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元代的也里可溫 第一節 景教的復盛

第三章 元代的也里可溫

第一節 景教的復盛

(3)汗八里,第23區,駐地在元大都。1275年馬可波羅到中國時,大都(北京)就是景教都主教馬聶斯托利的駐地。元初汗八里著名景教徒、畏吾兒人巴爾掃馬,其父是13世紀初來汗八里任景教教會巡迴觀察員的西班。巴爾掃馬自幼從汗八里都主教馬貴哇桂斯受洗,30歲時入修道院隱修。其友馬可斯是山西霍山的畏吾兒人,馬可斯之父裴尼爾曾任景教大主教。馬可斯也有志隱修,入京從都主教馬聶斯托利受洗,與巴爾掃馬為友。1278年,兩人結伴西行,前往耶路撒冷朝拜聖地。1280年,景教宗主教馬屯哈任命馬可斯為契丹大主教,改名雅八拉哈,任命巴爾掃馬為巡察總監。1281年馬屯哈死,雅八拉哈被推選繼任景教宗主教,駐巴格達,兼領塞琉西亞和泰西封兩城教務。1287年,巴爾掃馬奉伊兒汗國君主阿魯渾之命出使歐洲。他先後拜見東羅馬帝國皇帝安德羅尼克斯二世、法王腓力四世、英王愛德華一世,併到羅馬晉見教皇尼古拉四世。教皇邀請他按景教禮儀領聖餐,他也參加了教皇主持的彌撒。這是兩位在西亞和歐洲負有盛名的中國景教徒。房山縣在1919年發現一處景教十字寺遺迹,有元順帝敕賜十字碑記,碑上有古敘利亞文。河北涿縣琉璃河附近山中,發現兩塊刻花的十字碑,十字四角有敘利亞文「信之」、「仰之」。據考證,這是始建於唐代(公元960年)的十字寺,經遼代營建,元代(公元1365年)又加重修。張家口西北的石柱子梁也發現過三塊帶有景教十字的墓碑。在東北,元世祖時(公元1289年)起兵反叛的宗王乃顏(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後裔),是受過洗禮的景教徒。他的旗幟以十字架為標誌,部眾10萬,當有不少信徒。長江流域各地,元初陸續興建一批景教寺。最著名的是馬薛里吉思在鎮江、丹徒和杭州所建七寺。揚州在馬可波羅為官時還沒有教堂,30多年後建起三座景教教堂。溫州、泉州、昆明等地也有景教徒。
馬薛里吉思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正月至鎮江,八月改授明威將軍。至元十八年,在鐵瓮門夾道巷「舍宅」建大興國寺。再於豎土山建雲山寺和聚明山寺(據《鎮江志》另載,建於至元十六年)。馬可波羅在《遊記》中提到,鎮江有三座聶斯托利派的基督教教堂,是1278年擔任行政長官的該派教徒馬薛里吉思在其三年任期內建造的。並說在此之前,那裡沒有教堂。馬薛里吉思建的杭州大普興寺,《西湖遊覽志》也曾提及。另外他還建有丹徒的四瀆安寺、黃山的高安寺、大興國寺側的甘泉寺,以及雲山寺和聚明山寺下的也里可溫公墓。馬薛里吉思還從「佛國」(西方)請來最尊敬的主教(馬里哈昔牙、河必思忽八)麻兒失理,傳授教義,發放經典,主持儀式。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活動得到忽必烈的支持。經丞相完澤奏聞,撥賜官田和民田,作為教會財產。在這種情勢下,景教的發展可以想見。據說,1331年的鎮江,在167戶僑寓居民中就有一戶是也里可溫,而在杭州,特有一區專住也里可溫。
中國的景教徒皆愚而無知。其聖經皆為敘利亞文,祈禱時亦能誦之,惟不解其義。猶之吾國僧侶之不知文法也。其人皆腐敗不堪,好放債收重利,沉湎酒色。與韃靼人雜處者,沾染韃靼風俗,甚至亦九九藏書有一夫而娶數妻者。入教堂亦效法回教徒之所為,洗滌下身。星期五日,舉行祝祭,茹葷食肉,一切皆效仿回教徒……其派僧侶,不獨娶妻,且行重婚。妻死,可再娶。僧官皆買賣而成。無報酬不為他人舉行聖禮。其人皆戀愛妻子,貪財好貨之心,熾于宗教信仰。(《東行記》第26章)
薛迷思賢(今撒馬爾罕),在中原西北十萬余里,乃也里可溫行教之地。愚問其所謂教者,雲天地有十字寺十二,內一寺佛殿四柱,高四十尺,皆巨木;一柱懸空尺余,祖師麻兒也里牙靈跡,千五百余歲。今馬薛里吉思,是其徒也。
撒馬爾罕當時是景教盛行地區,東方教會大主教的駐地,1220年歸降成吉思汗。祖師麻兒也里牙是撒馬爾罕大主教,于希臘歷1501年(公元1190年)去世,故稱「千五百余歲」。這裏清楚說明馬薛里吉思是景教徒,即蒙古人所稱「也里可溫」。《寺記》說:
(1)秦尼,第11區,主教座堂設在大同,汪古、克烈諸部都在其轄區之內,是景教盛行地區。大同是遼金時期的西京,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才改為大同路。盧白魯克說:「往契丹途中,皆有聶斯托利派教徒及薩拉森人,雖為異族,然與土人雜居。契丹國內有十五城,皆有聶斯托利派教徒,其人于西京城有總主教駐焉。」《元史·世祖本記》載,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六月,敕西京僧、道、也里可溫、答失蠻等,有家室者,與民一體輸賦。西京迤西,金元時期為汪古部牧地,唐時其地為天德軍。馬可波羅記述,該地統治者高唐王闊里吉思(喬治),是長老約翰王的曾孫,大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據羅馬教皇在1292年派來中國傳教的孟高維諾說,闊里吉思原來信奉景教,由於他的勸說而改宗天主教,並讓其子領洗而取名術安(約翰)。闊里吉思率其封地臣民脫離景教,捐資建造一所宏偉教堂,親賜題額為「羅馬教堂」。但闊里吉思死後,其諸弟又率部眾復歸景教。足見該地景教勢力之盛。

泉州地區發現的十字架墓碑(宋代)
蒙古語「也里可溫」的含義,至今還無法得知。蒙古人在進入中國內地以前,稱基督教徒為「迭屑」,源自波斯人對基督教徒的稱呼。自元世祖忽必烈時起,「迭屑」一詞棄而不用,文獻和碑銘中都改用「也里可溫」。陳垣引清代《敕定遼金元史語解》,認為按蒙古語應作「伊嚕勒昆」,「伊嚕勒」,福分也;「昆」,人也。「也里可溫」意為有福緣的人或信奉福音的人。現在多數學者均採用此說。張星烺認為,「伊嚕勒昆」與「也里可溫」讀音全不相近,判為一詞過於武斷。另引屠寄所著《蒙兀兒史記·乃顏傳》也里可溫注,擬為景教碑中「阿羅訶」的轉音。阿羅訶系佛經中阿羅漢之別譯,read.99csw.com唐朝景教徒借用為敘利亞文「埃洛赫」(Eloh,即希伯來文Elohim)的譯音,意為「上帝」。因此,也里可溫當指「上帝教」或「信奉上帝的人」。從元代史籍和碑銘看,也里可溫意為「長老」,本為對教士、司鐸的尊稱。
馬薛里吉思是今烏茲別克的撒馬爾罕人。元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鎮江志·大興國寺記》載:
元朝建立后,景教隨蒙古族入主中原,在中原地區各地傳播。自成吉思汗以來,蒙元統治者對各種宗教採取「一視同仁,皆為我用」的政策。元世祖忽必烈曾對馬可波羅說:「有人敬耶穌,有人拜佛,其他的人敬穆罕默德,我不曉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們,求他們庇佑我。」1235年春,在鄂爾渾河畔回鶻汗國古城舊址附近興建的哈剌和林,是早期蒙古帝國的中心。城內居民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穆斯林商人和使臣的住區,也是市場的所在地,另一部分主要是漢人工匠的住地。城內除清真寺和佛寺外,還有一所景教寺(禮拜堂),建在大汗宮殿萬安宮的附近。信奉景教的多系蒙古貴族、諸王近侍、御醫、官吏及一些色目人。景教徒作為色目人,在政治上、法律上享有僅次於蒙古人的優越待遇。景教教士同和尚、道士、答失蠻一樣,可免除賦稅差役。在元代,雖然有佛教和道教的競爭、排擠,但有統治者的支持,景教仍然成為全國流行的宗教。元朝景教的發展與政治勢力的關係,從馬薛里吉思的例子可以得到說明。
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諸部以後,與克烈部等聯姻,后妃、貴戚、將相大臣中,景教徒代不乏人。朮赤太子和睿宗拖雷二人的王妃都出自克烈部,蒙哥、忽必烈、旭烈兀等人的生母、睿宗庄聖皇后晙〔jun俊〕魯禾帖尼(別吉太后),是克烈部王罕的侄女,死後停柩于甘州(治所在今甘肅張掖)十字寺內。《元史》卷三十八《順帝本記》載:「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三月,中書省臣言,甘肅甘州路十字寺奉安世祖皇帝母別吉太後於內,請定祭禮。從之。」《甘州志》卷二說:「初世祖定甘州,太后與在軍中。后沒,世祖使於十字寺祀之。至是歲久,祀事不肅,故議定之。」《元史》卷三十二《文宗本記》又載:「天曆元年(公元1328年)九月,……又命也里可溫于顯懿庄聖皇后神御殿作佛事。」這裏所謂作佛事,應是基督教的彌撒祭。還有太宗窩闊台的皇后、定宗貴由的生母脫列哥那,原系蔑兒乞部首領之妻,成吉思汗滅該部被俘,賜給窩闊台為妻,也是景教徒。貴戚如汪古部首領阿剌兀思·剔吉忽里家族,都是景教徒。阿剌兀思子孫世代與皇室聯姻,其子孛要合娶成吉思汗女阿剌海別吉公主,其孫愛不花娶忽必烈女月烈公主,生子闊里吉思,封為高唐王,即歐洲傳聞的喬治王。大臣中著名的景教徒有太宗和定宗朝的中書右丞相、克烈部(一說畏吾兒)人鎮海,憲宗時宣布號令、掌管文書及朝內外聞奏諸事的孛魯歡。太宗朝的元帥按竺邇,世祖朝的禮部尚書月合乃,也都是景教徒。按竺邇之孫趙世延,月合乃曾孫馬祖常,在元代並稱為兩大文豪。
元朝建立以後,景教很快流行中國各地。1253年抵達和林的盧白魯克,曾在中國北部遊歷。據他記載,契丹(中國北部)有15個城市中住有景教徒,大主教駐地在西京大同。13世紀中葉,景教各教區主教駐地表共列25處主教區,西自亞美尼亞和波斯灣,東至唐兀(西夏)和汗八里(意即汗城,今北京),均屬景教傳教範圍。其中在中國境內的主教區有四處:https://read.99csw.com
約在同時,歐洲流傳著一個有關「長老約翰王」的傳說。當時西方的基督教各國,盼望東方有個強大的基督教國家,能配合西方進攻穆斯林國家,共同收復「聖地」。1145年,敘利亞加伯拉地方主教奉亞美尼亞國王之命,出使教皇尤金三世宮廷,乘機宣傳遠東有「長老約翰王」,虔信景教,曾出征波斯、米底諸國,攻佔愛克巴塔那(今伊朗的哈馬丹),準備進軍耶路撒冷,因受阻於底格里斯河而歸。20多年後,歐洲各國君主和教皇忽然收到了「長老約翰王」本人發來的正式信件,但沒有註明地點和日期。於是歐洲盛傳東方有個強大的「約翰長老國」,「約翰王」這個「看不見的使徒」將來會幫助西方基督教國家戰勝穆斯林。「約翰長老國」在12世紀指西遼,在13世紀指克烈部,到14世紀初,鄂多立克又把汪古部稱為約翰長老國。這個傳說從側面反映了景教在東方的勢力強大。
由此得知,馬薛里吉思家族世代習醫,外祖撒必是撒馬爾罕名醫,善調製香果蜜丸舍里八。成吉思汗占撒馬爾罕后,其幼子拖雷(稱號為也可那延,一譯也客那顏,即大那顏)染病,撒必進葯舍里八,景教徒為他祈禱,才告痊癒。撒必因此成為御醫,取得「答剌罕」的身分,不僅免除人身隸屬關係和賦稅差役負擔,而且可享有各種特權,實際升入統治階級。1268年,拖雷子忽必烈召馬薛里吉思進宮,成為專職調製舍里八的醫官。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封他為宣命虎符懷遠大將軍,鎮江府路總管府副達魯花赤。馬薛里吉思由醫而官,以「忠君愛國」為名,開始建造教堂,「推廣教法」。《寺記》說:
(2)喀什噶爾,第19區,駐地在喀什噶爾(今喀什)。盧白魯克曾途經羅布泊以北的喀喇沙爾近郊地區,訪問一個景教村,進入教堂與教徒唱誦《禱告聖母》。他說景教徒在教堂里使用畏吾兒人的文字。馬可波羅證實,喀什噶爾的景教徒「按照自己的教規生活,在自己的教堂做禮拜」。葉爾羌的察合台親王改信了景教,幫助當地的景教徒建造一座紀念施洗約翰的教堂。莎車、欽赤塔拉斯等地也有景教徒。
(4)唐古忒,第24區,統轄陝甘寧等西夏舊地,駐地在甘州。馬可波羅說,景教徒在該城建築了三座宏偉壯麗的教堂。元世祖母別吉太后死後就停柩在甘州的十字寺內。肅州(治所在今酒泉)、沙州(治所在今敦煌)、涼九_九_藏_書州(治所在今武威)、申州(治所在今西寧)都有一些景教徒。陝西的哈拉善(榆林)有三座景教教堂。
基督教在元代再次進入中國廣大地區,並復盛一時。11世紀下半葉,由於遼朝統治者的允許,基督教才在中國北方重新出現。至13世紀中葉,蒙古族入主中原,基督教隨之在中原地區流傳。元時入華的基督教分為二支,一支即繼續流行於中亞、蒙古諸地的唐代習稱的景教,屬基督教聶斯托利派的東方教會;另一支是羅馬天主教會派遣來華傳教的方濟各會修士。元朝蒙古人統稱之為「也里可溫」。「也里可溫,教名也。」(元至順《鎮江志·大興國寺記》)其教士和教徒,也稱「也里可溫」。因兩派都崇敬十字架,故又稱「十字教」,教堂稱為「十字寺」。
馬薛里吉思雖登榮顯,持教尤謹,常有志於推廣教法。一夕,夢中天門開七重,二神人告雲:汝當興寺七所。贈以白物為記。覺而有感,遂休官,務建寺。
不過,元代景教徒中的腐敗、衰頹趨向確也存在。《元史》多處記載,「也里可溫有家室不持戒律者」被詔令免除不輸租賦的特權。景教本是敘利亞和波斯商人的宗教,教士可以經商,商人也可任聖職,傳教與經商可以并行不悖。因此,景教徒「好放債收重利」,「貪財好貨」在所難免。據北京故宮午門城樓發現的敘利亞文讚美詩抄本(約公元10-13世紀)記載,傳播景教的殉教者即為從事商業的景教徒。文中說:「殉教者啊!汝等從事商賈的人們!汝等渡河海,越山野,遍歷諸國,最後流出汝等的血潮去世了。」「正直的殉教者們!汝等經營商賈的人們!看吧,汝等的財寶不是藏在天上了嗎?」這裏,商業幾乎有了宗教意義,宗教也必然隨商業而興衰。此外,景教憑藉政治勢力的傳播,也因政治地位的下降在元末失去勢頭。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馬薛里吉思任鎮江府路總管府副達魯花赤時,倚勢侵奪佛教古剎金山寺田地,建造兩處「十字寺」。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就改為金山寺下院,賜名「般若禪院」。這說明,至元末景教徒在政治上已失勢,宗教上受佛、道諸教排擠,經濟上又有伊斯蘭教商人的競爭,景教在中國的地位已一落千丈。
70多年後,約翰·柯拉的評價則有所不同。他說中國的景教徒皆雄于資財,惟甚懼正派基督教徒。其派教堂皆整齊華麗,有十字架及像,以供奉天主及古聖賢。其人代皇帝舉行各種祈禱,故常得享受特權。(《大可汗國記》)

元代也里可溫碑刻(1984年泉州出土)
公之大父可里吉思,父滅里,外祖撒必,為太醫。太祖皇帝初得其地,太子也可那延病,公外祖(進葯)舍里八,馬里哈昔牙徒眾祈禱,始愈。充御位舍里八赤,本處也里可溫答剌罕。至元五年,世祖皇帝召公馳驛進入舍里八,賞賚甚侈。舍里八煎諸香果、泉調蜜和而成。舍里八赤,職名也。公世精其法,且有驗,特降金牌以專職。九年,同賽典赤平章往雲南,十二年,往閩浙,皆為造舍里八。九-九-藏-書

泉州發現的元代景教敘利亞文墓石
蒙古興起前後,分佈於土拉河和鄂爾渾河流域的克烈部、阿爾泰山附近的乃蠻部和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兒乞部,都信奉西方傳來的景教。居住在陰山以北的汪古(或雍古)部,也信奉景教。此外還有畏吾兒族,曾信奉摩尼教。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王延德出使高昌,在那裡見到的「波斯僧」,便是景教徒。據西方記載,在11世紀初,我國西北的突厥人中盛行景教。13世紀蒙古強盛時,畏吾兒人已有很大一批人改宗景教。畏吾兒人文化比較發達,對蒙古諸部有較大影響。乃蠻部很早就已任用畏吾兒官員,使用畏吾兒文(特爾賽文)記事,並崇信景教。據敘利亞基督教作者艾布·法蘭基斯記述,約在公元1001—1012年間,克烈部酋長率領部眾20萬人皈依基督教,並請巴格達東方教會派教士前往。這件事發生在北宋初年,正是遼國統治漠北之時。元初著名儒家學者馬祖常,屬汪古部,先祖和祿冞〔mi迷〕思原是西域的景教貴族。遼道宗咸雍年間(公元1065—1074年)始遷入內地,定居於甘肅臨洮。曾祖帖穆爾越哥曾任金朝馬步軍指揮使,因而得名馬氏。馬氏世代都是景教徒。與馬祖常齊名的趙世延,也出自汪古部,同為遼代遷居內地的景教世家。因此,元定宗貴由登位時,亞美尼亞國王遣使赴和林朝賀,使者報告說:「當今大汗之祖未生時,基督教徒已流衍四方。」基督教在中國西北草原的流傳,當在成吉思汗崛起之前。
元代景教徒的宗教生活,中國文獻中了無記載,而歐洲東遊諸家都是天主教徒,對景教的攻擊不遺餘力,他們的記載不能全信。盧白魯克認為:
以上四個教區的設立,說明元代景教幾乎遍及全國。自汗八里往西,經山西、寧夏、陝西、甘肅,出新疆而通中亞;或沿運河南下,過長江流域至東南沿海,景教徒的活動尤為活躍。據《大元通制》載,崇福司官員稱,「如今四海之大,也里可溫犯的勾當多有,便有一百個官人,也管不得」。約翰·柯拉的《大可汗國記》(公元1330年)估計,景教徒「居契丹國境內者,總數有三萬餘人」。景教徒的實際人數,自然要超過這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