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漢武帝改革 第一節 少年稱帝,雄才大略

第二章 漢武帝改革

第一節 少年稱帝,雄才大略

公元前141年正月,漢景帝劉啟死於長安未央宮。他的第九子劉徹即帝位,時年16歲,此即漢武帝。翌年,定年號為建元。中國封建帝王自此始有年號。漢武帝從即位起,到公元前87年春在五柞宮(今陝西周至東南)病逝,終年71歲,共作了54年皇帝,占整個西漢王朝1/4多的時間。在半個多世紀的帝王生涯中,他雄才大略,力行改革,發展社會生產,開拓邊疆,將「文景之治」又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使漢代成為世界東方經濟繁榮、疆域遼闊的封建大帝國。
漢武帝少年登基作皇帝,還不能親自料理朝政。凡事奏請東宮,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后竇氏代掌大權。她起用自己的親侄竇嬰為丞相,漢九_九_藏_書武帝生母皇太后王氏的弟弟田蚡〔fen汾〕為太尉,佐理軍國大政。竇太后一生信奉黃老道家思想,主張清靜無為。而竇嬰、田蚡都為儒家門徒,鼓吹儒家治國之術,企圖改變舊政。時間久了,竇太后很不高興。接著,他們薦舉的御史大夫儒生趙綰〔wan婉〕上疏請求停止奏事東宮。這下激怒了竇太后。她罷逐了趙綰,免去了竇嬰、田蚡的職務。這時漢武帝尚未親政,朝廷主要大事仍由其祖母竇太后裁決。
劉邦等四代皇帝的不懈努力為漢王朝打下一定的基礎。然而,擺在年輕的漢武帝面前的絕不是坐享其成的一派昇平景象。當時社會還存在著幾大問題:國初分封的諸侯王權力膨脹,九-九-藏-書雖經幾次削藩,尚有一定的政治、社會勢力,他們威脅中央集權統治,成為國家政治中極不穩定的因素;土地兼并嚴重,農民同地主階級的矛盾尖銳,社會動蕩不寧;北邊的匈奴經常騷擾中原,南方兩越不斷挑起事端,邊疆烽火不熄。這些急待解決的問題促使漢武帝進一步實行改革,加強封建專制主義統治,使西漢王朝更加繁榮富強起來。
從公元前206年高祖劉邦建立漢朝起,到前140年武帝劉徹稱帝,漢朝已經開國66年。西漢初年,劉邦對於秦朝「二世而亡」的經驗教訓很重視,既承襲了秦朝的制度,又略加改變。他根據士人陸賈的建議,面對當時國家殘破、經濟凋敝的情況read.99csw.com,參照儒家和黃老學說,將「無為而治」作為建國的指導思想。這就是不宜「極武」,也不要「用刑太極」,要興緻太平,發展生產,讓人民安居樂業。劉邦還制定了「重農抑商」的政策,重新調整賦稅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在大亂之後,經過休養生息,社會經濟正在全面恢復,中央政權的力量也逐步加強。
文帝劉恆和景帝劉啟統治時期,對劉邦在位時一些主要政策作了進一步修整。公元前168年,文帝採納了政治家晁錯提出的「貴粟」政策。商人競相用糧食買爵位,國家的儲糧增多,減輕租賦。糧價有所提高,農民生活得到改善。這項措施的實行對漢代內外政策的制定都產生了積九九藏書極影響。同時,又按照晁錯的建議,在全國普遍實行減免田租、減輕算賦、徭役的「輕徭薄賦」政策,促進了生產力的解放,社會經濟很快繁榮起來,國家府庫貯存的錢糧盈積。京師的銅錢巨萬,錢庫因穿銅錢的緡〔min民,繩子〕爛掉了,銅錢多得無法計算。太倉的糧食盛不下,就將穀物堆放在露天,風吹日晒,腐爛不可食。這就是封建史家所標榜的第一個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五月,竇太后病死。年已22歲的漢武帝開始親政。此時田蚡出任丞相。他雖身材短小,其貌不揚,但他以國舅和丞相的雙重身份臨朝,又能言善辯,於是,日益驕橫。不少唯利是圖的士大夫和官吏都遠離失勢的九*九*藏*書竇嬰,紛紛依附在田蚡的門下,而為漢武帝出謀劃策的名士,多數為田蚡的賓客。漢武帝已察覺到田蚡上下交結,欲專權擅政,且不將皇帝放在眼裡,直接威脅他。君權與相權之間矛盾的加劇,漢武帝並沒有置之不理。有一次,田蚡借奏事之機又讓漢武帝任命一批官員。漢武帝不耐煩地說:「你要授職的官吏說完了嗎?我也要提拔重用一些人!」田蚡聽了很吃驚。又一次,田蚡想佔少府所屬考工(少府屬官,主做器械)的地方,擴大自己的宅基,呈請皇上恩准。漢武帝怒斥道:「為什麼你不去佔取武庫呢?」田蚡碰了兩次釘子,自知難以成什麼氣候,他便退居林下,過著奢侈豪華的生活。從此,漢武帝獨攬朝綱,開始施展他的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