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先秦雜技的萌芽 第二節 射、御

第一章 先秦雜技的萌芽

第二節 射、御

中國古代戰爭連年不息,國君、諸侯為了保衛和開拓疆土,都急需要有一些文武兼備的人才,出謀劃策,因此在古代設教是文武並重的。《周禮·地官司徒·保氏》記載:
東漢人袁康《越絕書》中說:「左手如附太山,右手如抱嬰兒。」趙曄〔ye夜〕在《吳越春秋》中詳細地記載了先秦時神射手陳音教導越國兵練習射箭的技巧。我國古代社會,從西周時起施行「禮制」,提倡等級名分,所以對射箭活動也有嚴格的禮儀程序和等級規定。禮射按照等級排定為四種或四等,為大射、賓射、燕射、鄉射。前三種用於天子、諸侯與大臣間祭禮、酬賓、宴樂,唯有鄉射適用於民間,後來衍變為一種比較普遍的娛樂方式。
御,原意是指駕車,後來發展為專指騎術。商、周時代,在戰爭中以兵車為主力,駕車技術九-九-藏-書的水平高低,會嚴重影響戰爭的勝負,因此御術不僅成為軍事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成為教育中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自從趙武靈王提倡「胡服騎射」后,騎兵開始大量出現,用之於戰爭中,並逐漸形成取代兵車的趨勢,因此注重騎術是勢在必行的。由於當時軍中的武車士、武騎士,不僅會駕車、騎馬,而且會射擊,所以又稱射、御為騎射。先秦時期,各國學校中就以射、御教育貴族子弟,後來因為戰爭規模擴大了,又頻繁發生,逐漸將射、御之術發展到民間,成為武裝民眾以備戰爭之需的重要軍事措施和教育內容。
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射,最早出現於遠古人九*九*藏*書的狩獵活動,目的是為了捕獲獵物來維持自己的生活,或保衛自己不受野獸的侵襲。從夏朝開始,它成為戰爭中的主要武器之一,有了較大的發展。相傳在大禹時期,發明了用紫銅製造的鏃(箭頭),殺傷力遠遠超過了遠古的石鏃(石頭打制的箭頭)。由於弓箭的改良,也促使射擊的技術大大地向前發展了,所以從夏、商直至先秦時代,各國的國君、諸侯在培養自己的武士時,十分重視射箭訓練,成為一項重要的軍事內容。傳說月中嫦娥的丈夫后羿,就是位神箭手。據《天問》《山海經》、《淮南子》等記載,相傳堯時天上「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於是后羿持「彤弓、素矰〔zeng增〕」,「射九日」,並第一個提出「合弓矢而教之射」的訓練方法。在夏、商時代read.99csw.com教射、習射的機關叫「序」,《孟子·滕文公上》雲:「序者,射也。」它不僅是軍事訓練的內容,也成為教育學生的一項科目。據《韓非子·內儲說上》記載,戰國初年魏文侯手下的謀臣李悝〔kui虧〕曾制《習射令》,鼓勵在他鎮守地的民眾習射,以捍衛疆土,並打敗過來犯的秦兵。在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中記載的《逢門射法》、《陰通成射法》、《魏氏射法》、《望遠連弩射法具》、《蒲苴子弋法》等,元人脫脫、阿魯圖《宋史·藝文志》中記載的《射經》、《神射訣》、《弓訣》等,都是專門講射術的,遺憾的是這些專著大多散佚了。
東漢人鄭玄註釋《周禮·地官·保氏》說,御術有五種,名曰「五馭」,即「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這說明當時要求的駕車內https://read.99csw.com容相當豐富,水平也很高,不僅要求駕車者能適應戰爭需要,能在大道上行車,還能按照田獵的要求在曲路上追趕獵物。託名商末周初時呂望(即姜太公)撰寫的《六韜·犬韜》中,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戰國時「武騎士」的騎術:
《史記·周本紀》中的養由基,《列子·湯問篇》中的飛衛、紀昌師徒,都是先秦時的神箭手。漢代劉向《列女傳·晉弓工妻》雲:
選騎士之法:取年四十已(以)下,長七尺五寸已(以)上,壯健捷疾,超絕倫等,能馳騎彀〔gou夠〕射,前後、左右,周旋進退,越溝塹,登丘陵,冒險阻,絕大澤,馳強敵,敵大眾者,名曰武騎之士,不可不厚也。
射之道,左手如拒石,右手如附枝,右手發之,左手不知,此蓋射之道也。
這些武騎士不九*九*藏*書僅騎術很精,能在艱難險阻的地形上縱橫馳騁如履平地,而且還能騎在賓士的馬上拉弓射箭,消滅敵人。
簡稱作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其中射、御二項旨在培養保家衛國的武備人才。後世設武科舉,在選拔人才時有騎射內容,就是繼承古代的傳統。孔子雖然一生從不談「怪、力、亂、神」之類內容,但卻注重武備,主張弟子六藝兼修,練習射、御之術。據《列子·說符第八》雲:「孔子之勁,能拓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看來他身體健康、勁力過人,有乃父叔梁紇之雄風。孔子的門人子路,更是一位具有遊俠氣質,能「搏虎馮河」的猛士。在孔子周遊列國時,子路一直為貼身護衛,常為孔子解困。由此可知,我國古代這位大教育家孔子及其門下,並不是文質彬彬,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也是具有尚武精神、注重武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