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漢字的孳乳 第三節 漢字的數量和字典

第四章 漢字的孳乳

第三節 漢字的數量和字典

這以後,漢字的數量就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了。
近年來,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了《漢語大字典》,共八冊,收字54000多個。
隋代陸法言編有《切韻》。這是一部「韻書」,就是將漢字按照讀音的不同進行排列,主要供人們作詩押韻時查檢。韻書也有對漢字形體和意義的說明,所以也是一種字典。《切韻》到後世已經失傳,但北宋初年還存在。當時的一幫學者以陳彭年為首,在《切韻》的基礎上編修了《廣韻》,收字26000多個。
現在看來,殷周金文只有3000多字,比它還早的甲骨文卻有4000多字,似乎不符合漢九-九-藏-書字字數由少到多發展的規律了。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甲骨文的圖畫性質比金文的總體來得濃厚,有不少還是較為原始的圖形文字,人名、地名等專用字特別多,大量是早已消亡而今天未能識別的。而金文則合併了甲骨文的許多圖形文字,人名、地名等專用字也少一些,所以總字數就減少了,但是能辨認的字則比甲骨文多。
南朝梁陳之間的顧野王,編有字典《玉篇》,分542部,收字16917個。
由於漢字的孳乳,它的數量必然從少到多,不斷發展。這種發展的情況,可以通過記錄漢字的檔案——字九-九-藏-書典而得以瞭然。
記錄迄今為止我們所發現的漢字的最早字體——甲骨文的字典,具有代表性的是《甲骨文編》。這書由孫海波編集,分為三大部分: 一是「正編」,收錄目前大體可以認識的字,共1723個;二是「合文」,收合文371條;三是「附錄」,收錄目前未能辨認或雖經有人辨認而尚未成為定論的字,共2949個。因而總計甲骨文的單字數量是4672個。
《康熙字典》以後,漢字的增加就不多了,新增加的主要是一些科學技術的新造字和某些地方的方言用字。1915年《中華大字典》出版,收字48九*九*藏*書000個。1968年台灣出版《中文大辭典》,收字49905個。
西晉呂忱編了一本 《字林》,也按 《說文解字》分540部,收字達到12824個。
有人作過統計,漢字在《康熙字典》編成之前,每隔五六百年左右,就要增加五六千字到一萬字左右。也就是說,每年大約要增加新字十幾個。
到了明代末年,有一位叫梅膺祚 〔yingzuo英作〕的學者,編了一本《字彙》,收字33179個,簡化《說文解字》部首,合為214部。
但是,歷代實際使用的漢字都不過只有幾千個,大量的漢字只是歷史上來去匆匆https://read.99csw.com的過客,或者只在很小的範圍內被少數人使用,但它們卻都被字典記錄在案,成為「死字」、「字典字」。另外,有些形體不同的字,實際上只是同一個字的不同寫法,叫做「異體字」(詳后),例如「升、陞、昇」、「札、劄、剳」等,許多字典也都作為不同的字頭收錄了。這樣,怪不得歷代字典所收的漢字,就越來越多了。
從問世的年代來說,《說文解字》是我國記錄漢字的第一部字典。我們在上文已經不止一次地提到由東漢學者許慎編撰的這部著作了。《說文解字》主要收集漢字的小篆字形,共收字9353個。許慎首創將漢字依照形體和九九藏書意義進行分部排列,共分540部;每部的第一個字,叫做「部首」。漢語字典到今天還有「部首排列法」,應該歸功於許慎的發明。只是今天一般字典使用的部首,都在《說文解字》的基礎上作了歸併,只有200多個了。
收錄金文,包括殷商、西周、春秋、戰國諸時期金文字形和數量的字典,叫做《金文編》。它的編者是容庚。這書分為「正編」和「附錄」兩大部分,「正編」收字2420個,「附錄」收字1352個,二者相加是3772個。
清代由康熙皇帝下令編修了一部《康熙字典》,由張玉書等學者集體合作。全書部首也是214個,收字4703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