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正俗字·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 第一節 正俗字

第六章 正俗字·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

漢字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點划、部件、個體,逐級構成了這個系統的網路。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發展,這個網路的每一部分部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由此影響著整個漢字系統的進化。和生物界的進化規律—樣,漢字系統的進化,總的說來也體現著「優勝劣汰」的規律。這種進化的最終方向,在於更好地適應記錄漢語的需要。這是漢字作為一個系統的宏觀的發展規律。本書還要專辟一節「漢字與漢語關係的發展」,來對此加以闡述和介紹。
但是,如果要了解漢字系統內部的發展變化,又必須是具體的、微現的,從點划、部件到單個的漢字,從形體結構到書寫風格,諸種因素都要加以全面考察。本章要介紹的幾個術語,也就是漢字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幾種現象,將有助於這種考察和了解。

第一節 正俗字

這種變體,往往出現在較為下層的書寫漢字的人員手下,例如一般的史官、卜筮人員,相對於商王等最高統治者而言,他們是比較大眾化的,因此叫做「俗」。所以出於他們手下的漢字正體的變體,也就稱為俗體。
隨著商王朝的逐漸衰落,殷墟甲骨文俗體化的傾向也逐漸明顯。而相對於商王朝中央政府所在的殷墟,作為帶有隸屬關係的周原地方政權,雖然也使用甲骨文,卻更加追求其刻寫的簡便快捷,形體方面也有不少變化,漢字的俗體化更有強化的趨勢。
隨著新的正體字的推廣使用,新的俗體字又不斷產生。例如戰國文https://read.99csw.com字相對於西周、春秋時期的金文,存在大量的可以視為當時俗體的漢字形體。
這種正體,在青銅器銘文中保留得較為穩定,這是因為禮器多施於祭祀,用途比較隆重,而且要「子子孫孫永寶用」。甲骨文則有所不同,雖然也是宮廷乃至商王親自所用,但使用時效短,占卜另外事項時就換用新的甲骨。由於多屬「一次性使用」,而且占卜次數頻繁,所以後來刻寫人員就不免講求便捷,在能被官方(商王)認可的範圍內,能快就快一點,比如馬、牛、羊等動物用字,只要保留它們各自的「區別性特徵」,能認出即可,用不著過於細膩地描繪刻劃,於是「馬」字就由寫成了,「牛」字從寫成了,等等。這樣,就出現了漢字正體的變體。read.99csw•comread.99csw.com
所以正體、俗體的對立統一,彼此的消長轉化,可以說是貫穿漢字發展史中的一條相當重要的線索。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裡,文字曾經只是作為統治階級的統治工具,被國家政府、帝王公卿所使用,本身就是權力的象徵,運用於莊重肅穆的場合。在這種場合下出現與使用的漢字,形體結構和書寫風格都必須是正式的、read•99csw.com規範的,也就是官方所認可的,因此可以把它視為正體。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粗具系統的最早的漢字正體,應該算是出現在商代中後期的青銅器上的銘文。這些銘文雖然都很簡短,有的只是族氏名稱,也就是族徽,帶有濃厚的圖畫性質(上文已有介紹),但都寫(畫)得工工整整,一絲不苟,體現著器物主人個人及整個氏族的尊嚴。在殷墟甲骨文的早期,即商王武丁時代,刻寫的也大體是漢字的正體,有的學者曾用「壯偉宏放」四字來形容這種正體的整體風格。
從漢字歷史來看,俗體字往往可以取得正體字的地位。這通常依靠政治教化的力量。例如周王九_九_藏_書朝滅掉商王朝,取得中央政權后,王庭的禮器銘文上,就出現了不少原先只是見於周原甲骨文的形體。前面說過,小篆作為秦王朝官方的正體,在其形成過程中,也吸收了諸如「商鞅方升」銘文那樣的民間俗體。
隸書,作為漢代的正體,是從秦代的俗體秦隸演變來的。楷書,作為後世直至今天廣泛使用的正體,是從後期漢隸的俗體,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演變才定型的。在北魏碑銘之中,也有許多俗體字,有些並在行書、草書中得以保留。楷書在唐初成熟而成為正體后,在民間隨即又有俗體字產生,例如19世紀末在甘肅敦煌發現的唐代民間文書中,就能看到不少俗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