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王安石變法 第四節 新法以失敗告終

第五章 王安石變法

第四節 新法以失敗告終

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正月,靈台郎尤瑛奏言,天氣久陰,星象失度,應當罷免王安石,黥〔qing情〕其面,將他發配英州(今廣東英德東)。樞密使文彥博也藉機推波助瀾,說市易法的實行與社會下層爭利,民聲鼎沸,致使華山塌裂。王安石針鋒相對地批駁道:「華山發生的災異,若說是天意,恐怕是由小人引起的。市易司的設立,因百姓貧窮已久,不過是抑制兼并而已,于官何益?」文彥博等人無言以對。
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正月,神宗將誣陷王安石的鄭俠放逐嶺南,罷了馮京的官。此時,執政的廷臣參知政事呂惠卿與宰相韓絳不合,變法派的內部產生矛盾。二月,神宗下令召王安石回京,官複原職。這時,保守勢力互相勾結,反對變法活動頻仍,變法派也出現了分裂,而神宗的精神風貌已不像熙寧初年那樣振奮。王安石read.99csw.com深知再繼續變法險阻將會更大,加上在朝廷任職八年,操持國家大事,積勞成疾,56歲的王安石已覺身體疲勞,力不從心。次年春起,王安石連續四五次上呈條陳,請求辭去宰相之職。同年十月,神宗再次批准罷去他的宰相職務,以帶使相(官階,非實職)兼辦江寧府。王安石二次回到江寧。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九月,朝廷封他為荊國公,世稱「王荊公」。
一波未平,一浪又起。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春,天下大旱,饑民流離失所。自神宗近臣乃至皇后都言災害與王安石變法有關,逼迫神宗中止新法。鄭俠將所見「流民」扶老攜幼困苦的狀態繪成《流民圖》,進呈御覽,並上疏聲稱:「天旱由王安石所致,除掉王安石,天必然會下雨。」慈聖、宣仁兩宮皇太后痛哭流涕地對神宗說:「王安石變九*九*藏*書法亂了天下!」這時,自然災害嚴重,又有來自各方的壓力,神宗思想上也有些疑慮。王安石已感到保守派勢力氣焰囂張,神宗左右為難,無法繼續推行新法。四月,他只好提出辭職。神宗無奈罷去王安石的宰相,封他為觀文殿大學士,出任江寧知府。王安石感慨地說:「天下的事情就像煮湯,加一把火,又添一勺水,何時才能煮熟呀!」這就是王安石的第一次罷相。
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三月,神宗病死於宮中福寧殿,10歲的皇太子趙煦〔xu 續〕稱帝,即宋哲宗。哲宗年幼,尊英宗高後為太皇太后,掌管軍國大政。高后立即啟用司馬光入朝執政。高后和司馬光等保守派對新法早已恨之入骨。從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開始,他們一起逐項廢除了已實行16年的新法,史稱「元祐更變」。保守派罷廢新法的消息傳到江九_九_藏_書寧,王安石聞訊,非常氣憤。當他聽說募役法被廢除時,再也沉默不住了,悲痛地說:「也要罷掉這項法令嗎?創立此法,我曾同先帝(神宗)商量了兩年,設想得很完善了!」然而,還有誰會傾聽他最後的呼喊呢?同年四月,一代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便憂憤而逝,走完了他66年曲折而不平凡的人生路程。
熙寧初年,朝廷就有人攻擊王安石,說他堅持「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離經叛道的思想(參閱《宋史·王安石傳》)。意思是說王安石認為,自然災害並不可怕,人可以戰勝它;時代不同了,祖宗成規,不足以效法,應因勢變革;社會輿論有是非之分,不要受流俗之言的影響。王安石並不否認自己的這種政見。一次,同神宗交談時,毫不隱諱地表述了自己「三不足」的見地。因為這是他推動變法的銳利的思想武器。而保守read.99csw.com派對王安石變革的詆毀也正是在這一點上大作文章。
退居林下的王安石,在自己的「半山園」中披覽群書,吟詩作賦。時常騎驢漫遊江寧各地,憑弔古迹,徜徉山水間,以此安度晚年。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七月,新法的反對派蘇軾途經江寧時,專門去王府上拜訪了他。兩位昔日的政敵一見面,盡棄前嫌,不計較個人的恩怨,推心置腹地交談,對天下弊端有了相近的看法。二人攜手郊遊,盡論古昔文字,以詩歌唱和,流連忘返。王安石比蘇軾年長16歲,特別喜歡蘇軾的詩詞與散文,讚頌他是「人中龍」,又說:「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之人物。」(《西清詩話》)蘇軾與王安石交往一個多月,「朝夕聞所未聞,慰喜之極」,對王安石更加了解,感嘆道:「從公(安石)已覺十年遲。」(《潘子真詩話》)王安石和蘇軾作為「唐宋八大家」中的兩大家,read•99csw.com從政壇上的對手,到握手言歡,成為知己摯友,這件事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一段令人稱道的佳話。
王安石的新法侵犯了官僚地主、富商大賈的切身利益,引起了他們的不滿與反對。在朝廷中以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同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的鬥爭始終十分激烈(圖3)。王安石上台不久,保守派御史中丞呂誨就上疏神宗,彈劾王安石「十大罪狀」,說他「大奸似忠,大詐似信」,「罔上欺下,文言飾非,誤天下蒼生」(《宋史·呂誨傳》),並對其進行人身攻擊。面對著污言穢語,王安石處之泰然,他說:「如今要做事,何能免人紛紜!」

圖3 司馬光(公元1019—1086年)