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九部分 子曰

第十九部分 子曰

現實解說借馬的不多,搶馬的不少。誰都以為自己是專家,誰都以為自己是大師。我覺得自己不錯,說不定我也是這類貨色。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譯文孔子說:「不是你應該祭的鬼神,你卻去祭它,這就是諂媚。見到應該挺身而出的事情,卻袖手旁觀,就是怯懦。」
齊國的開國國君是姜太公,魯國的開國國君是周公的兒子伯禽。齊魯兩國都是侯爵國家,一開始國家大小差不多。治理國家的思路上,兩國截然不同。姜太公簡化風俗,入鄉隨俗,大力發展工商業,齊國因此發展很快;伯禽則是移風易俗,用周禮改變當地的風俗,重視農業輕視工商。沒有多久,兩國的差距就出來了,齊國越來越強大,魯國當然也越來越強大,但是遠遠落在齊國之後。
現實解說有一句俗話叫作:認真聽取,堅決不改。態度都是嚴肅的,改正都是逐步的。
第三,掌握最新的騙術動態,從技術上觀察對方,識破他的騙局。
這段記載,是說楚昭王生病,有人建議祭祀黃河,楚昭王說不要亂來,我們楚國跟黃河有什麼關係?孔子因此讚揚楚昭王。
解析該做的事情不做,不該做的事情瞎做。這段話指誰呢?在《春秋》中記載了很多類似的例子,譬如臧文仲祭海鳥,這就受到了孔子的批判;而鄭國首都外有兩隻龍相鬥,有人建議祭祀他們,子產堅決不同意。
解析這句話跟上面一句沒區別。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這個意思。
三個人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們的答案其實都來自於孔子。
解析這段話之所以放在這裏,是要說明孔子判斷交友不是以品德為唯一標準的,除了性格,還有能力。要交,就交對自己有用的,能提高自己的人。而不是對自己沒有幫助的,讓自己退步的人。
總之,人要有所敬畏,才會對自己的言行有所規範,說話做事才會有底線。
其實,季康子能夠容忍孔子說這樣的話,已經比較寬了。
如果一定要為「義」找一個至少還說得過去的定義,那就算是「對得起良心」吧。
現實解說吹牛要小心啊,過去說吹牛要上稅,如今吹牛可能還要交擁堵費。

19.70(14.20)

解析這是在說誰?當然是在說「居上」的人,具體是誰,似乎應該說季康子。
現實解說人老了,看什麼都容易不順眼。
解析還是在抒情。孔老師認為,人是要有骨氣的。作為有遠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樣,不會隨波逐流,而且能夠經受各種各樣的嚴峻考驗。孔子的話,語言簡潔,寓意深刻,值得我們深入思考。這句話,類似疾風知勁草,類似日久知人心。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解析這句話,算是把孔子上面的幾句話都給否定了。說來說去,還是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跟子路在一個層面上。

19.72(8.14)

19.35(16.10)★★★

譯文孔子說:「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才真叫錯了。」
現實解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位不正則名不順。所以,位子是很重要的。
解析這段話的解說,歷來也是亂七八糟,「論篤」就被說成「篤實之人」和「言論篤實」兩種,「色庄者」也是分成「偽君子」和「臉色莊重以遠小人」的「次君子」兩種。
現實解說讚揚人可以,少說人壞話。
估計,又是跟誰吵架了,而且沒吵贏,所以乾脆來個不講理:「我傻但是我願意,干你屁事?」這話有點粗,但是基本上就是這個意思。
譯文孔子說:「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國家,一年便可以搞出個樣子,三年就一定會大獲成功。」
現實解說自己做得確實很好的地方,該自我表揚就自我表揚。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無誨乎?」
現實解說語不驚人死不休,大概就是這個境界吧。
譯文孔子說:「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貴的人,敬畏聖人的話,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貴的人,輕侮聖人之言。」
譯文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擔心自己沒有本事。」
解析子夏說過:「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子夏的話和這段話是一個意思,所以也就可以想見晚年的孔子為什麼特別喜愛子夏。

19.5(1.16)★★★★★

請注意文中的「亦」字,表明這句話還是一個「退步」的表達方式,是自我安慰或者安慰別人。就是說吃香喝辣睡大床很快樂,不過粗糧白水枕胳膊也挺快樂。不過,孔子的生活還是比較有品位的,粗糧白水枕胳膊是不會的。因此,這是在安慰別人,誰呢?就算是顏回吧。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同性格乖僻的人交朋友,同沒有主見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
現實解說說得好不一定做得好。你不喜歡這個人,但是不等於他的建議就不能採納。每個人都不喜歡別人批評自己,但是往往,批評意見才是最有價值的。
解析見賢思齊,這個成語出於這裏。整句話意思簡單,不再贅述。
譬如君子和偽君子都是大學老師,平時的言談舉止行為方式都一樣,都很受人尊重。突然,要漲工資了,可是名額有限。君子算了算,有比自己更符合條件的,於是放棄了。偽君子算了算,有比自己更符合條件的,於是,暗中想辦法通過門路或者權力修改條件,最終把漲工資的名額給了自己。
其實,孔子本人是中庸的嗎?未必。當一個人看淡某件事情的時候,他就中庸;否則,他就沒辦法中庸。
孔子到了老年,回顧一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這個結論非常正確,是人性的體現。遺憾的是,孔子晚年,老年痴獃的作用下,自己也有些hold不住了。

19.49(2.24)★★

善柔通常被解釋為口是心非笑裡藏刀的壞人,大錯,純屬牽強附會。善柔,就是善良但是柔弱之人,換言之就是沒有主張的老好人,受人欺負都不敢還口的人,類似唐僧、武大郎這樣的人。與這樣的人交友,不僅沒有任何益處,還會讓自己也變得軟弱可欺。在孔子的心目中,大致高柴接近這樣的性格。
解析自己都不想知道答案的,你又何必去教他呢?遇上問題自己都不急,你怎麼替他急?奴才自己當得有滋有味,你又怎麼能幫他?
這樣說來,「義」決定了君子的行為舉止。既然「義」對於君子來說如此重要,義究竟是什麼呢?不知道,從來沒有過標準答案,多數情況下只是一個概念,就如「道」和孔子晚年所說的「仁」和「德」一樣。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孔老師其實一直不認命,直到周遊列國回到衛國的時候才勉強認命。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解析關於「無適也,無莫也」,在歷史上也是五花八門。不過,總體的意思是一致的,那就是君子之只遵循義的原則,其餘的都不重要。既然如此,「無適也,無莫也」究竟是什麼意思也就不重要了,這裏不去討論。
譯文孔子說:「聽到人言論篤實誠懇就表示讚許,但還應看他是真君子呢?還是偽裝莊重的人呢?」
孔老師這種想當官又要面子的性格影響了整個後世子孫的性格,中國人喜歡把真實目的藏著掖著,拐個彎說話。喜歡把現實的目的藏著,用高尚的理由繞過去。
現實解說過去在電視里常聽到說「以德報怨」,自以為好像挺高尚,其實是缺心眼。

19.65(9.30)★★★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換句話說,義而富且貴,就不是浮雲了。很顯然,孔老師就是義而富且貴。
譯文孔子說:「古代人有三種毛病,現在恐怕連這三種毛病也不是原來的樣子了。古代的狂者不過是願望太高,而現在的狂妄者卻是放蕩不羈;古代驕傲的人不過是難以接近,現在那些驕傲的人卻是兇惡蠻橫;古代愚笨的人不過是直率一些,現在的愚笨者卻是欺詐啊!」
孔子的學生多半比較窮,在溫飽問題未能完全解決的情況下來學習,當然需要孔老師「貧而樂道」的鼓勵了。
同上,略。

19.76(15.12)

譯文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對照他自我反省。」
現實解說人至賤則無敵。自己不要面子,把面子都給別人,這樣的人誰能夠擋得住呢?
拿聖人的話不當回事,任意解釋,這就是「侮聖人之言」,這很容易招來批判甚至謾罵,也很危險。糟糕的是,筆者現在好像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情。儘管筆者態度很嚴肅,也很恭敬,可是也很難避免被人罵。沒辦法,既然孔老師當過「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的小人,筆者當個「侮聖人之言」的小人也就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了。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9.52(4.22)

解析意思就是小人只是因為利益而聚合在一起,沒有什麼道德底線,相互之間只要有共同利益就糾結在一起,就串通在一起。而君子不一樣,大家有什麼意見就提出來,並不追求看法一致。

19.67(14.2)★★

譯文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和諧。」

19.45(9.25)

有趣的是,這三段話竟然在《論語》中放在一塊,這不是要讓孔老師尷尬嗎?
解析質指性格,文指言談口才。如果一個人很悶,話很少以及說出來很不生動,那麼就會顯得很老土很沒有學問;相反,如果一個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眉飛色舞,就會給人不厚道的感覺。所以,要文質彬彬,言談舉止得當,該說話的時候說話,不該說話的時候不說話,用詞恰當準確,表情和諧。這樣的人,才能夠成為君子。
譯文孔子說:「用禮來約束自己,再犯錯誤的人就少了。」
譯文孔子說:「外表嚴厲而內心虛弱,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牆洞的小偷吧?」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解析什麼是君子?首先要明白這個問題。最早期的說法,君子就是國君之子。
譯文有人說:「用恩德來回報怨仇怎麼樣?」孔子說:「用什麼來回報恩德呢?應該是以同樣的方式來回報怨仇,用恩德來報答恩德。」
年輕的時候,好色;年長一些,好爭好鬥;老年,人會變得比較貪。
君子三大特徵:禮、孫、信。

19.26(13.22)★★★★★

解析這段話又是孔老師的激|情發言了,可惜自相矛盾。孔老師自己說,邦有道,正直;邦無道,逃命。如果邦無道的時候還正直並且還能活下來,那才是幸而免。拙作《說春秋》第六部第二十八章題為「正直是正直者的耗子葯」,列舉了春秋著名的正直者是怎樣死的。
譯文孔子說:「執政者以老百姓的思維治理國家,就是破壞以德治國。」(舊譯。孔子說:「沒有道德修養的偽君子,就是破壞道德的人。」)
人老了,是非多。孔子說過不要說別人的壞話,可是到了晚年,總是說別人壞話,而且總是一竹竿打翻一船人。
譯文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壞別人的事。小人則與此相反。」
現實解說總體來說,中庸實在算不上上等的美德。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現實解說犯錯不要緊,只要能改正。不犯錯的人是沒有的,越是大胆嘗試的人就越會犯錯。所以,不要怕犯錯,不要不給自己犯錯誤的機會。

19.69(14.10)★★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喜好有三種,有害的喜好有三種。以禮樂調節自己為喜好,以稱道九-九-藏-書別人的好處為喜好,以有許多賢德之友為喜好,這是有益的。喜好驕傲自誇,喜歡閒遊,喜歡大吃大喝,這就是有害的。」
解析德,到底是德本身,還是有德的人?不好說。總之,孔老師的意思,好人或者好品德並不是孤立的。
世,古時以三十年為一世。那麼,不管是一代人,還是三十年。總之,王者需要一代人或者三十年完成的目標,孔老師三年就完成了。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所以,什麼是和諧?就是集中不同的意見,達成最好的結果,而不是所有人的意見都一樣。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其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之;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憑一個人說的話來舉薦他,也不因為一個人不好而不採納他的好話。」

19.4(6.24)★★★★

現實解說人一定要有長遠的打算,那麼眼前的小小困難們就會被忽略。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9.17(15.21)★★

現實解說現在常說的酒香也怕巷子深,有能力,還要會吆喝。換句話說,會吆喝也是一種能力。酒香只是個方面,店面地址的選擇不也是學問嗎?店面的裝修風格不也是學問嗎?孔老師的話,到今天已經很不全面了。
譯文孔子說:「如果有王者興起,也一定要經過一代人才能實現仁政。」

19.79(17.14)

譯文孔子說:「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於小信。」
估計,這是孔子跟某人爭吵之後,說了這段話來表達自己很瞧不起這個人。
現實解說不說別的,練好本事總是沒錯的,藝不壓身嘛。再者說,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啊。自己沒本事而飛黃騰達的,那都是運氣,可是人不能靠運氣活著啊!

19.6(4.14)★★★

譯文孔子說:「侍奉在君子旁邊陪他說話,要注意避免犯三種過失:君子還沒有談到的話題你就先說了,這是急躁;君子已經談到了,你卻不發表意見,這叫隱瞞;不看君子的臉色而貿然說話,這是瞎子。」
解析這段與上段的唯一區別在於少了「君子」二字,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即便不是君子,做到了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也同樣不會離經叛道?難道,君子已經不重要了?
現實解說土地徵用和拆遷,拆遷者會有很好的理由,什麼城市發展什麼社會進步。可是,被拆遷者如果僅僅依靠這塊地或者這間房子生活,他當然要追求合理的或者儘可能高的補償了。不知道魯國政府要拆遷孔家的房子的話,孔老師會怎樣表現。
孔子教給學生的,是知者使人知己和知者自知;他實踐的,則是知者知人。

19.16(14.23)★★

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見義勇為,這個成語出於這裏。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孔子說:「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19.50(3.26)

19.84(17.15)★★

那麼,後面一句說誰?孔子修完《春秋》之後,齊國發生政變,權臣田常殺害了齊國國君,孔子認為這是大逆不道,因此建議魯國出兵討伐田常,結果被魯哀公和三桓拒絕,孔子因此認為魯國君臣是見義不為。
解析這是孔子對學生們的要求,也是他自己的性格。訥往往被刻意篡改為謹慎,其實根本與謹慎無關。孔子不喜歡夸夸其談的人,認為話多則思考少,還是話少的人做事靠譜。

19.24(4.23)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大致,這是某件事情讓孔子很感慨吧。
譯文孔子說:「莊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揚花的情況是有的;吐穗揚花而不結果實的情況也有。」
現實解說這個世界就別分什麼君子小人了,每個人的生存有自己的原則,無所謂君子小人。

19.58(6.25)★★

解析想起孔子所說的「父母在不遠遊」了,懷居,大概專指老婆孩子熱炕頭。富貴不會自己送上門來,當然要出去打拚。

19.28(15.18)★★

顏回總是被孔老師灌輸克己復禮的概念,管他別人怎麼做,自己先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自己做到了,這個世界自然就跟著你做到了。全心全意整好自己,不用去管外界怎樣。所以,顏回的答案就是知者自知。
解析廋:音搜,隱藏、藏匿。孔子在講怎樣看人,孔子一生,最講究的就是君子小人,喜歡研究人,也很有心得。其實,這段話不僅僅用來研究人,如果用來破案,也是非常正確的。所以我們說,如果孔子當偵探,一定是個好偵探。問題是,要做到這三樣其實並不容易。而且,如果太強調目的,很容易否定一切。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現實解說現代社會,矜而不爭代表懦弱或者愚蠢。沒有組織就沒有力量,要群也要黨。
現實解說遇上什麼都敢答應的人,趕緊離他遠點。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譯文孔子說:「侍奉君主,要認真辦事而把領取傣祿的事放在後面。」
統治者對於老百姓,平時當成草民看待,外敵入侵的時候,卻要大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可惜老百姓也不是傻瓜,天下沒有自己的份,沒有權利,怎麼有義務呢?
解析畔,通叛。「亦可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君子如果本身德行不夠,如果能夠做到以上兩點,也就可以了。換言之,做到這兩點,也僅僅是不會離經叛道而已。所以,這是對君子的最低要求了。
現實解說屁股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屁股何德?則必曰:1、光滑,不易起皺;2、細膩,不長粉刺水痘;3、節儉,不用花錢保養;4、美觀,造型簡潔時尚;5、莊重,大氣且有福相;6、真誠,不會皮笑肉不笑,兩面三刀;7、謙虛,深藏不露;8、和諧,既一分為二,又合二為一;9、溝通內外,嚴守門戶;10、有涵養,生氣的時候最多也就是放個屁。
譯文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現實解說要學會自我安慰,然後追求義而富且貴的境界。當然,如果能做到富且貴然後義,也是不錯的。資本有原罪,富貴之後能回報社會,足以令人尊重。現實是,義而富且貴固然要提倡,富且貴然後義更具指導意義。
解析也可以解釋成本性相近,習慣不同。人的本性無非就是食與色,食色性也。貪婪和好逸惡勞也是人的本性。環境不同,本性的流露方式有所區別而已。
譯文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

19.12(7.37)★★★★★

益者三友的解說沒有問題,清晰簡單,歷來都是這樣解說,用詞大同小異而已。
譯文孔子說:「有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19.54(5.27)★★

解析孔老師的感慨,為學生們操勞,給學生們忠告,是因為愛他們。
譯文孔子說:「愛他,能不為他操勞嗎?忠於他,能不對他勸告嗎?」
對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孔子的無奈,也可以理解為他的清高,還可以理解為他的清高和無奈。

19.37(5.28)

19.11(4.16)★★★

譯文孔子說:「貧窮而能夠沒有怨恨是很難做到的,富裕而不驕傲是容易做到的。」
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19.32(16.6)★★

解析期月,就是從今年某月到明年某月,也就是一年的意思。
譯文孔子說:「君子莊重而不與別人爭執,合群而不結黨營私。」
解析說得好聽這是跟君子說話的規矩,說得直接一點,社會生存法則。
譯文孔子說:「我厭惡用紫色(雜色)取代紅色(正色),厭惡用鄭國的聲樂擾亂雅樂,厭惡用伶牙俐齒而顛覆國家這樣的事情。」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19.63(9.26)★★

譯文孔子說:「可以一起學習的人,未必都能學到道;能夠學到道的人,未必能夠堅守道;能夠堅守道的人,未必能夠隨機應變。」
解析這句話的反義詞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事實上,孔子儘管一直在批評魯國的統治者,卻一直堅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個原則。只有到了老年痴獃的時候,才犯一次錯誤,竟然去找國君建議攻打齊國的田家。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解析有的時候,孔子極度失望之時也會說些打擊一大片的話。此前就說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前面剛說過德不孤,這裏就又說沒見過好人,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問題是,小人就靠著那幾畝地活著,不懷土懷什麼?懷孕嗎?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現實解說很多人當君子就是為了當上偽君子,沒有監督的權力和暗箱操作造就了大量的偽君子。所以,偽君子主要由制度造成。一個好的制度,能讓偽君子成為君子;一個不好的制度,能讓君子變成偽君子。
譯文孔子說:「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
畏大人並不是對權貴唯唯諾諾,事實上孔老師也不是這樣的。畏大人不是畏大人之政,而是畏大人之人,在地位比你高的人面前,是應該保持恭敬的。對權貴的行為可以不恥,但是權貴本人往往是比較有修養的,與他們還是應該和諧相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9.2(13.11)★★

這段話直到今天都有其進步意義。

19.3(13.12)★★★★

19.33(16.7)

按照周禮,刑不上大夫。所以,懷刑的君子肯定不是大夫。君子在做什麼事情之前,首先考慮的是這件事情是不是違法,說明他們有遠慮;小人不同,他們只考慮有沒有好處,還是只看眼前。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知天命不容易,於是退而求其次,認天命總行吧?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某件事情你盡了全力還是失敗,那你就認命吧,就把這當成天命吧。這樣的話,挫敗感就會小很多,心情就會好很多,就能多活幾年。
現實解說不跟什麼樣的人交朋友,不等於就是藐視或者蔑視什麼人,正常的人際交往是應該的,只是沒有必要走得太近。孔老師的說法,其實是很正確的。
現實解說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是不會患得患失的,那就是病。沒病的時候不會想病,病了的時候不會怕失去病。所以說,沒什麼別沒錢,有什麼別有病。
譯文孔子說:「了解他的動機,觀察他的手段,洞察他的目的,他還怎樣隱藏自己的真面目呢?他還怎樣隱藏自己的真面目呢?」
現實解說歲寒,然後知沒有暖氣就要買空調。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前面,孔子還說過:「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換言之,就是仁者一定是安貧的,與有恆者一樣。
解析鄙,周代行政區劃,五百家為一鄙,五鄙為一縣。在這裏,鄙就是郊野的意思,鄙夫就是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

19.10(4.11)★★★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九種要思考的事:看的時候,要思考看清與否;聽的時候,要思考是否聽清楚;自己的臉色,要思考是否溫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謙恭;言談的時候,要思考是否忠誠;辦事要思考是否謹慎https://read•99csw•com嚴肅;遇到疑問,要思考應該向誰詢問;忿怒時,要思考是否有後患;獲取財利時,要思考是否合乎義的準則。」
現實解說現在常用的一句話是:屁股決定腦袋。良心呢?不在服務區。
厚古薄今,孔老師動不動就是這樣的感慨。
儘管解說紛紜,不過大意都是說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解析什麼是直?就是直來直去,你怎麼來,我怎麼去;你怎麼對待我,我就怎麼對待你。孔子歷來不認同以德報怨,孔子的反問非常有力: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19.71(14.26)★★★★★

19.51(4.17)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譯文孔子說:「完了,我還沒有看見過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而又能從內心責備自己的人。」
譯文孔子說:「即使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樣好學罷了。」
儘管沒有一個統一的主題或者主線,但是還是盡量地將同樣主題的句子放在一起,以便讓大家看到孔子對於同樣一個問題的不同角度的看法。當然,自相矛盾的地方也就暴露出來了。不過這沒有什麼,因為人的思想總是在變化的,自相矛盾是正常的。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現實解說益者三樂值得牢記,應該努力去做到。
現實解說外交辭令常用的一句話就是:聽其言,觀其行。以此表達對對方誠意的懷疑。
譯文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就不要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情。」曾子說:「君子考慮問題,不要超出自己的職位範圍。」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現實解說目標堅定,手段是可以變化的。所謂解放思想,往往就是不要拘泥於手段的意思。
儘管晚年沉迷道學,孔子這一輩子還是沒有走出對名利的追求。
德是什麼?自律。誰的自律?統治者。所以德要從治理國家的層面去考慮。
誰也不知道誰是君子誰不是君子,所以管他是誰,都不妨博學于文,約之以禮。
現實解說有禮貌、謙恭、講信用,這算是不錯的品德了,至於君子不君子,義或者不義,已經沒有人說了。
譯文孔子說:「不怕沒有官位,就怕自己沒有學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為有真才實學值得為人們知道的人。」
解析這是做人的技巧了,本質上也是面子問題。給別人面子,其實才是給自己面子。
當君子,難;當偽君子,難上加難。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解析孔老師很謙虛,不知道這是在講課還是與客人聊天。看起來,做到忠信比較容易,像孔子那樣好學不容易。總體來說,魯國的民風還是不錯的。
解析輗:音尼,古代大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軏:音月,古代小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沒有輗和軏,車就不能走。孔子是一個講誠信的人,對信看得很重。不過,這段話一定是有所指的,指誰?多半是指掌管魯國政權的季孫家族。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晏嬰回答:「什麼和諧啊?那就是他一味迎合你,頂多說是保持一致而已。」《左傳》原文是:據亦同也,焉得為和?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9.62(9.24)

孔子把富貴看得很重,實際上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可是後來他發現,他的個性妨礙了他的追求,他不能像冉有一樣能伸能縮,也不能像子貢一樣低買高賣,所以他認命了。
現實解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以入鄉隨俗很重要。越是大城市,往往越是小市民,為什麼?居大不易。
譯文孔子說:「質樸多於文采,就像個鄉下人,流於粗俗:文采多於質樸,就流於虛偽、浮夸。只有質樸和文采配合恰當,才能夠成為君子。」
解析與上一句的意思一樣,不再贅述。
什麼是和諧社會?就是包容的社會,言論自由的社會,批評聲音不斷的社會。而不是只有一個聲音的社會,而不是只能讚美不能批評的社會。
現實解說治理一個國家,是需要耐心的。

19.41(9.19)★★★★

現實解說略。
晚年,孔子開始研究《周易》,開始占卜作卦,因此也選了幾個學生打下手。其中,表現最好的是商翟,後來孔子就把《易》傳給了他。在這個研究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有點盯不住,注意力不能集中。於是,孔子就用了上面一段話來教導他們,說是宋國人家做巫醫的都要有恆心,所以你們要是想學的話,也要有恆心,否則就會被人笑話。如果誰沒有恆心的話,那麼「不佔而已矣」,你就趁早別學了。
現實解說我傻但是我願意。這句話其實挺給力,通常都能一招制敵。
做到以上三點,就可以說自己「賢」了。不過,如今騙術翻新,不僅利用你的貪婪,還利用你的同情心,要防範騙子確實難上加難。
解析孔夫子厚古薄今,就連古人的缺點也比今人要可愛。不過,三點之中,前面兩點好理解,最後一點有點困惑,怎麼現代的愚蠢者是欺詐呢?騙子應該不是愚蠢才對啊。
穿牆打洞的小偷就像穿牆打洞的老鼠一樣,色厲內荏是當然的。問題是,孔老師怎麼要拿小人作比喻,小人就是小偷嗎?還是只有小人才當小偷?還是小人中的小偷才是色厲內荏的,君子中的小偷就是氣宇軒昂?

19.8(15.19)★★★

訥于言就必然敏於行嗎?當然不是,言行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反比關係。
色厲內荏,這個成語出於這裏。
譯文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人如果做事沒有恆心,就不能當巫醫。』這句話說得真好啊!」「人不能長久地保存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恥辱。」孔子說:「(沒有恆心的人)用不著學占卦了。」
譯文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後來孔老師去了齊國,待了一年時間,這才發現自己弄反了,這才明白為什麼有錢人都想移民到齊國了。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解析善人治理國家,大致一百年就能治理得不錯了。孔老師則是三年有成。這個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估計說這個話的時候,孔子已經忘了自己從前說的話。
解析這是在講解學習的四個層次:學道,學到道,堅守道,運用道。
譯文孔子說:「在外侍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喪事不敢不儘力去辦,不被酒所困,這些事對我來說有什麼困難呢?」
譯文孔子說:「我還能夠看到史書存疑的地方。有馬的人(自己不會調|教)先給別人使用,這種精神,今天沒有了罷。」

19.36(17.12)

大概,這也是孔子的經驗之談。
現實解說現在一般不說君子,只說偽君子。好像君子不存在,只剩下偽君子。奇怪的是,如果沒有君子,偽君子從哪裡來?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盪;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譯文孔子說:「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吧!人們失落這種道德已經很久了。」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現實解說時代是前行的,你不接受也要接受。而且,你認為不對的,並不等於不對。要麼接受,要麼落伍。
記得岳飛說過這樣的話:陣而後戰,兵家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短短几句話,把鄭國人民都給得罪了,把漿染房都給得罪了。
現實解說我們也經常這樣抒情。
解析孔老師在抒情。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19.57(6.21)

19.14(13.23)★★★

19.55(6.17)

孔子的學生中,子貢和子夏可以說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19.21(6.18)

19.87(17.18)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現實解說誰先進誰落後,靠吹牛是不行的,靠想象是不行的。

19.86(17.17)

19.85(17.16)

權,就是權變,靈活運用的意思。說來說去,最終的落腳點是靈活運用。不會靈活運用,學了也沒用。
譯文孔子說:「君子可以曉之以義,小人只能曉之以利。」

19.46(16.5)★★

譯文孔子說:「居於執政地位的人,不能寬厚待人,行禮的時候不嚴肅,參加喪禮時也不悲哀,這種情況我怎麼能看得下去呢?」

19.20(4.24)★★

現實解說感覺,這個才應該是教師們的座右銘。
其次,騙子之所以得逞,在於利用一般人貪婪的心態。要保持不義不取,不佔便宜,也決不不勞而獲。總之,拒絕誘惑,戰勝貪慾。
一個需要提出來並且正視的現象是,孔子在晚年變得偏隘,很多話明顯是與人爭吵或者背後罵人,這一類的話價值不大。
解析這話是在對照管仲和子產晏嬰,管仲奢侈,因此就會越禮;子產和晏嬰節儉,因此就顯得寒酸。孔子更在乎禮,所以寧可寒酸也不能越禮。
孔老師的意思,聖人和善人都不存在了,只有君子和有恆者還能夠見到,不過也不多了。什麼樣的人才是有恆心的人?就是安貧樂道的人,他們對自己的經濟狀況不關心,一心去提升自己的品德,這樣的人才有恆心。相反,整天想著物質享受,自己貧窮卻追求富貴,這樣的人是不會有恆心的。有恆者的例子就是顏回,貧而樂。
小人根本不知天命,明知做不到還非要做,就是無知者無畏。不得不說的是,孔老師有一段時間就干這樣的事情,結果是四處碰壁。所以在孔老師自稱「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的時候,實際上也是「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譯文孔子說:「為君子辦事很容易,但很難取得他的歡喜。不按正道去討他的喜歡,他是不會喜歡的。但是,當他使用人的時候,總是量才而用人;為小人辦事很難,但要取得他的歡喜則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討他的喜歡,也會得到他的喜歡。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時候,卻是求全責備。」
譯文孔子說:「符合禮法的正言規勸,誰能不聽從呢?改正自己的錯誤才是可貴的。恭順讚許的話,誰能聽了不高興呢?但只有認真推究它的真偽是非,才是可貴的。只是高興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聽從而不改正錯誤,對這樣的人我拿他實在是沒有辦法了。」

19.47(2.10)

九思之中,前面八思偽君子都是要思的,而且跟君子的思沒區別,否則就不像個君子了。偽君子和君子不同的是第九思,也就是看到利益的時候。君子要見得思義,偽君子比君子多一思,先是見得思義,思明白之後,又見義思得。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
現實解說什麼是寬?就是容忍不同意見。
解析這句話好像就是為了今天而說的,與西方司法上的「無罪推定」出於一轍。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9.61(9.22)★★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狎大人,就是當面不給權貴面子。這是很危險的,俗話說是找死,實在沒必要,就算你很勇敢,也沒有必要。
天命,說起來簡單,但是什麼是天命?你怎麼知道天命?如果不知道天命是什麼,怎麼敬畏?孔老師說了,他五十歲才知天命,我們可能六十歲才知道,那這六十歲之前怎麼辦?豈不是提著豬頭找不到廟門?確實有這個問題。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譯文孔子說:「從來遇事不說『怎麼辦,怎麼辦』的人,我對他也不知怎麼辦才好。」
解析字面簡單,意思也簡單,不需要太多的解說。

19.19(4.10)

現實解說當今的大學教育,重在博學于文,輕視約之以禮。因此,很多大學生屬於有知識沒素質。很多人可以滔滔不絕出口成章,卻缺乏法律意識甚至基本的教養。九-九-藏-書
楚昭王有疾,大夫請祭河。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不穀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遂弗祭。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也,宜哉!《夏書》曰:『惟彼陶唐,帥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亂其紀綱,乃滅而亡。』又曰:『允出茲在茲。』由己率常,可矣。」(《左傳》)

19.7(14.30)★★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誰年輕時沒有輕狂過?哈哈。
現實解說照著做就很好。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麼行走呢?」
解析孔老師的意思,一個人要有長遠的目標,才會沒有眼前的煩惱。譬如光腳跑步,如果只看腳下,就會擔心石頭硌痛自己。可是,如果遠遠看見一個比基尼小姐向你揮手,你一路跑去,還會在乎腳下的石頭。
孔老師的意思,與狂者交友,要小心謹慎;與狷者交友,要大胆進取。只有這樣,才能彌補他們的不足,與他們取長補短。
解析如果有王者的出現,一定是經過一代人的積累才達到仁政的。孔子會舉的例子是周武王,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是經過周文王一代的積累。所以,出現一個王者,需要兩代人。一代人打基礎,第二代人來實現。
不過,各人有各人的生活追求,很多人就追求懷居的感覺。所以,懷居也未必就是壞事。
孔子總是教育子路要好好學習,之後當上公務員。怎麼樣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就是被人了解,被人賞識,最後被人錄用。所以,子路的答案知者使人知己。

19.18(15.34)★★★★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解析這段話,歷來的解說也是五花八門,不知所云。

19.23(12.15)

孔子曰:「伺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譯文孔子說:「聖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這就可以了。」孔子又說:「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見到有恆心的人,這也就可以了。沒有而要有,空虛而要充實,窮困而要富足,這樣的人是難於有恆心的。(舊譯:沒有卻裝作有,空虛卻裝作充實,窮困卻裝作富足,這樣的人是難於有恆心的。)」
解析這是在給君子作定義了。內心是義,以符合於禮行為舉止來執行這個義,以謙遜的態度來推廣這個義,以誠信來完成這個義。這,就是君子了。
譯文孔子說:「可以和一個鄙夫一起侍奉君主嗎?他在沒有得到官位時,總擔心得不到。已經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擔心失掉官職,那他就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了。」

19.74(14.33)★★★★

現實解說這句話後面如果再加上這樣一句話就完整了: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19.22(6.27)★★

現實解說在職場混要小心謹慎。
解析對理解力不夠的學生,講得太高深,就等於對牛彈琴。所以,有教無類,教之分類。意思就是,招生的時候沒有門檻,但是教學的時候要按水平分班。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解析這段話其實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不過是在君子小人之間折騰。至於上達和下達什麼意思,歷來的解釋都是五花八門,其實無外乎說君子上進,小人下作之類。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析在解說這段之前,先來看看《荀子》中的一段記載。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解析這是孔子以莊稼的生長、開花到結果來比喻一個人從求學到做官的過程。有的人很有前途,但不能堅持始終,最終達不到目的。在這裏,孔子還是希望他的學生既能勤奮學習,最終又能做官出仕。

19.29(15.22)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於行。」
現實解說把孔老師的話反過來讀,也許更有啟發。先學隨機應變,之後學什麼都有用。有的人沒上過學,卻能成為大富豪,或者成為大官僚,為什麼?他們懂得隨機應變。
譯文孔子說:「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
譯文孔子說:「誰能不經過屋門而走出去呢?為什麼沒有人走(我所指出的)這條道路呢?」
孔子早年是很豁達的,可是到了晚年,因為理想未能實現,因而變得偏執偏狹,喜歡揪住別人的小事不放,喜歡動不動上綱上線,喜歡把人分類,喜歡杞人憂天。所以,我們寧願相信,所有這些關於君子小人的話,都是孔子老年所說的。
譯文孔子說:「君子向上通達仁義,小人向下通達財利。」
解析這是長期以來被嚴重錯解的一段話,需要修正。
現實解說反省自己,就會進步。所以,管他別人是不是善於反省,自己反省就行了。落後就要挨打,挨打之後,最要緊的是反思自己為什麼要挨打,反思自己為什麼落後,進而努力改變自己的落後,這就是君子求諸己;挨打之後抱怨世道,總是企求別人道歉,眼睛總在別人身上,這就是小人求諸人,今後還會挨打。
現實解說哈佛大學也有不成材的,孔老師說:我這裡是農民工學校,又不是中國政法大學。

19.56(6.19)★★★★★

現實解說某些官員在會上信誓旦旦要為人民服務,死而後已,說得聲情並茂,熱淚縱橫,慢說聽眾,就連他自己都被感動了。可是實際上呢?他們干起壞事來沒有道德底線,壓榨百姓中飽私囊。這樣的人,就是色庄者,大家千萬不要被他的表象所迷惑。
解析孔子主張多聞闕疑,自己不懂的地方不要強行解釋或者糊弄別人,留下來給後人去解決。遺憾的是,《論語》就被後人給胡亂解釋了,一點不顧祖師爺多聞闕疑的原則。
益者三樂是毫無疑問的,唱歌聽音樂既快樂又提升素養,多說別人好話,別人會喜歡你,也算是品德高尚,多交有能耐有人品的朋友,今後的路子會寬很多。損者三樂也不錯,不過到今天有些變化,譬如佚游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驢友就樂在其中。宴樂也是享受生活和結交朋友的方式,只要不過分,也沒有什麼問題。
《論語》有大量的「子曰」,記載著孔夫子的話。這些話多數無法確定說話的背景以及對象,因此很難被放到恰當的地方。因此,「子曰」作為單獨一篇。

19.42(15.25)★★

解析這話是在對照顏回和子貢,當然是在表揚顏回。不過,孔子沒有做過富二代和官二代,所以對於富而無驕並沒有太多的體會。其實,富而無驕一點也不比貧而無怨簡單。
解析什麼是中庸?到現在其實也未必說得清楚,按朱熹的說法,中就是無過無不及,庸就是平常。中庸就是一個人的處世態度,不要太激進,但是也不要太落伍,隨大流就好。後來所說的槍打出頭鳥,理論基礎大概就是中庸了。

19.30(15.23)★★

孔老師前面說過「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估計是有人抓住了這句話,說我都學了五年了,公務員也沒考上,你怎麼說?孔老師就說了上面這段話,說你就屬於只開花不結果的那幾個。
其實,這段話還是要回到現場去看。
譯文孔子說:「君子苛求于自己,小人苛求于別人。」

19.13(12.16)

譯文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譯文孔子說:「君子以義作為根本,用禮加以推行,用謙遜的語言來表達,用忠誠的態度來完成。這就是君子了。」
按《荀子》。子路入,子曰:「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對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子曰:「可謂士矣。」子貢入,子同問,子貢對曰:「知者知人,仁者愛人。」子曰:「可謂士君子矣。」顏淵入,子又問,顏淵對曰:「知者自知,仁者自愛。」子曰:「可謂明君子矣。」
現實解說各人有各人的性格,無所謂好壞,只看你的性格是不是適應你的環境。總體來說,當今社會強調溝通、強調公共關係,因此,訥于言不是這個時代提倡的性格。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保持警惕,來人不是壞人,但是也未必就是好人,要警惕。
鄉,士農工商的聚居地,士農工商的想法就是鄉愿。所以鄉愿是什麼?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就是吃飽喝足什麼也不想,就是自己家裡怎麼過得好一點。
譯文孔子說:「士如果留戀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士了。」
解析我們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而不改正。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現實解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交朋友要交朋友的長處,而盡量幫助他彌補短處。
譯文孔子說:「古代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為他們以自己做不到為可恥啊!」
孔子的最終目標是當官,因此知者使人知己是他最真實的答案。但是,孔子大半輩子就在做這樣的事情,卻沒有成就。如果再說知者使人知己,那就太沒有面子了。可是,如果他說自己的答案是知者自知,這又與他的職業格格不入,你當老師的,必須要知道學生的想法才對。排除了這兩個答案,孔子最終選擇了一個中庸的答案,也就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個答案,與子貢相同。
解析君子三畏是有道理的,不過需要解說。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譯文孔子說:「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於習慣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別。」
所以,子貢是個生意人,更關心的是別人怎麼想,他的答案就是知者知人。
解析平地,是填坑平地的意思。這段話的解析,歷來也是五花八門,不知所云。其實孔子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會受別人的影響。我半途而廢或者我以卵擊石,那是我願意。
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損者三友的解說則陷入了「損友必然是壞人」的思維定式。如果說損者三友都是壞人,那還用孔老師來說嗎?正因為損者三友不是壞人,才需要孔老師提醒。
解析前半句話好理解,一個人說得再好聽,值不值得舉薦還要看他的品行。後面半句話則有些令人驚訝,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句著名的「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而這句話的含義是「我不認可你的人品,但是我願意聽從你合理的建議」。
解析紫色為雜色,紅色為正色,鄭國的音樂以淫|盪著稱。先說這兩樣,實際上落在最後一樣,就是「惡利口之覆家邦者」,指的是誰呢?肯定是某人,只是我們不知道是誰。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現實解說成人之美是一種美德,而成人之惡往往出於利益,否則就是變態。羡慕嫉妒恨,就是小人的另一個定義。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解析在這些方面,孔子不用謙虛,他確實做得非常好。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說來說去,還是為了「位」和「使人知己」。
現實解說提高警惕,杜絕貪婪,收起愛心,少帶現金。不炫富,不露富,不大聲喧嘩,不走八字步(有錢人往往走八字步)。
解析感覺上像是喝多了說的話,否則平白無故說什麼讚揚過誰詆毀過誰?平常,孔子不說這樣的話,怕得罪人。孔老師的意思,我讚揚誰詆毀誰都是有道理有根據的。

19.9(15.20)★★★★★

看起來,孔子的怨言還不少。

19.39(7.16)★★

19.34(16.8)★★★★

https://read.99csw.com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現實解說無論世道再怎麼樣,總還是有好人的。
譯文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人和事,沒有固定的厚薄親疏,只是按照義去做。」

19.82(15.38)

如果懷疑一切,看見誰都像騙子,對任何人都敬而遠之,那就等於把自己關在牢籠里了。可是,不懷疑別人,又容易受騙。孔老師說了:不要預先懷疑別人,但是能夠察覺到騙子,那就太牛了。

19.1(13.10)★★

19.68(14.7)

譯文孔子說:「說話如果大言不慚,那麼實現這些話就是很困難的了。」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家邦者。」
大概這也是屁股決定腦袋的案例了,孔老師絕大多數時間屬於草根,因此更渴望自己的學說能夠得到重視和認同。你們不認同我這個人沒問題,我的先進理論你們總該聽聽吧。
下面來分析幾個人的答案。
所以,這段話說反了,應該是「人之生也罔,直之生也,幸而免」。不說別人,說說岳飛和秦檜。唉,孔老師這段話害了不少好人哪。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解析孔子總是盯在君子和小人的問題上不放,反映出他總是盯著人不放。既然君子坦蕩蕩,心胸寬廣,就別總是盯著別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實際上,長戚戚倒好像是孔子自己的特點,總是批評抱怨和擔憂。
解析觚:音孤,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圓下方,有棱,容量約有二升。後來觚被改變了,所以孔子認為觚不像觚。孔子的思想中,周禮是根本不可更動的,從井田到刑罰;從音樂到酒具,周禮規定的一切都是盡善盡美的,甚至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如今禮崩樂壞,連觚都不像觚。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現實解說現在的問題是連自己的神都不祭了,成了數典忘祖。
後面的一句是打個比方,說就像有馬,自己調|教不了,就不要瞎折騰,借給別人去調|教好了。最後是感慨,說現代的人自以為是,搞不懂的也說懂了,完全沒有這種借馬精神了。

19.43(15.26)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現實解說古代的狂妄者放蕩不羈,現在的狂妄者劫持飛機;古代驕傲的人兇惡蠻橫,現代驕傲的人拆你家房還打你;古代的愚笨者欺詐,現代的愚笨者賣給你地溝油。
需要解釋的是這個和字,和就是和諧,和諧又是什麼?在這個問題上,孔子是跟晏子學的,那麼晏子怎麼解說和諧呢?我們來看看。
現實解說慾望的力量非常強大,戒什麼不戒什麼,往往取決於外部條件而不是自己的頭腦。譬如戒色,如果一個年輕人有錢有貌,怎麼戒?如果一個年輕人又窮酸又長相平平,不用戒他也撈不著。譬如說戒貪,一個普通老人,沒權沒勢,貪又能貪到哪裡去?一個老人,大權在握並且打死不肯讓位,還缺乏監督,怎麼可能不貪?貪大貪小而已。
這段話的關鍵在於「不佔而已矣」,過往的說法,往往也是矇混過關,把這句話簡單解說成「用不著占卜」。
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19.15(13.25)

對於人也好,對於民族國家也好,自己的命運都是自己決定的。自己不努力,就什麼都不要抱怨。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為戒:年少的時候,血氣還不成熟,要戒除對女色的迷戀;等到身體成熟了,血氣方剛,要戒除與人爭鬥;等到老年,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除貪得無厭。」
騙子太多,傻子不夠用了。現在遇上騙子的概率實在太高了,躺在家裡也能被騙。怎麼辦?
便辟是乖僻的意思,性格古怪,難以相處,但是並不等於是壞人,孔子曾經說過「張也辟」,說子張性格乖僻。在這裏,孔子指的就是子張。跟乖僻的人交往,最終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然而,傳統的解釋把便辟解釋成奉迎拍馬之徒,把「辟」通「嬖」。
「那和諧和保持一致有什麼區別?」齊景公問道。《左傳》原文是:和與同異乎?
現實解說當今在網上炫富的官二代和富二代以及乾女兒們給了孔老師一個響亮的耳光:我富,故我炫。
所以,小人喻于利,那是因為他們比較窮。要是大家都富有了,大家就都是君子了。孔老師不懂得經濟,因此會罵小人,但是不懂得如何富民,如何讓小人成為君子。
譯文孔子說:「君子說話要少,而行動要敏捷。」

19.31(15.37)★★

陪上級說話,話題要由上級來領,這樣你才知道上級喜歡什麼話題;上級的話,你要順著往下說,這樣上級就有興趣;說話的時候要看上級的臉色,上級都不愛聽了,你還接著說,那就是瞎子。
所以,鄉愿就是自己家裡有吃就什麼也不管了,眼光都在家裡。以這樣的方式來治理國家,當然不行。
現實解說小明的作文這樣寫道:我數學只考了七十分,回到家裡,爸爸色厲內荏地批評了我。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立,則不患無位;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可知,則不患莫己知。」
解析不恆其德,或承之羞。此一句引自《易經·恆卦·爻辭》。

19.73(14.31)★★★★

19.53(4.25)

現實解說懷居的懷居、懷才的懷才,懷孕的懷孕,只要自己喜歡,懷什麼都好。就怕懷居的買不起房,懷才的升不了職,懷孕的上錯了床。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現實解說某些人,滿嘴跑火車,什麼牛都敢吹。這種人不是文勝質則史,而是大忽悠。某些學者,不失時機不擇地點地賣弄自己的學問,這就是文勝質則史。

19.59(6.29)

解析這是在講交友之道,最好找中庸之人,實在找不到,那麼就只能找狂者和狷者了。狂,就是進取敢為;狷,就是潔身自好,畏首畏腳。中庸之外,自然是這兩種人。
以德治國,就是以身作則。如果統治者的思維與老百姓一樣,那就必然是與民爭利,就是破壞以德治國。所以說,鄉愿,德之賊也。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文質彬彬,這個成語出自這裏。不過,現在的含義與孔子在這裏的含義已經有很大不同。
譯文孔子說:「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與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為,狷者縮手縮腳。」
解析君子總是反省自己,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總是責備自己;而小人總是把責任推給別人,總是找別人的缺點,卻不反省自己。
解析同樣的一件小事,君子做錯了不代表君子不行,小人做錯了就能判斷小人不行。這就等於說,如果你是小人,行也不行;如果你是君子,不行也行。問題是,你怎樣判斷誰是小人,誰是君子?如果一個人被你認為是小人,那不是再怎麼努力也沒用了?如果被你認為是君子,那麼小事做得一塌糊塗,也可以委以重任是嗎?

19.25(7.26)★★★★★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佔而已矣。」
「那當然,差別大了。」晏嬰清了清嗓子,開始說道:「和諧呢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醬、鹽、梅來烹調魚和肉,用柴火燒煮。廚工調配味道,使各種味道恰到好處;味道不夠就增加調料,味道太重就減少調料,最後做出來可口的肉羹來。國君和臣下的關係也是這樣,國君是肉,臣下們就是水、火、醋、醬、鹽、梅。國君拿主意,但是臣下們要提供自己的看法,綜合在一起,就是最好的主意。音樂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樣,由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迅緩、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調節而成。現在梁丘據不是這樣,國君放個屁他也說是香的。如果用水來調和水,誰能吃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彈一個音調,誰聽得下去?梁丘據什麼都跟您相同,要他還有什麼用?」
子曰:「躬自厚而薄則於人,則遠怨矣。」
孔子喜歡給人貼標籤,我喜歡的就是君子,我討厭的就是小人,這一點很不好。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現實解說聖人的話要聽,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肯定有道理的。但是,不能全聽,否則就是顏回的下場。

19.60(7.36)

現實解說政府官員打小算盤,利用政策便利與民爭利,這些,就都是鄉愿。
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譯文孔子說:「觚不像個觚了,這也算是觚嗎?這也算是觚嗎?」
現實解說《周易》是一門很神秘但是有很神奇的學問,很多人想學,但是往往學到一段時間就放棄了,因為實在太難,沒有恆心真是學不下去。在學《周易》之前,應該看看老夫子這段話。其實,任何高深的學問,都需要恆心。
孔子喜歡以君子小人來劃分人群,動輒打擊一大片。
道聽途說,這個成語來自這裏。不過,現在這個成語與原始的含義已經有所變化,現在的意思就是「非正式渠道得到的消息」。
解析要對得起納稅人的錢,這是西方國家公務員說的;要對得起國家,這是中國公務員說的。不管怎麼表達,要對得起自己的工資。
譯文孔子說:「君子擔心直到死都不為人所知啊!」(舊譯:「君子擔心死亡以後他的名字不為人們所稱頌。」)
子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解析戒色、戒斗、戒貪,總之,想什麼就戒什麼。不過孔子的意思不是徹底戒除,而是不要過分,要控制。
譯文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
問題是,如果你不去求,你怎麼知道不可求?要求過才知道啊。孔子求過沒有?當然求過。所以孔子這段話應該說成「如求而不得,從吾所好」。從這個角度說,孔老師有點故作清高了。
學習就要持之以恆,這是孔老師的教誨。
管子說過:倉廩實則知禮節。
解析這裏的「黨」就不是鄉黨的黨,而是為了某種利益關係而勾結在一起的一群人。
現實解說富而可求也,求之。如求而不得,從吾所好。美色而可求也,求之。如求而不得,退而求其次。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解析這裏的君子,與上面的君子已經不是一個概念。如果說這段話是在批判小人讚揚君子,倒不如說這是在為君子和小人作新的定義,那就是專門破壞別人好事的人,就是小人;專門成人之美的,就是君子。
現實解說治理一個國家,特別是治理一個能夠長治久安的國家,真的需要三十年。所以,不要以為改革可以一蹴而就,一個國家,需要一個好的制度來保障。
解析君子呢,可以用大義來溝通;小人呢,就是見錢眼開,道理講不通,只能用利益去誘惑。孔老師的意思呢,君子比較高尚,小人比較齷齪。
現實解說孔老師說得對,錢少還可以掙,有錢了就不會寒酸;可是,越禮成為習慣,就會給自己或者後人帶來麻煩。
譯文孔子說:「齊國一改變,可以達到魯國這個樣子,魯國一改變,就可以達到和諧社會了。」
分析之後,現在我們來看看孔子的答案。

19.78(17.2)

現實解說孔老師說得對,如果自己都沒有問題提出來,我怎麼教他呢?為什麼要主動去幫助別人呢?譬如說給老人讓座,在西方沒有這樣的習慣,中國人不知道,在西方給老人讓座,結果老人不坐,還很不高興,為什麼?我還沒有老到站不住的歲數呢。
整個這段話,表達的都是對魯國統治者的不滿,孔子的憤青本色暴露無遺。
古時,巫和醫是一體的,一邊干卜筮一邊給人治病。這個活,比較複雜,屬於重技術活,不是人人都能幹,需要恆心。南人是指哪裡?李零先生的說法,是指宋國人。此說有理,因為宋國在魯國西南,而且宋人是商人的後代,熱衷卜筮。
孔老師老年之後,性情大變,不像從前那麼豁達,容易發火,而且一罵就是一大片。譬如說這個鄙夫確實是患得患失,但是也https://read.99csw.com犯不著把所有鄙夫都牽進去啊。這一點不好,不是老夫子的本色。
解析世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堅決不認錯,永遠正確;第二種人是認錯態度很好,就是堅決不改。前一種人,孔老師鄙視他們,根本不搭理他們;后一種人,孔子教導他們,可是發現他們只是葉公好龍,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孔老師就很失望很無奈。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解析這段話有點古怪,大致孔子認為有人在走旁門左道,因此說你應該走正道,否則出去就掉糞坑裡。
現實解說君子看重上半身,小人看重下半身。這樣的解說,是不是更清晰一點?
現實解說任何時候不要自己吹得太完美,要懂得謙虛,然後恰當地指出自己的優勢,這樣更有說服力。
解析窬(音于),在牆上或者門上打洞的意思。
譯文孔子說:「君子想的是德,小人想的是土地;君子畏懼刑罰,小人貪圖恩惠。」
譯文孔子說:「善人治理國家,經過一百年,也就可以消除殘暴,廢除刑罰殺戮了。這話真對呀!」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解析還是在厚古薄今,這句話似乎應該是對子貢說的。話比較正式,因此應該是兩人關係和好之後說的話。對子貢,孔子還說過類似的話。
簡單說,因材施教。
解析這幾句話放在一起,弄得孔老師好像祥林嫂一樣。其實,這幾句話不是連著說的,孔老師沒這麼無聊。
解析孔老師拐彎抹角說話,主要是要面子。其實,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只要學會了真本事,還愁沒人用你?
現實解說現在道聽途說其實已經是一種娛樂方式,譬如八卦新聞多半是道聽途說來的。道聽途說的消息如果沒有被否認,那很可能就是真的;道聽途說的消息如果被正式否認,那基本上就是真的了。
這裏所說的君子,是有學問有道德的人,可以是統治者,也可以是有追求的士,君子也就是孔子希望自己的學生們做到的那種人。小人是什麼?小人就是依附於土地的農民。所以,君子想到的是德,是高尚的東西,小人就只能想到眼前的東西,那就是土地。
現實解說這大概就是分快慢班的理論基礎了。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解析君子有原則,小人無原則;君子不喜歡讒言,小人喜歡奉承;君子用人量才是用,小人用人求全責備。總之,跟君子幹活很輕鬆,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不用去巴結他;跟小人幹活很辛苦,要討好他,而且會被苛求。
譯文孔子說:「如果富可以通過努力去得到,就算給人執鞭當僕從,我也願意去做。如果富貴不是通過努力就能得到的,那就還是按我的愛好去幹事。」
解析千里馬的品德是什麼?如果出個高考作文題,能把千里馬的品德總結一萬條出來。但是究竟是什麼?我不知道。其實孔子也未必知道,只是在講課講到德比才重要的時候,順便拿千里馬作比喻。同樣的比喻隨處可見也隨處可用,譬如把原文的「驥」字換成水牛,換成馬桶等等,都可以這麼說。
現實解說其實,約之以禮比博學于文更重要。

19.75(14.34)★★

現實解說在現實社會中,如果能做到知己知彼並且被人知,那當然是最好的。如果需要一個重要度的順序呢?對於那些公眾人物,他們最重要的是被人知,也就是炒作,把自己炒出知名度;對於商業界來說,最重要的當然是知人,知道競爭對手的底細,知道客戶的需求;什麼人會把知己放在第一位?紅顏。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的生存是由於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僥倖地避免了災禍。」
便佞被解釋為花言巧語的大忽悠,這個基本上就是本意了。與大忽悠交友,沒有安全感並且可能被忽悠進去。孔子喜歡的君子是訥于言的,因此大忽悠肯定是損友。孔子弟子中,什麼人是大忽悠呢?剛入學時候的子貢,不過後來在孔子的教導下,子貢已經改了很多,在同學們之中說話已經很有分寸了。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19.64(9.28)★★

按《左傳》。梁丘據是齊景公的寵臣,專門負責陪齊景公吃喝玩樂,一次,齊景公問晏嬰:「唯據與我和夫?」
現實解說追求精神境界,那就不要刻意追求物質享受。刻意追求物質享受,精神境界就無法提高。當然,最好的情況是精神境界提高了,物質順便也就豐富了。就像寫書,如果僅僅為了錢而寫書,只能寫出垃圾來。但是如果寫出了精品,而又遇上了好的出版商,那就精神物質雙豐收,就是最好的結局。
現實解說如果都對得起自己的工資,早就和諧社會了。

19.44(16.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19.83(17.13)★★★★★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19.80(15.15)★★

君子很「孫」,因此不與人爭;既然不與人爭,也就沒有結黨的必要了。
所以,一個君子的社會,就是一個包容的社會,一個各種不同的聲音可以同時存在的社會。
畏天命是精神層面的,畏大人是人際層面的,畏聖人之言則是言行方面的。聖人之言,往往是對於言行有指導意義的,因此更加具體。

19.48(2.22)

現實解說這段話對於當今的中國社會是很有現實意義的,誠信危機已經非常嚴重。

19.77(15.30)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譯文孔子說:「不預先懷疑別人欺詐,也不猜測別人不誠實,然而能事先覺察別人的欺詐和不誠實,這就是賢人了。」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能通過小事來認知,但可以讓他們承擔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讓他們承擔重大的使命,但可以通過小事看透他們。」
這是孔子開立私校不久說的話,年輕氣盛,說自信就是自信,說吹牛就是吹牛。總之,現在大家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19.81(15.16)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現實解說如今看來,「不在其位謀其政」是討厭的,「在其位不謀其政」是可恥的。
譯文孔子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19.27(11.21)★★★

譯文孔子說:「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給他講授高深的學問,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給他講高深的學問。」
不知道為什麼,孔老師又開始說其鄙夫來了。估計,有一個鄙夫對孔老師不敬了。
所以,這段話,在現實社會中尤其適用。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解析從孔子的身世看,孔子對富貴的渴求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所謂可求,意思是通過某種努力就一定能得到。不可求呢?就是通過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會有風險。所以孔子說,還是教我的書吧,這樣還比較穩當,也合乎我的愛好。
譯文孔子說:「千里馬值得稱讚的不是它的氣力,而是稱讚它的品德。」
現實解說有的老闆很難伺候,所有的屬下都沒人說他的好話,這樣的老闆就是小人。
在人際關係這方面,孔子的看法和想法都是非常現實的,意見都是很中肯的,決不會說「不要跟壞人交朋友」這類空話,而更多的是從性格的角度來說。
來把孔子這段話補齊一下,大家就清楚了。

19.40(9.16)

孔子怎樣教子貢呢?其實孔子還是給他灌輸子路同樣的概念,這麼說子貢的答案應該跟子路一樣了?不然,子貢對孔子灌輸的概念不感興趣。那麼,子貢對什麼感興趣?做生意。既然對孔子的學說不感興趣,子貢從孔子這裏得到了什麼?實踐。孔子是個實用主義者,實踐中有很多經驗和技巧,當然這些都不會拿來教人。問題是,別的人聽老師講課,子貢則是看老師怎麼做生意,什麼生意?辦學校不是生意嗎?當老師不是生意嗎?辦學校當老師,什麼最重要?了解市場,了解學生,了解別人的想法。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現實解說只要自己能夠做到時常反省就好了,至於別人,管不了那麼多啊。如果整天盯著別人是不是反省反思,那不是很累很耽誤時間?
解析這一段不太好解釋,歷來的解釋都無法說通。
不過,比君子還累的是偽君子。
譯文孔子說:「奢侈了就會越禮,節儉了就會寒酸。與其越禮,寧可寒酸。」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19.38(7.12)★★★★

還原一下現場。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好人不一定比從前好,壞人則一定比從前壞。
到了管仲為齊國上卿的時候,齊國的治理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更加強大富裕和開化。到了孔子這個時候,齊國已經是當時的文化中心,富裕程度遠超魯國。可惜的是,孔老師不知道天外有天,還以為齊國人民等著周禮去拯救呢。
解析孔老師沒去齊國之前,以為齊國很落後。在這樣的情況下,孔老師說了上面的話。這不怪他,只怪他沒去過齊國。
按照往常的說法,孔子是擔心身後的名聲,擔心不能被後人所稱頌。其實不然,孔子還是擔心在世的時候。
所以,這是孔子在吹牛。孔子一輩子吹的牛不多,可是這是吹得最大的一個。如今常說的「給我一個機會,還你一個奇迹」,基本上都是這個路數。
現實解說不從門出去的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翻窗戶,這種人多半是小偷小摸;另一種是走地道,這種人多半是竊國大盜。
譯文孔子說:「君子只怕自己沒有才能,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
一個學生來告訴孔子,說是剛才在路上遇上一個人在談論學問,說得很好,人看上去也很篤實,應該是個君子。孔老師就說,別這麼輕易下結論,這樣的人,可能是君子,也有可能是貌似君子的偽君子啊。
現實解說和諧社會,並不是只有一種聲音。如果只有一種聲音,就絕不是和諧社會。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解析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前半段說顏回,後半段說冉有,加起來說自己。
患得患失,這個成語來自這裏。
現實解說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沒有絕對的君子,也沒有絕對的小人。用人所長,避人所短,何必要給人貼標籤呢?
譯文孔子說:「我對於別人,詆毀過誰?讚美過誰?如有所讚美的,必須是曾經考驗過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解析當個君子真的不容易,不說別的,每天就是這九思,怎麼也要一個小時才能思明白。當然,習慣成自然之後,能輕鬆點。總而言之,當個君子,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既要考慮別人的感受,也要考慮自己的良心。
子曰:「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解析道聽途說,就是現在所說的小道消息。過去,道聽途說有很多假新聞。不過現在,信息發達了,道聽途說的東西有時都能得到印證。
解析話越大,就越是難以實現。說起什麼來都很輕鬆隨便的人,往往是什麼也做不到的人。相反,真正有能力的人,決不會輕易答應什麼。咬人的狗不叫,就是這個意思。
現實解說說話要小心,不能說真話的時候,不說假話就是正直;必須說假話的時候,不創造性地說假話就是正直;必須創造性說假話的時候,二話不說,逃命思密達。
這反映了一個事實,當孔子回到魯國之後,有不少人來試圖羞辱孔子,而孔子用不同的辦法來回擊他們。

19.66(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