子說:「讓沒有經過訓練的百姓去作戰,就等於讓他們去送死。」
解析小偷多強盜多,說明什麼?孔子的意思:你太貪了,苛捐雜稅太多,你的錢多得用不完,多到年底要突擊花錢,可是老百姓沒吃沒喝,只能去當小偷強盜了。如果你不要那麼貪,把財富留給老百姓,大家有吃有喝,誰又願意去當小偷強盜呢?

8.11(13.29)★★

譯文孔子說:「自身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干,自身不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解析這一年是孔子七十二歲,修完了《周易》,已經有些間歇性老年痴獃的癥狀。齊國比魯國強大得多,魯國平時避之猶恐不及,怎麼可能自己找這事情?以魯國的軍力,根本不是田常的對手,怎麼可能討伐人家?何況,那是人家齊國的事情,魯國怎麼可能粗暴|干涉?稍微動動腦筋,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當時魯哀公也問了這個問題,說我們躲齊國還不及呢,自己主動送上門不等於送死?孔子當時回答:「怕他們什麼?田常殺害了國君,齊國百姓只有不到一半人服他。我們用魯國的兵力,再加上齊國一半的老百姓,難道打不過他?」

8.13(2.21)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8.5(12.17)★★

8.8(13.6)

譯文季康子問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說:「如果殺掉無道的人來成全有道的人,怎麼樣?」孔子說:「您治理政事,哪裡用得著殺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會跟著行善。統治者的品德好比風,老百姓的品德好比草,風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著倒。」
魯國軍隊的戰鬥力很差,孔子在世的時候,魯軍與吳軍和齊軍都有過戰鬥,結果都是慘敗。事實上,三桓本身就已經沒有什麼軍事訓練了,打仗的時候往往是三桓先逃跑。
當時魯哀公問孔子當今世界上最賢能的國君是誰,孔子說是衛https://read•99csw.com靈公。魯哀公不同意這個說法,說是衛靈公連自己的家庭事務都管不好,自己的兒子都逃亡國外了,怎麼稱得上賢能呢?孔子於是解釋說衛靈公管理家庭不行,但是管理朝廷一流,孔子說:「衛靈公有個弟弟叫公子渠牟,為人忠誠而且能幹,衛靈公對他委以重任。有一個叫做林國的士人,發現有才能的人就必然推薦他做官,因此衛國沒有放縱遊盪的士人,衛靈公非常尊重林國並且任用他;還有一個叫慶足的士人,一旦國家有大事,就必定會被推薦出來處理國家事務,事情過去之後就又回家歸隱,衛靈公也很尊重他;還有一個叫做史魚的大夫,因為自己的主張沒有被採納而負氣出走,衛靈公就住到郊外三天,三天沒有歌舞娛樂,直到請回了史魚,他才回宮。衛靈公對賢能的士人這樣尊重,所以我說他是個賢能的君主。」孔子的言下之意:如果你要做個賢能的君主,重用我吧。

8.14(14.32)

8.19(9.9)

太師摯是魯國的首席樂師,大師級的人物,為什麼要去楚國呢?原來,三桓瓜分魯國之後,魯國公室的地盤變得很小並且還不斷被三桓侵吞,而是公子公孫們越來越多,地盤嚴重不足,吃公家糧的人則越來越多,財政支出入不敷出。於是,各種公務員隊伍先後解散,國家歌舞團早已經被解散,因此祭祖的時候跳舞都湊不夠人數。宮廷樂隊最終也難以維持下去,終於讓大家自謀出路去了。於是,上面的樂師們就只能出國去掙生活了。
孔老師說得對,上樑不正下樑歪。

8.6(12.18)★★

現實解說善待百姓,百姓就願意為國出力。教化百姓,百姓就懂得怎樣為國出力。
現實解說別把土地爺不當神仙啊,誰也不知道天上哪塊雲彩會下雨。所以,即便有不滿,不要輕易得罪人。
孔子為了恢復禮制而辛苦奔波了一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禮的恢復似乎已經成為泡影,於是發出了以上的哀嘆。孔子倒並不是認為自己是聖人,而是認為自己等不到聖人出世了。
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河圖洛書就是九宮八卦的出處,也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起源。有人說這是傳說或者迷信,恐怕未必。看似簡單的圖形,蘊含了無數的道理。

8.2(5.8)★★

回到魯國之後,孔子從政的慾望再次被調動起來,一時間與魯國國君魯哀公交往甚密,與季康子的關係也不錯。可是後來,由於孔子對季康子的一些做法不滿,雙方的關係趨於冷淡,孔子終於對自己的政治前途徹底絕望。絕望之後的孔子開始修《春秋》,撰寫《周易》,思想趨向于道家。到了這個時候,反而與季康子的關係得到緩和。
譯文季康子問孔子:「仲由這個人,可以讓他管理國家政事嗎?」孔子說:「仲由做事果斷,對於管理國家政事有什麼困難呢?」季康子又問:「端木賜這個人,可以讓他管理國家政事嗎?」孔子說:「端木賜通達事理,對於管理政事有什麼困難呢?」又問:「冉求這個人,可以讓他管理國家政事嗎?」孔子說:「冉求有才能,對於管理國家政事有什麼困難呢?」
解析這句話不知道是誰問的,這個人要不是缺心眼,要不就是故意來羞辱孔子,因為不是孔子不想當官,而是人家不給機會。可是孔子很好面子,他不會說季康子不給自己機會。
譯文魯哀公問:「怎樣才能使百姓服從呢?」孔子回答說:「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邪惡不正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會服從了;把邪惡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不會服從統治了。」
這次談話,讓孔子非常尷尬,也反映出季康子對於孔子已經不是那麼尊重。
現實解說經濟不景,藝術人才就留不住。管仲說得好:倉廩實則知禮節。連飯都吃不飽,就只能另謀生活了。
譯文孔子說:「善待百姓教化百姓,七年之後,百姓也可以用來打仗了。」九九藏書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解析這段話與上一段就是截然不同了,孔子不再說不知道了,也不再問東答西了,為什麼?一來,季康子掌管著國家,用誰不用誰他說了算。二來,季康子問的正是孔子想要說的。
譯文季康子擔憂盜竊,問孔子怎麼辦。孔子回答說:「假如你自己不貪圖財利,即使獎勵偷竊,也沒有人偷盜。」
無道並不等於會立即滅亡,如果關鍵崗位用人得當,也可以對付得過去。但是無道積累到一定的度,就一定要滅亡。
譯文微生畝對孔子說:「孔丘,你為什麼這樣四處奔波遊說呢?你不就是想用花言巧語謀取官位嗎?」孔子說:「我不是花言巧語啊,只是想改變那些頑固不化的人。」
譯文孔子講到衛靈公的無道,季康子說:「既然如此,為什麼他沒有敗亡呢?」孔子說:「因為他有仲叔圉接待賓客,祝管理宗廟祭祀,王孫賈統率軍隊,像這樣,怎麼會敗亡呢?」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譯文孔子說:「我從衛國返回到魯國以後,對樂加以整理,雅樂和頌樂都放到了適當的位置。」
解析孔子在衛國的時候整理詩,於是才有了《詩經》。回到魯國之後,開始整理樂。為什麼不在衛國整理?因為魯國的樂是最全的也是最權威的。

8.7(12.19)

季康子親自派人來請,孔子這下可以安心回國了。就這樣,在冉有和子貢的幫助下,孔子回到了魯國。這一年,孔子68歲。
現實解說好人當政,再糟糕也糟糕不到哪裡去;壞人當政,再好也好不到哪裡去。
孔子對什麼人說什麼話,每句話都有深意。這句話的潛台詞是:提拔我和我的弟子吧,我們都是正直的人。
譯文太師摯到齊國去了,亞飯干到楚國去了,三飯繚到蔡國去了,四飯缺到秦國去了,打鼓的方叔到了黃河邊,敲小鼓的武到了漢水邊,少師陽和擊磬的襄到了海濱。
解析說來說去,還是那兩句話:你對老百姓怎樣,老百姓就怎樣對待你;你自己做好了,老百姓就會跟著你做好。
現實解說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樣是不行的。所以,教育很重要,投入不能少。
解析說來說去,就是兩句話:你對老百姓怎樣,老百姓就怎樣對待你;你自己做好了,老百姓就會跟著你做好。
譯文孔子說:「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為,管理政事還有什麼困難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為,怎能使別人端正呢?」

8.3(6.8)★★

8.17(18.9)★★

譯文季康子問道:「要使老百姓對當政的人尊敬、盡忠而努力幹活,該怎樣去做呢?」孔子說:「你用莊重的態度對待老百姓,他們就會尊敬你;你對父母孝順、對子弟慈祥,百姓就會盡忠於你;你選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會互相勉勵,加倍努力了。」
現實解說其實不當官有不當官的好處,至少有時間整整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孔子真的在政治上得意了,哪裡有時間修《詩經》寫《春秋》?如今的問題就是大家都往官場上努力,學術就荒蕪了。
現實解說岐山已經禿了,黃河已經黑了,洛水已經黃了,而且還動不動https://read.99csw.com斷流。所以,鳳鳥肯定沒有,龍馬也沒有,神龜也沒有了。只有神馬了,可是神馬都是浮雲。
孔子從衛國回到魯國,受到大家的追捧。這個時候的魯國國君是魯哀公,魯哀公對孔子很敬重,因此常請他來聊天。孔子以為這是個機會,因此拚命向魯哀公灌輸自己的理念,希望能夠得到重用。

8.9(13.13)

解析孔子對季康子總是語中帶刺,季康子對孔子的態度也逐漸改變。這一次,孔子說到了衛靈公如何荒淫無道,季康子很不客氣地提出刁鑽問題,孔子有些始料未及。孔子就說衛靈公用人還是比較好,幾個關鍵崗位都用對了人。儘管孔子所說的衛靈公沒有亡國的原因有些牽強,不過總算勉強說得過去。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解析善人是什麼?有解釋為人善之人,有解釋為統治者,這裏把善解釋為動詞,善待的意思。七年,歷來的解釋也不少,馬王堆出土《十六經》中註釋為「一年從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四年而發號令,五年而以刑正,六年而民敬畏,其年而可以正(征)」。
在孔子對季康子說衛靈公無道的時候,季康子一定在想:「你前幾天不是還在說他賢能嗎?」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孔老師說得對,老百姓違法犯罪,十有八九都是被逼的。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什麼的,只要給老百姓一條活路,誰不想活得體面點啊?
乍一看,孔子是在推銷三個學生。可是這裏問到了公西華,所以應該是孔子回到魯國之後的事情,這個時候子路在衛國當官,冉有和公西華則在季孫家當家臣,已經完全不用推銷了。再者說,如果要推銷,態度不能是這樣。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解析這些人都是魯國的樂師,按周制,國君一日四餐,每餐都有樂師配樂,因此樂師用飯來命名。其實想想看,當個國君也挺沒勁,吃個飯都不得安生。
自然規律難以抗拒,人老了就容易老年痴獃,固執偏隘。老年痴獃每個人都會有,程度不同而已。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孔子師徒從楚國回到衛國之後不久,季康子(即季孫肥,季孫斯的兒子,此時季孫斯已死)派人來請冉有去季孫家擔任管家。一來是冉家活動的結果,二來也是季康子了解冉有的才能。於是冉有回國,臨行前子貢叮囑他設法幫助老師回國。回到魯國之後,冉有擔任季孫家的管家,深得賞識。後來齊國入侵,冉有率領魯軍迎敵,結果擊退了齊軍。季康子好奇,問冉有的兵法從哪裡學來,冉有趁機說是從老師那裡學來,並且說了老師很多好話,再加上此前子貢曾經幫助魯國出使吳國,都很成功,子貢在季康子面前也說了很多老師的好話。於是,季康子決定派人迎請孔子回國。
不管怎樣,這證明除了孔黑,還有孔蜜。
解析三桓自己的治理出了問題,於是產生了不穩定因素。這個時候,季康子想要用鎮壓的手段來解決問題,於是孔子告訴他:如果你善對百姓,百姓又怎麼可能產生不滿呢?那麼社會穩定,又哪裡用得著殺人呢?說來說去,其實還是那兩句話:你對老百姓怎樣,老百姓就怎樣對待你;你自己做好了,老百姓就會跟著你做好。
陳成子弒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陳恆弒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
解析傳說鳳鳥在舜和周文王時代都出現過,鳳鳴岐山說的就是這件事情,它的出現象徵著「聖王」將要出世。傳說在上古伏羲氏時代,黃河中有龍馬背負八卦圖而出,它的出現也象徵著「聖王」將要出世。到了堯的時候,洛水中出現神龜,背上是九宮圖,它的出現,也同樣象徵著「聖王https://read•99csw•com」出世。
解析說來說去,其實還是那兩句話:你對老百姓怎樣,老百姓就怎樣對待你;你自己做好了,老百姓就會跟著你做好。
現實解說所謂無利不起早,四處奔波,當然是為了前途。至於為了偉大理想而顛沛流離的,不是沒有,實在太少。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譯文有人問孔子怎麼不參与治理國家,孔子說:「《尚書》中寫道:孝啊,孝敬父母,友愛兄弟,這些都會影響到政治啊。我用孝來教育弟子們,就是在參与治理國家啊,不一定非要當官啊。」
譯文儀這個地方的長官請求見孔子,他說:「凡是君子到這裏來,我從沒有見不到的。」孔子的隨從學生引他去見了孔子。他出來后(對孔子的學生們)說:「你們幾位何必為沒有官位而發愁呢?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上天將以孔夫子為聖人來號令天下。」
現實解說一貪官問孔子什麼是政府,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貪官嘆一口氣:「府者腐也,我帶頭腐敗,所以大家都腐敗。」
孔老師說得對,身正不怕影子斜,風正不怕草歪歪。
解析「子路仁乎」就是孟武子問子路這個人怎麼樣?可不可交的意思,主要問的是人品。舊譯則譯成「子路做到了仁沒有」。可是孔子首先說不知道,再次被問到,雖然勉強回答了,可是談的並不是人品,而是能力,完全是答非所問,最後還要加上一句「不知其仁也」。
解析三桓平時捨不得出錢對百姓能夠進行軍事訓練,打起仗來自然是送死的情況多。
解析棲棲,就是四處遊盪的意思。這又是一個來挑刺的人了,可見當時對孔子看不上眼的人為數不少呢,也可見當時孔子的地位並不高。這顯然是孔子周遊列國回到魯國之後,有人認為孔子到處走無非就是想做官,於是來諷刺他。孔子似乎有些無言以對,回答得相當勉強。
孔老師說得對,每一個統治者或者當權者質疑老百姓不尊重自己的時候,首先應該問問自己是不是尊重了老百姓;想要對老百姓提出要求的時候,首先應該問問自己是不是已經做到了。就像三桓,一個勁地壓榨百姓,又怎麼能要求百姓熱愛他們呢?
解析孔子可以說反反覆復勸說季康子以德治國,善待百姓,可是,季康子做不到。說得多了,季康子都有些煩孔子了。

8.4(2.20)★★

譯文孔子說:「鳳鳥不來了,黃河中不出現八卦圖了。我這一生也就一事無成了吧!」
孔老師說得對,每一個統治者或者當權者想要讓臣民做什麼,首先自己要做好。自己就不正,怎麼要求老百姓正呢?就像三桓,自己胡來,怎麼能要求百姓守規矩呢?
現實解說政府要治理酒後駕駛,就成功治理了,這說明政府是真的想治理。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

8.16(9.15)

只能說孔子在賭氣了,在對孟武子表達不滿。開始說不知道,之後說三個人都是治國的人才,你說仁不仁?反正我不知道。為什麼孔子對孟武子不滿呢?大致孟武子不像季康子那樣既尊重孔子,又使用孔子的學生吧。孔子對孟武子不滿,等於是說:問這些幹什麼?反正你不用。

8.1(2.19)★★★

孔子對季孫家的印象一向不好,即便是這次回來是人家季孫家不計前嫌請他回來,孔子對季孫家還是不滿。孔子一直認為,正是因為季孫家帶頭破壞周禮,才導致這個國家禮崩樂壞。正是因為季孫家壓榨百姓,才使得國內民怨沸騰。所以,孔子read.99csw.com對季康子的問題,始終只有一個意思:反省自己,以身作則。否則,說再多都不過是葉公好龍。

8.12(14.19)★★

孔老師說得對,每一個糟糕的統治者或者當權者只看到了老百姓造反的暴力,卻看不到自己壓榨百姓的暴力。他們只會在反抗產生之後去鎮壓,卻不懂得如何防患於未然。
譯文季康子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回答說:「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帶頭走正路,那麼還有誰敢不走正道呢?」
現實解說一支足球隊,主教練很差勁,可是守門員不錯,前鋒也不錯,所以,還能不降級。
現實解說要大家做什麼,自己先做好。如果自己不做,說什麼都沒有用,命令沒用,號召更沒用。
古代有句俗話: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為寇讎。就是這個意思。
在魯國,魯哀公欣賞孔子,可是魯哀公被架空,不敢任用孔子。就算魯哀公任用孔子,實際上也沒有任何意義。而季康子不認同孔子的政見,跟孔子關係也比較糟糕,更加沒有可能任用孔子。所以,孔子明白自己只能當個議論國事的草民了。
現實解說被埋沒得越久,將來就越是會大放光芒。所以,對眼前的困難不要灰心喪氣。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現實解說懂得推銷學生的老師才是好老師,今天你推銷他們,明天他們推銷你。在這一點上,孔子做了一個非常好的表率。
解析儀在今天河南蘭考境內,封人就是當地管理官員,儀屬於魯國。木鐸就是木舌的銅鈴,古代天子發布政令時搖它以召集聽眾。
所以,孔子做這樣的事情,純粹狗拿耗子,自找沒趣,只能說是老年痴獃的後果。
儀封人真有遠見啊,預見到了幾百年之後的事情,可惜學生們活不到那時候了。
季康子之所以這樣問,還和不久前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有關係。
以如此生硬的態度,來答非所問,孔子這是什麼意思?

8.15(3.24)

現實解說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讓你服,你就服,不服也得服。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不服不行。舉直,你要服;舉枉,你要服;不舉,你也要服。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種種跡象表明,回到魯國之後,孔子的脾氣很大,耐性很差,喜歡跟人作對。
現實解說如果一項政策受到老百姓的批評和抵制,反思的首先應該是政府。
現實解說其實何必非要當官呢?當個老師不是也挺好?
現實解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有時候也勿施於人。
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現實解說《說苑》中記載:文王問于呂望曰:「為天下若何?」對曰:「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道之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
孔子回魯國的初期,季康子對他非常恭敬,時常請教。這裏的對話是季康子詢問孔子幾個主要弟子的能力,實際上季康子對這幾個人都很熟悉,所以談不上孔子要推薦誰。這個時候子路在衛國做官,冉有本身已經是季孫家的管家,而子貢一向拒絕做官,季康子請都不去,自然也不需要孔子推薦了。即便如此,孔子也要誇讚他們,以穩固他們的地位。
其實這句話應該參照當初狐偃對晉文公的話,要讓百姓死心塌地心甘情願地為國家打仗,首先要善待他們教化他們,要讓他們對國家信任。至於七年,並不是一個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