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節慶禮俗 第六節 中秋節

第七章 節慶禮俗

第六節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此時秋天已過了一半,秋高氣爽,而且又當秋分前後,晝和夜的時間一樣長,月亮在正東,正好受到西面太陽光的直射。所以,中秋之夜的月亮最圓、最亮,月色也最美好。人們望著玉盤般的明月,自然會聯想到家人的團圓。獨在異鄉旅居的人,也期望藉助明鏡般的皓月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而按照習慣禮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帝京景物略》),以示團圓。因而人們又把中秋節叫團圓節https://read.99csw.com
另外,清代還有以中秋之夜的陰晴,來預測次年元宵晴雨天氣的習俗。民間流傳的諺語:「八月十五雲遮月,來歲元宵雪打燈」,就是這種風氣的反映。
中秋賞月和祭月是節日的主要活動,且已歷史悠久。先秦時的古代帝王就有了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周禮·春官·典瑞》鄭玄注指出:「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這裏的「夕月」就是指拜月。魏晉開始,有了中秋賞月的活動九*九*藏*書。到唐代賞月活動已進入皇宮。五代後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中秋夕,上(唐玄宗)與貴妃臨太液池望月。」宋代中秋賞月之風已十分盛行。《東京夢華錄》說,每逢中秋節,東京(今開封)所有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扎綵綢的牌樓,出售新啟封的好酒。店鋪則堆滿石榴、梨、棗、栗等新鮮佳果。「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通宵達旦,夜市之熱鬧一年中少見。而且京師賞月還有一特殊的拜月禮俗。據九-九-藏-書宋代金盈之《新編醉翁談錄》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焚香拜月」,並且各自祈禱表達心愿,「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到了明代,「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帝京景物略》)。這也就是說,明代之後在中秋祭月時,月餅已經成為必備的食品。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習俗的源起,民間有多種傳說,其中最主要的是以月餅之圓象徵合家團聚歡read.99csw.com樂之意。正如明代吳汝成《西湖遊覽志余》所說:「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燕京歲時記》也稱中秋月餅為「團圓餅」。因而月餅成為中秋節親友相互饋送的最好禮物,中秋之夜也先要用月餅及其他瓜果祭月。祭月的食品,北方民間有首兒歌說得很具體:「八仙桌兒鑲金邊,小小月餅往上端。左邊兒石榴,右邊兒棗兒,當間兒又擺大仙桃。紫花梨兒,紅柿子,當間兒又擺毛栗子。毛豆角兒兩頭兒尖,小小西瓜往上端,鋼刀切成蓮花瓣兒,一年四季https://read•99csw.com保平安。」祭月時,據《帝京景物略》載,各家各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然後才撤供品,安排家宴,合家分食月餅瓜果。祭月講求有一個大號月餅,大的直徑可至一尺多,分食這一月餅一定要人人有份。因而分切月餅前要把全家人數點算清楚,外出的、在家的都算在一起,有多少人切多少塊,絕對不能少切或多切,而且要切得大小一樣。如果家有孕婦,又得多切一份。也有的人家,把祭月的月餅保存到除夕晚上再拿出來分食,名稱仍叫作「團圓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