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03章 匯率大戰:美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第03章 匯率大戰:美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相比之下,窮人會如何呢?窮人會有資產,也許那只是一頭牲畜。可把牲畜送到國外賣個高價是不現實的,必須在當地賣,市場上給啥價就賣啥價。如果窮人想買些能提高自身生產率的東西,也會受限——得在當地買,得付高價。如果窮人真的買了進口商品,所付關稅也往往高於富人購買奢侈品支付的關稅。在所有國家都是如此。譬如,美國進步政策研究所的研究顯示:窮人和中產階級購買的進口商品——衣服、鞋子等——平均關稅率是10.5%,奢侈品的進口關稅率卻只有0.8%。
摩根士丹利當然不傻,他們簽完這單生意就立刻回美國和歐洲,和高盛等著名投行聯合行動打擊日本人。他們說什麼呢?日本人瘋了。一批資深研究員發表重磅報告指出:日本的實體經濟只是表面上在高速增長,但很顯然,它增長的速度遠比不上股市的膨脹,更重要的是這種高速增長的背後是實體經濟和各種製成品的毛利在迅速下降,剔除房地產和金融投機的收入,日本一些企業的真正利潤甚至已經不如20世紀70年代。顯然,這些國際投行是要製造一種恐慌和懷疑的情緒。
本文摘選自[美]亨特·劉易斯(Hunter Lewis)的《財富的是與非:關於富人和窮人的經濟學》
第一,我們首先談談如何利用股指期貨/期權賺錢。股指期貨怎麼賺錢——首先,摩根士丹利找到日本保險公司,然後跟他商量:你看現在日經指數是100點,要是下個月是120點,我就給你20元,要是150點,我就給你50元,依此類推,不封頂,反過來,要是下個月是60點,你就給我40元,依此類推,也不封頂,你願不願意跟我賭一把?日本人一聽就笑了,傻瓜,日經指數還會跌成負數了?實際上那不就是我盈利是無限的,而虧損是有限的。而且,日本人覺得摩根士丹利肯定是瘋了,日經指數還需要賭么?肯定是一路上漲啦!所以,日本人說要賭就賭大的,就這個合約簽一萬份,而且簽上一年怎麼樣?摩根士丹利說:好,但是每筆合約我要10元手續費。日本人說:成交。
第二,支持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公開發行股票、發行企業債和中期票據。換句話說,允許外國企業直接在國內上市圈錢。
可是神奇的就是2010年4月8日,王岐山在北京會見了美國現任財政部長蓋特納,遠期匯率收盤價6.61,其後人民幣就開始貶值。遠期人民幣為什麼要貶值呢?因為華爾街認為,美國已經取得了美國想要的東西了,因此人民幣不需要升值了,甚至貶值也無所謂了,美國人到底得到了什麼?
所以,我們離日本當年還有多遠?也許只有半步。對照日本股災的「轟炸三部曲」:第一,我們在2010年3月31日開始了融資融券;第二,2010年4月1日號開始股指期貨的交易;第三,我們還不允許外資券商成為交易所會員。因此,美國必須透過各種辦法,逼迫我們開放外資成為交易所會員。只要我們再稀里胡塗後退半步就會落入狙擊圈,這才是蓋特納和奧巴馬的可怕之處。
胡祖六摩根原大中華區主席彈性匯率
龔方雄摩根大通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升值
賈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浮動匯率
謝伏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浮動匯率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升3%~5%,一籃子貨幣,盯住美元
陳志武耶魯大學教授一次升值3%~5%
盧鋒北大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小幅升值
陸挺美銀美林證券自由浮動長期升值
張斌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一次升值10%年波動3%
范劍平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主任小幅波動
沈明高花旗銀行(中國)則首席經濟學家漸進小步升值
霍國慶中科院教授升值
劉勘華林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升值3%
哈繼銘中金首席經濟學家漸進小步升值
李稻葵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教授小幅升值
田利輝北大教授避免熱錢,一步到位
周其仁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避免熱錢,一步到位
索羅斯貨幣投機家一步到位
保爾森美國前財長一步到位
羅格夫原IMF首席經濟學家一步到位
理查德·赫德經合組織中國及印度經濟研究室主任一步到位
第一,鼓勵外商投資設立創業投資企業,積極利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完善退出機制,而且明確說支持A股上市公司引入境內外戰略投資者。換句話說,我們允許外資名正言順地收購中國企業,再在中國資本市場高價套現。
讀者以為《郎咸平說:新帝國主義在中國》最後一章談的奧巴馬的三大禮物是他憑空想象出來的嗎?請讀者想一想,就我郎咸平這兩把刷子都能看得懂,你覺得奧巴馬的財經團隊會看不懂嗎?他們比我聰明得多得多。如果他們也看懂了中國經濟由於兩個病沒解決,加上用錯葯了,因而導致了三大危機。讀者覺得奧巴馬會雪中送炭呢?還是落井下石呢?想都不用想,當然是落井下石啦。如果他要落井下石,那麼他應該怎麼做呢?剛好三對三,我們來畫一個簡圖:
第一個是金融發展有利於經濟,所以必須放寬監管。美國人就吹牛說我們美國華爾街這套上市啊、企業債的融資模式,比你們日本傳統的模式有更高的效率。甚至就是炒股票,我們的操盤手也比你們的更有技術,背後都有計算模型的。所以,你應該開放給我加入你的交易所,允許我開展投行業務。此外,美國還分析日本的財閥模式,美國人說什麼呢?說你這個都是內部自己胡亂定價,怎麼能有效率呢?其實,這些聽起來很有道理的話只是用來忽悠日本人的,美國人真正想乾的事就是希望日本放鬆監管,允許引入一些日本人不懂的金融產品,以便美國人上下其手大賺一把。
背景提示
第三是金融發展關涉國際競爭力,所以必須堅持對外開放。而且美國人話說得非常漂亮,1983年11月11日的《日本經濟新聞》事後披露了一個談判細節。「日美經濟的中心支柱應該向金融、服務等領域轉移,在這些領域里美國的競爭力超群,發達國家中只有日本有read.99csw.com希望成為這樣的國家,所以,美國敦促日本早日開放資本市場,以便日本未來也得到充分的回報。」你看看這個概念——「日美經濟」,比現在的什麼G2概念還親密無間,簡直不分彼此了,而且儼然一副分享成功經驗的老友之談,就像我們的有些無知學者熱談的「中美國」概念。具體來說,美國人透過日美間日元美元委員會撰寫了一篇長篇報告書,在日元的國際化、國內利率的自由化、金融市場的多樣化、國內外市場的一體化和信用秩序等問題上給日本提供了全方位的諮詢意見。
那麼,我們究竟答應什麼了呢?2010年4月13日消息,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干意見》。
那麼中國從2010年開始要如何增長呢?我們就要從三駕馬車來談:第一駕馬車消費;第二駕馬車出口;第三駕馬車政府投資。
要知道,這些還只不過是跟日本券商在交易所里競爭的機會,而不是搶奪投資客戶的機會。隨後在1987年,摩根士丹利首先獲得了這個資格,成立了摩根士丹利投資諮詢有限公司,這樣摩根士丹利就可以在日本發售和管理基金,用日本人的錢來玩弄日本股市。到這個階段華爾街基本獲准全面進入日本的金融市場操作金融工具。

四、美國對日「轟炸三部曲」

美國是如何逼迫日本開放金融市場的?
你以為就這樣子沒事了嗎?你短短的一年就釋放出10萬億的貨幣,我看你好像不太怕通貨膨脹,是不是?那我問你,如果通貨膨脹來了怎麼辦?那你們存在銀行的錢就毛了,為了讓錢不毛,你們敢不敢投實體經濟呀,比如說你們幾個兄弟開一個什麼塑料玩具加工廠,你敢不敢哪?因為你比較正常,你不敢的,除非你腦袋進水了,是不是?你怎麼敢投實體經濟呢?因為兩個病沒解決。那你會幹嗎呢?逃避通貨膨脹的避險資金只有大量的進入股市、進入樓市,造成更發燒的現象。
日本人沒辦法,所以只有開放金融業。那麼,日本人是怎麼同意放開金融業的呢?因為日本人信心膨脹,覺得自己是舉世無雙的財閥體系,大的銀行背後都有大的企業集團,大的企業集團下面也都有大的銀行,同樣,什麼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都是有大財閥背景的。比如,美國《商業周刊》對世界上的商業銀行做了排名,前五名竟然都是日本的銀行。在這種虛幻的排名影響下,日本人感覺特別良好,像我們今天的中國人一樣,因為我們四大銀行在全世界也是高居前幾名。但是我們和日本人所不知道的是,金融大戰靠的是水平,而不是排名。這方面,我們和日本一樣差勁。
這些投行又找到了基金經理這麼告訴他們,你看現在日經指數是100點,你來參加我的賭局,你賭股價跌。怎麼賭呢?你一參加賭局就給我15塊的入場費,不管你玩不玩,入場費都是我的。如果指數漲到了100點以上,你就不玩了。如果從100點跌到60點的話,我就賠你40塊。如果100點跌到30點的話呢,我就賠你70塊。
我們先談消費。要消費似乎只有兩個來源,第一個薪水,第二個儲蓄。首先談薪水,為了便於和其他國家做比較,我們把工資收入除上GDP,歐美各國是55%左右,中南美洲是33%左右,東南亞包括菲律賓和泰國是28%,中東的伊朗和土耳其是25%,非洲應是20%以下,而我們中國是讓我們一聽到就感到泄氣的8%。而每人每小時工資我們中國是八毛美金,又是排在全世界最後一名。這樣的薪資水平怎麼消費啊。
相對優勢告訴我們,當我們買進更便宜的進口商品時,可能會使國內的同胞失業,但同時我們也能幫助別的、甚至更多的同胞找到工作。假設我們生活在一個完全封閉的經濟體中,不做什麼外貿。後來,外貿開放了,需要做許多調整。如果國內的鋼材售價比世界市場上的高,那麼製造商就得降價,甚至是解僱工人。國內的許多其他企業都是鋼材用戶而不是賣家——從相對優勢的角度核算,就知道這些企業從鋼材降價中的受益遠遠大於鋼鐵廠家的損失。反過來,如果開放前的鋼材價格比世界市場上的低,那麼製造商就會得利——他們多得的遠大於國內鋼材用戶損失的,此時,就業率也會上升。

延伸閱讀 富人是必要的嗎:關於富人和窮人的經濟學

中國真正的危機叫製造業危機,根本不是金融海嘯,金融海嘯只是讓問題更嚴重了。那麼到2010年為止,我們製造業危機解決了嗎?沒有!從2006年到2009年的年底,你覺得製造業的日子好過了嗎?不!第一,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比如說這三年對美元升值了20%,金融海嘯時期只對歐元升值了40%,那不是親手扼殺我國的出口製造業嗎?第二,出口退稅調低,到了2009年的7月份才調回17%,所以當時很多媒體來採訪我說,郎教授能不能請你談一談我們政府提高出口退稅比率的正面意義,我說不可以,我說我很忙的,不要問我這種無聊的問題,下次有關張惠妹的問題再來問我,我還願意回答一點。我只想問你,你當初幹嗎調低呀?那不代表你對經濟情勢的誤判嗎?你調低出口退稅比率,不是又打擊我國出口製造業嗎?第三,2008年1月份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雖然這個立法的本身我是贊成的,那就是由政府出面保護弱勢群體,但是問題是什麼呢?這個法案推出既缺乏論證,又缺乏試點,倉促推出的結果,使得我國1/3以上的製造業立刻陷入困境,又打擊了我國的製造業,而製造業輸的結果,勞工就輸,而勞工輸政府就必須買單,從而造成政府也輸的三輸局面,一個法案造成全國都輸真正是前所未見,而我們卻做到了。第四,宏觀調控,宏觀調控的前提就是錯的,什麼收迴流動性,其實是錯的,越宏調越打擊我們的製造業。第五,2009年各地的稅費增加,包括什麼攤派的增加,我相信各位企業家都有類似的經驗,我也不講太詳細了。
而這之前的1987年摩根成為大阪交易所的會員,同時摩根獲批成立投資諮詢有限公司。隨後的1988年大阪交易所推出日經指數期貨,1989年大阪交易所推出了日經指數期權。從而為摩根等在日本國內布局鋪平了道路,你看很巧合,這三個時間點都恰好對應了日經指數大漲,實際上,他們就是要把日本國內做得滿是泡沫,然後才能反向做空,這樣才能玩兒轉上面提到的「提款機」策略。當然,隨著日本股指的崩盤,購買了看跌股指期貨和期權的美國投行和投資人賺得盆滿缽滿。
那麼儲蓄呢?我們很多專業學者說了,中國是個儲蓄大國,可以把儲蓄轉成消費拉動中國經濟。我發現我們很多學者是不做研究的,是憑空想象的。不需要太複雜的觀念,只需要小學二年級的水平就可以教育我們的學者了。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算術。全中國的家庭儲蓄是多少錢?26萬億元人民幣不到,除以13億人口,小學二年級的水平就可以算出來了,20000元不到,但是我們的學者是不會算的。只要算一下就會發現人均儲蓄20000元不到,這也叫做儲蓄大國?《時代周報》2009年10月份引述波士頓諮詢公司的財富報告的資料指出,中國0.4%的有錢人佔了中國財富的70%。「統計的局」說5%的家庭擁有45%的財富,當然這個數據肯定是低估的。如果把這些人的財富扣除的話,那麼人均儲蓄不到10000元,這也叫做儲蓄大國?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奧巴馬的成本大戰和我國的第三個危機——通貨膨脹化呢?我最近聽到一些學者的謬論,包括中金公司的哈繼銘等人。他們的言論都有個共同性,那就是人民幣升值對中國有利。因為中國的製造業形態就是簡單的進口原材料和進口機器設備的粗加工,如果人民幣升值了,那麼逬口的原材料和機器設備就可以更便宜了,因此對中國製造業應該是有利的。請各位讀者想一想,就連這些學者都能看得懂的問題,美國人會看不懂嗎?九九藏書如果美國人一心一意要置我們于死地的話,它有可能讓我們撿這個便宜嗎?讀者猜一猜美國人應該怎麼做?他們當然應該打成本大戰,全面拉抬國際大宗物資價格才合理,包括農礦原材料。而2010年的1月份,世界銀行已經發出警告,今年大宗物資價格將可能大幅度的攀升。這麼一來,進口物資價格大幅度地攀升了,人民幣匯率上升的好處蕩然無存了。2010年3月到4月份,進口鐵礦石的漲幅幾個禮拜之內就從30%漲到了100%,如果不是某個黑手在背後推動,哪有可能漲得這麼快呢?所以成本大戰的目的不但抵消了匯率升值對進口原材料的好處,同時更進一步地惡化我國的第三個危機——通貨膨脹化。
美國人難道不知道日本無法開放農業和服務業嗎?美國人當然知道。既然知道,那為何又要求日本人開放呢?這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聲東擊西策略。本來美國人想跟日本人要的就是金融市場開放,卻拿日本的農業和服務業說事。美國人當然知道,日本這套農協制度在那裡,誰傷害了農協的利益誰就得下台,所以,美國人偏偏先對農業問題糾纏不休,實際上早在20世紀80年代糾纏日本的製造業問題之前,70年代末美國就要求日本開放進口美國的牛肉和柑橘。等到日本人說,這樣吧,我們各退一步好不好?美國人就說,好呀,那我不逼你開放農業了,你給我開放金融吧。

二、什麼才是中國真正的危機

美國《新聞周刊》網站日前撰文預測2010年十大國際事件時,將中國經濟泡沫列在第二位。該文稱,「中國被普遍認為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主要贏家,經濟增長8%,政治穩定,資金充裕,不過,很多資金流向了股票和房地產市場。一些對沖基金開始看跌中國經濟。如果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破碎現象,將導致全球通貨緊縮。」實際上,從一個個亞洲經濟泡沫的案例中,我們都能看到,正是外來資本扮演了泡沫引爆者的角色,那麼,對於這樣的危險,中國經濟有沒有防火牆呢?
這些理論日本人聽起來覺得相當有道理,於是就答應讓美國的財政部和日本的大藏省對接起來搞一個機構——日美間日元美元委員會。而且非常巧的是,日本的大藏省本來只是負責對內財政預算和審計的,跟我們的財政部一樣,裏面一個外交人員都沒有,也沒有太多懂國際金融的人,在此之前從來不直接參与對外談判的,他們根本搞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所以到了2009年,我們的製造業更辛苦了,不但有投資經營環境的惡化,又有產能過剩,因此大家更不想投資了,這不像日本當初一樣嗎?雖然原因不一樣,但是結果都是不想幹了。那幹什麼呢?大量製造業資金進入樓市跟股市,所以從2008年11月份開始,中國的股市領先全世界回暖。為什麼?製造業就不想幹了!哥們兒去炒股了。2009年年初開始,樓市也回暖了,為什麼?製造業不想幹了!去買高檔樓盤去了,又去買汽車、奢侈品,所以中國經濟看起來回暖了,其實是製造業不想幹了,從而造成泡沫現象。換句話說,中國經濟生病了,第一個病是投資經營環境的惡化,第二個病就是產能過剩,而生病的必然結果就是發燒,但是我們這個感覺良好的民族把發燒解讀為回暖。當初我在《郎咸平說:誰在拯救中國經濟》一書中就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個發燒現象,在2010年的第一季度終於證實了我當時的觀點,溫家寶總理在2010年的3月底首度承認中國失業人口高達2億人,而不是統計局所謂的2000萬人。而這個失業數字也是我在2008年9月份上海寶鋼演講的預測,現在回看起來政府如果能夠重視我當時的預測,今天情況也不至於如此惡化。
更難以想象的是交易所會員准入,因為這意味著美國金融炒家就可以直接進入日本股市上下其手了。可是,1985年11月29日,東京證券交易所竟然就批准美國摩根士丹利和美林證券等六家外國證券公司加入,隨後在1986年摩根士丹利就一馬當先正式開始了證券交易,更在1987年和1989年先後獲得日本第二大和第三大證券交易所——大阪交易所和名古屋交易所的會員資格。其中大阪交易所的角色最重要,因為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就是在這個股市交易的。為什麼說難以想象呢?因為這本來是觸動日本政治體制的問題,要知道,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本來有一個政治捐款基金會,這裏面的資金都來自於各個交易所會員,而日本的《政治資金規正法》是明確禁止外國來源的捐款的。這麼棘手的事情,竟然這麼迅速解決了,除了高層明確支持,還能有什麼原因?實際上,日本內閣大臣的確是把日本證券局的負責人藤野公毅直接派到華盛頓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好了,我們談一下「轟炸三部曲」運作的要點。
可是你看看國內外的主流學者,卻比奧巴馬和蓋特納還凶,一邊倒地認為要人民幣升值。其中比較值得我們關切的是央行貨幣委員會的兩位學術委員——李稻葵呼籲人民幣小幅度升值,而周其仁呼籲一步到位。
在人均儲蓄10000元不到的情況下,父母生病怎麼辦?兒女交學費怎麼辦?你們家小孩如果有出息考上復旦大學怎麼辦?一學期的學費就要6000塊,還不算吃住。中國99%的人的平均儲蓄就是小孩一個學期的學費,消費怎麼提高?難道要靠那些少數有錢人嗎?這些人的錢是很多,到處花天酒地沒有問題,問題是你一天能吃幾碗飯?只有靠這99%的人群,可是他們太貧窮了。消費拉不動,所以第一駕馬車沒戲了。
不管遭遇何種批評,相對優勢始終在發揮作用。在全世界分工合作,讓包括富裕國家在內的所有人都變得更為富足。比較來看,發展中國家受益更多,這是真的。其實,所有國家都有沾光,貧富鴻溝也在縮小,因為窮國發展得更快。富甲一方可能感覺窮點兒了,因為收入差距縮小后,大家都有錢購買貴重消費品和收藏品。拋開主觀感受不談,富人並未損失財富,相對優勢也不會突然製造出贏家和輸家,它帶來的其實是「共贏」。是的,全球市場讓富人的生活更加舒適富足了。
首先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買呢?因為日本之前一系列的金融開放使得基金這時獲得了一個免費的提款機。什麼提款機呢?首先,日本1987年批准了類似我們的融資融券的制度,這樣,這些基金可以跟日本券商借股票過來賣股票。舉例而言,你向日本證券公司借出一張股票用今天100元價格賣掉,明天等股價跌到了60元,你再買回這張股票還給日本券商。由於你是100元賣的,60元買的,所以你就賺了40元。而如果大家都這麼乾的話,那股價就會應聲滑落。所以融資融券制度就是打壓股價的必備武器。
伴隨著「日經指數看跌期權」從1990年1月開始上市熱銷不到一個月,日本股市就已經徹底地土崩瓦解了,那種爭相拋售的景象如同末日來臨一般。
問題是美國人為什麼這麼照顧我們呢?傑夫?巴德補充的話提醒了我們:奧巴馬還就中國在市場准入方面的壁壘「表達了關切」。蓋特納怎麼跟美國國內表態呢?他說:「美國政府將力促中國政府開放市場,並秉持公平交易規則。」
當然了,美國人說服日本人還是相當有一套的。美國人搬出來日本開放金融市場的三個理論,我們發現這三個理論和一些所謂的學者,比如陳志武,在中國兜售的理論也都差不多。
日經指數看跌期權怎麼賺錢——和前面的例子類似,美國投行說:你看現在日經指數是100點,我們來參加你的賭局,美國人賭股價跌,日本人你賭股價漲。是不是?怎麼賭呢?美國人說由日本人坐莊,我們一參加賭局就給日本人10塊的入場費,不管我們玩不玩,入場費都是日本人的。如果指數漲到了100點以上,我們就不玩了。如果從100點跌到60點的話,日本人就賠我40塊。如果100點跌到30點的話呢,日本人就賠我70塊。
美國應該怎麼對付九_九_藏_書中國呢?根據本書第二章的解讀,美國一向是乘人之危,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分析中國目前的危機是什麼?
就這五個原因,匯率的上升、出口退稅的調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推出、宏觀調控的推出以及稅費的提高,使得這三年來民營企業的投資經營環境更惡化。

美國用資產泡沫戰對付我們,中國怎麼辦?
歸根結底,全球利伯維爾場是有缺陷的,因為人無完人,可是它依然能給窮人帶來美好的希望。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高聲批判利潤制度和其操縱者,但他依舊認為:不管出於何種用意,反對全球貿易都會讓窮人更窮。
樓市呢?兩個病也沒解決,製造業資金首先進入,兩個病並沒解決,逃避通貨膨脹的避險資金不敢進入實體經濟,接著進入樓市,這兩筆資金叫做投機性資金,基本上衝擊高端樓盤,所以造成了股價漲的泡沫現象和樓價同時漲的泡沫現象,而且是高端樓盤拉動。同志們,這就是我們中國2010年的第一個危機——資產泡沫化。
轟炸日本三部曲。
但是我們還有第二個危機,那就是中國經濟未來應該怎麼辦,我們未來經濟將陷入經濟停滯化的困境。統計局公布2009年的GDP增幅是8.7%,不好意思,我根本不信。其實統計局應該稱為「統計的局」,基本上是領導喜歡什麼資料,他們就編什麼數據。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誤導了國家政策,做人做到這個毫無原則的地步也是夠悲哀了,所以我也不想再批評他們了。不過就算我批評他們,他們一樣吃得飽,睡得足,所以說也白說。2010年,領導定了目標是9%,我相信「統計的局」一定會編出九點幾的增長率。

圖3-2 日經指數與股指期貨走勢圖
我在《郎咸平說:誰在拯救中國經濟》一書中曾經談過中國經濟的問題,一年前寫的書中所做的預測很不幸的又被言中了。由於不想失去本書邏輯的連貫性,因此我簡要說明一下中國經濟的現狀,同時加入一些新材料來左證我當時的預測。
美國原先計劃在2010年4月15日決定是否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這個審判日目前延期了三個月。美國以貿易大戰為手段,逼迫中國在未來的六個月之內,就匯率問題和美國談判。如果人民幣不升值或升值幅度美國不滿意,那麼美國就可以向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所有產品徵收27.5%的關稅。我認為美國的真實目的就是匯率大戰,而貿易大戰就是匯率大戰的前哨戰,但是美國志不在貿易大戰,而在匯率大戰。請各位讀者想一想美國能夠控制中國三駕馬車的哪一駕?當然是出口啦。因此不論是美國透過貿易大戰志在匯率大戰,還是貿易大戰本身,都是直接針對我們的第二駕馬車出口而來。因此,中國的未來絕不可以樂觀,因為我們的第二個危機——經濟停滯化將在貿易和匯率大戰雙重衝擊出口的情況下更加惡化。
第二個是平衡理論。美國人說,你看看美國從日本買了很多東西,所以,日本得到了巨額外匯儲備。但是這個儲備沒有用來買美國東西,反而被用來購買美國國債。太多錢買國債,肯定影響了國債的價格和利率,這樣不就攪亂了美國的經濟和金融秩序了嗎。如果你日本人不願意改革匯率,那麼,你就多買點美國東西吧。可是美國也不產鐵礦石,也不產石油,好不容易農業和服務業都搞得不錯,你還都不開放。那麼,你就多買點美國的股票、房地產、金融產品吧。日本人非常聽話,1989年9月27日,索尼收購了美國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股票;10月31日,三菱宣布收購洛克菲勒中心的地產項目。那麼,美國究竟賣了什麼金融產品給日本呢?這個就是1988年賣給日本人的股指期貨,1989年再度賣給日本人的股指期權。
那麼,蓋特納究竟獲得了什麼呢?跟中國達成如此的默契?我們看看海外的人民幣匯率就明白了,也就是所謂的海外一年期人民幣兌美元的遠期匯率(見圖3-3)。
美國財政部發言人安德魯?威廉姆斯在會議前也未向媒體透露會議內容,更拒絕確認人民幣匯率問題將是雙方討論的議題之一。
中國真正的危機是什麼?

圖3-1 奧巴馬的三對三策略
美國財政部隨後在一份簡短的聲明中表示:「雙方就美中經濟關係、全球經濟形勢以及即將到來的第二次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等相關問題,交換了意見。」
「轟炸三部曲」第一部曲融資融券、第二部曲股指期貨/期權和第三部曲華爾街獲准進入日本操作於是完成。現在就等著美國人來炸毀日本的泡沫了。
根據工信部、商務部做過的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如果人民幣升值超過3%,比如說5%以上的話,將對我們傳統出口製造業造成嚴重的衝擊。

圖3-3 海外人民幣兌美元匯率
好了,講到最後,你發現股市受到三筆資金的衝擊:第一筆資金兩個病沒解決,製造業資金先進入;第二筆資金,兩個病沒解決,國企手中的信貸資金不敢投實體,再進入股市;第三筆資金,兩個病沒解決,逃避通貨膨脹的避險資金不敢進入實體經濟,接著再進入股市。所以三筆資金進入股市造成發燒現象。
會議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未向媒體透露會議議程,也是同樣說:「雙方將就中美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話題交換意見。」
不過,這個《意見》已經清楚地說明我們中國即將對外資開放資本市場,也就是只差半步就完成了第三部曲,這半步就是合資券商還沒有獲得自營業務牌照,就是說他們還不能拿自己的資本對中國股市上下其手,而純外資的金融機構目前也不許成為交易所的會員。然而,我們不要忘了,狙擊日本的「轟炸三部曲」在中國完成組建,這才是美國人真正的目的。可是,由於我們太多的主流學者在呼籲人民幣升值,甚至包括央行貨幣委員會的兩個學術委員周其仁和李稻葵。即便是周其仁最近改變了論調,轉而強調幣值穩定的意義,可是,他們營造的討論環境仍然是人民幣匯率改革勢在必行,他們卻忘了美國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表面上對匯率制度有意見,實際上是想以此為由逼迫我們同意全面對外資開放金融市場。而且我們政府有個習慣性的動作,那就是喜歡聽體制內學者的建議,雖然他們的建議大部分都是錯的。因此我更擔心我們不但在「轟炸三部曲」方面讓步了,我們人民幣搞不好還是要升值,那可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與此同時,無論最後日經指數是多少,因為這兩個賭局剛好對衝掉。假設日經指數由100跌到了60,那麼日本人賠給美國投行40元。而美國投行剛好拿這筆錢賠給基金公司,所以根本不虧。但是美國投行參加了日本人的賭局收了10元,而美國投行要求基金參加賭局,所以付了5元,美國投行還賺了5元。只需要把發行規模不斷做大就能財源廣進。
這樣一來,珠三角很多的工廠就得關門了。匯率如果是升值20%呢?這個後果不敢想象。因此,中國政府根本無法同意人民幣大幅升值,如果我們不同意的話,那就必須在別的方面讓步。我就想起了發生在日本類似的故事。各位讀者還記得美國丟下的第三顆炸彈嗎?——「日經指數看跌期權」。讀者是不是覺得很奇怪,華爾街的公司怎麼能夠在日本發行這種衍生性的金融工具從而炸毀了日本的泡沫呢?這就牽扯到了一個精心策劃的大陰謀。
然後以高盛為首的九九藏書投行帶著這份報告馬不停蹄地找到世界各地投資日本股市的基金,就問一句話:難道你不擔心你在日本投資的安全么?所有的基金經理看完報告的結論都是:當然擔心,我想對衝風險怎麼辦呢?這些投行說:沒事兒,我們做這個生意好不好?你看現在日經指數是100點,要是下個月跌到60點,我就給你40元,依此類推。反過來,要是下個月是120點,你就給我20元。當然由於有一定的風險,所以每份合約只要買就立即先送給你5元。基金經理就算了一筆賬:還能對沖自己手裡的股票組合風險,還能免費撈到錢,划算。
而我們在2008年的年底和2009年,又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那就是政府倉促之間連續開了六大虎狼之葯,包括農業改革、醫藥改革、四萬億、十大產業振興方案、汽車家電建材下鄉、2009年六成銀行信貸投入基建。正如我在《郎咸平說:誰在抵救中國經濟》一書中所料,農業改革和醫藥改革都沒能治療我們經濟的兩個病,而剩下的四大虎狼之葯表面上是拉動了內需,但是實際上是利用了明天的產能過剩,消化了今天的產能過剩。這是什麼意思呢?我以四萬億為例,四萬億基本投資在中西部的基礎建設,而以高速公路為例,建好了之後有沒有車在上面跑?基本沒有。而沒有車跑的高速公路統統叫做產能過剩的高速公路,因此路一建好就是產能過剩。但是在建的時候需要鋼材和水泥,因此可以消化鋼材市場2億噸的產能過剩,又可以消化水泥市場11億噸的產能過剩。但是明天建好之後怎麼辦?建好之後的高速公路就是產能過剩,由於不需要鋼材水泥,因此把這兩個行業打回原形成為產能過剩。我以為這個產能過剩要到2010年的年中才會出現,沒想到在《郎咸平說:誰在拯救中國經濟》一書出版后就出現了。2009年8月26日,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能產能過剩。2010年1月20日和3月20日,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又說,煤炭、電力、焦炭、鐵合金、電石、有色金屬、鋼鐵、建材、輕工、紡織等10大行業全部產能過剩。
什麼叫做招商引資,那就是我國地方政府瘋狂的招商引資,至於招商帶來的環境污染、資源破壞、勞工剝削,地方政府基本上是不管的。比如美麗的青島竟然引進了高污染的化工廠,旅遊島海南竟然也同樣引入了高污染的化工廠,這種遺禍子孫的招商簡直不可想象。但是大力招商引資的結果就是我國產能大幅度擴張,2008年的產能已經高達GDP的70%。請各位讀者想一想,2008年我們有70%的產能,卻只消費了35%,那麼剩下35%消費不了的產能就叫做產能過剩。那怎麼辦呢?所以只有出口給外國人消費,因此不得以不出口來消化產能過剩,從而透過出口拉動了中國的經濟。問題就是外國人尤其是美國人的消費是什麼消費啊?簡單地講就是借錢的超前消費,簡稱泡沫消費。但是只要是泡沫就一定會破裂,而金融海嘯就造成了美國泡沬消費的爆破,從而打擊了我國的出口造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我們的危機其實從2006年已經開始了。各位記不記得書中提過2006年,我們也曾經經歷過樓市泡沫和股市泡沫,當時有兩派學者談論這個話題,一派可能就是我一個人;另外一派呢是其他所有人。他們什麼觀點呢?他們說這一切都是因為經濟發展太成功了,老百姓富裕了,所以大家才有這麼多的錢去炒樓、炒股,從而造成樓市泡沫跟股市泡沫。這個解讀呢就叫做流動性過剩的解讀。什麼是所謂流動性過剩呢?那就是說手上的錢太多了,炒樓樓市泡沫,炒股股市泡沫。
表3-1 國內外學者、官員對人民幣升值的主張
第二駕馬車,出口。誰拉動我們的出口?美國。美國的消費拉動中國的出口,那麼美國的消費是什麼消費?都是借錢來進行的超前消費,也叫做泡沫消費。2008年之前,美國的人均儲蓄接近於零。可是金融海嘯讓美國的泡沫消費爆破,因此2009年,美國人的儲蓄率變成4.5%,這也就意味著美國人的消費減少了這個水平。如果美國的消費減少這麼多,中國的出口就要相應的下降,所以中國出口將陷入長期的衰退。第二駕馬車——出口也不靈了,也拉不動經濟。
那麼我是什麼看法呢?我說這根本不是經濟發展太成功了,剛好相反,是我們經濟發展太失敗了。也就是說,在2006年之前,由於我們以製造業為主的民營企業所面臨的投資經營環境已經開始全面惡化,因此製造業企業家把應該投資在製造業的錢,拿出來炒樓、炒股,從而造成了樓市泡沫、股市泡沫。按照我的理論來看的話,這根本就是製造業危機的開始,因為企業家不幹製造業了,而是跑去炒樓、炒股。當然了,你們也曉得政府是一如既往地不聽我的,政府推行宏觀調控的時候,決定接受另外一派的說法,認為是流動性過剩,為什麼接受另外一派的看法呢?因為他們流動性過剩的潛台詞就是領導太英明了。
當時的美國要求日本開放它的農業和服務業。但是日本人很難開放農業和服務業。以農業為例,因為部分日本議員的議席是按照一個選區農民的數量確定的。城市化之後,農民變少,但是這種選舉制度的實質並沒有改變。農民的聲音左右了政策/迫使日本政府很難開放農業。舉個例子,日本政府對農業的補貼是很古怪的:政府統一從國際市場上購買廉價小麥,以高價在國內市場出售,再用掙來的錢從農民手裡高價購買大米,然後平價在國內市場上銷售。實際上,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凈進口國,而且是美國糧食最大的進口國。讀者可能覺得很奇怪,日本政府何必這樣瞎折騰呢?日本農民的利益受到保護在於它有一個叫做「農協」的半官半民的基本組織,這個組織用選票做武器,威逼利誘政府給他們優惠政策,然後用各種優惠政策做武器,威逼利誘農民們抱成一個團以統一的價格在規定的市場上購買農業生產設備和數據,出售農產品。如果政府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口而傷害到日本農民的話,其必然結果就是內閣倒台。此外,日本的服務業也很難開放,以零售業為例,日本的零售業有一個《大店法》,它限制大超市的數量,這就使外資很難進入日本的零售業。
我在《郎咸平說:新帝國主義在中國》一書中最後一章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叫奧巴馬的三大「禮物」。第一個叫做匯率大戰;第二個叫做貿易大戰;第三個叫做成本大戰。讀者以為這三個禮物都是奧巴馬的團隊隨便想出來的嗎?那我現在清楚地告訴各位,這都是根據我們的三大危機精心設計的。
當然,隨著日本股指的崩盤,購買了看空股指期貨/期權的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股票市場的崩潰率先波及到日本的銀行業和保險企業,因為是它們向美國的各家投行們賣出的日經指數期權,大批的銀行和保險企業出現支付危機。在金融業出現危機后,日經指數進一步下跌,從而帶動了實體企業的股價跟隨下跌,日本股市的股災就此一發而不可收了。當然,日本的股災無可避免地衝擊了樓市,也造成日本樓市的崩盤,到現在都沒復甦。
這六大虎狼之葯沒能治愈第一個病,而四大虎狼之葯又使得第二個病產能過剩更嚴重了,既然病更重了,那麼發燒就應該更嚴重了。這個持續發燒怎麼來的?就是來源於2009年剩下的四成信貸借給以國企為主的短期信貸。那麼我請問各位讀者,這些國有企業所面臨的兩個病解決了嗎?沒解決。既然沒有解決,他們突然拿到這麼多的銀行信貸,他會幹嗎呢?炒股去了,還有炒地皮,所以更多錢進入股市、樓市,就造成了更嚴重的發燒。
提高利率不就收迴流動性了嗎?你手中的錢不就少了嗎?那就不能炒股了嗎?那麼股價應該下跌啊,怎麼會不跌反漲呢?不好意思,告訴各位朋友,郎咸平的理論才是對的,那就是因為你每一次提高利率的結果https://read.99csw.com,就是更進一步地打擊了我們製造業的投資環境。所以哥們兒就更不想幹了,他們會做什麼呢?他們就拿出更多的錢去炒樓、炒股,從而造成每一次提高利率,股價都是大漲。因此2006年的泡沫所象徵的就是未來的製造業的全面危機,到了2008年年中的時候,也就是在金融海嘯還沒有來的時刻,廣東省製造業就已經倒閉了30%,江浙兩省製造業已經倒閉了20%,為什麼?因為製造業的投資經營環境已經從2006年開始全面惡化,我的理論得到了實際數據的全面左證。

五、美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第三,外資必須成為交易所會員才能操作融資融券。請注意如果東京交易所1987年不批准外資券商成為會員,他們就不會有這種資格操作融資融券,因此也就無法打壓日本股市。
第三,總投資(包括增資)3億美元以下的完全交給地方核准。換句話說,外國企業可以一步步地增資最終實現控股。既然外國企業都可以在資本市場公然翻雲覆雨了,那麼華爾街的金融炒家直接成為中國交易所的會員還遠么?要知道,現在相當一部分的券商已經是合資企業了,比如高盛高華、瑞銀證券、華歐國際、瑞信方正、中德證券、海際大和、華鑫證券等。雖然這個還只是意見,還沒成為正式的細則,但是這樣增資會是什麼後果呢?
這個圖越往下,一美元能換的人民幣越少,所以越往下走,人民幣的匯率越高。那麼,大家看到的這個一路往下走的趨勢,就是所謂的人民幣升值預期,雖然我們國內的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沒有大變動,但是海外的市場因為是給華爾街的金融炒家自由交易的,所以這些炒家如果覺得人民幣會升值,這個曲線就會往下走,很明顯,自從美國對中國施壓以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就非常明顯。

三、美國如何逼迫日本開放金融市場

2010年4月8日,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在結束了兩天訪問印度的行程后,本應直接返回美國,他卻突然改變行程,臨時到訪北京,在首都國際機場貴賓區與中國副總理王岐山,開了一個多小時的「閉門會議」。中美雙方都分別發表了語焉不詳而且是避重就輕的聲明:
直接影響是什麼呢?舉例而言,1984年4月,放鬆對日本國內投資的限制;1984年12月,對外國金融機構開放包銷日元債券業務;1985年4月,批准創新的金融產品;最後1987年10月5日,大藏省實施一連串的金融自由化措施,其中包括最重要的融資融券。
這就解釋了政府為什麼要用四萬億來拉動經濟,但是政府的所有投資都是利用明天的產能過剩消化今天的產能過剩,一旦建完之後,全中國一定變成一個產能過剩的大窟窿。我請問,我們還有新的增長點嗎?如果沒有的話,我們未來的經濟將陷於長期停滯發展,而經濟停滯化就是我們2010年之後所面臨的第二個危機。
我的看法就特別不好聽,什麼製造業危機,聽著多剌耳,我們這個民族是不喜歡聽剌耳的話的。我這人講話難聽,所以我講話從來沒人聽。那麼政府決定透過宏觀調控收迴流動性,在他們的想法裏面呢,總認為流動性收回來之後那就好了,那我們手中就沒有那麼多錢炒樓了,也沒有那麼多錢炒股了,所以樓市泡沬、股市泡沬就一併得到解決。因此2007年,在這種思維的主導之下,政府總共六次提高利率,其目的呢就是希望收迴流動性,認為只要把流動性收回來之後,那就好了。』但是,請各位回憶一下,2007年6次提高利率是什麼結果?你發現,股價全部大漲,你不覺得很奇怪嗎?
連奧巴馬的表態都非常客氣,2010年4月13日奧巴馬與胡錦濤在華盛頓核安全峰會的間隙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會談。「總統重申了他的觀點,就是中國邁向一個更為市場化的匯率機制,對全球經濟持續、均衡復甦非常重要……」奧巴馬政府首席亞洲事務顧問傑夫?巴德(Jeff Bader)表示。同一天,蓋特納更是破天荒地說什麼呢?「中國轉向靈活的匯率形成體制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否調整匯率政策是中國政府自己的選擇。」
還有金融海嘯造成了什麼?出口|暴跌。請各位讀者想一想我們中國為何成了出口導向的國家呢?因為地方政府的兩大政策,第一個政策叫做抓建設拉動GDP,第二個政策叫做招商引資。這兩個政策有什麼問題呢?什麼叫做抓建設拉動GDP,那就是地方政府透過修橋鋪路等等鋼筋水泥堆砌起來了我國的GDP,根本不是我們的經濟有什麼了不起的增長,而基本上都是靠著鋼筋水泥拉動的。這就是為什麼2008年我國GDP當中57%都是鋼筋水泥,從而把消費壓縮到只佔GDP的35%。而2009年更糟糕,GDP當中67%都是鋼筋水泥,從而把消費壓縮到佔GDP的29%。因此中國成為消費力嚴重不足的國家。對比一下,其他國家的消費佔GDP的70%~80%,可見我們經濟發展有多麼扭曲和畸形。
直接影響是什麼呢?1983年7月5日,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證券和美國投行摩根士丹利達成合作意向設立投資信託公司,隨後在1984年的3月25日真的把公司成立了,但是日本大藏省就是不批准。作為補償,日本大藏省1984年批准了摩根士丹利成立東京分行,並且授予了證券業務牌照,但是這時候因為摩根士丹利還不是交易所會員,具體交易還要透過日本的券商交易席位來操作。
但是我們還有第三個危機,那就是2009年我們政府釋放出了9.59萬億,2010年2月底之前的14個月我們又幾乎釋放了12萬億銀行信貸,因此嚴重的通貨膨脹絕對不可避免,這就是2010年之後的第三個危機——通貨膨脹化。
實際上,圖3-2就把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的作用描繪得最清楚了。三個灰度字表示出來的都是海外推出了日經指數期貨或者期權,第一次是在1986年9月的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第二次是在1990年1月摩根和高盛等美國投行在美國的場外交易市場(OTC)推出日經指數看跌期權,第三次是在1990年9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日經指數期貨及期權。第一次是將近20%的下挫,第二次是將近30%的下挫,第三次是將近40%的下挫。
其實危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我們對危機的低估甚至無知所導致的政策失誤。例如我們在本書第二章曾經討論在美國匯率大戰的衝擊之下,越南、泰國、中國香港、日本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都是自己政策的失誤。比如,日本降低利率到2.5%,像中國香港提高利率到280%,像泰國為了留住外資提高利率到13.25%,像越南為了對抗通貨膨脹,把利率提高到14%,這都是各個國家政策的失誤,從而刺破了泡沫,造成經濟長期蕭條。我希望我們能夠透過他們的失誤學習經濟,以避免重蹈覆轍。
第二,融資融券制度就是打壓股價的必備武器。

一、資產泡沬戰早晚躲不過

這兩個賭局剛好對衝掉。假設日經指數由100點跌到了60點,那麼日本人賠給美國投行40元。而美國投行剛好拿這筆錢賠給基金公司,所以根本不虧。但是美國投行參加了日本人的賭局付了10元,而基金公司參加美國投行的賭局付了15元,美國投行還賺了5元。
匯率大戰要有效地衝擊一個國家的經濟必須要配合資產泡沫化,我們在上一章曾經詳細討論過,美國如何利用泰國、越南、中國香港和日本的資產泡沬化,展開匯率大戰,從而擊潰了這些國家的經濟。
如果各位讀者都看懂了的話,你們認為美國逼迫我們人民幣升值的目的是什麼,他們明明知道我們很難讓人民幣升值20%!其目的就和當初對付日本一樣,拿著農業和服務業說事,他們就是拿著人民幣匯率說事,其實他們的真正目的是希望我們開放金融市場,允許外資成為交易所會員,以完成轟炸我們的第三部曲,因為我們從2010年3月31日開始了融資融券,2010年4月16日開始了股指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