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先秦雜技的萌芽 第四節 累丸、弄劍

第一章 先秦雜技的萌芽

第四節 累丸、弄劍

累丸、弄劍是春秋戰國時期南方興起的一種雜技藝術,它是受到擊壤和投壺的影響或啟示,又結合我國早期的武術而產生的。
在山東沂南漢墓出土的畫像磚上,刻有一位老人赤膊赤足弄丸劍圖。他右手將三把短劍拋向空中,左手執一把短劍,同時還屈膝后踢,並從背後飛起五個小球。這可能是丸劍同弄的更高難驚險動作,比起熊宜僚弄丸、蘭子舞劍的技藝更高明,更難練。在四川成都鳳凰山九-九-藏-書漢墓出土的畫像磚上,刻有藝人舞劍、弄丸圖。這種雜技藝術至唐、宋時有了新的發展,一直延續到清代,甚至在現代的藝術體操中也得到了繼承和發揚。
後世學者對這段文字內容釋說出入較大。成元英疏雲:「楚白公勝欲因作亂,將殺令尹子西。司馬子綦言:『熊宜僚勇士也,若得,敵五百人。』遂遣使屈之,宜僚正上下弄丸而戲,不與使者言,……九九藏書白公不得宜僚,反事不成,故曰兩家(之)難解。」而在《丸經·敘》中卻說,昔日楚莊王在宋國都京市南得勇士熊宜僚,他善弄丸,在軍前將九丸在手中飛舞,宋軍停戰觀看,竟致兵敗,使楚莊王「免於敵而霸」。這兩種解釋雖不盡相同,卻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熊宜僚弄丸技術是非常絕妙的。
在《莊子·徐無鬼篇》記載了一位春秋戰國時期的弄丸高手熊宜僚:
累丸,又作弄丸。據《莊read.99csw.com子·達生篇》記載,有一次孔子路過楚國,看見一位駝背的人在林中準確無誤捉「知了」(蟬),孔子大為驚奇,問道:「子巧乎!有道邪?」駝背人回答說,他能達到今天這樣靈巧的手法,是長期鍛煉的結果。他在開始練習時,用了五、六個月的時間在手上累兩個球,捉知了就很少失誤了,能在手上累到三個球時,捉知了十次能中九次,當他在手上能累到五個球時,再捉知了就如同順手拾read.99csw•com物一樣,從不空發了。

圖6 四川成都鳳凰山漢墓出土畫像磚(見《漢代繪畫選集》)
弄劍,又作跳劍。從技巧上看大體上與弄丸相同,只是所用的器具不同,而且難度更大些,還帶有一定的危險性。《莊https://read•99csw•com子·說符篇》記載了一位古代弄劍的雜技藝人蘭子。他自恃技藝高超,去見宋元。他能在飛馳的馬上舞雙劍,又能「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這就叫弄劍或跳劍。宋元見狀「大驚,立賜金帛」。後來,有一位善於燕戲的雜技藝人也叫蘭子,聽到了弄劍者的奇遇,起了貪心,也去求見宋元獻技,不料宋元未賞賜他,反而將其押入死牢,關了一個多月,才釋放他。
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