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 漢字與其他民族和國家文字的雙向影響 第一節 漢字對歷代少數民族文字的影響

第九章 漢字與其他民族和國家文字的雙向影響

中國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文明古國之一。漢字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代表方面,從歷史上看,對於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以及境外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形成了一個所謂「漢字文化圈」。
根據現有資料統計,從歷史上到現在,借用漢字或模仿漢字而記錄漢語以外的語言的文子,達到20種之多,使用情況也比較複雜,這裏限於篇幅,只能選取少量亊例進行簡單介紹。
另外也要看到,歷史上任何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文化影響,都是相互的而不是單向的。漢字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本書也用少量筆墨,簡要談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文化對於漢子的影響。

第一節 漢字對歷代少數民族文字的影響

(4)瑤族

(6) 白族

主要生活在今天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壯族人民,在沒有採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以前,長期使用一種叫做「方塊壯字」的文字。這種「方塊壯字」也是仿照漢字造出來的,多數是形聲字,如「妑」字從「女」,表示這字是「女人」的意思;用「巴」作聲符,表示這字在壯語中的讀音與「巴」相近。「汏」字從「水」,是「河」的意思;用「大」作聲符,表示它的讀音。

(2) 西夏和元朝

(7)水族

read•99csw•com契丹是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游牧民族。早在南北朝的史籍《魏書》中就有記載。唐代末年,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個部落,建立契丹(即「遼」)王朝,直到北宋末年才滅亡。
分佈在現今我國貴州省某些地區的水族人民,在1949年以前所採用的文字,也是借鑒漢字,有類似漢字倒寫、反寫的形式read.99csw•com,稱為「水書」或「反書」。不過,現在也早已改用拼音文字了。

(3)壯族

西夏王朝後來被蒙古人所滅,西夏文字也就逐漸失傳了。
下面是部分契丹字、女真字和漢字的比較,以見一斑:
分佈在貴州和湖南、雲南、廣西、四川、海南等地。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式的苗語文字,有學者稱之為「方塊苗文」,也是多用漢字的形聲、會意等方法造字。這種文字,至今還遺留有三種標本:板塘苗字、老寨苗字、古文苗字。
當時還有人編纂了多種類型的西夏文字典,包括《文海》、《音read.99csw.com同》、《番漢合時掌中珠》等,成為今天研究西夏文字的重要資料。

(5)苗族

後來與契丹接壤的女真(即「金」)興起,曾創製女真文字。女真文字是在契丹字直接影響和漢字間接影響下創造出來的。
古代有「棘人」的名稱,歷史上曾建立「南詔國」和「大理國」,明代后也稱「民家」,主要居住在雲南大理一帶。從公元8世紀的南詔時代起,白族民間就自造漢字式的文字,叫做「白字」或「白文」。唐宋元明各代的白字刻碑不少,至今還有留存。 白字的形體較易辨識,如山作「(山扇)」,河作https://read.99csw.com「(上河下水)」,水作「(氵雖隹)」等。
北宋初年,在我國西北、甘肅一帶崛起了一個以党項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叫做 「西夏」,它存在了將近200年。西夏也仿照漢字,創製了西夏文字,約有6000多字。它的形體輪廓基本也是方塊,也由點、橫、豎、撇、捺等漢字基本筆畫組成,甚至還有楷書、行書、草書、篆書等類似漢字字體的區別。西夏文的構字方法,有許多與漢字「六書」相同。
多數分佈在廣西,少數在廣東、湖南、貴州、雲南等地,與漢族、壯族、苗族等共居。從唐代初期的貞觀年間(公元627-64https://read.99csw.com9年)起,民間就流傳著一種漢字式的瑤語文字,形體與壯字類似,用來記錄本民族的傳說和歌謠。因為瑤族居住分散,後來這種文字就逐漸消亡了。
契丹王朝建立后,就參照漢字先後創製了兩種不同類型的文字: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並用來撰寫和翻譯過很多著作。可惜這些書籍都已失傳了。

(1)契丹和女真

建立了元朝的蒙古人,在沒有創製自己的文字之前,採用漢字的同音字加上一些特殊的標記,來記錄自己的語言。他們有一部12卷的偉大著作《蒙古秘史》,就是用這種方法寫出來的。後來,他們才有了自己的文字——八思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