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元代的也里可溫 第二節 天主教方濟各會入華

第三章 元代的也里可溫

第二節 天主教方濟各會入華

1333年,教皇得知孟高維諾於1328年病逝的消息后,委派巴黎大學神學教授尼古拉繼任其總主教職。尼古拉一行抵達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受到察合台汗的歡迎。但從此以後,竟不知去向。1336年,元順帝派遣一個16人的使團,由泉州主教安德魯等人帶領前往羅馬。使團還攜帶阿蘭貴族福定、香山、者燕不花等署名致教皇的信,請求派來新的主教,改變無人教誨和撫慰的狀況。元朝的使團在1338年抵達阿維尼翁,受到教皇本尼狄克特十二世的接待。教皇立即籌組一個使團,以方濟各會修士、義大利佛羅倫薩人馬黎諾里等四人為專使,同元朝使團一起東行。他們在1342年8月19日到達汗八里,專使波納中途折回,同行者共32人。馬黎諾里等進城時,朝廷安排了隆重的迎接儀式。馬黎諾里向元順帝進呈教皇復書,並奉贈駿馬一匹。馬黎諾里記載:「汗八里都城內,小級僧人(低級教士)有教堂一所,接近皇宮。堂內有總主教之寓所,頗為壯麗。城內他處,尚有教堂數所,各有警鐘。教士衣食費用,皆由大汗供給,至為豐足。」他在大都逗留期間,「常與猶太人及他派教人,討論宗教上之正義,皆能辯勝之。又感化彼邦人士,使之崇奉基督教正宗。因之拯救靈魂于地獄苦境者不少也。」使團在大都居留四年,然後循海路西歸。當使團離去時,皇帝囑咐請教皇再派馬黎諾里或紅衣主教一級的人來擔任主教,最好也是修士。但是,馬黎諾里返回后不久,羅馬教廷分裂加劇,元朝也被逼北遷,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教活動隨之完全中止。
余于京城汗八里築教堂一所,六年前(公元1299年)已竣工。又增設鐘樓一座,置三鍾焉。自抵此以來,共計受洗者達六千餘人。
孟高維諾在中國進行傳教的主要阻力來自景教徒。景教在當時的朝廷中頗有勢力,而羅馬天主教一直把聶斯托利派視為「異端」。孟高維諾曾「費盡苦心,欲使聶斯托利派教徒改宗羅馬教會,明告彼等,若不改宗,則彼等之靈魂,將不能拯救矣。緣此聶派叛教者,皆恨之切齒」(《大可汗國記》),對他進行打擊和排擠。孟高維諾說:
元代的也里可溫始終備受尊崇。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read.99csw.com年),元世祖特設崇福司,專管基督教徒,「掌領馬兒哈昔(主教和長老)、列班(司鐸和修士)、也里可溫、十字寺祭享事宜。」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升格為「崇福院」,「置領院事一員,省並天下也里可溫掌教司七十二所,悉以其事歸之。七年(公元1320年)復為司。」(《元史·百官志》)崇福司和專管佛、道的宣政院、集賢院,合為元朝三大主管宗教機構。崇福司主管長官司使四員,從二品,官秩在宣政院從一品之下,與集賢院同。在元朝的詔令中,也里可溫常常列在僧、道之後,答失蠻之前,可見也里可溫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僅次於佛、道兩教。但是,基督教作為一種以傳教為主要目的外來宗教,要成功地植根和傳播於中華大地,必須適應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社會需要。在統治者的庇護和支持下,景教一度在全國設有也里可溫掌教司(主教座堂)72所,天主教也建立大都和泉州教區,但教徒大都不是漢人,而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基督教在中國社會並沒有真正紮下根來,僅僅依附於元帝國的政治勢力,浮在社會表層。因此,它隨著元帝國的興盛而發展,跟著元帝國的覆滅而絕跡。美國學者賴德烈說:「據我們所知,中國如果過去未曾傳入過景教,或羅馬教皇也從未派遣孟高維諾等方濟各會修士從歐洲經過艱難的長途跋涉而來到過中國,那麼,中國人和中國文化也不會和今天有什麼不同。」(《基督教在華傳教史》)這說明元朝的基督教對中國影響不大。
(在汗八里居留五年期間),嘗自皇帝取得阿拉發(阿拉伯語)一份,俾可供給吾等衣食之用。阿拉發者,皇帝所賜外國使臣、說客、戰士、百工、伶人、術士、貧民以及諸色人等之俸金,供其生活費用也。所有俸金之總數,過於拉丁數國王之賦稅。
孟高維諾在中國的傳教活動,可以從他分別寫於1305和1306年的兩封信件中得知一個大概。他經過大約五年的努力,在大都建造了天主教的第一座教堂。他在1305年的信中說:
基督教的另外一支,即羅馬天主教的入華,開始於1294年。在此之前,由於蒙古鐵騎的大舉西征,引起羅馬教廷和歐洲各國君主的震驚,他們出於政治和軍事的動機,先後派出使節前往蒙古帝國。1245年,教皇英諾森四世派方濟各會修士、義大利貝魯齊亞人普蘭諾·迦賓為使團首領,帶著教皇勸告蒙古大汗停止殺掠歐洲基督教徒的書信,前往蒙古。經過三個月的長途跋涉,于同年7月22日到達和林。當時蒙古人正在舉行選舉貴由為大汗的貴族會議。普蘭諾·迦賓逗留四個月後,只帶了一封貴由敦促教皇歸降入貢的回信返回教廷。1247年,教皇又派多明我會修士、倫巴德人阿西林出使蒙古,拜見蒙古西征軍統帥拔都,無功而返。1249年,率領第七次十字軍準備東征的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派遣多明我會修士、法國人安德烈·朗久木前往蒙古。朗久木等人抵達額敏河(今新疆西北部)貴由行宮時,正值貴由病死,皇后海迷失攝政。皇後接見朗久木以後,複信要求西方稱臣入貢。朗久木不得要領,在1251年返回。1253年春,路易九世又派方濟各會修士、法國人盧白魯克以傳教名義東來。盧白魯克先後覲見西歐盛傳是基督教徒的蒙古拔都之子撒里塔和駐在伏爾加河畔的拔都。拔都命他晉見大汗蒙哥。他于年底抵達蒙哥在汪吉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附近的冬營帳地,然後伴隨大汗營帳北移,次年四月進入和林。據他在《東行記》中自述,他在蒙哥大汗面前曾與佛、道諸教論戰,並在辯論中獲勝,博得大汗和皇后對基督教的好感,皇后時常到教堂做禮拜,他也為他們誦經祈禱。但五個多月後,盧白魯克卻帶著蒙哥的嚴厲促降書返回。他此行的使命,原是希望結好蒙古,共同抗擊穆斯林,收復聖地和進行傳教,無疑是徹底失敗了。1266年,威尼斯商人尼古拉和馬菲奧兄弟來到上都(開平),受到忽必烈的接見。忽必烈提出要求教皇派來熟知基督教義、通曉七藝(文法、邏輯、修辭、算術、音樂、天文和地理)的百名學者來華。尼古拉兄弟於1269年返回歐洲,向教廷呈遞了蒙古的書信。兩年以後,尼古拉兄弟攜帶17歲的馬可波羅再次東來。教皇格列高利十世派遣的兩名多明我會修士,中途因懼怕危險而折回。他們三人經過三年半的艱苦跋涉,於1275年夏到達上都復命。馬可波羅在元朝留居17年,頗得忽必烈的信任。1295年返抵威尼斯后,因《馬可波羅遊記》問世而著名於世。忽必烈的提議和巴爾掃馬的西行,促使教皇尼古拉四世任命方濟各會修士、義大利薩萊諾人約翰·孟高維諾為教廷使節,前來中國傳教。從傳教意義而言,孟高維諾是天主教在中國開闢教區的第一人。九九藏書九_九_藏_書
教皇克萊芒特五世得知孟高維諾傳教順利,於1307年再派方濟各會修士七人來華,協助孟高維諾主持教務。七人中只有格拉德、裴萊格林和安德魯三人到達中國。他們代表教皇祝聖孟高維諾為汗八里總主教,兼轄東方教務。大概就在這一年,即1313年,泉州也創設了主教區,由格拉德任首任主教,以後由裴萊格林和安德魯先後繼任。據安德魯1326年發自泉州的信中說,泉州有一位富有的亞美尼亞婦人,在城內建了一所雄偉華麗的教堂,由孟高維諾指定為主教座堂。她還捐獻巨資作為維持費用,並在臨終遺囑中指定將教堂歸給格拉德主教使用。安德魯在泉州附近小林中建造教堂一所,1322年裴萊格林去世后,移居城內繼任大教堂主教。
安德魯在信中特別提到他們在中國傳教的經濟來源。他說:
1305年,余在大汗宮門前,又建新教堂一所。堂與大汗宮僅一街之隔。兩處相去不過一箭耳。魯喀龍哥人彼得者,篤信基督聖教,善營商。當余由討來思起程時,彼即伴余東來。新教堂地基,即彼購置,捐助與余,以禮敬天主……
在孟高維諾任汗八里總主教的最後幾年中,方濟各會修士、義大利波德諾內人鄂多立克來到中國。他早年在故鄉烏丁修道院修道,以苦行著稱,1316年從歐洲啟程經海路來華。約於1322年抵達廣州,曾在泉州會見主教安德魯,至杭州寄寓方濟各會教堂,並與靈隱寺佛僧辯論生死輪迴之說。約在1325年到達大都,謁見泰定帝。他說,在大都宮廷中擔任要職的薩拉森人、韃靼人及佛教徒,都有改宗基督教的,孟高維諾深得皇帝寵信,享有很高的聲望。他見孟高維諾年事已高,急需加派教士前來協助,於是在1328年由陸路返歐。1330年到阿維尼翁晉見教皇約翰二十二世,準備率領50名教士東來,但因病於1331年去世。九九藏書
他遷居泉州時,得到允許,將欽賜薪俸(阿拉發)移往泉州。他說,據外國商人估算,「照本年匯價,皇帝每年給余之俸金,可值一百金佛羅林左右雲。俸金大半,余皆用之於建築教堂」。看來,西方傳教士在元朝所受的待遇確實很好。孟高維諾在中國獨立傳教30多年,沒有元朝統治者的優待是不可能的。
1289年,孟高維諾攜帶教皇致忽必烈信件,取道波斯、印度,於1294年泛舟來到大都。忽必烈已於同年去世,元成宗接見了他,允許他在大都自由傳教。他首先在信奉景教的蒙古貴族中進行勸化,成功地使高唐王闊里吉思改宗天主教。但在闊里吉思作戰身亡后,其弟術忽難又率部眾奉行景教。據馬黎諾里報告,大都有阿蘭人「三萬九九藏書之眾」,皆崇奉基督教。他們是蒙古西征時從高加索遷來的軍人。天主教在大都的傳播,與這些人有密切關聯。
余嘗收養幼童一百五十人,其父母皆崇奉異端。幼童年齡,自七歲至十一歲不等。皆毫無教育,亦無信仰。余皆加洗禮,教之以希臘及拉丁文……余為之組織唱歌隊。每逢星期日,則在教堂輪流服務。余蒞堂或他往,諸童皆能不懈其職……唱歌時,皇帝陛下亦嘗聞而樂之。祭聖時,余與諸童共同行禮。
聶斯托利派徒眾,名為崇奉基督,實則遠離聖道。其人在東方有權有勢。不與同道者,則雖至小教堂,不許建設,稍與異旨之文字,不得刊布也。東方諸國,自昔聖徒絕跡。余初來此境,受聶派直接虐待,或唆使他人來欺侮余,種種情形,備極慘酷。其人造作誹語,謂余乃偵探匪徒,而非由教皇派遣。稍後,其人又偽造證據,謂教皇實有大使派來東方,贈禮物甚伙,至印度時,余暗殺大使,而竊其物也。陰謀誹謗不止者凡五年。余嘗受法庭傳審,幾受死刑。最後乃得天主憐助,有某君作證,啟發大汗之天心,使知余實冤枉無罪,告者誣妄。大汗將誣告者及其妻妾兒女,悉放逐之。
第一教堂與第二教堂,皆在城內。兩處相距,有二邁耳半,蓋汗八里城之大,莫與比擬也。余將所收幼童,分為兩隊。一隊在第一教堂,他隊則在第二教堂,各自舉行祭務。余為兩堂住持。每星期輪流至一堂,指導奠祭。
此後,孟高維諾取得元成宗的信任,在宮廷中有一職位,可定時入宮。因其為教皇特使,故在宮中有專座,地位在各宗教主管長官之上。他除了翻譯《新約》和《詩篇》外,還特別繪製了六幅《聖經》圖像,附有拉丁、特爾賽和波斯文的說明,供傳教使用。他慨嘆說:「余若有二三同伴在此助理,則至今日大汗必受洗矣。」
在第二封信中他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